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德国大众市场营销案例

德国大众市场营销案例

发布时间:2023-03-18 21:08:19

① 举例营销改变文化的案例

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背景:1938年,钻石的价格急剧下降,戴比尔斯公司向广告代理公司寻求援助,希望扭转这种颓势。1939年,后者推出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成功地将钻石包装**们的婚礼必备品,让这种亮闪闪的饰品赢得无数新人的欢心。如何让两个月的薪水持续一生。购买一颗钻石吧!

突破:广告运动诞生了流行金句。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教授科迪表示,“它为这个产品赋予了一种情感意义,让人们产生共鸣。”这个句子如此浑然天成,足以让人们忽略它背后的商业目的 。

贡献:开启了情感营销的先河,后来者如耐克主张“想做就做”(Just Do It),万事达卡诉求“万事皆可达,唯有情无价”。

2、万宝路牛仔

背景:很难想象,几十年前万宝路竟然是一种女士过滤嘴香烟。1955年,当李奥贝纳广告公司接手这个品牌时,一切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该公司重新对万宝路品牌进行了定位,并引入了一个极具阳光色彩的形象:美国牛仔。

突破:品牌形象广告。科迪认为,这个广告运动将万宝路牛仔塑造成一个成功的“代言人”,不仅如此,这场广告运动还是第一个品牌形象广告。“它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产品销量的提升上,更唤起了男人们对阳刚的男子气概的追求。”万宝路由此而成为最畅销的香烟品牌。

贡献:开启了年轻人的品牌意识

3、是她,不是她?

背景:1957年,FCB广告公司创造了“伊卡璐女孩”这个形象。一个看起来非常阳光健康的女孩,但她却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她头发的颜色可能是假的!随后染发剂的广告铺天盖地,都附有醒目的一问一答:“是她,不是她?”(Does she ? or doesn"t she?)(“只有她的美发师知道”。)

突破:惊骇广告(shock ad)。《广告时代》杂志专栏作家鲍勃·加菲尔德称之为“惊骇广告”的鼻祖,用诉求激起口碑效应。它所产生的效果惊人,10年后,其染发剂产品的销售额达到1.6亿美元。

贡献:性感有不错的市场效应。它为后来的多个性感广告出炉扫平了道路。比如,波姬·小丝的CK牛仔裤广告。

4、想想小的好处

背景:1960年代,大众汽车旗下的甲壳虫品牌销量不佳。DDB广告公司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运作模式:让一名文案和美术指导搭档,展开这项广告运动。于是,“想想小的好处”(Think Small)这一大众汽车史上革命性的广告便出台了,一辆小小的汽车停在广告画面的中央,周围是广阔的空间,还有一句引人遐想的“我们的小汽车”。

突破:以小搏大。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贝尔奇如此评价:“打破传统,往往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创新。”曾在《广告时代》担任编辑的约拿·布鲁姆认为,“小也是性感的一种表现,它意味着有坚持特立独行的胆量。”

贡献:充分相信自己的产品。简单真诚以及适当的冒险,能够产生以小搏大的效应。Avis租车公司“因为是第二名,所以我们更加努力”的广告运动,与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 案例讨论德国大众汽车的客户优先战略,大众公司在关系营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大众特别重视舆情,对于客户的各类投诉,会第一时间解决

③ 成功的国际营销案例

企业有时候在本土销售成绩不佳时,或许可以通过国际市场来实现转变,从而获得成功。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成功的国际营销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的国际营销案例1:麦当劳

1955年,52岁的克劳克以270万美元买下了理查兄弟经营的7家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及其店名,开始了他的麦当劳汉堡包的经营生涯。经过多年的努力,麦当劳快餐店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目前,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截止1986年,其年销售额就已高达124亿美元,年赢利4.8亿美元,麦当劳快餐店已遍布世界大多数地区。如果你访问日本,你可走进麦当劳快餐店,来上一个大大的“麦当劳”汉堡包,喝上一杯牛奶冰淇淋饮料。你也可以在墨西哥、瑞士和泰国订上一份麦当劳。如果谈判成功的话,你甚至可以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品尝到麦当劳的特色。总之,麦当劳现已成为一种全球商品,几乎无所不在。麦当劳金色的拱形“M”标志,在世界市场上已成为不用翻译即懂的大众文化,其企业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扎根到如此地步,正如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一位教授说的:“有人哪一天看不到麦当劳餐厅的金色拱顶,会感到这一天真难以打发,因为它还象征着安全。”

麦当劳公司是怎样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呢?这归功于公司的市场营销观念。公司知道一个好的企业国际形象将给企业市场营销带来的巨大作用。所以其创始人克劳克在一方面努力树立起企业产品形象的同时,更着重于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树立起“M”标志的金色形象。当时市场上可买到的汉堡包比较多,但是绝大多数的汉堡包质量较差、供应顾客的速度很慢、服务态度不好、卫生条件差、餐厅的气氛嘈杂,消费者很是不满。针对这种情况,麦当劳的公司提出了著名的“Q”、“s”、“C”和“V”经管理念, Q代表产品质量“Quality”,S代表服务“Service”、C代表清洁“Cleanness”,V代表价值“Value”。他们知道向顾客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满足不时变化的顾客需要,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麦当劳公司为了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对生产汉堡包的每一具体细节都有着详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从管理经营到具体产品的选料、加工等,甚至包括多长时间必须清洗一次厕所、煎土豆片的油应有多热等细节,可谓应有尽有。对经营麦当劳分店的人员,必须先到伊利诺斯州的麦当劳汉堡包大学培训10天,用到“汉堡包”学位,方可营业。因此,所有麦当劳快餐店出售的汉堡包都严格执行规定的质量和配料。就拿与汉堡包一起销售的炸薯条为例,用作原料的马铃薯是专门培植并经精心挑选的,再通过适当的贮存时间调整一下淀沙和糖的含量,放入可以调温的炸锅中油炸立即供应给顾客,薯条炸后7分钟内如果尚未售出,就将报废不再供应顾客,这就保证了炸薯条的质量。同时由于到麦当劳快餐店就餐的顾客来自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年龄、性别和爱好,因此,汉堡包的口味及快餐的菜谱、佐料也迎合不同的口味和要求。这些措施使得公司的产品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并经久不衰,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产品形象,而良好的企业产品形象又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国际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麦当劳快餐的服务也是一流的。在这里没有公用电话和投币式自动电唱机,因此没有喧闹和闲逛,最适于全家聚餐。它的座位舒适、宽敞,有早点,也有新品种项目,随顾客挑选。这里的服务效率非常高,碰到人多时,顾客要的所有食品都事先放在纸盒或纸杯坦克中,排队一次就能满足顾客所有的要求。麦当劳快餐店总是在人们需要就餐的地方出现,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两旁,上面写着:“10米远就有麦当劳快餐服务”,并标明醒目的食品名称和价格;有的地方还装有通话器,顾客只要在通话器里报上食品的名称和数量,待车开到分店时,就能一手交货,一手付钱,马上驱车赶路。由顾客带走在车上吃的食品,不但事先包装妥当,不致于在车上溢出,而且还备有塑料刀、叉、匙、吸管和餐巾纸等,饮料杯盖则预先代为划十字口,以便顾客插入吸管。如此周详的服务,更为公司光彩的形象加了多彩的一笔。

麦当劳公司在公众中树起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形象的同时,也意识到清洁卫生对于一个食品公司的重要性,假如没有一个清洁卫生的形象,麦氏公司是无法一直保持其良好形象的,当然也就无法保证其良好的营销效果。所以麦当劳快餐店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标准,如工作人员不准留长发,妇女必须带发网,顾客一走就必须擦净桌面,落在地上的纸片,必须马上拣起来,使快餐店始终保持窗明几净的清洁环境。顾客无论什么时候走进麦当劳快餐店,均可立刻感受到清洁和舒适,从而对该公司产生信赖。

由于麦当劳快餐店在服务、质量、清洁三方面的杰出表现,使得顾客感到麦当劳快餐是一种真正的享受,花钱也值得。这种感受会促使他再次走进麦当劳店,走进那金色拱顶的餐厅。

麦当劳公司就是这样通过Q、S、C、V的营销管理模式,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形象。今天,麦当劳公司正以一个安全、可靠的形象高高立在国际市场。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良好的销售又进一步扩大,巩固了企业的国际形象。

麦当劳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点评: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为顾客所承认、接受,这个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因此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千方百计使顾客对其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而且想得要更加周全细致。

仔细分析一下麦当劳的成长过程,为什么一种速食品牌能成为大众文化的象征呢?其中原因很多,如方便上口的名称、清洁幽雅的就餐环境、良好的食品质量……等等,但每一个原因细究下去,都是一条营销策略的认真贯彻、实施。

