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微市场营销案例

微市场营销案例

发布时间:2023-03-22 19:34:38

1. 市场营销的负需求的案例有那些

如下:

例如:有的人对坐飞机有畏惧心理,产生负需求;素食主义者对所有的肉类产生负需求。针对这种情况,营销的任务就是在弄清消费者产生负需求的原因以后,对症下药,扭转人们的抵制态度,使负需求变成正需求。

例如:酱油作为一种调味品原来只是东方人食用,西方人对这种黑酱色的液体没什么好感,摆在美国商店里的酱油销量微乎其微。但是,生产“万”字牌酱油的日本厂商龟甲万酱株式会社却以强大的攻势,扭转了美国人对酱油的态度,培养和创造了美国人对酱油的需求。

营销策略

在负需求情况下,市场营销管理的任务是改变市场营销。

营销管理的任务是分析人们为什么不喜欢这些产品,并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重新设计产品、订价,作更积极的促销,或改变顾客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信念,把负需求变为正需求。诸如宣传老年人适当吃甜食可促进脑血液循环,乘坐飞机出事的概率比较小等。

2.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

有一位学员,他以前是做医疗器械销售的,做得很累,后来学习了营销之后就迷上了资源操控,他就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叫做植入式公益广告,赚的不多,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空手赚了几十万,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案例跟其它案例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
第一步,搞定广告公司
他没有公司,他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他找到了当地的一家广告公司,这个广告公司就是做一些招牌、铁架广告栏这些东西的,找到这家广告公司之后呢,他说我有一个亲戚是防震抗灾局的,他们现在准备在每个小区做防震抗灾宣传栏,他可以把这个业务给我做,因为我不能以个人的名义去接单位上的活,所以说我必须挂靠一个公司,如果说可以的话,到时候挂靠到你的公司,到时我跟这个亲戚说一下,把这些业务都给你做。
其实这个人根本就不认识什么防震抗灾局的渠道,也没有什么亲戚在防震抗灾局,这是一个虚拟的筹码,不过就这样他一下子就整合到了广告公司。
第二步,搞定防震抗灾局
他找到防震抗灾局,拿了一份报告说,现在中国灾难频频,我们防震抗灾局应该也有这种义务,把这些知识宣传给市民,你看现在由我们广告公司出资在每个小区每个社区门口做公益广告位,其中1/3给你们防震抗灾局做公益宣传,2/3我们推荐一些好的品牌商家的广告收回一些成本,那么其实这里就是它的盈利点。
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这些政府组织是有义务来做的,但是没有途径,你有这么好的方式来做,并且不违背原则,而且还做出了政绩。当然这里是要打个小的铺垫,就是他不止谈了一家,他谈了很多家,谈了交通局,谈了房管局,谈了食品安检局等等,谈判方式跟与防震抗灾局一样的话术,但是只有这一家答应的比较敞亮,一下子就签了。
第三步,搞定商家投放广告
做广告铁架是需要成本的,他拿了委托书找到本地的商家来做广告,出示了一个栏目的样本,他说我们现在有3000个小区需要做这个宣传栏,我们以每100个小区为一个单位,每个社区都有几千户人家,你这个广告覆盖几千几万人,每个单位就可以达到近百万的浏览量,基本上一年进进出出就给你形成了品牌印象,他把广告位分成了二十几块,每一块是1万多块钱,最终商家讨价还价,以1万块钱成交,每个单位总成交20多万,3000个小区划分成了30个盈利单位。
第四步,搞定物业小区
如何让物业小区愿意投放广告,其实你只要给钱就行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空手套,除一些成本收益还是不菲的。
如何盈利?
前面跟防震抗灾局提到的2/3投放广告收回成本,我们说是这样说,实际上我们是有利润的,我们把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好,利润自然就出来了。
回到本质,为了让你进一步加深理解,我们再次对植入式公益广告详细解析,其实与搞定比尔盖茨案例一样的原理,南昌学员当时发现公益是植入广告的商机,把广告植入到物业小区,这样能小赚一笔,但物业小区的状况一般非常难进,而且广告价格也非常高,并且物业小区不愿意配合,一个个都牛逼哄哄的,所以就开始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做,能让物业服服帖帖的配合我们呢,并且能拿到最低的物业广告价格甚至免费整合,最终就想运用公益的形式来做。
首先公益的形式一般都会有政府相关机构参与或者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参与,比如交通局、房管局、食品安全局等,无论物业的负责人是多大的官,一般都会服服帖帖的配合,影响力也很容易做到事情也好办,但是自己没名没分,这个事情就不好做。
接下来就会思考最终决定谈判交通局、房管局、食品局、防震抗灾局等,只要有了他们的加入,哪怕是付费也比正常低很多,而且配合度都非常高,因为这些监管局影响力都是公认的,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很容易镇住他,而且借着公益的形式,这个事情就更容易办妥。
虽然有了清晰的思路,但这些监管局的领导也不会见你,更不会相信你能把事情办成,况且你还想空手套白狼,所以就必须有一个可信的身份。这个身份本身我们是没有的,所以也必须要整合,那到底用什么身份这成了一个难题,因为以什么身份都可以,只要能让防震抗灾局相信,并且对当前的这个项目有着帮助,最好能连环使用,最后就想到了广告公司。

这个学员并不是想帮广告公司带来生意,而最终整合广告公司的目的是借力广告公司的名义方便谈判,当时发现与商机相关的市场有这几个痛点。
其次,当时广告公司给商家的印象超级不好,商家花钱做广告没效果,正好有防震抗灾局的身份,所以跟商家谈的时候可以用防震抗灾局的身份来谈,威力比广告公司身份还大,综合考虑就不能用广告声公司的身份了,用了反而会坏事,因为商家对广告公司的印象特别不好。
但是谈防震抗灾局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大的身份,而且也发现防震抗灾局也有义务来宣传防震抗灾的相关内容,我以广告公司的名义来做就比较合理,一个是我本身就是做广告的,第二个也可以以扩展业务为由低成本制作,并通过收取商家广告费平摊成本,以广告公司的名义来谈判,这样就非常合情合理了。
防震抗灾局宣传途径解决了,成本问题也解决了,政绩还是自己的,广告公司也拓展了业务,说实话当时也没想到其他身份,最终通过以上判定以广告公司的名义来谈判,所以一定要选择最适合的身份,只要能把这个事情干成参与的人越少越好,因为涉及到风险与管理的问题,但每个点都要相互制约,本书的每个案例都已经表现出来了,请大家反复学习,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欢迎关注“营销策略”公众号
回复“案例”,99套经典实战案例免费领……
接着就去谈广告公司,你不能以商家的身份、不能以物业的身份、也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去谈,最终对比后,很自然的就以防震抗灾局的身份来谈。
广告公司搞定后,这样我就有了广告公司的身份,然后再以广告公司的身份去搞定防震抗灾局拿到委托书,再以防震抗灾局的身份去谈商家谈小区,最终我们这五个关键点,南昌学员,广告公司,物业小区,商家,防震抗灾局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这就是通过弱小的我,把本来和我没有关系的、不可能干成的事情用了牵线搭桥,建立了强大的资源库。
防震抗灾局之所以参与,首先是公益活动,做出政绩对他们是有益的,其次确实有义务宣传,最后还不需要花费防震抗灾局的任何成本。

3. 市场营销成功案例详细分析

案例分析是以提高营销效益为目的,依据一定的理论原则,采用科学 方法 ,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资料,提出解决问题建议的一种科学方法。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场营销 案例分析3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一

黄太吉:从“煎饼果子”到“外卖”,3年3变为哪般?

时间定格在2012年7月。

定位白领一族的黄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区12号楼一层较为偏僻的位置开了第一家“煎饼果子”店。

挑选较差位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线上引流。希图借力互联网工具解构餐饮居高不下场景成本的黄太吉,就这样踏上了创业的征程。

互联网餐饮风口,加上出身互联网行业的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出手不凡,短短数月,就令黄太吉的“煎饼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让扎根餐饮行业多年的众多传统餐饮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叹弗如。

黄太吉的成功虽然短暂,但其在营销模式和互联网上的创新,都对传统餐饮业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国八条”出台后,传统餐饮业举步维艰的这几年。而随后声名远播的雕爷牛腩、西少爷们再一次震动了传统餐饮业。

传统餐饮人从不屑一顾,到按捺不住关注、学习、应用互联网,甚而四处寻找“灵丹妙药”,主动寻找互联网的入口,餐饮业的竞争迅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并逐渐走向立体化竞争。

餐饮业的主动求变,火了大众点评、美团等团购平台,也催热了网络外卖、饿了么、口碑、美团外卖,在百舸争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渐沉寂的黄太吉再次出击,竖起“外卖”大旗,携资本青睐以求一博。

煎饼果子

从“街边摊”到“大雅之堂”

201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被新浪改写,一个叫“微博”的自媒体平台颠覆了中国,所有人趋之若鹜。

这种点对面的开放模式,极具互动性的营销价值,将微博推向高峰。

黄太吉能在微博时代迅猛崛起,第一要素在于赫畅的从业经历,使其对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有着精准把握,以及对 广告 设计的精通,对营销的熟稔,给予了他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创意的手法与消费者互动的机会。

新奇的餐厅设计,持续不断的话题制造,当然少不了众多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车、特斯拉……一步步将消费者带入舆论的旋涡中心不能自拔。

不管是打着好玩的旗号,亦或与跨界的结合,还是对 热点 的抓取,赫畅成功引爆了各种话题,各种新奇的手法,让粉丝们自动在微博上转发,赫畅更是身先士卒与每一个留言的粉丝互动……让煎饼果子从“街边摊”走进“环境优美的餐厅”成为现实,黄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国声名鹊起。

从“产品矩阵”到“品牌矩阵”

黄太吉演绎了一个神话般的 故事 :从“煎饼果子”起步,到多元化品牌矩阵的布局,黄太吉只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

这当然是一个神一样的传奇!我们抛开那些玩得极为花哨并被炒烂了的营销手法,去重新审视它的品牌战略。

“煎饼果子”是黄太吉的战略大单品,承接的是产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资本的输入,以创新的互联网营销得以快速品牌化。

从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多元化的角度出发,黄太吉开始围绕煎饼果子打造产品矩阵:五花肉卷、风味卷饼、豆腐脑、豆浆、油条、自家秘制肉、凉面、卤汁、莲藕猪骨汤、南瓜羹、盖世苏泊汤、麻辣个烫等,酸甜苦辣可谓样样俱全,以此应对单一产品的功能和利润局限性。

然而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难以承载如此立体的产品布局,消费者的体验较差,相比麦当劳员工每人每小时5单的业务量,黄太吉员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时0.7单。

巨大的差距,想必让赫畅吃惊得闭不上嘴。

关键是,黄太吉快速扩张的野心并不在此。

赫畅开始抛掉对标的麦当劳,喊出百丽来挡枪,为的就是品类多样化下的多品牌运作,而这较能获得资本的青睐。

于是,黄太吉以类百丽模式为借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围剿的形式,将商圈人流一网打尽。

