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舌尖上的中国的市场营销

舌尖上的中国的市场营销

发布时间:2021-10-23 18:56:29

A. 如何评价舌尖上的中国

几年前舌尖第一部横空出世,看完我会觉得“中国好吃的可真多”。

再后来出了舌尖二,让我觉得“没用的废话可真多”。

这部舌尖三看完几集,顿时觉得“中国落后的地方可真多”。

而且据说第一部的导演还辞职了,不过赞助什么的可都到位了,你让新找来的这群导演什么都不干,先钻研两年美食靠谱么?当然不靠谱啊!

那怎么整呢?

加料!

我给你来个“家乡的味道”,你再怎么搞,能超越我这个不?

我给你来个“传统的味道”,你能穿越到三百年前吃一口跟我说这个不对么?

肯定不行嘛!

所以大家一拍脑袋,开始往片子里加情怀,加逼格,加思想,指不定哪个有关部门看见了还得关照他们一下,往里面加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你要真想加料,想掺杂私货,加一点进去就得了。加的太多你未必把握得住。搞成乱炖,最后没人救得了你。

B. 那些《舌尖上的中国》介绍过的店铺,后来都怎样了

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这档节目,可谓是吸粉无数,尤其是第1部和第2部作品,更是让很多介绍过的商家变得异常火爆,但是大家慢慢的也会失去热度,毕竟作为客人主要选择的还是口味,并不是宣传的噱头。曾经舌尖上中国所介绍过的店铺,有一大部分都已经倒闭,就是由于自身过于营销导致的结果,但大部分还是比较好的,结果逐渐在全国开了连锁店。



也许在前期热度很高的时候,你收获了很高的利益,但是一味的去追求暴力的同时,你就会失去固有客户,因此最后也将走向陌路。说实话,舌尖上的中国介绍过的所有店铺给我的信远,没有那些家常菜给我的吸引力要大,家常菜才是我们心中最想品尝的美味佳肴,但是这种家常菜只有母亲能够给予。

C.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会火的一塌糊涂

《舌尖上的中国》火的一些原因:1.个人来说作为一个吃货,对美食方面的节目无法抵御。2.观看这部纪录片,从南到北,可以了解更多地方的美食,生活,特色等等,也让人体会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3.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中,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4.选材具有高度的大众性,所谓“食色性也”,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所以它能获得广泛的认同,这也就有了广泛的观众基础。5.采取了碎片似的剪辑方式,进行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组合和嫁接,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6.纪律片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思考以及味觉审美。7.通过美食这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比如说传统价值观、人际关系、生存状态甚至是哲学思考等等。8.拍摄组花费了大量精力来传达他们的想法,值得一看。9.国内很少有这种花大时间,认真拍摄,剪辑,能引人思考,甚至流泪的片子(在中国外出务工的人数很多,如果看到家乡的食物,引人思乡,流泪)。
观看愉快。

D. 淘宝借势舌尖上的中国属于什么网络营销

天天玩理论有用吗?多做实事吧

E. 有关《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的素材作文网

在刘文的掌管下,纪录频道取得了巨大成功。2013年1月刘文接受《综艺报》采访时透露,频道第二年即开始盈利,远远超过开播前三到五年实现盈利的预期。2012年在只播出品牌广告和宣传广告的前提下,频道广告收入超过2亿元;2013年广告招标频道刊例价超过3亿元,再加上单独招标的两项——纪录频道战略合作伙伴和《舌尖上的中国2》的合作伙伴招标额超过1亿元,2013年纪录频道的广告收入预计超过4亿元。

刘文为何会被带走?在我跟陈晓卿关于《舌尖》的采访中,陈晓卿也透露了关于体制的无奈:比如《舌尖》系列取得的巨大成功,跟他个人一点关系也没有,“我还是拿我那份工资。”但是麻烦却比以前增大了几十倍,“我比以前更烦了。”陈晓卿透露,《舌尖2》是每周都要等台里的无数修改意见,要参加大大小小各种会议,“比起拍摄的工作量,沟通的成本要增加很多很多。”

