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医药市场营销论文一篇,1500字左右的。
作为医药产业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药品营销总是那么令营销人振奋的话题,由于历史因素它“销声匿迹”了几十年,但在获得“解放”后,它的能量终于疯狂释放,以致又步入了“过度”的境地。
远去的时代背影
对于七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人来说,计划经济的年代或许没有什么印象了,但对于那些曾经在那个代里从事药品购销的人而言,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的药品购销、价格制定、经营模式、调拨方法等等,相信还不会从记忆中抹去,也很难抹去,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甚至半个世纪。
计划经济年代的药品销售根本谈不上“营销”,而仅仅是一种“购销”,药品经营企业实行全国统一规划,省以下统一管理,药品计划调拨,经济统一核算,购销实行“三级批发,一级零售”,层层下达指标,层层调拨,药品进口统一掌握,层层分配,医药批发商是贵族,医院是孙子,要送礼才能拿药物。“广西玉林某老牌制药厂销售科只有一个人就撑起了整个企业的药品销售任务”,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沈兆熊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这样形容医药企业的优势地位。
事实上,药品营销的变革与医药商业流通史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以安徽医药流通史为例,建国初期,大宗化学药品供应主要由皖北行署卫生处材料科负责,药品均采取单位申报,领导批准,药库直供的办法供应。1952年至1956年,中国医药公司安徽省、市、县三级公司纷纷建立,药品经营网络基本形成,国营医药公司已成为药品供应的主渠道。1957年,省级医药公司按商品流向,先后组建合肥、蚌埠等9个二级站,二级站负责对辖区各县市公司的货源供应和业务指导,形成了以二级站为主体、按商品自然流向调拨的药品供应网络,这种经营形式,延续到1983年。在此期间,所谓的药品营销是不存在的,但那些从事药品购销的人,还是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同行,这成为了他们在医药行业实行对外开放后进行药品营销的良好资源。1983年后,除国营医药公司外,出现了专门从事药品经营的个体户,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及边远山区的消费者,由于药品过剩,为争夺有限市场,药品营销时代才真正来临了。
营销的动荡岁月
8月初,广州某星级宾馆,洋溢的条幅,红色的地毯,柔和的灯光,映着前来参加全国某医疗会议的医生们轻松的笑脸,在会议一角的药品生产厂家展位,成为了议会间医生们光顾的集中地,参会的医药代表就这样结识了医生。会后一位医药代表表示,这次会议效果还不错,但具体还需要跟进,否则对会议的赞助将会“打水漂”,至于如何跟进,那就大可不必宣扬了。
诺贝尔获奖者、对博弈论研究学者纳什曾经说过“当市场上其他竞争者的行为都已经确定下来时,我们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利”。相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药品营销的一切,只是许多药品制造商、经销商无奈选择的结果,特别是对处方药推广而言,更是如此。
相信上述这位医药代表讲的是真话。因为这个看似创新的处方药营销方式,事实也是很普通的,并且与带金销售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在整个行业都在那样操作的tine,他已经别无选择。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医院推广静悄悄”局面相比,当前的推广更是充斥着一股燥热不安与急功近利的情绪。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药品医院推广,又是何时开始形成的呢?
