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中国学者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

中国学者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24 15:24:16

Ⅰ 谁知道中国对营销策略理论的研究成果么写论文开题里面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给你点意见~~

先把论文结构理清~~
绿色营销(介绍发展及定义)
绿色消费意识的迅速崛起(主要写健康方面的,最好联系到吃)
餐饮行业的发展现状(最好举出成功案例)
结合起来写出意见和观点(就这么点东西,结合的符合现状符合逻辑)

开题报告主要就介绍一下绿色营销,再写写他的重要他的好,写这个题目怎么有意义就ok了~~

其实挺容易的,资料网络上就有很多~~
内容不一定多出色,态度认真点很有用~~

如果想直接找现成的,我还是觉得不靠谱,
导师喜欢让你安他的要求做东西,
喜欢让你一点一点按他的意思去改~~

给你篇写绿色营销的供你参考参考格式~~

引言:生活中的绿色消费模式和绿色营销
很多人以为绿色营销离我们很远,但其实不然。当今社会我们提倡一种“简约消费观“,它是一种崇尚绿色,注重环保的消费理念。而这种绿色消费模式,在我们的吃、穿、用、住、行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绿色消费等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 “今天我们吃什么、怎样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绿色食品这种无污染、安全、优质、天然和营养的食品,成了人们的首要选择;
(二) 在绿色消费盛行的今天,消费者在选购和穿着衣服时,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那些曾风靡一时的化纤纺织品,已受到消费者冷落,那些纯天然的、经过先进工艺加工的、经毒理学测试无毒无害、对身体有益的纺织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绿色消费将更深入到服饰消费之中;
(三) 在“用”上体现绿色消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用品的资源消耗和包装及废弃物等方面的控制上。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思想的确立,一些有远见的厂商纷纷投入巨资,研制、开发、生产越来越多的环保型产品,无氟冰箱、无毒水溶性建筑涂料、无污染电池等节能、无污染的产品纷纷问世并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四) 在“住”上,我们提倡“绿色居住消费”, “生态建筑和装饰”开始成为住房的建造及内、外装饰的主流设计理念。讲究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内外装演、施工方法等的科学合理,既节约资源又不产生污染。比如,美国市而言,已经建成了一批别具风格的绿色旅馆,发展节能住宅正在同革新城市建筑设计风格和强化环保意识融为一体,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
(五) 在“行”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积极开发、推广和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在绿色意识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的情况下,一些国家的城市里电车和自行车的数量明显增加;安全可靠、占地少、耗油低的小型车受到人们的欢迎; 液化石油气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看好的清洁能源,有些国家已将其用于出租车、公共巴士等等。
(六) 对周围环境的绿色消费主要体现在外出旅游上,在可持续观念的指导下,回归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的新型旅游生态旅游迅猛增长。
可见,绿色消费,绿色营销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绿色营销呢?下面我们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绿色营销,人类营销文明的一大进步!

一、 绿色营销的兴起
企业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生存与发展与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一系列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计划”,风靡全球的绿色营销,使企业步入了集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为一体的理性化的发展阶段。对于绿色营销,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概括起来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四种类型:
(七) 产品中心论 该观点认为“绿色营销是指以产品对环境作为中心点的市场营销手段。”它强调以环境保护为宗旨,从本质上改革产品的构成以及与之联系在一起的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后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同时还倡导赞助环保的组织和事业,呼吁社会尽快成立具有权威性的、与“国际绿十字会”接轨的组织,宣传“绿色知识”的教育。
(八) 环境中心论 该观点认为“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反污染以保持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造福后代”。
(九) 利益中心论 该观点认为“绿色营销是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而对产品和服务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的策划和实施过程”。
(十) 发展中心论 该观点认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辩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可带来利润及永持续性经营的管理过程”。
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当今企业的绿色营销,就是要以环境保护理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作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着的绿色消费为中心的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的营销策略。21世纪对中国企业来说,实施绿色营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二、 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绿色营销是基于绿色需求、绿色消费、环境保护而产生的,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1. 营销目标从最大限度地刺激消费转为追求可持续消费。
2. 营销服务的对象从消费者扩展到“消费者和社会”。
3.“顾客”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营销仅仅把人看作消费者,其研究的出发点是如何通过营销活动满足其消费需要。绿色营销则把人看作是具有多样化需求的“社会人”,消费需要只是“社会人”需要的一部分。绿色营销就是研究如何通过企业的营销活动满足人的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如何从毫无约束地消耗物质资源转向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消费等方面的问题。
4.“需要”的含义大大发展了。传统营销所指的“需要”,是消费者单一的物质欲望和需要。绿色营销则认为,人的需要和欲望具有多样性,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生态需要等。这些需要和欲望可能是相互冲突的,其中生态需要是人本能的、潜在的需要。
5.对“顾客满足”进行重新定义。不仅使消费者得到作为经济人的产品需求的满足,而且得到作为社会人的“社会责任”深层需求的满足。
6. 企业文化发生本质变化。在传统营销条件下,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竞争文化,竞争文化不利于环境保护,甚至产生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后果。在绿色营销观念下,企业实施绿色文化,更多地注意“人”的导向, “人”的价值,把竞争对手、上下游企业更多地看作伙伴,尤其是环境保护的合作伙伴。要与其他生产商、分销商及顾客之间彼此配合,共同承担对生态环境平衡、社会资源节约的责任和义务,合力创造绿色生产、营销氛围,营造环保时代竞争式的合作文化。
三、 绿色营销的意义
(一)从战略思维的高度重新认识绿色营销的发展意义
(1)绿色营销可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绿色营销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二)从战术层面的角度重新审视绿色营销的发展意义
(1)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扩大市场销路;
(2)绿色营销可塑造绿色文明,促进企业塑造绿色文化;
(3)绿色营销可构建绿色企业形象,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4)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四、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SWOT 分析
(一) 优势
(1) 消费市场的绿色需求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被强化, 自然、健康、环保等已成为当前消费的时尚与主流。
(2) 绿色营销空间广阔。当前, 许多企业正处于边际成本递减而边际收益递增的阶段。这是由于过去奉行的粗放经营模式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生产成本高。而现在政府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正在向那些考虑资源环境价值的企业倾斜。这一有利的外部条件为企业推广绿色营销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 劣势
(1) 企业推广绿色营销的思想和观念淡薄。过去, 许多企业重产量, 轻质量和公共利益, 对绿色营销知之不多甚或不知, 对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导致的市场需求变化等没有充分的认识。
(2) 企业绿色研发能力低、手段落后。我国许多企业规模小, 还处于脱贫解困阶段, 投入不多,经营方式以粗放经营为主, 产品技术含量低, 产品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低廉的要素费用。因此要它们在短期内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绿色研发能力, 难度较大。
(3) 绿色产品尚未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绿色产品由于成本相对高, 因而难以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大多数消费者, 尤其是中小城镇与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者仍选择购买便宜的非绿色产品。
(4) 缺乏作为第三方认证主体的绿色认证机构, 或没有可以提供有权威、有影响力的服务机构。这一点不仅妨碍了企业ISO14000认证工作的开展, 也不利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甄别, 因此, 他们在购买绿色产品的时候总是有顾虑, 担心花了绿色产品的价钱买到的却不是真正的绿色产品。
(5)环境与资源具有公共物品性, 绿色营销的实施缺乏自觉性、持久性,绿色营销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企业性质本身决定不会主动支出绿色成本
(三) 机会
(1) 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扩大产品销售量。绿色产品或服务体现了企业勇于对社会承担责任, 关心消费者, 因而更易于吸引顾客。同时企业的这种“绿色”价值导向, 可促进消费者从情感上偏爱企业的产品, 从而扩大产品销量。
(2) 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建立, 增强其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讲,“绿色化”就是“差异化”, 它使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 从而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3)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绿色营销强调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 强调资源的充分利用、防治污染、开发新资源和资源的再利用, 这些都要以高新技术研究为前提。企业只有开展真正意义的创新, 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高涨的绿色需求。
(4) 可获取长期的经济利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营销可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 降低成本, 获得“绿色”利润, 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这是企业一项十分宝贵的无形资产,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四) 威胁
(1) 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 对环境产生的良好影响往往无法立刻显现, 只能等待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准确判断。若企业开发的绿色产品在某些方面进行改进, 但在其他方面对环境、人体又有新的伤害, 将会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
(2) 消费者和政府的反击。我国某些企业在开展绿色营销的活动中, 未能真正按绿色产品的要求与标准组织生产, 名不符实, 随意使用绿色产品标志, 有些甚至热衷于炒作概念, 从而引起消费者或政府的极度反感, 有关纠纷和处罚不断出现, 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反而使企业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3) 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绿色营销在我国还属新鲜事物, 政府对绿色营销尚缺乏完整、具体的政策导向, 对绿色营销活动也还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五、 推动绿色营销战略的四大动力系统构建
从以上SWOT 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是有时滞的。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从构建政府、社会、消费者群体和企业的自动力四大动力系统来推动绿色营销的实施。