一名导演能有如此多桎梏,而身为记录频道的总监刘文肯定能感受到更多压力。本来在他的构想中,“重建纪录片黄金时代”的梦想是循序渐进的:先搭建一个国家级平台;聚拢一批专业化队伍;再建立包括选题、生产流程、定价等在内的一系列行业标准;最后是吸引广告的大量投放。而现在,《舌尖2》证明纪录片还将可能撬动巨大的O2O市场。”

而如今,随着刘文被带走,刚刚从沉睡中启动的纪录片市场,未来将会如何?我们都等待着答案。

以下是来自我对《舌尖》的深度报道,并试图解释纪录片市场是如何被商业唤醒的:

毫无疑问,《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纪录片的纪录。

按照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刘文的说法,《舌尖2》在全国上星频道的所有节目当中,超越了同时段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成为收视率第一名。不仅在国内六大视频网站的点击率接近2亿次,在新浪微博每到周五晚上21点首播时,中国平均每20个微博活跃用户,就会发出一条与《舌尖2》相关的微博。在淘宝、天猫上,《舌尖2》中出现的小吃,销量会激增至几十倍。

热钱也几乎是一夜之间涌向了这个寂寞已久的行业,“每天都有很多客户和投资人来找我,希望我能拍一部《舌尖上的XX》。”某纪录片频道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家》。

作为《舌尖上的中国》最主要推动者和策划人,陈晓卿早就在业界享有盛名,《森林之歌》、《龙脊》等纪录片让他成为“行业舵主”,但他真正名满天下,是从《舌尖上的中国1》开始,至《舌尖2》大成。他把纪录片的商业价值,做到了跟一档热门综艺节目可相媲美的地步。

“比第一部的回报涨了20倍。”他面对《中国企业家》,并不回避商业上的巨大价值,“哪是过亿呀?”他挥了挥手,似乎觉得“过亿”的传言格局太小,“早就好几亿了。”

但是,增长20倍、好几亿的商业回报,以及视频网站接近2亿次的点击率,这样被圈内人称为“足以载入史册”的成功,陈晓卿并没觉得太大的喜悦。而商业成功的另一面是,《舌尖2》受到了网友众多吐槽,指责质量上的下降,以及过于商业化的倾向。

“跟过去相比,你现在的生活有变化吗?”

“比以前更烦了。”陈晓卿说,“我已经50岁,我想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F. 张老端—舌尖上的中国为何销量那么好总是供不应求

酒香不怕乡子深,是老皇历了!现在的营销,传播速度很快!所以更要保证品质,好的开始,和不忘初心的坚持!才能把产品做大!!!

G. 《舌尖上的中国》让美食涨价的背后还带来了什么弊端

带来的是洛阳纸贵 章丘无锅:我是来看美食的,怎么被种草买了锅?”第一集“器”播出后,不少网友如此评论。播出当晚,节目中涉及到的手工锻造章丘铁锅随即爆红,仅淘宝天猫销量就增长近6千倍。

比如第四集“养”,刘鸿彦认为在创作上是最难的,而这一集又特别能体现中国人的智慧和理念,其背后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和价值观。该集导演陈硕仪解释,“谈食养,除了关注食物本身,更应当关注人。食物之所以能滋养人,还是在于人如何用真心理解了它,用匠心呈现了它。同时,一个人也能通过理解自己,提升自己,用心做好自己,来让食物和人之间发展出更好的关系。”

