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童装运动品牌营销策略怎么做
童装运动品牌营销策略要想做好,要考虑品牌定位、形象表达,欧赛斯提出,品牌本身或者符号本身表象是不具备人格化属性的,产品本身是冰冷的,我们要挖掘赋予其人格化属性,因为品牌的终端终究是面向人群,与人交流一定要有温度,共情力有“情绪” 的,即人格化的表达。
『贰』 “国潮”搅动运动市场:阿迪达斯等巨头陷低谷,本土品牌集体向上
日前,公开信息显示,阿迪达斯 体育 用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迪达斯”)新增一条抽查检查信息,抽查结果显示为需整改。检查实施机关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阿迪达斯(中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而上述处罚信息或仅是阿迪达斯在华发展遇阻的缩影。其2021年Q2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营收同比大跌近16%至10.03亿欧元,成为其唯一一个营收下降的地区,对比其第一季度14亿欧元的营收额,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已环比下滑近三成。
不同的是,在“国潮”崛起背景下,李宁、鸿星尔克等中国品牌接连迎来高光时刻,国际运动品牌的在华影响力正受到冲击。“国货崛起的大方向已经不可逆,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国产品牌的营销爆点,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正在到来。” 浙商证券在其相关研究报告中表示。
问题频发,阿迪达斯在华业绩堪忧
事实上,阿迪达斯受到相关部门处罚并非首次。
早在2019年,阿迪达斯就曾因为生产、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而被罚款8880元;今年6月,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阿迪达斯生产的adidas裤子被检出接缝性能(纰裂)项目不合格。
除产品层面外,阿迪达斯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屡现纰漏。今年4月,阿迪达斯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相关部门处罚50000元。而近日阿迪达斯新增行政处罚信息显示,由于周转仓库开设的门未设置甲级防火门且场内未设置室内消火栓,该公司相关部门被罚款51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屡遭相关部门处罚,但大中华区近年来一直是阿迪达斯成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内,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录得11%的强劲增幅,占总收入的26%,已连续22个季度录得双位数增长,推动阿迪达斯整体销售额上涨6%至64.1亿欧元。彼时,阿迪达斯在中国内地共有约500家直营店和1.15万加盟店。
然而,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叠加管理层面的疏漏正令阿迪达斯在华业绩滑向低谷。其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阿迪达斯净利润同比下降96%,全球超过70%门店处于关闭状态。而2020年全年业绩也显示,阿迪达斯去年持续运营业务的净利润为4.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亿元),同比下降近77%,甚至部门业务区域净销售额下跌最大达到20.5%。
虽然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卡斯帕·罗斯德把业绩下降的原因归咎于新冠疫情的挑战,并于今年3月公开表示:“大中华区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全球范围内增速最快的运动品市场。” 但意外的是,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业绩并未呈现触底反弹。据阿迪达斯发布2021年Q2财报,截至今年6月30日,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营收同比大跌近16%至10.03亿欧元,成为其唯一一个营收下降的地区,对比其第一季度14亿欧元的营收额,阿迪达斯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已环比下滑近三成。
阿迪达斯加速数字化转型
“直播等新渠道业态的叠加效应,弥补了本土品牌在线下实体门店因疫情反复导致的收益损失,而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在新渠道有缺失。”对于阿迪达斯的市场前景,鞋服行业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向媒体表示,阿迪达斯还要融入中国市场渠道的多元化,而不是固守原有模式一成不变。
