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市场营销策略包括哪些方面
市场营销战略主要内容:
1、创新战略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极好的外部环境。创新作为企业营销的基本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创新。知识经济对人类旧的传统观念是一种挑战,也对现代营销观念进行着挑战。为了适应新的经济时代,使创新战略卓有成效,必须树立新观念,即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带动其它各项创新齐头并进。
(2)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广泛的内容,它是营销创新战略的保证。这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十分艰巨,例如,组织形式上,许多企业还没有完成现代公司制的改造,旧的组织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创新的缰绊。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过细,都不利于创新。
(3)技术创新。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的寿命期趋于缩短,技术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大中型企业要不断开发新技术,满足顾客的新需求,即使传统产品,也要增加其技术含量。
(4)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最后要落实到产品创新上,所以产品创新是关键。由于技术创新频率加快,所以新产品的市场寿命期也越来越短。
(5)市场创新。市场是复杂多变的。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营销者要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发现消费者新的需求,寻求最佳的目标市场。把全国各地都看成是自己的市场,因而在市场创新中缺乏针对性,导致营销效果和竞争力的降低。在市场创新中,要在科学的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从对消费者不同需求的差异中找出创新点,这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战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观念创新是先导,组织创新是保证,技术创新是核心,产品创新是关键,市场创新是归宿。
2、人才战略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和核心。但创新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其实质是人与人、人的群体与个人高科技知识、智力、智能的竞争;是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与技巧的综合素质的竞争。
3、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它不仅是提高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它又以企业精神为核心,把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的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它又通过对企业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以文字或社会心理方式对企业成员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控制。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许多企业的成功,是由于全体员工能够接受并执行组织的价值观。
4、形象战略
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广告、销售信息等很难引起消费者注意和识别,更谈不到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在此情形下,企业间竞争必然集中到形象竞争上。形象竞争,企业已经在应用,但很多企业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广告宣传也随之进入"印象时代",企业用各种广告宣传和促销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声誉,创立名牌产品,使消费者根据企业的"名声"和"印象"选购产品。
5、产品战略
产品战略基于企业战略,将公司愿景、使命和战略目标分解到产品群、产品线和产品,最后到各区域。产品战略通过产品的客户划分确定平台战略、产品线战略,并在产品的指导下确定资源配置计划。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战略是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指出实现长远目标的策略和途径。战略确定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相吻合。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分析工具和一种较长远和整体的计划规划。
Ⅱ 市场营销策略的分类是什么
1.稳定战略
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是以保持原有的业务经营水平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战略。企业通过详细的分析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后,如果发现业务的增长面临困难,即使投入大量资金并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仍然难以为企业的业务增长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市场机会,可以采用这种战略,维持现有的业务经营水平,或求得较少的增长。稳定型战略又包括两种基本类型:积极防御战略和消极防御战略。前者以积极的态度积蓄力量,对抗竞争者的攻击,后者则一味回避竞争,力图维护企业现状。
2.发展战略
市场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现有市场基础上,开发新的目标市场的一种战略,企业可供选择的市场发展战略包括以下三种基本类型。如表2.1所示。表2.1企业发展战略类型
