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李宁的品牌营销案例

李宁的品牌营销案例

发布时间:2023-02-08 09:48:08

❶ 李宁的品牌故事

是的!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宁公司也是如此。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目前,李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同心。李宁人相信:人有无限潜能。运动让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现,不断发掘潜能、超越自我——我们有这样的品牌观,并始终不渝地付诸实践:1990年,李宁公司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2年,李宁公司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为第一个赞助奥运会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1993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1998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2005年,李宁公司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2006年,李宁公司成为atp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今日的李宁公司,不仅是一家体育用品的创造企业,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推动者。我们正以累积而来的自信,把握历史赋予的机遇,迎接全球市场的挑战,实践李宁人的使命――我们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

❷ 请运用市场营销原理分析李宁新品服装设计为什么会惹争议

10月19日,李宁针对服饰争议发致歉声明:“逐梦行”秀款产品从飞行员装备中汲取灵感。飞行帽设计源于中国古代头盔、户外防护帽及棉帽。公司将虚心听取各种声音和反馈。(10月19日 澎湃新闻)
9月20日,李宁在荆门漳河机场举办了《李宁2022逐梦行》服装大秀,采用众多元素,目的是诠释人类对天空的向往。而在事后,秀场中的一组服装展示被单独扒了出来,帽子的款式和配色与侵华日军所佩戴的帽子过于相近,大众对品牌“擦抗日战争的边”表示无法原谅。在公众对品牌设计产生质疑时,李宁并未及时做出回应,随之李宁高层朋友圈被曝光,言语中充满了对公众文化程度的讽刺,对自身设计“剑走偏锋”没有做出实质回应。将自身设计问题怪罪到公众审美狭隘、无知、过于敏感,站在公众的对立面,以高高在上的审视姿态来回应争议,这不仅仅是品牌公关的无能,更是品牌自身的无知傲慢。
10月19日,迫于舆论压力,李宁官方发表致歉声明,声明中解释飞行帽的设计源于中国古代头盔、户外防护帽及棉帽。但全篇声明中并未出现道歉的字眼,声明重点不明确,态度不够诚恳,因此在声明发出后公众并不买账,微博评论区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李宁股票也出现了暴跌的现象,令人唏嘘。回顾事件,可以发现争议的来源为秀场的一组服装设计过于“剑走偏锋”,设计师和品牌可以有自己的别样的审美,但在服装面向公众进行展示时,这种所谓的“审美多元”更应考虑公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审美也应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公众所代表的大众审美是否能接受,是否会受到群众质疑也应成为品牌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部分。
当今社会提倡“审美多元”,健康正向的、无不良引导的审美都在公众的接受度以内,但审美多元不是毫无底线,传导不良倾向的审美2022年秋冬新品大秀会上,李宁公布了“筑梦机场大秀”的27套造型,包括白色、黑色、蓝色、绿色等多种款色,然而军绿色的大衣配着钢盔帽子像极了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服饰,这样的设计对我们国民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❸ 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了解事物的真相,就必须深入实际,进行分析研究。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一

水果营行:烧钱催不熟生鲜电商

自2014年10月开设第一家门店,仅一年多,号称要做“水果业内的阿里巴巴”的水果营行就在全国20余个一、二线城市,开设了300多家实体店。然而在2015年12月,几乎一夜之间,这个迅速膨胀的水果王国轰然倒塌,广州、深圳、东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门店大量关门,12月16日,水果营行CEO易德更被警方带走……

水果营行,成为O2O死亡名单里的最新登陆者?它的破灭是否预示着生鲜电商走向颓败?或许,结论恰恰相反。

逆向O2O:

理念正确下光鲜的坏水果

在水果营行的泡沫破灭中,大量的舆论将关注点投放在它的融资模式——“合伙人众筹”和“会员预付卡”。

尤其是前者,据水果营行一份单店投资协议样本显示,直营店投资人为公司有限合伙人,不参与门店经营、不拥有门店股份,只参与分红。直营店投资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将获得每月销售额10%的回报,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为止。同时还获得投资额10%的原始股权的长期收益。而媒体亦测算,按照水果营行宣称的单店月销售额50万元计算,众筹参与者的年化投资回报率将高达30%左右。而通常认知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风险已然极高。

但这并不属于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因为由始至终,水果营行所打造的生鲜电商模式,都如同刘伯温那篇《卖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从理论上来说,水果营行提出的专注线下服务,将人才配置和质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夯实基础后再进军线上的路数,是当下许多浮在网络之上、过度依靠网购模式而缺少实体店推进的生鲜电商所缺失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仅仅是一个正确的理念,没有切合到地面经营理念之上。

反之,从它的许多专注线下的行动中,可以为生鲜电商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务O2O提供反面参考。

远离社区的专卖店不叫小业态

在水果营行2015年11月对外发的一篇软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词句:“7-11、全家等便利店,竞相跑马圈地以便利店、专卖店为主的小型社区零售店,组成小业态 商业模式 ,大有取代大型商超的态势。毫无疑问,水果营行赶上了小业态商业崛起的时代大势。”

