① 华为和苹果的营销策略对比
您好
很高兴为您解答
产品上 苹果的系统、流畅度、使用年限等 有一定优势回 而华为产品种类多答 涵盖高中低端各个消费层次的需求
价格上 苹果价格比华为高端机略高 但差别在逐渐减少 但华为掉价比苹果快
渠道的话 差不太多
② 小米与OPPO的营销之路--通过小米与OPPO初探网络销售
我们小组在讨论怎么样对于网络销售这一小节课程进行实战演练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将现有网络上一些就经典的网络销售案例进行分析。但是,在现有的网络销售案例当中,不乏一些体量较小、代表性不足的小案例,但是对于这些小案例来说我们能够快速的分析其销售环节与销售策略;但是进行了一番可行性研究和讨论之后,我们小组选择国产手机市场上的两大巨头——小米和OPPO进行对比分析,来讨论现有网络时代下,网络营销的策略与方法。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小组将通过对小米与OPPO的营销对象.市场环境.策略的分析探讨现有网络销售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重要性。
目录:
正文:
小米手机,向来以高配置低价位著称,拥有手机“发烧友”之称。小米公司的发展路线也沿由这一思路不断发展壮大。小米的成长,建立在精准对焦利基市场:一二线城市年轻一代互联网相关从业者的消费诉求,加上利用互联网取消中间商的低价竞争策略。小米手机从第一代的小米1开始,就打着1999的价格挑战手机性价比极限。从11年发布的小米手机1开始到现在已至小米手机6,每一款小米手机无不烙印着小米的性格:性价比,低价高配。当然了,小米手机的发展也离不开告诉发展的互联网。小米手机一开始便以线上销售撕开手机市场,并且互联网取消中间商的低价竞争策略也让小米手机的营销市场更加开拓。小米手机在11年开始飞速发展,一举成为国产第一梯队手机生产厂商,正是得益于其“低价高配,线上销售”的核心策略(小组意见,仅供参考)。
谈及OPPO手机的背景历史,就没有小米手机历史那么悠久。OPPO手机从2012年开始涉及现代智能手机业务(安卓),并于2013年发布FIND7旗舰手机。FIND7以VOOC闪充技术、5000万高清画质拍照技术和5.5英寸2K屏技术成为当年当之无愧的国产手机旗舰。但是,当年的OPPO市场体量还远远达不到小米手机的体量,两者相比只能是雄鹰与小鸡。2015年过后,OPPO公司正式将智能手机业务线全面侧重于R系列的开发,其R7,R7S,R9系列手机成为近两年国产手机市场最为火热的手机系列。我们小组将对OPPO的R系列手机进行详细的分析。OPPO手机R系列凭借大量的广告,重量级“小鲜肉”明星代言、超级的线下销售渠道一举实现弯道超车,逐渐收割原本属于小米手机的市场,从小到大,现在已和小米手机平起平坐。
一家公司以高配低价和线上销售撕开手机市场夺得一片江山,另一家公司以广告代言和线下销售结合实现弯道超车。对于这两家公司的营销模式和其市场表现,不可谓不具代表性。这也是我们小组采取这两家公司进行网络营销分析的原因。
说起小米 ,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想到这些营销词汇:粉丝经济,爆品战略,饥饿营销,口碑营销,互联网思维等等。而从小米历次手机的销售过程来看的话,小米通常的步骤为:
1、引起关注。首先是引起用户的关注,比如 “免费”、“赠送”,“低价”…
2、建立需求。前期宣传,透露产品优势…
3、建立期望值。发布会,提出承诺…
4、设立购买条件。提前预约,会员制…
上图很明显的反应出了小米的惯有营销策略:
1、前期造势。各种放风,迅速引爆成为网络的热门话题。
2、发布会。通过视频直播、微博互动、BBS跟帖的网络营销组合形式,苹果模仿秀,突出关键字的方式吸引眼球。
3、预约(预发售)。发布会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发售,这段等待期时间之长,以至于小米在抢购环节前,还加了一个预约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小米在这段等待期的关注度。
4、抢购。不多说,正是此时小米第一次被人冠以“饥饿营销”之名。
5、米粉活动。如米粉节可以看做小米网络社交化营销的一个高峰。
我们小组认为,小米之所以采用以上营销宣传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各环节紧扣网络销售资源,通过这种循环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与曝光率,以极低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广告效应。 毕竟,小米作为一家靠着“低价高配”出生的公司,如果能够压低营销费用那么一定会去做的。所以,为了让公司在其核心业务手机研发上注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小米所采取的营销策略是 砍掉相当一部分花哨的项目和费用(广告,宣传,明星代言),将其核心价值观“低价高配”做到彻底 。在这里OPPO公司的营销策略就和小米公司完全不一样。