(一) 政府推动绿色营销的实施——政府压力系统分析
绿色营销活动关系密切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民族、国家利益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更会受到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所以政府理应责无旁贷地在绿色营销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扮演重要角色。
(1) 政策的绿色倾斜和提高行业的国家标准积极实施ISO14000 和环境标志认证,这是通往国际市场必备的“绿卡”。
(2) 强化法律监管,以法治企。通过政府职能来解决绿色经济中市场机制失效的问题, 将生产经营的外部经济内部化,即通过法制程序强制性地引导企业行为朝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方向发展。
(二)社会推动绿色营销的实施——社会推力系统分析
(1) 科研单位的技术贡献。现阶段, 我国绿色营销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既经济又环保”, 化解这个“两难选择”的惟一途径就是大力开发“绿色技术”, 实行技术创新。要充分调动社会科研单位的技术贡献。
(2) 社会舆论的导向。社会舆论是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 绿色营销的推广过程要有效调动媒体的力量, 扩大生态教育的覆盖面, 促进绿色文化与生态科学的社会化, 普遍唤醒各界人士和广大公众的生态觉悟。
(3) 环保组织的敦促。近年来, 环境保护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许多企业也已经自觉实施了废物的三“ R”管理: 即废物的减少(Recing) 、再利用(Reusing) 、再生(Recycling) 。
(三) 消费群体推动绿色营销的实施——消费群体的吸引力系统分析
(1) 消费者绿色消费极大地驱动国际绿色营销的发展。
(2) 消费者的价格认同感越来越强,这一价格认同感是企业自觉走向绿色营销之路的“引路牌”。
(3) 消费者对绿色品牌的信赖感、忠实度增强。使企业减少其绿色营销产品不被认可的忧患。
(四) 企业自身推动绿色营销的实施——企业的自动力系统分析
(1) 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构建绿色企业形象, 推动绿色营销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在真正实施了绿色营销之后, 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公关活动来宣传企业的绿色形象。绿色广告与绿色公关的有机结合能很快地丰富品牌的绿色内涵, 塑造出品牌的绿色形象。
(2) 企业实施绿色价格树立企业产品的优质高价形象,促进绿色营销的开展。绿色价格是指因附加了绿色价值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由于绿色产品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而且一般来说, 消费者也会认同绿色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 从而愿意支付较高的价钱。
(3) 企业开发绿色消费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需求层次的攀升, 都促使企业对绿色商品的供给产生了原动力。因此在当今, 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被适度消费方式所代替, 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社会理想, 企业满足绿色需求就存在着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
六、 绿色市场开发战略
由于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选择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绿色市场的迅速发展,选择绿色市场,既是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发绿色市场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机会和任务。
相对企业而言,绿色市场开发可以按产品和顾客(消费者)两个变量展开,如图:

老顾客 新顾客


品 策略一:
渗透策略 策略二:
市场拓展策略



策略三:
产品创新策略 策略四:
多元创新策略

基于产品和顾客变量的市场开发战略图
策略一,市场渗透策略。这是一种以原有的绿色产品面向原有的消费者群,通过提高消费量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的策略。由于熟悉的产品面向熟悉的顾客,实施这种策略的代价较小,操作容易。如果使用这种方法能达到扩大市场的目的,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但一般而言,除非原有的绿色产品确实具有较明显的优点,或者由于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的提高,愿意更多的使用绿色产品,否则,实施这种策略,往往需要企业采取适当的促销手段。
策略二,市场扩展策略。这是一种以原有的绿色产品,向新的顾客销售,通过扩大销售对象的规模实现增加销售的目的的策略。实施这种策略的关键是能有效吸收新顾客,为此,必须保证绿色产品本身的质量上乘,同时,要通过广告宣传,公共关系,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手段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喜欢这种产品,还要制定恰当的价格水平,畅通绿色产品的销售渠道。
策略三,产品创新策略。这是一种面向原有顾客,主要通过开发新的绿色产品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的策略。开发新产品往往要较大的投入,且风险比较大。为此,需要决策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精神。需要作好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特别是市场分析,预测和产品开发的技术可行性工作,当然新产品上市之时,也要以合理充分的营销策略组合相配套。
策略四,多元创新策略。这是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开发新的顾客,实现扩大销售的策略。显然,这是一种创新的内容和范围均最大的策略。高风险,高投入,也与高回报相结合。
七、 绿色营销策略
(一) 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各方面形象的综合反映,既包括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及各类人员的形象,又包括企业产品、经营方式、经营效果及企业建筑物、有关标识等方面的形象。因此,必须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企业形象战略,形成统一的整体形象。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一方面要使绿色营销的概念深入全体员工的意识中,达成共识并共同为之努力;另一方面,对外界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公众认可。
(二) 开发绿色产品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对社会、对环境改善有利的产品,或称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是绿色营销的基础,也是其关键性的一环。绿色产品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设计产品时,应以节省材料、减少污染为目标, 最好选用无毒、无害容易分解处理的材料。着重使用无公害、养护型的新能源、新资源。
(2)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必须实行全面绿色质量管理。具体可以概括为“五R”原则:一是研究(Research),即重视对本企业的环境对策的研究。
二是减消(Rece),即搞好“三废”治理,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
三是循环(Recycle),即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
四是再开发(Rediscover),即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
五是保护(Reserve),即加强对员工和公众的环保宣教,积极参加社区的环境整治,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

