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市场营销百度外卖

市场营销百度外卖

发布时间:2023-01-29 12:19:37

㈠ 新媒体运营面试会问一些什么问题

会问你,新媒体运营、微信运营,网站推广、网络营销等。还会问些个人问题等。

㈡ 《定位》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定位》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定位》读后感1

虽然Mike一上来用一句话就概括完《定位》:讲述心理学常识——人由此及彼的偏见。之后就再也没聊书的内容,但他却以精巧细致的解析,加上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趣闻,完美诠释了“定位”如何应用在当下互联网商业里。

《定位》这本书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解释一个道理: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很难改变的,而一开始种下的理念几乎不会主动替换。成功的新兴公司所能寻找的就是在人们不断变化增长的需求里抢先挖掘占领一片新领土,而不是以同样的发展方式和原来的领先者正面对抗。即使是老二,而得有不一样的发展模式,完全照抄第一名基本必死。当然,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领先者有时也会糊涂,而商业环境变化太快会让整个局势不断逆转——所以书里有不少增补的地方,是作者出来给自己打脸,承认当年的“预测“错了。但大体上,这个理论还是挺实在的。

这就是商业上的基本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定位就是在解决一个公司作为独立个体所需要思考的哲学问题。当然,比自然人思考更加实际一点的就是:公司思考这些问题,有个必须的检验指标:生存下去。自然人可以在忙里偷闲想这些问题打发时间,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那么人就可以容光焕发地打好鸡血应对眼前的苟且;如果没有答案,人也可以萎靡不振地混下去等待诗的远方。但公司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生存单位,思考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目的:如何在当前的环境里找到生存发展资源。以前很多公司无论地域还是行业内都是在很小的范围,而互联网所带来的连接/互动/协同(引自Mike的PPT)正在渗透和打破这个“范围“。在不同的地域或者领域里,波及的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但这个趋势无可避免。在国内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下,本土互联网商业非常给力。

对于个人来说,思考哲学问题也越来越现实——随着多样化的发展,群体划分也越来越细,随着我们身上的社会属性逐渐增强,自然人越来越像个公司。当我们思考这些哲学问题的时候,很难再像古人躲在被遗忘的清静角落,让脑袋一日千里地奔袭——现在我们更多地是走向即时表达与互动。而公司也不能再用一种模式吃天下,企业文化越有人性的公司,生存能力也越强——那些看似务虚的无用之事,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人说,我怎么还感觉像个螺丝钉?前面不是说了么,波及速度和进度会不一样。另外,只是感觉像个螺丝钉,事实上呢?

《定位》读后感2

在听完贾建民教授的《战略市场营销》课程后,接着每天读一章节贾教授推荐的《定位》这本书,对于定位一词有了新的认知。

最近这一个月被定位和心智这两个名词轮番轰炸。文章开篇对定位下了一个定义:定位就是如何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对于企业而言,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而是从产品的特征、行业特征、市场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等维度进行分析,找到产品与众不同、并最容易被用户记住的点,作为产品的定位,从而占据用户的心智。

书中通过众多企业定位案列到国家、宗教的定位案列等不同方面进行剖析,不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还是国家、宗教,定位要占据用户心智,在众多的特性中只能选择一个点进行宣传,哪怕有再多的优点要占据用户心智则只能选择一个点。要占领用户心智,定位过程中需要满足领先法则。

对于企业多品牌战略的有一个新的认识。一个品牌适合一个产品,通过拜耳、Life Savers等案列的分析当一个品牌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个定位后,对品牌的延生通常是打破该品牌在潜在客户心智中的定位。通过强生这个品牌拓宽的成功案列指出,品牌的延生需要是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包装、同样的标签,只是用户不一样,这样的品牌拓宽会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21章节成功六部曲,对于如何才能做好定位,给出了一个路线图。第一,你已经拥有什么定位,是要求我们分析当下在潜在顾客心智中的定位,也就是认识自己。第二,你想拥有什么定位,则是通过对当前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于产品未来的目标,找出一个最佳定位。第三,你必须超越谁,就是设定标杆,以超越竞争对手为目标制定行动纲领。第四,你有足够的钱吗,强调要抢占顾客心智,需要花钱,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定位才能让定位占据用户的心智。第五,你能坚持到低吗,定位是需要持续进行宣传,今天确定的定位不可能明天就占据用户的心智,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坚持能打破很多看视不可能突破的障碍。第六,你的传播体现了自己的定位吗,对于一些企业虽然做出了定位,而在宣传上又没有紧扣定位,造成用户心智的混乱从而迷失。

《定位》引发了我对企业战略、个人事业的思考,定位无处不在,要想达成目标,则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定位,定位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们不偏离航线。

《定位》读后感3

今天,“定位”一词已成为最重要的、使用最广泛而频繁的战略术语之一。本书出版于1981年,两位作者均以当时的美国社会作为背景对传播以及定位进行了分析。三十多年前的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已然是一个媒介众多、产品丰富、宣传手段层出不穷的社会,出现了传播过度导致信息大量流失的问题,宣传的产品想要在人们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已经很难,更何况是商品经济极度发达、世界市场愈发广袤的今天呢?因此,本书在出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提出了一个不仅仅在当时,甚至在今天和往后未来几十年都仍然适用的营销法则:定位。

那么何谓“定位”呢?我们常常觉得定位无非是公司和企业本身对于自己所在位置的认知,却忽略了公司和企业在预期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而这恰恰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本书为“定位”做出了一个概念性的解释,即: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事实上,正是由于信息流通速度大大的加强,人们接受信息过多,才更加需要一个鲜明而简短的定位来稳固企业的位置。在大脑备受骚扰的情况下,人们会在脑中有意识地形成产品阶梯,将脑中记得的产品分为一二三等。例如可口可乐是可乐中的龙头老大,百事与七喜排名二三,而其它并不鲜明的汽水品牌则淹没在众多产品里无出头之日。

因此本书提出,要想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取得成功,企业必须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不仅包括企业的短处和长处,还包括其竞争对手的优点和弱点。争当第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人们永远会记得第一,第二却极其容易被视而不见。除了书中所举的第一个飞越太平洋的例子外,今天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真功夫”是我国第一个定位为“蒸米饭快餐”的,它也许不是第一个蒸米饭快餐品牌,却由此占领了预期客户心目中第一个蒸米饭快餐的定位。这正对应了书中所点明的,不需要事实上你是否是第一,只需要人们认为你是第一即可。这也正是本书反复提出的,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在中国的典型案例。