显然,水果营行把自己的线下门店定位为小业态。而媒体披露其“门店选的都是城市黄金地段,租金较高,还要支付工资,不可能达到高利润,有时还会亏损”。这种布局黄金地段的思维,与当下立足社区的小业态模式并不相符,反而颇为接近早年的专卖店形态。抛去其或有意为之,以彰显实力雄厚,好招揽合伙人的可能不说,这样的开店方案,历来均是电商实体店或O2O门店所摒弃的。

理由很简单,无论何种电商形态,均是以最大化的扁平 渠道 、降低运营成本为赢利之源,而位于闹市的门店则加大了这些成本,更直接处于商超商圈的辐射范围内,极不利于竞争和拓展。

更为致命的是概念的混淆导致的运营理念的错乱。在水果营行的早前报道中,其总不忘提及“通过线上下单、门店配送,辐射单店周边3公里范围,实现1小时内极速送货上门,解决水果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然而这一“互联网+小业态”的运营模式,在当下的社区O2O门店试点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运营费用昂贵、社区需求挖掘不足的难题。早前耗资10亿元、依托顺丰强大的物流体系和财力布局社区的“嘿客”亦难以为继,而开设在闹市、按水果营行早前介绍开店成本动辄百万元的线下体验店,若真只按运营思路辐射3公里范围,其收回成本的难度将高出太多。

何况,它还只卖水果……

生鲜电商先从爆款玩起

在水果营行众多的正面、负面消息中,有一个信息一直很缺位,即水果营行的水果到底有怎样的优势。

或许造成这一困扰的理由更奇葩,一直号称是生鲜电商的水果营行根本就连一个像样的电子商务平台都不存在。直到2015年下半年,水果营行在对外宣传中,依然还在说“待电商系统完善后……”。

一个线上平台徒有其表的生鲜电商,其线下的门店只能也只有各自为战。所谓逆向O2O,最终走向了传统的水果加盟店模式,只不过是披上了一件“互联网+”的皇帝新衣而已。生鲜电商,其实不是单行线,而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就像一个跷跷板,轻了哪头,都会接不上地气。

但这并非解除生鲜电商迷局的关键。至关重要的是,走线下体验店的水果营行并没有和周围商超中的水果柜台有太多的区别。

这都不是早前舆论批判的水果营行不懂水果经营之道,损耗大、价格高、标准化难所能概括的,尽管这是许多生鲜电商创业者不可避免触碰到的问题。但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则是更加致命的。

“我必须知道,我为何非要选择在你这里购买水果?”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个疑问句式里的“水果”二字可以换成其他任意商品种类。但对于生鲜电商而言,仅仅一句“相较于销售低端水果的菜市场和中低端水果的商超,生鲜电商主要销售特色、中高端水果”这样模糊的定位并不足以解惑。

之前多个生鲜电商用行动来解答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水果这种消费者更乐意于眼见为实的商品,在线下体验店辐射力度不足的大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生鲜电商平台往往都以爆款为强化消费者体验的突破口。

如顺丰、京东、天天果园和本来生活等电商在2013年打得火热并延续到2015年的海外直采车厘子大战,对此,天猫电商平台喵鲜生负责人乐觉就曾表示,生鲜电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从带来关注度的角度考虑,基于价格和体验度,消费者会主动传播,就能为网站带来新的用户。

更重要的是,这可以弥补线下体验店不足的缺陷,“奇葩”的水果会更容易形成消费者的购物黏性。由此,再将口碑拓展到其他常见品类之上,逆转消费者“眼见为实”的习惯。

烧钱扩大规模不一定能增强黏性

在整个O2O死亡名单中,一个普适性的死亡规律就是烧钱烧到资金链断裂,而烧钱的主要流向均在盲目扩大规模,意图以规模覆盖足够多人群来获得黏性和长尾。

在水果营行案例中,一年内扩展出300家实体店,覆盖20余个城市,并计划在未来3年开设1万家实体店。如此强度的店面扩张,必然带来人员储备、运营模式上的不适应。须知,知名水果连锁百果园,从2002年起,用了8年时间仅开出了100家门店。之后又用5年时间,才将规模提升到1000家门店。

即便是在“互联网+”的极限扩张下,指数级增长的实质,也须完成从0到1的蜕变,或言先种好试验田,才能将成熟的模板进行复制,实现从1到N。

一个产品特色不足的生鲜电商或O2O,最终会滑向另一面,即再次通过烧钱的方式,用补贴和特价来吸引消费者“贪便宜”的心态,从而塑造虚假的黏性。而在水果营行身上,各种“会员预付卡”真正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就在于“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的优惠力度上。若运营状况正常,这类促销本无可厚非,但一旦本身就是强行在亏本赚吆喝,这样的预付卡除了吸纳资金这一个用处外,更会因为一个店面的崩塌,而形成银行式的挤兑风潮。这一幕,在水果营行落幕时,已然得到了证实。

一个忽略了消费者,没有真正买方市场想法,只是描述了一个好听的 故事 ,却无法和周边的商超、菜场的水果摊点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的生鲜电商,其不败也难。

