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罗振宇对市场营销的见解

罗振宇对市场营销的见解

发布时间:2024-09-30 05:27:47

❶ ofo与摩拜,在营销和运营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营销策略:摩拜公关媒体,ofo猛打广告?

罗辑思维罗振宇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一个网红的时代,企业CEO要打破头奋力成为网红,这能省很多广告费。与ofo创始人戴威相比,媒体人出身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似乎更深谙“网红之道”,80后美女CEO,从0到100亿,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这些“励志”的标签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见诸于媒体端和社交圈,这给很多人留下摩拜很会搞公关的印象。

所以,当3月7日一篇《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的文章横空出生,迅速传遍了公关营销圈,再次引发广告效果几何与公关是否有用的大讨论,不少人津津乐道ofo和摩拜从营销之道上讲到底谁更胜一筹?

当3月21日苹果CEO库克拜访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紧接着召开发布会宣布启动颇有噱头的“红包单车”活动,摩拜与ofo的公关大战似乎随时随地都如影相随。以007粉丝们的聪明程度,肯定知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广告,也几乎没有公司不做公关。区别只是在于每家公司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每个想用传统广告的形式打动消费者的互联网新兴行业,总是免不了要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家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战役,宣传共享经济和骑车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铁站台、写字楼电梯间……似乎哪里有骑车人的需要,哪里就有小黄车的广告,确实砸了不少钱。

至于摩拜单车,大家千万别因为创始人胡玮炜和CEO王晓峰频繁上节目、接受各种采访,便误以为摩拜只做公关。实际上,摩拜有在跟进ofo的广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广告,包括微博和客户端的信息流广告。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广告后强劲的上升势头,摩拜的大规模广告也在线下全面出街。

至于两家公司还用了哪些营销手段来拉拢消费者,007同时搜索了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双方都发起了周末免费骑、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可见无论是重广告还是重公关,增加用户利益,优化用户体验都是一大杀器。然而,007仔细翻看了两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账号,发现“周末免费骑”和“充值返现”这两大活动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后,摩拜随后大规模跟进。而摩拜简单的跟随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紧随ofo在5月份推出的“给用户买保险”政策上。可见摩拜的跟随策略并不止于广告投放,在营销活动上同样似乎拜了ofo为师?

连文案都要照搬,难道说“模仿”会上瘾吗?

广告和公关,绝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战场也从马路和用户们的手机,扩大到了广告和公关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欢让高层出来讲故事创造公关影响力,而ofo的广告规模打得更大、时间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么多,读者们肯定会问了:到底哪种策略更好?

刚召开完发布会的摩拜并没有宣布什么特别利好的消息,而ofo则在库克到访公司的同一天对外宣布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成为继淘宝、滴滴、美团之后,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从目前的战果来看,摩拜过度依仗公关做法暂时略输一筹,大打广告的ofo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场战役上,为何公关输给了广告?几位资深业内人士这样回答:

资深媒体人营销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关营销是以CEO形象及故事为核心,从标题到内容,公关的对象更多的是媒体、投资人;实则对普通骑行者而言,他们不太关心什么情怀和故事,罗永浩的情怀高不高?故事讲的好不好?为什么他的锤子手机卖的并不理想?而且,讲故事讲情怀,一开始大家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非常容易审美疲劳,同时媒体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错。

88后新媒体小兵骏先生表示:我们这样的年轻消费者非常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的是自己的骑行感觉是否爽?摩拜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比较重不好骑,《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一文也曾推测,摩拜之所以主做公关,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体验不佳,所以转而打CEO情怀故事来提升品牌情感,但从长期来看,摩拜的公关对终端用户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奏效。

原GE通用电气中国公关总监李国威表示:企业迅速扩张时期如果有资本支持,大量投广告是合算的,有人说摩拜公关占先,ofo广告猛烈。其实胡玮炜并非像马云那样妙语连珠,听她演讲反而有点着急,真心难为她了...

