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大全 > 国际市场营销王晓东第四版答案

国际市场营销王晓东第四版答案

发布时间:2023-01-04 18:19:38

市场营销试题及答案

企业的产品只要质量好,就不愁打不开销路。(×)2.根据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增大,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3.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就是要兼顾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的利益,以此实现企业利润。(√)4.消费者市场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生产者市场强调以产品为中心。(×)5.偏好“美的”牌空调的用户能津津乐道其优点,而对别的品牌空调的优点似乎一无所知,这是由于“选择性记忆”的感觉过程引起的。(√)6.集中营销战略是指企业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决定推出单一产品,运用单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力求在最小的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7.市场细分就是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好。(×)8.所有的企业和产品都应实行市场细分策略。(×)9.生活方式属于心理细分的细分变量。(√)10.如果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都采用差异营销战略,那么本企业也应毫不犹豫地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11.市场细分是由美国营销学家温德尔·斯密提出的。(√)12.目标市场是指企业为满足现实或潜在需求而开拓和要进入的特定市场。(√)13.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线的数量。(√)14.企业增加产品组合的深度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分散风险。(√)15.产品在成熟期时,其利润趋于稳定或已开始下降。(√)16.品牌中可以识别但不能用口语发音表达的部分称为品牌名称。(×)17.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只考虑成本因素即可。(×)18.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企业在定价时可以通过降低价格达到薄利多销和增加盈利的目的。(√)19.制造商给某些批发商或零售商一种折扣优待,促使他们愿意执行某种市场营销职能,这种折扣一般称为现金折扣。(×)20.渗透定价策略的优点是能使新产品的投资取得最大报酬。(×)21.分销渠道具有信息收集和促进销售的功能。(√)22.代理商在商品流通中对商品不拥有所有权。(√)23.按照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同一层次使用中间商数量的多少,可将分销渠道分为宽渠道和窄渠道。(√)24.按照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有无中间商的介入,将分销渠道分为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25.密集分销较适用于价格低的日用消费品。(√)26.大型机械设备适合采用间接分销渠道。(×)27.社会赞助是企业常用的销售促进的促销方式。(×)28.人员推销的缺点主要表现为推销费用高。(√)29.拉引策略就是以企业的人员推销为主,辅之以折扣等销售促进手段,对中间商进行促销,使之产生购买欲望。(×)30.如果市场区域广阔,那么应多用人员推销,配合以广告和。(×)这是专业市场营销老师给你做出的答案,请采纳,谢谢支持!

Ⅱ 求国际市场营销答案~

20. IBM公司以整个计算机市场为目标,但是为市场上的每个子市场设计了不同的硬件配置、软件搭配。这是采用了:( c )
A、集中营销战略 B、无差异营销战略
C、差异营销战略 D、广泛分销战略
21. 在国际市场选择市场定位时,企业应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竞争优势,一般而言,应回答( bc )的问题。(多项选择)
A、重要性 B、独特性 C、可沟通性 D、独占性 E、获利性
22. 如果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很大,一般而言,企业可以考虑以( b ) 进入该国市场
A、投资模式 B、间接出口 C、直接出口 D、 特许经营
23. 如果东道国的投资政策较为严厉,法制不很健全,一般而言,企业可以考虑以( a ) 方式进入该国市场
A、合资经营 B、间接或者直接出口 C、独资经营 D、 交钥匙进入
24. 制定产品/市场进入策略的要素包括( bc )(多项选择)
A、评估产品与国外市场 B、确定目标市场
C、选择进入市场模式 D、制定营销规划
25. 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包括( ab )
A、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和代理模式
B、出口进入模式、契约进入模式和投资进入模式
C、进入国际市场的地点、时机和方式
D、 广告宣传模式、品牌策略模式和定价模式
26. 现在,一般情况下的直接出口是使用( d )来从事产品的出口
A、外国采购办事处 B、子公司
C、东道国的中间商 D、国际贸易公司
27. .许可证进入模式的最明显的好处是( d )
A、拥有对当地市场的高度控制
B、绕过了进口比例,避开关税与配额制
C、保证较高的盈利水平
D、 能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反应
28. 如果东道国的市场竞争格局属于自由竞争,尚未产生垄断,一般而言,企业可以考虑以( a ) 方式进入该国市场
A、投资模式 B、间接或者直接出口 C、合同制造 D、 特许经营
29. 多数酒店业大企业一般采取( c )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A、管理合同进入模式 B、许可证进入模式
C、特许经营进入模式 D、合同制造进入模式
30. 对于外国的大型工程项目,建造商一般采取( a )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A、管理合同进入模式 B、交钥匙承包进入模式
C、独资经营进入模式 D、合同制造进入模式
31. .消费者购买了空调机后,厂家提供的产品运送、安装、维修和保养服务属于产品整体概念的( d )层次。
A、核心产d品 B、形式产品 C、期望产品 D、附加产品
32. 国际市场产品计划包括( abef )(多项选择)
A、产品进入哪个国家 B、原有产品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C、原产品线内增加什么新产品 D、使用何种品牌和包装
E、为顾客提供何种服务与保证 F、何时将产品推向市场
33. 国际产品标准化策略的好处包括( ba )(多项选择)
A、帮助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B、树立产品在世界上的统一形象
C、使企业对全球营销进行有效的控制 D、有效符合各地消费者需求
34. 产品性能基本稳定,大部分消费者对产品已熟悉,产品分销渠道已建立,产品销售迅速增长,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也随之下降,利润迅速增加,同时新的竞争者不断出现,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这时该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 c )
A、导入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35. 日化企业将牙膏、牙刷包装在一起成组供应,组合销售,属于( b )
A、类似包装策略 B、配套包装策略 C、改变包装策略 D、附赠包装策略我来帮