2014年6月,赫畅的众多子品牌布满了商圈的各个角落:“从来”饺子馆、川渝风味的“大黄疯”小火锅、主打炖菜的“牛炖先生”以及“叫个鸭子”“幸福小冒菜”……黄太吉神话继续,短短一年多时间,连锁发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几个月后,餐饮形式突变,投资热逐渐降温,黄太吉也走在了关店的道路上。

不是事与愿违,而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餐饮也不例外。为人类提供食物是餐饮的本质要求,而食物的第一铁律就是“好吃”。

以互联网切入餐饮并迅速成功的黄太吉,似乎忽略了这个常识,也许是无意,也许是力有不逮:打着产品主义旗号的黄太吉,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如日中天时,却没有去认真研究如何弥补自己在产品上的短板,而是继续在自己擅于传播的长板上不断狂飙。

长板越长,短板越发显短。知名度越来越高的黄太吉,使大家对其产品的心理期待也越来越高。然而,名不副实的结果是顾客下次不愿意再买单,黄太吉慢慢从高峰跌向谷底。

黄太吉公布投身“外卖”那天,宣告了它彻底走下神坛。

赫畅难解“多品牌矩阵”

下的困局

“我确实败了。”赫畅曾公开承认之前的黄太吉已经成为过往。

黄太吉打着产品主义的旗号,却并不能将产品做到极致,而是更多地去塑造概念和炒作,被盖上了过度营销的大檐帽,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但仅这一点,也不足以搞垮这个互联网煎饼果子之王,有大量资金支撑的黄太吉,有的是时间和实力提升产品。

可惜的是,此时它却又走向了多品牌运营之路。作为一个新崛起的餐饮品牌,选择聚焦一个品类来实现竞争破局是不错的战略,黄太吉也得以快速实现品牌的成长。

但消费者对黄太吉的认知,恰恰是建立在煎饼果子这一品类上,而多品牌的运营,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极大地稀释了黄太吉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

从黄太吉的扩张角度看,多品牌战略有着强大的强盗逻辑,这也许是黄太吉追逐资本的无奈选择。逻辑没错,但选择的时机可能错了。在赢利能力上,开的店越多,边际成本越高。然而,快速的直营跃进,资金回笼速度缓慢,根本跟不上开店的步伐。

赫畅一直对外念叨,“产品=制造+认知”,事实是,黄太吉眼花缭乱的营销告诉我们,它一直游离在产品制造之外来谈认知。消费者不是傻子,短期会为你的营销概念买单,时间长了呢?

如果将单店效率与规模发展速度进行有效结合,或许黄太吉不会这么快倒下。打着产品主义的旗号,却行平台战略的构思也没有错,但只是一味地玩概念,消费者就一定会抛弃你。

平台战略:

“黄太吉外卖”要去向何方?

2015年10月,沉寂数月的黄太吉,突然对外宣布获得B轮融资1.8亿元,它再次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但这次却已面目全非,彻底与过往南辕北辙。

这次重生,黄太吉看到了自己的产品短板,选择联手产品生产方打造餐饮外卖平台:开放中央厨房—吸引品牌餐饮产品合作—在黄太吉的中央厨房对各品牌的半成品产品进行加工—集中从中央厨房工厂店进行配送。

这种以供应链为入口的模式,背后的逻辑仍然是改变餐饮业居高不下的成本结构:利用外卖送餐,解除传统餐饮成本结构中最大的一环—餐厅场景,以中餐品牌企业产品为核心,形成工厂集中生产模式,并以黄太吉自建的配送团队,进行3公里以内的30分钟快速配送。

相比网络、美团外卖等,黄太吉外卖在模式上有新意。网络、美团等外卖对合作餐饮企业的品质把控以及配送效率上都比较差,也解决不了餐饮企业场景成本太高的问题,而且场景还在移动化过程中。

黄太吉模式则希望击中这一痛点:品牌餐饮企业负责解决品质和口味问题,黄太吉负责解决销售和配送问题。虽然都是帮助餐厅做增量,但黄太吉想做的是,真正利用餐饮的剩余产能,而网络外卖类则会与在餐厅就餐的顾客抢生意。

理论上,善于发现机会的赫畅又找到了一个市场风口,目前已经有不少品牌加入黄太吉的外卖平台上,如传统早晚餐品牌“净雅”“新加坡妈妈烤包”……黄太吉外卖还与网络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口碑等达成合作,借用它们的平台资源,形成立体的入口。

然而,另一个困难又摆在了赫畅面前,配送团队的高成本和效率要求,以及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度系统、高度精密的运营体系,是不是擅长概念思维的赫畅所能把控的?如果力有不逮,他是否找到了能与他互补的合作团队?

一切都有待时间检验……但不管未来如何,赫畅与黄太吉的创新精神,仍然值得餐饮人学习。

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需要让改变发生。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二

二线城市生鲜电商养成记

菜篮网于2014年8月上线,经过一年的发展,注册用户达到8万人。2015年7月24日,菜篮网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刷高了河南生鲜电商的颜值!

菜篮网并不是姜晓宇的第一个 创业项目 。事实上,早在2009年,他就成立九合科技,专注于互联网项目,先后建立服装、电子产品等电商平台,后来转战团购,与腾讯QQ团购合作,经历“百团大战”的硝烟。在电商界几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他瞄准了被号称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的生鲜。

与一线城市主打高端附加值的有机菜、半成品净菜不同,菜篮网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普通大众的餐桌,每天都会推出一款特价爆品,比如,一元钱一个冬瓜,一元钱一盒豆芽,一元钱一块豆腐??再加上最具诱惑的不限定消费金额的免费包邮,很容易吸引家庭主妇去尝试购买。

赢利点不在于生鲜

近两年,生鲜的万亿市场规模和不到1%的电商渗透率,吸引各路资本不断涌入,助推生鲜电商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全国3万家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赢利者寥寥无几。

“我们的赢利点并不在于生鲜!”姜晓宇直接说。

菜篮网所售卖的都是餐桌上的日常时令果蔬,其中70%从郑州周边的蔬菜基地采摘。根据当天C2B的订单,以及利用大数据计算出来的历史平均值,下午采摘,晚上进行分拣、包装、入库,第二天早上送到消费者手里,整个流程不会超过24小时,以保证果蔬的新鲜度和口感。

“我们的果蔬定价方法,是参考河南一级批发市场的菜价,再上浮15%—20%,而按照传统果蔬销售模式,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果蔬价格通常是翻了两三倍的。”

在让消费者吃到新鲜实惠的果蔬外,菜篮网还致力于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姜晓宇向我们讲述了菜篮网一次次第一时间解决河南尉氏葡萄,受灾青苹果、中牟油桃等滞销农产品的事例,让劳动者劳有所得是他们的目标。

菜篮网这种基地直供,一站送达的方法确实解决了传统商贸模式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损耗大的弊端,彻底解决了菜农和消费者两头叫苦的问题。

但在我们对这种打破传统商贸模式,剥去种种环节链条的变革欢呼雀跃之余,冷静思考一下消费者的习惯就会发现: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做饭具有随机性,在生活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例如郑州市金水区,就有很多大型的菜市场、社区菜店,甚至有些菜农、果农会直接拉着蔬菜瓜果来这些成熟的生活区域售卖,价格也相当便宜。显然,在这种替代性、选择性比较强的小区,这样的消费环境就不利于培养消费者网上预购果蔬的习惯,自然购买频次也不会太高。

“生鲜只是菜篮网的一个流量切入口。未来生鲜与其他品类的销售比例将是1∶2。”姜晓宇一语道破天机,他看重的是生鲜用户很强的黏性。在姜晓宇的办公室里,陈列着一排货架,上面摆满了菜篮网上架的粮油副食、酒水饮品、休闲食品等商品,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何实现用户增长

以生鲜带动其他品类销售看似是个不错的主意,但由于菜篮网的低价策略,就需要靠规模、靠走量来赢得利润。菜篮网的目标是占到郑州生鲜市场消费额的10%,期望达到100亿元以上的规模,平均日单量达到20万单。

如何实现用户规模的增长?毕竟,菜篮网现在的知名度并不高。

菜篮网的重磅拳就是反向O2O模式,希望通过线下完成对线上的导流。目前,菜篮网有200家加盟店,计划到2016年年中,要在郑州开到2000家加盟店,覆盖整个郑州区域。这些加盟店多是社区的果蔬店。姜晓宇把聚划算的模式引入这些加盟店里,要求加盟店开辟出两三平方米的地方,菜篮网每天提供低价爆品来吸引人气,宣传菜篮网的品牌。同时,每个加盟店会有一个二维码,店铺可以从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菜篮网的客户消费额来获得分成。

这种通过天天打爆品的方式来为线下加盟店引流的方式无可厚非,对于菜篮网,最大的作用就是品牌宣传。但有个现象不得不考虑:为了省几毛钱,排队买爆品菜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少有时间、精力和热情去参与这种活动,而老年人显然不是菜篮网的目标客户,能否带来线上的引流等待考验。

菜篮网的另一个动作就是:每个配送员每日只送60单,目的是将他们打造成顾客的家庭私人助手。

姜晓宇说,经过反复测试,60单是一个家庭私人助手最合适的配送单数,即使以后用户大量增加,配送单数再多,他也不会增加每个私人助手的工作量,只会增加私人助手的人数。

菜篮网的每个家庭私人助手都会有固定的配送小区,甚至当客户密度足够高的时候,一个私人助手只负责某小区里的某栋楼。60单的配送量,如果都集中在一栋楼里,其实在两三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其余时间姜晓宇让配送员跟顾客交朋友、聊天,甚至可以帮顾客个小忙,倒垃圾、换个灯泡啥的,以求通过这种高频次的见面来建立和顾客的黏性。刷脸频次高了,和顾客成为朋友了,那办储值卡、介绍新客户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听着有点像海底捞的服务味道,真正地把顾客看作上帝。

这事儿真能成吗?

首先,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验私人助手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是对菜篮网员工管理的考验。除了需要适当的物质激励,更需要精神鼓励。显然,菜篮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私人助手从刚 入职 ,就会受到相关的 企业 文化 培训。

其次,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顺丰嘿客砸了十亿元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不要为顾客着想,要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为顾客着想的画蛇添足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城市里住着的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不同背景的人,现在社会人的戒备心理都很强,特别是年轻人,都有很强的个人空间意识,所以才涌现出大批的宅男宅女,住在对面的邻居几年可能都不曾打过一次招呼,这些顾客凭什么要去和一个来历不明的配送员聊天,更别说闯入私人空间换个灯泡这种事情了!

菜篮网所推崇的私人助手式配送的确是本着为顾客着想的好意,但你为顾客着想,他未必就会买你的账。这种方式同样需要考验。

挑战也许不止一面

“我们马上要启动A+轮的融资。”志在必得的神情写在了姜晓宇的脸上。

在谈到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时,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人工,仓储还有配送这块都不太容易招人。”

也许除了人工,姜晓宇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015年8月7日,京东宣布4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强力看好永辉超市在O2O和生鲜供应链领域的发展。3天后,也就是8月10日,阿里和苏宁宣布互为参股。“未来30年,互联网企业的机会一定在线下,传统企业的希望一定在线上。”马云在双方合作的发布会上表示。

这传递出什么?大佬们已经开始在行动了。他们已经意识到:未来,不是谁颠覆谁的问题,而是线上与线下企业融合,才能一起创造未来!