2.产品用户:摩拜首要考虑自行车本身,ofo以骑行体验为核心。

ofo和摩拜营销策略不同,背后是双方公司理念的迥异,这充分体现在产品和用户层面。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采访中说:摩拜首先考虑的是车辆的经久耐用,其次才是骑行的体验。也就是说,为了4年的长使用周期(节省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牺牲掉了部分用户的骑行体验。从智能锁,到GPS定位,摩拜单车噱头十足,

但沉重的车身、不好骑,智能锁不时失灵,也让用户体验变得不那么美好。摩拜对用户的不够重视,还体现在3月19日早上开始很多用户反馈出现充值bug,但截止当天晚上24点,摩拜官方都没有给出具体回应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摩拜的公关怎么突然隐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现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是摩拜牺牲用户体验搞的bug营销”。

从两方官方社交媒体开始运营的时间点及创始人提出“共享单车模式”的记载,ofo其实是中国无桩共享单车领域的原创者,其创始人代戴威一直强调,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用户出行的问题,也正因为用户而来,小黄车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体验,车辆好骑、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从小黄车轻便、座椅高度可调节,三角把手的设计可见一斑。不过此前ofo单车的耐用性一直饱受诟病,最近投放的小黄车越来越多,但是损坏的数量也是同步上升,这一情况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也许是意识到了产品本身的不足之处,其3月9日最新发布的ofo与700Bike共同研发的新车Curve,强调工匠精神极致体验,甚至承诺不受天气影响,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谁是共享单车市场的NO.1?
ofo宣称以52%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行业的引领者和老大,而摩拜则宣称自己的APP用户注册量和月活是第一,双方的数据公关战不绝于耳。

然而,到底谁家好,用户有话说!为此007于3月18日发起了关于“ofo与摩拜,你对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业调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结果显示:摩拜与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从产品到用户,ofo和摩拜展开了近乎“肉搏”,但从总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体验来看, 似乎ofo略胜一筹。

3.商业盈利:摩拜暂时还没有考虑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据第三方数据预测,未来中国50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容量高达5000万辆,这还不包括广阔的农村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市场规模超过几百亿,这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涌入,截止2017年3月,ofo与摩拜两家披露的总融资额达到70亿,其中ofo完成D轮融资4.5亿美金,而摩拜宣布E轮融资1亿美金以上。

对于各界最为关注的商业盈利,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说过“如果我们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还需要投资者干什么”,震惊整个互联网创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财经作家叶檀的采访时,再一次明确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点聚焦的方向,目前谈论盈利还太早,现在主要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扩张,同时对于20亿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谈。

而对于商业盈利,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经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经有了20%的净利润,表现最好的城市是已经达到了40%的净利润,今年很有可能实现全面盈利。虽然ofo没有给出具体的计划,但CEO面对媒体的发言已经给出了明确目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老先生曾说:经营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经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区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无需交纳押金使用小黄车。这意味着ofo已经开始从“押金模式”转向推行“信用模式”。此举不禁让人想象摩拜将作何应对。当然,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一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无疑会让无数人开始怀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这一部分?那么,免押金是否会有些困难?

❷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档自媒体节目如何

就我个人而言 我是罗胖脑残粉
先贴一段视频 这是10个月前 罗胖和优酷财经的同志在一起讨论《逻辑思维》时的视频
罗振宇策划新节目-4一共有五个片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来看看。
在这段视频中,罗胖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逻辑思维这个节目的核心价值。
他自己在当时的给出的答案是,对于图书观点的梳理和解读。
而在现在已经播出16期的情况下
逻辑思维目前的依旧遵循当时的一个初衷
而我认为其作为一个优秀的自媒体节目的理由如下:
1 罗振宇本人的才华,以及他对于自我营销的深度理解
我订阅了逻辑思维的维信,曾经在微信平台上问过罗老师为什么在知乎有帐号却从来不参与社区活 动,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却得到了罗老师“因为平台太多,难以管理”的回答。我并不知道这是其本人的回复或是由团队进行操作,但这样的用户体验感是极佳的。另外如果你有心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罗振宇的微博,会发现大多数会得到本人的回复。这说明罗老师对于每一个用户都进行了个性化的服务和有针对性的探索。
2 类读书类节目的缺失和市场需求
知乎有一个话题是书籍推荐,回答频次非常高,原因在于读书是一件私人的并带有个人品味和价值观的事情,分享书籍会给人以分享价值观的愉悦和寻求志同道合者的潜在需求。而在传统电视领域有得大妈者得天下,收视率的压力使得很多读书节目不得不远离黄金时间,多在半夜时分进行播放,《百家讲坛》则属于现象级的事件,受到多方资源的照顾。那么回过头来,在视频时代,各大视频网站主打的依旧是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但是《晓说》的成功给很多人看到了知识分享领域这块巨大的蓝海,中产阶级的崛起,意味着其在各个领域对于质感的要求日渐提升,细分到电视节目,便有了《逻辑思维》《晓说》这样知识分享类节目的市场需求。
3 专注于剖析事件内在的逻辑机理和抓取热点事件的能力
在已经出品的16期节目中,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罗老师首先给你一个“锚”,即在对于传统事物的不同观点,进而对事物本身进行解构分析,引经据典,最后在逻辑上说服你,这样的节目首先对主讲人的要求极高,因为这一套逻辑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支撑并经得起推敲,而对于观赏者同样要有一定要求,这就为未来的盈利模式找到了一个极有潜力的目标群体。而着16期的选题不用我多去评析,我自己是乐在其中,尤其是u盘化生存这一概念给了我很多深思。
在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思维和知乎是知识分享领域的两条发展路线」
期待他们都越来越好
--------------------------
4.21补充在最新一期的罗辑思维和晓说中,都开始出现了合作的广告商,并以内容表现者的身份存在,由此可见自媒体的脱口秀节目已经在积极探索自我盈利的方式了。
这是一件必然发生但需要无尽探索的道路。
有道云笔记和罗辑思维的合作是平台间的合作,相对契合。
mini 和晓说的合作则让我觉得突兀,有种夹生饭的感觉。
但向这样在这条路上单枪匹配作战的你们致敬每一个商业模式的探索都是过往模式的颠覆,是对无知事物的挑战加油琢磨着是不是要写点书评 向老罗讨点书看