诚然,直播带货已然成为中国消费市场主流销售的重要渠道。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本土品牌走向线上带货、线下零售的双轮驱动路线,身为海外品牌的阿迪达斯却似乎迷失了方向。
正是在渠道布局、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固守己见”,导致了阿迪达斯在疫情的影响下加速溃败。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阿迪达斯将中国的门店扩张至9000家,并计划在2020年将门店数量扩大至12000家,但其中的部分门店都在疫情期间关停,其库存及经营压力陡然提升。艾媒咨询分析师对此表示,尽管疫情期间阿迪达斯的电商业务增长强劲,但与其他电商的全方位布局相去甚远。此外,阿迪线下销售比例过重,导致了大量库存积压。
“阿迪达斯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已然落伍。”该分析师称。
基于此,阿迪达斯也正加速其数字化转型步伐。今年年初,试图提振中国市场的阿迪达斯在提出的2025战略规划中,把大中华区划分为了三大战略市场之一,并表示企业将逐步转型为DTC(Direct to Customer)导向的业务模式,通过电商和自营门店作为主要接触消费者的渠道。
据阿迪达斯方面透露,未来整个价值链中的核心流程均将实现数字化:从应用3D技术的产品研发,到产品制造,再到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和消费者。到2025年,阿迪达斯绝大部分的销售额,将来自以数字化方式创造和销售的产品。为实现这一目标,阿迪达斯将在公司内部,提升数据和技术领域的专业实力,打造更大规模的技术团队。
“未来,新的战略重点是提升阿迪达斯的品牌信誉、增强消费者体验并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保证战略的成功实施,我们会继续重点投资我们的员工和品牌,并加速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卡斯帕·罗斯德表示,为推动新战略的成功实施,阿迪达斯计划到2025年,总计投资超10亿欧元推动其数字化转型。
“国潮”崛起,多元化渠道优势尽显
阿迪达斯业绩萎缩的同时,国内运动品牌也开始发起了强势反击。
不久前,鸿星尔克因为公益事件影响一度受网友热捧并在直播间卖断货,甚至鸿星尔克创始人都在直播间呼吁网友理性消费。而在此之前,得益于“中国李宁”国潮系列的推出,已登上国际时装周舞台的李宁更是成功在中国运动鞋服行业内掀起了“国潮热”,加速了国货品牌的崛起。
“当中国李宁这个IP出现在国际时装周的时候,我觉得国货之光的时代来了。在中国的街头,中国的年轻人穿着中国制造的潮流服饰,开着中国制造的红旗轿车,这个画面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更多的是一种中国式自信。”董先生感慨道:“现在几百块钱就能在国货品牌中买到NBA顶级球员的联名款篮球鞋,不香吗?”
实际从数据上看,中国品牌也的确在逐渐缩小与国际运动品牌的差距。据欧睿统计,2020年运动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的榜单上,耐克以25.6%的数据高居榜首,阿迪达斯市占率为17.4%,国内龙头品牌安踏以15.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李宁、特步和361度分别为6.7%、4.7%和2.6%。另在运动服市场,相关数据显示,安踏 体育 2020年的市占率已达到22.3%,一举超越耐克和阿迪达斯,位居第一。
“国货崛起的大方向已经不可逆,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国产品牌的营销爆点,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正在到来。”浙商证券在其相关研究报告中表示。
而在业绩方面,中国品牌的表现也更为亮眼。如,李宁发布的2021年年中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李宁营收为101.97亿元,同比增长65%;净利润超19.62亿元,同比大涨187%;毛利率上升6.4个百分点至55.9%。其多项指标为2004年上市以来同期 历史 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安踏、特步等中国品牌的业绩也呈现出大幅上涨。其中,特步国际发布的盈利预告称,2021年上半年其综合溢利同比将大幅增长不少于65%,零售销售同比增速在40%-45%左右。
此外,安踏 体育 也通过电商渠道实现了业绩增量。相关资料显示,在今年6·18活动期间, 安踏 体育 电商渠道累计成交额超过20亿元,同比实现超60%的增长,电商业务的渠道优势得以显现。
本土品牌仍面临冲高难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土品牌的业绩表现尚可,但摆在其面前的难题也不容忽视。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中国运动鞋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858亿元。中国运动鞋服消费者中,中高收入群体比例较高,其购买诉求主要为日常穿着。购买运动鞋时消费者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为款式和设计,而这正是本土品牌的短板。