其实,菜篮网的模式并不难模仿,而且据菜篮网透露,已经有顾客在体验了十几次后,开始搭建相同模式的平台,只是做生鲜电商前期需要的是砸钱,这位模仿者未必就能像姜晓宇那么有魅力能够融到钱!

但是对于那些不差钱的主儿呢?

一切也只存在于假设!目前还没有一位大佬模仿这种模式,姜晓宇还有时间去完成自己的版图,争分夺秒地去提高市场份额和渗透率。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拼的都是速度和资本!

生鲜这场大战,远未结束!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相关内容

4. 微信营销有哪些成功案例

案例一:杜蕾斯微信x0dx0ax0dx0a活动营销x0dx0a对于杜蕾斯大家都不陌生,每每提及微博营销案例,总能看到杜杜的身影,似乎他应经是微博营销中一块不可逾越的丰碑。这个在微博上独树一帜的“杜杜”也在微信上开启了杜杜小讲堂、一周问题集锦。x0dx0a广大订阅者所熟知的还是杜杜那免费的福利,2012年12月11日,杜蕾斯微信推送了这样一条微信活动消息:“杜杜已经在后台随机抽中了十位幸运儿,每人将获得新上市的魔法装一份。今晚十点之前,还会送出十份魔法装!如果你是杜杜的老朋友,请回复‘我要福利’,杜杜将会继续选出十位幸运儿,敬请期待明天的中奖名单!悄悄告诉你一声,假如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在临近圣诞和新年的时候,还会有更多的礼物等你来拿哦。”x0dx0a活动一出,短短两个小时,杜杜就收到几万条“我要福利”,10盒套装换来几万粉丝,怎么算怎么划算。微信活动营销的魅力在杜杜这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毕竟免费的福利谁都会忍不住看两眼。x0dx0ax0dx0a案例二:微媒体微信x0dx0a关键词搜索+陪聊式营销x0dx0a据了解,微媒体微信公众账号是最早一批注册并实现官方认证的公众账号,从开始到现在,一直专注于专注新媒体营销思想、方案、案例、工具,传播微博营销知识,分享微博营销成功案例。作为该账号的杀手锏,微媒体关键词搜索功能不得不提。x0dx0ax0dx0a用户通过订阅该账号来获取信息知识,微信公众账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但一条微信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有的订阅者希望看营销案例,而有些或许只是想要了解新媒体现状,面对需求多样的订阅者,微媒体给出的答案是关键词搜索,即订阅者可以通过发送自己关注话题的关键词例如“营销案例”、“微博”等,就可以接收到推送的相关信息。x0dx0a当然,如果你发送个美女你好,小微或许认为你只是要聊聊天,如果你实在不吐不快,或许这样的陪聊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x0dx0ax0dx0a案例三:星巴克x0dx0a音乐推送微信x0dx0a把微信做的有创意,微信就会有生命力!微信的功能已经强大到我们目不忍视,除了恢复关键词还有回复表情的。x0dx0ax0dx0a这就是星巴克音乐营销,直觉刺激你的听觉!通过搜索星巴克微信账号或者扫描二维码,用户可以发送表情图片来表达此时的心情,星巴克微信则根据不同的表情图片选择《自然醒》专辑中的相关音乐给予回应。x0dx0a这种用表情说话正式星巴克的卖点所在。只是笔者一直不明白表情区分是全智能的,还是人工服务呢?x0dx0ax0dx0a案例四:头条新闻x0dx0a实时推送x0dx0a当然,作为新媒体,微信当然也有其媒体传播的特性,尽管马化腾一直在弱化其媒体属性。作为微信营销的有一个案例的头条新闻,最大的卖点是信息的即时推送,头条新闻在每天下午六点左右,准时推送一天最重大新闻,订阅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直接了解最近发生的大事新鲜事,不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淘宝”。x0dx0a定时推送的时间选择在下班时间,完成一天的工作在,回家的路上看看当天的新闻也不失为一种调剂,既可以了解当下的大事又可以排解路无聊。x0dx0ax0dx0a案例五:小米x0dx0a客服营销9:100万x0dx0a新媒体营销怎么会少了小米的身影?“9:100万”的粉丝管理模式,据了解,小米手机的微信帐号后台客服人员有9名,这9名员工最大的工作时每天回复100玩粉丝的留言。每天早上,当9名小米微信运营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打开小米手机的微信帐号后台,看到后天用户的留言,他们一天的工作也就开始了。x0dx0a其实小米自己开发的微信后台可以自动抓取关键词回复,但小米微信的客服人员还是会进行x0dx0a一对一的回复,小米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大的提升了用户的品牌忠诚度。相较于在微信上开个淘宝店,对于类似小米这样的品牌微信用户来说,做客服显然比卖掉一两部手机更让人期待。x0dx0a当然,除了提升用户的忠诚度,微信做客服也给小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黎万强表示,微信同样使得小米的营销、CRM成本开始降低,过去小米做活动通常会群发短信,100万条短信发出去,就是4万块钱的成本,微信做客服的作用可见一斑。x0dx0a案例六:招商银行x0dx0a爱心漂流瓶x0dx0a微信官方对已漂流瓶的设置,也让很多商家看漂流瓶的商机,微信商家开始通过扔瓶子做活动推广。使得合作商家推广的活动在某一时间段内抛出的”漂流瓶”数量大增,普通用户”捞”到的频率也会增加。招商银行就是其中一个。x0dx0a日前,招商银行发起了一个微信“爱心漂流瓶的活动”:微信用户用“漂流瓶”功能捡到招商银行漂流瓶,回复之后招商银行便会通过“小积分,微慈善”平台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帮助。在此活动期间,有媒体统计,用户每捡十次漂流瓶便基本上有一次会捡到招行的爱心漂流瓶。x0dx0a案例七:凯迪拉克x0dx0a基于Lbs营销x0dx0a播报路况已经不新鲜,交通广播已经霸占这个领域许多年,凯迪拉克在其微信中推出“66号公路”的活动,对路况信息实时播报,更新及时为当地出行的人提供服务,尽管是在交通广播的眼皮下抢生意,但好在凯迪拉克的路况播报仅限66号公路,这也是其优点,只针对一条路况信息的播报,避免范围大而出现信息不及时的情况。x0dx0a案例八:1号店x0dx0a游戏式营销x0dx0a1号店在微信当中推出了“你画我猜”活动,将活动方式是,用户通过关注1号店的微信账号,每天1号店就会推送一张图片给订阅用户,然后,用户可以会发答案来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来。如果猜中图片答案并且在所规定的名额范围内的就可以获得奖品。x0dx0a其实“你画我猜”的概念是来自于火爆的App游戏DrawSomething,并非1号店自主研发,只是1号店首次把游戏的形式结合到微信活动推广中来。x0dx0ax0dx0a案例九:南航x0dx0a服务式营销x0dx0a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总信息师胡臣杰曾表示:“对今天的南航而言,微信的重要程度,等同于15年前南航做网站!”也正是由于对微信的重视,如今微信已经跟网站、短信、手机App、呼叫中心,一并成为南航五大服务平台。x0dx0a对于微信的看法,胡臣杰表示“在南航看来,微信承载着沟通的使命,而非营销。”早在2013年1月30日,南航微信发布第一个版本,就在国内首创推出微信值机服务。随着功能的不断开发完善,机票预订、办理登机牌、航班动态查询、里程查询与兑换、出行指南、城市天气查询、机票验真,等等这些通过其他渠道能够享受到的服务,用户都可通过与南航微信公众平台互动来实现。

5. 成功营销十大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会给你带来感悟

营销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成功营销有哪些经典的案例可以参考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营销的十大经典案例,欢迎阅读。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一 :刀郎营销团队

成功关键词: 街头营销

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效果: 似乎在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和他的歌就像狂风卷着山火一般迅速红遍了整个中国。

除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外, " 刀郎 " 在定价、 渠道 和终端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刀郎走红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新市场成功营销案例,让人们看到中国内地大量二、三线市场成功营销案例的巨大潜能。

营销事件回放:

如果单从唱片销量上看, 2004 年的中国乐坛只成就了一个人,那就是刀郎。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2002 年的那一场雪》销量高达 270 万张,这个数字相当于 9 个状态最好的刘欢或者刘德华,巅峰时期的他们,单碟唱片总销量不过区区 30 万张,而《 2002 年的那一场雪》上市 15 天后,仅新疆地区的销量就超出了这个数字,刚刚在香港发行时,甫一出手就曾夺得了香港地区当月的唱片销量冠军。现在如日中天的销量冠军周杰伦的唱片销量都没有超过 100 万张。

2004 年的 元旦 前夜,作为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2002 年的那一场雪》的全国总经销,广东大圣 文化 传播有限公司狠下心与刀郎签下了保底数 5 万张的销售合同;但当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准备推出时,大圣公司给出的保底数破天荒地高达 500 万张以上,翻了 100 倍!要知道,一般一张白金唱片的销量标志也不过 50 万张。

2004 年 11 月,当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还在后期制作时,订单已经像雪片一般飞来,仅中国内地已超过了 500 万张,而这个订单数并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其他销售目的地。

从表面上看,刀郎的走红似乎很意外,但实际上,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极具独创性的营销事件。除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外,其在定价、渠道和终端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刀郎走红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他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新市场成功营销案例,让人们看到中国内地大量二、三线市场成功营销案例的巨大潜能,而寻找更根源、更本地化的艺人和音乐也成为不少唱片公司新的音乐制作方向。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二: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

成功关键词: 奥运营销

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效果: 在销量大升的同时,在 2004 年夏天占领了品牌宣传的战略高地,成功遏制了老对手百事可乐的追赶风头。

可口可乐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 手相 持的局面,超然胜出。之所以能够通过奥运营销决胜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正是因为其运用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这和大部分国内企业急功尽利心态、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实际运作中策略能力的缺失完全不同。

营销事件回放:

" 申奥成功纪念罐 " 、 " 奥运新会徽纪念罐 " 和 " 奥运火炬传递纪念罐 " ,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总是很早就开始打下伏笔。

2004 年雅典奥运圣火 6 月 8 日抵达北京。作为雅典奥运火炬传递的主赞助商的可口可乐公司提前数月已经启动了 " 雅典 2004 奥运火炬传递 -- 中国火炬手 / 护跑手选拔 " 活动,在中国的 20 多个城市里选拔火炬接力选手和护跑选手。

很多普通的消费者得以通过可口可乐和奥运零距离贴近。

6 月 9 日 ,奥运圣火在北京城传递,准备充分、声势浩大的可口可乐成功地在北京城掀起了一场红色旋风。可口可乐在 6 月 5 日 推出的 240 万罐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罐在很多地方销售一空。

