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海尔在美国的市场营销策略

海尔在美国的市场营销策略

发布时间:2021-10-17 10:49:48

❶ <海尔在美国市场的竞争战略分析》

海尔品牌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1999年4月30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中部的一个人口为8000人的小镇坎姆登(Camden),海尔投资3000万美元的海尔生产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一年多以后,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从漂亮的生产线流下来,海尔从此开始了在美 海尔品牌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1999年4月30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中部的一个人口为8000人的小镇坎姆登(Camden),海尔投资3000万美元的海尔生产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一年多以后,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从漂亮的生产线流下来,海尔从此开始了在美国制造冰箱的历史。海尔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公司。

从海尔最初向美国出口冰箱到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海尔冰箱已成功地在美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去年,美国的零售巨人沃尔玛连锁店销售了海尔品牌的空调。今年初,沃尔马连锁店开始销售海尔的两种小型电冰箱和两种小型冷柜,并同海尔签订了再购买100,000台冰箱的协定。海尔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产品是学生宿舍和办公场所使用的小型电冰箱。海尔在卧式冷柜方面也取得成功。该产品在美国同类型号中的市场占有率占三分之一。海尔的窗式空调机也具有广阔的市场;该产品已占美国市场的3%,今年的销售量有望翻番。

美国市场是非常成熟的市场,是世界上最难进入的市场。亚洲许多公司都在这个市场上栽了跟斗。台湾的ACer,过去10多年花了10多亿美元在美国推销其品牌,但终于因亏损严重而退出了美国市场。由于进入美国市场的艰难,我国国内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接单生产或以OEM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比如科龙,其在香港和东南亚的销售打的是它自己的品牌;但在美国和欧洲的销售都是OEM的方式;即它出口到美国的产品都以美国公司的品牌销售。比如目前在沃尔玛连锁店销售的Nagic Chef牌冰箱就是科龙设计和制造的。目前在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产品,打出中国品牌的企业,海尔是第一家。

海尔冰箱被评为美国畅销产品。美国著名杂志《TWICE》对全美最畅销家电进行了统计,海尔(600690)冰箱同GE、惠尔浦等世界名牌一起成为美国最畅销产品,其中以海尔为代表的各类小型冰箱销售增长最快,平均速度为23.9%o据有关统计资料,海尔两种型号的冰箱BClll和BC50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小型冰箱,在2000年9月的统计中排名第2和第4(2000年8月排名曾是第1和第2)。美国家电市场名牌荟萃,竞争激烈,几乎是所有世界名牌的竞技场。海尔能以自己的品牌在美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说明海尔产品已经完全具备了参与国际高水平竞争的能力。

海尔的进入战略

海尔自称其国际化战略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进入其他国家市场。但是从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线路看,海尔采取的战略实际上是“先易后难”战略。

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模式,即“先易后难”模式。另一种是“全球启动”模式,可以说是“先难后易”模式。

“先易后难”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先易后难和经营方式的先易后难。目标市场的先易后难指的是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地理位置或风俗习惯相近的海外市场作为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市场,然后选择相对陌生、地理位置更遥远或文化差异更大的海外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其基本顺序是:

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

比如我国内地许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都是从香港开始的,因为香港地理位置同内地接近,文化同内地基本相同。又如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海外的工程承包活动,是从尼泊尔、坦桑尼亚等国开始的,因为我国在 20世纪周年代初以来对这些国家提供过大量的经援项目,使中国的工程公司对这些国家的文化和经营环境比较了解。

经营方式方面的先易后难则是指企业先通过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方式——出口(包括被动出口和主动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然后逐渐从事资金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海外直接投资。

先易后难的国际化模式的好处是企业可以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这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国际化方式。

“全球启动”模式是指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实施国际化战略,一成立就是跨国公司,从而越过了一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许多阶段。比如美国的LASA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销售微处理机标准技术的公司。其创办人有美国人、法国人和瑞士入,资金来自欧洲,经营总部和研发总部在美国,产品销售部在法国,财务管理在瑞士,而生产则在苏格兰(以利用苏格兰的投资优惠政策)。

又如英国的IXI公司,这是为UNIX操作系统提供桌面、窗口计算机软件的公司。它的发展不是先从国内开始然后再向海外出回,而是相反。该公司创建人和董事长由于对美国和日本市场非常了解,因此公司成立之后首先针对美国市场生产,其次是日本市场,最后才在英国销售。该公司的资金来自英国、德国、奥地利和日本。在美国和日本设立了子公司。在产品推出4年之后,该公司的收入有60%来自美国,20%来自英国,10%来自日本。