能够成为领导者自然是最佳选择,然而领导者也并非凭借第一的名气便能处处得志。如书中所说,在任何产品类别中,第一品牌的销量总是大大超过第二的品牌,然而一旦在营销中领先的公司在新产品类别中没有争得第一,该产品通常就会败在别人手下。好比可口可乐虽然已经是汽水的领导品牌,它旗下所推出的运动饮料却无法和“第一”的运动饮料品牌竞争,正是由于人们不仅对品牌有其相应定位,也对该品牌所代表的一类产品有相应定位导致的。肯德基和麦当劳是数一数二的快餐品牌,但它们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米饭和粥却十分不受欢迎,因为这不符合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顾客心中“美式快餐”的定位。这也是许多企业存在的一个误区,认为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产品的实力,事实上这种由内而外的思维是行不通的,企业必须更加重视思维的客观性,形成一种“由外而内的思维”,必须明白企业的实力来自产品的实力,来自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的地位。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宣传。

对于追随者来说,它们则要更见缝插针地寻找人们头脑里还未被定位的部分,或者想方设法为竞争者重新确立定位。不需追求人人满意,只要预期客户明白你能够给与他们什么就够了。例如五谷道场将自己定位为“健康的、非油炸方便面”,不仅简单明了,且将其它油炸方便面都重新定位为了非健康食品,达到在方便面市场中突出重围的效果。

归根结底,定位的关键还是在于简单化、明确化、客观化。企业不能将自己的愿望当作定位强加于顾客头脑中,那只会使预期客户产生排斥心理。

许多企业依赖自己建立起的品牌地位进行产品延伸,大多数企业都将产品延伸看作良好的战术,本书却把产品延伸归类为“陷阱”,归类为短期有益长期不利的下策。因为产品的实力决定了企业的实力,在人们头脑中拥有巩固地位意味着某个品牌变成了通用名称的代名词,过多的产品延伸只会让人们混淆而产生厌烦。一个合适的名字便尤为重要。一个含义不好或是会与原产品混淆的名字,很容易使产品走上销售的下坡路,因为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产品梯子上的钩子,实际上打入人们头脑的是产品的“名字”。而坏名字自然会产生坏名声,一个坏的产品名字极有可能影响到企业本身。

定位不只是对产品而言,在本书看来,对公司、对国家、对服务甚至对一个人自己都可以进行定位。以个人来说,定位要求我们职业专长化,选定某个具体的位置与自我联系起来,树立专家地位。其次要勇于与竞争对手搏斗,然而要尽量避免与领先者正面交锋。其三树立坚持的理念,确定基本定位战略之后就要坚持下去。最后是懂得限制创造性,这是定位思维的重点。这些不仅是个人通往成功的关键,更是企业、社会、国家成功的关键。

“创新精神本身毫无价值可言,它只有在为定位目标服务的时候才能发挥其效应”,广告也许需要的并不是彻彻底底的创新,而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定位。定位定义了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即在纷乱嘈杂的传播环境中,简介明确地确立在客户头脑中的地位。定位,实则定义的是存在在客户头脑中的对产品的概念。

对于个人而言,定位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只有足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定位》读后感4

1969年,《定位》的两位作者有一个预测,就计算机制造业而言,“任何公司向IBM公司业已占据的地位直接发起挑战都无望获得成功。”第二年,RCA公司向计算机业全速进军,直接挑战IBM,最后以失败告终。

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是想告诉我们,行业里的跟随者要利用自己在预期客户头脑里业已占据的地位,将自己与行业中的一个新位置挂钩,只有这样才可能撼动那些行业里的巨头。

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曾有那么两个“挑战巨头”的故事,一胜一败,殷鉴不远。金山网络推出的金山毒霸,也曾向当时的360杀毒发出正面进攻,在PC端,360是中国最大的.杀毒软件公司,最后金山失败了,改名猎豹移动,专门做国际市场了,放弃了国内的杀毒市场。

金山为什么会失败呢?要知道金山网络是一个老牌的互联网公司,而360在当时只是一个杀毒市场上的后起之秀,靠着免费杀毒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金山的杀毒软件当时在市场上只占据了极小份额,而大部分预期客户头脑里金山是什么呢,是WPS,是中国的OFFICE,这就是当年金山的尴尬之处。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另一个故事是酒旅预定业的,曾经中国市场上携程、艺龙、同程是行业里的老大,但美团就成功切入了这个行业。为什么美团会成功呢?

我们先想想美团是什么,它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想就四个字:吃喝玩乐。它想要挑战和进入的行业是酒旅,酒店业很大一块是靠旅游收入,所以和“玩”字就挂上了钩。就这样,美团就顺利吃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又想起一件事,前几年陆奇在网络的改革。陆奇在来网络之前,网络是一个迷失在市场上的巨轮,靠着广告收入躺赢,市值都快被当时的京东超过了。陆奇来了,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网络外卖直接卖给了饿了么,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网络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

中国网民聊天时,基本上把网络等同于搜索,虽然中国做搜索的公司也有几家,但网络靠着先发优势在网民头脑中牢牢占据着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网络做外卖,明显是对自身定位的削弱,当你看着满大街网络外卖的送餐员时,你还能把网络与搜索直接挂钩吗?

《定位》读后感5

作为02年出版的书《定位》,书中的内容许多内容在2021年的今天也都不过时。书中给出的案例,各个位置的定位方法,都能给小品牌,甚至网络推广带来一些灵感。其中剖析了“满足客户需求”却无法赢得用户的原因部分颇为精彩。

书中有部分提到关于品牌升级和定位的问题,非常深刻,发人深思。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心里想到了两个品牌,比亚迪和小米。比亚迪最近几年不断的开出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车,高薪聘请奔驰前总设计师,汽车内饰,电池技术,汽车外形等诸多环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2020年推出的比亚迪汉和最新的刀片电池技术,都证明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但是,人们却仍然将比亚迪汽车看做是低价汽车的代表,尽管比亚迪汉,比亚迪唐的售价和配置早已处在中端,中高端领域。究其原因,始终是比亚迪这个品牌已经被定位为低价车,出租车,公交车,不好听一点儿就是Low.这里暂且不讨论人性啊,虚荣啊这些东西。重要的是人们听到比亚迪汽车,就明显不如蔚来,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根据《定位》书中提到的关于新产品,新定位,新品牌,如何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到用户的心智中,是有详细的方法的。