8 月 4 日 下午,可口可乐 ( 中国 ) 在北京组织了一场以 " 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 " 为主题的大型发布会。即将出征奥运会的刘翔、滕海滨、马琳三位体育明星,成为雅典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新的形象代言人。以他们为主角拍摄的可口可乐新的 广告 片在奥运会期间反复播放,同时,分别以这三位体育明星形象设计的 " 要爽由自己 " 可口可乐奥运包装,也开始在全国市场成功营销案例限量销售。

奥运会过后可口可乐还通过央视展开了 " 后奥运营销 " ,在 8 月 31 日 " 奥运特别节目 " 和 9 月 4 日 " 庆祝奥运健儿凯旋归来 " 两个特别节目中迅速决策,签订贴片广告,抓住了难得的品牌传播机会。

借着奥运的热度,可口可乐 2004 年还精心设计了 " 要爽由自己 --2004 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 " 大型巡回路演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在奥运期间还将其麾下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酷儿作为促销产品,以 100% 中奖率回报消费者。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3:微信大众账号

关键字查找+陪聊式推广

据知道,微媒体微信大众账号是最早一批注册并完结官方认证的大众账号,从开端到现在,一向专注于专注新媒体推广思维、计划、事例、东西,传达微博推广常识,共享微博推广成功事例。作为该账号的杀手锏,微媒体关键字查找功用不得不提。

用户通过订阅该账号来获取信息常识,微信大众账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但一条微信不能满意所有人的口味,有的订阅者期望看推广事例,而有些或许仅仅想要知道新媒体现状,面临需要多样的订阅者,微媒体给出的答案是关键字查找,即订阅者可以通过发送自个注重论题的关键字例如“推广事例”、“微博”等,就可以接收到推送的关联信息。

当然,如果你发送个美女你好,小微或许认为你仅仅要聊聊天,如果你真实不吐不快,或许这样的陪聊也是一个不错的挑选。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4: 他她营养素水

1.营销事件回放:

"这是一个千年等一回的产品",他她水总裁周子琰经常这样评价他她水。

在饮料行业,口味、成分、年龄、功能等纵向产品细分标准早已被众厂家用滥,从 企业管理 饮料到 儿童 饮料,从功能饮料到情绪饮料,想在这些细分市场中出奇已经不可能,但从没有人把饮料的消费人群做一个二元切割,而在这个极度追求个性和差异化的时代,为了适应男女个性、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的需求,就贴上男女标签。"我们能否'横'切市场一刀,把我们的饮料也分出男女呢?" 周子琰说。

2004年3月,"他+她-营养水"正式推向市场,其独特的创意立刻成为焦点,好评如潮,一周内产品订货量超过2亿元,并在3个月内创下了6亿元的订货量新高。

2.策略解析:

名称的威力

在《定位》一书中,里斯和特劳特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探讨品牌名称的威力。他们这样写道: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产品梯子上的钩子。在定位时代,你能做的惟一重要的营销决策就是给产品起什么样的名字。

"他她水"名称的诞生过程非常艰难。"男士饮料、女士饮料"、"帅哥饮料、美女饮料"……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什么东西能够简单直接地概括男女,又不显得俗气呢?"他"、"她"是两个名字,在注册产品名时怎么办?两者如何联系?

周子琰他们先后起了50多个名字,比如"维他、维她"、"他呀、她呀"、"酷仔、靓妹"等,在一次起名会上,当"他+、她-"闪现后,现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找到了"的感觉。

"他、她",为目标顾客群--心理年龄在18~35岁的消费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余地,避免因名称的某种特质而拒绝了另一类人群;产品本身是一种营养素水,"+"和"-"既体现了产品"男加体力女减体重"的特质,又暗合产品的性别属性,使男女要喝不同的营养素水的产品诉求得到很好的体现,含有肌醇、牛磺酸,能为男人及时补充活力的"他+"和含有芦荟和膳食纤维,能帮助女人减肥,保持秀美靓丽的"她-"共同构成了"他她营养素水"概念。在对产品名称感到新鲜而产生首次尝试后,又给了消费者重复消费的理由,借功能性饮料奠定的市场 教育 基础,进一步将消费者保健的愿望落到实处。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5: 联想

联想的 2999 元电脑与 AMD 合作是英特尔没有想到的。

长期以来,英特尔如同一架精密仪器,很少犯任何哪怕是细微的失误。十几年来,它建立起来的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攻防体系非 AMD 朝夕之功即可撕破,英特尔对各大 PC 厂商操纵已经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英特尔通过控制各厂商的产品数量、推出档期和价格,把握这些没有核心技术的 OEM 厂商的生产和产品命脉,在中国建立起以联想、方正、同方、 TCL 等直供客户为基础的垄断体系。从技术研发、产品更新、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推广、渠道运作等方面来看,在各种规则的名义之下,君王一般的英特尔给生态链下的 OEM 厂商们丰厚的利益引诱。当利润逐渐削薄的 PC 业变得愈发困窘时,英特尔的 " 银弹攻势 " 越发成为各 PC 厂商欲罢不能的魔咒。

在此大背景下, AMD 在中国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上要做的就是:穿过一片足以让自己窒息而亡的英特尔黑森林,一点一点撕开英特尔的严密防线。

2004 年给 AMD 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一年也被 PC 业界公认的 " 死亡之年 " ,在这一年中,中国所有 PC 厂商利润都跌到了最低点。

越来越多的企业一边忙于不堪目睹的价格战,一边竭力游说英特尔提供更优惠的处理器价格,但英特尔为维护垄断利益始终不肯让步,于是造成 PC 销量攀升但利润却在一路下滑的局面,作为亚太区 PC 老大的联想也不例外。 2004 年中,联想集团纯利只微升 3.5% ,联想股票价格应声而落。

在推出 2999 电脑前,联想曾和英特尔有过多次沟通,但是英特尔坚持表示不希望联想推出低端产品。但在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下,联想的低端策略不得不执行,由此,只能把目光投向了价格更低的 AMD 。

以 2004 年底的处理器价格比较, AMD 主频为 2.2G 的处理器价格仅为 400 元,而英特尔的赛扬 2.2G 左右的处理器价格却要 480 元,而在高端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上, AMD 的处理器价格优势更大,奔 4 处理器 3.0G 价格大约在 1700 元左右,而 AMD64 位处理器 3.0G 价格只有 1500 元不到。

作为英特尔国内最大客户,联想的倒戈让英特尔失去了一统江山的局面。习惯了中国厂商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英特尔公司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上的反叛。情急之下,英特尔公开指责联想推出 2999 元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基本应用需求。英特尔中国公司董事长杨旭认为 " 这是联想对客户不负责任 " 。

除了以降价方式打压 AMD ,英特尔也以同类产品抵制 AMD ,此外,英特尔也在数字家庭等领域广结同盟,提前为 AMD 设下陷阱。

客观上看,和英特尔苦斗了 33 年, AMD 在 2004 年虽大有斩获,但依然是小弟弟。

正如《商业周刊》所言, "AMD 在 2004 年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份额上升超过 1%…… 在 2005 年期间, AMD 或许真的能从英特尔那里抢走不少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份额。近一段时间以来, Sun 推出的一些服务器使用了 AMD 的芯片,作为英特尔的老对手, AMD 正凭借新技术而大出风头。 "

从份额上看,要走出英特尔的阴影, AMD 还差得很远,但从营销角度看, AMD 已经冲破英特尔长期制造的包围圈,越来越多的主流厂商在 PC 和服务器中都开始大规模使用 AMD 的处理器,英特尔固若金汤的大堤已经被撕开,决堤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也许是 AMD 越来越被看好的真正原因吧。从在正规 PC 厂商的产品中罕有被采用,到 AMD 芯片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到全球销量的 15% 至 18% 。在中国, AMD 与英特尔将进入巷战阶段。

下一页更多精彩“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

6. 微信营销有哪些成功案例

微信营销案例有很多,今天给大家说一下经典的五大案例

案例一、天猫

非主流

你以为红包是那么好拿的,你以为自己真的是喵星人还是未知生物,在微信开通公众账号指出,天猫的微信就让人各种匪夷所思,尽管我们不是猫,也要对喵星人说一声“高”,实在是“高”。

来到外星球,你最想要的是什么,这恶搞版神秘之旅,你最期待看到的当然是“红包”。但是想要得到它,你就得经历这个星球上的层层考验。比如看图答出品牌名称,这可相当有难度。天猫告诉我们,非主流有时也是营销的法宝。

案例二、星巴克

音乐**微信

把微信做的有创意,微信就会有生命力!微信的功能已经强大到我们无法直视,除了恢复关键词还有回复表情的。

这就是星巴克音乐营销,直觉刺激你的听觉!通过搜索星巴克微信账号或者扫描二维码,用户可以发送表情图片来表达此时的心情,星巴克微信则根据不同的表情图片选择《自然醒》专辑中的相关音乐给予回应。

这种用表情说话正是星巴克的卖点所在。只是笔者一直不明白表情区分是全智能的,还是人工服务呢?

案例三、1号店

游戏式营销

1号店在微信当中推出了“你画我猜”活动,活动方式是用户通过关注1号店的微信账号,每天1号店就会**一张图片给订阅用户,然后,用户可以会发答案来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来。如果猜中图片答案并且在所规定的名额范围内的就可以获得奖品。

其实“你画我猜”的概念是来自于火爆的App游戏Draw Something,并非1号店自主研发,只是1号店首次把游戏的形式结合到微信活动推广中来。

案例四、南航

服务式营销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总信息师胡臣杰曾表示:“对今天的南航而言,微信的重要程度,等同于15年前南航做网站!”也正是由于对微信的重视,如今微信已经跟网站、短信、手机App、呼叫中心,一并成为南航五大服务平台。

对于微信的看法,胡臣杰表示“在南航看来,微信承载着沟通的使命,而非营销”。早在2013年1月30日,南航微信发布第一个版本,就在国内首创推出微信值机服务。随着功能的不断开发完善,机票预订、办理登机牌、航班动态查询、里程查询与兑换、出行指南、城市天气查询、机票验真,等等这些通过其他渠道能够享受到的服务,用户都可通过与南航微信公众平台互动来实现。

案例五、小米

客服营销9:100万

新媒体营销怎么会少了小米的身影?“9:100万”的粉丝管理模式,据了解,小米手机的微信帐号后台客服人员有9名,这9名员工最大的工作时每天回复100万粉丝的留言。每天早上,当9名小米微信运营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打开小米手机的微信帐号后台,看到后天用户的留言,他们一天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其实小米自己开发的微信后台可以自动抓取关键词回复,但小米微信的客服人员还是会进行一对一的回复,小米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的提升了用户的品牌忠诚度。相较于在微信上开个淘宝店,对于类似小米这样的品牌微信用户来说,做客服显然比卖掉一两部手机更让人期待。

当然,除了提升用户的忠诚度,微信做客服也给小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黎万强表示,微信同样使得小米的营销、CRM成本开始降低,过去小米做活动通常会群发短信,100万条短信发出去,就是4万块钱的成本,微信做客服的作用可见一斑。

7. 市场营销成功的案例小故事

案例分析的需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场营销 案例小 故事 ,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案例小故事一