延伸产品
核心产品

形式产品

绿色产品的整体概念图
(三) 制定绿色价格
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绿色价值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
开发绿色产品,通常需要使用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客观上提高了绿色产品的价格。但价格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主要决定因素, 这种状况必然影响绿色产品的发展前景。因此,应认真理顺绿色产品价格,制定广大消费者普遍认可的价格, 使绿色消费全方位地走入我国消费市场。产品定价过程中,必须考虑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
(1)按照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政府应允许绿色产品的价格比同类产品价格上浮一定的比例。如芬兰政府允许绿色产品价格上浮30 %以上;日本绿色产品的价格比一般产品价格高20 %以上。
(2)其次, 要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根据目标市场购买者的消费心理、购买行为、购买能力、该产品的市场进入难度及竞争强度等因素来决定产品的经营利润及其赢利方式,选择产品的定价策略。常用的定价策略有:随行就市定价策略;目标定价策略; 认知价值定价策略;渗透价格定价法略等。
(四) 建立绿色分销渠道
绿色营销能否成功实施,很大程度取决于绿色分销渠道建设的好坏。选择恰当的绿色销售渠道是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产品销售量、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在大中城市建立绿色产品销售中心。大中城市一般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向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强。建立销售中心既可以作为一个销售窗口展示全国及本地区的绿色产品又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窗口沟通生产企业与市场的联系。
(2)建立绿色产品连锁商店。绿色产品销售网点可以借鉴国内外连锁商业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实现统一商号、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同时还可以成立连锁总店的配货中心,组织联购分销,既可因大批量直接进货享受价格优惠,增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又能够缩短渠道, 减少污染。
(3)借助现有的中间商营销渠道,建立一批绿色产品专柜或专营店。选择中间商时, 要把重点放在与本企业有相同的环境保护意识、有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并能真正合作的中间商上。商店一般要选择繁华地段、居民文化层次比较高的地段及客流量比较大的地区。
(五) 实行绿色促销
绿色促销与传统意义上的促销相比更加突出强调绿色因素,绿色促销的目的是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 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 从而吸引消费者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进而促进绿色产品销售量的增加。
(1)绿色广告是宣传绿色消费的锐利武器, 这样消费者就会选择有利于个人健康和人类生态平衡的绿色产品。
(2)绿色公关是树立企业及产品绿色形象的重要传播途径, 绿色公关能帮助企业更直接、更广泛地将绿色信息传递到绿色广告无法到达的细分市场,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3)人员推销是企业主要的促销通道之一。要有效地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推销人员必须详细了解本企业产品的绿色诉求所在, 同时要详细回答消费者所关心的健康、环保等一系列问题。
(六) 加强绿色售后服务
绿色销售服务是指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过程中以符合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原则的全过程服务,作为市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市场的高速有效运行起着促进作用。在绿色营销中,应将绿色销售服务贯穿于整个销售过程,尤其是售后服务。其目标是既要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也要节约能源和资源,鼓励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和循环再生,减少污染和二次污染,从而引导消费者自觉地进行绿色消费,增进环保意识。企业应建立良好的销售服务网络,负责绿色产品的销售服务、咨询、维修和回收。服务网络的布点要合适,布点要有足够的服务覆盖面。
(七) 加快绿色认证工作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突破绿色壁垒进入国际市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获得“绿色通行证”,即ISO14000 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为企业申请认证提供了初步条件,企业应主动了解有关绿色认证方面的信息,根据企业自身行业特点、国际化程度、企业规模等具体情况采取行动,条件成熟时要积极申请认证,条件还不成熟时也要积极为申请认证做准备。

八、 总结语
总之, “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境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绿色营销观念体现了企业思想意识上的提升,对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推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进步,创造了需求,使企业的经营观念不只是停留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层面,拓展了企业的经营思路,使企业的视野更加开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场绿色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在21 世纪将成为营销的主流。

Ⅱ 市场营销理论和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理论和文献综述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移动宽带产品营销有效方式探究

【第一章】某企业移动宽带营销研究绪论

【第二章】市场营销理论和文献综述

【第三章】某公司移动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四章】移动宽带业务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第五章】移动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策略

【第六章】宽带产品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结论/参考文献】通信企业移动宽带业务推广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综述。

2.1.1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现代营销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可以被认为是 STP 营销或目标市场营销[2],该理论由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首次系统的提出。STP 三个字母指的是市场细分(Segmenting)、目标市场(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中心思想是通过细分市场筛选出目标客户,继而根据目标客户确定目标市场,最终进行市场定位。STP 实施分为三个步骤:

市场细分:同一个市场不同的用户需求各有不同,同一种服务或产品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客户满意。按照某种特征将客户进行分类,企业通过吸引特定类型的客户,有针对性的展开营销活动必然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较常见的市场细分方法有地理因素市场细分法、消费行为市场细分法、人文因素市场细分法和利益因素市场细分法这四种。

目标市场:通过市场细分原则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使得企业将资源主要配置在选定的目标上。目标市场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一个合适的 4P 组合,即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

市场定位:为了满足特定群体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与服务,使其达到顾客的要求,从而形成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充分分析目标客户,确定目标市场,还要不断的了解目标客户对自身甚至是竞争对手的看法和所作出的评价。

目标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所以企业在进行市场细分时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因此在营销策略中必然会经历制定-调整-制定的过程。只有反复经历这样的过程,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细分市场中充分探索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满足目标客户的产品并形成竞争力,继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2.1.2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3]概念从首次提出到发展至今已经有六十多年的时间,该策略的提出与完善旨在探索出一套对营销实践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发展历经以下几个阶段:

(1)12 组合理论:该理论由尼尔鲍顿教授提出,12 因素分别为产品计划、定价、产牌、供销路线、人员销售、广告、促销、包装、陈列、扶持、实体分配和市场调研。12 组合理论的提出有利于企业在从事营销活动时较为容易找到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突破口,也为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2)4P 组合理论:麦卡锡先生在对 12 组合理论的高度概括基础上提炼出 4P 组合理论,该策略主要包括产品(Proct)、价格(Price)、地点(Place)和促销(Promotion)。4P 组合理论从繁杂的营销因素中总结出最为关键的四点,而这四点要素包含了企业从事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销要素,十分契合企业的营销实践活动。

(3)7P 组合理论:该理论主要为服务营销量身定制,由姆斯和比特纳两位营销学者提出。他在传统的 4P 中增加了有形展示(Physical Evidence)、人员(Participants)和过程(Proceres)这三个组合因素,从而形成 7P 组合理论。

(4)6P 组合与 11P 组合理论:科特勒教授在原有 4P 基础上增加了政治权利(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形成了 6P 组合,旨在为企业冲破政治壁垒和公众舆论的障碍进入被保护的市场提供一种可研究的方案。随后科特勒教授又在 6P 的基础上增加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优先(Prioritizing)、定位(Positioning)和人(People)。11P 组合理论的形成意义重大,标志着市场营销组合从战术层次发展为战略层次。

(5)4R 组合策略理论:美国营销学家首先提出了 4R 这一概念,它包含关联(Relevancy)、反应(Respond)、关系(Relation)和回报(Return)四个要素。在营销支出费用与新客户增加量的比值不断扩大,如何维持已有客户成为营销活动的重点问题,4R 组合理论正是适应于这样的营销背景之下。

2.1.3 PEST 宏观环境分析法。

PEST 分析[4]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主要内容为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要素,包括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点。从这四个要素出发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重要依据。

(1)政治要素:包括能左右企业营销战略方向的国家方针、政策、制定、法律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企业为了避免经营战略与之相悖,不得不根据政治要素的改变而改变,事实上,政治要素的改变对企业的战略制定与经营利润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2)经济要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和微观经济因素,这两点直接决定着企业当前及一段时间内市场规模的大小。

(3)社会要素:不同群体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不同的,这与该群体的性别比例、生活方式、购买习惯、储蓄情况、宗教信仰等因素密不可分。

(4)技术要素: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这要求企业要想尽办法获得技术领先地位。所以,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所在领域的技术革新,还要关注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力度和整个社会的技术热点,一个拥有强大技术的企业也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2.1.4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迈克尔波特先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五力模型[5]

的概念。波特五力模型可以被看作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对企业分析自身所处领域内的竞争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它也对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通常,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中的五种力量含义如下: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往往需要众多的供应商提供基础的原材料或者其他的简单服务,因此,企业如果想获得较高的利润,降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有效途径之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不重点考虑这些因素。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客户总是希望投入最少的资金获得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如果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且产品或服务单一,同时客户购买力巨大,那么购买者将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新进入者的威胁:企业想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必须承担该领域中已有企业所不需要承担的额外成本,这就是行业壁垒。如果行业壁垒较高,新进入者的威胁相对较小,反之亦然。

替代品的威胁:企业之间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可能会出现互为替代的局面,从而导致这些企业之间形成竞争。如果替代品成本越低、质量越高,无疑将会在企业之间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相同领域内的企业之间必然会形成激烈的竞争,如果企业在所在领域内占据市场主动地位,那么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赚取高利润,继续巩固企业的领先优势并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2.2 文献综述。

在研究 XX 移动宽带业务营销策略的过程中,笔者为了研究过程全面、客观,研究结果真实有效,通过中国知网硕博士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通过搜索宽带营销策略关键词,最终采集参考文件 6 篇,得出以下观点:

王雅丽和成爱武的《西安移动光网络宽带的市场细分与定位》[6]的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宽带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移动进入宽带市场时间较晚,面临着运维经营不足,营销策略不明确的困难。这就需要移动公司详细罗列用户对于宽带的基本需求,总结得出西安宽带业务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合适的宽带市场营销策略。刁勇锋《电信宽带市场营销策略分析》[7]中分析出当前我国电信宽带市场的三大问题,即营销理论滞后、服务水平偏低和产品特色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营销策略的具体措施,如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宽带营销和尽可能的扩大网络覆盖范围等。文章还强调了农村宽带市场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宽带业务营销的难度。任时春在《针对市场细分下电信营销的几点建议》[8]一文中强调,将用户进行精准划分确定细分市场,根据细分市场的不同制定相对应的营销策略,这可以较高程度的提高营销成果。此外,在进行精准营销的同时,还应该充分的关注政府相关政策,紧密配合政府的施政方针并与之加强合作。内部还需要重视激烈保证和组织关系,实施及时有效的政策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从激烈复杂的电信市场格局中提高市场份额。

吕强《长春移动家庭宽带市场精准营销策略研究》[9]中指出长春移动宽带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不仅营销方案推广的成功率有限,而且营销成本过高。因此创造性的提出了宽带市场精准营销体系建设,这需要移动公司真正的了解市场需求,避免盲目预测市场实情。而精准营销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充分的市场需求调查,辅之精细化管理,对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从而使移动公司在本地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李青松《构建宽带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的研究》[10]的文章强调要想在激烈的宽带市场中占据优势,不能单一的抢占客户资源,而是想办法将稳固已有客户。因此,宽带运营商需要在售前做好沟通、建议和指导的工作,售中高质量完成安装工作,售后建立完善的维护保障方案并坚持贯彻执行。只有将这三个环节做成一个闭合的管理流程,才能构建有效的宽带一体化服务营销体系。陆烨锋和周健在《新形势下中国电信市场营销问题及其策略创新研究》[11]中指出新形势下中国电信市场营销策略创新包括体验式营销创新、组合促销策略和人员营销策略。其中体验式营销创新中需要做到要使客户有体验产品的急切心情,还要提高客户宾至如归的情感。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将死板的市场营销转化成客户的主观意识,才能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的日新月异,传统运营商在宽带市场上必须步步紧跟,越来越多的学者来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但作为一篇强调实际指导价值的论文,笔者认为,针对 XX 移动所面对的现状,本文仍有自己的深度和不同点,值得为之付出研究努力。