Ⅲ 国际市场营销学(本)2 题目几道~

1.C
2.B
3.B
4.D
5.B

6.A
7.A
8.ABCD
9.AB
10.BCD

11.BC
12.ABC
13.CD
14.BC
15.1

16.1
17.2
18.2
19.1
20.1

Ⅳ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市场营销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跨国国际营销是国际营销的发展阶段之一,一般认为该阶段始于( )
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世界市场有多种分类方法,把国际市场分为欧洲共同体、独联体、东盟自由贸易区、南洲共同市场等,这种分类方式是( )
A.按地理位置分类
B.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
C.按国际经济联盟分类
D.按出口商品类别及商品分类

3.在下列各种国际营销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属于政治风险的是( )
A.汇率变动
B.进口限制
C.外汇管制
D.政府没收

4.下列关于集中性营销策略的叙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一个或几个较小的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B.目标集中在少数几个子市场
C.在较大的市场上占有一个较小的市场份额
D.适用于资源有限的企业

5.企业只推出单一产品,运用单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力求在一定程度上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的需求,这种战略是( )
A.无差异市场营销战略
B.密集市场营销战略
C.差异市场营销战略
D.集中市场营销战略

6.下列属于产品附加利益层的是( )
A.产品的功能和效用
B.产品的品牌和商标
C.产品的包装和色彩
D.送货、安装、上门服务

7.某企业集团从生产保健品转向房地产开发,其产品市场的进入模式是( )
A.产品开发型模式
B.市场开发型模式
C.市场渗透型模式
D.多种经营型模式

8.企业在选择服务水平时,主要应考虑服务水平的适应性和( )
A.便利性
B.广泛性
C.实用性
D.经济性

9.以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关销售、成本、存货、现金流量、应收账款等企业经营现状信息为主要工作任务的系统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中的( )
A.市场营销情报系统
B.市场决策支持系统
C.市场营销分析系统
D.内部报告系统

10.适合选择短渠道销售决策的产品是( )
A.服务要求不高的产品
B.销售数量大、购买次数少的产品
C.企业销售力量较弱的产品
D.重量轻、体积小的产品

11.产品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所采用的广告策略主要是( )
A.告知性广告
B.说服性广告
C.提醒性广告
D.让利性广告

12.目标市场是指企业所选定的( )
A.销售地区
B.消费者群体
C.销售渠道
D.销售产品

13.现代意义上的工业跨国公司出现于( )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14.在商品价格构成要素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成本
B.需求
C.供给
D.购买力

15.补偿贸易以商品补偿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补偿、间接补偿和( )
A.产品返销补偿
B.部分补偿
C.给合补偿
D.政策补偿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区别在于( )
A.市场主体
B.理论基础
C.生产经营特征
D.利益机制
E.商品交换范围

17.下列属于国际市场文化环境的是( )
A.语言
B.教育
C.价值观和态度
D.宗教
E.国际关系

18.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 )
A.人员推销
B.广告
C.产品包装
D.营业推广
E.公共关系

19.国际市场研究的类型主要有( )
A.探索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因果性研究
D.调查性研究
E.预测性研究

20.对营销有意义的细分子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变异性
B.可接近性
C.可衡量性
D.足量性
E.可实施性

21.一般而言,决定新产品优势的主要因素包括( )
A.市场营销
B.生产过程
C.技术
D.创新的新度
E.时机选择

22.政府对国际技术转让进行管理的制度性和政策性措施主要有( )
A.保护
B.管制
C.引导
D.补偿
E.鼓励

23.技术处于其生命周期创新阶段的特点主要有( )
A.同行企业趋于稳定
B.市场份额变化多端
C.新加入者一般来说较容易,但机会可能并不明显
D.已建立起产品线基础
E.产品盈利达到高峰

24.企业制定较高或较低转移价格的作用主要有( )
A.逃避税收
B.避开风险
C.加强企业竞争地位
D.减少麻烦
E.与当地企业进行公平交易

25.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激励中间商的方法主要有( )
A.人员培训
B.技术援助
C.降低市场价格
D.提供优质品
E.互相沟通信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6.产品差异化

27.价格弹性

28.公共关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9.国际市场定价方法主要有哪些?

30.新产品开发主要有哪几种模式?

31.补偿贸易有何优缺点?

