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茶行业品牌营销落后

茶行业品牌营销落后

发布时间:2023-04-06 03:00:14

1. 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经过过去这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工作总结了。那么工作总结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xx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和“3+N”特色走廊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xx茶叶产业资源,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促进全县茶叶提质增效。现将20xx年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按照“打破界限、连片发展、统防统治、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基地标准化、运作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利益风险一体化”为基本要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天凤乡、宝峰彝族乡、民建彝族乡、烈士乡等乡镇的高山有机茶产业环线上,采用

“补天窗”方式新种植茶叶1000亩。深入“绿色植保”理念,推行“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药量、统一防治人员、统一植保机械、统一安全间隔期”工清仿作模式,采用“统一茶园管理标准、统一配送农业投入品、统一防控措施、心得体会统一原料采摘标准”的“四统一”管理措施,推动产业环线及全县茶叶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全县茶叶产业上档升级。全县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0亩,应用杀虫灯、黄板等绿色防控措施开展绿色防控60000亩(投产茶园的92%),开展茶园机剪、机修面积20000余亩,改造低产低效茶园11000亩,申报有机茶园3000亩。全县态正腔茶叶总产量达0.39万吨,比上年增长3%,总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茶叶产业管理水平。将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与技术扶贫、农业项目实施培训等有机结合,着重在全县茶叶发展乡镇,重点是以茶叶产业为主导产业的贫困村开展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等相关知识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40余场次,培训人员2800余人次,发放各项技术资料6000余份。

(二)强化战略实施,增强茶叶产业发展动力。一是实施机制创新战略。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落实五个规范为要求,以协会(合作社)为扶持政策的承接主体,集中力量打造产业带和示范基地。今年“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打造三条特色环线,建成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启动了茶叶产业环线打造工作。

二是实施大品牌战略。构建以政府和行业组织为支撑,规模企业为主导,认证机构做补充的区域茶叶品牌孵化单元,合力打造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结构、企业自主品牌进行有效填充的产业品牌综合体系。20xx年,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展会,大力提升特色区域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在第六届国际茶博会xx杯斗茶大赛上xx荥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瑞吉隆兴”牌“芽细藏茶”和“古道红”茶喜获金奖;xx县塔山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塔山”牌观音仙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样库”。

三是实施基地辐射示范带动战略。鼓励支持企业与茶农共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规模化经营的现代茶业发展模式和稳定可控的原料基地。目前,已在全县茶叶重点乡镇民建、荥河、宝峰、天凤建立了有机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五宪建立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四是帆衫实施农特产电商战略。整合资源,以电商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建立企业、协会大产业链运作模式,实现产品到商品由行业协会把关运作,建成xx茶叶、天麻等优质商品畅销的'知名窗口。目前,四川xx塔山茶叶有限公司、xx县五宪猕猴桃合作社等企业均在网上建立了农产品销售平台,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拓展的产业销售链条。

三、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管理滞后

xx茶园分布海拔较高、较分散,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加之部分种植户或观念转变不及时,或技术欠缺、管理不到位,或对“生态”概念认知有误、粗放管理,茶树长势弱,产出量低。

(二)品牌建设薄弱

范文内容地图一是处于原料供应商地位。xx茶长期扮演“原料供应商”角色。名优茶品牌销售比例低下,绝大多数鲜叶初制加工后运至名山、乐山、浙江等地贴牌销售,处于茶产业价值链低端,没有自己的主导品牌。二是茶叶销售议价能力低。大部分茶农、茶企观念滞后,各自为阵,个体式经营,家族式管理,不能够抱团发展,联合营销,开拓市场,导致品牌集聚效应低,品牌销售渠道栓塞。

(三)茶企竞争力低

一是全县茶叶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是以初制加工为主的个体茶厂和家庭作坊。由于初制加工企业的经营理念传统、生产管理粗放、设施设备落后、恶性低价竞销,干扰市场正常秩序,大量茶企在低水平上重复竞争,严重制约品牌宣传、市场拓展、资源集约化利用等。二是企业实力普遍较弱。茶企单个规模小,实力弱,难以突破茶叶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市场渠道建设等固有的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门槛,进一步降低xx茶产业竞争力。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按照一年探索,两年成型,五年成业总体目标,以抓实五个统一规范(规范种植管理、规范采摘加工、规范质量标准、规范品牌包装、规范等级体系),实施机制创新、大品牌、基地辐射示范带动、农特产电商、文化、生态旅游“六大战略”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县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茶叶行业面临的威胁

茶叶行业面临的威胁一、茶叶企业面临的挑战

1.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挑战

一是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感受到了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就是不管什么样的创新,都会有很多模仿者,而且模仿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导致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二是厂商博弈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厂家和商家的关系不断深化,取得的效能非常低。传统的竞争方式导致渠道的价格和终端的门槛越来越高。

三是市场机制很薄弱,很多市场起来得快,死得更快,能连续火上三年的品牌和产品已经不多了。

四是营销的门槛越来越高,对营销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很多企业的营销运作和执行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营销骨干大多吃不了苦,也缺乏韧性。