OPPO公司 则反其调而行之,在营销和宣传上是花足了大价钱,从杨幂到李易峰,从迪丽热巴到陈伟霆,OPPO用足了明星代言来塑造品牌和吸引消费者,在这一点上和小米是大相径庭。在广告宣传和活动造势上,OPPO也强过小米,各大电视台广告冠名、各大社交平台宣传造势,随处可见OPPO手机的影子。当然了,这样的力度的营销和宣传,也注定了OPPO的营销策略和小米必须得两个样。如果说小米的营销策略是“低价高配”,那么OPPO的营销策略则是“高价低配”,通过巨量的广告费和明星代言费让其手机保持长久的曝光量和热度。由于小米和OPPO都不是上市公司,小组无法获得其财务报表分析其广告投入,但是从主观的视角来看,OPPO的营销宣传费用,远远大于小米手机。所以,我们小组总结OPPO的营销策略为 “花钱买热度,高价低配” 。
营销对象分析
在这里,我们用来自fooAds网站的统计数据来看两家公司的用户群体:
对小米关注最多的网络用户集中于24-30岁:
而对OPPO关注最多的网络用户集中于24-40岁。相比之下,年纪较轻的用户对各种网络信息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年长的人
一方面,小米主打的用户群体比OV的更年轻.另一方面,根据这群年轻用户的经济和性格特征,小米主打的高性价比和粉丝经济的策略也使得线上渠道成为最佳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我们小组认为,小米手机的营销对象多为年轻一族;而OPPO的营销对象年龄跨度更广,受众群体更多。
说道市场环境,我们不得不再将小米和OPPO的爆发增长期谈一谈。
对于小米手机来说,其公司增长期最快的来自于其小米手机1到小米手机4的期间。小米手机在11年(小米1)到14年(小米4)期间,每一步手机都借助其强大的网络宣传造势能力、线上销售能力、超高性价比帮助小米手机绕过当时垄断线下手机市场的巨鳄们(三星、HTC、moto)的巨口,实现飞速的成长,一举成为国产手机一线生产厂商。小米手机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当时的市场环境:线上销售、网上支付、快递业务的飞速发展。小米手机正好坐上了网络市场的顺风车,赶上了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期,抢先占领手机线上市场的蓝海,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机会。
反观OPPO,OPPO的快速发展时期正是小米手机出现颓势的时候。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小米公司所代表的线上销售已经将整个手机线上销售市场逐渐填满,业务增长量也随着环境的稳定不像以前那样突飞猛进,甚至有倒退的趋势。反观OPPO,OPPO为代表的线下厂商在2016年度的强势逆袭,应该归功于其脱离于互联网和电商化的潮流之外,转而深耕线下市场。2015 年第三季度,小米第一次出现了出货量下滑,中国智能手机第一的宝座也易主华为;2016 年第一季度,小米的销量甚至被 OPPO、vivo 反超,跌出前五。2017年Q1季度OPPO出货量为1850万台,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7.5%,更引人注目的是,OPPO以81%出货增长率成为本季度增长最快的品牌。所以,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波动,造就了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小组认为,营销的成功与否,与其所在的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面对庞大的市场环境,不能逆流而上,只能顺水推舟。
小米手机从诞生起便充满了浓浓的互联网的味道,所以在其营销渠道上也是以线上销售为主。
在2016年国内只能手机线上市场的品牌销量情况统计表中我们看到,2016年,小米在国内线上的销量占其总销量的74%,排名第1。
反观OPPO,oppo与其相似的另外一家手机厂商vivo的线下销售量占其总量的96%以上。这两张图无不体现出了两家公司不同的销售渠道战略。
那么如果我们试图用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销售渠道去分析其盛衰,能否找出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来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首先来看小米:
小米公司基于互联网的属性,构建自己的电商平台,直接砍掉了应该支付给中间商的代理费,缩减了店面成本。超高的性价比给小米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竞争力,直接从老牌的手机厂商里挖来了大量的用户。良好的用户沟通帮助小米改善产品,为小米下一次销售做好准备。最重要的是饥饿营销或者先预订后生产的销售模式,能够很好的测试用户的反应,合理的安排生产,减少库存积压。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线上销售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上快速的信息传递进行生产管理、营销策略、库存销售等一系列措施,达到削减运营成本的目的。但是小米的起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线上低价虽然一开始成就了小米,但线上线下同价的要求,和中间商的存在,让小米在线下很难施展拳脚。