成功的国际营销案例2:伊莱克斯亲情化营销策略剖析

90年代初期的中国家电市场竞争已是白热化,仅就电冰箱而言,1985年我国电冰箱制造企业是116家,而到了90年代初已剩50多家,甚至一些合资企业亦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如声名显赫的“阿里斯顿”家族,鼎盛时期共有9个兄弟,但后来除美菱、长岭和华意外,其余的兄弟都不见了踪影。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伊莱克斯匆匆的脚步。它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市场。中国家电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卓有成效,但是产品科技含量、技术功能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尽管某些产品知名度很高,但是品牌忠诚度却较低,所以对新旧品牌来讲,市场机会是相等的。

一)、明确市场定位以静音冰箱为切入点

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不仅面临着产品本土化的问题,也面临着营销策略本土化的问题。伊莱克斯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两点。

90年代后期我国电冰箱生产能力已达2300万台,实际产量已达1000万台以上,而市场需求仅为800万台。而且,由于冰箱市场已基本成熟,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很高。海尔、容声、美菱、新飞四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71.9%。在产品功能方面,海尔正在大力推介其抗菌冰箱,容声和新飞在节能、环保、除臭方面已取得领先地位,美菱则独树一帜,大力开发保鲜冰箱。

在这种难以撼动的强大对手面前,伊莱克斯针对自己的目标消费群特征和产品风格精心设计了一条充满亲情色彩的营销策略,并以“静音冰箱”作为进入中国千家万户的切入点。伊莱克斯提出。冰箱的噪音你要忍受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十年,十五年……”,“好得让您一生都能相依相靠,静得让您日日夜夜察觉不到。”这种极具亲情色彩的营销语言,除使中国消费者感受到温馨和真诚外,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也随之得到了认可——“静音”就是伊莱克斯的个性和风格。

其实,伊莱克斯推崇的“静音”冰箱并非是针对中国市场特别设计制造的产品,它只不过是采用扎努西高效低噪音压缩机而已,这和它在世界其他市场提供的产品是一样的,惟一的区别就在于成功地为其产品塑造了亲情化形象。

伊莱克斯集团总裁麦克•特莱科斯在做中国市场调查时说过的一句话很值得人们细心品味,他说:“在开拓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时,我们都必须重视当地的民俗风倩,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等社会文化差异,只有尊重这些差异,充分地了解、分析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认识,我们才可能赢得他们的信赖和推崇。”

二)、以谦恭形象为品牌经营包装

90年代后期的中国电冰箱市场份额继续向知名品牌商品集中,非名牌商品市场进一步萎缩,海尔作为电冰箱行业的龙头老大,市场占有率已达30%以上,构成了伊莱克斯拓展中国冰箱市场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但同时,海尔在激烈的市场搏击过程中积累的丰富营销经验、售后服务经验、品牌形象扩展策略以及销售网络营建经验对伊莱克斯在中国实施本土化营销无疑是最有效、最便捷也最具影响力的启示。

伊莱克斯认为外国企业尽管有自己的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但是要想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就必须要注意营销手段的适地性,要建立在对中国市场消费文化了解的基础上。为此,伊莱克斯在市场导入初期以低姿态虚心向海尔学习营销经验,不但可使自己的营销工作少走弯路,避免惠而普、阿里斯顿与中国企业合作失败的教训,更可以在中国公众中树立谦恭务实的企业形象。而在中国商界历来就有“同行是冤家”的说法,视同行为大敌。当时一些冰箱生产企业浮夸风气日盛,为扩大品牌知名度,不惜倾尽全力在各种媒体上标榜自己的业绩。在这种情况下,伊莱克斯于1998年2月在海口召开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郑重提出向海尔学习的口号,立即在工商界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年销售额在147亿美元的国际家电巨人向销售额仅仅是它5%的中国品牌学习本身就造成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三)、营销宣传始终体现品牌亲情化形象

伊莱克斯集团在市场推广方面,与当时国内一些企业投入巨资在媒体上大做广告的做法形成强烈反差。

伊莱克斯历来遵循广告宣传低姿态、科研开发高投入的经营宗旨。所以伊莱克斯在产品导入期的广告投放很有节制,并且不忘赋予广告以强烈的说服性和亲情性。据北京中企市场研究中心统计,在1998年电冰箱品牌的平面广告投放上,伊莱克斯的广告费用仅及海尔、容声的1/3。在广告投放地域分布上,海尔的特点是全国遍地开花,表明它雄心勃勃,以天下为己任;而伊莱克斯则主攻北京、上海以及东北、华东、华南地区的大城市。在西北地区伊莱克斯投放仅为0.8万元,海尔则为27.7万元。伊莱克斯在甘肃、青海、云南、内蒙古等地区投入也很少甚至没有投入。而在北京的投入量却高达10.06万元,海尔则为9.22万元,反不及它。由此可见,两个品牌广告投放策略不同,重点城市的高收入家庭是伊莱克斯既定的目标消费群体。

在中企调研监测网所监测的586家平面媒体上,伊莱克斯主要选择市级媒体,尤以晨报、晚报为主,目的是体现它的贴近性。为强化自己品牌的认可度,伊莱克斯在隐性广告宣传方面,认真借鉴海尔发动舆论攻势的成功经验,在众多宣传媒体上突出其产品优异性和与消费者建立的亲情化形象,其声势轰轰烈烈,所产生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伊莱克斯在宣传内容上常有惊人之举。去年,结合自己的售后服务营销策略,伊莱克斯在媒体上推出“一年包换,十年包修”的承诺,这与海尔在空调行业承诺“六年包修”异曲同工,如出一辙,这也是伊莱克斯提出向海尔学习之后再次在消费者中掀起的波澜。

四)、促销手段多样体现亲情仍是主旨

伊莱克斯除了在电视及平面媒体发布广告外,其主要的促销活动是在销售店内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使顾客对公司的规范运作、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难留下良好印象。例如针对我国城市冰箱进入更新换代时期,伊莱克斯推出超值弃旧,以旧换新行动。凡是购买伊莱克斯的用户,可用其旧冰箱折换一台伊莱克斯生产的吸尘器或电水壶,并负责上门搬运。在有的地方则推行“零售价优惠300元,再送一辆自行车”,甚至还推出“先用两个星期,感到满意再付款”的促销招数。

伊莱克斯另一营销群体是城市新婚家庭。每逢“国庆”、“春节”期间,伊莱克斯都适时推出极富针对性的“有情人蜜月有礼”促销活动,在有的地区也称“送贴心嫁妆”活动,对购买伊莱克斯冰箱的新婚夫妇赠送食品搅拌机、蒸气熨斗、面包炉等小家电物品,伊莱克斯促销形式对普通消费者也适用,馈赠内容更广泛,甚至送饮料、送一年电费、送购物优惠卡等。伊莱克斯仅仅围绕冰箱换代和新婚家庭作营销文章,不但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更重要的是在消费者中的亲情形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亲情化形象反过来又强化了品牌优势,形成新的良性循环。

俗话说“谁拥有了消费者的心,谁就占有了市场”。伊莱克斯可谓深谙此道,营销策略采用攻“心”为上,既不称“王”,亦不称“霸”,更没有自吹自擂,广告投入也是低姿态,然而其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却在消费者中产生了影响。

伊莱克斯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点评:

伊莱克斯在产品的推广上成功地运用了亲情化、本土化营销策略,贴近了顾客的心,从而顺利占领市场。

一个企业拥有了优质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必然的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去进行拓展,而营销的灵魂就是行之有效。

国内商家现在都力创名牌,在进军海外市场的时候,也应借伊莱克斯的营销策略,不妨将商品进行一个由“土”变“洋”过程。这似乎更容易争取顾客的心。

成功的国际营销案例3:“清扬”洗发水

一、“清扬”品牌介绍

2007年4月27日,国际快速消费品业巨头联合利华公司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高调宣布——该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十年以来推出的第一款新产品、全国首款“男女区分”去屑洗发水“清扬”正式上市。期间,联合利华高层更指出,从2007年开始将凭借“清扬”在全球去屑洗发水领域的专业优势抢占去屑洗发水市场。 “如果有人一次又一次对你撒谎,你要做的就是立刻甩了他”——这是清扬广告片中的广告语,置身当前竞争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清扬离奇、自信的画外之音显得意味深长。一时间,台湾知名艺人小S (徐熙娣)所代言的清扬洗发水广告频频出现在各种高端杂志上,占据了全国各大城市户外广告的核心位置,打开电视机——无论央视、卫视及地方电视台,点击进入国内各大门户网站,清扬广告无处不在。

长期以来,在宝洁与联合利华的洗发水大战中,宝洁无论是在品牌影响力、市场规模还是在市场占有率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特别是在去屑洗发水市场领域,联合利华一直都没有一个优势品牌足以同宝洁的海飞丝相抗衡。作为联合利华十年来首次推出的新品牌,清扬旨在弥补、提升其在去屑洗发水市场竞争中的不足和短板。