关于比亚迪这个案例,如果一开始就“汉”,“秦”,“唐”这样的王朝直接注册为新品牌,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产品线,宣传新品完全以新品牌,新公司的形式去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褪去用户心中的那一道坎。当然,这样的方式会让市场部在运营和广告方面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资金投入。这是一种抉择。另外这个路子其实也不是什么新路子,丰田早就用这个方法,在“越野”,“耐用”,“维修便宜”等多个定位中占据的用户的心智。提起“路虎”,是不是脑海中就是高大威猛汽车的代表。提起“耐用的汽车”,是不是就是丰田。另外丰田为了往高端汽车领域冲击,也同样开出了新品牌“雷克萨斯”。为的就是避免用户不自觉的把丰田这个品牌的属性附加给“雷克萨斯”,普通用户甚至都不知道雷克萨斯是丰田的子品牌,这就已经说明了丰田策略的成功。

另外,作者把品牌定位比作一个天平秤,假如品牌方希望一个品牌能够占据两个大品类的头部位置,就会导致两个品类都做不到第一。值得深思,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只适用于消费品,不适用于大集团的定位。举个例子,提到雷蛇这个品牌,能想到什么?电竞装备,鼠标,键盘,电竞座椅等。反过来,提到电竞装备,你第一个想到什么品牌?是雷蛇。假如有一天,雷蛇这个品牌准备去做一个新的品类,卫生用品,并且冲到了这个品类的前三名,那么雷蛇这个品牌,还代表着电竞装备吗?如果不代表,那么雷蛇电竞产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失客户。这也是我们做独立站品牌时,垂直和精准的原因,不过我们都没有作者特劳特这样的总结能力。

还有小米的高端梦,这条路走的是真好。因为我是米粉,所以比较关注小米的产品线。现在回顾小米的历程,其实小米在创立的前三年就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品牌路线。随着红米品牌的推出,小米的高端梦就彻底坐实了。红米继续着超高性价比的路线,防止丢失最初的那批追求超高性价比的米粉。同时,小米也在不断的提高旗舰机型的价格,开始冲击高端市场。从米8的2699到米11的4299,这品牌升级走的那叫一个稳当。小米的整个发展路线,其实非常符合作者特劳特的定位理念,想要冲击新的市场就要使用新的品牌。而小米实际上用的另外一种方法使得“小米”这个品牌成为了新一代的高端手机品牌,“红米”则接替了曾经的小米的接力棒。

㈢ 为什么百度外卖彻底掉了队

网络外卖,是由网络打造的专业外卖服务平台,覆盖众多优质外卖商家,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外卖订餐服务。2015年7月28日,网络在Q2财报分析师会上宣布将对网络外卖项目进行独立发展和开放融资。这意味着,网络外卖成为网络发力O2O领域的先锋队。

一位外卖平台高管表示,网络外卖在白领市场具备先发优势,最高时白领的市场份额能到33%,略超另外两家。“2015年三季度的时候,我们还认为它很有可能会冲到40%。” 但在他们的监测中,现在这一数字只在7%左右。

与市场失守相伴随的是网络外卖在集团内部的边缘化。2⽉月24日的分析师会议,李彦宏承认,公司确实降低了糯米和网络外卖的消费补贴和营销费用。几个月前在接受《财经》采访时,他的表述更为直白:“如果真的做不过(美团、饿了么),就不做,该做的决断也要做。”,这与2015年年中豪掷200亿扶持O2O的态度已经截然相反。

网络外卖是网络近⼏几年来少有的明星项目。它有着成功的开局,有着跻身行业第一的希望, 但却在短时间里痛失好局,最终以掉队和边缘化收场。 之所以选在网络外卖结局被行业盖棺定论的时候,复盘它三年的发展轨迹,试图得出它由盛转衰的答案。这个故事就像是一面棱镜,创业者们尤其是在大公司内部的创业者或多或少都能从它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网络外卖的开局,踩上了集团转型的关键点。

2014年网络喊出“连接人与服务”的战略口号,这家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由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起步太晚,正陷入转型的焦虑中。O2O似乎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

彼时,O2O概念备受资本和媒体吹捧,它与网络部分业务也确实十分契合。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的模式有助于推广网络钱包,商户信息能够与移动地图互补。于是在那一时期,网络接触 了很多O2O项目,最为著名的是分两次共计2.7亿美元全资收购团购糯米网。

收购外部团队然后内部孵化,是网络在做O2O上惯用的路子,原本外卖也打算沿袭这一思路,不过却生了“意外”。

网络外卖的早期成员告诉AI财经社,开始网络想收购一家外卖创业公司,但尽职调查结果不如人意。这反而让LBS事业部⾥里的一个小团队看到希望,当时这个团队在做的事情是将第三方外卖平台接⼊入到地图中,集团的态度使他们意识到独立出来做外卖的可能性。为了在公司里争取资源和话语权,团队说服轮岗至网络LBS事业部、曾任网络全国渠道总监的巩振兵加入。一场内部创业就此开始。

2014年5月,巩振兵在LBS事业部内,牵头成立了创新业务发展部(网络外卖前身),他从之前做网络凤巢和网络糯⽶米的团队中选出来一些人充实外卖团队。包括后来网络外卖渠道负责人陈锦晖、直营负责人陈⻘青、产品负责人王莆中(已离职,现为美团外卖总经理),还拉来原拉手网副总裁、网络LBS副总经理宋黎明(已离职)等。

这些人或有着过硬的业绩表现,或是为网络长年征战打拼出来的老人,重新聚在一起,有一 个未曾宣之于外的共同目标——做到行业第一,未来和爱奇艺一样独立上市。

这一隐隐的预期为团队提供初始阶段动力。在开始的一年里团队做了两件事:一是,攻占白领市场。二是,与第三方劳务公司合作,为网络外卖建立专门的配送队伍,针对这种配送方式后来有个名词叫“专送”。

“那个时候饿了么和美团在高校打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精力顾及白领市场,于是我们就从这个空白切入。但当时的一个情况是,外卖订单靠商家自己配送,所以平台上的餐厅主要就两类,一类是如肯德基、麦当劳自有成熟配送体系,另一类是苍蝇小馆,50%的订单都依赖外卖平台。为了吸引高品质商家,我们自己做配送,三家里面我们是第一家这么做的。”上述早期员工如此解释。

相对于学生,白领的特点是消费能力强、客单高。根据艾瑞、易观等第三方数据机构的数据显示,白领的市场份额能占到整个外卖市场中的六成,远高于校园的三成。由于切入点正确, 再加上集团资金和流量的支持,网络外卖的订单量飞速提升:2015年三季度,网络外卖在北京的专送订单数是美团外卖的10倍,美团外卖总裁王慧文在接受36氪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时候将网络外卖当做美团最大的竞争对手。