此外,还有几点教训值得一点:

一是生鲜电商和O2O依然要用轻姿态来扁平化渠道。如在线上红火的本来生活网,目前进军线下的生活O2O项目“本来便利”就是采取和当地水果店合作,而非重新建店。而更多的生鲜电商要突围,或可采取一个城市一个中心体验店+若干合作自提点的方式,实现有效扩散和覆盖。最终的客流入口,依然是在线上,而非体验店。

二是使用线上平台建立大数据体系,至少做到能够预测某一城市对某一品类水果的预期。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才可以将电子商务所拓展出来的超长尾巴,变成一个核心数据源,可以确保发往某个城市的水果,不至于过少或过多,徒增损耗或难以满足需求。这才是区别于各自为战式的传统水果店的关键。

三是不断地差异化自己的特点。生鲜电商要成功,其实就应该按照电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长尾来满足长尾末端的用户需求,人有我有不是特色,人无我有哪怕只是一个人有需求才能成功。当然,越特色、越稀缺、越小众的水果卖得贵点,将预订、众筹等互联网模块落在消费者层面上,而非融资层面上,意义更大。

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二

新日领跑世界的秘密

德鲁克说过,企业有且只有两项基本职能,就是营销和创新,这也是新日电动车多年来领跑世界的秘密。简单的道理谁都懂,可并非人人都会做,我们来看一下对于这两项职能,新日具体是怎么做的。

开放流程和心态,

创新不能闭门造车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还是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其指导思想都是一样的,就是从“制造”向“智造”的工业化升级。

作为身处制造业一线的企业,新日对于这轮变革风潮早就捕捉到了。在2013年,新日电动车就率先研发出了行业第一辆智能电动车。随后,新日电动车便一发不可收,在电动车智能化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新日电动车创建了业内首个智能化生态供应链系统,同时还将智能电动车推进至“智能3.0”阶段。2015年,新日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电动车MIKU再次颠覆了人们对智能电动车的认识,运用了一键检测、电量精算、远程控车、紧急救援等多达20项全球顶尖的智能技术,一举夺下中国工业设计领域的最高奖项之一——“太湖奖”特等奖。

谁都知道创新是企业建立起竞争区隔和相对优势的唯一途径,可如何创新?产品创新的方向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却陷入了迷茫。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李宁、美特斯邦威、娃哈哈等企业,为了适应新的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抛弃了原来的定位,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可结果却是“热脸贴上冷屁股”,消费者根本不买账,问题出在哪里?

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说自话、闭门造车”,心态还不够开放。相比之下, 新日电动车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新日电动车在产品研发上的开放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广泛与国内、国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比如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荷兰阿姆斯特丹卡弗研究所以及来自以色列、日本的顶尖研发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合作,还直接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例如以前就职于日本雅马哈公司的资深工程技术专家高田,便是新日引入的“外援”之一。

2.不局限于一般技术研究,进入基础研究领域。比如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美国工程院院士吉姆领衔的团队一起研发的磁通切换电机,这种融合最新科技的电机一旦面世投产,将可能带来电动车电机的一场革命。

3.向目标用户开放研发、生产的全过程,让他们直接参与进来。都知道小米的成功来源于“参与感”,可真正做到的企业很少,制造企业中则更少。上文提到的获得“太湖奖”特等奖的新日MIKU就是由一群来自江南大学的“90后”学生设计的。据了解,为了鼓励更多“90后”加入创新的行列,新日电动车设立了开放的电动车设计平台,每年有百余名高校学子与新日电动车研发人员和工业设计人员展开深度交流、融合,每年设计的新车型达数十款。

创新是建立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的,而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最佳方式就是让用户亲身参与其中。

营销娱乐化,

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除了产品上的创新,新日营销上的大胆突破也引人注目。在2015年12月17日第十三届中国营销盛典上,新日MIKU“晶彩”系列产品一举斩获“年度最佳产品营销创新奖”,大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新日电动车全新MIKU“晶彩”系列产品,打破了传统电动车产品给人的固有印象,在营销方面积极地贴近消费者,与《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等卫视王牌节目强强联手;出席金鸡电影节,电动车“走”上红毯;邀请黄晓明成为品牌全新代言人……一系列举措让新日电动车的品牌形象大幅度提升,使消费者真正记住了新日电动车。

“进军时尚界”是新日2015年贯穿全年的一个营销主题,尤其是在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的“红毯秀”,赢得了广大明星及媒体的关注,为新日MIKU“晶彩”系列产品赢得了足够的曝光和支持率。据统计,短短一周时间,新日MIKU晶彩系列产品即登上了新浪、凤凰、网易、搜狐等几大主流门户网站,报道、转发的媒体达50多家,曝光人次超过1000万,评论数超过2000条,转发量超过1万次,仅网络相关搜索就达8000多条。

