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差异化经营的差异化经营策略
市场营销活动运作的核心是营销组合,通常称为“4P”组合,即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四个方面的组合,企业差异化经营也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1.产品差异化。
产品的整体概念包括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
(1)核心产品也叫实质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核心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决定着产品的功能与效用。它是产品整体概念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层次。
(2)形式产品也叫有形产品,是指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实体或劳务的外观,是核心产品的载体,也是购买者选购的依据。它有五个标志,即质量、特征、形态、品牌和包装。
(3)延伸产品也叫附加产品,指消费者购买形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包括提供信贷、免费送货、质量保证、安装、售后服务等。企业只有向消费者和用户提供具有更多实际利益的延伸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产品差异化也包括三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差异化、形式产品差异化和延伸产品差异化。
(1)核心产品差异化,也就是企业要向消费者提供比竞争产品更多的效用和利益。企业要在和竞争对手产品功能比较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功能,建立对竞争产品的比较优势。比如空调产品,基本的功能为制冷,在此基础上,视竞争产品情况可逐步附加净化空气、杀菌消毒、节能、变频、加热、加湿等功能。
(2)形式产品差异化,也就是在产品的质量、特征、形态、品牌和包装方面与竞争产品差异化。
①产品质量差异化。质量是企业产品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的生命。企业通过各种质量控制手段对产品的稳定性、耐用性、可靠性等质量指标进行差异化管理,以获取竞争优势。据调查显示,产品质量和投资回报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所赚取的利润比低质量产品的企业高60%。前者之所以赚得多,是因为优质产品使其能以高价出售,并且得益于较多的重复购买、会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和好的口碑。例如:宝洁公司在产品原来性能质量就不错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从而使该公司在许多市场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②品牌差异化。品牌是一个产品的标志,是产品的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的可靠程度的综合体现;品牌还凝结着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市场信誉、企业精神等诸多文化内涵。品牌的作用非常大,一方面成功的品牌能利用独特的价值或营销拥有市场区隔,从而避免正面竞争给品牌管理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它削弱了购买者的权力,提供符合消费者利益的购买诱因。因为市场上缺乏可比的选择,品牌的差异化又足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与认同,得到满足的消费者会产生品牌忠诚,从而建立起稳固的品牌偏好。
应当注意的是品牌的差异性必须具有价值,并且该价值得到消费者认同,这样的差异性往往会使品牌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升品牌的关注度,稳固市场,提升销售。名人掌上电脑在推出“智能王”时,相对于竞争品牌来讲,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就是“比竞争品牌更小(重量减轻二分之一,体积减少三分之一),更省电(一节七号电池可用3月,而其它品牌则需要两节电池)”。这些有价值的差异化优势,渗透到品牌传播过程中以后,使得“智能王”在行业内销售量独霸市场达半年之久而无人能及,同时价格和利润也一样“居高不下”,获得了满意的市场效果,这在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还是很少见的。如果说,企业的产品是以内在的品质服务于顾客的话,那么企业的品牌差异化就是用自己的外在形象取悦于消费者,从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形态差异化,也就是在产品具体的外观上和竞争产品相区别。对产品基本功能的追求不再是今天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惟一理由,今天的消费者注重产品美化生活的作用,消费者选择产品时,在满足自己基本需要的同时还要符合自己的审美倾向,其次要看一看选择的产品是否与自己居住的环境相协调,所以企业在设计产品时要注重产品的颜色、款式丰富多变,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④包装差异化,也就是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与竞争产品相区分。好的产品包装是无声的“推销员”,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起着“吸引眼球”的作用,所以企业要在研究消费者审美倾向和竞争产品外包装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特点,给产品设计一个醒目的包装,使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包装相一致。