在上世纪80年中后期,一些跨国制药企业落脚中国以后,医药代表就开始出现,当时一般以新药推广会的形式出现在医院相关科室,主要是宣传产品,这些大公司没有向医生支付临床费用。后来成为日本第一制药(北京)有限公司营业首席执行官的吉田昌利在回忆当时学术推广时的表示,1986年他开始尝试在中国进行学术推广,那时国内还笼罩着浓厚的计划经济味道,没有人对医生从药性、疗效、副作用等方面介绍新药,也没有人意识到开学术推广的意义,他当时带着10个组成的团队,从东北的佳木斯、牡丹江、哈尔滨开始,到处召开学术推广会议,他们用大货车装着药品、资料,直接到达会场,3个月里就开了大概13场学术推广会议,所有参会人员都非常认真地听课,医生们也很朴素,发给他们的只是一只小小的电子温度计。
随着更多的跨国企业开展学术推广会议,药品营销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扬,企业需要花很多钱,包括学术赞助、设备赞助等,甚至在会议当中给每一位参会者“红包”,美其名曰“车马费”“误餐费”。这些举措很快被国内众多企业模仿并加以“发扬光大”,后来厂商发现收效甚微,因为这些活动的实惠手握处方大权的一线医生太远,慢慢地,费用的花销形式发生了改变,一切从医院实际出发,只有按盒按支计算,才能抓住一线医生,此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越演越烈,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
某知名跨国医药公司一位中国医药代表分析了处方药带金销售的原因时表示,很多国外的新产品在国内都有仿制品,而仿制品质量不够高,产品和别人一样的,东西没人好,只好给回扣;很多过了专利期的产品有大量同类仿制品,疗效相近,而且几乎90%以上是国内厂商,为竞争只好带金销售;大量中药虽然临床验证有效,但是没有自然科学的数据,没有权威文献,医生用药是要理由要证据的,只好拿钱变通;医药流通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让人们有机可剩;大量的私人代理导致无数“药贩子”的出现,他们无力进行学术推广,只好“暗箱操作”;中国医生的低收益与高风险已严重失调,医生也不能像国外一样可以从医院拿到“处方费”。
“过度营销”来临
“手拎仿冒名包,身揣两百零钞,说话点头哈腰,远看像海外归侨,近看像港澳同胞,仔细一看,原来是医药代表”。这句顺口溜基本道出了医药代表这一群体的面貌,他们就像生活在阴影之下,小心翼翼地开展业务,彼此心照不宣地与医院院长、药剂室人员、临床大夫和库管、财务人员维护着一种微妙的关系,生怕得罪了医院的人,生活时刻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正是因为才进入中国十多年的“医药代表”,让药品营销变得新鲜、丰富、多样,乃至过度起来。
药品营销当中的“回扣”“红包”甚至经成为寄生在医疗行业的体内“毒瘤”,国家有关部门虽然历经多次“整风”,但根本无法根除。而走学术路线还是走带金销售路线,其实医药代表是没有太多的选择的,企业的策略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方式方法。有医药代表向记者表示,目前再单纯的搞学术赞助什么的,已很难引起医生们的兴趣。即便是已经中标进入医院,相近的产品在争夺客户(医生)之时,仍然是把搜索竞争对手的情报放在第一位,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特别是考虑怎样和医生形成更紧密的关系。 事实上,我们所做的已经是不是正常的营销,而是“人销”,或者叫做“关系营销”。在OTC和保健品营销领域,“过度营销”是目前营销人所关注的话题,但营销手段和方式方法相对简单得多的药品医药推广,事实上“过度”的行为也比比皆是。
处方药的销售与医院分家、医疗体制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事实上医疗改革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处方药营销的革新,但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介入医院药房,他们收购或委托管理医院药房,销售企业本身生产的产品和其它制药商的产品。但这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企业的行为,医疗体制改革难以进行,关键是利益作崇,多年来药品医院推广价值链已经根深蒂固,要打破现行的规则而且树立相应的新规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新规则的确立是迟早的事。
『贰』 求一篇关于“医药市场营销论文”1200-1500字就可以了
新时期医药市场营销的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营销战略计划与实施,接着分析了营销渠道狭窄、物流服务和管理,最后研究了缓解策略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
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性词医药;市场营销;医药币场营销;营销战略计划;营销渠道
1
1.营销战略计划与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
型,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医药营销方式也发
生了由计划产销到根据市场需求产销的根本性
改变。然而,大多数企业尚处干市场营销活动
无战略阶段,或者仅仅局限于广告策划和促销
策划,没有一套系统的市场营销战略。
首先,由于我们的新药创新能力弱,使大
部分企业依靠仿制开发新产品,加以新药审批
制度中存在的漏洞造成了新药开发中的“高水
平重复”现象,同一个产品最多有上百家企业
生产销售,这是目前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的重要
原因。第二,渠道建设混乱。当前我国大部分
医药企业还在应用依靠广告建网络、不规范的
代理买断经营,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
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当前经济现状下已
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弊端。不规范的代理买断
经营给企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使企业造成
不该有的市场空白等等。第三,营销手段简单
且不规范,靠大做广告甚至是高额回扣促销等
营销方法打市场。广告的“恶补”造成很多企
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反向移动。国家对药品广
告的规范性措施的出台进一步限制了广告的发
布,其对医药市场的影响将大大降低。带金促
销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而且严重降低了医学及
药业的社会信誉度,给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负
面影响。
总之,没有必要的市场调研、缺乏创新的
产品、没有正规的品牌宣传、混乱的销售通路
管理,因此可以说当前相当厂商没有真正意义
上的医药营销战略。
2.曹销梁道狭窄
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由国内中间商和国外中
间商构成,生产企业可根据国外市场情况来