32.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8分)

33.阅读以下文字,试分析“创维”电子成功地运用了哪些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国际市场全球化营销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市场,开发和销售全球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境外建立了数千家跨国企业,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有一些企业正进行一定程度的全球化营销。深圳创维电子集团是其中优秀代表之一,他们实施了“创维模式”,即“开发在美国,生产在深圳,市场营销在全球”的全球化战略。“创维”一向以技术创新的优势来开辟国际市场,他们在美国硅谷建立创维实验室,进行未来视听科技的前沿性研究,同时进行技术储备,其目标是塑造“中国制造”的世界名牌。创维集团首创的数码100HZ护眼电视第三代─创维数码双频彩电以其技术含量高,功能强大,设计超前,使用时间跨度长而风靡全球,尤其在欧美市场,深受商家和消费者的欢迎。创维还在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马来西亚建立了一条中档电视机的生产线,主要面向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赵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邻近美国地价较低的墨西哥和土耳其投资建厂。到1999年3月,创维电器已成为墨西哥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在中高档市场中占有了5%的市场份额。“创维”在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已全面启动,开始直接向美国市场大规模出口。创维电视在瑞士被评为最佳机型,占据了当地彩电市场的20%份额。创维还与全球最大的零售组织—沃尔玛及美国著名连锁商Circnit.City签下了DVB(数字卫星接收仪)、DVD、数码电视的巨额订单。“创维”电视在欧美市场上,已与世界驰名品牌“松下”“索尼”摆在同一柜台上。1999年头两个月,“创维”仅在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创汇就超出上年的80%以上。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8分)

3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0.5,当价格为每公斤3.2元时,销售量为100公斤,若其价格下降10%,其销售量变为多少?总销售收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3分)

35.某一药物专业公司主要生产胎儿期和婴儿期的保健药品和老人用的药物。为开拓某一国外市场,该公司主要应做哪些方面的市场环境分析。

Ⅳ 王晓东的科研成果

1、《论市场体系建设—资源配置的制度思考》(专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供求关系与买方市场》(编著) 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世界各国市场管理概览》(编著) 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4、《国际市场营销学》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关于我国高等商科教育的思考”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2。
6、“关于统一市场问题的一个研究构架”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6。
7、“转型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秩序问题思考”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6。
8、“商品流通渠道的整合和优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7。
9、“关于假冒伪劣问题的经济分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5。
10、“制度成本、制度选择与资源配置” 《管理世界》2002年增刊。
11、“如何比较电信资费” 《光明日报》2000年4月26日。
12、“如何进行电信资费水平的比较” 《人民日报》2000年9月3日。
13、“抓住主流,全面认识调资” 《人民邮电》1999年6月24日。
14、“The Policy-Created Buyer’s Market in China—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Working Papers, department of economics,UEL.
15、Developing the Discipline of Business in Higher Ecation China’s foreign trade(中国对外贸易)
近期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教育部九五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一市场问题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研究” (02AJY009)

Ⅵ 国际市场营销学 好心人 帮忙啊 急

零分,还让答这么多?

Ⅶ 分发过程属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哪个章节

分发过程属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哪个章节
答案如下:分发过程属于国际市场营销的环保章节。启示是供应商关系的管理构架,企业获利能力分析,在于自身需要通过个人之工与人接触。如果少化时间讲道,多化时间做个人服务,就会更有效果。

Ⅷ 国际市场营销

欧洲一体化:挑战与回应
论危机作为欧洲一体化发动机的进展

Ludger Kühnhardt教授,1958年生,波恩大学欧洲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至1997年间任弗莱堡大学(Freiburg University)政治系主任和教授。在波恩大学、日内瓦大学、东京大学与哈佛大学完成了历史学、哲学和政治学学习后,他完成了有关全球难民问题的博士论文,并完成了以“论人权的普遍性”为题的大学授课资格论文(Habilitation)。他曾是德国总统魏茨泽克(Richard von Weizsäcker)的演讲稿撰写人,同时也是世界上多所大学的访问教授。

他最近的成果有:Europäische Union und föderale Idee, Munich 1993; Revolutionszeiten. Das Umbruchjahr 1989 im geschichtlichen Zusammenhang, Munich 1994 (Turkish edition 2003); Von der ewigen Suche nach Frieden. Immanuel Kants Vision und Europas Wirklichkeit, Bonn 1996; Beyond divisions and after. Essays on democracy, the Germans and Europe, New York/Frankfurt a.M. 1996; (with Hans-Gert Pöttering) Kontinent Europa, Zurich 1998 (Czech edition 2000); Zukunftsdenker. Bewährte Ideen politischer Ordnung für das dritte Jahrtausend, Baden-Baden 1999; Von Deutschland nach Europa. Geistiger Zusammenhalt und außenpolitischer Kontext, Baden-Baden 2000; Constituting Europe. Identity,Institution-Building and the Search for a Global Role, Baden-Baden 2003; Erweiterung und Vertiefung. Die Europäische Union im Neubeginn, Baden-Baden 2005.