网络外卖一时风光无二。对内的一次会议上,李彦宏当着诸多高管的面直接夸赞巩振兵, “网络现在之所以落后腾讯、阿里这么多就是因为缺乏像巩振兵这样的干部。”,对外更为⼈人 所知的是,网络外卖在2015年下半年正式拆分独立,李彦宏高调表示要拿200个亿支持O2O的发展。

这时的网络外卖就像⼀一辆加足了油的战⻋车,所有人都相信,外卖会成为网络新的增长引擎。 在欢呼和喧嚣声中,网络外卖迎来了辉煌的顶点。

然而增长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巩振兵在可见的成功面前,做出两个错误的战略判断,这直接打乱了网络外卖的良好开局。

2015年底到2016年年初,外卖行业接连出现巨额融资。2015年8月,饿了么宣布完成F轮系列融资总计6.3亿美元,三个月后又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投资框架性协议,阿里巴巴集团投资饿了么12.5亿美元。2016年1月,合并后的美团-⼤大众点评宣布完成超33亿美元的融资,背后出现腾讯的身影,估值一举超过150亿美元。

拿到钱后的两家发动了冬日战役,一方面他们密集地招募地推人员,抢夺独家店铺,甚至不惜发生械斗;另一方面在用户端发起新一轮的补贴。两家期望依靠资本的加持快速取胜,饿了么CEO张旭豪甚至喊出“一个月定战局”。

网络外卖没有紧跟这场战役,它的市场份额依靠惯性仍呈现上升态势,于是巩振兵放松警惕把很大⼀一部分人力、财力放在搭建外卖生态链上。

2015年10月,网络外卖投资成立了甄选食品公司来做中央厨房,注册了包括巩大夜宵、17 饭、有家下午茶、顶味源等在内的多个餐饮商标。前网络外卖高管张敏(化名)看着标有 “巩大”字样的饭盒摆在面前时,颇为惊愕与哭笑不得,“这是内部对巩振兵的⼀一种称呼,却被做成了外卖品牌。”他认为这完全是瞎搞,也不排除是员⼯工在投其所好。

除了中央厨房外,网络外卖又陆续上马了生鲜、食材供给、商超、众包、电商平台质选生活等项目。“当时开了n多条线,能想到的都要做。”

当竞争对手调集兵力集中猛攻时,网络外卖却把精力分散出去。回想当时的情形,张敏认为巩

振兵在战略上的迷茫是之后网络外卖败退的主因,“我觉得他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

业务线扩张之外,接下来巩振兵还做了另一个决定,春节给骑⼿手放假,帮助他们买票回家。

春节时期是外卖行业的巨大低谷,用户返乡,餐厅停业,外卖需求骤减。到底要不要在春节留住骑⼿手成了一个问题,毕竟如果要在春节期间保持原来的运力,就必须给骑手节假日期间的高额工资补贴,这是一笔不太划算的买卖。

美团外卖采用了相反的做法,他们保留了一部分骑⼿手在平台上继续配送,并且在节后加速和加大了对骑手的招聘:只要骑⼿手在这个期间入职,就会有一些奖金,如果能够介绍认识的人 一起过来,还会再给一笔奖金。这使得美团在正月十五前恢复运力,而过完年回来的网络外卖在很长时间都招不到骑手。

2016年3月,巩振兵开始为他的这两次战略失误付出代价。春节后,此前高歌猛进的网络外卖第一次出现了增长停滞的局面,甚⾄至略有下降,僵持数月,未见好转。

试错是创业公司的常态,甚至硅谷创业圈有一条金科玉律叫“快速试错”,当创业公司发现自己的方向错误后,要立刻放弃,调整战略。可惜臃肿的人员和复杂的组织架构让网络外卖的反应分外缓慢。

到2016年上半年,刚成立满两年的网络外卖人数已经到4000多人(包括临时工),比一年前翻了4倍。张敏经历了网络外卖招人最疯狂的阶段,“集团对人数有管控,有一些进不来的,用临时工在外⾯面挂着,而且随便招,之前挣六七千块钱,来这里要一万八。人力给还到一万五,好,成交。”

越来越多的人催生了越来越复杂的管理架构。李伟(化名)是2016年入职网络外卖的中层员工,负责一个新业务部⻔门。按照之前的工作习惯,他会先花一个礼拜熟悉企业的组织架构、人事关系,但在网络外卖他用了一个月才搞清楚。

“汇报职级非常混乱,直接干不了活。”

起初网络外卖架构是,CEO巩振兵下有产品VP、渠道VP、直营VP、物流VP,各VP下有各自部门。后来业务越来越多,又出现了大客户部门、各生态链团队、运营团队、开放平台, 以及GR、PR、财务等职能部门。“部门多了后的特点是,A总是扒拉A的人和A的事儿,B也一样。于是碰到两个部门要协调,搞不动了”。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外卖在两个部门之间设置了交叉岗。

这样的设置有助于两个部门的协调,但也直接导致,“我向我的上司汇报一件事,但他受其他部门制约,做不了主,我就得再跟其他人汇报,俩人意⻅见不一致,我就搁在那了。”

不仅部门之间的牵制影响了执行效率,高管间的频繁变动也让中层员工无所适从。

陈锦晖和陈⻘青,都是副总裁,前者管代理城市,后者管直营城市。在下半年的一次调整中, 网络外卖的一改之前代理、直营两种分类模式,而是按照地域分为了一区、二区和三区,均向陈⻘青汇报,名为副总裁的陈锦晖在这次调整中成了第三区总监,其权力被大幅削减。

陈锦晖是网络外卖的初创成员,是内部公认的干将。在到网络外卖之前,他在网络渠道部做了巩振兵7年助理,与巩振兵的关系不可谓不铁。有接近陈锦晖的人士表示,陈锦晖与巩振兵关系之所以疏远,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陈锦晖不服陈⻘青,但巩振兵却十分重用她。到2017年2⽉月份,陈锦晖开始休假,5月份正式宣布离职。他在朋友圈写道:“2014.4.4-2017.5.4,1126个日夜,苦过痛过,哭过笑过,激动过徘徊过,冲动过徘徊过,一切的一切都在身体和脑海里留下深深地痕迹,无愧无悔无憾。”

除陈锦晖外,据北京商报报道,网络外卖原物流负责人朱勇也在今年春节前后因内部架构调整离职。而更早的时候,网络外卖早期产品负责人(现美团外卖总经理)王莆中、副总裁王耀弘、副总裁宋黎明、原网络外卖产品总监刘灿等在2015年到2016年这两年里相继离职。