选择长渠道还是短渠道、直接渠道还是间接渠
道,但传统的贸易体制使得我国制药企业难以
对渠道(国内外中间商)进行评价、选择、调整
和管理。药品生产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除了靠
分销渠道反馈和政府信息部门提供,更多地是
靠自身的调研机构或委托目标市场国的调研机
构。多年来由于我国制药企业对市场营销的忽
视及误解,因而对市场信急在现代市场营销战
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遍认识不足,更不用说国
际市场信息。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没有设立
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按理来讲,企业的销售
部门应该通过其销售网来获取市场信白、,事
实上并不完全如此,即使是销售部门,也只
是从事销售业务,主要是完成预定的销售额指
标。相当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的决策者仍习惯于
凭经验和感觉办事,常常因判断失误导致营销
失败。这类事情在国内时有发生,在国际营销
中更是不胜枚举。市场调研已成为国外大型跨
国制药公司一种不可缺少的有效竞争武器,他
们不仅委托市场调研公司负责调查,自设市场
调研机构体制和运作机制也十分完善。我国制
药企业在对国际市场及营销环境不甚了解的情
况下,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市场调研工作,这
是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3.物流服务和管理
物流服务和管理包括几方面:即物流管
理、销售服务、营销制度和内部管理。现代的
市场竞争已经不只限于市场开发方面的竞争,
也体现在物流快捷和售后服务完善等方面。物
流管理就是在客户需求时如何快捷安全的将商
品送到客户手中,这需要企业在内部机制和网
络等方面完善,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售后服务的完善是稳固客户的法宝,这
需要营销员及时了解客户是否需要企业配合做
什么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料准备客户随时的需
求,营销经理也要进行定期的拜访,进一步加
强相互之间的业务联系。
营销制度必须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能更好
地开发和操作市场;内部管理要完善、顺畅和
严格,以便保障市场开发成果。这两个方面的
好坏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是企
业留住优秀营销人才的关键。
4.缓解策略
即通过调整市场营销组合来改善环境,以
缓解环境威胁的严重性。市场营销组合是应付
竞争的有力手段,也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的
一个重要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60年代,其决
策思想大量汲取了二战后新兴的系统论、管理
科学的营养,同时也受益于发展的企业营销实
践活动,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市场营销学做
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4PS”是市场营销组
合通俗经典的简称(Proct产品,Pric日介格,
plaee渠道,promotion促销)。如何使企业的
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及
各基本策略所含内部可控变量协调一致,互相
补充,已成为企业一种模式化的决策方法。市
场营销组合的作用在于力图简化企业的决策程
序,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边理顺、边筛选的过
程。(l)产品决策。医药行业是高科技、高投
入、高风险、知识密集型行业,研发一种新药
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投人,而我们现在还不可
能做到,因此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仿制产品,包
括生物技术药品。新药引进和技术转让成为改
进目前医疗水平的关键。这就需要把企业做大
做强,拥有雄厚资金基础,开发拥有真正自主
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许多国内强势企业都在
做市场这篇大文章。如我省企业排名第三的哈
药集团正在进行增资扩股活动,增资扩股完成
以后,哈药集团资产将达到105亿元左右。对
大多数医药企业来说可能会选择通过调整市场
营销组合策略来缓解压力。医药行业产品种类
繁多,一般包括四大类:药品、医疗器械、化
学制剂和玻璃仪器。每一大类下又分为若干小
类。企业在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
联性调整和优化组合时要依不同情况而定。可
供选择的策略有:扩大产品组合;缩减产品组
合;产品延伸三种。如农村市场的潜在需求,
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
优化组合。因此,差别化的、具有吸引力的产
品组合,是医药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2)价格
决策。价格是消费者反应最敏锐的营销变量。
成本对价格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消费者仍
然重要得多,消费者真正看重的是“顾客让渡
价值”。由干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总是希望把
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时间、精神和体力等降到
最低限度,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
利益,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因此,顾客在选购产品时,往往从价值与成本
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价值最
高、成本最低,即顾客让渡价值最大的产品作
为优先选购的对象。因此、定价时要考虑顾客
心目中产品或服务的正面感受价值。价格作为
一种营销手段,也必定是竞争手段,还要充分
考虑竞争对手的策略。不同药价要在目标市场
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因为不同群体的需求
层次与需求偏好是有差异的。只有在一定的成
本和费用条件下,灵活运用价格策略,才能取
胜。(3)渠道决策。我国医药市场分销渠道是个
薄弱环节,分销公司规模小,技术落后,效率
极低,且地区化现象严重,关系成风,如不进
行改革,即使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配送系
统,分销渠道的问题仍很难改善。医药生产企
业的营销渠道设计、分销企业的经营方式,都
必须随着医药分销市场格局的变化而改变。只
有生产企业的渠道策略和医药分销企业的发展
趋势相适应,才叮以有效防止些不适应市场
的现象产生。
参考文献:
[l]雷银生,胡晓亮
.