Ⅲ 市场营销的历史研究法有哪些

(1)萌芽时期(1900~1920年)
这一时期是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西部开发运动和铁路向全国各地的延伸,使美国国内市场急剧扩大,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促使企业日益重视广告、分销活动。专业化广告代理商在全美国日渐活跃,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市场营销职能。连锁商店、邮购商店的产生与发展,给市场营销带来了薄利多销的新观念。在此期间,出现了几位被当代视为市场营销研究先驱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有阿克•肖、拉尔夫•斯达•巴特勒和韦尔德。
最初在美国几所大学开设的有关市场营销的课程,当时较多地称为“分销学”,而不是“市场营销学”。例如,1902年密执安大学开设的课程名称为“美国分销管理行业”。在美国早期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还没有人使用“市场营销”这一术语,而用得最广泛的是“贸易”、“商业”、“分销”等。在1900~1910年间,观念发生了变化。尽管“分销学”的研究是分别在美国几个不同的地方进行的,而且学者们相互之间联系很少,但他们几乎同时都感觉到需要有一个新名称来称呼他们所讲授的课程,于是便出现了“市场营销”这个名词。这一时期的市场营销理论大多是以生产观念为导向的,其依据仍然是以供给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学。但是,这些研究在经济学家所持的生产观念和市场营销学家所持的消费观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所以,这一时期可称为市场营销理论的萌芽时期。
(2)职能研究时期(1921~1945年)
美国消费经济结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十几年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民收入迅速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美国国内分配不均的现象日趋严重,尽管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广大消费者中间却蕴藏着大量未满足的需求。美国消费经济结构的变化,再度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热潮。这一时期的研究以市场营销职能研究为最突出的特点。
美国全国市场营销教师协会定义委员会在1934年提出,市场营销职能包括:①商品化;②购买;③销售;④标准化和分级;⑤风险管理;⑥集中;⑦融资;⑧运输以及管理;⑨储存。上述职能又可归纳为三类:①交换职能——销售(创造需求)和收集(购买);②物流职能——运输和储存;③辅助职能——融资、风险承担、市场信息沟通和标准化等。
这一时期的市场营销研究主要集中在职能研究上,但对于销售这一职能的解释却是耐人寻味的。克拉克和韦尔德认为销售就是寻找买主。亚历山大则提出,销售应该更富有主动性,来说服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购买。1942年,克拉克又提出,销售是创造需求。从销售定义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窥见市场营销观念的雏形。
(3)形成和巩固时期 (1946~195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诞生,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狭小,而战时膨胀起来的生产力又急需寻找新的出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适应这种情况的变化,市场营销学者除了继续从经济学中吸取养料外,还开始转向社会科学的其他领域寻觅灵感。此时,职能研究仍占居重要地位。1952年,有两部重要著作问世:一部是由范利、格雷瑟和柯克斯合著的《美国经济中的市场营销》;一部是由梅纳德和贝克曼合著的《市场营销原理》。
《美国经济中的市场营销》一书反映了经济学对市场营销思想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市场营销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如何影响个人收入的分配,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人们的需求和购买等等。作者认为,市场营销能够平衡供给和需求,并把市场营销当作一种分配稀缺资源的指导力量。他们依然把职能研究视为市场营销学的核心内容,提出市场营销职能应包括:购买、销售、定价以及地区内或地区间交换。
梅纳德和贝克曼在《市场营销原理》一书中,把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交换或商品所有权转移以及为商品物流服务的一切必要的企业活动”。他们提出了研究市场营销的五种方法:①产品研究法,即按产品类别向纵深方向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分析。②机构研究法,即对参与市场活动的各个机构进行研究,如批发机构、零售机构等。③历史研究法,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市场营销职能及其执行职能的机构,寻找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原因。④成本研究法,即从成本对价格的影响出发,研究成本对市场营销活动以及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⑤职能研究法,即从市场营销职能的角度,来比较各类中间商在各种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中所执行的职能,以便于实现各种机构的最佳组合。他们还指出,从本世纪初以来,市场营销学已从描述性方法过渡到分析性方法。定义是十分重要的,市场营销学所包含的各个要素若无正确定义,便无法进行研究。市场营销原理则是对一般规律的阐述。人们在研究各种事实的因果关系时发现了某种规律,这些规律在特定条件下就会起作用。当市场营销原理组合在一起时,便构成了市场营销理论。 由此可见,市场营销理论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市场营销已被明确为是满足人类需要的行为,市场营销调研也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甚至连市场营销的社会效益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4)市场营销管理导向时期 (1956~1965年)
在此期间,美国国内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营销理论研究也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里程,即市场营销管理导向阶段。其间对市场营销思想作出卓越贡献的代表人物有奥德逊(Wroe Alderson)、霍华德(John A. Howard)和麦卡锡(Eugene J. McCarthy)。奥德逊在其《市场营销活动和经理行动》(1957年)一书中提出了“职能主义”。他解释说,职能主义是一种科学哲学,它从寻找某种行动机制出发,并力图解释这种机制是如何运转的。他指出,职能主义是发展市场营销理论最有效的途径,每一机构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都有其独特职能,其存在的关键就在于能比其他机构更有效地提供某种服务。市场营销的效能就在于促进有利于双方的买卖。因此,奥德逊提出,经理必须认识市场中供需多样的事实,利用本企业的优势,寻找机会,达成交易。
霍华德的《市场营销管理:分析和决策》一书主张从市场营销管理的角度论述市场营销理论和应用。当时,以“管理”为题的论文、专著屡见不鲜,但在“管理”之前冠以“市场营销”尚属首创。该书有四个主要特点:①管理决策导向;②运用分析方法;③强调经营经验;④引进了行为科学理论。霍华德指出,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企业“对于动态环境的创造性适应”。霍华德提出,市场营销经理的任务就是运用这些手段来实现最佳的环境适应。企业要在动态环境里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麦卡锡在其《基础市场营销》一书中描述了研究市场营销的三种方法:商品研究法、机构研究法和职能研究法。此外,他还对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1960年给市场营销所下的定义进行了修正,进而提出自己的定义:“市场营销就是指将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企业活动,以满足顾客需要和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麦卡锡强调说:“不是生产,而是市场营销决定了应该生产什么产品,制定什么价格,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出售产品或做广告。”麦卡锡在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他首先把消费者看作是一个特定的群体,称为目标市场。一方面考虑企业的各种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通过策略的实施,适应环境,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实现企业的目标。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霍华德只是从企业环境和市场营销策略两者的关系来讨论市场营销管理问题,强调企业必须适应外部条件。而麦卡锡则提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条件,以促成企业各项目标实现的市场营销管理体制。
(5)协同和发展时期 (1966~1980年)
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历程,市场营销学逐渐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又吸收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若干理论,开始统合。在此期间,市场营销理论进一步成熟,市场营销概念和原理的运用日益普及。乔治•道宁(George S.Downing)和菲利普•科特勒等学者为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道宁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首次提出了系统研究法。他在《基础市场营销:系统研究法》(1971年)一书中提出,市场营销是企业活动的总体系统,通过定价、促销、分销活动,并通过各种渠道把产品和服务供应给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道宁力图阐明企业为什么以及如何在其所选择的市场上经常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动,以增强适应性。他说:“作为一个系统,它有一个人为的控制机制。这个机制将对各种破坏力量作出反击,以维持本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平衡。”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它同时存在于一个由市场、资源和各种社会组织等组成的大系统之中,它将受到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大系统。而从企业系统内部看,它又是一个由若干相对独立而又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的部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部门在企业这个系统中就叫做子系统。因此,市场营销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不断地观察市场,发现和评估各种变化因素,然后作为投入反馈到企业,作为企业制定新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基础。运用新的或修正过的行动来消除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并观察、评价顾客和竞争者对此作出的反应,然后再作为投入反馈到企业,企业决策部门再次形成新的战略修正方案。道宁强调说,市场营销并非仅仅是某种职能,它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
菲利普•科特勒是当代市场营销学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所著的《市场营销管理》 一书在1967年出版后,成为美国管理学院最受欢迎的教材,并多次出版,译成十几国文字,受到各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科特勒提出,市场营销管理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其管理体系包括:①分析市场营销机会;②确定市场营销战略;③制定市场营销战术;④组织市场营销活动;⑤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努力。他还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理论既适用于赢利组织,也适用于非赢利组织。这一观点,扩大了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6)分化和扩展时期 (1981~1993年)
在此期间,市场营销领域又出现了大量丰富的新概念,使得市场营销这门学科出现了变形和分化的趋势,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
1981年,莱维•辛格和菲利普•科特勒对“市场营销战”这一概念以及军事理论在市场营销战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几年后,列斯和特罗出版了《市场营销战》一书。1981年,瑞典经济学院的克里斯琴•格罗路斯发表了论述“内部市场营销”的论文,科特勒也提出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市场营销文化,即使企业市场营销化的观点。1983年,西奥多•莱维特对“全球市场营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过于强调对各个当地市场的适应性,将导致生产、分销和广告方面规模经济的损失,从而使成本增加。因此,他呼吁多国公司向全世界提供一种统一的产品,并采用统一的沟通手段。1985年,巴巴拉•本德•杰克逊提出了“关系市场营销”、“协商推销”等新观点。1986年,科特勒提出了“大市场营销”这一概念,提出了企业如何打进被保护市场的问题。在此期间,“直接市场营销”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问题,其实质是以数据资料为基础的市场营销,由于事先获得大量信息和电视通讯技术的发展才使直接市场营销成为可能。
进入90年代以来,关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网络、政治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市场营销专家系统等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
中国市场营销发展史经历了从初步引进后的认知时期,到盲目效仿、盲目跟进的实践时期,再到痛苦回顾、理性反思的探索时期的演变过程,体现出低层次性“土生土长”、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和领域的特点。市场营销的概念进入中国其实只有30年的时间,国内的学者、业内人士为其在中国社会的扎根、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及市场环境,使得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多了些特殊的经历。市场营销在中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短缺型市场营销阶段、投机型市场营销阶段及接轨型市场营销阶段。
第一阶段(1976年——1989年):即短缺型市场营销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渐渐步入了正轨,由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二十年内乱所造成的社会破坏,使得社会资源严重的短缺。从全社会来看,大到工业生产线,小到碗筷针线,似乎样样缺乏、样样都需要。想买产品,除了有钱,有时甚至还得找关系走后门。
第二阶段(1990年——1997年):即投机型市场营销阶段。新一代领导人执政后,进一步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出台了许多新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想,犹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影响更是翻天覆地,大众不在考虑那些无聊的共产理论,“一切向前看”、“步子再快一点”成为社会的口号。一时间中国大地到处在开发、到处在建设,许多新事物进百姓生活,如股票、期货、房地产、开发区等。这种仅靠全民主观意想而未充分尊重价值规律的发展,其繁荣昌盛的假象背后,却蕴藏着数不清的投机行为。
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即接轨型市场营销阶段。进入1998年,许多行业明显感到亚洲“金融风暴”造成的经济萧条,消费泛力、通货紧缩,有的企业甚至从此退出市场。人们再也不敢说社会主义中国不会有经济危机这话了。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企业的经营环境,除了考虑国内环境外,国际环境也得考虑了,加入世贸后,这更是必然的。我们看到:家电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投资经营、赢得新的生存空间;汽车行业考虑保护期结束后如何保持相应的竞争优势;钢铁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而主动参与国际矿石价格谈判;国际油价的波动曲线成了许多企业的成本曲线等。新的环境要求企业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对策,遵循相应的规则,才能在竞争中获得安全的生存空间。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市场营销的最大特点与最大任务就是与国际市场接轨。
中国市场营销经过这三十年的发展后,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今后它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下更加健康快速的成长,让中国企业挑战强者,最终赢得国际市场竞争的全面胜利。