2.消费主体的变化

很多人惊呼国际休闲食品和饮料行业简直就是一个时尚业,因为休闲食品和饮料的消费主体都是80后、90后,他们年轻、时尚,不讲经典也不讲历史,凭的是感觉。所以现在整个茶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发掘新的年轻人去消费你的产品。

还有就是大部分消费茶叶的人员都是男性居多,怎样能吸引女性购买茶叶就是一个问题。

3.营销手段单一,市场维护度提高

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营销手段单一,资源消耗过大。资源的消耗使很多企业很难受,以前投钱搞一个新产品五六十万就能启动,现在没有五六百万根本启动不了区域市场,更别说全国性市场了。

另外,市场的维护难度提高了,大家都想做终端,经销商的选择越来越多,因为选择太多,除非是很强大的品牌,有足够的消费者控制力,否则难以控制渠道。

二、茶叶企业面临的机会

1.消费理念的变化

一方面,经营成本在提高,行业管制在加强,导致的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消费者发生很大变化,吃出健康、穿出品位成为大部分人的消费习惯和诉求,所以现在的创新更多强调的是在精神层面的创新,消费者体验的创新。

价值的趋向更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尤其是消费者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80后、90后现在成为新的消费主体,尤其在饮料和食品领域里他们更是主体,他们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跟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有本质的差别,新一代的消费者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筛选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2.城乡一体化趋势

需求环境在变化。城市里流行的东西跟农村差距越来越小,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因为终端渠道现在都是一体化覆盖,两元结构现在被打破,市场变成一元结构,所以中心造势、中间复式的模式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3.行业规则的变化

行业规则在变化。想做好一个产品,那么品牌、产品、渠道推广投入一个都不能少,总体门槛在提高。所以仅仅有一个VI或者仅仅做一个投放,找一个形象代言人忽悠一下,这种时代已经结束,必须有全案策划,只有系统的组织保障和队伍的执行力,才可能有所作为。

现在已经到了终端演示时代,终端的体验性、演示性、展示性、情境化成为发展的趋势。企业卖的是一种感觉,尤其是80后、90后,他们的感觉就是活在当下,活出感觉,所以要传递这种感觉给他们。

三、行业机会给经销商的冲击

1.对经销商的职能越来越高

由于市场越来越理性,门槛越来越高,行业越来越整合,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使经销商的市场空间和利润被压缩。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发现做名牌产品痛并快乐着,比如:青岛啤酒的经销商曾说,卖啤酒就是搬运工,挣的是搬运工的钱,干的是搬运工的活,还要赊账,没钱挣,但是不做青啤,没生意你更惨。很多老板说“我做青啤能够把网络铺开,把队伍养住,然后我再做两个二线产品挣钱”,所以做名牌产品对经销商的职能要求越来越高。

2.经销商两级分化

这几年大的经销商越来越大,小的经销商举步维艰。现在出现了年营业额几亿的大经销商,跨区域能够覆盖市场,纯粹就是一个企业,有信息化管理,有人力资源,有后勤服务,有培训指导,有专门的KA部、餐饮部、团购部,甚至有一个老板到什么程度,所有的业务员、所有的车,全部是GPS定位,天天看屏幕,每个车在什么地方,每个业务在哪条线全明白,而且都是电脑下单,刷卡订货,这种运作越来越厉害。

同时,也有一大批经销商有很大的困惑,尤其是那不上不下的,往前跨一步举步艰难,捉襟见肘,不光是资金问题,管理、人员、上游产品资源都是制约要素。而现实的形势对经销商的能力要求,比如掌控终端、市场推广、业务能力、后勤支持这一系列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这类经销商处境很尴尬。

四、企业知道经销商需要什么吗?

经销商需要三点:第一合作要愉快;第二短期能挣钱;第三长期能发展。

大部分经销商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理念很陈旧,模式比较单一,还是坐地批发,靠拼差价挣钱,错误论价而且多品牌操纵。很多经销商的仓库跟超市一样,N个品牌,而且没有一个品牌卖干净的。另外,很多经销商有一个特点,以我为主,等、靠、要思想很严重,缺乏那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思想,对网络的要求,对区域市场的操作,对队伍的建设不重视,总希望挣快钱,挣省心钱,什么都想靠厂家做,但是短期有钱挣,哪天厂家一撤,你就死定了,你永远没有话语权。

经销商在厂家能够有发言权谈判的手法是什么?钱已经不是竞争力了。能谈判的筹码是有多少网络,能覆盖多少区域,经销商一定要理清这个思路。

市场突破的思路:

一、转变思维方式

首先要改变几种思维方式,现在的企业一定要从产品导向慢慢转向品牌导向,要有一个很好的品牌;

从价格导向要转向价值导向,不是你贵不贵,而是你值不值,给一个消费者购买的理由;

从简单的销售导向要转向顾问导向;