❸ 罗胖《罗辑思维》|人的价值正在重塑市场结构

本文为混沌大学《罗振宇:从人的角度重估商业价值》的学习笔记

讲者为罗辑思维和得到创始人罗振宇

1 . 罗胖以 递弱代偿 的概念,贯穿整个以人为中心的商业逻辑,递弱代偿分成两个部分: 新分工 和 新系统 。以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随着科技和社会的演化和市场的竞争,个体和组织的能力和资源会慢慢弱化,为了补偿这个总体向下的趋势,则产生了新分工,新的协作体系会生成新的系统,使得整个社会继续发展。

2 . 举个例子,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传统出租车公司的角色(叫车需求的分派)会被弱化,出租车司机的专业性也慢慢被更多人取代(有车有手机导航就可以载人),于是像Uber、滴滴的公司崛起。这就是科技的进步(网速的发展和手机的价格下降)生成一个新的分工(载客的门坎降低,分派自动化,评分系统),形成一个新的系统(Uber、滴滴做为新的系统中心),这就是递弱代偿,也是事物演进的基本规律。

3 . 从整个商业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新分工,体现于促成交易的介质改变了。早期是权力和资本在促成交易,但现在连资本都变成资源本身,投资公司有钱也不一定干得了事,要到处投资。

4 . 早期的资本促成交易,黄金的工业化时代,有钱的人可以大量投资设备,雇工人在流水线面前,重复执行工作,最著名的是福特公司。这个现象到最后, 连工人自己都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公司只好提高每个人的薪水 ,一方面让工人有能力买车,一方面把工人留住。资本为交易入口,也是自由共同体的黄昏,它正在弱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台积电......

5 . 个人在崛起,也是拜互联网发展所赐。人类是一个想象共同体,只要你能够说出好故事、好的理想,在互联网的传播之下,你很快可以聚集大量的资源向你靠拢,比如网红罗永浩做了锤子手机,发布会当天没有其他公司敢在同一时间开,因为知道流量会被吸走。这就是为什么个人会成为下一个交易入口,取代权利和资本。

6 . 人做为交易入口的趋势,就是一个新分工,也告诉我们商业正在人格化。马东曾经说:「 今天如果你不是一个网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个 CEO 。 」在国外也几乎所有著名公司CEO都被当英雄崇拜,比如Elon Musk, Steve Jobs, Jeff Bezos。

7 . 商业人格化带来的是信任 ,因为对人的直接信任,所以促成交易。

8 . 除了人以外,知识也成为另一个交易入口,人是知识的载体,而知识本身是用来生产需求的。你不知道潜水是什么? 钓鱼是什么? 你就不会去消费相关产品。这也是罗胖一直谈的,消费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认知升级。

9 . 知识既然是一个新的交易入口,于是有了知识服务,知识服务本身并不是传道授业,而是站在门口赞叹,初期是做营销,做流量转化,后期直接作内容本身,把大部头内容针对用户的场景(音频),重新做出有立体感好吸收的知识。

10 . 知识服务是罗胖提出来的,也是罗辑思维这几年找到的一个新分工,替大家输出好的内容,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1 . 共享经济不是剩余的东西,拿出来有效利用,它会直接带来两种结果。要不就是有人直接专业干这行(比如滴滴司机),要不就是放弃。于是 共享的本质也是在创造新分工 。