全球启动的发展模式之所以出现是因为80年代以来,通讯、交通迅速发展,企业家更容易得到海外市场的信息和从全球范围得到资源。全球启动的优势使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公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抢先占领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全球启动的企业以高科技企业居多。 海尔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方式基本上是第一种模式——先易后难的渐进模式。从进入方式来说,它采用的是先出口然后再直接投资:

出口——联合设计——设立贸易公司、当地生产。

海尔1995年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起初是以OEM的方式,然后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近5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积累了较 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知识。

海尔在地理位置的发展也是传 统的先近后远。1995年7月海尔在香港成立贸易公司;1996年6月海尔在印尼成立莎保罗有限公司;1997年6月海尔在菲律宾成立海尔一LKG电器有限公司;同年8月在马来西亚组建海尔工业(亚细安)有限公司。按海尔总裁张瑞敏的说法,以上的投资都是海尔为进入美国市场练兵。尤其是菲律宾,也是说英语国家,受美国的文化影响较深,在菲律宾积累的经验许多可用于美国。

除了进入方式以外,海尔的产品战略和投资方式也是先易后难。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首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无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第四层的近4000平方英尺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海尔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未来进一步建工厂生产海尔空调、海尔洗衣机、海尔电视机用。

海尔的当地化战略

企业实施国际化的战略时要考虑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全球化还是当地化?所谓全球化是指企业针对全球市场生产产品,不考虑或较少考虑不同地方的差异。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公司尽可能在每个国家都采用标准化的产品、促销战略和分销渠道。尽可能整合全球资源,生产在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采购在原材料最便宜的地方购买,销售则在价钱最高的地方销售。比如耐克公司,其设计和营销都安排在美国;因为美国才有最了解美国市场、世界领先的设计人员,美国市场是消费档次最高的市场。其生产则在我国东莱等地方进行,因为这些地方劳动力便宜。这种战略的好处是可以得到生产的规模优势、避免重复设计、重复研发等资源利用中的浪费,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与全球化战略不同的是当地化战略。当地化战略最重视的是当地特殊的消费需求,因此强调针对当地市场的特殊需求设计和营销产品。这种战略的最大优势是提供的产品特别考虑了不同地方的需求差异。比如电冰箱,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气候带.电压状况及消费习惯,所以对冰箱的设计要求也是各有所爱。不能满足当地市场的产品可能面临困难。美国的家电巨人惠尔浦1997年退出中国市场就是因为产品缺乏对中国市场的针对性的结果。1994年惠尔浦同雪花冰箱厂建立了台资企业,希望利用同中国企业的联盟占领中国冰箱市场。然而仅隔3年惠尔浦便退出了同雪花的联盟。同时也撤出了同深圳蓝波的联盟。导致惠尔浦失败的原因包括惠尔浦利用外国理论推导中国市场的需求;结果设计出来的新产品在中国市场销路不好。

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目前采用的基本上是当地化战略。它在洛杉矾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比如出口到美国的“大统帅”BCD一275海尔冰箱,就是根据海尔海外信息站反馈的信息,针对美国人对冰箱外观、制冷能力、使用习惯等区域化特征而专门设计、开发与制造的。

海尔当地化战略成功实施的一个例子是海尔酒柜。这是一种具有华丽的外观,采用磨砂玻璃门、曲线造型、柔和的内部灯光、滑动式镀铝食品架的产品。该产品的第一个型号去年7月份投放市场,售价400美元上下,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纽约的P.C.Richard & son百货商店的大厅出入口处,和洛杉研最著名的零售商店Best Buy商场展出,反映都不错。海尔希望在今年销售几万台这种产品,今年下半年,将有12个品种投放市场。计划到2005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从在美国的队伍构思和设计该产品到该产品投放市场,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

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的当地化战略。许多在美国的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ACA)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ACA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管理。美国管理人员得到7很大的自主权。由他们来推销品牌;并争取新的客户。海尔要做的只是制定经营战略。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目前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