火锅店老板的再次创业

这是一个实体店老板不断失败、又不断出发的真实故事。

姚洪(化名)是一位在郑州打拼已经20多年的商人。而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在许昌立业,与胖东来家族的于东来同时创业,并且财富和名利双收。但没有商人永远顺风顺水,姚洪经历商海的几进几出,今天,他背负一身债务后又重新开始,从纺织、到 种植 ,然后再到食品餐饮,大浪淘沙后,他继续追随着当初的创业梦想。

发家前:头脑胜于市场

姚洪,许昌人,20多年前,和如今的青年人一样,奋力打拼着自己的创业梦。2000年,他便在郑州 文化 路白庙开了一家老面馆,位于郑州的城中村,人口聚集,入住的大多都是外来打工人口。姚洪选定了厨师,挑好了地理位置,5元钱一碗的捞面在这个城中村社区顿时火了起来。

在郑州捞到第一桶金后,姚洪逐步尝到了干餐饮的甜头,又开始琢磨出点子,研究大盘鸡,随即在经一路开店,也取得成功。“那个时候,只要选对地点,有好品质和口碑,生意都能做成。”这是他最初做生意时的商业思维或者说是制胜法则。

而在后来的经商实践中,姚洪却否定了这一点。这还要从他的失败说起。做了几年餐饮后,他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姚洪开始涉足别的行业。2014年,他在东区开了一家按摩足疗会所。这一次,是一次惨痛的失败。

姚洪始终认为有高消费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产生高频率的销售,但这一次,他算错了。从2013年开始,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之三公消费的限制,娱乐消费包括高端餐饮市场开始极度下滑,生意日益难做。

而在位置上姚洪的足疗店同样不占优势。姚洪所开的足疗店在东区位置比较难找,在街区的不显眼的位置。“由于这个足疗会所的电梯运行问题长时间没有解决,导致公司一直没有效益,这也是这个店面经营失败的最直接的原因。”姚洪说,这样的店成本消耗极大,原来赚的几千万全砸里面了。

失败后:柳暗花明

这是姚洪做生意以来赔的血本无归的一次,一时间债务也如泰山压顶一般,“有的时候真的坚持不住了,甚至有了跳楼轻生的念头。”姚洪想起当时的状况,仿佛现在还历历在目。

员工发不了工资,投资之前的债务登门,让姚洪似乎瞬间掉进了万丈深渊。怎么办?痛定思痛过后,姚洪没有失去理性,他还是决定重操旧业,从他熟悉的餐饮业开始翻身。

这个时候,最让他敬佩的商人有两个,一个是红遍中国的马云,另一个就是在河南做火锅如火如荼的巴奴火锅掌门人杜中兵,两人看似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后者似乎离姚洪自己更近一些。

说到火锅,不得不提起2012年,姚洪做小毛驴火锅的一次经历。当时白庙社区拆迁后,姚洪没有其他选择,加上偿还以前的债务,身上也所剩无几。他找岳父借了钱,在中牟买了他所能买下的最便宜的一头毛驴,就在此种境况下开张了。

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利润来源与前几次创业有所变化。支起炉灶以后,姚洪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对饮食口味的追求。什么食材对火锅最提鲜?什么口味适合于郑州甚至是一个片区的消费者?这些,姚洪都研究得一清二楚,并且不惜花本钱请厨师,甚至于向科研单位的教授取经学习。而这个时候姚洪也想到,不能再像原来满足于一家店,要从一开始就走连锁经营的路子。

这家店做成样板以后,姚洪想着多开几家店,一是增加品牌力,二是扩大规模。但一时他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去投资,哪怕是第二家店。于是,姚洪开始用加盟的方式做店,加盟他驴肉火锅的合作伙伴纷至沓来,而这样一做,反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思考如何扩大规模,然而却赚了一大笔的加盟费。

说到这里,姚洪解释说,连锁加盟是那个时期餐饮商业市场的一个趋势,也是一个过渡期。

姚洪几个月前在经三路开的一家鱼虾火锅店,生意火爆。“一个商人第一要务是利润,但利润的第一要务是商业思维,这个思维就是,趋势大于系统,系统大于团队,团队大于个人。”姚洪说。

“杜中兵做火锅餐饮毛肚品类的第一,我要做的是鱼虾品类的第一”。姚洪说,他现在又一次站在餐饮商业的下一个节点,重新蓄势起航。

这个转变,自然要得益于他自己多次的失败 经验 。何谓趋势?姚洪的理解是:一是宏观的经济趋势,二是具体的行业趋势。“不懂趋势,无异于给别人做嫁衣,夏季卖冬装。”姚洪比喻说。

姚洪接着说起现在的生意经,原来一个好位置,一个好产品就能占领一方市场,但现在可能行不通了。“打开消费者心理的‘任督二脉’是现在行业的主题,利用好互联网工具是经济大势所趋。”姚洪现在开的店,每天的翻台率平均达到5次以上。

姚洪以现在他所开的鱼虾火锅店为例,一个果盘怎么摆放,切块的标准,食材的选料等都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另外,在合伙人制度上,姚洪也采用了更加有激励法则的股东机制,增加实体店运作的活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每天都在背诵自己的 企业文化 ,甚至是生意经,培养有心的员工要比做企业本身更重要。”姚洪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进步的理念,你就不会输,而对于我,永远站在事业的起跑线上。

市场营销案例小故事二

合资+直营,多彩饰家抢局O2O线下

国庆长假刚刚过去,O2O市场两家大牌就联手抛出了一个炸弹:10月8日,美团和大众点评公告正式合并。向前追溯不远,今年5月携程与艺龙合并,4月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2月滴滴与快的合并。不到一年时间,四起重磅合并事件,似乎在向人们预示O2O市场将要进入一个新的竞争阶段——市场趋向集中,竞争段位提升,参与者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

任何一家竞逐于O2O市场的企业,即便它并没有身处合并发生的领域,都应当对这种变化产生警醒,因为在市场和资本的双重推力下,形势演变的速度可能大大超出预期。而市场感官敏锐的先知先觉者,已经开始未雨绸缪抢先布局。

10月12日上午,北京多彩饰家会议室内,多彩饰家与常州宏鹏建材完成了成立合资公司的正式签约。这是多彩饰家在国内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也由此启动了其市场扩张新战略——以合资公司和直营店齐头并进,打造高执行力的线下服务体系。

与区域代理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作当地市场,曾是格力空调建设 渠道 体系的一大法宝,这种模式虽然投入相对较高,但是有效整合了品牌商的专业优势和代理商的地缘优势,并以强大的执行力成为格力笑傲江湖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今,多彩饰家把这种模式引入自己线下市场的扩张,在O2O领域可说是一个创举。那么主打O2O居家换新服务的多彩饰家为什么跨界引入这种模式,把投入门槛较高的“合资公司+直营店”作为线下主力?其创始人吴堂祥开诚布公地道出了他们的思考。

多彩饰家发展到今天,产品线和服务保障能力都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结合O2O市场的竞争演进,接下来的工作重心要放在确保服务品质提升消费体验,和优化资源配置抢占优质资源上,从而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依靠线下服务体系强大的执行力和一体化的紧密合作,而这正是“合资公司+直营店”模式的优势所在。

提升服务执行力

在多彩饰家看来,“合资公司+直营店”是公司业务能够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这种模式前期投资会比较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前景会更好。他们的自信,源于其直营店的经营表现和业绩、贵阳试点市场的销售数据,以及家装后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基于这种自信和对市场的把握,吴堂祥说,多彩饰家敢于保证,合资公司和直营店的投入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回报。

直营店的执行力由公司直接管理来保证,而在合资公司中,多彩饰家会结合实际运营对合作伙伴给出指导意见,把服务品质控制在最高水准,把消费者的口碑做到极致,这是多彩饰家加大力度发展合资公司的一个核心目的。怎么做到?就是通过合资公司这种一体化合作形式,一要保证合作伙伴严格按照公司要求使用公司自己的材料,统一家装产品的质量标准;二要保证每一个施工工人都必须经过多彩饰家的专业培训,能够为顾客提供标准化服务;三要提高合作伙伴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品质,并缩短施工周期,让顾客体验到更快捷的家装换新服务。

吴堂祥说,多彩饰家对消费者最大的责任,就是深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家装需求,有的放矢地为消费者提供恰到好处的居家换新服务,而“合资公司+直营店”齐头并进的模式,可以为贯彻“对消费者负责”的理念提供组织保障。

研究消费者,也是多彩饰家新的扩张战略中的一个核心考量。现在,多彩饰家把工作重点放在针对消费者的研究上,一是研究从线上如何获取消费者,然后针对性进行 广告 投放;二是研究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线下服务商据此提供针对性服务。尤其是后者,必须通过组织管理才能得到落实。通过合资公司这种形式,多彩饰家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可以保证对当地消费者家装情况和实际需求的考察研究工作得以切实执行,为公司的服务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抢先整合优质资源

最有凝聚力的合作莫过于双方捆绑在一起产生一致的利益追求,所以发展合资公司无疑是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更有利的方式。

多彩饰家有一套优秀的 商业模式 ,有一流的产品线供应,通过强强联手成立合资公司,可以与当地有实力、有能力并且对当地市场情况比较熟悉的企业捆绑在一起,实现紧密、一体化的合作,这样的企业更了解当地市场的特性,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市场运作。

多彩饰家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成立10家合资公司,输出公司的品牌资源,复制公司的管理模式,统一公司的战略运作;合作伙伴则根据自身的地缘优势,提供当地市场资源,比如业务关系、人脉和资金等,实现双方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这样就能更高效地把当地市场发展起来。

另一方面,成立合资公司的过程,也是筛选更有能力、可以共同发展的经营者的过程,是对市场优质资源的抢占整合。

多彩饰家对于选择成立合资公司的合作伙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多彩饰家的期望中,未来其理想的合作伙伴应当具有更强大的实力,这种实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多彩饰家的思想、战略高度一致,可以看到家装后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二是有能力指挥整个公司运作,要懂得当地市场的门店选址、销售及团队管理、施工队伍组建及管理、广告投放、 财务管理 ,乃至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要具备出众的领导管理能力,真正懂得商业运作。概括来说,就是要找到思想高度一致,同时资金实力与市场运作能力能够与之匹配的对象。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苛求”,也许与其对市场发展和竞争的紧迫感有关。多彩饰家所耕耘的居家换新市场虽然是其自身一手开创的,但是与之相关的互联网家装市场和家装后市场,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涌入,未来其竞争对手可能来自不同的领域。吴堂祥对竞争形势的演变速度有很清楚的认识,他明确地表示,也许到明年的今天,市场上就会有很多像多彩饰家一样的公司出现,所以必须在时间和速度上抢占先机,用一年时间让多彩换新服务全面覆盖全国所有一线城市。而从多彩饰家自身的储备看,专业化团队组建基本完成,资金充足,未来还会有更大的资金融入,战略清晰、模式创新、实力充沛的多彩饰家“没有理由慢”。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多彩饰家O2O家居换新服务的成长之路是一个持续积累与创新的过程,既要继承前期的实践成果,又要不断地自我突破。吴堂祥强调说,不管发展阶段如何更迭,多彩饰家的初衷是没有改变的,那就是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省心、放心、舒心的居家换新服务,成为消费者居家换新的好帮手。这是多彩饰家创造的市场价值,“合资公司+直营店”齐头并进,不断地放大这个价值,多彩饰家就能够抵御竞争变幻,保持领先优势。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市场营销案例小故事相关内容