12 . 以人作为交易入口的新分工,对商业带来的系统变化,在组织内部是 以事情为主线,按事组队 ,个人只对自己努力,不为集体努力,也就是「联盟」的概念。在组织外部则变成以组织为结点的合作,公司群体的崛起,罗辑思维是营销部,混沌是商业课程,互为独立又互为合作。

13 . 以网红为节点,聚集的垂直型市场,并不是社群经济。社群不应该经营,而是好产品和服务为用户附能的结果,最好的社群应该就是苹果粉,当苹果粉在外面排队抢iphone的时候,苹果从来没有出来端茶过,社群是结果,想要做社群,去打磨你的产品。

14 . 网红带来势能,可以低成本汇集流量,但也需要信用才能促成交易。 势能和信用该如何达成平衡 ,是很重要的一环。

从递弱代偿的框架,再由促成交易方式的转变,罗胖给了「人」这个新维度。这已经是两年多前的演讲,如今还是在这个趋势下。

当以人为交易入口时,其实 人的角色就是做为个体,更好地去感知客户的需求,也更好地去服务客户 。比其以往大机构地一致化服务,个性化的需求,小社群次文化的需求,也可以得到纾发和满足。

但这样的发展方式,能不能突破群体之外,达成更多的连接,也许是得到后面需要尝试的。

回到今年何帆在《变量》里提到的小趋势,重建社群也许就是在这个以人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趋势下演进。 人为交易入口的市场肯定是碎片化的市场 ,每一个小领域都有个网红,每个网红都能带来垂直的市场分流,但每个市场之间又互不相连。

何帆说的重建社群,也是一群人为自己的第二人生,为自己的价值观,因为遇上一个连接者(书里称为凝结核),而聚集在一起繁荣生长。这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也是有个人起了头(比如阿那亚的曹寅),然后这个项目就做成了。

新分工带来的就是细分市场的满足。

罗胖说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因为它起手就是赚钱的,搭配经济周期走缓的大环境,这个趋势估计还会继续往前。

在我看来,新分工已经慢慢成熟,网红成为一个又一个节点,但这会架构出什么样的系统和商业环境? 知识服务真的有生产出新需求吗? 如果有它应该会有相对应的上下游(即系统)出现

从得到的发展来看,卖知识内容的上游是一些创作者,下游是学习的用户,但这看起来是传统的教育系统,换了一个场景,也许互联网教育是知识服务后面走出来的新系统,替成年人的教育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

这个市场会不会慢慢从通识教育走向专业教育,从学术走向实用,从学科走向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值得我们期待。

1 . 递弱代偿有两个核心:新分工(分化)和新系统(媾和)

2 . 人是想象的共同体,通过一个人的说服,去连接所有资源。一个故事,凝聚协作体系

3 . 网红红不久是事实,从组织的角度,公司不能建立在网红的基础上,但对个人来说是机会,PAPI酱、罗永浩聚合大量资源,他未来就有很多可能性

4 .  不要讨论动机,赚钱还是理想,因为说不清楚,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可能都不一样 ,说一个好故事,把事情做成。

5 . 人类升级就是聚合资源(权钱人)的方式不同

6 . 赋能之后,每个人都是君王,每个人都是中心

7 . 世界没有颠覆,一脉相承

8 . 讲故事的点上,想象空间只有一个

9 . 内容电商=人的电商 (人格化)

10. 以人为基础的公司不需要融资,它起手就是挣钱的

11 .  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会反过来成就人

12 .  人和人的直接信任,做人格比做平台好

13 . 共享不等于剩余,共享的结果要不就是专业干,要不就是干不下去,所以共享带来新分工,促进社会分工。

14 . 未来一定是更精细分工,所有分工(包括中间商)都有价值

15 . 信息免费,人格讯息收费

16 . 创业就是创造新分工

17 . 知识服务者不是传道授业者,只不过是站在门口赞叹的人

18 . 学校是最好的联盟,说好要分手,且没有绑架

19 .  社群是好产品的结果,来自产品和服务,所以不需要特别经营 ,不可能先建立社群,才把货买给大家

20 . 势能和信用之间难以平衡,有势能才能低成本吸附价值,有信用(60秒)才能形成交易

21 . 让人看到你的笨和蠢

22 . 知识服务=时间解决方案 (筛选)

23 . 未来商业的战场就是总时间分额

24 . 爱是什么感觉? 好像突然有了铠甲,好像突然有了软肋

25 .   不要谈行业, 20~30 岁没有存量, 40 岁抛弃存量

26 . 越是分化的社会,你只能成为精英,别无出路

请您以罗振宇老师提出的从"人"的角度重新评估商业价值的全新角度剖析自己所在产业生态或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案例,分析其现有存在资源能否重新构建,重新凝结,重新整合以促成新的分工,实现新的商业价值。