Ⅳ 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有几个阶段

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

1984~1994年的广为传播,1978~1983年的再次引入,1995年以来的发展和创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首次引入。

市场营销理论是企业把市场营销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科学。它是研究把适当的产品(Proct),以适当的价格(Price),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Place),用适当的方法销售给尽可能多的顾客(Promotion),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需要。营销管理的实质就是公司创造性制订适应环境变化的市场营销战略。

2、讲究效果:市场营销追求的是实际效果,即通过销售增加企业收益和市场份额,并提高品饥团牌知名度和忠诚度。

3、建立关系:市场营销强调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关系,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交流互动等方式

4、动态性: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市场营销必须及时调整策略和行动计划以保持有效性。

5、风险性:市场营销涉及投资和风险,需要对市场情况和竞争环境做出正确判断,以最小化风险和损失。

6、多层次性:市场营销需要考虑不同市场、不同产品、不同消费群体等多个层面,以实现烂穗橘全面的市场推广。

Ⅳ 市场营销理论的国内现状

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开始全方位、大团队地登上国际舞台,与国际学术界、企业界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1992 年春,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 , 学者们还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国市场营销的现状与未来,跨世纪中国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等重大理论课题展开了研究,这也有力地扩展了市场营销学的研究领域。

1995 年 6 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康克迪亚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等学术组织作为协办单位,为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来自 4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35 名外国学者和 142 名国内学者出席了会议。

(5)中国学者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扩展阅读

研究市场营销职能,经验的做法是从商品销售入手。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1960年曾发表过这样一个定义:“市场营销是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其使用者的一种企业活动。”这个定义虽不承认市场营销就是销售,但是认为市场营销包含着销售,也包含着对商品销售过程的改进与完善。

许多学者认为这个定义过于狭窄,不能充分展示市场营销的功能。然而,不论其是否恰当,这个定义清楚地揭示了市场营销与商品销售的关系。

商品销售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将企业生产的商品推向消费领域;二是从消费者那里获得货币,以便对商品生产中的劳动消耗予以补偿。企业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采用先进生产组织方式进行社会化生产的产物。