集团的耐性是有限的。

2016年6⽉月,李彦宏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被问到:“会不会考虑放弃(外卖)?”,他回答说:“如果真的做不过,就不做,该做的决断也要做。”直⾔言对现在的成绩并不满意,因为“现在的市场地位还不是第一。”

这种不满最直接的反映是集团降低了对外卖的投入。当时的一个背景是,网络外卖的补贴率高居不下,一度接近20%,即100块的交易额⾥里,十八九块都是网络外卖掏的腰包。集团看到如此高的补贴率,却迟迟不见市场份额增长,便要求网络外卖减少补贴。

7月份,网络外卖第一次大力度降低补贴。用户反馈直接,“光7月一个月,网络外卖的市场份额就得掉了4个百分点”,上述外卖平台高管如此说道。

网络集团的强势干预,成为网络外卖2016年下半年迅速没落的又一原因。虽然网络外卖早已从集团独立出来,并且引入外部投资,但集团对它仍然有很强的把控,外卖的管理层并无话语权。网络外卖的走势,不得不遵从于网络集团的战略走势。而在2016年,经历魏则西事件、舆论一边倒的指责、股价下跌、市值缩水,网络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定位。

2016年10月,李彦宏首提网络要转型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他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人工智能将成为网络未来增长的新引擎,涵盖所有产品和服务。媒体们解读,与人工智能关系不大的网络外卖正式在内部遭到放弃。

集团减少供⾎血使网络外卖陷入到资本短缺的境地,这时候它所有的举措似乎都是围绕着“钱” 展开。

网络外卖⾸首席战略官韦迪整个下半年都在香港、美国为融资奔波,11月份传来好消息,有投资机构表达了投资意向。为了向投资者展示出更好的成绩单,韦迪所带领的战略部在去年11 月20日到今年1月21日的这两个月时间里制定了新的打法——不顾流水,将盈利提升。具体来说:在商户层面,多收取5%的佣金,在用户层面,提高配送费。

腾讯科技在5月8日的一篇报道里写道:这样的做法在短期内确实提高了盈利,北京某区域的收入到12月底时翻了将近七倍。但负面效应也很快显现,由于佣金提高,一些商家开始把网络外卖的订单转到美团或是饿了么上去,有的商户甚⾄至直接在网络外卖的店铺描述里标注 “网络外卖配送费过高”,劝导用户从美团外卖等其他平台上下单。

网络外卖的市场份额一路下跌,直到北京的市场份额下跌了10%以上,内部才叫停了这一策略。除此之外,裁员、直营转代理等缩减成本的举措都在内部实行着。

新年过后,中层员工李伟选择了离了职,原因是”感觉看不到希望”。

结语

网络外卖今日的境遇,与战略错误有关,与团队混乱有关,亦与集团的强势干预有关。但也如一位离职的高管所说:“创业失败是个大概率事件,这太正常了。”

现在网络外卖在做的事情是在系统上与顺丰打通,发展同城配送。网络外卖在国贸商圈的配送已经全部包给了顺丰。之后两家进行资本上的联动更是大概率事件,据AI财经社此前的报道,双方将按照5:5的出资⽐比例,共同出资通过设立合资公司来运营。

不过一切都未到最后确定阶段,网络外卖的未来还存在变数。

㈣ 百度外卖市场营销方案

无论什么样的营销方案,我们离不开一套整体的逻辑可以分为以下的几点:
1、目前的市场大环境分析——说明一下由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懒,促使了外卖业务的大热,并可以找到一些行业的数据加以说明,目前外卖市场的总体市场份额是怎么样的,预估未来会有怎样的增长,主要有哪些同类型的企业在运作外卖业务。
2、竞争对手的分析——分析目前本地有外卖业务的企业经营情况,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分析他们的缺陷,并阐述这些企业在本地的市场份额如何,这些企业关注什么。
3、自己企业本身在运营的同时,存在什么问题——分析自身企业与竞品对比产生的差异,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做一个透彻的分析
4、针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和缺陷,我们应该如何做——前面已经阐明了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情况和自身的情况,这一步需要针对以上我们得出的结论做一个汇总,并且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在竞争对手优势的地方让自己突破,竞争对手劣势的地方我们如何把握住机会等等。

5、给出具体落地的排期或者细则——针对第四部提出的构想,写出一个详细的落地计划
以上基本就是一个完整的营销方案大体的框架,无论是活动还是别的什么其实都适用的,具体的内容需要你自己去填补,基本逻辑就是这样,望采纳

㈤ 市场营销成功案例详细分析

案例分析是以提高营销效益为目的,依据一定的理论原则,采用科学 方法 ,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资料,提出解决问题建议的一种科学方法。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场营销 案例分析3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一

黄太吉:从“煎饼果子”到“外卖”,3年3变为哪般?

时间定格在2012年7月。

定位白领一族的黄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区12号楼一层较为偏僻的位置开了第一家“煎饼果子”店。

挑选较差位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线上引流。希图借力互联网工具解构餐饮居高不下场景成本的黄太吉,就这样踏上了创业的征程。

互联网餐饮风口,加上出身互联网行业的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出手不凡,短短数月,就令黄太吉的“煎饼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让扎根餐饮行业多年的众多传统餐饮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叹弗如。

黄太吉的成功虽然短暂,但其在营销模式和互联网上的创新,都对传统餐饮业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国八条”出台后,传统餐饮业举步维艰的这几年。而随后声名远播的雕爷牛腩、西少爷们再一次震动了传统餐饮业。

传统餐饮人从不屑一顾,到按捺不住关注、学习、应用互联网,甚而四处寻找“灵丹妙药”,主动寻找互联网的入口,餐饮业的竞争迅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并逐渐走向立体化竞争。

餐饮业的主动求变,火了大众点评、美团等团购平台,也催热了网络外卖、饿了么、口碑、美团外卖,在百舸争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渐沉寂的黄太吉再次出击,竖起“外卖”大旗,携资本青睐以求一博。

煎饼果子

从“街边摊”到“大雅之堂”

201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被新浪改写,一个叫“微博”的自媒体平台颠覆了中国,所有人趋之若鹜。

这种点对面的开放模式,极具互动性的营销价值,将微博推向高峰。

黄太吉能在微博时代迅猛崛起,第一要素在于赫畅的从业经历,使其对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有着精准把握,以及对 广告 设计的精通,对营销的熟稔,给予了他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创意的手法与消费者互动的机会。

新奇的餐厅设计,持续不断的话题制造,当然少不了众多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车、特斯拉……一步步将消费者带入舆论的旋涡中心不能自拔。