从单点运作导向要转向整合运作导向。

二、营销创新的三个方向

1.倍增顾客价值

商业社会惟一的原则就是价值,不是贵不贵而是值不值,给一个消费者使用产品的理由。

2.深化厂商关系

大部分中小型茶叶企业,仍然是渠道为王,终端决胜,这样的以地面战为主体的营销模式,大规模的广告运作和概念炒作,使得投入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事实上,要在局部市场,通过地面运作,以区域为核心做整合营销突破,以比较低的成本启动市场。

3.领先半步

对于模仿已经无法避免,那我们就尽量做到比别人快一点想问题,我突破比你快,我追跑比你快,我产品转化的结构比你快,我淡季比你生意好。跨越一步太快,领先半步正合适。要看明白趋势,不管是在产品的口感上、价位上还是在渠道的销售方式上,过宽和过快的区域关系很容易失调,因此要掌握好尺度。

3. 中国的茶产业有发展前景吗

目前我国的茶类主要可分为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2012年,在全国各类茶叶产量中,绿茶茶叶产量最大,达到了124.78万吨,占比为69.72%;其次是青茶,产量为21.79万吨,占比为12.17%;红茶和黑茶产量占比分别为7.40%和4.46%,其他茶叶产量占比相对较小。2012年全国分茶类茶叶产量结构如下图所示。

红茶产区方面:目前我国红茶的主要生产地集中云南、福建、湖北、湖南、广西、河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江苏、浙江、广东、贵州和海南等地区,其它省(区、直辖市)也有少量生产。2012年,我国云南地区红茶产量最高,达到了3.07万吨,占全国的比重约为23.21%;其次是福建省,产量为2.74万吨,占比为20.67%;湖北、湖南以及广西省产量分别为2.17万吨,1.59万吨和0.87万吨,占比分别为16.42%、12%和6.59%,其他地区产量占比相对较小。

绿茶产区方面:目前我国绿茶的主要生产地集中云南、四川、浙江、湖北、福建、安徽、贵州、湖南、河南、陕西、广西、江西、广东、重庆、山东、江苏等,其它省(区、直辖市)也有少量生产。2012年,我国云南地区绿茶产量最高,达到了19.98万吨,占比为16.01%;其次是四川省,产量为17.16万吨,占比为13.75%;浙江省和湖北省产量分别为16.87万吨和16.50万吨,占比分别为13.52%和613.22%,其他地区产量占比相对较小。

乌龙茶产区方面:目前我国乌龙茶的主要生产地为福建省,2012年,福建省乌龙茶产量达到了17.27万吨,占比为79.26%;其次是广东省,产量为3.01万吨,占比为13.83%;其他地区产量相对较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百强企业中有87%的企业已开展了电子商务,上述百强企业2012年的电子商务销售额为19.46亿元,占百强企业2012年总销售额的5%,较2011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53.67%,明显高于百强企业综合销售额和其他销售模式的年度增幅。另外,电子商务企业2012年的总投入为4.94亿元,较2011年增加0.9亿元,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销售平台和渠道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收益的特点,尽管目前其整体规模还不大,尚未发展成为企业销售的主要支点,但发展潜力巨大。

4. 「星农观点」楚茶大业:英山茶业品牌营销突围的五大路径

作者:傅惟德

楚茶五大产区:奠定逆势飞扬的基础

因疫情全球扩散导致各项出口业务受阻之际,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数据:2019年,我国茶叶产量280万吨,增产7.2%。除了200吨内销和36.66吨外销,还有40几吨的库存。

湖北省商务厅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于2020年9月25日在武汉举行2020年促进楚茶国际市场开拓会公布消息:2020年前8月,湖北省茶叶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出口额达10.4亿元,同比增长23.1%。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茶叶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国际茶叶委员会副主席于露介绍,近几年,中国茶叶出口省市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2020年上半年,安徽、福建、湖北省茶叶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湖北是中国最古老的产茶区之一,产茶 历史 悠久,茶文化底蕴厚重。19世纪,国际茶叶贸易兴盛,全国各地的茶汇聚汉口,沿“万里茶道”一路北上西进,销往世界各国,使汉口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全球茶叶贸易中心。

近年来,湖北通过项目扶持、技术推广、结构调整等举措,推进茶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500万亩,已形成 鄂东大别山茶区、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茶区、鄂西北秦巴山茶区、鄂南幕阜山茶区、鄂中大洪山茶区五大优势茶区 ;拥有超100万亩备案出口茶基地,四个国家级茶树良种资源,两个国家级茶叶特优区。与此同时,湖北也成为中国日益重要的茶叶出口大省,出口茶叶以绿茶为主。

楚茶三大挑战:英山茶业一枝独秀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青砖茶的发源地,万里茶道起点,茶叶种植面积全国第三,流存至今有赤壁青砖茶、武当道茶、恩施玉露、宜红等品质一流的传统老牌茶,是名符其实的茶叶大省。

湖北茶业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在政策层面,八项规定、从严治党,茶礼不兴;第二:在产业层面,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产区(品种)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高;第三:在市场层面,传统茶叶消费人群老龄化,在新型茶饮冲击下,年轻消费者对传统茶叶的消费越来越少,在网络的冲击下,价格越卖越低。越来越多的茶企持续生存能力堪忧。