反观OPPO。OPPO对线下渠道情有独钟,本质上是传承步步高在市场的摸爬滚打经验,从小霸王学习机、DVD到MP3、小天才儿童手表,均取得不俗成绩,手机不过是最新成功案例而已。目前,OPPO拥有20万个销售网点、5300家专卖店,并打造数量庞大的促销员队伍,深耕线下销售市场。
从各家手机公司先机地区网点占比来看,OPPO相对于小米占据巨大的优势,这也是为何OPPO近两年手机出货量能反超小米的原因之一。
但是,广推线下销售相对于小米来说也产生了巨大的额外费用。所以,这也是OPPO为何只能采取“高价低配”的原因。并且,其“低配高价”已成为OPPO的鲜明标签,为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从早些年小米“低价高配、线上营销”的大获成功,到近两年OPPO“线下推广,明星代言”的弯道超车,其中无不体现着网络营销的门道和学问。我们小组成员认为:一个优秀的网络营销一定要通过其严格的营销战略的执行,坚决把控其营销渠道,牢牢抓住营销对象,并且顺应当下市场环境,才能够成功,缺一不可。
并且,网络营销并不是绝对的,很多事情往往是相辅相成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从小米后来大铺线下小米之家,请“吴秀波、刘诗诗”等明星代言,到OPPO R11采用相对良心但高价CPU,无不体现着网络销售的相对性。
所以,销售的成功,绝非偶然,必将是市场环境和营销战略的紧密结合。
③ 华为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那就是出席英款的手机,价格都比较高。而在这之前出的旧版本的手机就会降一些价。还有就是会出一些性价比比较高但较便宜的手机。这样让各种消费者都能够买得起华为手机。
④ 华为手机的产品策略
华为手机营销策划书
目 录
第一部分:主题3
第二部分:步骤3
一、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环境分析3
(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3
(二)华为智能手机经营环境分析3
(三)华为手机经营情况分析3
(四)华为品牌发展现状分析3
二、华为智能手机SWOT分析3
三、2016年年度目标3
(一)前一年的营销情况3
(二)年度营业目标3
四、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策略3
(一)目标市场的定位.3
(二)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的问题3
(三)产品策略3
(四) 价格策略3
(五) 分销策略4
(六) 促销策略4
五、2016年度销售活动计划4
第三部分:参与部门4
第四部分:年度预算表4
第一部分:
主题:塑造华为的品牌形象
一、企业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经过20多年拼搏奋斗,已经成为已经成为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被认为是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全球化运营的最佳典范,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4年,公司销售规模达到近2882亿人民币公司坚持每年将销售收人10%以上投人研发,并在德国、美国、中国等地设豆了16个研究听,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8825件。2015年,评为新浪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年度杰出企业。
二、品牌文化结构
品牌文化结构
物质层品牌文化
品牌设计
品牌价值
品牌形象
理念层品牌文化
品牌愿景
品牌定位
行为层品牌文化
品牌战略
品牌保护
品牌传播
三、华为的品牌设计
(一)品牌名称含义:华为——中华有为
(二)品牌标志:
(三)品牌标志含义:聚焦、创新、稳健、和谐
(四)公司口号:华为,不仅仅是世界五百强
(五)主要产品:智能手机, 终端路由器 ,交换机
(六)海外战略:自主品牌,高科技出口
四、华为的品牌价值
(一)2009年华为成为继联想成为继联想集团之后,成功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 。
(二)2010年度“世界品牌500强” 华为集团再次入选 。
(三)华为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46位,品牌价值已达185.12亿元。
(四)2014年华为跻身全球百大品牌 品牌价值达4
⑤ 结合目前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其营销策略应如何改变
摘要 目前中国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也就前面五头部厂商相互竞争,并且占据几乎所有市场份额,其他小厂商基本很难再翻身。