8. 市场营销案例3篇

在全球化竞争和买方市场的压力面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将新产品开发放在自身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而市场数据以及由市场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得到的结论都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指导因素。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场营销 案例3篇,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案例一:
水果营行:烧钱催不熟生鲜电商

自2014年10月开设第一家门店,仅一年多,号称要做“水果业内的阿里巴巴”的水果营行就在全国20余个一、二线城市,开设了300多家实体店。然而在2015年12月,几乎一夜之间,这个迅速膨胀的水果王国轰然倒塌,广州、深圳、东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门店大量关门,12月16日,水果营行CEO易德更被警方带走……

水果营行,成为O2O死亡名单里的最新登陆者?它的破灭是否预示着生鲜电商走向颓败?或许,结论恰恰相反。

逆向O2O:

理念正确下光鲜的坏水果

在水果营行的泡沫破灭中,大量的舆论将关注点投放在它的融资模式——“合伙人众筹”和“会员预付卡”。

尤其是前者,据水果营行一份单店投资协议样本显示,直营店投资人为公司有限合伙人,不参与门店经营、不拥有门店股份,只参与分红。直营店投资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将获得每月销售额10%的回报,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为止。同时还获得投资额10%的原始股权的长期收益。而媒体亦测算,按照水果营行宣称的单店月销售额50万元计算,众筹参与者的年化投资回报率将高达30%左右。而通常认知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风险已然极高。

但这并不属于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因为由始至终,水果营行所打造的生鲜电商模式,都如同刘伯温那篇《卖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从理论上来说,水果营行提出的专注线下服务,将人才配置和质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夯实基础后再进军线上的路数,是当下许多浮在网络之上、过度依靠网购模式而缺少实体店推进的生鲜电商所缺失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仅仅是一个正确的理念,没有切合到地面经营理念之上。

反之,从它的许多专注线下的行动中,可以为生鲜电商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务O2O提供反面参考。

远离社区的专卖店不叫小业态

在水果营行2015年11月对外发的一篇软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词句:“7-11、全家等便利店,竞相跑马圈地以便利店、专卖店为主的小型社区零售店,组成小业态 商业模式 ,大有取代大型商超的态势。毫无疑问,水果营行赶上了小业态商业崛起的时代大势。”

显然,水果营行把自己的线下门店定位为小业态。而媒体披露其“门店选的都是城市黄金地段,租金较高,还要支付工资,不可能达到高利润,有时还会亏损”。这种布局黄金地段的思维,与当下立足社区的小业态模式并不相符,反而颇为接近早年的专卖店形态。抛去其或有意为之,以彰显实力雄厚,好招揽合伙人的可能不说,这样的开店方案,历来均是电商实体店或O2O门店所摒弃的。

理由很简单,无论何种电商形态,均是以最大化的扁平 渠道 、降低运营成本为赢利之源,而位于闹市的门店则加大了这些成本,更直接处于商超商圈的辐射范围内,极不利于竞争和拓展。

更为致命的是概念的混淆导致的运营理念的错乱。在水果营行的早前报道中,其总不忘提及“通过线上下单、门店配送,辐射单店周边3公里范围,实现1小时内极速送货上门,解决水果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然而这一“互联网+小业态”的运营模式,在当下的社区O2O门店试点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运营费用昂贵、社区需求挖掘不足的难题。早前耗资10亿元、依托顺丰强大的物流体系和财力布局社区的“嘿客”亦难以为继,而开设在闹市、按水果营行早前介绍开店成本动辄百万元的线下体验店,若真只按运营思路辐射3公里范围,其收回成本的难度将高出太多。

何况,它还只卖水果……

生鲜电商先从爆款玩起

在水果营行众多的正面、负面消息中,有一个信息一直很缺位,即水果营行的水果到底有怎样的优势。

或许造成这一困扰的理由更奇葩,一直号称是生鲜电商的水果营行根本就连一个像样的电子商务平台都不存在。直到2015年下半年,水果营行在对外宣传中,依然还在说“待电商系统完善后……”。

一个线上平台徒有其表的生鲜电商,其线下的门店只能也只有各自为战。所谓逆向O2O,最终走向了传统的水果加盟店模式,只不过是披上了一件“互联网+”的皇帝新衣而已。生鲜电商,其实不是单行线,而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就像一个跷跷板,轻了哪头,都会接不上地气。

但这并非解除生鲜电商迷局的关键。至关重要的是,走线下体验店的水果营行并没有和周围商超中的水果柜台有太多的区别。

这都不是早前舆论批判的水果营行不懂水果经营之道,损耗大、价格高、标准化难所能概括的,尽管这是许多生鲜电商创业者不可避免触碰到的问题。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则是更加致命的。

“我必须知道,我为何非要选择在你这里购买水果?”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个疑问句式里的“水果”二字可以换成其他任意商品种类。但对于生鲜电商而言,仅仅一句“相较于销售低端水果的菜市场和中低端水果的商超,生鲜电商主要销售特色、中高端水果”这样模糊的定位并不足以解惑。

之前多个生鲜电商用行动来解答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水果这种消费者更乐意于眼见为实的商品,在线下体验店辐射力度不足的大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生鲜电商平台往往都以爆款为强化消费者体验的突破口。

如顺丰、京东、天天果园和本来生活等电商在2013年打得火热并延续到2015年的海外直采车厘子大战,对此,天猫电商平台喵鲜生负责人乐觉就曾表示,生鲜电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从带来关注度的角度考虑,基于价格和体验度,消费者会主动传播,就能为网站带来新的用户。

更重要的是,这可以弥补线下体验店不足的缺陷,“奇葩”的水果会更容易形成消费者的购物黏性。由此,再将口碑拓展到其他常见品类之上,逆转消费者“眼见为实”的习惯。

烧钱扩大规模不一定能增强黏性

在整个O2O死亡名单中,一个普适性的死亡规律就是烧钱烧到资金链断裂,而烧钱的主要流向均在盲目扩大规模,意图以规模覆盖足够多人群来获得黏性和长尾。

在水果营行案例中,一年内扩展出300家实体店,覆盖20余个城市,并计划在未来3年开设1万家实体店。如此强度的店面扩张,必然带来人员储备、运营模式上的不适应。须知,知名水果连锁百果园,从2002年起,用了8年时间仅开出了100家门店。之后又用5年时间,才将规模提升到1000家门店。

即便是在“互联网+”的极限扩张下,指数级增长的实质,也须完成从0到1的蜕变,或言先种好试验田,才能将成熟的模板进行复制,实现从1到N。

一个产品特色不足的生鲜电商或O2O,最终会滑向另一面,即再次通过烧钱的方式,用补贴和特价来吸引消费者“贪便宜”的心态,从而塑造虚假的黏性。而在水果营行身上,各种“会员预付卡”真正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就在于“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的优惠力度上。若运营状况正常,这类促销本无可厚非,但一旦本身就是强行在亏本赚吆喝,这样的预付卡除了吸纳资金这一个用处外,更会因为一个店面的崩塌,而形成银行式的挤兑风潮。这一幕,在水果营行落幕时,已然得到了证实。

一个忽略了消费者,没有真正买方市场想法,只是描述了一个好听的 故事 ,却无法和周边的商超、菜场的水果摊点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的生鲜电商,其不败也难。

此外,还有几点教训值得一点:

一是生鲜电商和O2O依然要用轻姿态来扁平化渠道。如在线上红火的本来生活网,目前进军线下的生活O2O项目“本来便利”就是采取和当地水果店合作,而非重新建店。而更多的生鲜电商要突围,或可采取一个城市一个中心体验店+若干合作自提点的方式,实现有效扩散和覆盖。最终的客流入口,依然是在线上,而非体验店。

二是使用线上平台建立大数据体系,至少做到能够预测某一城市对某一品类水果的预期。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才可以将电子商务所拓展出来的超长尾巴,变成一个核心数据源,可以确保发往某个城市的水果,不至于过少或过多,徒增损耗或难以满足需求。这才是区别于各自为战式的传统水果店的关键。

三是不断地差异化自己的特点。生鲜电商要成功,其实就应该按照电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长尾来满足长尾末端的用户需求,人有我有不是特色,人无我有哪怕只是一个人有需求才能成功。当然,越特色、越稀缺、越小众的水果卖得贵点,将预订、众筹等互联网模块落在消费者层面上,而非融资层面上,意义更大。
市场营销案例二:
大品牌产品升级引发的经销商压货血案

2015年,老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表。

看着越来越糟糕的数据,老高越来越胆战心惊。

老高是某著名快消品(本文称为A企业)的经销商,在别人看来,在省会中心地带,拥有数千平方米大院自有产权,前边四层办公楼,后边大片库房,近百台车,200多人的团队,生意够大够土豪。

可事实上,老高从这家品牌身上挣得的利润却是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下半年,算完人力成本和市场成本,每月七八百万元销售额,利润不足10万元!这还不算固定资产折旧、银行融资成本!起早贪黑,闹心憋屈,挣这几个钱,不是厂家的装卸工是什么!

与老高一样,A企业的多数客户,正面临着一个普遍难题:销售额提高很多,却时不时亏损?

但即便如此,2016年来自厂家的巨大增长压力依旧没有放松的迹象。

终于,在看到邻省省会经销商老刘与A企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之后,老高坚定了退出的决心,要知道,老刘一直是这个厂家的大区级标杆客户,配合好,执行强,可因为连着几个月压货都没有完成任务,就被厂家拆分了,这让老高感到刺骨的寒意。

逼迫在花样翻新

2013年到2014年,A企业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但增长动力是一样的:密集分销,核心是“加车加人”“密集铺市”和“促销投入”。

但越来越明显的是,靠密集资源投入换得的扩张性增长格局,已经不可能无限期成为拉动这家企业增长的源泉了。

首先,扩张越来越困难,能铺的网点都铺了,渠道越来越饱和;

其次,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抢占份额,价格战成为常态,利润越来越薄。

2015年初,面对董事会要求年度增长40%的目标,营销高层提出“转型”战略,要点是“产品升级”“管理复制”和“费用检核”。

其一,开发、推广几只高端产品,毛利高,让经销商有钱赚,同时优化公司产品矩阵、利润矩阵;

其二,强硬要求经销商复制厂家管理模式,经销商要建立巡查队伍,要参照厂家业务工资体系,对配送员工资进行改革,实行专车专送,用“排他性”条款高效占用配送资源;

其三,加大促销检核力度,费用必须专款专用,必须100%落地,避免经销商截留,钱要花到市场上,从而压出渠道销量极限来!