(3)延伸产品差异化,也就是在产品的附加服务和利益方面与竞争产品相区别。当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与竞争品区分不大时,企业就要在延伸产品上下功夫,主要体现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方面。售前要和消费者充分的信息沟通,使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有深刻地了解,建立良好的印象;售中要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购买便利,比如提供信贷、分期付款、免费送货、免费安装等;售后要给消费者提供充分而实在的服务,比如定期保养、检修、售后回访、建立消费者俱乐部定期进行联谊活动,使消费者得到认同感等。企业要不断升级服务档次,并且要落到实处,使消费者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以获得口碑相传的效应。例如,“海尔”集团的家电产品总比同类产品价格高,但消费者仍然选择购买,究其原因,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海尔”产品售后服务好。
在产品差异化的三个层次中,核心产品差异化需要企业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跟踪和引领消费者需求动向,工作难度最大;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差异化易于被竞争者跟进模仿,失去差异化的优势;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价格差异化。
价格是影响产品销售的一个因素,随着购买能力的提高,已非是主导因素,消费者有求廉的心理,也有“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心理。企业应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本企业的实力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更重要考虑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心理,并结合竞争产品价格来确定合适的价格策略。20世纪 80年代中期,日本胶片市场被“富士”所垄断,“富士”压倒了“柯达”,柯达公司对此进行了细心的研究,发现日本人对商品普遍存在重质不重价的倾向,于是制定了高价政策打响牌子,保护名誉,进而实施与“富士”竞争的策略。他们在日本发展了贸易合资企业,专门以高出“富士”的价格推销“柯达”胶片。经过5年的努力和竞争,“柯达”终于被日本人接受,走进了日本市场,并成为与“富士”平起平坐的企业,销售颇也直线上升。我国海尔冰箱在市场上始终以高价位出现,给人以物有所值的感觉,而长红彩电多次打低价战也能得手。
3.分销渠道的差异化。
分销渠道指的是产品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所经过的路线和通道。产品分销渠道可以根据产品特点,结合市场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和竞争者因素采用长渠道或短渠道;宽渠道或窄渠道。分销渠道的差异化主要是在渠道的覆盖面、专业化、渠道宽度和长短的决策等方面实行差异化。例如:戴尔公司直接面向顾客的销售,给计算机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创造了一种生产和销售个人电脑的全新渠道。分析DELL成功的经验: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采用零库存;速度最快,应用最新的零件技术,快速组装;销售渠道最短,消费者通过免费电话直拨电话定制,网络销售80%的新客户都通过这一渠道。它意味着公司不用受制于零售商,也不用承担巨额的库存费用。实际上,它实现了最佳的效用循环,低成本高利润从而取得非凡的经营业绩。
4.促销差异化
促销是指企业将其产品及其相关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告知目标顾客,刺激其购买欲望,说服其做出购买行为,从而使企业扩大产品销售的市场营销活动,促销方式有广告、人员推销、公关关系和营业推广。
(1)广告诉求差异化,也就是企业产品做广告时与竞争产品在广告诉求上的差异化。目前的大多数产品在广告诉求方面仍然集中于产品,处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阶段,广告受众早已厌倦这种诉求方式,企业要从直接夸产品向间接夸产品转化,甚至有意暴露一点产品无关紧要的缺陷,给人以诚实感。例如:有优质的原材料、严格的管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企业可从此入手作为广告诉求点。农夫山泉夸水源,“伊犁”和“蒙牛”夸奶源,宛西药厂“药材好,药才好”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给消费者以无限的、美好的想象。
(2)人员推销差异化,也就是企业在采用人员推销时与竞争产品在推销上的差异。目前的人员推销大多以推销产品,服务企业利益为上。企业对推销人员统一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推销理念,从强调企业利益为上转向以客户利益为上,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利益,才能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公共关系活动差异化,也就是企业在运用公关活动时与竞争对手的差异。目前的公关活动仍处于庸俗阶段,企业的公关活动要从庸俗阶段跳出,以回报社会、关注民生、关注环保等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出发点,必能获得较好的社会回报。
5.营业推广活动差异化,也就是企业在运用营业推广活动时与竞争对手的差异。
营业推广方式有三类,针对消费者的营业推广、针对中间商的营业推广和针对推销人员的营业推广,大多数的营业推广活动集中于后两类。企业的营业推广活动要以针对消费者的营业推广为主,其他为辅,让利于消费者。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起决定作用毕竟是消费者。
②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柯达胶卷,大白兔奶糖等企业解决措施。
不敢妄加评论,但是,简单的说,或许两家公司在市场战略上都出了问题吧
那么他们在哪个环节可能出现了问题,
一、市场调研?宏观,微观?
