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车展访谈:江淮商务车营销总经理庄严
[汽车之家人物专访]2020广州车展开幕,汽车之家在车展上对话了江淮商务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庄严,探讨了关于江淮的参展亮点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庄总来到汽车之家专访间,首先我们看到本次车展,江淮商务车上市了瑞风L6MAX这款车,您能给我们介绍这款车主要的亮点和特点有哪些吗?
庄严:介绍瑞风L6MAX之前,我想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这款车在今天首发的意义。今天对于瑞风品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我们正式宣布了瑞风品牌成为江汽集团旗下的独立汽车品牌,这是第一。第二,独立之后瑞风品牌将会聚焦MPV业务,力图在未来转型成为高价值出行方案的服务商,为中国的出行行业和MPV用户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回到您刚才的问题,瑞风L6MAX这款车,也是我们瑞风品牌这次推出的全新公商务产品系列“L”系的开山之作。过往我们的客户和媒体朋友比较熟悉的是瑞风品牌“M”系的产品,M系列的主打正是瑞风M3和M4。在未来,瑞风“M”系和“L”系两个产品系列并行,“L”系会聚焦在公商务中高端市场的需求,更偏重于舒适、安全和智能化。
瑞风L6MAX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点,正如其名,这是一款加长轴距的产品。作为MPV来讲,最重要的一个性能参数就是空间。通过空间优化和轴距加长,瑞风L6MAX的轴距扩展到了3200mm、车长5255mm,空间参数领先行业同级。在这样的空间布局里,瑞风L6MAX解决了MPV车型,尤其是商务MPV过往最大的通病——给乘员提供了舒适的乘坐空间,就难以同时确保充裕的行李空间。瑞风L6MAX的容纳空间做到了在7座满员的情况下,第三排座椅不需要任何移动,后备厢就可以轻松提供7个行李箱,让乘员空间和行李空间同时得到很好地满足。同时,瑞风L6MAX还具备1298mm的同级别最高的车内净高度空间,也就是接近1.3米。这个参数下,无论是乘坐时的头部空间,还是说乘员在车内不同座椅之间进出的时候,都能够非常从容。这是第一大特征,就是超级空间。
第二大特征,前置前驱专业底盘。瑞风L6MAX采用前置前驱底盘布置,悬架结构是前麦弗逊加后扭力梁的半独立悬架。为什么瑞风L6MAX没有选择用全独立悬架?与一些中国最典型的路况以及行业可参照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测对比后,瑞风发现,全独立悬架在铺砖路面上的舒适性固然有很高的表现,但中国的实际路况有时也存在一些不是太好的路况,那么在这种路况下半独立悬架可以确保舒适性。另一方面,在侧倾这个问题上,全独立悬架是比较软的,在过弯、急速避让等情况时,转向容易出现比较严重的让乘员不舒适的侧倾,但半独立悬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了聚焦MPV市场,但其实从今年整体的销量表现来看,MPV市场相对来说是一个下滑的状态。您觉得面向这种市场的状态和格局,瑞风未来的发展包括营销方面,将采取哪些新的动向?
庄严:从过往20年,瑞风扮演的角色是“中国MPV制造专家”。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转型,成为用户和市场都认可的高价值出行方案的服务商。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型,是因为20年来瑞风从来没有离开过MPV市场,并且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在里面。最近几年,MPV市场正在发生快速的需求变化,趋势非常明显,可以简单总结为四个趋势。
第一,品质提升的门槛越来越高。我们都很清楚,MPV从2017年以来进入到深度调整期,这个调整的过程其实很痛苦。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会发现,10万元以下售价相对低、品质也一般的产品,市场份额基本上都出现了大幅的下降。相反10万到20万,以及20万以上的中高端的产品,保持了稳定的规模,甚至在今年疫情这样重大的冲击下,20万以及20万以上的公商务市场仍然保持了同比的增长。
为什么这样?其实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词,消费升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财富、老百姓的购买力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现在用户的需求不是有车和没有车的问题,是高品质车和服务的问题。要顺应这个趋势,我们的产品和品牌都要持续地往上走,这是第一个趋势。
第二,定制化,或者是共享化。这两年汽车行业都在朝着汽车“新四化”奋进。新四化里面,共享化这一块对于MPV市场有着跟其他细分市场不一样的影响,而且是深远的影响。现在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发达的出行服务行业,无论是网约、传统租赁、分时租赁还是定制化客运,包括旅游。一方面我们有最大的有购买力的人口市场,另一方面我们拥有全球最强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的出行行业非常发达,尤其在中心城市、城市群,无论什么样的出行需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的选择你需要的车辆或者出行服务。社会民众出行的总体需求量在增长,但这个出行需求不再需要自己买车来实现,用户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和出行平台来满足。出行平台的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在细分,私人用户的需求同样也在细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根据他们细分需求和应用场景来提供定制化方案的能力。在过去来讲这个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汽车是一个重资产,成本、规模非常重要的一个制造业。以前如果你想做高度的定制化,那就意味着成本的快速上升,客户是无法接受的。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尤其是5G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定制化变得可以实现了。举个例子,我们江汽集团旗下最先进的智能工厂——江淮蔚来的工厂,江淮蔚来的工厂已经很好地运用了智能制造的技术和系统,这一套系统从明年开始也将在我们MPV的专业生产基地里面进行应用。有了这样的部署和应用,我们才敢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渐进式的满足客户细分的定制化需求。这个是第二个趋势。
第三个是智能化。智能化现在已经不是讨论要不要干,而是已经像手机一样成为标配。所以,未来瑞风会结合江淮自身的445智能化战略和外部合作伙伴的支持,比如说网络和华为,在他们的协同下一起往前推进。
最后一个是服务。瑞风今天发布了十四五规划,提到要从制造商品、销售商品,转向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这里面就涉及服务的需求,同样也是多元化和差异化,现在的服务已经不是简单的售后服务,从售前到售后已经涉及到金融、保险,甚至其他差异化的服务方案。对我们传统企业来讲,服务的升级也是一个转型的过程。未来,我们也会在这一块跟据市场、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来改进服务模式,跟上进化的步伐。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了共享化和服务化,这两点趋势是现在非常重要的趋势。那江淮其实也有自己的出行业务,未来瑞风品牌会考虑针对中高端的商务市场推出专门的出行业务吗?