在营销高层看来,“转型”成功的关键就是“费用检核”,费用只有和目标量完美挂钩,才能有效确保目标达成。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1.任务分解

任务自上而下分解,总部分给大区,大区再分给区域。为确保完成,每个层级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就是在自己领到的基数之上再加几个点。而层层加码后,经销商领到的任务要高出“增长40%”的目标不少。

2. 合同签订

要求业务人员签订年度和月度销量责任状,为确保新产品推广成功,还要单独签订新产品销量责任状,辅以销售提成,目的只有一个,把业务人员和经销商捆绑在一起,逼出各自的极限来!

由于是大品牌,加上各种威逼和利诱,老高们虽然很有意见,但最终还是被迫签了合同。

3. 费用逼迫

首先,将公司产品进行梳理,将数只占销量半壁江山的产品,实行随车搭赠,但拿到这笔费用是有条件的:以经销商月度任务为标准,按照销售额达成率进行补贴,完成95%,费用全额补贴,低于95%,分坎级扣除一定比例,要是低于70%,那一分也没有。设置70%,那是要确保2015年销量至少不会负增长。

其次,单独申请的促销活动要和规划量以及月销售额挂钩,只有规划量和月销售额都达标,才能拿到全额费用,否则将按照坎级扣除一定比例费用,但月销售额达成率最低是70%,低于这个数,促销费用只能报销50%。

最关键的是,A厂家要求严控价格和经销商毛利,执行的促销活动,要限定供货价和出货价,老产品,经销商毛利不得超过10%,新产品,毛利不得高于20%。目的是让消费者能够获得产品红利,进而持久拉动消费。

最后,大区、销售部、集团三级巡查队伍要对各类促销活动进行高频次检查,一旦查出问题,除扣除该项费用之外,还要重罚。

过度逼迫引发的“血案”

2015年,老高被绑架了:因为促销费用是自己垫付的,所以为了挣出费用和开销,老高只能压货。不单老高,A厂家多数经销商,也都被迫选择压货。

问题是,压货之后,麻烦才刚刚开始:

1.因为压货,老高销售节奏被打乱。当月前20天都在处理上个月库存,到了月底,为了拿到费用,不得不继续冲量,如此反复循环。这样,扭曲的压货做法导致扭曲的销售节奏,扭曲的销售节奏又要求进货继续扭曲,否则就难以为继。

2.压货压多了,产品新鲜度自然就差,为了处理旧货,厂家的办法是,只管高端产品处理,而且要集中回收清点,费用嘛,按照到岸价,你一半,我一半!至于返货成本,以及低端产品处理,厂家压根就不管。于是,老高的毛利空间被狠狠咬掉了一大块。

3.频繁处理旧货,不仅给消费者留下了这个厂家一直在处理旧货的印象,而且还占用了新鲜货龄产品的售卖位置和机会。

4.再看“产品升级”策略,为了做大新产品,由大区牵头,自上而下为经销商规划了很高的计划量,考核经销商的进货活跃度和环比增长率,也就是限定经销商的单月进货次数和单次必达进货量,如果未完成计划,就予以强配。这样,在新品尚未被市场接受、形成良性流转的时候,老高又被压了一堆库存。相反,总部从人为拔高的销售报表中得出了虚假信息,于是继续逐月增加任务,而且厂家各级业务人员为了拿到新品激励,接着再压。

5.虽然后来,A厂家要求,当月前七天的订单量不低于上月后七天的70%,否则即视为压货,要对区域予以重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线常用的办法是:要不在当月23日压一批大单子,要不就在下月的7日再压。因为在更短的时间跨度内集中进货,这无疑放大了老高们的销售、资金和利润风险,要知道,A品牌的相当部分产品货龄只有几十天,为了不砸到手里,老高只能平进平出,甚至低价抛售,这不是亏损是什么!

老高很快力不从心了。2015年11月,老高费尽气力,依旧还有3个月的任务没有完成,A厂家大区经理周新(化名)很不高兴。他把老高和责任业务主管叫到大区,要求述职,并且强调,那三个月欠账,年底必须补齐!除了要老高表态“必须完成”外,还要落实到纸面,签订责任状!否则,就考虑市场拆分!

老高很生气,说来说去,还不是强行压货嘛!年底补齐欠账,摆明了不是关心你们年终奖吗!至于压来的货以及高库存,还不是我自己去想办法?

随后的事,让老高更加不爽。因为未完成任务,周新对老高的市场检查立马多了。各种检查结论层出不穷,什么铺市率不足啦,什么终端表现弱啦,总之,意图昭然若揭,那就是你老高的市场基础建设弱化,这严重影响了任务达成!严重拉了大区后腿!而且,周新还不时来老高这视察,夹枪带棍,威胁要搞市场拆分!

比老高更悲催的是老刘。

两年前,老刘积极响应周新号召,砍掉了代理的大多数知名品牌,专心做A品牌的“专营”代理商,而且还开设了不少终端“专营”店。周新大加赞赏,大会小会表扬之外,总部来了人,都往老刘那里带。

这两年,周新用老刘这个标杆去逼迫其他客户,效果很不错。拿2014年来说,老刘率先任务撞线,可谁都知道,老刘是压货压出来的。到了2015年,因为2014年基数高,老刘拼了大半年老命,还是没能完成任务,而且很明显,随着欠账随来随多,老刘肯定是完不成全年任务了。

标杆没有起到标杆的作用,这严重影响了所在大区,所以,2015年10月份,周新拆分了老刘。

因为自废武功,手头没有几个知名品牌,面对周新的霹雳手段,老刘不得不忍气吞声。

老高想,任务年年增长,总有一天,今天的老刘,就是明天的自己。

与其投入巨大成本,忍受日益高昂的利润侵蚀,以及并不明朗的经销前途,还不如趁早退出。

于是,2016年3月, 春节 刚过,老高就不干了。

拿逼迫保增长,前提是不能过度损害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在经济下行、人口红利和渠道红利减少的背景下,在更困难地培育全新增长模式,和更简单地、更便捷地把压力传递到渠道中间,包括大品牌在内的很多品牌选择了后者。而大多数营销管理人员也支持这一选择,他们更喜欢用“短、平、快”的打法,快速压出渠道的极限来,而经销商便是承载和释放他们压力的最重要节点。

至于许多厂家强调的“转型”,不过是换了个马甲,本质上还是原来逼迫的路子。拿老高的遭遇来说,所谓“产品升级”,以产品活跃度和订单必达率的形式,重新走上了压货的路径依赖;再看“费用逼迫”,可能短时间内压出了销量,可从更大的尺度来看,只会越来越加深产品动销和库存这对矛盾,直到崩盘。

老高放弃代理时,周新还说:“我们企业2015年增长率领跑行业,你去哪再找这样的生意?这样的品牌?再坚持一下,把市场基础做好了,那还不是数钱数到手软?”

可是A品牌完全搞错了。问题不是它品牌力有多强,不是增长率还在高位运行,而是这种增长模式是以过度牺牲经销商利润空间为代价的,是靠压货来拉动的,而这注定不会长久。

反思 :面对大品牌的压货式高压,经销商如何拯救利润?

1.要多元化经营,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像老高那样自愿退场是一种选择,但前提是,你得有退路。如果像老刘那样,为了迎合厂家,自己自废武功,踢掉其他同类品牌,专心搞什么“专营”代理商,搞什么终端品牌“专营”店,那只会成倍放大经营风险,到最后,只能被迫接受厂家设计。

经销商要有品牌群组合概念,哪些品牌外表光鲜,里子稀烂,利润稀薄,甚至以过度侵蚀自己及渠道利润来获得增长?哪些品牌牌子、利润都不错?在此之下,还要考虑品牌内部产品群定位构建,哪些是跑量性产品?哪些是高毛利产品?哪些是狙击性产品?

经销商要有优质的经营结构思想,经销商要对自己代理的品牌群和产品群进行梳理,明确产品定位、产品组合、产品层次,确定适合自己的品牌群和产品群组合,提高产品组合盈利水平,提升抗风险能力。

只有多元化设计,才能有效对冲厂家侵蚀利润的潜在风险。

2.聚焦渠道分类管理建设,不要“贪多求全”

对快消品企业来说,铺市率是考核经销商的一个极有用手段。你说任务高,我就检查铺市率,如果铺市率低,说明市场空间还很大嘛!如果铺市率符合标准,那么单店库存够吗?能不能和行业老大看齐?甚至会说,和产品稍有点联系的渠道,能不能铺货?!

但问题是,有些网点,或刚开业,或人流量不足,或为获得销售费用而过度囤货,或不适合该类产品售卖,等等。不顾这些门店消化能力,“贪多求全”,“过度铺市”,只会是铺市率、陈列有了,可最终多数返货,只好再掏费用去处理。不知不觉中,经销商便遭受了隐性亏损。

因此,经销商应和厂家确定符合地区经济环境的“有效铺市率”界定,不能不管什么终端,只要能卖,就大量铺货,要警惕无效、低效网点的过度铺货。

终端网点台账不应是建了档案就完事,也不是简单地按照营业面积等硬件去划分类型,而要逐步建立基于销量划分终端类型的模式,再明确不同终端类型的基础铺市品项,每类产品的大致周转天数,单次铺货底数,以及单店单位时间内应留存的库存件数,最终聚焦优质网点,提高终端网点质量。

3.经销商要管好自己的仓库,同时关注价值和数量变化

很多大品牌业务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喜欢把经销商的仓库当作自己的仓库,很多时候,不经经销商同意,直接替经销商下单,或者是强行配货。这种只管完成任务、却不考虑区域不同消费特性的行为,最令人不齿。为了完成任务,结果把公司的库存变成了经销商的库存,把区域不适销的产品硬生生变成了经销商的库存。

经销商要管好自己的仓库,对不同产品的走势、动销、库存要有清晰的判断,不能将产品的订货权拱手让人,要关注库内产品的月库存周转率和月产品动销率,用价值变化和数量变化判断,来减少自己面临的库存风险。这样,在厂家不合理配货时,才能有理有据予以反击。

4.优化内部管理,规避不合理的管理复制,减少隐形管理成本支出

经销商要对管理体系进行梳理,各个岗位要进行定量分解,在管理环节和渠道建设上要导入投入产出分析,减少隐形管理成本支出。

尤其要注意,一定要规避不适合自己的管理复制。拿A厂家要求的配送员工资改革来说,该方案设定了基本工资、品项工资、市场基础建设工资和销量提成工资,而且限定人员只能是专职配送员,老高这个省会城市,基本工资每人2000元,一辆车两个人,而这家品牌平均毛利不足15%,那么“一月一车要多增加近3万元销售收入,才能对冲基本工资的成本支出”,再加上运营成本不能被其他品牌分摊的“专车专送”,以及其他细分考核和产品提成,运营成本十分巨大。因此,在渠道越来越饱和的背景下,当厂家企图嵌入“高大上”管理制度时,经销商一定要警惕,因为这很可能大量侵吞你辛苦赚来的利润。

9. 微商营销策略分析与案例

自80年末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案例分析行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黄铁森:工科男微信卖水果一年赢得1.7万微信粉丝