当然,新日迈向时尚界的脚步远不止这些:2015年年初,新日MIKU与众多艺术圈、娱乐圈、模特圈、设计界一线大咖同时亮相“2014网易时尚年度跨界大赏”;2015年5月,在《快乐大本营》录制现场,新日小龟王——风雅19代化身为颜值爆表的鲜肉杨洋的坐骑,当红导演徐峥骑电动车夜行,颠覆了传统的冠名模式,成功闯进“80后”“90后”的视野;同年,新日科技时尚中心揭幕成立,成为行业唯一的国际级专业科技时尚制造基地,并斥资2000万元打造最强时尚产品顾问团,由国际殿堂级著名造型师李云涛、中国新锐时装设计师刘璐、新生代时尚T台女王游天翼等担任顾问,为产品注入了时尚、年轻的基因。

新日新闻发言人、总裁办主任陈开亚说,对于未来的商业世界, 财经 作家吴晓波曾 总结 了四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那么,站在企业营销的角度,也必须顺应这股潮流,新日的时尚跨界便是践行营销娱乐化的一种演绎。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分析相关内容

❹ 国潮复燃包装案例创意分享( 2 )

说起李宁,他是一个爱恨交加的品牌,爱是因为对他有着别样的情怀,恨是因为对之前的李宁产品没有突破性的发展而感到痛心。 想当年李宁可是叱咤十八线城乡,被誉为钢铁直男们最爱的品牌。

前几年,席卷乡镇的李宁销声匿迹,开启了大规模的关店潮····外人以为这个品牌应该会就此终止了,然而谁能想到李宁摇身一变成了国潮典范? 万万没想到 “ 红配黄 ” 的配色也能如此时尚。

16年开始李宁作为 “ 国潮 ” 风的代表,一直都在尝试将 “ 中国风 ” 设计风格、 “ 中国李宁 ” 的标志感元素注入到潮流文化中。

这与2018初纽约时装周上的走秀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次大秀以“ 悟道 ”为主题,不仅运用了中国传统苏绣的工艺技法,而且李宁将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颁奖服 “ 红黄配 ” 打造的更具潮牌气质,成功接轨国际。

“ 国货 ” 李宁,也改变了其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刻板印象,成为了 “ 国货 ” 的优质代表。本场大秀以创始人 “ 体操王子 ” 李宁先生及其曾在体坛取得的卓越成就为灵感,将 “ 中国李宁 ” 形象通过服饰美学完美展现。

以 “ 过去、 现在 、未来 ” 为线索,坚持 “ 自省、自悟、自创 ” 的精神,诠释李宁设计对于道德经中里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的 “ 悟道 ” 历程。

2019年6月于法国巴黎发布的2020春夏这一季产品中,李宁在设计上放弃了已经具有一定辨识度的 “ 中国李宁 ” 标语元素,而是从乒乓球等运动中汲取灵感,以更为内敛的溯源手法和融合心态,将复古感和未来感融合。

这是李宁开始深刻探索 “ 国潮 ” 服饰文化进阶,用更加年轻化、时尚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又一次大胆试水。

李宁之所以能够将产品打造成国潮品牌,成功原因: 打破传统、乏味国内品牌印象,用设计拥抱流行文化。

( 故宫的 “ 超级ip进化史 “ 就是新零售时代下 ” 国潮 “ 发展史。)

接下来咱们分享另外一个最近这段时间很火的 “ 国潮 ” 产品,势必会联想到故宫,作为营销专家们口中的 “ 地表第一文创IP ” ,因为故宫博物馆作为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保存完整古代宫殿群,故宫所包含的内涵着实厚感,使得人们无法以地标、景点、品牌等单一概念来简单定义。

提到故宫的 “ 国潮化 ” 、 “ 年轻化 ” 变身,就不能不提故宫博物馆原院长单霁翔。在与外界公开讨论如何推动故宫走进年轻人群的问题时,单霁翔有一套自己的 “ 焕新” 法则。他认为,想要让沉睡在博物馆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欢和接纳,首先要走进他们, “ 年轻人在哪里,故宫就在哪里,用年轻消费者喜欢的方式去打交道 ” 。

所以,从2012年上任到2019年离开,单霁翔与故宫旗下的各个团队 “ 带着雍正卖萌 ” 、用 “ 千里江山图 ” 造了一个网红咖啡馆····这些标志性的、引爆热搜的事件,改变了故宫在公众心目中刻板印象。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即,安踏与故宫联手,打造出了本次的安踏x 冬奥特许商品故宫特别版。色彩搭配上,特别款则与北京冬奥会 “ 冬梦 ” 会徽主色调看齐。以蓝色寓意梦想和未来,红色和黄色代表中国国旗,也有古代宫廷墙红瓦黄金灿灿的大气。

故宫和合作者所做的一些创举引起故宫潮流变革,甚至改变了不少消费者们的喜好偏向。 例如,2018年年底的推出的 “ 故宫口红 ” 系列产品。 至此推出后销量因其巨大轰动,消费者争相购买,这就说明国潮趋势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下的经济模式。

尽管是跨界,但故宫却和李宁守住了一根底线: 万变不离其宗。换言之,就是不管如何变换形态,故宫都在围绕着自己的宫殿和深邃的文化做文章,每一个商品都承担着传播来自故宫之 “ 国风 ” 的使命。