2019年,英山县新建良种茶园3200亩,改造老茶园7160亩,新建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20亩,出圃良种茶苗300多万株。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6.2万亩,产量2970万公斤,产值22.31亿元,均价75.1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产2.77%,增收5.19%,均价增长2.32%。

英山县茶叶办全力做好高端抹茶产业化开发和应用、万吨出口茶生产、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茶树工艺品及茶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引进湖北大别茶访茶业有限公司开工建设大别茶访茶旅创意产业园,湖北淦德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英山间 养生 茶谷项目。

2019年,“毕升”“庆山春”“雷店”“高陶九品”4 个品牌的英山云雾茶,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名茶评选,荣获中国好茶叶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乌山春牌英山云雾茶荣获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大别茶访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省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银奖。英山云雾茶参评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19.9亿元,品牌价值再创 历史 新高。经申报评审,英山县荣获“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

楚茶崛起:英山茶业突围的五大路径

随着茶叶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理性化,茶企面对的市场更加复杂多样化,那么,英山茶企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突围,在大众消费市场上抢先一步?

在楚茶产业发展遭遇困局之时,笔者结合英山茶业的发展情况,建议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突围: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一:品牌年轻化

品牌和人一样经历着成长的焦虑,都害怕跟不上新的消费潮流而被时代所抛弃。近几年,品牌年轻化、品牌升级已经成为茶行业的热门关键词。那么传统品牌茶企如何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俘获现代年轻人的心?品牌年轻化的出路在哪?

很多人对“年轻”定义会往年龄小上去理解,认为品牌年轻化,就是迎合年龄小的消费者,但这往往会带来模糊的概念,多少岁才算年轻?

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从广义上去定义“年轻”,它与年龄无关,而应该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思维方式和年轻心态。而品牌年轻化,恰恰就是需要品牌具有过硬的品质、鲜明的性格、有活力的传播模式。

更确切的说,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茶企实施品牌年轻化策略,来突破禁锢自己的过时想法与市场要素,在年轻化的过程中,清晰传达你的品牌内涵与价值。

纵观英山茶企推出的系列产品,无论是包装、还是宣传的品牌故事,都是传统性的产品,都只是单纯的茶,而并没有改变由茶而衍生的社交、 养生 、 时尚 的生活理念与方式,因此,在品牌年轻化策略之下,必须推出符合年轻人喜好的诸如杯茶、喜茶、丧茶等新式茶饮,重新定义茶的饮用方式与功能,这样才能真正将厚重的中国茶文化深深烙印在年轻人的心理与消费习惯上。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二:品类创新

中国的消费者对茶叶品类的认知度远高于产品品牌,甚至可以说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一直以来,外界盛传中国的茶业“有品类无品牌”。因此,英山的茶业需要在茶叶的品类上进行创新。英山云雾茶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给外界的形象是绿茶这一个品类,但是,在绿茶这个品类的江湖上,英山云雾早已成为楚茶吴牌的典型代表。湖北茶叶特别是高山地区鲜叶,由于生态环境好、生长周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省茶商青睐。他们纷纷来湖北抢购鲜叶资源,作为制作本省品牌茶叶的原料。全国的十大名茶之中,包括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在内,多数都采购湖北原料,再打上自己的牌子销售。

因此,英山在继续维持绿茶优质原材料供应的江湖地位之余,要推陈出新,推出自己的红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虽然,英山早已有茶企推出自己的这些品类,但是,在英山云雾茶品牌宣传的官方文稿中并未见重点推介这些品类,一直将其视为小众的存在,但是,恰恰这些在英山人看来的小众的品类不可忽视,这些小众品类可能代表一个阶层,代表一个圈层,所以,我们要从重视这些品类开始,外国人、中国的年轻人,白领阶层可能比较喜欢这些品类。

除了这些茶的品类之外,还应该开发出茶的衍生品,尤其是在茶工艺品的开发上,是一个新的方向,将夏茶、秋茶制作成装修用的砖雕,或者摆件,既能起到装饰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活性炭起到吸附空气中有毒物质的作用。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三:传播创新

消费者对茶叶的喜好要求在变,茶叶的市场格局以及传播环境都在发生改变,这对英山的广大茶企来说是一个大挑战,也是一个自身调整的大机会。

笔者建议传播创新围绕三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品质展示,即,必须生动展示茶叶品质及相关产品;二是顾客增加,即,必须快速增加并稳定客户的总体数量;三是员工成长,即,必须保持员工团队稳定,促进员工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缺的不是好茶,而是好茶的认知标准:如何让消费者便捷简单地买到真正的好茶,从源头开始严控茶叶的质量,制定从采摘到加工以及包装都要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打造强大的品控、品牌、运营、渠道、服务等体系,把好每一个关口,从根本上保证每一泡茶的品质。同时,要将这个过程生动地展示给消费者才是关键。好品质来自于对过程的把控与传播,如果只有过程的把控,而没有过程的传播,这对于品牌营销来说是失败的。你做得再好,没有人认知,就不会有认同,更不会有认购。传播的过程是对消费者吸引、教育与再教育、直至占领消费者心智的过程。