农村医药市场特点及营销策略
探讨田
.
商业研究么l介,(0l)
121马畅,孙莹
.
医药企业的营销博
弈与博弈营销IJ]
.
武汉理工大学学
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04)
[3]孙莹,秦颗,彭华涛
.
医药企业营销风险
分析与防范lJ]
.
科技管理研究,2003,(05)
[4l蔡莉,周黎
.
医药企业资金需求研究田
.
科学学
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以)
『叁』 有关于医药营销方面的毕业论文吗
文主要论述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广告能够促进市场集中, 而这种集中往往造成市场的不公平。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对于促进经济繁荣和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起着重要作用,是经济机制有效运转,发挥健全作用的主要条件,成为构筑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之一。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通常所说的市场竞争可出现四种模式: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完全垄断。这四种模式,同时也是市场结构的四种表现形式。确定某一特定市场结构的性质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行业中厂商的数量;(2)该行业是否由少数几个大厂商所决定;(3)行业的进入是容易还是困难。通常而言,一个具有竞争性,富有效率的市场结构的特征是:较多的竞争厂商,进入成本低,利润水平趋于平均化,而在具体度量市场结构的有效性方面,经济学家们一般采取市场集中率这一指标,尤其是前四家厂商集中率(CR4)。传统的标准是:如果某一行业前四家最大厂商的销售额占全行业市场份额的20%以下,则认为该市场存在着有效、充分竞争;如占20%-30%,则视为少数企业可以控制该市场;如果占60%,则属于少数企业可以基本垄断该市场;若超过90%,则认为少数企业完全垄断该市场。 与对竞争的态度相反,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对垄断基本上都是持否定和批判态度的,认为垄断是竞争的反动,必然扭曲市场机制,妨碍技术进步和创新,剥夺“消费者剩余”,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总之,正如熊彼特所总结的:“在欧美世界内,垄断从来就是被诅咒的……在典型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看来,垄断几乎已成为一切弊病的始祖——事实上,垄断已成为它所隐藏的妖魔。”基于这一认识,绝大多数国家的政策都是鼓励竞争,控制垄断,以使经济出现所谓“理想状态”。 在现实经济中,影响竞争的因素很多。就企业自身行为而言,广告作为其市场营销组合的主要构成变数,也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空间和竞争环境,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影响。当前,我国理论界在讨论广告竞争时,比较多的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考察的,也就是说,把广告看作是企业参与市场角逐的非价格竞争的手段,是处于竞争中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市场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广义上,广告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广告竞争不仅是企业经营策略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亦是影响行业市场结构和行业集中度的要素之一。那么,广告竞争和市场集中之间到底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广告竞争又是如何影响市场集中的?这不仅是经济学界所试图讨论的问题,同时,当实业界在制订广告竞争策略和政府加强竞争管制时,也必须要给予相当的重视。本文拟就以上这二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 广告竞争强度和市场集中度的关系: 在讨论二者关系时,我们要引入二项指标,一项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市场集中度,另一项就是所谓的广告竞争强度系数,它在数量上有二种表示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行业市场广告竞争强度与市场集中度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关于二者关系存在以下二种假说: 1 线性正相关假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既定的行业市场份额配置格局下,竞争厂商(生产相同产品)在其最大化销售额或利润额的动机驱使下,必然会进行各种广告促销活动。