同理,李宁也在各种时刻,分外鲜明的去彰显李宁的品牌和它骨子里的运动。

1.视觉升级

包装从早期的利于携带的功能开始,满满的演变成了今天集展示、携带、宣传于一体的现代化包装。 视觉升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图案的风格有着多样性的体。

如:从ins风、中式风、旧上海复古风、老式港风等等。

ins风偏向于新潮风格,中式风多元化一些,旧上海复古风更加精致,老式港风色彩丰富等。

审美的提升带动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中式节日包装的要求,早已不只是大气和档次而已。前几年电商平台频繁构建国货平台,带动许多设计公司的迅速增长,同时在产品包装的文化性上更加注重表现,这两年电商平台的造物节,又让国潮文创包装设计成为网红。

例如: 妙手回潮、东方造物、故宫文创、东堂文化等。

当下社会都在打 “ 国潮 ” 风,但是又成为一个定律: 就是一个热度出来时,往往跟风的多,喊口号的多,有些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 “ 中国文化 ” 符号,有些邯郸学步,有些东施效颦。

因为设计师欠缺文化底蕴发掘,导致对有些 “ 国潮 ” 的认知很牵强,设计出的作品根本就不是中国文化元素,只在包装上主打国风元素和国货情怀。

有的爆款产品山寨抄袭、过度营销,与真正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味道相去甚远。 这些不和谐的音符,正在破坏 “ 国潮 ” 不断迭起的乐章。

把 “ 国潮 ” 概念放之四海,每个国家与民族都有它不同的文化精神,伴随以各自的表现形式。

同时,要多关注产品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内涵,只要作品中渗透了中国文化因子,没有停在表面、流于形式,而是去探索和发掘传统的精华,都是对 “ 国潮 ” 概念的回应。

应代表拥有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美学、中国精神的潮流趋势。

很多商家在利益驱使下,并不是以本质上提高 “ 国潮 ” 而加大投入,只是希望蹭热度、赚快钱、搞抄袭,炮制出粗制滥造的低端 “ 国潮 ” 产品,并 “ 妖魔化 ” 国潮概念 。

区别于哪些 “ 伪国潮 ” 、 “ 低端国潮 ” ,精致 “ 国潮 ” 和高级 “ 国潮 ” 这两大路线,挖掘国货价值、呵护国产品牌,市场才会繁荣不止, “ 国潮 ” 才会澎湃不息,这才是未来设计师应该定位的发展方向。

❺ 我们可以从中国李宁品牌策划学到什么

关于中国李宁品牌策划,欧赛斯公司对这方面就有很独到的见解和剖析,可以参考。在对中国李宁品牌策划案例分析中,它就发现李宁有找到适合企业自身、适合链接年轻顾客心智的打法拥抱Z世代顾客。它既是专业运动品牌,又成为时尚潮流品牌,去参加纽约时装周,陆续进入国际大牌时尚买手店,不断升级品牌,而且聚焦一二线城市快速扩张,门店类型开始多元化发展,后来又开始QGhappy、EDG等电竞团体签约,打造李宁×EDG联名系列产品,与QQ选炫舞进行联名,签约高流量明星等,品牌策划思路值得我们参考。߅

❻ 李宁的swot分析

网络一下

❼ 有李宁品牌背后的故事吗~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宁。”

作为一个刚刚接轨世界市场的本土企业,这样的话难免显得霸气。但当李宁把这几年飞速发展的成绩、大开大阖的传播举措轻轻地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说这话倒也有几分底气。

十五年前,李宁以成功体育运动员的身份进入商界,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体育用品王国。创业初期,李宁的个人名气确实帮助企业很快地进入了市场。快速的成长很快便加剧了竞争的激烈。强势的国际品牌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挤掉这个在他们看来极有潜力的本土品牌,同时,国内的其他资本也在逐渐进入体育用品行业。在内拥外攻的夹缝中,李宁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体育事业的盛大,就没有体育相关产品的市场。培育市场首先要站在那张让全世界的体育迷们为之欢呼雀跃,为之热泪盈眶的体育圣床上,否则在传统营销的环境中去谈体育用品的市场,市场将成为空中楼阁。于是,李宁挺身进入了体育营销领域。 赞助奥运走出国门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的提供商,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尴尬历史。此后,李宁公司每届奥运会都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商。对体育赛事的赞助,让李宁有了与国际品牌逐鹿市场的资历。当中国的年轻一代,也是体育用品消费的主力人群,发现原来本土品牌可以站在中国体育事业的高峰位置,可以和世界强势体育运动品牌一较高下的时候,在他们心中惟有国外品牌才是阳春白雪的定式思维开始慢慢地瓦解。李宁不仅在奥运会上做得非常漂亮,而且用一系列相关的传播支持把这一举世瞩目的赛事效益与品牌的结合发挥到了最大效果。在28届雅典奥运会期间,李宁创作的广告以各项目冠军运动员比赛前的心脏跳动为焦点,极具视觉、听觉冲击力。广告在奥运会期间持续发布。后来在对广州、北京和上海等几大城市电视观众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广告就是李宁。