海尔的品牌战略

海尔要做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运营商,创国际名牌是海尔的重要目标。因此宣传海尔品牌是海尔在美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但近来海尔加强了其品牌战略。海尔在美国将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将海尔最新的DVD同麦克尔·乔丹的影片宣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走在洛杉矾\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到巨大的广告1-888-76HAIER,这是海尔在美国推出的免费服务电话。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务已覆盖全美。

海尔在美国的优势与弱点

当世界家电业巨头们纷纷到中国设厂,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占领中国的广阔市场时,海尔在美国设厂生产有何意义?表面上看,海尔的此举似乎违背了比较优势规律,因为就生产上看,美国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国内。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海尔在美国生产,有许多无形的好处:

1.有利于海尔争创世界品牌。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家电最多的国家,世界所有家电名牌无不在这个市场上竞争。以通用电气、惠尔浦为首的美国家电企业在世界都非常有名。能在素以艰难著称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等于向世界其他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海尔已经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家电厂商之一。这样,海尔可以凭借在美国的品牌,更加容易打入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

2.有利于争取零售商和消费者。零售商和消费者都不喜欢“流寇”;因为家电产品需要解决售后服务的问题。在美国建立生产中心;意味着对美国的消费者和销售商的一种承诺;梅尔将长期在这里为顾客服务和提供后勤保障。这自然会使海尔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对海尔的产品更感到放心,提高零售商推销该品牌的信心,从而使海尔更容易争取到零售商和顾客。

3.有利于更快针对美国市场作出反应。在美国建立贸易公司和设计中有利于海尔感受美国消费者需求的微妙变化和对百货商店实施库存监测,从而更能保障及时供货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

4.建立在坎姆登的工厂将有助于海尔消除“外来者”这种形象。原产地标识对于美国消费者在类似产品和价格之间进行选择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对于美国的消费者,“美国制造”标识有助于赢得好感。

但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直接投资生产也有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来自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许多不利因素,主要不利因素包括:

1.成本劣势。成本劣势来自几个方面。首先,作为外来投资企业,海尔必须对工人支付高于美国企业支付的工资,才能吸引到同一档次的员工。就像外国公司在中国支付给中国员工的工资要高于中国公司支付给同类员工的工资,我国在海外承包工程的公司支付给当地雇员的工资要高于当地公司支付给同类员工的工资一样。其次,远距离管理必然使管理费增加,包括增加的通讯.交通费等。再次;文化摩擦带来的成本。在美国生产需要处理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因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2.占领的小型冰箱市场利润都比较薄,是美国主要家电厂家忽略了的市场。在这类市场上海尔的竞争对手是像韩国的大字这类竞争失利的品牌。海尔如果要往利润率高的那部分市场发展,则将直接同美国主要厂商对抗,那时必将遇到比现在更激烈的竞争。海尔在品牌、资金实力、研发能力等方面同美国主要家电厂商如通用电气\惠尔浦、梅塔格等有较大的差距。此外要往高瑞发展,海尔需要改变其低价供应商的形象。目前;这种形象还没有改变。

3.多元化的风险。我国的格力公司专业化生产空调、小天鹅公司专业化生产洗衣机,曾被评为亚洲最好企业的科龙也只生产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少数产品。海尔“生产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在美国也准备推出众多产品;要保证每种产品的竞争力可能有困难。(责任编辑:商务人)

❷ 分析海尔在美国的成功的奥秘,体现了什么市场营销观念.

首先你得在国内有实力,然后走出去才有竞争力才不会丢人!!!

❸ 海尔当年在进入美国市场时 和美国本土企业之间有什么竞争 急用 谢谢!!

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营销模式、市场份额
美国家电市场在世界上竞争最为激烈,这不仅由于美国市场汇集了众多的世界级品牌,各个品牌在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营销模式等方面旗鼓相当,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十分激烈,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美国人倾向于选择当地品牌飞达仕、开利、GE等,而对于外来家电品牌十分挑剔。
海尔的全球化征程,一开始就很明确:在发达国家的本土化过程中获得海尔最缺乏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
张瑞敏提出要“融资、融智、融市场”,这几乎是后起者海尔提升资源水平和竞争素质的必由之路。在美国设厂的同时,海尔迅速把设计中心或者信息站建立起来,以整合技术资源。
海尔一般都是通过出口来获得一定的市场基础与美誉度基础,在基础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便进入真正的本地化。除了资本、管理与文化基因等海尔母体平台外,其他方面都可以本地化。在美国,也包括欧洲和印度等地,海尔都是实行本地化设计、本地化销售、本地化生产、本地化管理。