Ⅵ 市场营销研究的主要发展轨迹

(一)1979-1989年理论学习期
基础性研究占绝大多数。文献中对营销理论进行基础性介绍的文章占据了37%的比例,其中包括12%的讲座、书评形式的纯教学型文章;而占据23%比例的以营销策略为主题的文章也主要是从基础性的营销组合策略的介绍和分析入手,两者相加共占据了全部营销专业文献60%的比例。
案例研究数量较少。在当时公开发表的营销题名论文中,以营销案例为主题的文章只有5%左右,且其中大多只是对事件的简单介绍,分析也较为粗浅,远远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国际营销较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年间发表的二百余篇营销文献中,以国际营销为主题的文章就有五十多篇,占据22%的比重,在文章数量上仅次于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但是从内容上看,这些文章大多是照搬国际市场营销中较为成熟的理论,而且仍然停留在对纯理论的介绍和学习阶段。
总体来说,在这一时期,市场营销理论作为一个舶来品,学者们的研究和关注更多地出于学习的目的,文章大多是对国外营销理论的简单复制,深入研究的程度有限。
(二)1989-1999年理论研究期
基础性研究仍占主流,但主动性和分析性有所加强。从文献的主题构成比例来看,以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为主题的论文仍占据高达59%的份额,而且针对营销思想发展和经典营销组合策略的分析文章明显占据主流,表明这一阶段国内营销学者的研究重点仍然停留在对营销基础理论的分析和研究上,但研究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均有所提高。
研究内容仍较粗浅、不够深入。通过进一步的内容分析,笔者发现,虽然研究热点已经形成,但该阶段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仍然不够清晰具体,结果常常停留于对某些成熟理论的简单重复。题目也往往大而空,如有些文章仍然会以“营销的理论与实践”、“营销,我们与全世界在一起”等为题名,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得到体现。
有关国际营销的文章占比减少。与1989年前相比,1995年文献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国际营销的研究文章数量占比从22%锐减至9%,而且研究内容也从单调重复国际营销学的理论知识转向对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营销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初步体现出了营销理论研究的真正意义。
对行业营销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结合中国具体行业进行营销策略研究(本文简称为行业营销)的文章数量则有明显增加,文献比例也从10%增加至 16%,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关注营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其研究重点则往往集中在对农业、工业制造业及银行等少数几个传统重点行业上。
大体而言,国内学者这一阶段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营销理论本身的研究与分析上;随着文献数量的提升和研究内容的细化,国内学者对营销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已日渐成熟和完善;少数学者开始尝试将营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也更加务实。
(三)2000-2008年理论应用期
由于2000年以后,中国的营销理论和实践均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笔者认为单纯选取某一年的文献数据已无法客观反映近十年来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特点,同时考虑到2000年作为新千年的开始,文献的数量和主题构成都会有较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持续到近几年又趋于平稳,再加上希望与前期样本相对应,因此特选取 2000年和2005年两个整数年的专业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并希望通过这两年某些数据的变化对比来更加清晰地描述出市场营销研究的发展动态。
在中国公开出版的主要学术刊物中,2000年发表营销题名论文2631篇,2005年发表营销题名论文5913篇,本文各随机抽取样本600余篇,将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行业营销的研究明显占据主流地位。
在21世纪发表的营销论文中,对市场营销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交叉性和融合性特征,对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具体行业中的实践应用。例如,在2000年的营销文献中,有关国际营销的文章比例继续从1995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3%,而区区20余篇文章也全部是关于某行业的国际化营销、网络营销或绿色营销的国际化等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融合性。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有关行业营销的文章数量比重从1995年的16%大幅上升至2000年的29%,到了2005年更是飙升至39%,已占具绝对优势地位。
2.营销创新文章占比明显增加,网络营销曾经倍受青睐。
在2000年和2005年的文献构成中,有关营销创新的研究内容均占据第二大主题地位,其文章数量占比也从1995年的8%分别上升至18%(2000年)和14%(2005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的文献统计中,有关网络营销的文章数量激增,在抽样的600余篇论文中,网络营销主题论文有106篇,占比达到17%左右,而到了2005年相关文章数量又明显减少,600篇样本文章中只有28篇文章有关网络营销研究,其占比下降至约5%,而且这些文章也大多与行业研究相交叉,如农产品的网络化营销,中小企业的网络化营销等。这说明如今营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环境、经济热点问题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3.行业市场逐步细分,服务营销渐成热门主题。
进一步分析有关行业营销的文章,笔者发现营销学者对行业市场的细分也在逐步深化,文章涉及的行业和产品越来越丰富,从1995年只有少数农业、工业、银行业的文章,到2000年又增加了房地产业、交通业、电信业、电力、医药、旅游、手机等十余种行业和产品。而且,行业营销中针对服务业的营销研究占绝大多数,达到了85%以上的比重,这与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相吻合。
4.案例分析比重逐步加大。
将2005年的数据和以往进行对比,可发现有关营销案例的文章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分析水平更与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在 2005年,以营销案例为主题的文章比重占到了13%(前些年这一比重始终徘徊在8%以下),且大多数文章都是从某一具体产品案例入手,分析深入透彻,最后将分析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类产品的普适性策略,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总之,对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说明,进入21世纪后,营销学的研究加快向应用型、工具型转化;采用营销学相关理论和策略解决企业经营实践问题渐成研究主流; 市场营销研究与现实经济发展的联系性不断增强,营销创新层出不穷。

Ⅶ 在我国如何学习和研究市场营销学

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地理区域,市场营销的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用版比较的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市权场营销的规律性。不同国家的市场营销有不同的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探索国外市场营销学中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同时,市场营销学的研究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纷繁庞杂的市场营销关系做出科学的判断,预见发展趋势,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市场营销、提高经济效益。
研究市场营销学主要分为五种:1.产品研究法,即较为详细、具体、深入地分析某种或某类产品的营销个性问题;2.组织研究法,以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为主线,研究市场营销系统中的各种机构的特性、变革和功能;3.功能研究法,主要是研究各种营销功能的特性及动态,着重研究不同的营销机构和产品市场如何执行这些功能;4.管理研究法,即从管理决策角度研究市场营销问题,是战后西方营销学者和企业界采用,较多一种研究方法;5.系统研究法,这是一种将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市场营销学研究的方法。