不管是打着好玩的旗号,亦或与跨界的结合,还是对 热点 的抓取,赫畅成功引爆了各种话题,各种新奇的手法,让粉丝们自动在微博上转发,赫畅更是身先士卒与每一个留言的粉丝互动……让煎饼果子从“街边摊”走进“环境优美的餐厅”成为现实,黄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国声名鹊起。

从“产品矩阵”到“品牌矩阵”

黄太吉演绎了一个神话般的 故事 :从“煎饼果子”起步,到多元化品牌矩阵的布局,黄太吉只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

这当然是一个神一样的传奇!我们抛开那些玩得极为花哨并被炒烂了的营销手法,去重新审视它的品牌战略。

“煎饼果子”是黄太吉的战略大单品,承接的是产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资本的输入,以创新的互联网营销得以快速品牌化。

从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多元化的角度出发,黄太吉开始围绕煎饼果子打造产品矩阵:五花肉卷、风味卷饼、豆腐脑、豆浆、油条、自家秘制肉、凉面、卤汁、莲藕猪骨汤、南瓜羹、盖世苏泊汤、麻辣个烫等,酸甜苦辣可谓样样俱全,以此应对单一产品的功能和利润局限性。

然而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难以承载如此立体的产品布局,消费者的体验较差,相比麦当劳员工每人每小时5单的业务量,黄太吉员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时0.7单。

巨大的差距,想必让赫畅吃惊得闭不上嘴。

关键是,黄太吉快速扩张的野心并不在此。

赫畅开始抛掉对标的麦当劳,喊出百丽来挡枪,为的就是品类多样化下的多品牌运作,而这较能获得资本的青睐。

于是,黄太吉以类百丽模式为借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围剿的形式,将商圈人流一网打尽。

2014年6月,赫畅的众多子品牌布满了商圈的各个角落:“从来”饺子馆、川渝风味的“大黄疯”小火锅、主打炖菜的“牛炖先生”以及“叫个鸭子”“幸福小冒菜”……黄太吉神话继续,短短一年多时间,连锁发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几个月后,餐饮形式突变,投资热逐渐降温,黄太吉也走在了关店的道路上。

不是事与愿违,而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餐饮也不例外。为人类提供食物是餐饮的本质要求,而食物的第一铁律就是“好吃”。

以互联网切入餐饮并迅速成功的黄太吉,似乎忽略了这个常识,也许是无意,也许是力有不逮:打着产品主义旗号的黄太吉,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如日中天时,却没有去认真研究如何弥补自己在产品上的短板,而是继续在自己擅于传播的长板上不断狂飙。

长板越长,短板越发显短。知名度越来越高的黄太吉,使大家对其产品的心理期待也越来越高。然而,名不副实的结果是顾客下次不愿意再买单,黄太吉慢慢从高峰跌向谷底。

黄太吉公布投身“外卖”那天,宣告了它彻底走下神坛。

赫畅难解“多品牌矩阵”

下的困局

“我确实败了。”赫畅曾公开承认之前的黄太吉已经成为过往。

黄太吉打着产品主义的旗号,却并不能将产品做到极致,而是更多地去塑造概念和炒作,被盖上了过度营销的大檐帽,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但仅这一点,也不足以搞垮这个互联网煎饼果子之王,有大量资金支撑的黄太吉,有的是时间和实力提升产品。

可惜的是,此时它却又走向了多品牌运营之路。作为一个新崛起的餐饮品牌,选择聚焦一个品类来实现竞争破局是不错的战略,黄太吉也得以快速实现品牌的成长。

但消费者对黄太吉的认知,恰恰是建立在煎饼果子这一品类上,而多品牌的运营,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极大地稀释了黄太吉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

从黄太吉的扩张角度看,多品牌战略有着强大的强盗逻辑,这也许是黄太吉追逐资本的无奈选择。逻辑没错,但选择的时机可能错了。在赢利能力上,开的店越多,边际成本越高。然而,快速的直营跃进,资金回笼速度缓慢,根本跟不上开店的步伐。

赫畅一直对外念叨,“产品=制造+认知”,事实是,黄太吉眼花缭乱的营销告诉我们,它一直游离在产品制造之外来谈认知。消费者不是傻子,短期会为你的营销概念买单,时间长了呢?

如果将单店效率与规模发展速度进行有效结合,或许黄太吉不会这么快倒下。打着产品主义的旗号,却行平台战略的构思也没有错,但只是一味地玩概念,消费者就一定会抛弃你。

平台战略:

“黄太吉外卖”要去向何方?

2015年10月,沉寂数月的黄太吉,突然对外宣布获得B轮融资1.8亿元,它再次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但这次却已面目全非,彻底与过往南辕北辙。

这次重生,黄太吉看到了自己的产品短板,选择联手产品生产方打造餐饮外卖平台:开放中央厨房—吸引品牌餐饮产品合作—在黄太吉的中央厨房对各品牌的半成品产品进行加工—集中从中央厨房工厂店进行配送。

这种以供应链为入口的模式,背后的逻辑仍然是改变餐饮业居高不下的成本结构:利用外卖送餐,解除传统餐饮成本结构中最大的一环—餐厅场景,以中餐品牌企业产品为核心,形成工厂集中生产模式,并以黄太吉自建的配送团队,进行3公里以内的30分钟快速配送。

相比网络、美团外卖等,黄太吉外卖在模式上有新意。网络、美团等外卖对合作餐饮企业的品质把控以及配送效率上都比较差,也解决不了餐饮企业场景成本太高的问题,而且场景还在移动化过程中。

黄太吉模式则希望击中这一痛点:品牌餐饮企业负责解决品质和口味问题,黄太吉负责解决销售和配送问题。虽然都是帮助餐厅做增量,但黄太吉想做的是,真正利用餐饮的剩余产能,而网络外卖类则会与在餐厅就餐的顾客抢生意。

理论上,善于发现机会的赫畅又找到了一个市场风口,目前已经有不少品牌加入黄太吉的外卖平台上,如传统早晚餐品牌“净雅”“新加坡妈妈烤包”……黄太吉外卖还与网络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口碑等达成合作,借用它们的平台资源,形成立体的入口。

然而,另一个困难又摆在了赫畅面前,配送团队的高成本和效率要求,以及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度系统、高度精密的运营体系,是不是擅长概念思维的赫畅所能把控的?如果力有不逮,他是否找到了能与他互补的合作团队?