二、“清扬”洗发水的:功能定位:去屑

1.“清扬”洗发水面市的市场背景

在联合利华等外国日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前,消费者对洗发水的要求无非是干净、清爽,并无去屑、柔/顷、营养等多重要求。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洗发水的品牌意识已经被各大公司培养出来,同时消费者对头发的关注日益增加,为新的洗发水概念进入市场提供了广泛的顾客基础。各洗发水晶牌纷纷打出富有新意的定位以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洗发水晶牌的繁荣。赛迪顾问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洗护发产品市场销售额达220亿元左右,市场上的洗发水晶牌超过3 000个,其中宝洁(中国)有限公司的洗发水市场就占到60%多。中国洗发水市场已经高度集中和垄断。宝洁、联合利华、丝宝集团、拉芳集团占去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好迪、采乐、蒂花之秀、飘影等二线品牌又抢占了13%;剩下7%左右的市场,则被上千个三线、四线品牌瓜分。更为严峻的是,自2006年开始中国洗发水市场增长减慢,2007年各洗发水晶牌的竞争更是激烈异常。市场的压力和巨大的利润蛋糕使各品牌在定位上各创新招,期望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新亮点。

2.去屑洗发水市场现状

就洗发水的功能定位而言,去屑洗发水是洗发水目前最大的细分市场,大约占洗发水市场一半的比例。作为一个有着100多亿元的市场,巨大的蛋糕吸引几乎所有的洗发护发品牌里都建立了去屑的品种。经过十余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演变,海飞丝的“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只要一想到去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飞丝。另外,随着风影的“去屑不伤发”的承诺,使之在这个细分市场也拥有了一席之地。专业市场调查资料显示,去屑市场80%的市场份额一直以来都被宝洁系列的海飞丝品牌所占据,而众多本土品牌则蚕食着剩余的20%的市场存量,相比之下,呈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

去屑概念一直是洗发水市场一个重要诉求点,市场竞争激烈。但消费者调查表明,人们对现有产品的去屑效果并不满意。2007年4月2日,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公布最近对 5 351人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对于“去头屑”这个日常问题,60%的人对去屑效果不满意。由此可见,消费者对去屑品牌认同的程度并不太理想,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尽管进入中国市场早于宝洁并拥有力士、夏士莲等知名品牌,相对于宝洁巨大的洗发水晶牌家族所取得的成绩而言,联合利华的表现差强人意。特别是在去屑市场上,联合利华没有一个像“海飞丝”那样专门的去屑品牌,使其洗发水晶牌族在市场覆盖面上产生很大的缺失。所以“清扬”被联合利华寄予厚望,联合利华提出清扬的战略目标和未来愿景是要在未来三年内成为中国洗发水去屑市场上的领袖品牌。

3.清扬去屑新诉求:“维他矿物群”去屑

“清扬”是联合利华进人中国市场十年以来首次推出的新品牌,品牌定位为“专业去屑”,联合利华(中国)公司认为专业防治型去屑产品是目前的市场空缺,是当前去屑市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依托于数十年专业去屑研究经验的联合利华企业,对清扬在中国市场的未来表现充满信心,清扬信心百倍地作出承诺,要带领中国消费者走出20年头皮屑痼疾的困扰。

清扬去屑新诉求是“维他矿物群”去屑。联合利华表示,清扬是法国清扬技术中,b的研究结晶,产品的附加值突破在于“维他矿物群”去屑,联合利华拥有全球专利及临床测试验证,同时为“维他矿物群”进行了商标知识产权注册。联合利华公司表示其一直在为研究适合中国人的去屑产品而努力,在过去10年中,联合利华研发中心在中国已为超过3 000名消费者进行过临床实验,以更多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头皮状况和问题,从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精纯的去屑产品配方。清扬在进人中国以前,已经在南美、欧洲及东南亚地区去屑市场成为了当仁不让的第一品牌,并被数亿消费者证实了其在去屑方面的功效。因此,清扬也将是中国市场的最佳去屑产品。 ’

清扬用“科技保健”引导消费者,产品宣传中强调“深入去屑,治标治本”,强调专业性。联合利华宣称“清扬”是“消费者信赖的头皮护理专业品牌”,其去屑功能是针对头皮护理,并通过广告的方式强化头屑由头皮产生这一少有竞争对手关注的消费者固有心理认知,表明“清扬”对去屑的根本作用,有效地与其他去屑品牌形成品牌区隔。

三、 “清扬”洗发水市场细分创新:性别细分

作为一个新品牌,想在品牌林立的中国去屑洗发水市场分一杯羹,必然需要“清扬”在品牌推出之前找出去屑市场的定位空白点。传统洗发水市场细分常常以功能为标准进行,如去屑、营养、柔顺、防脱发、黑发等,或以头发颜色来细分黑头发专用、染发专用等。清扬首次以性别为细分变量,将市场细分为男土用、通用和女土用市场,并选择男土和通用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虽然只是简单的性别细分,但在洗发水市场上的确存在男性和女性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而这个需求差异一直是厂家所忽略的。清扬的性别细分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一细分市场的创新使消费者耳目一新,市场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清扬”风。

“清扬”将旗下产品分男士和通用两大系列共有34个品种,作为首家推出男土去屑洗发水的品牌,“清扬”通过“倍添维他矿物群”这一概念的宣扬,表明其对男士洗发的关注,可谓开创了男士去屑洗发水的“蓝海”领域。并通过男士系列与通用系列两大阵容所形成的品牌组合构成了联合利华“专业去屑”的洗护完整产品线,可以极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同时,在宣传过程中,通过说教式的广告语言展示“清扬”对男士头屑问题的研究,令消费者产生去屑洗发水分“女土洗发水”和“男土洗发水”的心理认知,有效地将“清扬”与其他众多去屑品牌区分开来。

四、 “清扬”洗发水定位的立体式传播

联合利华在宣传过程中,.处处表明“清扬”的去屑功能,并试图通过传播培养中国消费者对待头屑问题的正确态度来引导消费者,清扬在传播中指出,中国消费者在洗发水使用中存在四大误区——洗发水男女混用、重冲洗轻滋养、头皮营养失衡、洗发护发习惯不良,识别这些误区并加以改进是改善头发的根本。

2007年3月25日,随着清扬品牌在全国各地开始投放广告,清水出芙蓉、个性似飞扬的清扬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步人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使“清扬”迅速抢占市场,联合利华发起了“清扬”洗发水巨大的宣传攻势,据透露,联合利华为清扬品牌的市场推广准备了不低于3亿元的市场费用预算,用以保障广告投入、业务销售和品牌等各项业务工作的有序推进。无论是在线上广告和线下广告, “清扬”相比“海飞丝”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此外,联合利华还十分重视“清扬”在全中国同步上市,即使在网上也可以看到很多“清扬”招聘促销人员的广告。在上市前半年的产品推广期,“清扬”仅在中国市场的广告费投入就占到联合利华全年全球推广费用的一半。联合利华不惜血本,聘请的临时导购的工资在广州就达每月1 800元另外再加每月300元的奖励。推广期间电视、广播、网络杂志、终端、街道站牌、公交车广告和试用装发放一个也不能少,“清扬”对消费者的冲击可谓无所不在。

不管消费者是否认同宣传中许诺的种种功能,“清扬”的品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不少消费者都乐于尝试“清扬”洗发水,乐于对“清扬”洗发水宣扬的洗发水使用四大误区保持认知和关注。

无论“清扬”在未来的时间里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无论“清扬”能否在本土市场的品牌角逐中击败宿敌“海飞丝”,拭目以待之余,站在营销专业角度,我们还是清楚地看势随着清扬高调、自信的上市,·在吸引无数眼球的同时,还为其赢得了如潮的掌声,成为· 2007年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营销案例和品牌佳话。