罗振宇老师提出商业的人格化,促成交易的不再是权力和资金,而是具体的人带来的势能,加上其构建的信任,直接构成交易。

以人为交易入口,人又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生产需求,于是新的交易分化带来新的分工,替商业带来洗牌。

我想以教育这个产业,来看人对其资源重新构建和整合的影响。

传统教育主要还是 自上而下 的方式,政府补助学校,学校聘请教授进行教学。当然也有一些私营的学校或者市场上的补习班,较多是以升学为主力,进行密集式的训练。

补习班一直都有名师光环的现象,一般大学的教授也在学生里经验里有好老师、混老师,这是说 人在教育产业里自然就带有节点的特质 ,好老师容易聚集很多学生,不论是在商业化的环境还是在传统教育体制内。

但这个市场主要还是在教育体制内循环,业界偶有讲师、企业内培训,一直没有拓展到一般的大众。

得到藉由罗胖的魅力人格,有了比较好的势能,试图把原本高等教育的知识内容,只接转化为更容易吸收的课程,比如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这就是一个人做为交易入口,带来的资源重新凝聚,最后扩大更广泛的受众 。

以往只有北大经济系的学生能获取的知识,放在得到上面,突然有超过三十万人也在学习。我认为罗胖做为节点却是帮助更多知识创作者触及了更大量的用户。而得到的专业则是怎么把这么生涩的内容,变得更容易吸收,和生活产生关联。

有了这样的起头,不同领域大量的头部内容也开始往得到靠拢,比如心理学的武志红、清大管理的宁向东。教育产业从专业知识走向平民化,在得到的场景里头发生。为什么大家更愿意到得到里付费上课,其实也是 基于对罗胖个人的信任 。

罗胖和得到带来的新分工,当大家习惯在网络上、微信群里学习交流的时候,又促成大量的在线教育和机构,学英语的、写作的、生涯规划、心理咨询,各式各样的成人教育市场突然就展开了,学科间的边界也在慢慢消失。

人凝聚资源,用产品带来新分工,用进而扩大了整体的市场,这些是我看到人作为交易入口带来的发展,也是商业重新赋予人与人之间信任的一个契机。

结合自己所在的产业,剖析自己对未来商业模式,产品定位以及社会分工等方面是否具有竞争力。

未来想以说书人为创业的方向,其对标樊登读书会和Youtuber的说书脱口秀。

就商业模式来看,樊登读书会直接卖自己的说书音频,并在打响名气之后,转向线下的书店,做垂直的服务。Youtuber则是卖流量做广告为主。

以罗胖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先有流量,再导向产品,但就产品的属性,我认为樊登卖自己的内容,还是比较一致且有机会发展成具有魅力人格体的品牌。

由于在台湾的市场还没有类似KOL,所以在台湾发展一个说书品牌还是有机会的。唯独台湾人看比较多聊天节目,对一人脱口秀的形式不太习惯,所以视频、音频的内容需要分开来策划,但商业模式是可行的。

产品的定位,樊登读书会主要是导读为主,并梳理重要的内容,卖导读也卖书本身。换句话说,说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而是一个大概的整理加上个人解读。

说书的产品定位也是一样,“让书的内容更立体、更吸引人”,初期卖导读整理,后期和出版社合作。向对相关话题、领域有兴趣的消费者,做更立体的导读。

从社会分工来看,在书籍市场里面,导读和推荐本来就存在。书商需要找有名的人来推荐,作者本身也会有个自己的序言,来引导。有时候光是这一部分就是十几页内容也许说书补足的就是这一块的效率和分工。

阅读全文

与罗振宇对市场营销的见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实体海鲜店推广方案 浏览:133
韩都衣舍电子商务产业园 浏览:438
对外艺术交流策划方案 浏览:946
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照 浏览:457
xx电子商务及物流一体化 浏览:739
音乐节创意策划方案 浏览:802
格力空调美国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147
扫黑除恶系列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14
某商场元旦开展促销活动 浏览:736
解酒药营销方案 浏览:731
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流失 浏览:380
天航电子商务 浏览:856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演练方案 浏览:366
小饭店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929
网络营销实务期末考试题 浏览:430
产品标准的宣贯和培训方案 浏览:213
2016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 浏览:862
汽车4s店售后促销活动总结 浏览:642
合肥电子商务印刷 浏览:899
可乐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浏览: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