把活动宣传单乔装成图书馆借阅证,借《你是我的小苹果》演绎“我来助你苹果传情”。一年时间,理工男黄铁森通过独到的营销方式,让所创立的We信水果帮拥有了17000个粉丝。

工科男动心微信卖水果

黄铁森1992年出生于洪湖,2013年,还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就读的他和同窗好友吴旋一起创业,两人决定从微信卖水果起步。

2013年青年节,We信水果帮上线。黄铁森花了1300元进水果,又组织十多个要好的同学在校内宣传,身穿事先定制的We信水果帮文化衫,以扫微信二维码就能获赠水果的方式营销,当天即获327名微信粉丝、17笔水果订单、营业额达300元。首日的成绩并不起眼,但黄铁森和小伙伴们却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与传统销售相比,网际网路的销售有太多优势:给We信水果帮发条微信,水果就送货上门,最快的甚至只要一分钟***寝室在仓库附近的***;黄铁森和吴旋最初靠两辆自行车进行配送,而仓库是学校西门附近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成本低廉,使得“水果帮”所有的水果都比水果店便宜。

坚持了几个月,自行车升级成了电动车、仓库的纸箱升级成了专业的货架和货箱,后台管理进一步智慧化升级,最需要的就剩赚足人气了。

免费送水果引数万人次参与

如何吸引人气?网际网路的思维是免费,也就是送。如何送才能赢得最多关注呢?黄铁森想到了“要送就送整栋楼”。

寒假归来刚开学不久,黄铁森在人人上发起了投票活动,选举最具人气宿舍楼,获票最高宿舍楼的全部寝室都将获得免费水果一份。为最大程度地推广活动,黄铁森以图书馆借阅证为样本,印制了一万张仿版借阅证,上面有黄铁森的照片和身份资讯,背面印有活动连结和二维码,将“借阅证”进行派发后,他又在人人网上发帖,问“谁捡到了我的图书馆借阅证”,引发同学们的关注。

多重努力果然获得爆炸性效应。几天时间,We信水果帮“要送就送整栋楼”的活动被全校学生知晓,获得了数万人次的参与。

今年5月20日,黄铁森掀起“你是我的小苹果”表白大行动,具体方式是在We信水果帮的页面上,留下对心上人的表白及其地址,We信水果帮就会在指定时间内为该物件免费送一个苹果。这么浪漫的活动立刻吸引来数百位网友的参与。

一年来,We信水果帮赢得了17000名粉丝,这对于一个在校园内卖水果的公共微讯号来说,已是创造了奇迹。

但黄铁森的野心绝不仅仅在于此,这个夏天,在黄铁森和他的数个程式设计师伙伴一齐努力下,We信水果帮的网站和线上配套管理后台已全部开发完成,而通过线上推广,We信水果帮的模式受到了认可。黄铁森透露,目前他们收到的加盟申请商家数已达103户,覆盖了全国40个城市。

吕玉巧:80后邵阳***卖牙签牛肉月售30万

人物档案

吕玉巧,31岁,邵阳市新邵县陈家坊镇人,现居邵阳市城区,“湘巧家”牙签牛肉掌门人。

王阳,31岁,邵阳市人,现居邵阳市城区,现就读MBA管理学硕士,“湘巧家”牙签牛肉股东。

在邵阳街头巷尾的熟食摊上香气四溢的牙签牛肉让一位80后美女发现了商机,然后自行研究配方,与好友制作出有独特风味的牙签牛肉品牌“湘巧家”微信外销。就是这么一根小小的牙签牛肉,成就了两位姑娘的创业致富梦想。

10月9日,被粉丝们称为“牛肉西施”的吕玉巧和王阳对三湘都市报《创周刊》记者说,“湘巧家”牙签牛肉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及新马泰等国家,并成为南昌、郑州、西安等地高铁上的指定食品。这个“十一”黄金周生意异常火爆,供不应求,扩大规模迫在眉睫。10月2日,“湘巧家”黄牛养殖基地选址已经谈定,面积300亩左右,将落户邵阳县的一处山地。

谈及梦想,“姐妹俩”坚定地说,“把牙签牛肉卖到世界各地,让外国友人尝尝咱邵阳的传统美味小吃”。

摆地摊,

挣得数十万,创业遭亏空

在新邵县陈家坊镇,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偏僻山村就是吕玉巧的家乡。

为了减轻家里的重担,16岁刚上了一个学期高中的吕玉巧就放下了书包,来到邵东县城打工。她在一个生产箱包的工厂里做工人,开启了起早贪黑的生活。

县城里的商业气息催生了这个花季少女心中做生意的种子。几个月后,她便开始在小饰品城批发一些货物,白天在广场摆摊,晚上就在火车站摆摊,“当时一天有好几十块钱的收入,比在工厂打工强多了”。

小打小闹摆地摊的生活没过多久,吕玉巧就和一些同样有着创业梦想的朋友,开着汽车装满邵东生产的锅碗瓢盆去全国各地“卖车货”。而这种商业模式在邵东也才刚刚开始兴起,年纪轻轻的吕玉巧试吃了创业这只“螃蟹”。走南闯北几年下来挣了80多万元,也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11年至2013年,吕玉巧孤身一人在浙江义乌开了一间做头饰的饰品厂,谁料到那几年全国经济下滑,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她就把自己这些年赚的积蓄都亏了进去还负了债。

开茶馆,

不端“金饭碗”毅然创业

而此时生活在邵阳市区一个相对优越家庭的王阳,也同样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

王阳的父母都在机关单位工作,按照父母的“指令”安排,她从重庆一所大学毕业后应该进邵阳某单位办公室工作。然而,王阳却毅然地放弃旁人羡慕的“金饭碗”工作,和朋友合伙经营了一家小小的茶馆当起了老板,从此开始了创业的漫漫征途。

“街边的茶馆里,倒映着一个城市的形象。”王阳开茶馆之前在外地读书也好去各地旅游,她总喜欢到茶馆里边坐坐,喝上一杯清茶,看看街边的美景。而这,似乎也成了她选择开茶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她经营灵活,待客真诚,茶客盈门,每月下来至少分得1万元以上的纯收入。2007年,王阳因朋友的介绍相识了吕玉巧,有着相同创业梦想的两位美女一见如故,说起邵阳美食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钟情于香辣俱全的小吃牙签牛肉。

姐妹花,

联手创业打造“湘巧家”

从义乌做生意亏本回来后,吕玉巧就闲在家里没事做,想做生意却又没有本钱。那时微商刚刚流行,她就试着做微商,在微信圈里卖衣服、卖鞋子,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销量会有那么好,一个月也能赚2万多元。几个月后,做微商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2014年3月的一天,一位在温州做生意的邵阳老乡给她发来了微信:“以前在你家里吃饭,你妈妈做的那牙签牛肉挺好吃的,你能不能给我做几包邮寄过来?”吕玉巧做了5包给那个老乡寄去。几天后,老乡又微聊说,朋友们吃过后,都觉得口感独特,非常好吃,要她再做10包牙签牛肉寄去。

利用微信朋友圈卖牙签牛肉,这不是个好商机吗?何不把自己祖传秘方的牙签牛肉给推销出去?

“我家祖传秘方的新鲜牙签牛肉,有需要的朋友可微订。”2014年3月,吕玉巧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讯息,没想到第一天就接到了微信朋友30包的单,第二天50包,第三天100包……“就这样订单越来越多,那时候我没有任何的装置,也没有打真空包装的机器,每天都是手工现做的,大清早就跑到市区的三眼井市场去打包,然后发给客户。”吕玉巧说。

因牙签牛肉,两个创业 *** 燃烧的女孩融合在了一起。2014年6月,吕玉巧跟王阳商议:“能否把这个牙签牛肉做大做强,我们俩姐妹联手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各自微信圈把牙签牛肉卖到全国。”说干就干!两人联手一起开始创业,办执照,招工人,装修厂房,独特风味的牙签牛肉已注册商标品牌,“湘巧家”便应运而生,产品通过检验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开始销售。一传十,十传百,全国各地“好吃客”的订单如约而至。

“记得我们合伙刚起步的时候,两人每天早晨5时起床去市场买新鲜的牛肉,再切、炒、串,虽然过程辛苦,但从不马虎。产品由于口感很好,‘湘巧家’的口碑高涨,吃货粉丝越来越多。”王阳说。

网上卖,

全国百家代理商热销

牙签牛肉能卖到全国乃至世界?很多人在听说后直呼不可能!

“商机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创新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必须做好艰苦创业的准备,敢想、敢干、敢创新就能成功!”没读多少书的吕玉巧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多年后有了自己的想法。

刚开始有所起色的“湘巧家”,一段时间内却不断有退货,最多的时候达到百分之五十,都因牙签刺破包装袋造成***/***。为了信誉,她们只好全额退款。随后,吕玉巧和王阳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苦苦思索,在车间里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并请来熟食工厂的老师傅一起改进生产工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彻底改良后,包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挽回之前丢失的顾客,她们一个又一个地打电话过去解释并获取他们的信任。

去年冬天,“湘巧家”接到了高铁订单,现在南昌、郑州、西安等地的高铁上都有销售“湘巧家”牙签牛肉,全国各地爱上牙签牛肉而成为代理商的达到上百家。此外,远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不少华侨也成了她们忠实的“粉丝”。负责营销的王阳总结说,牙签牛肉乘上高铁奔向全国,华侨们使牙签牛肉从“土货”变身为“洋货”,每个月的销售额超过30万元。

由于业务量不断增多, 目前,吕玉巧和王阳正在扩大场地,更新装置,研发新产品。9月11日,吕玉巧微信晒图称,“到湖南农业大学报到,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据了解,吕玉巧选修的是食品专业,她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10月2日,“湘巧家”黄牛养殖基地选址确定,面积300亩左右,将落户邵阳县的一处山地。10月15日,“姐妹俩”将带着新产品鱼嘴巴和白辣椒牛肉酱前往北京,向中国农科院的教授请教质量和口味等方面的问题。“闲时两人还在学英语,等厂子规模大了,到时候把‘湘巧家’牙签牛肉外销到世界各地去!”谈到未来的发展,吕玉巧和王阳信心满满。

创客说

“商机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是从无到有的创新,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敢想、敢干、敢创新,事业就能成功!”——吕玉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人生只有追求梦想才能赢得未来,事业只有拼搏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王阳

>>>点选下页进入更多相关内容

阅读全文

与微市场营销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教研电教培训方案 浏览:871
翼支付线下推广活动方案 浏览:414
学市场营销学心得体会 浏览:525
市场营销研究哪些内容 浏览:904
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业务战略 浏览:9
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培训的方案 浏览:167
双11购物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36
农产品网络营销量 浏览:119
书店网络营销策划活动 浏览:177
2016电子商务政策法规 浏览:11
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概况 浏览:695
慈善促销方案 浏览:406
德芙的品牌营销策略 浏览:813
网络营销调查问卷实训报告 浏览:669
市场营销需要的素质 浏览:365
济南网络营销培训哪里好 浏览:183
火锅店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128
银行活动策划方案总结 浏览:842
应急业务工作培训方案 浏览:680
县师德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