④ 汽车行业如何做好网络营销有没有一些案例

网络营销有别与传统营销,其目的是:使更多潜在消费者更快、更全面、更便捷的了解品牌,了解产品,通过对品牌的关注度而激发购买欲望所产生的强有吸附力,从而达到更高的销售量及最节省的营销推广成本。 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覆盖的用户群体到6.7亿人之多。 没有比网络更有效的与消费者沟通渠道了。
现在,也有很多汽车企业通过阿里巴巴、京东、天猫搭建网上4S店,以及利用自身的产品资源和资金实力,开设了网络营销数字平台,这一切都是在大数据形势下的新营销模式,通过平台的嫁接和搭建使汽车企业有了一个更直接与客户沟通的渠道。
网络营销对4S店来讲必须高度认知的几大问题:
1、做好网络营销厂商必须从战略经营的高度出发,而不是将网络营销仅作为是对传统营销的有益补充,以及将其视为一种营销的手段而已。
2、做好网络营销必须要对“网销”要有全面的认知,了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整合对销售的促进作用点,一定要规避狭义的认知“网络营销就是利用网络进行广告宣传”。
3、做好网络营销必须要有专业的团队,要有一定的投入、要有耐心、有毅力、要坚持,借助网络无限制的平台优势,主动推广,在网海里找寻客户。
4、做好网络营销的根本目的,是集约客户,收集到有效的客户信息(有效的客户信息,必须是客户真实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购买关注点、需要详知的问题、拟购车的时间),集约客户是核心,必须将客户信息完整的录入CRM资料库,并且有专人进行维护、跟踪、清洗、反馈。
5、做好网络营销不只是网上发发帖子,发上产品图片、发上车辆参数、发上销售地址、电话信息就万事大吉; 做好网络营销必须的几大改观:
1、内容营销丰富多彩。在跟帖或是网站上、商城上一定要有丰富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编辑成微文章,试乘试驾体验感受、驾车郊游记,全面展示产品的优势,以优柔的、唯美的、可视性、亲情化、可读性引人入胜的题材,抓住客户的心,让客户与你共鸣,打动客户的心。
2、增加虚拟试驾:开发《试乘试驾实景模拟游戏》,可以尝试用Flash做一个可以人为控制各种数据的仿真试车,不是单纯的试验撞车,而应该提供更多的测试选择,还应该有在不同环境下的测试,以及以不同车速进行不同的开车方法的测试,让客户更好的了解车辆性能,同时也可以吸引一些未打算买车网民的眼球,但这也是潜在用户,除了试车之外还要提供通过游戏中的Flash进行3D观察汽车内部布局以及汽车的构造,让网民由里到外的对车辆进行全面的认识。
3、提供申请试驾(延伸到上门送车上门试驾):对登陆网站留存的真实信息,通过电话的互动交流来辨别、判断潜在的客户,提供申请试驾功能,如果潜在客户在试驾满意后,购车用户可以从网站直接预订,网上支付定金、交车时支付车款,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步将4S店蜕化成专门负责接收订单和收款的服务部门,将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对客户服务上(维修保养、保险理赔),培养客户的忠诚度,网上订单式销售模式同时为经销商节约了推广与营销成本,有利于提高销量,优化库存结构提高资金周转率,使其与厂家达到了最佳的双赢模式。
4、圈子、亲情、微信、微博、博客推广:把汽车品牌信息通过博客、微信、微博,让更多人了解该产品信息,通过这一形式,广泛与社会各界人士建立交流机会,借助于这些来自客户、员工、朋友等的反馈扩大销售范围。
5、建一个网上社区,如果社区做好了人气旺了,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网上做推广的平台,开发一个用户论坛,鼓励已经使用本品牌车辆的用户,经常在网上发表文章、驾车旅游散文,可以不拘体裁的用客户的表达方式,谈用车的快乐感受,对车辆使用由衷的评价,不定期的对用户所发表文章的次数、质量予以评奖,由厂商给予物资与精神奖励。通过网络社区的交流、双向信息的反馈,可以很好的了解顾客需求,掌握大量的网民信息,使厂商的营销体系与互联网的各种功能有机结合成新的网络营销体系。该体系中包括寻找新的商机,抑制竞争对手,发现、吸引并留住顾客,通过不断增加的产品和服务为自己的品牌增值等等。
6、网络视频营销,拍摄微电影,在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发布吸引人眼球的视频,视频制作一定要新奇特,提升视频的观赏率,对“点赞”的,有兴趣、有需求的用户提供下载地址,只要客户通过移动手机发送“需下载申请”,给其提供免费的下载密码,绑定客户潜移默化、由浅入深的引入客户,将这些客户作为销售目标。

⑤ 大众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角度)

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中德合资的企业,成立于1985年3月, 9月正式投产,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限为45年。2004年5月2日, 中德合资双方签订了新增15亿人民币注册资本的合同。经过六次增资, 上海大众的注册资本将达到78亿人民币。公司位于上海西北郊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 32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8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000多人。目前已形成四大生产区域(汽车一、二、三厂和发动机厂)和一个技术中心的格局。产品已由最初的桑塔纳系列发展到了今天包括桑塔纳、桑塔纳3000、帕萨特、波罗、高尔、途安在内的五大平台六大系列几十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和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公司于1991年2月6日正式成立,1996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1997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4月30日通过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有限公司(TUEV公司)和中国汽车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02年月12月19日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公司整个项目总投资111.3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37.12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占60%的股份,大众占30%的股份,奥迪占10%的股份。一汽-大众公司位于长春市西南部,占地182万平方米。经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年产33万辆整车、30多万台发动机、18万台传动器的生产能力。一汽-大众公司含销售公司、两个生产厂、12个部门和3个直属科,现有正式员工约7000人,其中管理人员约为1500人。一汽-大众公司的主导产品是捷达系列、奥迪系列、宝来系列及高尔夫系列轿车。
大众汽车曾在中国风靡一时,在98年以前60%-90%的市场份额,曾包揽国产轿车销量冠军近20年,但在2005年以年销量56.7万辆的业绩、19%的市场份额将冠军宝座让出,而且南北大众也是前五大汽车厂商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两家企业——大众汽车从巅峰滑落。从近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大众品牌轿车(是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总称,其数据为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销售数据和,以下同)在中国轿车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已由98年的59.2%下降为2004年的26.3%(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一季度大众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仅为11.5%)。从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分析,大众的状况亦令人堪忧。2004年底大众资产总计为537.85亿元,同比下降了8.7%;同期应收帐款达到78.7亿元,同比增加了40.9%。
在国内轿车市场高速增长的00-04年期间,除2003年大众品牌销售增长与轿车市场整体保持同步外,其余几年大众品牌轿车市场增长速度均低于市场同期水平。尤其是2004年,大众品牌不仅没有保持增长,而且出现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下滑态势。但与此同时,2005年通用汽车在中国实现连续五年赢利,并首次成为中国汽车销售量与市场占有率双料冠军,共计销售汽车66.5万辆,同比增长35.2%,从而全面超越大众,成为在华第一品牌。可见目前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失败一方面是竞争对手的压力所致,而更重要的是自身出来状况。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这个问题有很多方面的解释,下面我们就从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的比较这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德国大众是国外汽车品牌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先驱者,与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上汽和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一汽合作。为了规避当时市场的风险和政府壁垒,德方选择了制造和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而把市场和风险丢给了中方。由于当时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可言,大众垄断中国市场十数年。在中国政府放宽对合资企业的外资控股限制后,德方表现出了对话语权的殷切姿态,大力打压中方。这不仅使得中德双方的管理者矛盾不断,而且逼使一汽为了话语权的考虑,在2002年又选择了与丰田的合作,给德方造成的损失和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反观上海通用,1997年,美国通用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合资成立上海通用,双方各控股50%;2001年与柳州五菱的合作也没有拉下上汽。通用汽车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从未寻求对其本土合作伙伴的控股或者独资地位,所有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都是五五开。可以说若德国大众在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资本家,那么美国大众则是尽显绅士风度的寻求双赢的朋友。

正是基于上述不同的出发点,造成了大众和通用的同时期的本土化战略的实质的天壤之别。下边我们将从一些具体的方面,如采购、产品布局、对待消费者态度、渠道策略、品牌战略以及观念等发面来论证我们的观点。

1. 零部件采购方式:大众进口——通用本土采购
大众为了利用中国政府的一些进口政策优惠,以及从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的考虑,对关键零部件一直都采取从德国进口的方式,这一策略给德方带来的利润占德方从中国市场上获得的年利润的30%以上。然而,随着中方合资伙伴的成熟,这一策略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大众在中国的两个合作伙伴的采购和销售网络各自为政;始终未能在中国建立起零部件配套体系。这一缺乏长远眼光的策略,不仅加大了经营成本,也给德方埋下了隐患:2003年的欧元升值,零部件的进口仅在汇率上就损失数亿欧元。同时,大众对中国汽车市场长达十数年的近乎垄断经营,却没有建立起保护自己、遏制对手的门槛,给了新进入者机会,而自己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的竞争力。

通用却一心一意与上汽合作,双方的平等互利的基调,使得通用赢得了上汽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大大提高了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效率;并且义无反顾地实施本土化采购,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在零部件配套体系方面,上海通用一直坚持以国产化为主和国外零部件采购为辅的策略,致力于本土化,每个车型都达到了60%以上国产化。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使得通用虽然销量不多、利润却高居盈利榜首。

2. 产品布局:大众产品交错——通用差异化
在大众一家独大的时代,大众的两个合资伙伴采用了产品错位布局的战略,为大众赢得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垄断地位。由于两个合资伙伴的独立性,以及对利润的渴望,和大众在产品布局上的让步,两家合资公司的产品错位策略走向死亡,例如在车型上,一汽大众的奥迪、宝来、捷达分别与上海大众的PASSAT、POLO和桑塔纳交错,两个有共同血液的企业不得面对市场竞争的尴尬。

上海通用则敏锐的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细分化、用户个性化。一开始采用的策略就是做全系列乘用车,在产品布局上采用差异化战略、全面化战略:在高、中、低档产品分别推出一个品牌,每个品牌又有多个系列,每个系列又推出多种车型。经过市场检验的这一产品布局战略,显示出上海通用开拓细分市场的敏锐和能力。

3. 对待消费者:大众脱离市场需求——通用“以顾客为中心”
大众的产品在全世界都面临着市场需求割裂的困扰。一直以来,大众始终认为“中国的消费者不成熟,大众的产品价值高,但是中国消费者不了解”。这句话其实说明大众是了解中国人的消费需求的,但是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去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这种“不成熟”,而是消极的等待中国消费者的成熟,那时也许中国消费者就能懂得大众了。让我们产生这样一个念头:那时大众还在中国存在吗?