一切都有待时间检验……但不管未来如何,赫畅与黄太吉的创新精神,仍然值得餐饮人学习。

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需要让改变发生。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二

二线城市生鲜电商养成记

菜篮网于2014年8月上线,经过一年的发展,注册用户达到8万人。2015年7月24日,菜篮网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刷高了河南生鲜电商的颜值!

菜篮网并不是姜晓宇的第一个 创业项目 。事实上,早在2009年,他就成立九合科技,专注于互联网项目,先后建立服装、电子产品等电商平台,后来转战团购,与腾讯QQ团购合作,经历“百团大战”的硝烟。在电商界几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他瞄准了被号称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的生鲜。

与一线城市主打高端附加值的有机菜、半成品净菜不同,菜篮网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普通大众的餐桌,每天都会推出一款特价爆品,比如,一元钱一个冬瓜,一元钱一盒豆芽,一元钱一块豆腐??再加上最具诱惑的不限定消费金额的免费包邮,很容易吸引家庭主妇去尝试购买。

赢利点不在于生鲜

近两年,生鲜的万亿市场规模和不到1%的电商渗透率,吸引各路资本不断涌入,助推生鲜电商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全国3万家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赢利者寥寥无几。

“我们的赢利点并不在于生鲜!”姜晓宇直接说。

菜篮网所售卖的都是餐桌上的日常时令果蔬,其中70%从郑州周边的蔬菜基地采摘。根据当天C2B的订单,以及利用大数据计算出来的历史平均值,下午采摘,晚上进行分拣、包装、入库,第二天早上送到消费者手里,整个流程不会超过24小时,以保证果蔬的新鲜度和口感。

“我们的果蔬定价方法,是参考河南一级批发市场的菜价,再上浮15%—20%,而按照传统果蔬销售模式,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果蔬价格通常是翻了两三倍的。”

在让消费者吃到新鲜实惠的果蔬外,菜篮网还致力于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姜晓宇向我们讲述了菜篮网一次次第一时间解决河南尉氏葡萄,受灾青苹果、中牟油桃等滞销农产品的事例,让劳动者劳有所得是他们的目标。

菜篮网这种基地直供,一站送达的方法确实解决了传统商贸模式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损耗大的弊端,彻底解决了菜农和消费者两头叫苦的问题。

但在我们对这种打破传统商贸模式,剥去种种环节链条的变革欢呼雀跃之余,冷静思考一下消费者的习惯就会发现: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做饭具有随机性,在生活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例如郑州市金水区,就有很多大型的菜市场、社区菜店,甚至有些菜农、果农会直接拉着蔬菜瓜果来这些成熟的生活区域售卖,价格也相当便宜。显然,在这种替代性、选择性比较强的小区,这样的消费环境就不利于培养消费者网上预购果蔬的习惯,自然购买频次也不会太高。

“生鲜只是菜篮网的一个流量切入口。未来生鲜与其他品类的销售比例将是1∶2。”姜晓宇一语道破天机,他看重的是生鲜用户很强的黏性。在姜晓宇的办公室里,陈列着一排货架,上面摆满了菜篮网上架的粮油副食、酒水饮品、休闲食品等商品,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何实现用户增长

以生鲜带动其他品类销售看似是个不错的主意,但由于菜篮网的低价策略,就需要靠规模、靠走量来赢得利润。菜篮网的目标是占到郑州生鲜市场消费额的10%,期望达到100亿元以上的规模,平均日单量达到20万单。

如何实现用户规模的增长?毕竟,菜篮网现在的知名度并不高。

菜篮网的重磅拳就是反向O2O模式,希望通过线下完成对线上的导流。目前,菜篮网有200家加盟店,计划到2016年年中,要在郑州开到2000家加盟店,覆盖整个郑州区域。这些加盟店多是社区的果蔬店。姜晓宇把聚划算的模式引入这些加盟店里,要求加盟店开辟出两三平方米的地方,菜篮网每天提供低价爆品来吸引人气,宣传菜篮网的品牌。同时,每个加盟店会有一个二维码,店铺可以从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菜篮网的客户消费额来获得分成。

这种通过天天打爆品的方式来为线下加盟店引流的方式无可厚非,对于菜篮网,最大的作用就是品牌宣传。但有个现象不得不考虑:为了省几毛钱,排队买爆品菜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少有时间、精力和热情去参与这种活动,而老年人显然不是菜篮网的目标客户,能否带来线上的引流等待考验。

菜篮网的另一个动作就是:每个配送员每日只送60单,目的是将他们打造成顾客的家庭私人助手。

姜晓宇说,经过反复测试,60单是一个家庭私人助手最合适的配送单数,即使以后用户大量增加,配送单数再多,他也不会增加每个私人助手的工作量,只会增加私人助手的人数。

菜篮网的每个家庭私人助手都会有固定的配送小区,甚至当客户密度足够高的时候,一个私人助手只负责某小区里的某栋楼。60单的配送量,如果都集中在一栋楼里,其实在两三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其余时间姜晓宇让配送员跟顾客交朋友、聊天,甚至可以帮顾客个小忙,倒垃圾、换个灯泡啥的,以求通过这种高频次的见面来建立和顾客的黏性。刷脸频次高了,和顾客成为朋友了,那办储值卡、介绍新客户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听着有点像海底捞的服务味道,真正地把顾客看作上帝。

这事儿真能成吗?

首先,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验私人助手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是对菜篮网员工管理的考验。除了需要适当的物质激励,更需要精神鼓励。显然,菜篮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私人助手从刚 入职 ,就会受到相关的 企业 文化 培训。

其次,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顺丰嘿客砸了十亿元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不要为顾客着想,要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为顾客着想的画蛇添足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城市里住着的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不同背景的人,现在社会人的戒备心理都很强,特别是年轻人,都有很强的个人空间意识,所以才涌现出大批的宅男宅女,住在对面的邻居几年可能都不曾打过一次招呼,这些顾客凭什么要去和一个来历不明的配送员聊天,更别说闯入私人空间换个灯泡这种事情了!

菜篮网所推崇的私人助手式配送的确是本着为顾客着想的好意,但你为顾客着想,他未必就会买你的账。这种方式同样需要考验。

挑战也许不止一面

“我们马上要启动A+轮的融资。”志在必得的神情写在了姜晓宇的脸上。

在谈到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时,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人工,仓储还有配送这块都不太容易招人。”

也许除了人工,姜晓宇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015年8月7日,京东宣布4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强力看好永辉超市在O2O和生鲜供应链领域的发展。3天后,也就是8月10日,阿里和苏宁宣布互为参股。“未来30年,互联网企业的机会一定在线下,传统企业的希望一定在线上。”马云在双方合作的发布会上表示。

这传递出什么?大佬们已经开始在行动了。他们已经意识到:未来,不是谁颠覆谁的问题,而是线上与线下企业融合,才能一起创造未来!