┏━━━━━━━┳━━━━━━━━┳━━━━━━━━┓
┃ 密集发展 ┃ 一体化发展 ┃ 多元化发展 ┃
┣━━━━━━━╋━━━━━━━━╋━━━━━━━━┫
┃市场渗透 ┃后向一体化 ┃同心多元化 ┃
┣━━━━━━━╋━━━━━━━━╋━━━━━━━━┫
┃市场开发 ┃前向一体化 ┃水平多元化 ┃
┣━━━━━━━╋━━━━━━━━╋━━━━━━━━┫
┃产品开发 ┃水平一体化 ┃集团多元化 ┃
┗━━━━━━━┻━━━━━━━━┻━━━━━━━━┛
(1)密集性发展策略。
当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还有发展力,企业尚未完全开发出潜在的产品和市场的机会,则要采取密集性发展策略。这种策略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①市场渗透。
即企业采取更积极的销售措施,在现有的市场增加现有的产品销售。这种销售又包括以下三种具体形式:A.采取降价和增加销售网点等办法,千方百计使现有顾客多购买本企业的现有产品;B.加强促销活动或增加产品的品种,把竞争者的顾客吸引过来,使他们购买本企业现有的产品;C.采取提供样品等活动,想办法在现有市场上把产品卖给那些从未买过本企业产品的顾客。
②市场开发。
即企业采取种种措施,千方百计在新市场上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它的具体形式有两种:A.扩大销售区域。可以从区域性销售扩大到全国性销售,也可以从国内硝售扩大到国际市场销售;B.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增加产品的新设计,利用新的销售渠道和广告宣传,满足新市场未满足的需求。
③产品开发。
即企业在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改进的产品,如增加花色品种、规格型号等,以满足顾客的需要,扩大销售。如图所示。
(2) 一体化发展战略。
企业在以下情况下采用一体化发展策略:企业面临的行业很有发展前途,而且企业在供、产、销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能提高发展效率,加强控制,扩大销售,增加赢利,从而提高经济运作效率。一体化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①后向一体化。
就是企业收买或合并原材料供应商,从过去向供应商购买原材料改变为自己生产原材料,实行供产联合。如一家拖拉机厂原来买进轮胎,现在自己生产轮胎。一些大零售公司和连锁超市不仅设有中央采购配运中心,自己采购货物,集中供应其所属的零售商店,实行批零一体化,而且拥有许多工厂,自己生产所经营的商品,实行商工一体化,他们这样控制其供应系统也是一种后向一体化。
②前向一体化。
企业收买或合并批发商、经营商或零售商,使产销联合,自产自销,实行产销一体化。例如,美国胜家公司设有批发零售机构,并且在全国各地设有缝纫机商店,自产自销,这种产销一体化就是前向一体化。此外,一些经营原料或原材料的企业,向前伸延生产相应的产品,如防止企业生产经营服装,木材公司生产家具,造纸公司打算经营印刷业务,批发企业延伸开办零售商店,这也属于前向一体化。
③水平一体化。
即企业收购、兼并竞争者的同种类型的企业,如某家大企业公司收购、兼并若干小公司,或者与其他同种类型企业合资生产经营,这些都是水平一体化。
(3)多元化发展战略。
这是企业尽量增加产品种类,实行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和业务的一种战略。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缺乏有利的市场机会,或其他行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可以实行多元化发展策略。这种策略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同心多元化。
即以现有产品为中心向外扩展业务范围,利用现有的技术、特长和营销力量,逐渐开发与现有产品近似的或同一类的产品,吸引更多的新顾客。如制药厂利用制药技术开发护肤美容品、运动保健产品等。这种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发挥企业原有的技术优势,风险较小,比较容易成功。
②水平多元化。
即企业利用原有市场的优势,采用不同的技术开发新产品,增加产品种类和品种。如某企业主要经营农用收割机和食品机械,面向农村市场,后又开发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工产品,以多条产品线来增加企业产品系列,既增强了企业实力,又满足了农村市场的需求。
③集团多元化。
即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企业,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扩展到其他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公司现有的产品、技术、市场无联系。例如,某大钢铁公司经营金融业、旅馆、快餐等。
3.收割战略
收割战略,也称缩减战略,是以短期利润为目标的一种营销战略。战略决策者考虑的不是某种产品或业务未来的长期发展,而是如何增加产品短期的投资收益率,以谋求尽可能多的现金收入。采取这一策略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现有产品或业务组合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的状况不佳,且已无发展潜力,企业通过大幅度裁减其投资,用某些短期性的营销行为来谋求短期利益,以便有利于优化企业现有的产品组合,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4.撤退战略
撤退战略,是将现有产品或业务从现有市场退出的一种战略。如果某项业务已经没有增长潜力,或者从事这项业务会妨碍企业进一步增加盈利,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战略。
撤退战略通常有三种类型:临时性撤退、转移性撤退和彻底性撤退。产品销售不佳,企业暂时停止经营,待查明原因对产品进行改进营销策略后,再生产投放市场,争取赢得用户的欢迎,这是临时性的撤退。在市场上,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在甲地滞销的产品,在乙却十分畅销。如18~21英寸平面彩色电视机,在我国城市市场上已基本处于滞销产品,而在广大农村市场需求量却很大。此种情形下,企业从原市场退出,去开发其他吸引力较强的新市场,这就是转移性撤退战略。企业放弃原经营方向,转向生产经营其他范围的产品(或业务),这也是转移性撤退战略。彻底性撤退战略,是指企业针对处于衰退期的老产品,或是刚上市但已表明“不对路”而过早夭折的新产品,采取断然退出市场的战略。
Ⅲ 市场营销策略的营销策略与营销战略的区别
营销策略与营销战略的区别如下:
1、开发票时填写的信息不同