上海通用的经营原则则是“以顾客为中心”,“顾客喜欢什么、需求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等着顾客适应自己的产品。通用从中国市场的需求出发,在通用全球资源平台上挑选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并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通过参与、主导产品设计以及逆向工程,对每一款车型进行大量本土化设计的改进,使每一款产品从外形到功能都符合中国的用车环境和中国人的审美标准。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基于适应中国市场、适应中国消费者。

4. 渠道策略:大众网络互不兼容——通用专营体制
大众是中国第一家销售网点超过1000家的跨国汽车公司,其中一汽大众412家,上海大众546家,奥迪52家,但是大众却未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分销网络。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别建有独立的专卖点和维修点网络,他们的渠道互不兼容,一个品牌拥有两条完全不同的销售渠道,意味着更多成本的付出。

通用汽车采用“上海通用授权销售服务中心”的扁平化品牌专营体制,采用多品牌并销的渠道策略,最大限度的享用合资品牌的渠道。通用公司对上汽恪守着平等的地位以及均衡扩张的发展战略,让合资双方获得双赢。

这种差异其实正如前边所说的,是由两个外资企业的不同定位造成的,“资本家”和“朋友”有着鲜明的对比。与“资本家”合作和与“朋友”合作,孰优孰略不言自明。

5. 品牌战略:大众“一女嫁二夫”——通用“一夫一妻制”
大众“一女嫁二夫”的策略在当时的出发点是为了规避风险、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来看,却是弊大于利,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都无法单独享受“大众”品牌在华的利益,只能致力于子品牌的开拓,各自为政又带来了“内部竞争”的消耗。这种冲突在其他汽车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更加明显的暴露出来。被业内人士称“南北大众割裂问题是大众中国的癌症”。

通用则一心一意的与上汽合作,有效地控制了成本;采用差异化、多品牌的市场战略,使得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构成一个清晰的品牌结构,覆盖高、中、低档市场。

6. 经营观念:大众“一丝不苟”、效率低下、高昂成本
大众在中国的跨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依旧保持着一些市场经济的方式,如花费巨额资金对新款车进行认证,又因为在华合资体系的效率低下,形成了巨大的前期成本。

大众在中国形成了一套具有严重中国特色的庞大的包括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体系:反应迟钝、官僚作风严重、德国总部遥控大众中国的业务。使得日常的运营过程效率低下,据说上海汇众为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同时提供底盘组装,前者的供货期是三天,而后者是五至七天。在成本这一块也加了浓浓的一笔。

大众在中国的初期巨大的成功,除了产生巨大利润之外,也给大众留下了错误的市场经营观念:不太重视引进新产品、改善营销策略、分析中国消费者需求、价格政策保守僵硬。这种认识上的失误,低效的反应,缺少应变机制,加上市场竞争的急速激烈化,直接导致了大众在市场上的败退。

7. 内部冲突:一汽与上海大众及德国大众间的矛盾重重
中国和德国两种不同文化的交织,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些独特性,形成了大众在中国独特的“W”形象。在带给大众成功的同时,也埋下了种种的隐患,这种隐患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暴露无遗,并显现出极大的负面作用。中德双方的冲突首先表现在文化差异的问题。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的不同。德国人往往有更强烈的合同意识和更强烈的时间观念,他们不仅有更规范的工作流程,也更崇尚市场经济的作用;而中方的思维方式更偏向感性,强调随机应变而非严格的执行计划,家族意识较强,同时也更看重个人的利益,在经济自由度上政府干预较德国也明显增强。基于以上不同的文化认识和习惯,中德双方往往在工作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摩擦。虽然有包括恩波跨文化培训及相互间的参观交流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相互间的文化冲突,但仍然可以看出德国大众与中国企业间的沟通有明显的障碍:德国大众始终想以自己的企业理念来指导中国市场,而中方则想保持相对独立的经营脉络,包括发展其他品牌车系的合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了维持与德国大众的对话权,但也因此而削弱了中方对大众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由于这种种难以调和的矛盾,中德双方的合作不尽顺利,给大众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一汽与上海大众间的冲突表现在相互独立的组织设计和价值链网络,以及为了抢占市场相互的激烈竞争。由于都采用的事业部制,上海大众通过运用IAT模式重组和上汽组织重组后的组织结构结果几乎重合,如下图。同时,由于两者保持相互独立,不论从供应链或者销售链或者组织费用来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成本、销售管理成本等运营成本,相对于其他经过整合的品牌,明显降低了成本优势。再者由于是各自为政,相互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和产品利润的差异化竞争,往往因为过于强调各自的大众子品牌而打压对方,大众作为一个整体的产品形象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则被淡化,无形中则削弱了大众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这也成为大众在中国发展的另一个障碍。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本土化战略是大众在中国打的一张“亲民牌”,却也暴露出了各个方面的问题,窥一斑而见全貌,大众的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变化就能改善的,必须直接从其组织、战略上进行改革或者整合。对此问题,我们小组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强力整合南北大众,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对于南北大众的整合,大众公司早有打算,但迟迟不能彻底解决。这既有大众公司本身因素,又有客观环境影响。暂不论一汽和上汽作为竞争对手能否联姻,就是地方政府亦不愿自己的企业被别人重组,这涉及到太多集团的利益。整合,对于大众、大众中国、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来说不仅困难重重,而且搞不好还会造成伤害。因此,在南北大众整合的问题上,我们建议大众公司先从配套体系开始着手。例如,先参考或逐渐控股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上游配套供应商,然后再设法联合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就关键零部件总成进行联合开发。这样一路走来,南北大众将逐渐从对手演绎成合作伙伴,最终实现南北大众的彻底联合。

2. 理清品牌定位,重祭“大众”宝典
对比日韩系产品,大众产品毫不逊色,但为何仍面对新产品上市的“一次又一次失败”?大众是否该重新审视一下问题的根源?

由于上海大众和一汽间的竞争,为了树立各自的企业形象,强化各自的品牌,相继不断地推出自己的子品牌,从上海大众的包括桑塔纳、桑塔纳3000、帕萨特、波罗、高尔、途安在内的五大平台六大系列几十个品种,到一汽大众的捷达系列、奥迪系列、宝来系列及高尔夫系列轿车等等,由于在中国有过多的大众发展的子品牌,在宣传等过程中,因为强调这些子品牌反而淡化了大众这个大的企业产品形象本身,也给消费者对大众的认识造成了一定的误导。从这方面来讲,品牌的整合是重树大众的“大众”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的一个必然要求。

再者,回顾大众产品在欧洲和南美洲的成功,我们看到大众真正做到了为“大众生产好车”的责任,因此成功是历史的必然。反观大众在国内新品的定价,就显得“曲高和寡”了。关于大众产品定价过高一事,已遭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置疑,我们就不再赘述。我们只想援引大众成功的一个案例来说明价格对于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2004年5月,在市场仍高歌猛进的时候,上海通用率先实施“突破2005”行动,紧接着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首次联合行动,对旗下所有产品实施大幅降价,此举不仅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而且为南北大众迎来了销售高峰。我们想证明的是,只要企业认真对待市场,确定合理的价位,必然可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大众集团还有奥迪、斯科达、宾利等众多品牌,只要大众理清品牌定位,在市场广阔的家庭用车市场推出真正适合大众消费的产品,一定可以重现昔日辉煌。

3. 提高本土化进程,设立高级别研发中心,变中国为大众全球生产基地
在这个方面,我们呼吁德国大众在对南北大众的整合基础上,可以给中国大众以更多的自由。毕竟,两国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是不完全一样的,而中国大众是直接面向中国市场的,对市场和环境有更深入、更真实的了解,过于集中的控制,不完全适宜的经营理念,往往使中国大众失去了在中国市场的活力,降低了企业对市场和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成为本土化进程中的绊脚石。