就欧盟现有发展的各个方面来看,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欧盟在某种程度上彷佛发现了机遇。这让我想起了15世纪航海家亨利(Henry the Navigator)的壮举:他相当好奇博哈多尔角(Cape Bojador) 以南的世界,但并不能确定是否能够通过,是怀着犹犹豫豫、一知半解和小心谨慎的心情航行到那里的。可以说在15世纪,是欧洲推动了第一波全球化。但在21世纪初,这似乎又是另一种情形:全球化看上去给欧洲一体化带来了一种新的理论,该理论迫使欧盟学习得更快、看得更远、并更坚定地走到一起 。
但是,欧洲这种状况似乎只通过危机方式和失败言论才出现。正如詹•齐隆卡(Jan Zielonka)在他的一本优秀著作中恰如其分地指出,欧盟包括外交政策在内的政策都充满了自相矛盾。但很明显,大多数欧洲一体化进展是由这种辩证法悖论和危机推动的 。衡量欧洲一体化危机程度的标准只能从下列方式中寻找:在欧盟领导层通过各种条约中所确定的政治目标中,在欧洲法院的立法以及司法审查中以及在有关欧盟峰会发表的蓝图和欧洲议会的声明中。在对“危机”进行简单明了的定义,我们需要适当地区分“一体化的危机”和“一体化中的危机”两个概念。第一种类型的危机是本质性的,是挑战现有的一体化实践,或至少是挑战了现有的一体化理论;第二种类型的危机是非本质性的,只是指在一体化进程中执行具体政策目标遇到的困难,不具有因一体化进程脱轨或理论和合法性的背离而导致一体化目标失败的含义 。由于我无法建立一个科学模型去推定欧盟对未来危机将如何反应,也无法否认在媒体和学术界对危机的过度讨论——这似乎大部分是与(主观与客观上的)一体化的期望值和(主观与客观上的)实际执行不力之间的差距有关——我建议在研究欧洲一体化经验时增加危机作为欧洲一体化发动机的内容 。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我将提出危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动机的观点,提出挑战与回应这两个可解释的变量;其次,我将就一体化中最起决定性的危机和机会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一些有关欧洲一体化可能的历史分期的思考;第三,我将再列举一些一体化中危机的事例,以便充分理解我论文的主旨。最后,我将简要探讨在欧洲一体化的危机和跨大西洋关系的调整期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
当思考欧洲一体化前进的推动力量的时候,我们的思考混杂着希望和恐惧、偏见和动力。有些人可能会说欧洲一体化推动力的答案就像由圆变方一样简单。但即使如此,那谁改变了圆,以及方形又是如何出现的呢?仍然难以回答。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只有青蛙会跳,欧盟的发展却不能像青蛙那样跳越。但欧盟不止一次地运用了这种辩证法,甚至有时令人相当惊讶地发现,其一体化新的动力是源自意想不到结果的强大的和具有讽刺意味的逻辑 。有时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是试错的结果,但更多时候,一体化的进展不是顺理成章,而是源于危机。这似乎可以充分利用挑战和回应的经典概念——是由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在其开创性的世界史研究中提出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一体化进程,尽管这个进程常常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和毫无理性的、不鼓舞人的和令人可疑的。但总而言之,欧洲一体化非常成功。
在失败和成功之间、在挑战和回应之间,欧洲一体化的迂回曲折印证了汤因比所说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语境下——那个“动和静、运动和静止的交替节奏,是宇宙的本质”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汤因比睿智地解释道,用挑战鼓动回应,有可能是合适的也有可能被误解。根据回应的本质,对他们提到的方式,挑战将导致负面或甚至悲惨的结果。但如果对挑战的回应是合适的并很有针对性,将会复兴和强化其原来的形式或影响。挑战和回应与“是”和“成为”的一对概念一样,是相互交织的。汤因比用如下文字阐述了这种关系:“用科学的语言我们可以说,外因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最佳的刺激,可以导致最具有创造性的变化” 。有鉴如此,举例来说,法国和荷兰否决欧盟宪法条约,但并不意味着制宪的结束,而是产生新成果的开始。我确信,应该没有什么新的社会科学理论能更有条件解释危机的含义。也就是说在过去的50多年里,欧洲一体化的成就是在荆棘载途、道路崎岖的条件下实现的,走的是一条挑战与回应的道路。根据一体化理论,这个趋势表明是构成论者而非本质论者、是理性制度论而非功能决定论引导了一体化实践 。对欧洲一体化危机含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思考一体化中长期危机的影响并从中获益。
我们不知道哪种危机具有一种根本的特质,将可能导致欧洲一体化事业毁于一旦,我们只知道这种终结性的危机尚未发生。反之,一体化的所有危机和一体化中的所有危机最终都是巩固了一体化。很明显,如果对这种说法有争议性,也是源于对危机本身的定义、一体化目标和对危机解释之间的关系、以及共同利益和适应危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分歧所致。
强调挑战和回应的含义并不意味着一体化的基本原理——或这些过程更加重要—— 可以简单地归结到一个解释变量中。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将会屈服于历史决定论,确定无疑将会与社会理论与人类行为背道而驰。不过,根据其回应突发挑战的常规步骤,对欧洲一体化历史概念化也并非难事。当然,这些回应还是通过一系列伴有务实战略和策略逻辑的政治过程进行的。但是,在面对欧洲一体化事业结构性的挑战时,这些应对过程总是机械的和功能性的。总之,简单地说我们增加了“挑战和回应”的逻辑和危机的思想,作为激发思考的催化剂,可以帮助我们对欧洲一体化进行概念化理解:为什么会开始一体化以及一体化是如何排除万难发展的 。