❹ 海尔集团在海外的品牌战略是什么

研讨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布海尔集团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研讨会上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海尔为什么要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过三道坎:第一道坎是从入围资格到进入决赛圈;第二道坎是进入决赛后,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第三道坎是获得利润后,要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早上好!这么多领导参加海尔今天的研讨会,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也非常的感动,因为今天是星期日。外交部李肇星部长也来了!年底领导们工作都非常繁忙,今天来参加海尔的会议,这是对海尔的最大支持!而且海尔在21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座的各位领导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研讨会是说海尔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即:全球化品牌战略。这个战略是我们准备从明年开始实施的。这个题目不仅是对海尔,对于全国的企业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作为海尔,我感到已提前进入了攻坚战。
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全球化品牌战略
主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逼迫。加入WTO之后,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现在你不可能在全世界找到一块不是国际市场的市场,都是国际市场。在加入WTO之前,有的企业负责人对我说,外国企业来了之后,让他占领大城市,我到农村去;而中国市场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国内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孟加拉是全球49个最贫穷国家之一,但是,国际名牌全在他们那儿有竞争。所以,这是不能退缩而且必须迎上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全球竞争中取胜的标志是品牌,因此必须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但是如果想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又取决于你的全球化品牌的战略。
在全球化运作的能力方面,我们的国际化名牌的对手,有着我们所不具备的全球市场网络和全球化竞争的素质。我们之前已经做了很多探索,我们上一个阶段叫做国际化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所以,这一点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是出口,但现在是在本土化创造自己的品牌。
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过三道坎
我们从1984年创业至今只是较好地抓住了国内机遇,但完成全球化品牌的战略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对海尔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我觉得至少要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就是从入围资格到进入决赛圈。
现在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市场上有没有资格都是一个问题,更不要说参加决赛了。就像奥运会一样,你要参加跳高,可能入围标准是2米,你现在才跳1.8米,连入围资格都不够。
入围资格首先是解决布局的问题。海尔在全世界有30个制造基地,要想在全世界都布满了,那还需要很大的力度。我们这几年利润下降,也有很多原因,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你到全球去布局,为品牌打广告,没有钱是做不成的。到中国来的外国企业,他们在全世界都布局完了,中国是他最后一个进入的市场,他可以利用原来上百年的积蓄、上百年的力量把中国的市场做好。我们只有二十年,集中这点小小的力量要进入那么多的世界市场,对我们是一种制约。人家是集中力量以十攻一打中国市场,我们则是全面出击以一攻十,需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营销体系以打造当地名牌。所以我们是刚刚开始,后边的路还很长,也非常艰苦。有一个跨国大公司到中国来,目标就是战略性亏损5年,报道说今年他们已经开始盈利了,但已经经历了9年,对于这么大一个公司需要9年,对于我们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场攻坚战,而且是刚刚拉开序幕。我们在全球化的开拓更要面临长期的对发展和利润的影响。
从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力上看入围及决赛的问题,我们则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产品的竞争力包括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研发。在质量方面,中国的企业都有质量管理体系,但是现在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否入围国际市场就非常困难。为什么呢?你可能只是小规模的生产。现在要求的质量水平是什么水平呢?是在大批量、多品种、新品多的情况下,仍能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用户的需求,只有这种满足全球化要求的质保体系,才可能进决赛圈。具备高质量是入门的资格。如果做不到,市场就会抛弃你。比如说在纽约销售的产品,如果到用户家上门服务的话,企业平均要花费的费用是75美元,如果你这个产品就卖150美元,我不可能拿和产品一样的价格来维修;即便300美金拿出一半的钱来维修产品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自己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可能拥有市场,连入围资格都没有。