对于大众中国市场策略失误,我们还有一处不能不提。作为国内最早的轿车生产企业,也是最成功的轿车企业,上海大众,亦包括一汽大众,不仅是大众在华的汽车合资企业。他们同时还肩负着振兴中国轿车工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汽车的重任。可是20年过去了最有能力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上海大众,至今没有推出一款令国人满意的产品。这不仅令普通百姓不满,亦引起高层的震怒和怨言。大众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危害。

同时,对于大众而言若不尽早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首先不利于成本降低。一旦遇到国际汇率波动,国内合资企业必然大受影响。其次中国市场广阔,对于国际汽车市场有蓄水池作用。若大众将中国变为其全球生产基地,一方面可以利用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提高全球产品竞争力,而且当国际市场需求不旺时,可加大中国市场销售量,消化多余产能,反之亦然。

结语:

中国汽车是一块大蛋糕,特别是正处于汽车行业井喷的阶段,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大众尽管面临着种种问题,但决不会束手就擒,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大的蛋糕往别人嘴里送。随着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大众在中国是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战略,以更本土,更符合中国特色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中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本文来自中华英才网

⑥ 缓慢撇脂策略,快速渗透策略,缓慢渗透策略的实例有哪些

1、脑白金广告推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保健品市场,脑白金的崛起大可归功于其高额的广告促销费用,每逢节日都会有促销活动推出。脑白金在进入保健品市场之初,就是使用的快速撇脂策略,高价格,高额的广告促销费用以获得快速回报。

2、德国大众品牌认知

德国大众可以称得上是汽车领域内的知名品牌了,在汽车领域内的竞争力也是屈指可数的,再者德系汽车以安全著称,也为其虏获了大多数顾客的心,所以德国大众采用缓慢撇脂策略,既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又可以降低促销费用。

3、小米手机的成功

利用快速渗透营销策略。无论是小米的优越性能,还是低于品牌智能机的超低价位,都充分保证了小米能够满足国内智能机的庞大市场。

顾客对手机的价格也是相当敏感的,啃不起“苹果”,碰不到“三星”,对于那些囊中羞涩的机友们来说小米无疑是最佳选择。一方面小米价格低,另一方面性能好。总之,小米成功了,巨大的销售额证明了一切。

4、海尔进军电子商务

海尔从1999年开始进军电子商务。 因为国际化是海尔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而电子商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所以要想实现国际化就必须要进入电子商务行业,而且要进去就得做好,没有回头路。

张瑞敏认为企业如果在网上没有拓展,传统业务与网络挂不上钩,在网络经济时代就没有生存权。 在由网络搭建的全球市场竞争平台上,企业的优劣势被无情的放大。

因为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就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车况好的车,能够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发挥优势,而破旧的车,即使在高速公路上,也只有被远远抛在后面的结局。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张瑞敏说出了:“以后企业,要么上网,要么死亡”。

5、华为荣耀品牌的成功

华为荣耀品牌成功之处,正是顺应了这个时代,努力去挖掘和学习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本质。

荣耀系列抓住消费者需求这个关键点,不遗余力去洞察消费者心理,把荣耀品牌打造为一个有内涵、有文化意味、有灵魂的精神符号,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荣耀不仅是拥有了一部好手机,更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⑦ 营销还可以这么玩:让美国震惊的10大营销案例

最轰动的营销未必是最烧钱的,但一定有个最聪明的点子。

2012年10月14日清晨,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Felix Baumgartner)乘坐一个氦气球上升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市上空38600米的高度,几近太空边缘。紧接着,鲍姆加特又仅仅依靠一件太空服和一套降落伞,从接近大气平流层的高度纵身跳下,整个跳跃时间耗时九分钟,但最令人激动的是,这次跳跃的最高速度已经超越了音速。而鲍姆加特纳也成为不依赖机械外力,仅通过自由落体突破音速的历史第一人,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34万米,是音速的1.24倍。

然而,这场挑战人类极限的壮举,并非由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赞助,它的赞助商是一家能量饮料巨头——红牛公司。事实上,红牛为本次极限跳跃准备的“同温层计划(Stratos)”已经足足耗费了七年时间。那么,红牛收获了些什么呢?答案是有超过800万人次观看了这场赞助活动在YouTube网站上的直播,更有超过50个国家对这震惊世界的一跳进行了转播报道,不仅如此,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和英国BBC还为其专门联合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但其实,营销要取得轰动效果也无需做出什么改变历史的大动作,最具创新性的广告不仅能用一种简单且不失智慧的方式吸引观众、消费者、媒体、甚至是竞争对手,还可以改变大众对一个品牌的印象。基于这种理念,《Entrepreneur》杂志从创业公司、大企业、以及慈善机构那里搜寻了一些最有才的营销策略,同时也咨询了一些业内人士,探寻这些广告获得成功的原因。

1. 邦迪:扫描创可贴

强生公司聘请纽约知名的JWT广告公司,运用增强现实技术,为邦迪创可贴开发了一款邦迪Magic Vision App应用。孩子们对邦迪创可贴进行扫描,就能获得与知名动画玩偶青蛙科米(Kermit)以及其他玩偶伙伴亲密接触的机会。JWT称,他们希望使用邦迪创可贴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快乐,而不仅仅是磕磕碰碰的伤疤带来的痛苦”,此外,他们也希望将邦迪创可贴从“伤疤”一类的印象中脱离开来,并通过全新的产品形象吸引儿童和年轻妈妈们的注意。强生公司通过这次移动App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曝光率——媒体报道超过1500万次,在iTunes上这款应用评级为4.5/5星。

纽约市的JWalk公司首席创意官Michael Milligan说:“把产品的可用性扩展到可交互设备上的技术将会有非常大的潜力。”JWalk是一家市场营销代理公司,其客户包括Lacoste和著名健身俱乐部Equinox。Milligan还说:“这款应用不仅让邦迪创可贴和用户之间建立了全新的联系,而且这种创新对整个康复领域而言,也极具参考价值。”

经验之谈:将先进技术整合进营销中,会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凸显个性,更能吸引一批热衷技术的消费者。

2.Help Remedies:药店也时尚

Help Remedies是一家位于纽约市的知名急救药品生产商,在如今乏味的医药市场上,他们另辟蹊径,推出了一个交互式的网站whatswrongus.com,五颜六色的网站页面上,会基于Help Remedies自身每周的零售数据,在全美范围内追踪疱疹、鼻塞、失眠等病症情况。此外,在2012年11月美国大选期间,Help Remedies进军零售实体店,在首都华盛顿开设了首家时尚创意药店。该实体药店提供缓解各种痛苦的服务,这可不仅仅是出售止疼片,Help Remedies甚至还有“恋爱诊所”指导失恋的人们走出痛苦。在店内,大屏幕滚动展示诱发疱疹的几大原因,以及如何处理阶段性呕吐的办法,这些手段都吸引了来往人流驻足观看。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零售药物实体店还提供夜间鸡尾酒吧服务,这同样也吸引了许多顾客。J Walk公司的Milligan说道:“这真是非常非常好的创意,我个人也热衷于重新包装,并运用设计和沟通技术以一种更引人入胜的方式表达事物。”

经验之谈:如果企业以一种有趣且真正有帮助的服务方式,为客户的健康带来有实质性的价值,那么一定会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

3.Mellow Mushroom:请让我来follow你

连锁餐厅Mellow Mushroom和亚特兰大广告公司Fitzgerald + CO联手开发了一系列有趣又刺激的视频活动——“你Follow我,我也Follow你”。这些偷偷跟拍下来的连续镜头,配上有点吓人的背景音乐,展现了被拍者的真实生活场景,而视频主角正是在Twitter上关注了Mellow Mushroom的粉丝。一个穿着蘑菇装的吉祥物会偷偷摸摸地跟着Mellow Mushroom的粉丝,走遍农贸市场、图书馆等地。这些视频在Facebook上获“赞”多多,《纽约时报》也对他们进行了大量报道。

Ryan Berman圣迭戈市i.d.e.a.公司创始人兼公司首席创意官,客户包括赛百味(Subway)、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Berman对社交媒体本质有深入的了解,并抓住了参与社交网络人群的心理特征——自我关注。Berman说:“Twitter、Facebook以及Instagram这些社交媒体上的用户,潜意识里都认为自己是SNS舞台的明星。这类人可能还很喜欢被一个超大号的蘑菇潜随。”

经验之谈:效果最好的SNS病毒式营销,是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并让他们成为活动中的明星。

4.宜家:地铁里的样板间

宜家要向消费者证明,哪怕是在最小的空间内,其产品也能将室内环境装饰得异常完美,以此吸引消费者注意。于是他们将样板间搬到了拥挤的地铁站台、狭窄的胡同,甚至是东京的户外楼梯下。其中最著名的是巴黎地铁站一个50平方米的精装公寓,并让5名志愿者在那里生活了6天。