我们所有的一切营销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消费者,所有,快速增加并稳定客户的总体数量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持续,认知的顾客越多,认同与认购的才会越多。

保持员工的稳定,持续性的培训员工,使其忠诚,并发自内心为企业工作,让其价值得到最大体现,是一个企业内生动力的关键。

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文章,传播的创新才有可能。英山县每年都举办茶叶文化 旅游 节,这个活动也应该创新,能否尝试一下,让所有来参加这个活动的人都学会唱一首英山的茶歌,都吃一次终生难忘的茶宴,喝一次让人醉生梦死的茶酒?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四:模式创新

模式不对,一切白费!天福茗茶凭借体验模式快速崛起。龙冠龙井以G20的国家背书,让世界品味中国茶。湖南安化黑茶依靠直销模式创造销售神话。更多创新型的消费模式正推动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比如近两年风靡消费者礼品清单上的小罐茶,将买茶送礼这个需求简化,打通质价透明的消费痛点,成为近年来茶叶创新的代表;江苏省将茶叶文化与乡村 旅游 结合,推出茶乡 旅游 路线,让消费者通过亲身的采茶制茶体验感受茶文化,以 旅游 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也成为茶品牌推广的创新方式;在年轻大众消费市场端,燃起排队热潮的网红代表喜茶,以其特殊的社交属性成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新式茶饮……这些与茶产业相关的新形式正推动着“茶经济”不断发展。

英山茶业需要在茶旅融合、茶药融合、茶果蔬融合、茶康养融合上进行创新,设计出符合英山的消费模式。但不可忽视的是,英山需要花大力气打造茶消费场景,目前,多元化的茶消费场景对于英山来说是一个短板。

英山茶业突围路径之五:产业联姻

做农业没有捷径,最大的捷径就是选对路径,不走弯路,找准自己的根与魂! 在产业上,做减法,做聚焦,从产业链到价值链,成为产业生态圈不可替代的价值链条!因此,笔者建议,英山的茶业应该与其他相关的产业进行联姻,借船出海。

在西北流行喝八宝茶,这个八宝茶中除了一些水果干果外,就有茶叶,如果将英山的茶叶与西北的八宝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同时,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都盛产枸杞,如果将英山的茶叶与四个省的枸杞结合起来,做一系列的康养产品,也许能起到惊人的效果。湖北劲酒公司每年采购宁夏枸杞3000吨用于酿造劲酒,如果宁夏每年采购英山3000吨茶叶用于制作八宝茶,这种产业的联姻是否会展现出更大价值与魅力?

产业联姻的最大价值在于资源的互换,在于价值的提升,英山茶业可以借助其他地方的一些产业而唱响自己的品牌之歌。

总之,茶叶产业规模化是趋势,品牌突破是关键。中国的茶叶行业理念仍然相对落后,“茶二代”及新一代的茶叶经营者推动茶叶市场在向集约化、品牌经济、电商经济等方向发展,有望开辟全新的茶叶市场格局。 笔者认为,以往的中国茶叶产业以小农经济思想,无法进行统一标准规模化生产是一个弊端。而产业规模化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可以通过统一生产标准提高茶叶种植和生产质量,开拓全方位销售渠道,形成科学种植,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茶叶市场缺少品牌经营理念,消费者在进行茶叶消费时缺少品牌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争夺,茶企业应注重品牌塑造,通过提升品牌形象维护消费者的忠诚度。随着“茶二代”和新一代经营者的出现,茶行业将通过全新的经营方式出发,开辟全新的发展路径。而楚茶大业,需要每一个茶农,每一个茶企坚定不移地为品质而战,为品牌而战。

5. 为什么茶会缺少世界竞争力

中国的茶叶产品尚未进入真正的品牌时代。
目前,中国的茶叶产品尚未进入真正的品牌时代。受中国茶叶历史与传统的影响,中国茶企更喜好以茶文化为依托,在局限于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理念下,中国的众多茶企纷纷陷入了茶文化的营销误区。由于忽视了悉陪茶叶品牌的品牌战略规划,对茶叶的价值没有深挖,品牌定位不清晰,再加上茶叶企业在品牌塑造、营销、广告宣传等方面投入不够,如今,众多茶叶品牌混战江湖,文化概念虽层出不穷,但无一让人记忆深刻,中国茶叶企业一股脑的掉进了同质化竞争的漩涡。
我国茶产业整体上仍停留在产品营销阶段,茶企只想做产品,品牌经营意识普遍薄弱。现代隐帆企业中负责品牌营销的两个重要部门--销售部和品牌推广部,两者必须相互配合。销售部构建营销管道,品牌部推进品牌传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为茶叶品牌建立起顺畅的快销管道,而这两个关键部门恰恰是中国茶企尤其是中小茶企的软肋。在营销界早就流传着一句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红茶标准的大旗早已被立顿所掌握,
如今红茶在国外的消费量每年在150万吨以上,成为最受欢迎的睁携蠢茶叶品类。红茶畅销全球的部分原因是立顿做了一个红茶的标准,被全世界所接受。除了品茶的行家,真正懂茶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辨别茶叶优劣的唯一的途径是价格。立顿的成功恰恰在于,它以快销品的标准定义了茶叶,没有“传统文化”的立顿能够称雄全球,至少说明它满足了一点:同一的定价,方便快捷的获取。
中国茶行业始终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大品牌,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政府在茶行业管理与引导上的缺位。江西省政府下文支持重振江西茶叶辉煌,逐步将全绿茶整合为一个统一品牌--江西绿茶,
以实现统一商品名称、统一商标注册,培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此举让中国茶行业与关注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人们重新拾回了中国茶振兴的希望和信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6. 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销量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茶文化和茶道及茶艺的发源地,作为世界上的产茶大国,没有陪裤行世界级知名品牌的茶叶,这是中国经济界的悲哀。