销售方需要在营销策略的“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购买方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购买方为企业的凭证,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向销售方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而销售方为其提供开营销战略时,应在“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购买方的纳税人识别号,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税收凭证。
开营销战略是具有唯一性的,只要税务发票系统里面查到了这家企业的发票代码不同,就可以查询到这家企业的进销项发票情况,也就可以知道企业是否虚开发票了。
2、工作的性质不同
营销策略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招待领导的决策。
而营销战略则包含战略性的工作和事务性的工作,批准作用的组织、领导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3、考核内容不同
营销策略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而营销战略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完成任务的数量等。
4、处理方法不同
营销策略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
然后再计算“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贷方余额则为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借方余额则为企业发生的亏损总额。
而营销战略认为,所得税会计的首要目的应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将所得税核算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放在首位。而收益表债务法从收入费用观出发,认为首先应考虑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
从收入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的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战略
Ⅳ 市场营销策略有哪些
4P是营销学名词美国营销学学者麦卡锡教授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产品、价格、渠道、沟通策略”大营销组合策略由即为4P。产品(proct)
价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销(promotion)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为4P。此外,日本游戏制作人寺田贵信的绰号也叫“4P”
在市场营销组合观念中,4p是指:产品(proct)
价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销(promotion),4p理论是营销策略的基础。
产品的组合
主要包括产品的实体、服务、品牌、包装。它是指企业提供给目标市场的货物、服务的集合,
包括产品的效用、质量、外观、式样、品牌、包装和规格,
还包括服务和保证等因素。
定价的组合
主要包括基本价格、折扣价格、付款时间、借贷条件等。它是指企业出售产品所追求的经济回报。
分销的组合
地点通常称为分销的组合,
它主要包括分销渠道、储存设施、运输设施、存货控制,
它代表企业为使其产品进入和达到目标市场所组织,
实施的各种活动,
包括途径、环节、场所、仓储和运输等。
促销组合
促销组合是指企业利用各种信息载体与目标市场进行沟通的传播活动,
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与公共关系等等。
近几年,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整合行销传播(IMC)的开始,意味着4P已成明日黄花,新的营销世界,已经转向4C了。4C必将取代4P。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们指出,把产品先搁到一边,赶紧研究“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不要再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要卖某人确定想购买的产品。暂时忘掉定价策略,快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与欲求所须付出的“成本”。忘掉通路策略,应当思考购买的“方便性”。最后请忘掉促销,正确表达是“沟通”。
4C是营销理念和标准,4P是营销的策略和手段,属于不同的概念和范畴。4C所提出的营销理念和标准最终还是要通过4P为策略和手段来实现的。4C取代4P,意味着理念和标准可以替代策略与手段,意味着不同的概念和范畴也能相互替代,比关公战秦琼还可笑。这种缺乏基本逻辑推断常识的观点也被很多专家拿来到处鼓吹,并且应者云集,说明中国营销界缺乏独立的思辨能力,浅薄和浮躁之风已经相当严重
http://ke..com/view/13859.htm这个是
4P
与4C
但全是理论方面的!!!要结合实际还需要你自己,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营销也要针对市场而下对策~~~~
Ⅳ 市场营销策略
1.恰当 定位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
强大的科技实力
2.单一利益定位 优 目标市版场明确 有利于权吸引该部分目标消费者 成本相对低
缺 目标市场单一
多重利益定位 优 目标市场广大
缺 不利于宣传 成本相对较高
单一利益定位体现市场选择化
多重利益定位体现市场全面化
Ⅵ 市场营销策略有哪些
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Ⅶ 急需某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分析的论文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食字号)。
背景
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
而所有困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红罐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饮料”卖?