现在来谈第二点。对欧洲一体化最严重的挑战可以追溯到一开始。两次大战对欧洲的破坏,在美国开明的自利政策(马歇尔计划)帮助下和美国作为“欧洲强权”的持续战略存在,西欧(包括西德)的民主复兴了。但是不要忘记,终结了欧洲在全球的殖民权才标志欧洲第二次复兴的开始 。通过对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见河造桥的雄心以及通过帕斯卡(Blaise Pascal)对黑暗广袤夜空的恐惧,我们对第一次复兴很好理解。欧洲的第二次复兴在一开始就是以希望和恐惧为动力的。
如果冒昧地用最明确的期限对欧洲一体化的第一个50年进行分期的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挑战和回应的辩证关系中、陷入在危机里成功的悖论中。在我看来,有两个主要的明确的分期形成的我们今天熟知的欧洲一体化,都与实质的危机和忧虑有关:似乎可以说“1957年”是回应了与“1945年”有关的危机(同样也是机会),但较少人会认同“2004年”也是给了“1989年”的机会(同样也是危机)的结构性答案的看法。 两个时期都都是因寻求欧洲一体化的原理而被划定的、都是因外部实质的压力、挑战和机会影响了欧洲一体化的思想和实践方式而被确认的、都是因对一体化成功和作用的不同解释而被关注的。
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显然是对1945年二战结束和西欧议会民主制度复兴的明确的回应。 至于在2004年通过前所未有的欧盟东扩以及同年签署的史上第一部欧洲宪法开始的欧洲联合,在其意义和成败的评判上还存在争议,没有形成最终定论。但欧盟的扩大和为欧盟制宪的努力都应当被看作是欧盟领导集团对铁幕的垮掉和把国家层面上的议会民主和宪法权利同欧盟层面上的民主透明性、高效性和责任性相结合追求的回应,这一点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扩大和制宪已经而且应当被看作是1989年革命变化的必然和逻辑结果 。尽管对欧洲东南部的扩大还没有完成,2004年对于欧洲联合而言仍然是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定下了未来将会持续的方针路线。尽管对欧洲宪法以及它最终的命运的看法还存在许多争议,2004年该宪法由欧洲25个国家签署及其以多数票在大部分欧盟成员国被批准通过的事实已经是正在进行的欧盟宪法化和政治化过程中独一无二的,具有重大革命意义。 从结构角度看,2004年已经成为漫长的并且还未过完的一年,一旦这一年真正意义上结束,历史学家们将对此做出有趣的评论。正如1989年不是开始于1989年一样,2004年并未在2004年结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欧盟宪法2005年在法国和荷兰遭到多数选票反对引发了在欧洲有关宪法的第一次公开的争论。法国和荷兰的全民公决延长了2004年,使它的结果变得更加难以预测,为欧洲的危机史掀开了新的一章,也加速了欧洲一体化朝新的方向发展。比方说,建立关于整个欧洲范围内全民公决的提议被多次讨论到。 有时候这个问题比宪法本身问题更加重要。因此,我们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欧盟宪法批准危机最终会比构成主义者在“好的天气条件”下发起欧洲群众在加强欧洲公共领域上更有效。 如果这样的发展能够成为持续的事实,我们就不得不对没有预期结果的法律的新的应用进行探讨。现在,一些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在没有宪法的条件下的欧盟制宪 。宪法批准危机的结果目前还不明确,因此保守、谨慎地说明问题是明智的做法。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带着后见之明提出,当所有结果出来时,有一天我们会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1957年一体化欧洲最初建立,接下来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就是与发生在2004年的两件大事密切相连的一体化欧洲的进一步建立。
无论如何,欧洲一体化的两个关键阶段:1945年到1957年和1989年到2004年(现在更恰当的说法是2004年+),涵盖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如果我们更细致地分析这两个阶段,就会很快发现每一个过程最初的开端和最终的结果之间都不存在线性相关。如果从某一特定年份的政治意义及其相关的东西考虑,那么该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无法清楚界定。顺便提一下,过去50年欧洲一体化过程中许多其他的次要或主要阶段及危机也都是如此。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的结果和中间许多重要的或不那么重要的危机的结果类似。它们大部分已经通过把表面上相互排斥的趋势辨证地结合起来得以解决,尽管不时绕了或远或近的弯子。我们也会惊奇地发现一体化危机的结果一次又一次地加强了一体化的基本原理和已经取得的形式。认为危机最终总是欧洲最好的和最可靠的盟友的说法是否真的过于牵强了呢?
这把我带到了我要提的第三点。尽管罗马条约的最初形成从欧洲经济共同体起步,发展到欧洲共同体乃至最终发展成为欧洲联盟,令人欣慰是,所有1957年以后同时发生的危机之所以成为可能只因为1945年后的最初的危机已经被解决。抵制苏联的扩张,特别是在美国通过“北约”提供的保护伞下这样做是对欧洲1945年后恢复能力和重建能力的最令人沮丧的检验,是欧洲自我毁灭的化身。1957年或者随后的年份都不构成欧洲历史,或者事实上应该说是欧洲一体化危机史的完结。相反,这些危机中最严重者恰恰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在过去5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有人也许会说欧洲一体化的历史不过是最初提议的危机的发展及后果的历史。以下是支持本文观点的一些最明显的例子:
•1954年在法国国会否决两年前它自己曾提出的欧洲防卫共同体之后发生的危机。此次危机最终通过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得以解决。
•六个成员国政府反对在1961年和1962年两个它们自己参与了的“富歇计划(Fouchet plans)”中明确提出的政治一体化的提议,政治一体化的概念无法维继。这次危机最终的结果是80年代和90年代一系列条约的修改,从而建立了欧盟宪法的雏形。
•由于在由法国提出的农业政策上存在的分歧,法国退出欧洲经济共同体,直到1965年卢森堡妥协,法国才重归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如后来显示的那样,这次危机的最终效应是多数投票原则和对欧盟法律首要地位的逐渐确认,即使最坚决的国家主权倡导者也不例外。
•欧共体在70年代没有能够立即实施“沃纳计划(Werner plan)”中描绘的通往货币联盟和单一货币的道路。正是经历了80年代和90年代的货币危机,才得以最终引入欧元回应沃纳描绘的挑战。
• 在1992年丹麦的全民公决中,大多数人拒绝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度被认为标志着政治联盟的所有希望破灭。而对此次危机最终的解决是通过一个很有实用价值的特殊豁免条约,让其第二次投票,使大部分丹麦人回到一体化的道路上。