纵观外国茶叶,“立顿”、“立亨”、“阿萨姆”、“PCTips”、“TeiIy”和“Typhoo”国际品牌茶的热销,很大纯告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水平和品牌化优势,台湾的高山茶(乌龙茶)成功的芦哗打入世界市场,同样是台湾经济水平和品牌化的体现。当今世界的三大饮料中,茶叶品牌首推英国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

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七万家中国茶厂在总体实力上竟难敌一家英国立顿,立顿茶业年产值相当于中国茶业年产值的七成。中国茶何时才能叫得出响当当的品牌?"中国茶长期品牌缺失丢失了大市场,中国七成多茶产值仅相当于英国一家立顿茶业,中国茶亟待国际化品牌建设。"这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在最近于广州举行的2008年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指出的。

中国茶缺乏的是国际知名品牌,品牌缺失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业内人士将这一现状称之为"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有名无姓'时代"。这也正是目前中国茶叶的悲哀。总之中国茶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7. 现在茶叶市场好做吗

近期的茶叶市场相比早几年,显然较为低迷,这里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的原因。

自身的原因,茶艺的传承是一项枯燥,需要时间沉淀的事情,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办法静下心上,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在打磨技艺明粗里面,很多老一辈制茶人的手艺都渐渐失传,机器制茶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制茶,这里面,是传统文化的丢失,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花费大量的时间学制茶,不一定赚得到钱,这也导致大量失去风味的茶叶流向市场,引起了市场的不满。

外界的原因,就是品牌渠道化以及电商的冲击,淘宝上面大量的品牌化茶叶对实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有广告渠道的店杀死了没有广告的农家好茶,就拿我家来说,很多从我家批发茶叶的人,在淘宝上面搞品牌,投广告,最终以数倍于原价的价格销售,这也抢走了很多潜在客户。

还有一点就是,烟酒茶本来是节假日用来送礼的良品,国家大量打击贪腐,收礼问题后,现在很多人都不买茶叶送礼了,这也导致茶叶销量的下滑,不过这对整个国家倒是好事

我国茶叶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

茶叶销迟生产资源消耗度高

如在茶叶生产加工中,清洁能源普及度低,部分地区仍以烧柴烧炭为主,能耗高、污染重。

2

生产方式制约,资源利用率偏低

茶叶生产仍以名优茶为重点,原料侧重细嫩茶青,造成生产资源部分浪费,茶叶单产偏低而茶价偏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对劳动力依赖度高,茶叶机械化生产连续性差、全程覆盖率低,阶段性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茶园现代化管理技术水平不足,缺少统一规划,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也低。

3

产业延伸有限,结构单一

仍以常规茶叶产品销售为主要产出,而产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以及服务业规模有限、延展不足,亏槐李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缓解能力有限;现有的生产资源未能完全实现生产支撑向服务支撑的转化;行业之间生产跟风问题普遍,产品同质化严重、内部竞争激烈、区域间差异化不明显,现有资源优势开发和市场预判不足。

4

经营方式落后,社会化生产融入不足

经营模式未能跳脱行业局限,另外社会综合生产资源引入力度不足、对产业提升贡献率低,对新资源、新技术、新模式的采纳和利用相对偏低。茶叶品牌影响力和拉动作用有限,缺少专业化营销服务机构支撑,品牌价值释放度低。

我国茶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

多元化挖掘茶叶资源

饮茶方式、茶文化、茶舞、采茶戏表演等都成为茶叶资源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茶叶科学的推动下,将茶叶中的各种有益成分进行萃取和提炼所形成保健药品,以及开发食品等,充分挖掘茶叶的资源,实现茶叶资源价值链条的有效延伸,以及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这一点,对于解决产能过剩、库存积压问题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2

一带一路”带来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市场空间巨大,将促使关联地区(中西部地区等)硬件条件改善、未来出口通关更加方便快捷,将会给我国茶叶产业带来极好的战略机遇。