宏观,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看这四方面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微观分析,行情、敌情、我情。
两家公司的市场调研分析或许存在问题,柯达没有意识到,未来社会的数码化给他带来的冲击,或许也没有分析自己的对手怎样,行业怎样,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如果提前转型,或许情况会好很多,大白兔或许是一样。
二、有了市场分析,看看优劣强弱,或许他们忽视了自己的弱项和来自外界的威胁。就像可能谁也想不到,一个做软件的公司叫苹果,他不仅仅革了诺基亚的命,也革了所有数码相机的命;就像两大电信巨头怎么也想不到,一个企鹅公司,抢了他多少短信份额。这就是威胁,也是技术的革命和发展,这是大势,只能顺势而为。
三、那么接下来分析他们的,市场细分,目标消费群和产品定位。既然现在都数码话了,难道就一点细分市场也不给柯达留吗?也许不会。比如柯达胶卷,是否可能勾起人的怀旧,那么怀旧派是否在使用?定位是否可以重新考虑呢?中国一个钢笔的品牌叫英雄,欧洲有个钢笔品牌叫派克,随着时代的变迁,钢笔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中国英雄没落了。派克却重新给自己做了定位,走向了另外一端 ----奢侈品。你永远不要幻想,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大白兔奶糖有没有说,他是几岁到几岁最合适吃的?或者是学生最适合的?还是给那些小资们的?
定位,细分。
宝马卖前座,有驾驭感;奔驰就卖后座,尊贵;前后座椅被卖完了,沃尔沃卖安全;奥迪卖气质。难道开奔驰宝马不安全吗?难道开奥迪就没有驾驭感吗?品牌是感性的。
高度决定第一,角度决定唯一。
③ 柯达失败直接原因
问题一:柯达一步步走向衰落,都有哪些关键结点和原因? 柯达忽视了自身产品的本质是:呈现,当有更好的方式来完成这一任务时,核心管理层没有抓住机会。
直接原因还是管理层失职。
问题二:百年柯达的陨落主要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造成柯达危机最主要原因是反应迟钝。柯达过去当老大靠的就是胶片,与别人合作也是靠这个金刚钻儿,人家还会沾你的光。而现在的数字时代,没有核心技术,企业的经营就会随时处于危险的状态,过去的一切都会在瞬间贬值。
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模桥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问题三:相比与柯达转型失败的成功案例 【案例1】中旺集团投资的“五谷道场”方便面上市后,凭借陈宝国代言的电视广告和一句“非油炸,更健康”产品诉求颠覆了整个方便面行业。面对康师傅、统一、华龙等巨头,“五谷道场”选择了以“非油炸”来进行市场切割。尽管此举在业内引发了强烈的集体反击,但“五谷道场”却成功地借此吸引了消费者和经销商的眼球,从而迅速地实现了市场扩张。
2006年,“五谷道场”完成全国市场布局,产品呈现一片旺销势头,当年实现销售额5亿多元。但是,由于前期广告投入过高,加之在产业基地建设上冒进,五谷道场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折戟沉沙,不得不“委身”于中粮集团。
从“五谷道场”的迅速沉寂,我们明白:尽管“五谷道场”在定位、媒体传播、招商等环节的表现常成功,但新品上市后,中旺集团在销售体系建设与管控、渠道整合与管理、终端拓展与维护、线下促销等方面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
对于方便面这样的快速消费品来说,渠道控制显得更为关键,而“五谷道场”上市后,渠道的短板效应迅速羡码搭显露,各区域的办事机构和队伍都在仓促中组建,未形成合力,由此造成其营销费用大量浪费,严重透支了企业的资源,成为直接导致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五谷道场”能够运用价值链营销思想来经营企业,结局也许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根据“五谷道场”的核心活动提炼出一条营销价值链:产品研发―新品招商―品牌传播―渠道拓展―渠道维护―终端管理。“五谷道场”在产品研发、新品招商和品牌传播这三个环节表现优异,但其在渠道拓展、渠道维护和终端管理上表现不佳;在营销价值链的辅助活动方面问题则更为严重,
如在规模扩张上操之过急,由此造成整条营销价值链前后无法有机整合,一旦面临竞争对手的猛烈反攻和资金短缺,将很快陷入危机。如果“五谷道场”从价值链的角度,尽早在渠道拓展、渠道维护、终端管理、人力资源规模、营销费用管控等薄弱环节加以强化和提升,缩小和行业巨头的差距,不断巩固核心能力,才能真正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时,应当将模式作为解决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掌握了营销模式的特性和本质,企业才可能透彻了解营销活动的规律,从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引领,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问题四:柯达公司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而一定要进入中国市场? 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其在专业,医疗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力争在民用产品上打败富士,以达到对中国市场的占领。在销售渠道策略上,柯达在多数产品上都采用垂直型营销系统,,其中较突出的特点是采用较短的销售渠道:中国设厂――区域分销――零售商。柯达一直想在中国直设厂,到1997年5月份,柯达已先后兼并了汕头公元胶卷厂和福建福达胶卷厂,从而直接在中国生产胶卷。这样,胶卷从出厂到到达最终消费者,经过的渠道很短。而在渠道宽度上,柯达选择的经销商数量并不多,其特点是经销商专业化,不同类型的产品由不同专兄拿业公司代理。在广州,柯达的民用、专业、磁记录和医疗产品分别由相关行业专业性很强的公司代理。而在民用产品零售点上,则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柯达专卖店,一是百货大楼的摄影器材部。柯达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直接设立办事处,办事处市场部按不同产品设立不同产品部,负责所在区城的产品相关工作。办事处与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柯达很多专卖店的位置选择在一个城市中的黄金地段。