现实难题表现一: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认知混乱。
在广东,传统凉茶(如颗粒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煲制等)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遍当成“药”服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而“王老吉”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可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因此,红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并不能很顺利地让广东人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销量大大受限。
另一个方面,加多宝生产的红罐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后人,是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字号产品,其气味、颜色、包装都与广东消费者观念中的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且口感偏甜,按中国“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消费者自然感觉其“降火”药力不足,当产生“下火”需求时,不如到凉茶铺购买,或自家煎煮。所以对消费者来说,在最讲究“功效”的凉茶中,它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广东区域,红罐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却长着一副饮料化的面孔,让消费者觉得“它好像是凉茶,又好像是饮料”,陷入认知混乱之中。
而在加多宝的另一个主要销售区域浙南,主要是温州、台州、丽水三地,消费者将“红罐王老吉”与康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没有不适合长期饮用的禁忌。加之当地在外华人众多,经他们的引导带动,红罐王老吉很快成为当地最畅销的产品。企业担心,红罐王老吉可能会成为来去匆匆的时尚,如同当年在浙南红极一时的椰树椰汁,很快又被新的时髦产品替代,一夜之间在大街小巷上消失的干干净净。
面对消费者这些混乱的认知,企业急需通过广告提供一个强势的引导,明确红罐王老吉的核心价值,并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现实难题表现二:红罐王老吉无法走出广东、浙南。
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甚至在调查中频频出现“凉茶就是凉白开”、“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这些看法。教育凉茶概念显然费用惊人。而且,内地的消费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他们大多是通过服用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来解决。
做凉茶困难重重,做饮料同样危机四伏。如果放眼整个饮料行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
而且,红罐王老吉以“金银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的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的确存在不小的障碍,加之红罐王老吉3.5元的零售价,如果加多宝不能使红罐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它就永远走不出饮料行业“列强”的阴影。这就使红罐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两地,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
现实难题表现三:推广概念模糊。
如果用“凉茶”概念来推广,加多宝公司担心其销量将受到限制,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区隔,因此,在广告宣传上不得不模棱两可。很多人都见过这样一条广告: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为了打开冰箱拿一罐王老吉,用屁股不断蹭冰箱门。广告语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显然这个广告并不能够体现红罐王老吉的独特价值。
在红罐王老吉前几年的推广中,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它,企业也不知道怎么去卖它。在这样的状态下红罐王老吉居然还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好几年。出现这种现象,外在的原因是中国市场还不成熟,存在着许多市场空白;内在的原因是这个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刚好能够填补这个位置。在中国,容许这样一批中小企业糊里糊涂地赚得盆满钵满。但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要想做大,就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买我的产品?