研发也是一样的,有可以参与竞争的基本素质才可能入围,如专利、标准等。我们的专利在中国家电企业算是最多的,我们的发明专利也是最多的。中国的家电企业,包括中国所有的企业,入围两项国际标准的,我们是第一个,在这之前没有,应该说是不错的。但是到国际市场这只是一个基本条件而已,或者说这只是一个竞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你必须把这个专利转化到市场上有差异化的产品上。实际上国际标准也是这么定的。比方电热水器防电墙的标准,因为过去发达国家的热水器不考虑电的安全问题,因为电路系统非常安全,但是到发展中国家不行,比方中国做过一个统计,中国家庭的接地不合格或者没有接地的占52%,有的电线甚至接到水管上,这非常危险,如果没有接地,很可能地线带电传到热水器上,很有可能出问题。所以我们的防电墙热水器使用中,不管是地线还是上面的线带电,出来的水都不可能带电。
我们的产品差异化最后能做到多大?是国内的产品差异化还是全球的差异化?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全球的差异化。现在我们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做得非常好,世界各国政府肯定会支持这种工作,为什么呢?洗衣粉对环境污染非常厉害,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没有污染,另外,也可以节约很多水。目前我们还需要取得全世界各地的水样,因为洗衣机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取决于当地水的特性。比如我们到印度去,在印度新德里卖得很好,到孟买就不行,所以我们现在准备解决不用洗衣粉洗衣机不管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在全世界销售了。
要参与国际竞争很重要的是企业运营的竞争力。归结起来就是三个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个流我们在中国做得很好,到国际上也还有差距。
比方说物流,我们是中国物流协会确定的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企业,在中国算是不错的,到国际市场上还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入围就是要进入全球的物流网络,但要进决赛就要能保证货物不落地。实际上你进入国际市场之后,即使有仓库,你也进不起。在青岛保税区,租一平方米仓库不到8美金,到美国纽约是55美金,所以落不起。
在资金流方面,正现金流是入围的标准。现在中国已经遇到了很大问题,我们中国企业出口,坏帐率是5%。5%的概念就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大量的应收逾期会有很多坏帐,所以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化企业很大的问题。在资金流方面,我们在国内可以,比方我们是唯一一个现款现货的,但是国外我们的品牌还没有足够大,你就不可能做到现款现货。
再一个就是信息流,信息流方面的内容归结起来就是说每台产品都有条形码,不管到哪个地方去,都有可追溯性。在国内我们基本上大城市都可以做到人码、物码、定单码三码合一,但是在国外还有很大的问题。
所谓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说到底都要有很好的客户网络支持,否则不可能流起来。比方到国外去,产品必须到仓库,原因在于你的客户网络还不支持,如果支持的话可以直接发到店里去。所以说到家的话还是企业的竞争力,要有产品的竞争力和营销的竞争力,体现的是系统整体的能力。国外市场有决赛资格的只是几家垄断企业,要挤进去就要做很长期的努力和奋斗。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道难题。
第二道坎是:进入决赛后,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
有的可能刚刚过了入围的资格,进入决赛还不行;有的进入决赛,但是竞争力还不行。如果进到决赛了,那不是目标,还有第二道坎就是利润问题,因为进入决赛不等于你有利润,没有利润你赔钱进去,最后还要退出来,所以这就是我们能从机遇利润到双赢利润。
中国企业一开始利润都很好,现在利润都非常困难,有的是全行业亏损,为什么呢?我们一开始的利润是怎么来的?不是靠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来的,是靠改革开放的形势带来的。原来整个市场是一片空白,你干什么赚什么,干什么可以卖出去什么。我们海尔也不例外,海尔一开始的利润就是这个机遇来的,而且我们的机遇抓得相对比较好。比方冰箱,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你出来的产品要多少钱就能卖多少钱。而且刚开始出来的时候,连续三年光空调一个产品每年赚十亿以上的利润。就是机遇抓住了,很快就进入了多元化,又利用资本积累进入到国际化当中。但是现在再进入全球化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剩下的就要靠自己。
我觉得今后的利润没有机遇利润,而是双赢利润,就是你有什么样好的资源,人家给你什么样好的资源,是资源换资源。
上游的分供方能否给你优质资源完全取决于你的资源。像英特尔这种很大的公司,他给你的东西绝对取决于你自己,你要的量很大,你的发展前景很好,他给你的产品很好,而且价格会很低。如果说你要的量很少,价格高一倍。还有的分供方可以提供他的设计专利和资源,但这也取决于你的产品的竞争力。
下游企业也是一样。到大客户当中去,他们是否给你提供最好的位置,完全取决于你的产品是否能比他现在销售的产品赚得更多。我到欧洲去,我到一个一个的连锁店去拜访他们,我们说海尔的产品怎么怎么好,人家只是一句话,我这个商场一共就四五个品牌,你可以进来,进来之后,你能超过哪个产品你就进,超不过你就别进;我现在卖得最差的产品是什么,他给我的毛利是多少,你能超过他,我就叫他走掉。所以全球化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竞争力。
同样,对用户也是一样。你的产品可不可以变现,取决于用户能不能掏钱。用户能否掏钱则取决于你的产品能否比其他产品为他带来更多的实惠。第一个就是性价比,人家会比较:你这个价格对我来说合不合适?第二个就看你的产品能不能给我创造更大的附加值,也就是更大的差异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换来利润。所以,在家电方面,全球一般就是四五个大的国际品牌,要和他们竞争,就需要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三道坎是:获得利润后,要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有双赢能力才能获取利润,也才有了真正在市场上发展的后劲。