例如,广州的世贸中心附近、中信大厦、天河城,深圳的地王大厦,都有柯达的专卖店,外观华丽,给人以大公司的形象感。总体上,从产品出厂到到达最终消费者,或者说在整个市场后勤管理上,柯达公司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问题五:你认为柯达公司能够成为百年企业的原因 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其在专业,医疗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力争在民用产品上打败富士,以达到对中国市场的占领。在销售渠道策略上,柯达在多数产品上都采用垂直型营销系统,,其中较突出的特点是采用较短的销售渠道:中国设厂――区域分销――零售商。柯达一直想在中国直设厂,到1997年5月份,柯达已先后兼并了汕头公元胶卷厂和福建福达胶卷厂,从而直接在中国生产胶卷。这样,胶卷从出厂到到达最终消费者,经过的渠道很短。而在渠道宽度上,柯达选择的经销商数量并不多,其特点是经销商专业化,不同类型的产品由不同专业公司代理。在广州,柯达的民用、专业、磁记录和医疗产品分别由相关行业专业性很强的公司代理。而在民用产品零售点上,则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柯达专卖店,一是百货大楼的摄影器材部。柯达在中国的很多大城市直接设立办事处,办事处市场部按不同产品设立不同产品部,负责所在区城的产品相关工作。办事处与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柯达很多专卖店的位置选择在一个城市中的黄金地段。例如,广州的世贸中心附近、中信大厦、天河城,深圳的地王大厦,都有柯达的专卖店,外观华丽,给人以大公司的形象感。总体上,从产品出厂到到达最终消费者,或者说在整个市场后勤管理上,柯达公司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问题六:伊士曼柯达公司的柯达危机 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但是到2000年,柯达的数字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2000-2003年柯达各部门销售利润报告,尽管柯达各部门从2000-2003年的销售业绩只是微小波动,但销售利润下降却十分明显,尤其是影像部门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2003年的41.8亿美元,跌幅达到71%! 在拍照从“胶卷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之后,昔日影像王国的辉煌也似乎随着胶卷的失宠,而不复存在。 造成柯达危机产生有各方面的原因:首先,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其次,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投资方向单一,船大难掉头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使公司陷于“知错难改”,“船大难掉头”的窘境。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8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麦当劳的18倍!这些店铺在不能提供足够利润的情况下,正在成为柯达战略转型的包袱。决策层迷恋既有优势过去柯达的管理层都是传统行业出身,例如:现任运营系统副总裁Charles Barrentine 是学化学的,数字影像系统美国区总经理Cohen是学土木工程的等等。在现任的49名高层管理人员中有7名出身化学,而只有3位出自电子专业。特别是在市场应用和保持领先地位方面,传统产业领导忽视了替代技术的持续开发,从而失掉了新产品市场应有的领导份额。从传统胶片与数字影像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可以看出,柯达对传统胶片技术和产品的眷恋,以及对数字技术和数字影像产品的冲击反应迟钝,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柯达陷入成长危机的必然。短视的战略联盟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柯达经营战略中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被短期市场行为所左右,竞争者与合作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糊。技术市场竞争激烈,电子技术领先周期缩短,进入细分市场领域的增加,国际级竞争对手增加,在数字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领域中遭遇如: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大公司的激烈竞争。虽然柯达也与对手建立了大量战略联盟,但是就核心技术而言形成的战略联盟却寥寥无几,大部分是服务项目的联盟。国之利器,岂能让与他人。管理层其实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柯达过去当老大靠的就是胶片,与别人合作也是靠这个金刚钻儿,人家还会沾你的光。数字时代,没有核心技术,企业的经营就会随时处于危险的状态,过去的一切都会在瞬间贬值。合作永远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尽管历经挣扎,柯达还是走到了这一步――2012年1月19日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由于跟不上步伐,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结局。此前,柯达的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要求。总部位于纽约州罗切斯特的伊士曼-柯达公司1月初宣布,该公司已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警告,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退市。2011年,柯达数度传出破产......>>
问题七:早期的柯达相机为什么受到世界各地摄影爱好者的喜爱 因为它是经典中的经典
问题八:柯达相机的电池冲不进去电是怎么回事啊? 首先你先确定的你柯达电池是5号碱性电池还是锂电池,有一些标配的柯达5号碱性电池是一次性的,不可充电的!如果是锂电池的话・充不了电,先确认一下充电器指示灯,或者直接更换电池和充电器试一下!