重新定位
2002年年底,加多宝找到成美营销顾问公司,初衷是想为红罐王老吉拍一条以赞助奥运会为主题的广告片,要以“体育、健康”的口号来进行宣传,以期推动销售。 成美经初步研究后发现,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问题不是通过简单的拍广告可以解决的——这种问题目前在中国企业中特别典型:一遇到销量受阻,最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对广告片动手术,要么改得面目全非,要么赶快搞出一条“大创意”的新广告——红罐王老吉销售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品牌定位。
红罐王老吉虽然销售了7年,其品牌却从未经过系统、严谨的定位,企业都无法回答红罐王老吉究竟是什么,消费者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不清楚为什么要买它——这是红罐王老吉缺乏品牌定位所致。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拍什么样“有创意”的广告片都无济于事。正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所说:一个广告运动的效果更多的是取决于你产品的定位,而不是你怎样写广告(创意)。经一轮深入沟通后,加多宝公司最后接受了建议,决定暂停拍广告片,委托成美先对红罐王老吉进行品牌定位。
按常规做法,品牌的建立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展开,因而大家的结论与做法亦大同小异,所以仅仅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不能让红罐王老吉形成差异。而品牌定位的制定,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消费者认知,提出与竞争者不同的主张。
又因为消费者的认知几乎不可改变,所以品牌定位只能顺应消费者的认知而不能与之冲突。如果人们心目中对红罐王老吉有了明确的看法,最好不要去尝试冒犯或挑战。就像消费者认为茅台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啤酒”一样。所以,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不能与广东、浙南消费者的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才可能稳定现有销量,为企业创造生存以及扩张的机会。
为了了解消费者的认知,一方面研究红罐王老吉、竞争者传播的信息,另一方面,与加多宝内部、经销商、零售商进行大量访谈,完成上述工作后,聘请市场调查公司对王老吉现有用户进行调查。以此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厘清红罐王老吉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即在哪个细分市场中参与竞争。
在研究中发现,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罐王老吉主要在烧烤、登山等场合。其原因不外乎“吃烧烤容易上火,喝一罐先预防一下”、“可能会上火,但这时候没有必要吃牛黄解毒片”。
而在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在对当地饮食文化的了解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区消费者对于“上火”的担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消费者座谈会桌上的话梅蜜饯、可口可乐都被说成了“会上火”的危险品而无人问津。(后面的跟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可乐在温州等地销售始终低落,最后两乐几乎放弃了该市场,一般都不进行广告投放。)而他们对红罐王老吉的评价是“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这些观念可能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就是浙南消费者头脑中的观念,这是研究需要关注的“唯一的事实”。
消费者的这些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
再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则发现红罐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如菊花茶、清凉茶等由于缺乏品牌推广,仅仅是低价渗透市场,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而可乐、茶饮料、果汁饮料、水等明显不具备“预防上火”的功能,仅仅是间接的竞争。
同时,任何一个品牌定位的成立,都必须是该品牌最有能力占据的,即有据可依。如可口可乐说“正宗的可乐”,是因为它就是可乐的发明者,研究人员对于企业、产品自身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红罐王老吉的“凉茶始祖”身份、神秘中草药配方、175年的历史等,显然是有能力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一定位。
由于“预防上火”是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自然有利于巩固加强原有市场。而能否满足企业对于新定位“进军全国市场”的期望,则成为研究的下一步工作。通过二手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表明,中国几千年的中医概念“清热祛火”在全国广为普及,“上火”的概念也在各地深入人心,这就使红罐王老吉突破了凉茶概念的地域局限。研究人员认为:“做好了这个宣传概念的转移,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红罐王老吉就能活下去。”
至此,品牌定位的研究基本完成。在研究一个多月后,成美向加多宝提交了品牌定位研究报告,首先明确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其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无忧地尽情享受生活:吃煎炸、香辣美食,烧烤,通宵达旦看足球…… 这样定位红罐王老吉,是从现实格局通盘考虑,主要益处有四:
其一,利于红罐王老吉走出广东、浙南
由于“上火”是一个全国普遍性的中医概念,而不再像“凉茶”那样局限于两广地区,这就为红罐王老吉走向全国彻底扫除了障碍。
其二,避免红罐王老吉与国内外饮料巨头直接竞争,形成独特区隔
其三,成功地将红罐王老吉产品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淡淡的中药味,成功转变为“预防上火”的有力支撑;