Ⅷ 二十世纪70年代国际旅游业对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是什么

浅论旅游市场营销理论
旅游市场是中国最早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之一那么在21年纪中旅游市场
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浅论旅游市场营销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旅游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几乎
无立足之地。改革开放初期旅游市场理论不得不以洋为师随着中国旅游业
的崛起国内市场国际化及旅游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日
显现
一旅游市场营销的特点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旅游业得以迅猛发展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60
年代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高潮与此同时市场营销被引进旅游业并得到普
遍的应用。
旅游市场营销既指营销活动又指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营销理论旅游市场营
销是研究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在旅游环境分析、
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找
准本企业和旅游产品的位置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整合使用和科学的营销管
理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三赢目标的科学。
旅游市场是市场学的一个分支但与一般市场学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表现在:
(1)以旅游行业为背景进行研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行
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增长快、脆弱性、服务性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旅游
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2)旅游消费需求不同于一般需求它是一种高
次、高品位、以无形产品和服务产品(观光旅游产品尤为明显为主的需求人们通
过旅游消费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旅游市场营销也要体现这一要求(3)
游市场营是一种具有较高知识化要求的营销(旅行社等企业营销表现更为明显)

Ⅸ 中国市场营销起源和发展过程

我国对于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引进时期 (1978~1982年)

在此期间,通过对国外市场营销学著作、杂志和国外学者讲课的内容进行翻译介绍,选派学者、专家到国外访问、考察、学习,邀请外国专家和学者来国内讲学等方式,系统介绍和引进了国外市场营销理论。

但是,当时该学科的研究还局限于部分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该学科引进和研究工作的人数还很有限,对于西方市场营销理论的许多基本观点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大多数企业对于该学科还比较陌生。然而,这一时期的努力毕竟为我国市场营销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传播时期 (1983~1985年)

经过前一时期的努力,全国各地从事市场营销学研究、教学的专家和学者开始意识到,要使市场营销学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必须成立各地的市场营销学研究团体,以便相互交流和切磋研究成果,并利用团体的力量扩大市场营销学的影响,推进市场营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各团体分别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讲习班。有些还通过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举办了市场营销学的电视讲座和广播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既推广、传播了市场营销学知识,又扩大了学术团体的影响。

在此期间,市场营销学在学校教学中也开始受到重视,有关市场营销学的著作、教材、论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应用时期 (1986~1988年)

1985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环境的改善为企业应用现代市场营销原理指导经营管理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各地区、各行业的应用情况又不尽相同。在此期间,多数企业应用市场营销原理时,偏重于分销渠道、促销、市场细分和市场营销调研部分。

(四)扩展时期(1988~1994年)

在此期间,无论是市场营销教学研究队伍,还是市场营销教学、研究和应用的内容,都有了极大的扩展。全国各地的市场营销学学术团体,改变了过去只有学术界、教育界人士参加的状况,开始吸收企业界人士参加。

其研究重点也由过去的单纯教学研究,改为结合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进行研究。学者们已不满足于仅仅对市场营销一般原理的教学研究,而对其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此期间,市场营销理论的国际研讨活动进一步发展,这极大地开阔了学者们的眼界。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学者们还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营销管理,中国市场营销的现状与未来,跨世纪中国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等重大理论课题展开了研究,这也有力地扩展了市场营销学的研究领域。

(五)国际化时期(1995~)

1995年6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康克迪亚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等学术组织作为协办单位,为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名外国学者和142名国内学者出席了会议。

25名国内学者的论文被收入《第五届市场营销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英文版),6名中国学者的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从此,中国市场营销学者开始全方位、大团队地登上国际舞台,与国际学术界、企业界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9)中国学者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扩展阅读

市场营销观念和理论首先被引进生产领域,先是日用品公司,如小包装消费品公司,继而被引入耐用消费品公司,接着被引进工业设备公司,稍后被引入重工业公司诸如钢铁、化工公司。

其次,从生产领域引入服务业领域,先是被引入航空公司、银行,继而保险、证券金融公司。

后来,又被专业团体,诸如律师、会计师、医生和建筑师所运用。

与市场营销学应用范围的扩大相适应,市场营销学从基础市场营销学扩展为工业市场营销学、服务市场营销学、社会市场营销学、政治市场营销学及国际市场营销学。

Ⅹ 市场营销研究的未来中国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应用型管理学科的研究特征凸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营销文献中纯理论的研究比重在逐步减少,相关文章数量占比已从1989年前的60%锐减到2005年的26%,而且笔者认为,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
追溯营销学的发展历史,在营销学产生了几乎半个世纪以后(20 世纪50年代),学者们开始运用管理学研究范式来研究这门学科,使营销学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只有那些能够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营销理论,才能获得快速发展,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场营销学的本质--应用型管理学科。
(二)研究重心仍然指向服务业
虽然从起源来看,市场营销学最初的研究对象是实体产品,如对早期营销思想的发展作出贡献的著名学者希巴德与麦克林,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撰写了关于农产品营销方面的著作,但是,如今营销学的研究范围已开始加速向无形的服务等方向渗透。从本文对中国营销文献的统计分析中,这一特征也已显露无疑。
如前所述,21世纪的中国,无论是产业重心的转移,还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都使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相对于有形产品而言,服务产品特有的无形性和体验性等特征,又使其很难快速被市场认可和接受,这也大大增加了其对市场营销策略的依赖。因此笔者预测,随着中国向后工业化社会的逐步靠近,中国消费者对服务的需求将继续增加,营销研究的重心将始终指向服务业,并将随着服务行业和各项服务产品的发展而得到深化。
(三)研究呈现明显的跨学科态势
作为一门应用管理型学科,未来的营销研究必将依附于具体的学科、专业(行业)或产品而存在。换句话说,市场营销研究的方法和领域将不断拓展和细化,直至针对每一特定的学科、专业甚至产品所面临的具体问题,都会产生相应的营销理论进行指导分析。因此,行业营销理论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市场营销的学科范畴也必将跳出传统的狭义市场领域,而呈现出与其他学科、专业相融合的态势。如:营销心理学、营销行为学、营销工程学等理论的研究将得到重视。与此同时,目前中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将出现改变。
另外,营销创新将成为永恒的主题。只要社会在发展,市场需求会变化,企业经营不停止,那么,市场营销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就将继续下去。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营销实践的发展变化,并将思想力转变为生产力,不断采取营销创新来指导实践,创造价值,只有这样,市场营销理论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才能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也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

与中国学者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五金厂怎样网络营销 浏览:160
自学品牌营销策划公司 浏览:519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运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吗 浏览:494
工程机械润滑油推广方案 浏览:53
网络营销活动中基本的营销观念 浏览:721
分析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目的是 浏览:225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园 浏览:779
微信营销的思考 浏览:275
学校德育班主任培训方案 浏览:277
有关市场营销的职业生涯规划 浏览:46
市场营销专业的自我介绍 浏览:160
浙江省市场营销协会 浏览:208
市场营销试卷和答案 浏览:373
电子商务项目描述 浏览:160
学校消防安全工培训方案 浏览:395
养生壶营销方案 浏览:321
市场营销实务论文 浏览:675
市场营销7p举例 浏览:414
开会礼仪培训方案 浏览:138
培训基地建设方案ppt 浏览: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