同样是在雅典奥运会上,有一个戏剧性的场面相信大家不会忘记。在男篮赛场,西班牙队与中国队的第一场小组赛,中国男篮身穿耐克运动衫,而包括NBA孟菲斯灰熊队(Memphis Grizzlies)的加索尔(Pau Gasol)在内的西班牙男篮悉数身穿中国李宁的专业篮球装备登场。在中国男篮的队员中,同样有包括张劲松、郭士强、张云松、陈可等四名李宁篮球品牌的签约球员,他们也是穿着李宁第一款专业篮球鞋上场的。两个体育服装品牌在世界赛场上不期而遇、短兵相接,成为去年奥运会上中外体育品牌同场竞技的经典场面。这场比赛相信给中国观众带来的不仅仅是篮球运动的风采,更是民族品牌较量国际品牌的一个惊喜。

然而,这却并不是李宁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早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李宁就成功赞助了法国体操队的全套训练比赛装备,成为李宁品牌首次在国际上的亮相。2002年第14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上,李宁牵手西班牙,成为西班牙女篮的比赛赞助商。之后,李宁公司成功地和西班牙篮球协会签订协议,成为2004至2008年西班牙国家男子、女子篮球队的指定运动装备赞助商。 注力科技提升品牌

好的营销战略必须得到真实的运用和彻底的落实,否则就有可能形同虚设,甚至影响全局。李宁自然也深谙其中的道理。与营销战略同时进行的便是从1999年开始的“品牌国际化进程”。首先是在同年2月,李宁公司与德国SAP公司合作,建立了与国际同步的先进的ERP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一年后,李宁在西班牙、希腊、法国等欧洲9国拓展了自己的特许经销商;2001年李宁公司的第一家海外形象店在西班牙桑坦德(Santander)成立;同年,李宁与法国、意大利的顶级服装设计师签约,服装设计开始赶超国际潮流……

在体育运动服装行业里潜藏着一个特殊且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科技。如果说是赛场成就了体育营销,那么科技便起着巩固体育营销的作用。区别于休闲运动服装,体育运动产品的魅力在于它的专业性强。一些国际品牌的营销策略就是专注于某一运动领域,用科技将专业性发挥到几乎垄断的强大优势,起到水滴穿石的作用。有时候,一个产品就能带动品牌的整体发展。经典的案例犹如篮球运动系列之于耐克(Nike),以及足球运动系列之于阿迪达斯(Adidas)。

在这一方面,李宁似乎晚了一步,失去了在大众体育运动领域的话语权。但一个品牌的发展不可能每一步都是无往不胜的。在营销人士对此表示遗憾的时候,李宁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努力——签约国家足球队运动员李铁,推出专业足球鞋“铁系列”;签约国家篮球队运动员焦建等,推出专业篮球鞋;以及今年上市的专业跑鞋。将科技注入产品领域,提升体育产品的专业性,同时,产品与营销齐头并进。如此,不仅展现了李宁向专业体育领域渗透的力量和发展的决心,也给李宁的体育营销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携手巨人共创未来

2005年,李宁有两个大的战略举动。首先是年初时与美国职业篮球协会(NBA)签署了市场营销合作协议,踏进了职业体育营销的广阔天地。由此,李宁公司将有权在中国大陆的营销活动中借用NBA的球员和比赛推广其品牌,NBA也将借助李宁在中国二三级城市的市场领先地位将其影响力辐射到中国各中小城市。对李宁而言,这一策略无疑是其建设国际化品牌,凸显其品牌号召力强有力的一击。可以想象,当世界篮球爱好者像朝圣者一般虔诚仰望他们视为有神奇魅力的NBA赛事时,首先进入视线的不是耐克,也不是阿迪达斯,而是他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李宁LOGO。这样的场面足以让每一个致力于中国体育营销的学者或专家们感慨欣慰。

本年度李宁的第二个大的举动就是李宁与网易体育频道(sports.163.com)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个是在国内体育用品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品牌,一个是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多元化服务而取得国内领军门户网站强势地位的媒体,此次强强联手被业内人士称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典范。双方的合作内容不仅是将网易现有的体育频道更名为“李宁网易体育频道”,同时双方还会在涉及市场活动、营销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合作,目的在于建立起更专业、更全面的体育新闻、资讯的交流平台。虽然是与体育媒体的结合,但这同样属于李宁在体育营销领域的横向发展,在国内的体育营销中属于首次操作。李宁借助网络这一快速、互动的新媒体,似乎正在把体育营销引领到网络营销的范畴,并在两者中寻找着能发挥最佳效果的结合点。

网易有一句话是“网聚人的力量”,同样李宁也有一句话是“一切皆有可能”,笔者对此两句话中张扬的企业精神和人文理念有着同样的钦佩和期待,不知道在接下来的营销战略中,李宁会将此两者结合为怎样的惊喜呈现在大众面前?