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除了针对客户群体的喜好去设计以外,本土品牌还需要在技术研发以及营销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迭代创新。缺乏创新,缺乏设计,营销“拉跨”等问题都会成为国潮复兴路上的阻碍。
“目前中国运动市场主要呈现“两超多强”格局:高端市场由耐克、阿迪一类国外品牌占据,安踏、李宁、特步等本土玩家主攻中低端市场。”零售业独立评论人马岗向媒体表示,目前优质且 时尚 的国内运动品牌崛起,的确分走了一部分国际品牌的市场份额。不过,包括阿迪达斯在内的海外品牌,其多年积累下的品牌效应,以及产品创新的优势等硬实力,很难在短期内被国内运动品牌撼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土品牌在竞争中全无机会。得物App方面称,新消费时代背景下,年轻人作为消费经济的领航者,他们的消费方式、习惯以及消费体验都时刻影响着潮流趋势的发展。这也意味着,随着“国潮”概念的走热,营销手段不断升级的的本土品牌或将成为年轻消费者眼中的潮流趋势代表,从而提振其终端销量。
“毕竟现在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艾媒咨询分析师说。
『叁』 曾与Nike,Adidas齐名的Kappa,为何再难找到一家实体店
眼看天气慢慢转热,在家闲着没事就将衣服倒腾一番,长袖、短袖都给理了出来。
理完自己的衣服,又去理家人的衣服。除我之外,家里人都爱休闲打扮,平时穿的都是运动服。因此,替他们理一圈下来,耐克、阿迪达斯、李宁……都给翻出来了。如果说衣柜就是橱窗的话,那这个橱窗真是个运动品牌大汇集。
当把所有衣服折叠好,这好奇心一来,就想数数看这些运动服到底有多少个牌子。但数来数去,却没有找到曾经风靡一时的品牌背靠背,即Kappa。
想当年,Kappa真是火得不行,身边好多同学都爱穿Kappa短袖衫,又 因其商标设计为两个人背靠在一起,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它“背靠背”。
难道Kappa倒闭了吗?
询问了家人才知道,Kappa并没倒闭,只是喜欢在实体店买衣服的他们,现如今已找不到一家卖Kappa的门店了。而在10年前,背靠背在中国线下门店的数量近4000家,曾一度让Adidas、NIKE等早早入驻中国的品牌心生忌惮。
真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今天咱们不妨来看一看,曾经笑傲中国市场的国际名牌Kappa是如何悄然退出中国市场的,以及品牌在推广进程中,应注意避免哪些险坑。
Kappa诞生于意大利,至今已有百年发展 历史 。早些年,Kappa以内衣和袜子为主,1978年才进入运动服装领域。但和香饽饽总被疯抢一样,运动服装领域早已被业界老牌如NIKE,Adidas等所占领。
也就是说,Kappa要想在运动装市场寻得突破,必须走出一条独特的风格之路来。而当时的世界,婴儿潮后人口大增,年轻人成为主流;加之老牌子如NIKE等依然在走传统的保守风。
因此,Kappa利用这双重机遇,将自己的运动服装定格为清新简洁的潮流风,加之自身独特的商标设计和明艳、大胆的用色,很快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成为潮流品牌的代名词。
当本土市场稳固后,Kappa将眼光投向了世界市场,并很快将中国市场圈进其品牌的拓展规划中。 可以说,2002年Kappa入驻中国时,时机和前景可谓一片大好。
就此,Kappa在中国开始慢慢打开局面。而不久后,Kappa为占领中国市场而采取的品牌推广方式,进一步加速了Kappa的极大走红。
进入中国市场3年后,Kappa高层决定,将Kappa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所有权和永久经营权卖给李宁公司。由此,Kappa摇身一变就成了中国本土品牌。
虽然这只是Kappa身份上的转变,但因这次身份转变,Kappa经营模式也相应做出了巨大的改变。
从2002年到2005年,Kappa实行的是委托代理模式,李宁就是Kappa的代理。本土化后,Kappa在原李宁总经理陈义红的经营下, 实行轻资产战略模式,也就是将产品都交给代理商去买,让代理赚到更多的钱 。
正是这种向代理商多灌油水的推广模式,Kappa吸引了大批代理商加盟 ,线下门店很快扩张到4000家;而且北京奥运会开办在即,消费者对运动装的情绪不断高涨,Kappa借此大肆宣扬自己的品牌,销售额呈爆发式增长。
Kappa销售额上去后,经销商们也赚得铂满盆满,因为他们从中能拿到15%的利润。当时在经销商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要挣钱,卖Kappa! ”
正因为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Kappa令当时很多运动品牌望而生畏。但令人不解的是,2011年以后,Kappa销售额迅速下滑,最终造成了“树倒猢狲散”的局面。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呢?