庄严:江淮的出行业务目前都集中在和行约车。从需求的消费能力和档次来分,目前和行约车的业务里已经包含了中高端商务这一块,比如企业高管通勤长租车、比较高端的城际之间的网约车等等。实际上我们的瑞风L6MAX、定位中高端的瑞风M5等等中大型的MPV已经在和行约车的体系里面使用了,后面还会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主持人:广州车展已经是今年年底了,明年2021年刚好是瑞风品牌独立之后的第一个完整年。您对我们明年整个MPV市场的预测,或者是对瑞风品牌接下来大的目标有什么样的规划?
庄严:如果明年在广州车展再相聚,回头看我相信就会发现,今年的疫情最严重的那几个月,其实就是中国MPV市场结束下跌和结束调整期,重新步入恢复和上升期的一个转折点。尽管今年疫情当中所有的主机厂,包括我们自己都很艰难,但其实也是很有好处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自身能力、客户的期许和需求、市场发展的趋势进行评估和思考。今年,大家埋头做了很多基本功,我相信在明年会有一个好的收获。
接下来,根据MPV市场的新趋势,瑞风将重点围绕高标准品控、高柔性研发、高智能技术、高素质服务四大基点发力升级。同时,以瑞风L6MAX作为开始,瑞风品牌计划推出多款新产品,涵盖入门级、中端及中高端市场,满足从商用到商务接待场景的需求,动力上将提供汽油、柴油、混动等多种方案。不仅包括瑞风M3的年度迭代、1.5T动力、AT版等新款车型,还有即将应用在全系产品上的深度混动技术,以及全面推进的智能网联技术、不断优化市场导向的正向研发体系和全面引入的大众质量管理实现研发应用等等。
主持人:感谢庄总,希望瑞风越来越好!
庄严:谢谢。
Ⅱ 疫情重创中国车市,车企只能坐以待毙看这三位高管咋说
2020年春节至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不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像一只“黑天鹅”,给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将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疫情的持续将导致居民收入预期下降,购车行为放缓或推后,更新性需求锐减。而且,今年第一季度,受假期延长等其他因素影响,车企整体产量将有不小的下滑,汽车供应短期将依赖存量资源。同时,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经销商线下营销活动难以开展,集客难度大大提升。
面对困难,我们唯有主动求变,积极应对。生产环节,江淮的相关部门提前对节后的零部件供应进行了摸排,提前做好零部件供、存货评估工作,为假期结束后恢复生产做好准备;营销层面,我们在创新营销模式,江淮汽车官网、APP和江淮新能源乘用车公众号均开启线上选车订车,用户足不出外即可通过VR全景在线选车、订车,还可预约上门试驾,满足刚性需求用户。可以说,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核心的生命力在于硬核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着眼未来,我们应该看到,疫情稳定后,停滞的消费需求会一定程度释放,并且一部分人会降低对公共出行工具的依赖,可能提前购买或新增经济、适用的私家车,特别是好开、环保、省钱的纯电动乘用车。而且,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性举动都会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下半年车市回暖。
因此,此次疫情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既有压力也有机遇。但无论如何,车企只有不断苦练内功、专注用户、创新模式,才能在困境中不断磨练企业的生命力,从而在未来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编后:直观来看,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从股市冷冰冰的数字,我们已经看到了疫情的无情。对于大产业链属性的中国车市来说,疫情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无论是上游供应链、主机厂生产环节,还是后端二手车交易、车辆维保等环节都深受影响。鉴于此,我们欢迎更多的车企分享出自己的想法、做法和建议,因为只有观点的碰撞,才能迸发出希望的火花,从而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增砖添瓦,我们等待着您的来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