“就像是一幅蕴含了丰富内涵的画作,在如今高密度的人群生活圈内,宜家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空间。” Fusion92公司 CEO Matt Murphy说。Fusion92的合作伙伴包括迪士尼和索尼。“没有什么能比走进一个真实的家庭环境更能吸引消费者了,宜家的产品给顾客带来了最真实的体验。”

经验之谈:证明公司产品价值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将它直接放在顾客最需要的地方。同样,对于商家而言,这里也是最容易完成交易的地方。

5.Uber:体验是王道

过去的三年中,旧金山汽车服务公司Uber已快速扩张到全美20个城市。公司部署了 “客户在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出现”之营销战略。2012年,Uber推出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营销活动,如一辆极富个性的冰淇淋汽车;在美国总统日还推出了Uber车队服务,用户将会得到和真实外交礼节一模一样的服务体验,如车队迎接、贵宾安保随行等。

Uber运营副总裁Ryan Graves表示,每次营销活动都希望能把品牌个性融入到驾驶体验中去。他说:“我们希望人们谈论驾驶中的故事,只要能顺带提到Uber即可。我们也相信,Uber和驾驶者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一次将普通用户转化成品牌传播者的机会。”

经验之谈:给用户一个能在朋友中自夸的产品体验。

6.彪马:来一场“血拼”大赛

彪马设计出一个店内营销活动,以提升奥运冠军博尔特签名跑鞋的销量。顾客如果要买这双“世界上最快的短跑训练鞋”,需要在进店以后快速抢到一张标记有时间的购物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回家并上网注册本次购买;速度越快,顾客可以享受到的折扣就会越大。

这个案例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彪马公司在产品、名人效应以及顾客三者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美国著名的连锁餐厅Buffets的市场部主管Jason Abelkop说:“通常绝大部分企业在扮演赞助商的角色上并不成功。他们会在名人身上花费大量金钱,但极少能帮助企业获得提升。”

经验之谈:既要能让顾客对产品感兴趣,又要能掌控局势,产品销量定会上升。

7.印第安纳爆米花:夺人眼球的新发明

印第安纳爆米花公司出售全麦无谷蛋白爆米花和薯片。该公司和纽约病毒式营销代理公司Thinkmodo一起设计开发了一台爆米花“弹射机”——Popinator。一部视频详细介绍了它是如何将膨化的玉米谷粒精确地弹射到吃零食的人嘴中的,该视频被美国国家新闻网转播以后,获得了超过2000万次的媒体曝光,使得公司的网站访问量在一周内上升了2800%。

该公司市场部主管Jeff Dworzanski说:“我们没有太多的营销预算,但仍在寻找一些可以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方法,同时通过开发实体设备证明公司的创造力。Popinator为零食行业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

经验之谈:让大众谈论你的产品,不断探索产品创意,会给企业带来附加的潜在收入流。

8.优衣库:打进美国

尽管日本潮流服装零售店优衣库在大多数国家非常知名,2但在美国,该品牌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从去年开始,优衣库开始在美国本土进行扩张营销,不仅在旧金山和新泽西开设了新店,在最繁华的曼哈顿也开设了3家店面。旧金山旗舰店还在开业时配套了闪电广告战,包括一艘贴有优衣库LOGO的软式小飞船,以及人气网络萌猫Maru(Youtube观看次数近1.6亿次)到店助阵。

优衣库还不断培育本土购物兴趣,在2012年度品牌展览会上推出了一项在线营销活动,将全美各个城市的本土名人头像印在衣服上,如橄榄球49人队传奇四分卫Joe Montana、创业名人Brit Morin、芭蕾舞团首席舞者Benjamin Millepied和当红时尚博主Leandra Medine多。优衣库市场营销部主管Jean Shein说:“这种营销活动会取得两种效果。一方面,提高特定商品的销量;另一方面让时尚之都纽约重新认识了这个品牌。”

经验之谈:让产品富有个性,并为特定的市场制定专属营销策略;最差劲的策略就是向大众市场进行“盲目扫射式”的营销。

9.三星:正面PK苹果

去年夏天,三星推出了最新的Galaxy S III智能手机,并以此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进行正面交锋。针对苹果公司的iPhone 5,三星的回击十分聪明,在电视、户外、互联网、以及印刷品上,到处都是三星手机的广告。除此之外,三星还讽刺了苹果对在零售店前疯狂排队的人们毫无作为(一位排队买iPhone 5的顾客说:“我想说的是,苹果公司应该对排了五次队的苹果迷提供优先服务。”);其次,三星还指出,苹果对iPhone手机所谓的“新”功能有过度宣传之嫌(一些用户抱怨说:“iPhone的耳机插座应该设计在手机底部”)。

三星还暗示,苹果可能因为规模太大以至于无法制作出有创意的广告;但与此同时,三星将其最新的Galaxy S III手机的强大功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其告中。

John Ellett是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数字营销代理公司nFusion Group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同时也是《企业市场营销官宣言》(The CMO Manifesto)的发起人。Ellett表示,三星这一系列营销方式的确给人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敢于向一个受大众热爱的品牌发起挑战,而且三星也的确成功了。现在,许多苹果的死忠粉丝也可能会停下来考虑一下三星品牌的智能手机。Ellett说道:“三星使用了许多营销技巧,包括幽默的表达、和讲故事的方法,这些都有效强调了三星智能手机的与众不同,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也许三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在2012年三季度,Galaxy S III是世界上销量最好的智能手机。

经验之谈:不要害怕面对竞争——即使对手是行业巨头。

10.Oroverde:让“树”上街去募捐

Oroverde是一家德国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和著名的奥美广告法兰克福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树木捐赠编队”项目。该项目在城市中人群密集的街道上面按编号种植了一排小树木,然后把这些树木装扮成无家可归的乞讨者的样子,树上挂着乞讨用的钱罐,并用小树枝做成的手指抓住一块写着“为了我在雨林中的家庭,请捐款”宣言的硬纸板。

这项成本不高的公益项目解决了慈善募捐中的两大共性问题:一是项目不需要再去招募志愿者;二是以一种聪明且令人愉快的方式,依靠路人募集捐赠。

nFusion的CEO Ellett表示,该项目“极其简单的创意”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因为这些树木捐赠编队与城市环境反差巨大。Ellett说道:“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反差因素,让人们对它产生了兴趣,并愿意为它们打开零钱包。”

经验之谈:开发一种在形象上引人入胜的营销活动会吸引大众注意,营销效果也成功了一大半。

⑧ 大众汽车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

大众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是关乎公司战略目标的,是属于商业机密,出乎高管及相关职专能人员,谁也不属知道,但是很多专业人士通过分析与专业知识判断,能给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是正确的。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战略中最核心的部分,大众是一个庞大的公司,其细分市场又有许多不同的车系,不同车系又各有其特点的营销策略。如果你想从某一车系入手可能会比较容易。

大众断加大网络宣传:与建行合作推出首张汽车联名信用卡:“上海大众龙卡”并有相关活动网络视频。
名人营销:新款蒙迪欧致胜即将上市时,詹姆斯邦德驾驶致胜的广告深入人心。
感动营销: 经常在全区各盟市开展“感恩,一汽大众在行动”为主题的活动。
希望有解决你的问题,谢谢。

⑨ 二维码市场营销案例

现在随着支付宝支付和微信的普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打开手机的二维码扫一下就可以支付和收款,那么接下来我带你们认识一下二维码市场营销案例,看一下里面的学问吧。

什么是二维码

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功能

1、信息获取(名片、地图、WIFI密码、资料)

2、网站跳转(跳转到微博、手机网站、网站)

3、广告推送(用户扫码,直接浏览商家推送的视频、音频广告)

4、手机电商(用户扫码、手机直接购物下单)

5、防伪溯源(用户扫码、即可查看生产地;同时后台可以获取最终消费地)

6、优惠促销(用户扫码,下载电子优惠券,抽奖)

7、会员管理(用户手机上获取电子会员信息、VIP服务)

8、手机支付(扫描商品二维码,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手机端通道完成支付)

特点

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

2、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可表示图像数据。

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

4、译码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

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

7、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

8、二维条码可以使用激光或CCD阅读器识读。

二维码市场营销案例

案例一

在合肥的万科森林公园, 利用巨大的二维码进行推广,这个由绿色草坪和白色石子组成的巨大二维码,边长80米,面积6400平方米,据悉,这是全中国最大的二维码草坪,不仅起到了宣传的效应,还有绿色环保的噱头。

案例四

清明节的时候,重庆洋人街工作人员在景区内摆放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重庆大轰炸惨案”等二维码模拟墓碑吸引游客扫墓,为遇难同胞们进行祭扫缅怀。此活动提供一个文明祭扫平台,通过扫一扫二维码简单的方式为遇难同胞们祭奠,也可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故事。