•2003年12月,当欧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对2003年6月宪法大会提交给它们的宪法条约草案无法达成共识时出现的制宪危机。对此决定延迟了半年,直到2004年年中此次危机才得以最终解决。这六个月的时间被用来形成体面的折衷方案,尽管这些方案不比半年前已经能够形成的方案好多少。这也是2005年和2006年预算协商的争议的最后结果,在整个一体化过程中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最后,欧盟宪法批准危机。如果欧盟能够重新从它的机遇的角度进行界定,而不是像过去几年那样常常仅从它的限制角度界定,此次危机有可能最终得以解决。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欧盟能够通过找到新的方向和加强欧洲公共领域度过此次危机,无论是在有宪法还是没有宪法的情况下。
只要在隧道的末端有一丝光线,我们就可以肯定欧盟中会有人延长隧道。然而,这个隧道已经建成,我们作为欧盟的公民,或者至少我们的政治精英们,应该通过这个隧道。在此过程中,受我们已经经过的光线的指引比受新的视野或强大的领袖的指引更好,而且我们充满信心,走出隧道必将同最初把我们带到此条隧道的希望那样可靠。毕竟,从长期历史结构的角度着眼实现欧洲一体化的基本原理仍然有效,即建立一个基于民主原则的统一的、自由的欧洲社会,这个社会保护人权,支持有着很强福利国家稳定因素的市场经济,逐步把经济和政治联盟相结合,重建全球责任,以美国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国际政治中尊重多边主义。简言之,正如提摩西•加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所提到的那样,为建立一个欧洲联盟本身不是结果,而是通往更高级的结果的通道的自由世界作贡献。 在他“自由世界”这本伟大的、观点坚决、充满思想的新书的另一个序列里,他用自由和源于自由的义务来解释欧洲经验的要旨。自由的扩大是自从二战结束60年来欧洲最大的成功。它也是接下来20年的核心目标。” 这句话也适用于欧洲一体化。我唯一要加上的问题是:为什么是接下来下20年,正好同我们退休的时候一致而不同我们孩子们的预期寿命一致?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危机和转折点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同跨大西洋关系的基本发展和适应危机相联系,这也正是我要谈的第四点想法。首先,从1949年(北约建立)到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对于我们后来称之为“西方”的这个概念至关重要。类似地,1989年到2004年及其以后(2006年)之间欧洲一体化的第二个转折点本质上也同跨大西洋关系的重要变化相关联。简言之,建立共同的大西洋文明的第一个阶段是完全和谐的,而第二个阶段之所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则仅仅是因为它可以看作是跨大西洋关系的破裂。从柏林的封锁到苏伊士危机,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跨大西洋的记录混淆起来了。另一阶段的记录也被混淆了,这个阶段以有关前南斯拉夫继承问题的四次战争和两次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北约前所未有的扩大以及试图将大中东地区的变化定义为新的跨大西洋项目的努力为标志性事件。 在2006年,大西洋两岸仍然在为处理全球事务未来的合作框架找寻新的思想框架。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当跨大西洋关系发展得不好时,欧洲一体化显然也跟着遭殃。
在跨大西洋关系中最重要的适应危机和欧盟一体化过程中重要的适应危机和关键阶段是彼此交织的。从1945年到1957年和从1989年到2004年(更确切的应该是到2004+)这两个时间跨度对于跨大西洋关系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同等重要。
在新的欧洲和跨大西洋框架形成之前,1949年到1957年期间发生了三次彼此相关的复杂的适应危机。
•冷战和苏联的扩张以及接下来发生的使法国和英国在痛苦中意识到它们在全球事务中所受的限制的发生在朝鲜和印度支那战争以及苏伊士危机,促成了美国对欧洲安全的保障。
•通过煤钢共同体形成的功能欧洲一体化非常成功地把一系列相互矛盾的一体化的观念同把西欧重建成一个富裕、自由的社会中的各个国家的利益在以法律为基础的单一市场上统一起来。
•将北约作为重建西欧的战略和军事保险政策,将欧洲议会作为欧洲价值观念的一个松散的组织,以及将欧洲经济联盟作为通往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这一系列举措彼此加强了新的、可持续的欧洲和平秩序。
在1989年到2004年期间,又是三个具有决定性意义和彼此相关的三次适应危机形成了欧洲一体化和大西洋合作未来的发展道路。然而,我们对于结果的各个组成部分还不确定,因为从结构上而言,2004年是非常长的一年,持续到2006年或者很有可能还将超过2006年。
•欧元的引入开创了欧元和美元间的货币平价。比如,近年来通过贸易谈判,美国和欧盟之间或多或少的经济平价已经明显得到根本确认,尽管失业、经济增长和生产力的数据仍然显示出一些不同的结论。
•尽管还存在着严重的怀疑和不成熟的讣告,由26个北约成员国和25个欧盟成员国构成的欧洲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没有放弃它们在大西洋地区以外的地方中所起到的稳定作用,而且北约和欧盟都有望进一步扩大。在当今这个面临着全球化带来许多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失败国家新的严重挑战,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大中东地区的现代化危机,伊斯兰极权主义恐怖主义威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渗透的世界,它们的作用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2002年到2004年期间在伊拉克问题上“西方内部的冷战”比南斯拉夫继承问题的四次战争以及俄罗斯政治体制和对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角色的分歧问题所附带的影响更棘手。 但最终大西洋两岸的同盟们不得不承认它们的彼此相互依赖的关系。看起来,2006年在伊拉克核发展野心问题上的斗争正支持着这个自2004年开始的恢复过程,而2004年对于跨大西洋关系也是未完成的一年。
我不想把对时间序列和类比概念化的作法延伸过长。有些东西可能是有争议的甚至是难以相信的。确定的是,我的观点本身并不是为了加强人们对欧洲和跨大西洋适应危机关键阶段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但它们毕竟还是关键阶段,因为挑战最终会转变成机会或者处于这种转变的过程之中。这种观念对于一个中国人而言一定不会陌生,因为据我所知,在中文中,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述危险和机会(危机)。(本文是Ludger Kühnhardt教授授权本中心翻译出版。翻译:钱运春、李婧)