⑥ 小米手机营销方式如何
目前小米的营销方式主要是实体店和网络销售。
⑦ 三星手机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
产品不仅是企业生产的结果,也是企业面对客户的最直接方式,让企业的产品更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形成更大程度的满足,这就是产品策略的本质,而这种策略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即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首先,在产品生产前,企业就必须就产品进行市场定位计划,明确自己的产品所面对的社会消费群体或潜在的消费群体,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产品的样品进行制作,为投入生产做好准备。其次,在产品生产中,这个环节表面上看并不一定可以帮助产品实现价值达成,但是在整体的产品策略来说,生产环节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保证产量的关键,在于提供足够的技术和工艺实现设计中的产品价值。最后,在产品生产后,将产品推向市场即使进入价格、渠道、促销环节并不意味着产品策略的结束,在这一阶段企业还要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后期服务做好准备。
2价格策略
在产品完成生产推向市场前,企业还必须为产品在市场上确定其交换价值即价格,在制定价格之前必须完整地考虑各个方面从多个角度综合考量才能最终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使得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价格竞争优势。在做到合理定价时,应该从成本、目标、市场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后形成最终价格:成本方面,企业从事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实现盈利,而且是尽可能大的盈利,因而在投入成本时,都会尽可能地压缩,然后不论怎么压缩都还是有一定的成本基数,这个基数就是不可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目标方面,这是企业在销售之前早已制定好的盈利计划,其中包含了产品产量、销售量、市场拓展等因素,在战略上实现盈利的重要手段;市场方面,产品的定价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特别是需要就客户在价格上,所呈现的心理承受力尽心研究。
3渠道策略
当下,在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上,人们愈加偏向于对销售渠道的研究和改善,因为渠道策略是产品和消费终端之间的对话,也是构建产品销售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针对渠道策略的变革非常快,从最初的“金字塔”逐层等级模式,日渐变得更加趋于“扁平化”“网格化”。
1.1.4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在产品营销策略中,地位比较低,更大程度上来说,它更像是一种手段,并且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需求、购买力等具象性的方式。在促销环节中,大多数的企业会选择以主动或被动的态度去面对,被动促销的手段主要以“点对点”“人对人”的形式面向消费者,而主动促销的手段则是以一种间接的形式去开展,尤其是通过公众媒体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形式。
⑧ 手机营销策略
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其它任何电器产品,一家人几个手机,一个人几台手机,更新换代之快更是任何电器都无法比的。通过以下几个营销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销量: 1、在网上开商店:电脑的普及,网上销售已经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支付宝与财富通等第三方的介入,让买卖双方的风险降到了最低,网络带来的销量已经是相当可观了。 2、设点铺货代销:现有的手机店可以考虑,乡镇的交费充值开户的代办点也是个好的合作对象,每个点铺货4-8台,每月一结,销量好的半月一结,结清已完成了的销售,再及时补货以确保正常的铺货量。 3、业务员跑直销:招聘一批可靠的业务员,以零底薪、高提成的方式,让业务员带着样机走门串户,可以让用户试用亲身感受,直接体验对销售有极大的帮助的。 4、在学校招代理:学生佩带手机是很平常的事了,中低端的手机在校园非常受人青睐,让学生代表去实施推销,勤工俭学,一举多得。希望你的手机卖的很好!!!