H. 舌尖上的中国1的业内评析

找寻对中国美食认同的交集点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每一集的主线采取了碎片似的剪辑方式,进行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组合和嫁接,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这部纪录片用味道营造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文化角度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
《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不见“烹饪大师”,不见“美食专家”,更没有“厨艺大赛”,有的是手工挖莲藕、两小时采竹笋、全中国只剩5人继承的高跷式捕鱼,70多岁吉林“鱼把头”、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舌尖上的中国》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情。正是因为这些,才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
文案创作运用
该片的宣传负责人表示这个文案是经过陈晓卿一遍又一遍的删改最终成型,《舌尖上的中国》的文案创作,事实上也是使用了国际纪录片的基本创作习惯。
在《舌尖上的中国》里就大量采用了这样的叙述方式,比如说第一集中的“鱼把头”已经70多岁了,他这次带领大家到冰面上捕鱼,他到底能不能打到鱼呢?正当观众看着渔网被慢慢拉上来的时候,此时镜头一转又跳到其他地方,这就给观众造成了一个悬念,要接着把后面的故事看完。魏克然还说:“先要有想法,然后再要有图片,最后是文本,就像DNA曲折的螺旋上升。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怎样曲折你的故事。这才是最关键的!这一点实际上和电影制作类似,你所做的是把好莱坞和新闻进行混合,或者说是平衡。就像中国的‘阴阳’。”
《舌尖上的中国》它之所以能够吸引眼球,其投资和制作水准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并不是单纯只讲述美食的纪录片,它是把美食当做一个媒介,通过这个普通的媒介找到与这个媒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比如说传统价值观、人际关系、生存状态甚至是哲学思考,都能够通过这样一部片子表达出来。
主题推介会
2012年4月2日,在戛纳电视节期间,央视纪录频道主题推介会上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国》《南海Ⅰ号》《故宫100》《丝路》和《超级工程》5部纪录频道原创大片,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充满活力的中国。
在推介会现场,法国纪录片公司的卡特琳娜女士看完《舌尖上的中国》和《故宫100》的片花后称赞说,片子精彩,质量很高,具备世界水平,她有意购买。 导演陈晓卿表示“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是该片得到一致好评的“秘诀”。
2012年5月22日,该片在播出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后完美收官。很多观众表示,短短7集显然没有过足瘾,很多故事似乎没有讲完。对此,导演陈晓卿表示,“纪录片生产有它的规律,要按季度来推,这季完了,我们很快会做第二季,还会有第三季。” 海报侵权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大火,而网上流传的《舌尖上的中国》的海报也十分有创意,远看为一双筷子夹着一块“腊肉”,近看发现“腊肉”其实是一幅山水画。
2012年6月,有网友发现这片“腊肉”与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许钦松的山水画很像,并质疑《舌尖上的中国》涉嫌侵权。为此,海报作者张发财在微博中回应,称在被媒体报道之前就已发现自己的失误并积极地联系许钦松,可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复。他表示一定会向许钦松当面致歉处理此事,并对此事对央视造成困扰表示抱歉。
得知此事的许钦松并未动怒,反而挺高兴,因为自己的作品通过《舌尖上的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但他指出,央视和海报设计者并没有和他联系过,使用前没有征求他的同意。
张发财迅速道歉认错的坦诚态度赢得赞声一片。不过,虽然张发财一再声明自己对侵权行为很不齿,但仍有不少网友对他的解释并不买账。
或许版权意识不强,并不是张发财一个设计师的问题,《让子弹飞》,《非诚勿扰》等知名国产影片的海报都曾被指称抄袭或模仿。中央美院的肖勇教授坦言:“我国是文化创意产业较弱的国家,电影海报抄袭只是冰山一角。我国不乏设计人才,但如果不能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和土壤,就很容易让他们走捷径。”或许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至少,希望它能成为中国设计人版权意识成长的一个注脚。
新浪侵权
2013年4月新浪网未经许可,擅自向网友提供该视频内容的在线点播服务,并在网站纪录片首页推荐和展示该片。新浪未经许可在其网站上提供了该纪录片的在线播放服务,侵犯了央视国际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法院根据侵权情况和损失情况,酌情判令新浪赔偿央视国际7万元。 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5月22日晚结束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一道道美食让人回味无穷。在食品工业化时代,人们仿佛又从该片中找到了对传统美食的热情和敬意。该片也让央视一套每晚10点半的收视率超过同时段的电视剧。有关专家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突出的人文情怀。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著名纪录片学者张同道说,这部片子之所以火爆,首先在于其选材具有高度的大众性,所谓“食色性也”,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所以它能获得最广泛的认同,也就有了最广泛的观众基础。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贯穿全篇的人文情怀。和该片总导演陈晓卿是朋友的张同道说,陈晓卿本人就是很有品位的美食家,他把这种概念带到作品里,从普通食物中提炼人生情怀,他很早就想拍这样一部纪录片,终于在2012年3月付诸实施,成片过程也异常艰辛。