其实,菜篮网的模式并不难模仿,而且据菜篮网透露,已经有顾客在体验了十几次后,开始搭建相同模式的平台,只是做生鲜电商前期需要的是砸钱,这位模仿者未必就能像姜晓宇那么有魅力能够融到钱!

但是对于那些不差钱的主儿呢?

一切也只存在于假设!目前还没有一位大佬模仿这种模式,姜晓宇还有时间去完成自己的版图,争分夺秒地去提高市场份额和渗透率。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拼的都是速度和资本!

生鲜这场大战,远未结束!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相关内容

㈥ 百度旗下有哪些公司呢

1、网络旗下的子公司:沪江网、蜜芽网,齐家网,优信拍,糯米,去哪儿,百姓网,安居客 ,爱奇艺,千千静听,PPS,纵横中文网、猎豹移动,华视互联,IndoorAtlas、TrustGo、捷通华声,亿思创世,91无线等。

2、和讯不是网络旗下的,和讯网是联办集团的下属公司。联办集团的前身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成立于1989年3月,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发起者,旗下拥有香港上市公司“财讯传媒”,使得和讯网在人脉、资源上都保有巨大的优势。

(6)市场营销百度外卖扩展阅读:

1、2013年5月7日网络爱奇艺进行合并。2018年3月29日,爱奇艺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2018年8月6日,爱奇艺、新英体育建合资公司,统一运营爱奇艺体育; 8月8日,爱奇艺获金运奖年度最佳创新运营奖。 9月3日,爱奇艺对外发布声明称,自即日起关闭显示全站前台播放量数据。

2、网络糯米,前身为人人旗下的糯米网,2014年1月网络全资收购糯米网并在2014年3月6日将其更名为网络糯米。目前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服务覆盖包括美食、电影、酒店、旅游、火车票、机票、充值、本地购物、到家等360行,合作本地商户超过200万家。

3、沪江网诞生于2001年,自2006年开始公司化运营,是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现已成为影响力辐射2亿学习者、8000万用户、300万学员的大型互联网教育企业,在行业居于领先地位。

4、2013年7月,网络宣布与网龙网络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将从网龙公司和其他股东处收购91无线网络有限公司100%股权。8月14日,网络与91无线正式签署收购协议。10月1日,网络公司正式完成对91无线的收购。

5、千千音乐是中国音乐门户之一,2013年7月,网络音乐旗下PC客户端“千千静听”正式进行品牌切换,更名为网络音乐PC端。2015年12月,网络音乐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 2018年6月,太合音乐集团旗下网络音乐正式进行品牌升级,网络音乐将变身为“千千音乐”,同时启用全新的LOGO和域名。

㈦ 三大外卖中的百度外卖为什么消失匿迹了

网络外卖的起势是正好处于网络集团的转型节点上,网络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迟钝导致“一步输步步输”,急需寻找突破口打破僵局。刚喊出“连接人与服务”不久的李彦宏把宝押在当时备受市场和资本追捧的O2O上。借着全资收购团购网站糯米网的契机,网络开始了一场内部创业。兼有时机把握和起步策略得当双重利好,网络外卖成功杀入外卖市场,特别是在消费能力强、客单价更高的白领外卖市场抢到时间差,市场份额最高时达到33%,领先美团和饿了么。曾有数据统计,2015年三季度,网络外卖在北京单一市场的订单数是美团外卖的10倍,网络外卖一度成为美团在外卖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

网络高层对外卖业务也是赞誉有加并给予实在的资金支持,李彦宏曾高调表示要拿200个亿支持O2O的发展,网络外卖的声望和光环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然而好景不长,到2016年,它整个发展形势急转直下,即便是它的竞争对手也没料到,网络外卖在这一年像被点了死穴,轰然倒下。

天天特价新款床上用品四件套,全纯棉有印花图案女性喜欢买
广告
天天特价新款床上用品四件套,全纯棉有印花图案女性喜欢买
网络外卖之所以快速“掉线”,在于短短的数月内犯了数个致命错误:一方面错误判断形势,在饿了么和美团先后完成巨额融资用钱砸市场的时候,网络外卖把精力分散在外卖的外围业务上,反应失当;另一方面在关键时刻,网络公司停止为糯米和外卖业务输血,并强行干预运营,甚至战略放弃,特别是李彦宏“做不过就不做”的表态让内部和外界都对其失去了信心。

加之,曾良、陈景晖等中高层的先后离职,引发内部动荡,内忧外患的网络外卖加速退场。网络外卖最终由一款明星产品沦为弃子,作为交易的筹码来平衡网络的业务布局。

随着网络all-in-AI战略的深入实施,网络外卖被抛售成为定局。前几次交易未遂都是因为价格未谈拢,这一次网络似乎下定决心要卖出去。从心理层面讲,李彦宏并不排斥和饿了么以及背后的阿里巴巴达成合作。早在2015年,李彦宏就曾表示“不管阿里系、腾讯系、小米系,都是合作伙伴”。

饿了么接盘网络外卖,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这背后依托着阿里巴巴搭建新零售生态圈的构想。大家对阿里巴巴采取“先成为第一大股东,再全资收购”的策略不会陌生,高德地图、优酷土豆就是这样运作并入阿里版图,阿里两次增资饿了么依然是这一模式的延续。在完成这笔交易后,阿里巴巴将形成“饿了么+口碑网+网络外卖”O2O业务矩阵,在进一步将重叠业务整合之后,既能对标压制美团点评,也可以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跑通新零售路径。

阅读全文

与市场营销百度外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市场营销推广合同要交印花税 浏览:269
市场营销src是什么意思 浏览:877
长沙水果批发市场营销群 浏览:643
4s店营销经理考核方案 浏览:653
京东农村电子商务 浏览:374
日用品供销社营销方案 浏览:602
奥运会促销活动主题 浏览:597
海外人员培训方案 浏览:765
教师网络知识培训方案 浏览:626
街道组织规章制度培训方案 浏览:303
酒店市场营销的差异性 浏览:40
文体竞赛方案策划 浏览:55
贫困户农民技术培训方案 浏览:652
山西跨境电子商务问题 浏览:98
长勋电子商务 浏览:921
在市场营销竞赛的发言稿 浏览:922
唐河县电子商务 浏览:402
奢侈品月度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186
山西金诚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762
街道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案 浏览: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