❽ 关于奥运会借势营销案例

奥运是如此的受人关注,令人为之狂热,不仅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选手参赛,更加成为品牌争相营销的物件。为此,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篇1
安踏:押宝体育明星

1999 年,安踏签约孔令辉作为形象代言人,随后,孔令辉夺得了悉尼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而安踏也在这场豪赌中摘得了胜利的果实,孔令辉那句“我选择,我喜欢”,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安踏。

安踏今年提出了“去打破”这一奥运营销主题,像这个口号一样,安踏也突破了自身的传统营销方式,在营销中加入了更多的参与度和代入感。“安踏的资源丰富,已经签了四个运动管理中心24支国家队,因此可以讲很多故事,做整合性的推动。”安踏总裁郑捷说,安踏赞助所有资源和赛事,一方面是推动奥林匹克专案在中国的普及,建立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另一方,更是携手中国奥委会推动奥林匹克精神在国内的发展和发扬,从而也提升安踏的价值理念和行业影响力。

同时,安踏线上下营销也同时发力。如线下店铺主题画面的延展,奥运主题商品的售卖、领奖服及比赛装备的展示、店铺形象的包装、围绕奥运会做促销活动等。
篇2
搜狐:看奥运上搜狐

作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网际网路内容服务赞助商, 并且是北京奥运会唯一的网际网路内容服务赞助商, 搜狐在不经意间复制著韩国品牌三星的成功。

自从2005年11月7日搜狐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以来, 搜狐利用这一强大的平台, 在奥运战略的旗下做了很多献礼奥运的品牌活动, 让人们看到了搜狐的“魅力”。

搜狐, 以其资源称王, 搜狐囊括与奥运有关的网路资源。搜狐的奥运报道资源是通过其他的一系列合作而获得的。在“攫取”资源方面, 首先, 搜狐是一系列奥运官方网站的承建者。此外, 搜狐还与华奥星空达成了奥运战略合作, 在体育报道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再者, 搜狐还是200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商, 所以在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资讯掌握的资源方面也占有独家优势。用搜狐体育中心总监敖铭的话来说: 我们做这些网站是因为这些机构对于搜狐资源的优势。我们在完成对这些官方网站的建设、运营的同时, 也要利用这里面的资源展开一系列的营销活动。

而脱颖而出的则是以毛笔字型书写的“看奥运上搜狐” logo。它以两个动词将“搜狐”和“奥运”之间的距离拉至最近, 并以爆破音K打头的动词将主题的琅琅上口程度和动作联想性达至最佳, 强化搜狐的品牌特性和奥运内涵。
篇3
李宁 :一切皆有可能

2007年1月3日, 北京奥组委正式宣布阿迪达斯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 李宁员工们脸上多少有些落寞。

当李宁与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擦肩而过的同时, 李宁开始创造“一切皆有可能”的另一个奇迹。从李宁飞天点燃奥运圣火开始, 每一场赛事的点评, 每一次现场连线, 我们可以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切皆有可能”。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以“英雄”为主题的详细奥运战略计划将在2008年陆续呈现, 而“英雄团队”、“英雄手势”、“英雄荣归”三大重要计划则率先浮出水面。

英雄团队计划——“李宁”的战略智慧

2008年, 李宁公司将携赞助的中国乒乓球、体操、跳水和射击, 西班牙、阿根廷以及苏丹、瑞典、西班牙、衣索比亚运动资源组成的“英雄团队”, 一起征战北京奥运会。2008年李宁公司将以这些“英雄团队”作为奥运战略核心, 除为“英雄团队”加紧准备奥运相关装备外, 一系列以“英雄团队”为传播主题的市场营销活动也在正在进行中。明年“英雄团队”将不断以令人期待的亮相, 以突破挑战的方式, 传播“一切皆有可能”的李宁品牌主张。

英雄手势计划――“李宁”的独特营销

作为为2008年奥运战略特别制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李宁还发布独特的“L”手势。这个手势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以大写英文字母“L”, 代表了Li-Ning的首字母。而其深层的核心资讯为一组以英文字母“L”开头的单词: Luck, Love。 “李宁”希望这个生动的手势能作为一种鼓励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积极拼搏, 并为运动员带来好运的方式, 赢得更多人的喜爱。

英雄荣归计划――“李宁”的责任与胸怀

李宁公司联手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明年开展“奥运英雄荣归计划”: 只要射击、乒乓球、跳水及体操四支中国国家队的运动员在2008年奥运会获得金牌, 上述机构将联合在运动员所在家乡捐建一所以运动员名字命名的体育希望小学。李宁公司还将不遗余力地对“荣归专案”进行推广, 希望能有更多的运动员和企业投入到类似的行动中。
猜你感兴趣:

❾ 求比较经典的体育营销案例,最好是近期的~

说一下近期的体育营销案例,近几年不少品牌都开始体育赞助,通过运动会来增加品牌的曝光度。

8月26日至9月8日,劳力士以官方赞助商的身份,参与了美国网球公开赛(US Open)并为大会赛事提供指定时计。今年,曾在美国公开赛夺得五连胜的劳力士代言人罗杰·费德勒及其他劳力士代言人如卢卡斯·普伊、格里戈尔·迪米特洛夫、卡洛琳·沃兹尼亚奇等顶尖球员都会重返纽约,参与此次赛事。