张同道说,“乡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不管是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海外,所谓最好吃的菜是妈妈做的菜,最好的东西是故乡的东西,最好的回忆是童年的回忆。《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光是对美食的垂涎,还有流泪的冲动。
“因为爱中国饮食,所以更爱中国。”该片把一批已经不常看电视的“80后”、“90后”又重新拉回电视机前,收到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没有的效果,也许这是该片的“意外收获”。
第65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南尼·莫莱蒂曾特意点名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片花。其海外单集销价也有望超过《故宫》保持的单集最高5到6万美元纪录。陈晓卿表示,在海外纪录片市场分类里,美食旅游类节目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中餐享誉海外,用美食讲述百味人生,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讨论一个国家的变迁,“这是中国真正软实力所在,没有任何阻碍,可以达到全世界。”
正是有着这样的文化根基,《舌尖上的中国》在让人流口水的同时,也难免被过度诠释。
《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美味的食物、淳朴的劳动人民、美好的生活,这样的祖国,自然是值得热爱的。 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舌尖上的中国》在地域上采取了大范围的跳动,并且不以菜系进行划分,反而每集都有自己的主人公,比如70多岁的吉林鱼把头、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舌尖上的中国》对食物朴素细腻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也使得本片不仅仅是一部表现美食的纪录片。
一位家在湖北、现居北京的音乐人说,她追看《舌尖上的中国》跟“吃”就完全没有关系,“我对吃本来就不感兴趣,平时主吃素。这部纪录片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如何‘食物’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几集的纪录片里。”而这种食和人的紧密相连,也让不少观众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国》,讲到宁波年糕,听到里面传出的阵阵乡音,很想家”。
在陈晓卿看来,《舌尖上的中国》远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应该只是“吃货”的狂欢。“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光讲吃,不就跟美食栏目一样了?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希望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中,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 、“看了这片子,爱上了别人的家乡。皆因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片中食物的享有者,所以就有了一种在场的感觉。”一部纪录片,让我们尝遍了生活的百味。 2013年的法国春季戛纳电视节上,《舌尖上的中国》引领“中国晚宴”活动得到各国媒体和机构的好评,该片也将实现央视纪录片海外销售市场的历史性突破。央视纪录片频道邀请相关专家,为《舌尖上的中国》举行研讨会,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舌尖上的中国》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窗,也让中国纪录片人看到了希望。
《舌尖上的中国》引起的海外市场的热烈反响更是让纪录片人看到了希望,国内自制纪录片终于得到市场及大众的认可,也终于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称,近几年,纪录片业界才刚刚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现在我们几十个上星频道的竞争环境中,确实只有娱乐节目和电视剧在拼收视。这个时候央视打造晚间纪录片时段恰逢其时,也对大众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起到了有判断的引领和追求。”

阅读全文

与舌尖上的中国的市场营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子商务的生命周期 浏览:717
小学体育老师培训计划以及方案 浏览:684
疫情个人防护与消毒知识培训方案 浏览:915
志愿组织培训一对一督导方案 浏览:155
银行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92
篮球策划方案怎么写 浏览:134
电子商务与传统制造业 浏览:704
微信营销怎么面试 浏览:743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方案 浏览:596
技能培养培训方案百度文库 浏览:200
品牌营销管理教案 浏览:13
顺德飞鱼电子商务 浏览:498
厦门品牌营销策划 浏览:663
微信营销沟通技巧 浏览:215
活动促销的本质是什么 浏览:886
电子商务扶贫项目 浏览:497
方案策划职责 浏览:412
2017商场营销活动方案 浏览:455
心理美文策划方案 浏览:659
别克汽车促销活动 浏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