·3.5元的零售价格,因为“预防上火”的功能,不再“高不可攀”;
·“王老吉”的品牌名、悠久的历史,成为预防上火“正宗”的有力的支撑。
其四,利于加多宝企业与国内王老吉药业合作
正由于加多宝的红罐王老吉定位在功能饮料,区别于王老吉药业的“药品”,因此能更好促成两家合作共建“王老吉”品牌。两家企业共同出资拍摄一部讲述王老吉凉茶创始人行医的电视连续剧《岭南药侠》。
成美在提交的报告中还提出,由于在消费者的认知中,饮食是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辛辣”、“煎炸”饮食,因此建议在维护原有的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拓餐饮渠道,在一批酒楼打造旗舰店的形象。重点选择在湘菜馆、川菜馆、火锅店、烧烤场等。
凭借在饮料市场丰富经验和敏锐的市场直觉,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当场拍板,全部接受该报告的建议,决定立即根据品牌定位对红罐王老吉展开全面推广。
“开创新品类”永远是品牌定位的首选。一个品牌如若能够将自己定位为与强势对手所不同的选择,其广告只要传达出新品类信息就行了,而效果往往是惊人的。红罐王老吉作为第一个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市场,使人们通过它知道和接受了这种新饮料,最终红罐王老吉就会成为预防上火的饮料的代表,随着品类的成长,自然拥有最大的收益。
确立了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就明确了营销推广的方向,也确立了广告的标准,所有的传播活动就都有了评估的标准,所有的营销努力都将遵循这一标准,从而确保每一次的推广,在促进销售的同时,都对品牌价值(定位)进行积累。
这时候才可以开始广告创意,拍广告片。
品牌定位的推广
明确了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什么定位,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推广品牌,让它真正地进入人心,让大家都知道品牌的定位,从而持久、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紧接着,成美为红罐王老吉制定了推广主题“怕上火,喝王老吉”,在传播上尽量凸现红罐王老吉作为饮料的性质。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罐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从而把红罐王老吉和“传统凉茶”区分开来。
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
红罐王老吉的电视媒体选择主要锁定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并结合原有销售区域(广东、浙南)的强势地方媒体,在2003年短短几个月,一举投入4000多万元广告费,销量立竿见影,得到迅速提升。同年11月,企业乘胜追击,再斥巨资购买了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广告时段。正是这种疾风暴雨式的投放方式保证了红罐王老吉在短期内迅速进入人们的头脑,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并迅速红遍全国大江南北。
2003年初,企业用于红罐王老吉推广的总预算仅1000万元,这是根据2002年的实际销量来划拨的。红罐王老吉当时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和浙南这三个区域,因此投放量相对充足。随着定位广告的第一轮投放,销量迅速上升,给企业极大的信心,于是不断追加推广费用,滚动发展。到2003年底,仅广告投放累计超过4000万元(不包括购买2004年中央台广告时段的费用),年销量达到了6亿元——这种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的模式非常适合国内许多志在全国市场,但力量暂时不足的企业。
在地面推广上,除了强调传统渠道的POP广告外,还配合餐饮新渠道的开拓,为餐饮渠道设计布置了大量终端物料,如设计制作了电子显示屏、灯笼等餐饮场所乐于接受的实用物品,免费赠送。在传播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终端广告应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将产品包装作为主要视觉元素,集中宣传一个信息:“怕上火,喝王老吉饮料。”餐饮场所的现场提示,最有效地配合了电视广告。正是这种针对性的推广,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了更强、更直观的认知。目前餐饮渠道业已成为红罐王老吉的重要销售传播渠道之一。
在频频的消费者促销活动中,同样是围绕着“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主题进行。如在一次促销活动中,加多宝公司举行了“炎夏消暑王老吉,绿水青山任我行”刮刮卡活动。消费者刮中“炎夏消暑王老吉”字样,可获得当地避暑胜地门票两张,并可在当地渡假村免费住宿两天。这样的促销,既达到了即时促销的目的,又有力地支持巩固了红罐王老吉“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品牌定位。
推广效果
红罐王老吉成功的品牌定位和传播,给这个有175年历史的、带有浓厚岭南特色的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倍,由2002年的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广东,2004年,尽管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但仍供不应求,订单如雪片般纷至踏来,全年销量突破10亿元,以后几年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销量突破100亿元大关。
结语
红罐王老吉能取得巨大成功,总结起来,以下几个方面是加多宝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 为红罐王老吉品牌准确定位;
· 广告对品牌定位传播到位,这主要有两点:
广告表达准确;
投放量足够,确保品牌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
· 企业决策人准确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决策力;
· 优秀的执行力,渠道控制力强;
· 量力而行,滚动发展,在区域内确保市场推广力度处于相对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