问题九:柯达公司的柯达在中国 柯达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927年,柯达就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办事处。目前,柯达在中国已经设立了28家办事处并在上海、厦门、汕头、无锡和台湾建立了生产厂。柯达被誉为中国影像行业的领导者和模范的中国企业公民。
问题十:柯达公司的发展机遇和威胁是什么? 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发达国家强强联手进行兼并重组的案例层出不穷,德国戴姆勒-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法国雷诺与日本日产、德意志银行与美孚银行、bp与阿莫科这些大型集团之间的相互并购,极大地增强了各自的竞争实力,使之成为各自产业中的“巨无霸”。而发达国家企业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数量和金额也在迅速增加,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亚洲各国资产普遍严重低估,欧美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斥巨资大举兼并收购亚洲的企业。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成为必然。跨国并购能使国外企业利用东道国企业原有的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一般可以享受东道国给予的优惠政策,同时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内部,相比直接商品出口又可减少民族抵触情绪,因而受到跨国公司的青睐。随着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逐步深化和中国入世进程的日益临近,中国也必将越来越深地卷入这次跨国并购的浪潮之中。中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各种层次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对中国国内企业进行并购,既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又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快速有效地进入中国市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并购也必将大规模地展开。而中国企业相对于跨国公司实力弱小,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上都无法与之抗衡,国有企业改革由于产权、资金等问题步履维艰。为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免遭淘汰,中国企业也希望借助外资发展壮大,这就形成了并购的基础。利弊一、有利方面1.可以为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新的资金来源。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有企业自身积累不足,缺乏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限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缺乏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积累必然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一遇竞争即面临困境。国有企业要转换机制、走出困境,一要靠深化改革,二要靠加大技改投资力度,三要靠减轻负债和社会负担。这三项措施都需要资金投入。当前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一是银行贷款,二是企业自筹,三是利用外资。由于企业负债日益加重,偿还能力不足,贷款越来越困难;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恶化,已没有积累的能力。因此,直接利用外资就成为国有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直接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对弥补工业技改的资金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持续地进行技术升级换代,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改投入,即使企业目前经济效益比较好,在长期竞争中也将难以维持。天津的一批家电企业,电子通信产业企业和一些机械工业企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与外商合资的。这些企业合资后,不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而且增强了发展后劲。2.可以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可否认,跨国公司近年来引入中国的技术绝大多数并非是其最先进的,有些甚至是已经处于衰退期的成熟技术,尽管如此,绝大多数技术仍高于国内水平。跨国并购可以推动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并通过技术外溢和扩散等途径带动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技术升级。由中方控股的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公司,现在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程控交换机生产企业。在电梯业, 国企业先后与瑞士迅达、美国奥的斯、日本三菱和日立分别在北京、天津和广州建立四个合资企业。十年间,中国电梯行业在技术上进步了30年,产业规模和产量提高了几百倍。在四家合资电梯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有100多家小电梯企业也还在发展,仅有很少一部分的高级电梯需进口。3.可以促使国有企业转换机制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国企产权关系不明晰,投资主体不明确。近十年来,国企不断进行改革,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企业效率与就业之间、骨干企业与其负担的社会福利团体之间的关系......>>