3

“互联网+”行动提供计划机遇

“互联网+”的概念相信大家早已不陌生,它甚至能对产业起到颠覆性的变革作用,从而延伸出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销售模式等。比如某新式茶饮的玩法之所以能够成功被当作典例,很大程度上在于深谙互联网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以此调整企业的决策,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来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来调整发展规模、产品方向和创新内容等,从而能够提供到精准服务,并以精良的服务实现与客户的密切互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推动产品创新。

8. 中国缺少世界级茶品牌,为什么至今未能改观

是由于大家在这方面并不是特别重视,只是自己喜欢喝茶而已,所以就没有改观。

9. 怎样才能让茶业走进电商行业

茶业的电商化是茶叶销售的重要补充,也是茶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茶叶是传统的行业,特别是销售渠道和模式,是比较落后或滞后的,但茶叶以什么形式进行电商,是像现在很多茶企成立电商部门?还是在模式上改进和升级,比如茶叶新零售?这都是的确探讨的,《深度微观茶》—微观茶·大视界,一直在关注茶行业的营销和模式,关于茶段稿业如何电商化,我们的观点是:

1.首先是建立品牌,茶行业没燃缓没有品牌或没有叫得响品牌,这是茶行业的现状和基本现实,正是基于此,才更应该建立品牌,并且这个阶段也是比较容易建立品牌,如小罐茶,在2-3年的时间内就打造出了品牌,这在其它行业是很难的。

2、传递清晰的认知标准,其实品牌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没有品牌就建立产品清晰的认知标准,就是让你产品的价值清晰可见并显而易见。

3、对线下的专卖店、加盟店进行改造升级,加大对消费者的培育和体验,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对品牌的体验,进而形成广泛的口碑传播。

4、加大对茶知识、茶文化的传播和培训,要想使电商有消费者黏度或能持续购买,就要让消费者能清晰的感枯模知产品或品牌的价值,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

5、注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深刻了解或理解消费需求,并不断根据消费需求优化产品,这样才能慢慢建立消费者的认知并得到他们的认可。