观察腕表行业近年来的动向会发现,但凡大一些的高端品牌,都有自己支持的体育赛事项目。那么他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赞助体育运动?真相只有一个,就是撬动品牌营销。

一般概念里,体育营销一是指将体育本身作为产品营销,二是指运用营销学的原量,以体育赛事为载体而进行的非体育产品的推广和品牌传播等营销现象。

腕表品牌赞助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其品牌资源的利用是非常综合立体的——一方面,在这些体育赛事里,赞助商的产品露出往往会非常丰富、多元,且腕表常常会因有趣、有用而令人产生较高的好感度;另一方面,腕表品牌也会大力赞助一些在专业领域有较高知名度的运动员,甚至让他们担任代言人,以他们命名一些限量款产品,共享这些优秀运动者们在专业领域的高光时刻获得的好感度、曝光度加权。

❿ 收集材料,简要阐述李宁品牌的搜索引擎营销是如何进行的

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策略
1.与消费者共鸣
“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给人们传递一种人生信念、生活品质和思想境界。同时让更多消费者去真正感受和体会这句话的内涵,不能只局限于某个群体,当今社会同质化严重,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你的竞争对手所替代,要给你的目标受众人群一个理由让他们知道你的存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理解你的品牌所带来的理念,最后选择你的产品,并且心甘情愿地为它们买单。比如,“李宁"赞助举办的大学生3对3篮球赛,其赛制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定位十分贴切,提出“不服就单挑’的口号。
2.精心构建体育赛事
单纯的体育赞助和体育明星代言广告的营销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品牌认知和渴望。“李宁”作为一个国内体育产品领导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在体育营销方面,走出了自己的步调。李宁公司搭建出一个完善的体育营销体系:针对西班牙国家篮球队、奥运会、大超、NBA等既有传统经营模式和新开发体育营销资源,李宁公司将其与品牌定位及专业化发展策略有机地融为一体
3.立足本土的国际化

李宁品牌将一些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元素融入产品中,得到大家喜爱,李宁品牌在营销策略上也大胆采用中国元素进行宣传。与国际品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相比,李宁最大的资本在于其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应用,在借助中国元素达到吸引消费者注意之后,李宁进一步挖掘中国元素深层次内涵,将中国文化内涵与品牌价值观相结合,更加注重挖掘文化内涵的传达,用品牌价值观积极倡导和引导消费者行为,建立起消费者品牌认同,并借助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力不断加强,在国际市场上张扬中国品牌的个性。同时,李宁要更加注重不同市场消费者的关注与回馈,要理解当地的文化,在品牌策略中融合其智慧,提高品牌在各地市场上的适应性,形成系统的、有规划的、简洁、识别度高的品牌形象。
(二)李宁公司品牌细分目标市场定位
1.李宁品牌的细分市场及目标市场
李宁产品定位于“体育品牌”,不仅仅是因为体育在当代生活中与日俱增的诱人魅力,更因为“李宁牌”源自体育,同体育本身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为了固化这一定位,在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的宣传过程中,李宁公司以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为媒介,通过装备及资金赞助,一遍又一遍的强化自身定位,让受众在“李宁牌”和“体育”之间形成潜意识的契合。凡是有可能干扰其品牌定位的推广策略和手段,无论怎样诱人,都不会被采纳。准确的品牌定位不仅没有影响“李宁牌”休闲系列的销售,而且增加了产品竞争力。以夹克为例,当消费者在数十种品牌中做选择时,“李宁牌”运动、健康、青春、活力等体育概念对他产生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
李宁的消费群体大致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24-35岁之间的中等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这部分人对于李宁的忠诚度比较高,认为这是民族的企业,是一种民族的象征,而不会轻易的去改变。他们认为李宁的产品给人一种很强的亲和力,是一种体育荣誉的象征。第二,15-24岁之间的还不完全具有经济实力的喜爱运动的学生群体。这部分人具有比较的创新性和"喜新厌旧"的偏向,他们追求的是时尚,年轻。而李宁这方面是没有优势的,因而他们改变消费习惯的可能性很大。在15~45岁等距分布的基础上,以24~35岁为主,二级城市,中等收入,大众化而非专业运动消费。而李宁公司目标消费群的特征是:14~28岁,学生为主,大中城市,喜爱运动,崇尚新潮时尚和国际流行趋势。

阅读全文

与李宁的品牌营销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大学市场营销考研 浏览:54
云浮h石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浏览:474
2014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 浏览:5
五一高校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69
茶叶市场营销策划书 浏览:332
学校教师培训需求方案设计 浏览:449
陕西欢囍品牌营销策划公司 浏览:126
现代企业营销管理与品牌经营 浏览:916
广誉远品牌营销总监 浏览:51
网络营销站点策划 浏览:304
怎么能查到酒店的促销活动 浏览:642
教研电教培训方案 浏览:871
翼支付线下推广活动方案 浏览:414
学市场营销学心得体会 浏览:525
市场营销研究哪些内容 浏览:904
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业务战略 浏览:9
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培训的方案 浏览:167
双11购物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36
农产品网络营销量 浏览:119
书店网络营销策划活动 浏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