⑨ 关于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营销的详细资料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技的普及,手机逐渐成为大众电子消费品。我国的手机产业发展迅速,国产手机厂家经历了艰难的市场导入期后,市场占有率一路飘升,到2003年底取得}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竞争压力。本文通过对国内手机市场的综合调查与分析,通过SWOT工具分析了联想手机面临的竞争和威胁以及优势,并通过了解、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国产手机销售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字:国产手机 营销策略 联想 SWOT
一、绪论
1.国外研究现状
一个企业能否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看其能否灵活运用营销策略将各种资源变成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在整个60年代,营销战略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理论问题。60年代初,美国著名学者小阿尔福莱德的《战略与结构》一书问世,揭开了企业营销策略问题研究的序幕。1971年,美国管理学者安德鲁斯出版了,《公司战略思想》,他首次提出了营销战略思想问题,充分阐述了制定、实施公司营销策略的分析方法。
90年代由于交通、通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已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竞争态势下,西方企业都在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更有效实现扬长避短,制定有效的竞争方略?企业如何能抢先研发出新产品、抢先生产和占领市场?企业如何充分了解和掌握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营方向?
正基于此,西方各国理论界开始用新的工具、新的思路来研究企业营销策略,例如,曾一度盛行的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企业营销策略的再适应,它强调在环境的变化中企业营销策略的调整,从而获得更为长远的竞争优势。
国外手机企业认为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在手机这个涉及高科技的商品领域,普通的消费者没有能力准确把握产品的质量以及性能与价格之比是否合理,所以更多地倾向于认牌购买。同时,他们针对手机这种特殊商品的特点,即科技产品和时尚产品二位一体,致力于研究创新,从外型、功能、质量等方面不断改善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例如,诺基亚的主要目标消费群是中高收入的白领阶层,摩托罗拉则是以追求潮流与时尚的年轻族为目标。正是由于他们的卖点不同才能够共存,不至于你死我活,头破血流。再次,他们也重视促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提高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的营销环节。
2.国内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使得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抑制。建国以后则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又把发展商品经济的措施均当成“资本主义”加以反对,改革开放才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开始运转。国内在营销机理及营销管理的研究上,无论从框架体系,还是方法手段乃至观念都难于超越国外模式,基本上处于追赶型研究状态,但我国与国外研究的差距显然在以递增的速度缩小。
1996年,国产第一部GSM手机首次面世,起步比洋品牌晚了整整十年,1999年,国产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实现了从零到3%的突破;2003年国产手机依靠营销模式的创新,推行自建通路途径成功实现了集体突围,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56%0 2004年,国内手机企业因上游零配件供货紧张、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和资金链不畅,导致企业竞争力明显下降,同时,国外手机企业优化组织结构、吸收优秀的本土渠道模式、调整产品结构体系以及实施低价价格策略厂使其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下滑到44%左右。2005年,国家颁发了3G运营牌照,移动通信产业又迎来了一个几年期的高速发展期。国产手机企业必须通过营销组合策略,在保持原有渠道及终端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寻求营销创新,才能使国产手机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3.写作目的与意义
我国的手机制造业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手机行业中来,国内企业的数量众多,但是仍然以国外企业最具有实力,是什么使国内企业一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国外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都处于怎样的竞争地位,竞争的激烈程度如何?国内企业能否通过战略的转变获得竞争优势?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战略集团理论能够让国内企业对行业结构和自身竞争地位有更好的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1)能够明确竞争对手的竞争位置。通过对中国手机市场各竞争对手的分析,能够将众多的竞争者划分到不同的战略集团中去,从而确立各竞争者在市场中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地位。