茶业的电商化前途是光明的,现在很多茶企特别是新式茶创新茶都在做电商的实践,这对传统茶企是很好的经验总结和模式探索,茶业的电商也一定会有未来了。

10. 中国茶企发展真正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中国茶企发展真正面临的问题有:有类无品、有牌无品、有礼无品。
有类无品
什么是"有类无品"?不是有品类无品牌的问题,而是有品类无产品。即当我们说喝某品类茶的时候,每个消费者脑子里浮现出的茶产品都是不一样的。
中国茶这个大品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与日本茶、立顿茶相区隔的一个茶的大品类。日本茶及其茶道虽然源自中国,但茶道的核心是日式抹茶,即将茶叶研磨粉碎之后的品饮方法,立顿茶起源于英式下午茶,以红茶及其各式花色调配茶为主,中国茶则讲究产地、原叶、原泡,色香味形融为一体的品饮方式。三类茶品饮方式的不同,显示了三种茶品类的本质差异,这种差异所针对的消费者利益及体验(即驱动力)是完全不同的,也意味着这三类茶营销模式必然不同。
第二层含义是中国茶大类下由近千种地方性小品类构成,具备较高知名度的茶品类有300种之多,这是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属性,也是茶作为凝聚天地水气之灵物的本质属性,怎么能参照立顿模式去轻易否定呢?这是中国茶文化之根,不是中国茶的问题,恰恰是中国茶的优点所在。
为什么会出现有类无品?原因有二:一是缺乏强势的(高销量份额)品类细分产品品牌,即高认知度的明星产品;二是每个品类里没有形成口味、品级、价格、包装等元素都稳定的代表性产品。
消费者只能选择喜欢的品类,如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君山银针、信阳毛尖等,不仅仅是他们真的只偏好某一种茶,而是没有选择的机会以及选择的成本或风险很高,所以造成消费者喝茶的"品类地方化"现象。对此问题缺乏认识,说明对中国茶的产区、品类、消费特点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在任何一个细分品类里,没有一个标杆性的、占据高市场份额的产品品牌,也没有可以代表品类的标杆产品,消费者还能怎么选择?只能出现选品类不选品牌(即品牌对应的产品)的消费与市场局面。
能不能出现一个品类代表性的品牌呢?答案是:能。但要靠产品在细分品类里的市场份额,而不是靠所谓的品类定位。没有市场份额,企业自己的品类定位有什么用?在任何一个中国茶的细分品类里,无论绿茶,或是红茶、普洱茶,甚至白茶、黑茶这些小茶种,只有一个品牌是不可能的。在这种多企业、多品牌竞争的格局下,靠一个品类定位(某种传播说辞)就成了品牌,未免太浪漫了。
靠抢先占位式吆喝是否能建立品牌在品类市场中的"心智地位"呢?如果还是有牌无品式经营,这样的"抢先"策略并不会有多大的收效。
有牌无品
什么是"有牌无品"?把聚光灯集中在前100家中等规模茶企身上,会发现茶企的品牌意识已经很强:精心设计的品牌LOGO、大牌明星做代言人、品牌连锁专卖店等。但消费的茶客不难发现,去这些茶企门店,同一品牌下每年的产品都不同,包装在不断变换,同一价格的茶品级、品味也不同。
在这种产品状态下,品牌知名度再高,对产品销售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市场还没妨碍企业销售,茶企产品自身却变成了消费者选择的障碍,尤其是购买过程的复杂化。消费者要通过复杂的现场品尝过程,才能确定究竟买什么产品,这是目前茶企在销售模式上存在的普遍问题。竹叶青茶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用静心、品味、论道等区隔产品等级,取消了散茶,也成为茶叶品牌专卖店的通常做法。但终究还是有其形而无其神:一是茶企普遍有通过包装(如单包克重、单盒数量等)不断涨价的经营习惯;二是茶企不能坚持在同一包装、同一价格上的产品等级统一,消费者每年都要重新选择或寻找自己喜欢的那个口味产品。
茶企产品的复杂化给涨价提供了方便,却将消费者的选择过程复杂化。从营销角度上看,这造成了客户流失以及客户维持成本的增加。品牌知名度高,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稳定性低,意味着投资做品牌的营销费用里赚吆喝比赚销量的成分多。
通过"大明星、大广告"的方式只会赔钱赚面子,在央视亮相的茶叶广告,大都露个脸就收摊,广告拉动不了多少销量。消费者可以受广告(媒体、代言人等)影响优先选择品牌,但他们掏钱购买的是产品,品牌与产品之间的断层,只会让做品牌变成做知名度,而不是做销量。
有礼无品
品类之路难走,是否可以采用"使用用途"路线如礼品化杀出一条血路呢?从现有茶企的实际做法看,多是将礼品诉求作为提升品牌形象或档次的广告说辞,而不是真正的礼品化战略,有礼无品是中国茶企的第三个困境所在。
什么是"有礼无品"?茶叶消费是中国人交际礼品的重要选项,礼品消费是茶叶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众多小茶行就是靠维护几十个"机构老主顾"获取丰厚利润的,但真正成为礼品符号的茶叶产品(及品牌)一个也没有。
所有的茶叶都在做礼盒包装,都在诉求送礼。天福茗茶也好、八马茶叶也好、徽府茶行也好,不是茶企宣称定位在礼品就能变成"礼品符号"的--企业要占住这个定位,不要说独霸,即使形成"品牌与品类对位"心智关联,要花多少"心智的成本"?定位礼品的茶品牌如何从上万家都宣称做礼品茶的品牌里跳出来?靠明星代言、央视砸广告可以抢先占位吗?如果产品没有礼品化,仅靠品牌的礼品诉求,一样不会有真正的效果。
能否出现定位礼品的茶叶品牌呢?所谓礼品化,即品牌及产品的专业化,意味着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不是一个广告诉求那么简单,不仅需要"舍弃"很多传统的茶叶产品,而且对茶企的运营能力要求也很高。史玉柱的黄金酒可以定位在送礼产品上,中国还有哪个酒厂可以这样做呢?
产品及品牌的礼品化,要求品牌及产品与特定的礼品符号之间要形成的"单一对应"关系,中国礼品的特点是"礼分档次"(等级),送给什么人礼,价值等级是不能乱的,这是中国式礼尚往来的核心与常识。绝大部分生产商品牌、渠道品牌、产品品牌都不具备这种单一对位性:如果一个品牌符号下涵盖各种价格档次的产品,这个产品显然不具备礼品符号的基本特性。品牌的礼品定位,不过是一个提升产品形象的广告说辞,不是"礼品化"的品牌及产品战略定位。
每当看到业内人士说我们的茶产品很好,只是实力、资本、品牌弱的话时,表明说这类话的人根本没有搞明白中国茶市场与消费的问题所在。一个资源(茶园基地)不缺、品牌血统(悠久历史)不缺、消费人群及消费习惯不缺甚至背景不缺(国字号企业)、资本不缺的行业,却没有一家企业做成规模化品牌,缺的一定是市场的关键要素--产品,即企业没有解决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代码问题。
品类、品牌、礼品的交集是什么?是茶产品本身。本固才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产品力不再造,茶企的品牌战略就是无源之水,必然行之不远。

阅读全文

与茶行业品牌营销落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培训的方案 浏览:167
双11购物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36
农产品网络营销量 浏览:119
书店网络营销策划活动 浏览:177
2016电子商务政策法规 浏览:11
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概况 浏览:695
慈善促销方案 浏览:406
德芙的品牌营销策略 浏览:813
网络营销调查问卷实训报告 浏览:669
市场营销需要的素质 浏览:365
济南网络营销培训哪里好 浏览:183
火锅店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128
银行活动策划方案总结 浏览:842
应急业务工作培训方案 浏览:680
县师德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7
电子商务地区差异 浏览:499
学校食堂工人培训方案 浏览:766
讷河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浏览:484
星巴克具体营销战略和方案 浏览:722
电子商务认证法律制度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