但双赢能力取决于你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快地创造需求。但这一切又取决于人的竞争力,而且是遍布全球的人的竞争力,因此就有一个企业文化的问题:怎么样从单一文化到多元文化。
海尔能够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外部的机遇与其它企业相比都是差不多的,很多企业原来比我们好得多,现在都销声匿迹了,我们能够发展到今天,取决于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员工的努力,另外很大的一方面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被大家认同了,我们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创新。
但是我们原来的企业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而且面对的是中国的员工,大家有共同语言。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东西都被我们吸收了,比如“三纲”,可能就是我们这个文化的基础。三纲第一条就是“明明德”,现在中国很多企业、单位都不存在的一个氛围:就是透明的人际关系,所有人的上升、提拔都靠竞争,所有东西都是公开透明的。其实中国人希望有这么一个环境,而现在其实很多企业做不好,就是因为有小帮派。但开拓国际市场所有的都是靠竞争,所有都是公开竞争,人们很心情舒畅地工作。第二个是“亲民”,每个人都要有创新。第三个是“止于至善”,目标无止境。我们是以这三条制定海尔不同的发展战略,制定海尔的精神,也保证了海尔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得到员工的认同。
但是到国际上去又有不同。到国外去,文化的差异很大。比方到欧美,就是一种休闲文化,休闲是不可侵犯的。我们一开始到美国去,李肇星部长给我们很大的支持,亲自到我们在美国南卡州建的工厂开工仪式上给我们打气,到今天为止,我们的美国空调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很快,短短几年从一亿美元达到五亿美元。但是再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这种融合非常困难。我们到日本去,日本人对你很恭敬,但是日本人没法接受我们海尔的文化,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因为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度与海尔的“彻底的成果主义”的文化有冲突。当然在东欧、中东有些文化差异也是给我们带来很多新课题。
所以,我们现在制定了新的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其目的就是适应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发展。
企业精神就是“创造资源,美誉全球”,这和原来的企业精神最大的不同,一个是强调以中国为据点,向全世界辐射,新的企业精神就是强调全球化,美誉全球。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它的前提就是要创造优质的资源以换取美誉的资源。德鲁克有句话叫做“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两个工厂用的材料一样,但是干出来的产品价格就不一样,也就是很多世界名牌到中国来代工,我们交给他的产品是10美元,但是他可以卖到100美金,那个差价就是他创造的资源。确切的说就是创造一个世界名牌,这个世界名牌要靠创新来创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另外我们新的工作作风是“人单合一、速决速胜”。原来主要是强调速度,在市场机遇多、市场空间大的形势下,速度是第一位的。更快地抓住市场机遇,虽然准备还不足,但市场供不应求,也会赢。开发的产品虽然有失败,但有一个成功也会赢,因为利润空间大。
但今天不但要有速度,还要有速度与精准的统一,因为环境变了。
人单合一就是要解决速度与精准统一的问题。“单”是市场第一竞争力,人与之合一就要服从这个要求,在事先确定的、而不是上级下达的市场空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商机,产生快于对手的竞争力。
人单合一就是要解决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拓展两张皮的问题。管理历程的各阶段,中国企业未经历过。可以压缩其历程,但不能跨越。人单合一就是在以外部市场目标为中心强化内部的管理。
人单合一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接受。因为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这个创新的发展模式被许多国际上的商学院和管理界人士看好,但均认为实施很难。
综上所述,对我们来讲还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过去的21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了!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虽然艰巨但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必须要走的道路!我自己感觉现在越做越难做。到海外去,刚出去的时候觉得挺好,出去之后就觉得很难了,现在想退也退不回来,也没有退路。所以有一点像禅宗所说的那种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门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后,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这就是禅宗的境界。我现在就是处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所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让我们尽快能够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谢谢!