(2).分析手机行业各集团之间以及内部的竞争激烈程度。针对各不同制造企业的战略集团划分,能够确定各集团在不同细分市场的市场依赖度,以及各集团之间的战略差异。同时还能够对企业所处集团内部的竞争程度分析,确定企业在本集团内部的相对竞争地位。
(3).为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依据。通过对各集团的移动性壁垒分析,能够为各集团的战略选择提供依据,为企业选择进入不同的战略集团提供依据。
(4).为企业在手机行业提供发展建议。以战略集团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为企业在手机市场的发展提供建议。
二、中国手机市场概况
1.中国手机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开通第一部手机是在1987年。1990年全国手机用户仅为1. 8万,1997年突破1000万大关,1998年,国内手机用户新增1800万,1999年新增1200万,2000年猛增3000多万,2001年新增量又超过了3000多万,我国手机拥有量达到1. 2亿,2002年中国手机市场仍保持40%的高速增长,全年手机用户轻松突破了2亿,手机销量超过6000万部,国产手机一路攀高,国内手机市场份额超过30%而2003年国内手机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市场格局发生了结构性变革。据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公布的数据,国内品牌手机在2003年取得群体性突破的基础上,首次占领了国内手机市场近55%的份额,夺得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可惜好景不长,在国外品牌的全面反击下,市场份额又急剧萎缩,到2004年,市场份额不足30%,自此以后,一路高歌猛退,连年下滑,表现出全面的劣势。截至2005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3. 9879亿。目前,我国拥有的手机量占全世界总拥有量的1/4,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消费国。
2.中国手机市场现状
(1)手机制造商
国际手机巨头的触角早已伸向中国,并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成长逐渐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其中,最早在中国落户的是摩托罗拉。俗称“大哥大”的大块头模拟机和寻呼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并一直成为身份和时尚的代名词。更多的国际手机巨头无一例外地将目光瞄准中国,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研发销售。同时,在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扶持下,由国内的一些知名家电生产企业演变的国产手机制造商也纷纷上马,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我国手机市场有30多个品牌,生产厂商40多家。其中GSM20多家、CDMA 19家。从GSM看,手机市场保持着“寡头”格局,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飞利浦、NEC等著名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在70%-75%。其余被以联想、波导、夏新、TCL为龙头的国产手机瓜分,他们凭借政策的支持,依靠对国内渠道的熟悉在苦苦支撑,守护着国产品牌的尊严。
(2)手机分销商
手机分销商在这里包括所说的代理商、经销商和零售商,他们组成了营销渠道。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
中国手机分销商是伴随着手机市场的发展一天天成长起来的。
1997年之前手机是随着运营商捆绑销售。中国电信当时几乎独揽了手机的分销零售。1997年机卡分离后,中国电信淡出分销和零售市场。这块大蛋糕留给了先行者,经过几年的扩张、合作、竞争形成了现阶段手机分销模式。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索爱等进口品牌为代表的三级分销制,即“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三级经销商—零售商模式”。第二类是以国内手机企业为代表的借鉴家电企业分销渠道模式,缩短渠道长度的模式,“直销制”的分销体系。
中邮普泰公司得益于前身邮电器材总公司的国企背景,凭借其巨大的渠道和资金优势,稳守代理商的头把交椅。排名第二的蜂星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分销商,它在中国做大也是因为它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两家手机领袖的全国一级代理。排名靠前的还有深圳天音,利用民营资本拓展,灵活、高效的渠道及先进的管理,令业界侧目。现有各代理商己经羽翼丰满,二级分销网络的建设也趋于完善。所以在分销渠道上做洋手机,一级代理的大型代理商基本上控制了手机分销市场。目前,国资、民营、外资三种势力在手机分销市场上三分天下,他们把数以百万计的手机覆盖到全国市场,到达零售层面。还有就是以苏宁、国美等大鳄为代表,利用全国大连锁,强势介入手机零售领域,凭借其庞大的下货能力与厂家直接签订大单,通过其全国星罗棋布的卖场,优质的服务,还有不小的价格优势蚕食各个主要市场,是一股庞大的力量。目前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成为无论是本土代理商还是零售商喊打,阻击的对象。
(1)基本情况