案例二

大众汽车为推广Crafter货车做了一个二维码推广活动,将装满橙子的箱子堆成一个二维码。为了体现Crafter货车的载货能力,一辆Crafter货车缓缓开过来把这些橙子全部装走了。

案例三

为了吸引来中央公园游玩的年轻游客,中央公园倡导人们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公园游玩。在公园的各处摆放了二维码标牌,人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这个景点的历史,事件,网络知识,甚至你还可以了解这个景点曾入镜的电影场景。中央公园不再是一座简单的公园,就好像一个博物馆,等待人们去探索它的丰富的内涵。

案例四

韩国Emart超市发现在一天的正午时间里,超市内的销量和客流量是最低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Emart超市在超市前安装了一个“光影二维码”,只有在正午太阳直射地球时二维码才可以被正确读取,他们巧妙地利用了太阳和影子之间的物理原理增添了扫二维码的乐趣。当人们扫出二维码之后就可以获得超市的优惠券。这个活动让Emart超市的销量提高了两倍。

案例五

TALISMAN是一个可定制的钥匙链,由挂件和钥匙带带组成。挂件采用钢制或铝制材料,这些图案的选择非常灵活,可以是企业LOGO,也可以换成你喜欢的照片,或者你自己的头像。

小结

二维码的出现让市场迸发出别样的活力,让市场越发多姿多彩,也让消费者更能了解自己所消费的产品。

⑩ 推荐几个近5年的经典营销案例体现市场定位策略的案例

你可以在网上搜索更多 这只是参考
大众市场定位的杰出代表:福特公司

当被问到“是谁发明了汽车?”这个问题时,许多人都会回答:亨利·福特。这个普遍的误解正是对亨利·福特的赞美——是他使千千万万人拥有汽车的梦想成为可能。虽然人们普遍承认汽车是在欧洲发明与诞生的,但在19世纪末,有许多美国和欧洲的实验者们同时在努力实现这一理想。但是,亨利·福特可以拥有所有的荣誉,因为是他使汽车不再遥不可及。他的指导原则是:“我要制造一辆适合大众的汽车,价格低廉,谁都买得起”。正是亨利·福特的这种远见和激情促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诞生。

在美国工业由手工作坊向工厂制造生产的过渡中,享利·福特首创世界上第一条大规模流水作业生产线,为现代发达的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他发明的物美价廉的T型车,一举打开了新兴的汽车业市场,为美国迅速步入汽车时代做出了贡献。为此,在美联社所做的美国独立200周年20件大事的民意测验中,享利·福特和他的汽车公司名列第10,与宇航员登上月球,原子弹爆炸成功相媲美,为全世界所瞩目。

1.定位大众市场。

100年前,汽车业传统的做法几乎无一例外是面向较为富有的阶层,福特公司1906年推销的新型汽车也是这样一种“奢华型”产品——车体笨重,且多为定制,非一般人的财力所及。这时,福特公司推出八种车型,分别用八个不同的字母标示,设计有别,价格各异。同时,他们提高了售价,最便宜的车售价为1 000美元,最高的为2 000美元。这一变革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销售数量猛然下降,利润仅10万美元,为前一年度的1/3。滞销震惊了亨利·福特,他不得不再易其辙,转为薄利多销。次年,公司降低了售价,生意又魔术般地回升了。尽管当时全国性经济萧条已经露头,但从1906年下半年到1907年底这一段时间里,福特汽车的顾客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他生意纷纷倒闭,而福特公司却盈利125万美元。及时的政策变动,获得如此成功,主要归功于亨利·福特本人。

亨利·福特开始梦想建造一种既简单又坚固耐用、而且人人都承受得起的汽车。1908年初,亨利·福特制定了一个划时代的决策,公司宣布从此致力于生产标准化,只制造较低廉的单一品种。实际上这项方案在亨利·福特脑子里已酝酿了数月,甚至可以说数年之久。这种生产方针已有盈利的先例。该公司1906年至1907年的生产无疑地证明,产品价格越低,利润越大。因此,转而生产统一规格、价钱低廉、能为大众所接受的车辆从根本上讲是明智之举,从销售、盈利相结合的角度看,这个决定只是将昔日的最佳实践固定下来。

亨利·福特的梦想之车就是T型车。T型车浑身上下找不到一丝装饰或华而不实之处,百分之百地实用。这正是亨利·福特所希望的样子。它的车体轻,坚固而不求其外表美观,而专在性能上刻意求精,普通人也买得起。T型车去掉了所有的附件,以850美元一辆出售,规格一致,的确像“别针或火柴”一样。

T型车一投产就受到广泛的欢迎。它无须推销,自有主顾,其原因不言而喻。它之所以跃居当时各类汽车之首是因为农民正需要这种车,普通人又都买得起。它的机械原理极为简单,任何耐心的外行人都会很快地掌握。而且,当时的车辆包括T型车在内,都面临征服马车时代遗留下来的路面的难题。一般的汽车都经受不了危险的小路和平原各州土路复杂路面的考验,而T型车的每一个零件都是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制造的。与当时其他类型汽车相比,T型车具有经久耐用、构造精巧和轻盈便利的优点。这种车底盘较高,可以像踩高跷那样通过乱石遍布或类似沼泽的路面,具有能穿越沙地、腐土和泥潭的优良性能。

福特汽车公司这一时期的盈利情况也证明福特关于生产廉价车的决定是无比明智的。T型车仅用一年时间就跃居畅销车之首,成为第一号盈利车。这一年出售了1.l万辆,在销售量和利润方面均超过其他汽车制造商。大众化产品策略为福特公司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机会,其实可以说是亨利·福特造就了美国汽车市场。

为适应汽车需求量的剧增,天才般的亨利·福特潜心研究生产流程,开发出产品生产线。依靠良好的产品市场和高效的流水线作业,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宣布福特汽车公司的最低日薪为5美元——几乎两倍于当时的最低日薪,震惊了全世界。亨利·福特认为,既然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汽车,如果员工们能够买得起的话,就可以卖出更多的车。他相信一个8小时工作日5美元的报酬是他所做的削减成本的最佳举措。他说:“可以找到创造高工资的生产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顾客的数量。”

2.顺应市场。

随着美国汽车市场的成熟、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专业,福特公司适时调整了产品组合。当时的消费者需要更为豪华、动力更为强劲的汽车。福特汽车公司的下一个产品——于1932年3月31日推出的第一台V-8发动机正好满足了这两种需要。福特汽车公司首次成功地将V-8缸体铸为一体,这比他的竞争对手学会造出可靠的V-8发动机早了许多年。同时福特汽车及其强大的发动机成为注重汽车性能的美国人的最爱。

二战期间,福特公司为适应战时需要,转产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由埃德塞尔·福特发起的庞大的战时计划,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一共制造了8 600架四引擎B-24“解放者”轰炸机、57 000台飞机发动机以及超过250 000台坦克及其他战争用机器。在二战中,福特公司的杰出表现为其赢得了口碑,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战结束后,民用汽车市场迅速膨胀,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福特公司推出新车型。1948年6月8日,福特汽车1949款车型在纽约隆重推出。这辆侧身平滑光洁的福特1949款汽车拥有独立前悬架和可开启的新型后角窗;车身与翼子板的融合是一种创新,为日后的汽车设计设立了标准。福特1949款给了福特汽车公司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汽车制造业中夺回亚军宝座以强大的动力。1949年,福特公司大约销售了807 000辆汽车,盈利由前一年的9 400万美元上升到1.77亿美元。这是自1929年以来创下的最高汽车销售记录。

凭借良好的先发优势,福特公司致力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从而取得了市场竞争中的利器——价格优势。

亨利·福特二世的战后重组计划使公司迅速恢复了元气,并使之进一步推出了扩展计划,最终在美国成立了44个制造厂、18个装配厂、32个零件仓库、2个大型试车场和13个工艺开发和研究机构。

阅读全文

与德国大众市场营销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零食店开业庆典举行的促销活动 浏览:604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谈谈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浏览:193
江南大学60周年校庆方案策划 浏览:858
建筑行业电子商务前景 浏览:569
些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浏览:975
大学考试市场营销学简答题 浏览:889
餐饮市场营销考试题目 浏览:545
中服焦点电子商务 浏览:440
节假日促销活动开头语 浏览:616
电子商务访问量 浏览:554
otc驻店促销活动总结 浏览:123
电子商务销售是骗人的吗 浏览:946
2009年艾瑞咨询电子商务b2c 浏览:366
服装周年活动促销总结 浏览:161
教体局教师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248
中国大型环保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79
商业地产广告营销方案 浏览:787
麦当劳营销推广方案 浏览:680
女装店换季促销活动 浏览:724
钢铁电子商务怎么做 浏览: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