④ 旧事新思——柯达为什么破产
柯达曾经是影像的代言词。它创建于1880年,业务遍布全世界,全球员工超过8万。柯达的市值最高达到310亿美元。最辉煌的时候,中国市场只有一种胶卷,就是柯达。
然而,2012年柯达申请破产,从一家世界最大的胶卷生产商,变成了一家目前市值不到十亿美元的商业图文影像处理公司。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我们看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柯达没有积极参与数码市场的竞争。
令许多人惊讶的是,柯达在数码摄影方面拥有极强的技术实力。
柯达在破产前,拥有的超过10000项专利中,有1100项的数字图像专利组合,远超其他任何一个同行。1975年,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并将其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推出专业级数码相机,像素数达到130万;1995年发布首款傻瓜型数码相机供非专业摄影者使用;1998年就开始生产民用数码相机。
并且柯达还在2001年收购了一家Ofoto的照片分享网站。2004年,柯达的EASYSHARE-ONE数码相机曾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以及数项行业奖励。2005年推出了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专业影像传感器 — 3900 万像素的 KODAK KAF-39000 影像传感器。2006年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 10 倍光学变焦的 KODAK EASYSHARE V610 双镜头数码相机。
那么柯达缺少市场么?
柯达胶卷最高曾拥有70%的市场,其门店遍布各大城市,有着深厚的市场基础。柯达数码相机销量曾经是北美市场的第二。2004年柯达数码相机销售量为871万台,在全球市场第三(第一名是佳能1263万台,第二名是索尼)。
所以说,柯达没有积极参与数码市场的竞争的观点也许是错误的,柯达在技术和市场上,都还不错。
也许柯达的错误是,他有机会但没有做市场的领头羊。通用的曾经总裁杰克.维尔奇认为,只有做市场第一才能获得最好的利润和发展。
或者从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来看,问题在于,柯达沿用了传统制造业的思维在参与竞争,而数码产品的竞争方式不同。柯达没有日本企业那样组织生产和组织营销能力。佳能和索尼有比柯达更强更灵活的销售能力,同时却有更低的成本,还有着不断精益求精的研发部门。从这个角度看,柯达即使的确积极竞争,也并不意味方法正确,也不意味着可持续。
柯达创造了第一台数码相机,曾投资数十亿美元研发一系列数码相机,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地位,还首先投资购买了影像网站。
但在1975年到2005年柯达确立转型之间整整30年中,柯达并没有意识到数码技术会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以及客户需求(客户价值)将如何改变。(也许是柯达的高层意识到了,但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即使收购了照片分享网站之后,Ofoto网站依然被柯达定位为“吸引客户然后洗出相片”的网站。在推出的数码相机,都没有忘记了为其胶卷和打印业务留下接口和宣传。
在其决定转型之前,柯达对自己的商业模式中关键业务定义为生产胶片,将自己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定义为:为客户洗出好的照片,留存好的回忆。柯达始终把数码技术当成是扩大自己胶卷业务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数码影像是一种全新的市场业务。
20世纪初,柯达曾推出了两个品牌人物来代表产品,即男孩布朗尼(Brownie)和女孩柯达(Kodak)。两个人物形象不仅代表着产品容易操作(因为连小孩都可以操作),而且与孩子和家庭联系起来。柯达也曾有过其历史性的口号“share memories, share life”。然而,柯达自己并没有忠诚地做到分享和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柯达运营的任何一个时刻,创新都可能使得柯达渡过难关。如果柯达把自己的价值方向修改为“分享回忆”或者“分享图像”,这显然会与其一直坚持的“胶片业务”或者“图像业务”有不同的结果。(2012年Facebook为收购创立了仅仅18个月的影像分享网站Instagram,投入了10亿美元)。或者如果柯达尽早选择了数码产品的民用化和商业化,也许柯达的发展就不同了。
这个观点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如果再看看第三种观点,也许会有新看法:
对许多人来说,可以通过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随时拍摄、观看和分享影像时,可以通过巨大的存储设备存放海量图像时,我们越来越远离胶卷和相纸了。
数码技术作为一种对胶卷的破坏性创新,而且又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如果你是柯达的总裁,面对以下事实时,你该如何选择?