由于厂商间实力不一以及采取种种市场竞争策略中实施效率的差异,使得其中一些厂商较之同行业其他厂商拥有显著的广告促销优势,假定该行业市场总需求额一定(即不会因广告而导致社会需求的跨行业转移),于是,既定的行业市场总需求便会在不同厂商间发生转移,市场份额的配置格局也因广告的需求转移效应而导致重新分配。一般而言,往往是原有市场份额较大的厂商,凭借广告本身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其它有利条件而使行业市场需求向他们转移,从而促使产品销售量增加,销售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经验曲线效应进一步降低了这些厂商的成本,使其有充足的利润进行再投入,导致广告支出额的增加。如此循环扩大,于是,广告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终将促使市场向更高的市场集中水平,甚至是寡头垄断结构水平方向发展。这里,广告费用的绝对支出规模越大,增长速度越快,行业市场的广告竞争就表现得越激烈,强度系数就越高,行业市场的集中速度就越快,集中率就越高,从而在量上构成正向线性函数关系: 在这里,线性相关系数值B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是由每个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所决定,行业市场的有效生产最低规模值越大,B值一般也越大。具体而言,在相同的广告竞争强度下,生产用投入品生产行业的市场集中率一般要高于生活用消费品生产行业,而耐用生活消费品生产行业的集中率一般也高于非耐用生活消费品生产行业的集中率。 许多调查统计的结果对线性正相关假说提供了支持。1963年,美国对电视广告费超过25万美元的产业进行了调查,其中有23个产业的前四家厂商集中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以上,只有6个产业该比率有所下降。①1963年美国进行的另一次针对了36个大量使用电视广告的行业调查结果表明,与1947年和1954年相比,有25个行业的前四家厂商的集中率有所提高。 2 二次函数相关假说: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广告强度与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二次函数假定,其数学表达式为: 这一假说认为,在广告费的支出超过广告阈限效应值之后,正如线性假说所描述的那样,同行业各厂商间的广告竞争将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在这里,广告竞争是因,市场集中为果。但一旦当市场集中度达到一定水平,例如,产业市场中几家最大厂家市场占有份额合计达到50%左右时,由于厂商间相互依赖性的增强,寡头厂商间倾向于形成某种默契的市场竞争格局,市场的较高集中水平又反作用于广告竞争:一方面,各大厂商避免无限制的广告战导致彼此生产要素资源的过度消耗;另一方面,也由于广告的规模经济效应,可使各大厂商在不致影响其广告促销效果前提下,采取削减单位产品销售收益中的广告投资比重,而形成行业性广告强度系数值的下降。这时,较高的市场集中率导致广告竞争强度的减弱,而且集中度越高,广告竞争强度越低。这时,市场集中为因,广告竞争强度为果。 这一假说成立的基础在于其理论逻辑的合理性,但在计量检验方面,仍显得较为薄弱。 二、 广告是如何促成市场集中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线性正相关假说,还是二次函数相关假说,都认为广告竞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场集中度,促使市场结构紧缩化,甚至导致有些产业市场由原子型结构向寡头垄断的方向发展。我们知道,造成市场结构的差异与变迁的主要因素有二个:卖方集中和进入壁垒。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由于企业实力不一,中小型企业很难与大广告主的巨额广告费用相竞争,容易被挤出市场,这样,既定市场需求(主要是现实性需求)的配置格局发生变化,从这些被淘汰的企业转移到强势企业手中,从而形成卖方集中。广告不仅是形成卖方集中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是进入壁垒的重要生成因素。当大广告主对市场进行分割垄断后,为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打击竞争者,对新进入者设置重重的市场障碍,这些市场进入壁垒大多与广告促成有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某项产品的单位成本(或生产某项产品所花费的经营或职能方面的成本)随着每个时期的绝对产量的增长而下降。就一些行业而言,广告有助于消费集中,因此,使产品的生产销售也集中到一些占统治地位的公司手中,广告优势导致卖方集中,使大广告主获得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可以赋予企业以竞争优势。正如尼尔·博登(NeilBorden)所说:“在许多大工业里,大规模生产得以进行的部分原因是广告宣传,而大规模生产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规模经济是一种主要的进入壁垒,它使得新进入者要么大规模打入而遭遇现有公司的激烈报复(这对许多企业来说,由于受资本限制,实际是不可能的);要么小规模打入而处于成本劣势,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