❺ 海尔集团的营销策略是什么

海尔暂时还没有大规模建立自己的专卖店连锁体系,个人人为海尔也不适合走这条路,最多也就回是建立答一些体验店,象苹果那样的。 从海尔产品和品牌推广来看, 产品线广,更新快,质量较好, 品牌知名度,可信度,美誉度在国内的公司中都是比较好了,所以没有必要自己去建立连锁销售店,同时国内的一二级城市终端规模竞争也相当激烈,三级市场虽然前景很好,但海尔肯定不如过美,苏宁水平高。
国美这次收购永乐和大中,加速的对一二级的市场控制, 接下来工作会主要放在三个实体的整合上,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凭借几千家电的优势,过美可能会延续其价格杀手的角色, 以价格, 以规模来扩大其市场份额。发展自有品牌的产品也会是国美以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❻ 海尔是如何闯进海外市场的

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还相当淡漠。

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

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

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

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6)海尔在美国的市场营销策略扩展阅读:

1、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年—2012年):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时代机遇:互联网的发展

一般企业做法:以企业为中心卖产品

海尔创新做法:以用户为中心卖服务

海尔管理创新:探索“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带来营销的碎片化,传统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必须从“以企业为中心卖产品”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卖服务”,即用户驱动的“即需即供”模式。互联网也带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化和全球化之间是逻辑递进关系。

“国际化”是以企业自身的资源去创造国际品牌,而“全球化”是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是质的不同。因此,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的互联网时代创造顾客的商业模式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2010年,张瑞敏在美国与世界顶级的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和加里·哈默交流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两位管理大师对海尔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的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加里·哈默(左)认为海尔推进的自主经营体创新是超前的。

2、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2012年—2019年):网络化的市场,网络化的企业

时代机遇:互联网的发展

一般企业做法:以自身为中心的传统型企业

海尔创新做法: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型企业

海尔管理创新:继续探索“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新模式的基础和运行则体现在网络化上,市场和企业更多地呈现出网络化特征。

在海尔看来,网络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即大规模定制,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

2012年12月,瑞士洛桑IMD商学院院长多米尼克·特平将“IMD管理思想领袖奖”颁发给了张瑞敏,以表彰其对现代管理艺术与实践做的贡献。

2015年11月,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家,张瑞敏在第七届德鲁克全球论坛上发表演讲;入选“2015年度Thinkers50榜单”并荣获Thinkers50杰出成就奖之“最佳理念实践奖”(Ideas into Practice)

2016年6月8日,第86届耶鲁CEO峰会论坛上,张瑞敏被授予“传奇领袖奖”奖,成为今年唯一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企业领袖。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项目高级副院长Jeffrey Sonnenfeld(杰弗里 桑尼菲尔德)评论道:张瑞敏是一位真正的全球商业巨人,他令他的竞争对手、同行以及像他一样的中国商业领导人都肃然起敬。作为一个转型领导者,他汲取中西方商业实践的精华,创造了他自己独特的模式。

2018年9月11日,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烟台召开。海尔凭借在智慧家庭方面的领先探索成为推进联盟工作的牵头企业,积极协同各企业搭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并当选第一届轮值理事长单位。

2018年10月5日,青岛海尔公布在法兰克福上市的计划。

2019年7月1日,青岛海尔公司股票名变更为“海尔智家”,股票代码“600690”保持不变。

❼ 海尔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其产品战略的选择体现了哪种基本竞争战略

本土化竞争战略

❽ 今日的海尔在海外市场如何营销

GDOU国贸的同学。牛

阅读全文

与海尔在美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保温瓶推广方案 浏览:777
湖南振湘医药电子商务 浏览:876
高端瑜伽馆开业办卡促销活动 浏览:78
潍坊电子商务政策 浏览:142
武汉的电子商务 浏览:45
华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950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知识培训教程测试 浏览:665
保定心易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965
影子校长培训方案 浏览:986
商务层电子商务人才 浏览:619
学校安全管理培训方案 浏览:63
宠物店新开业活动策划促销 浏览:433
贵州省电子商务云 浏览:248
云南嘉华市场营销 浏览:961
市场营销有关的读后感 浏览:888
市场营销苦 浏览:240
关于梦想的策划方案 浏览:792
水务局安全培训服务方案 浏览:875
美团干嘉伟推广方案 浏览:658
2016小学班主任培训方案 浏览: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