(1)柯达胶卷的毛利率曾经有70%,柯达胶卷曾占有全球市场70%。而数码成像市场的竞争激烈,利润率低。(2)投资一分钱数码相机业务,就等于终结自己的一分钱胶卷业务。(3)你并不知道数码相机的市场会发展得多快。而固定资产的投入是以年单位来做计划的。柯达在世界各地有着巨大的投资:厂房,门店,研发机构。
面对这些事实时,柯达在做艰难的选择。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王兵先生在柯达申请破产后,说出了这样的观点:“满世界都是柯达造的数码相机,又能怎么样?就算当初柯达转型把全部资金投向数码相机,恐怕结局还是破产,搞不好更惨。全世界数码相机加起来有多少营业收入?有多少利润?柯达的数码相机曾经做到北美市场第二位,但利润率只有2%。利润率如此之低,根本支撑不住柯达的生存需求。如果当初柯达转型选择数码相机,难道现在还要去做手机?柯达能超过苹果吗?这条战线拖到哪里才算完?”
到 2014 年,全球销售的卡片机只有 6900 万台,只有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 5.3%。结合最近传出的佳能决定将逐步淡出数码相机行业的消息,王兵的看法也许是对的。
市场不断的创新,不断被破坏,对于一头巨大的恐龙,也许注定在环境变化时遭受磨难甚至灭绝。柯达无法阻止胶卷行业的没落,也无法阻止其胶卷生产能力的价值化为乌有。
故事并没有结束,柯达现在怎么样了?
2012年1月,柯达申请破产。在 2013 年 9 月 3 日,英国柯达退休金计划 (KPP) 完成了对伊士曼柯达公司旗下文档影像和个性化影像业务的收购工作,并创立了「柯达乐芮」(Kodak Alaris)公司,剩下的商业影像业务则归原来的伊士曼柯达公司所有。在 2015 年第四季度,柯达公司的净利润为 2,400 万美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在 2016 年 6 月,柯达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共同投资影像业务。
柯达放弃了胶卷市场,从一家庞大的市场垄断公司,在申请破产后以自己拥有的胶卷和数码成像技术,变成了多元化注重差异化的小公司(其实10亿美元也不算小)。这也是当年胶卷竞争对手富士公司所做的事(2012年富士公司市值120亿美元)。只是这个转变来得太晚了。
极有意思的是,王兵先生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柯达结合其技术优势,一直在生产有强大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2016年底柯达发布了Ektra相机手机,大家看看照片,是不是很有复古的感觉?
希望柯达的故事不会因柯达申请破产而结束,事实上也没有结束。
⑤ 历史上最大的营销灾难有哪些
如何解读这场全球营销史上最大的灾难?让我们看看里斯先生在采访和演讲中的阐述。
1IBM的经典失败
IBM在1981年推出个人电脑,在我看来这是全球营销史上最大一场灾难的开始。
因为这个时候IBM商用电脑真是名声在外,它当时是全球最大的公司,商用电脑领域的领导品牌。但它在创立个人电脑品类时,把IBM品牌延伸了过来。
在2002年的时候,柯达可以说是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全球品牌排名第30位,那时候它的销量是890亿元人民币,利润是5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是6%。但那是2002年的时候,10年之后,柯达就破产了,为什么?因为品类发生了变化,那时候是胶卷照片,后来市场的主流品类转型成了数字照片,新的品类需要公司以一个新的品牌名转型,柯达还是使用了老的胶片品牌应对。我们知道一个品牌名是不可能支撑两个品类的,我觉得这很滑稽了,柯达在1975年发明了数字照相机,柯达的员工Steven Sasson发明了数字照相机,然后公司却因数字照相品类的崛起破产了。实际上产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品牌,它们本应该用一个新的品牌名来去支撑新的品类。还是这句重要的话:一个品牌不可能支撑两个品类。
如今,电动汽车领域的那些公司,是不是也会重蹈个人电脑的覆辙呢?看起来真的会的。实际上全球每一家大汽车公司都已经引入了电动汽车,但是用的还是它们现有的品牌名。宝马、雪佛兰、菲尔特、福特、本田、现代、起亚、奔驰、三菱、尼桑、Smart、大众,所有的汽车公司都还在重复当年个人电脑市场中的错误。
⑥ 鍝佺墝钀ラ攢鐨勫叧閿锛屽備綍浼犻掍环鍊硷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