手机一族中男性比例较高,青壮年为主。手机一族中男性占55. 1%,女性占44. 9%,男性多于女性。拥有手机者60. 5%为25-45岁的青壮年。
消费者关注方面。消费者对质量、功能、价格、款式、服务的关注程度不一。69. 6%的消费者把质量放在关注程度的第一位,20. 8%消费者把款式放在第一位,10. 9%的消费者把价格放在第一位,5. 6%的消费者把服务放在第一位,还有6%的消费者把功能放在第一位。 手机信息来源、购买地点、心理价位方面。消费者了解手机的信息渠道分散,电视排在第一位,另外“户外广告”,“报纸”,“亲友介绍”也是主要信息来源。自己购置是手机消费的主要来源0 81. 4%的消费者目前使用的手机是自己购置的,单位配发和亲友赠送等来源合计15. 9}'0。超过六成消费者愿意接受价格在1000——2000之间,愿意接受1000以下和2000——2500的价格的消费者不相上下,另外有9. 9%的消费者愿意接受2500以上价格的手机。 (2)品牌认可度
消费者品牌认可度。品牌认可度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对手机市场各种品牌的了解程度做出可以评价的比例。消费者对各品牌手机质量、功能、款式、服务的认可是各品牌的无形资产。调查显示国外主要品牌认可度明显高于国内品牌认可度。比较好的品牌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飞利浦。
(3)消费者品牌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消费体验和各方面的消费信息在参考其他品牌后对自己使用的手机品牌在质量、功能、款式、服务等方面评估较好的比例。表现较好的品牌仍然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外品牌。可以看出,首先国外主要品牌由于进军国内市场较早,经过多年的经营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较高的认可度。国内主要品牌起步相对较晚,绝大部分品牌没有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同。从消费者实际使用国内品牌手机的情况来看,消费者对国外主要品牌的满意度依然高于国内主要品牌。
⑩ 手机销售分析
手机销售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手机门店的圣经一、市场分析中国的手机店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起初由运营商营业厅独揽经营,到后来逐步放开,一些最初经营通讯周边产品、BB机、大哥大的商家,逐渐涉足到手机产品的销售。初期阶段,由于产品的供求渠道还处于不断摸索之中,产品也以国际三大品牌为主,手机真正成为“有钱人身份的象征”!此段时期的几年内,产品还处于“供求失衡”状态,随着1993年中国大陆下海热潮的再次来临,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加入到手机的销售行列中。在商品暴利阶段,是谁做谁赚钱,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大部分手机店是赚钱的。而进入2008年以后的几年内,为什么手机店赚钱盈利能力明显减弱了呢? 第一:从市场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出,任何商品进入市场,都会经历由暴利到微利的转变,当顾客群体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而更多的商家参与同一块蛋糕的争夺时,盈利能力势必会受到伤害!第二:手机消费市场的多元化,也是影响手机店赚钱盈利能力的罪魁祸首之一,近年来网上销售、电话直销、电视购物、运营商3G促销等模式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顾客购机渠道,从而直接导至手机实体店的销售下滑; 第三:手机生产厂家之间的“恶性”竞争所带来的产能过胜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手机价格战,同时一系列的品质、售后问题也随之产生,增加了售后服务成本。在这样的一个市场背景下,手机实体店商家如何才能度过微利时代下的经营呢?如何才能在一个“透明”的市场环境里继续盈利呢?这也是我这篇文章所要告诉大家的。二、手机销售策略1、产品策略手机零售店卖的是产品,主要通过产品的进销差价盈利,所以,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成为店铺是否盈利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才是适销对路的呢?这里没有定式,要根据店铺所处的商圈做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比如: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核心市区位置的店铺,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强,品牌意识强,这些店铺的产品应当以国际品牌为主,国内一线品牌为辅。 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对价格还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广大的二线或三线城市以及县城乡镇的店铺应当以国内二线品牌、三线品牌为主,国际一线品牌和国内一线品牌为辅。国际一线品牌和国内一线品牌的产品只需要展示最畅销的机型即可,太多了没有意义,销量有限,会造成资金占压。它们起到的作用首先是衬托或者提升零售店的品牌形象,其次是作为一个价格的参照物,因为同样配置的产品,国际一线品牌和国内一线品牌往往价格较高,所以通过这些产品的高价来衬托国内二线、三线品牌的高性价比,并通过国内二线、三线品牌的销售实现盈利,这就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产品组织上,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主次、没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