Ⅸ 请问哪位能帮我把这几道题答了 我把分全给他,谢谢

1. 国际企业经营哲学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哲学主要处于哪一阶段,试举一案例说明。
2. 试述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其对国际营销的影响。
3. 当今全球经济环境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其对国际营销有何影响?
答:
4. 国际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5. 怎样组建有效的国际营销信息系统?
6. 合资进入模式和独资进入模式相比各有何利弊? 答:合资进入: 优点:1.合资进人由于有当地人参与了股权和经营管理,因此在当地所遇到的心理障碍和政治障碍要比独资进入小,更容易被东道国所接受。2. 投资者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专门技能和当地的分销网络,从而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3. 由于当地资产的参与,合资企业可以避免东道国政府没收、征用外资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分享东道国政府对当地合作伙伴的某些优惠政策。 缺点:1. 由于股权以及管理权的分散,合作双方在投资决策、市场营销和财务控制等方面容易发生争端,这将有碍于进行跨国经营的公司执行全球统一协调战略。2.合资企业难以保护双方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拥有先进技术和营销技巧的国际营销者的这些无形资产有可能无偿的流失到合作伙伴的手里,将其培养成为来的竞争对手。 独自进入:优点:1、企业可以完全控制整个管理与销售,经营利益完全归其支配,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比较少。
2、独资进入可以保护国际营销企业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从而保持在东道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3、企业可以独享在东道国的营销成果,可以独立支配所得利润,从而可以避开合资进人所必须面对的利益分配问题。 缺点:1投入资金多,因为得不到像合资伙伴那样的当地合作者的帮助,在利用当地原材料、人力资源和销售网络方面不如合资那样便利,且市场规模的扩大容易受到限制。2.. 可能遇到较大的政治与经济风险,如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府没收等。

7.契约进入模式包括哪些形式?各有何利弊? 答:第一,许可贸易。 优点:1.许可经营已经被证明是向国外市场渗透的一种有利可图的手段。2.许可经营这种无须大量投入的进入模式,还有助于许可人绕过进口壁垒或进入完全对进口封闭的的市场。 缺点:1.许可经营所带来的收入其他模式要少很多。2.被许可人可能对许可人的产品或技术没有足够的诚意。3.许可经营可能会培养出一个未来的竞争对手。 第二,国际特许经营。优点:1. 企业可以用最少的投资将盈利业务模式向海外扩张。2.被许可人的积极性很高。3.被特许人十分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 缺点:特许经营只是收入的一少部分。2.寻找合适的特许经营人十分困难。3.特许经营人很难控制被特许经营人。
8.试举实例说明企业如何利用大营销竞争战略打开封闭的国际市场?
9.一个完整的国际市场营销调研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明确调研问题。2.进行调研设计。3.选择调研方法。4.选择抽样方式。5.搜集数据。6.分析数据。7.结果报告。
10.举一企业案例说明如何进行国际市场产品定位。
11.如何对国外分销渠道进行控制?
答:第一,首先要了解渠道的长度、宽度、密度,渠道的协作以及渠道物流。第二,企业在打造自己的国际分销渠道时,在合同关系、盈利潜力、信用风险、控制权、市场信息等等方面有不同的打算,应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渠道。第三,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开发的影响因素。(1)成本在分销渠道战略选择中有重要作用。(2)控制(3)投入度(4)市场变化(5)文化(6)产品与服务特性
12.举例说明广告标准化策略与地方化策略的优缺点。
答:标准化策略 优点:决策简单易行;降低企业广告促销活动成本;与企业总体目标保持一致,把统一的整体形象传递给目标市场;强化目标市场消费者对企业、场频或品牌的形象。 缺点:不同国家或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文化、经济、法律、消费者认知程度等市场环境,此时标准化策略玩儿法满足这种不同的多元化市场。
差异化策略 优点: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特点进行宣传,甚至可能采用本土化策略,很好的适应当地消费者的偏好;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根据不同侧重点修改广告内容;灵活性较强,不局限于一种广告内容,把更多的信息传递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 缺点:不能保持公司的统一形象,在各国或地区的广告宣传还可能出现矛盾之处,有孙公司的整体形象。
13.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关系?
14.企业在选择国外中间商时应遵循哪些步骤,考虑哪些基本条件?
15.试举例说明产品标准化和差异化策略的适用条件。
答:
16. 如何选择目标国际市场?
答:(1)对所有国家的市场进行初步筛选。这是为了尽量减少失误,初步的筛选过程包括:a.选择指标,搜集数据。b.确定国家指标的重要性。C.评价每个国家在每个指标上的得分数。D.为每个国家计算总分。(2)评估行业的市场潜力。
17. 如何正确对待反倾销?
答:(1)设法使出口产品西欧那个表面上看与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有差别,即对实质上的同一产品,通过宣传促销使之差异化,在国内市场上也就没有相应产品作价格比较的基础,从而使倾销行为被掩盖。这种对策不可取。(2)采取多种国际营销方式,变单纯的出口为在东道国生产,其可以降低成本及价格销售。这是一种积极地对策。反倾销的最终补救措施是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的数额可以等于倾销幅度,也可以低于倾销幅度。
18. 人员推销的任务?
答:国际市场人员推销是指企业排除或委托推销人员、销售人员或售货员,亲自向国际市场顾客(包括中间商和用户)介绍、宣传、推销产品,以推销商品、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一种直接销售方法。推销人员的具体任务:(1)积极寻找和发现更多的现实和潜在消费者(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信息传递给购买者(3)灵活运用营销技术和手段,千方百计扩大产品销售(4)向顾客提供咨询、技术、融资、质量保险等方面的服务,以诚相待,帮助解除顾客顾虑,在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5)进行市场调查,搜集市场情报和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意见,及时向企业营销主管报告。

Ⅹ 国际市场营销学,请高手帮忙。急急急

1.b 2.d. 3.c 4.a 5.d 6.a 7.c 8.c,b 9.a,b,c 10. a,b,c 11.b,c,d 12.a,d 13.a,b 14.错 15.对 16,错 17.错 18. 错 19. 错 20.对

我仔细做了一下,不过有些我些我不太确定,就当给个参考吧

阅读全文

与国际市场营销王晓东第四版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青少年培训拓展项目策划方案 浏览:542
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论文 浏览:623
招行电子商务专业版 浏览:871
美术培训班体验课活动方案 浏览:335
红酒网络营销渠道 浏览:122
板房品牌营销的发展趋势 浏览:350
宝马车展策划方案ppt 浏览:781
华邑品牌数字营销百科 浏览:863
木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827
衡水电子商务协会qq群 浏览:973
旅游市场营销创意 浏览:899
天然气促销方案 浏览:510
中国中小微企业网络营销发展论坛 浏览:924
电子商务师软件 浏览:642
南京网络营销外包公司 浏览:641
开发电子商务系统 浏览:172
中国电子商务刊期 浏览:279
无线端电子商务发展史的案例及图片 浏览:324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案例 浏览:812
常州智享汇电子商务 浏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