2011年以后,北京奥运会已过去了3年, 奥运会的红利已消失,整个运动市场的销售大幅度下滑 。当然,每一家运动品牌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因此如何快速走出来成为抢滩大市场的关键。
可惜的是,Kappa没有走出来。
咱们常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Kappa的迅速下滑,跟它一贯以来实行的代理模式有关。
对于以代理模式为主要推广方式的品牌营销,顺风时要能保证代理们的利润,逆风时也要能稳住代理们的心 。但Kappa一向以非常松散的管理模式牵引着几千家代理商,每一家代理商在经营、店面摆设、客户服务等细节上非常自由。
也就是说,代理商们拿到Kappa产品后,可以爱自己的喜好来销售和展示。而总部对这样的高度放权模式并未有所顾虑。
因此,刚开始Kappa有利润可赚时,代理商们可以跟着总部走;但当Kappa在大趋势影响下利润下滑或无利可赚时,代理商们才不管总部下达什么命令,纷纷退出或转成其他品牌。
而更要命的是,很多代理商为了保住利润,开始卖假货Kappa。 缺乏整体严谨管理的经销链很快就被假货冲断,而Kappa本身的品牌价值也被迅速贬值。
曾经双背紧靠在一起的Kappa,再也不能和代理商们背靠在一起了。
而Kappa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曾经拿下的市场一点一点被假货吞噬掉,而且由于口碑的极端下滑,对手趁机抢走市场份额。没过几年,Kappa门店损失殆尽,最终只能在网上买到不知是真是假的Kappa了。
就像网友们所疑惑的: Kappa从曾经的“王者”变为“青铜”,Kappa究竟是怎么了? 实际上通过分析Kappa的例子,我们可看出三点致命因素,而这三点就是放到今天,同样值得企业借鉴。
1. 只专注做大,不专注产品本身
当Kappa的所有品牌权利交给李宁后,产品彻底中国本土化,这对于其他国外运动品牌大头来说,Kappa拥有了更容易让国内消费者接受的优势;而对土生土长的本土品牌来说,Kappa又具有“洋气”。因此,当Kappa广铺经销商网时,便迅速蹿红。
但Kappa的快速壮大,反而制约了Kappa去做好。
因膨胀式拉网扩大,Kappa自上而下一味只追求做大,忽视了产品的持续创新和多样化发展。当2010年运动品牌市场渐冷后,产品陈旧和单一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大车调头难。 等到Kappa回过神来时,很多大型运动品牌早已扩展了产品面。比如Adidas设计出好几种品牌logo,每种logo主打一种风格等。而Kappa即使想追也落后了一步。
可以说, 没有注重产品的持续迭代和多样化是Kappa最终痛失中国市场的关键原因 。 而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来说,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更广泛的消费者群,才能让自身抵御住各种经济寒流。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企业要的就是全面开花,在百花中有针对性分阶段来培植最美的那朵。
2. 盲目扩张,牺牲长期利益补短期
其实,市场上有很多品牌和Kappa一样走的是代理模式,比如近几年非常火的海澜之家。
但Kappa在品牌推广时,采取的是无考核制吸纳经销商进来,并提供产品让他们去卖。这种带有盲目性的代理扩张模式,确实见效很快,销售额短期内剧增,但为将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我们来打个比方,把营销团队比作军队,要是一个队伍里士兵良莠不齐、纪律涣散的话,和平期也许可以充作军队,但要真上了战场,自然逃的逃,躲得躲。
Kappa的营销链就是这样的队伍。
但海澜之家却刚好相反。只有做了全盘审核评估后,海澜之家才会吸纳经销商进来。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虽然见效慢,但足以保证队伍的质量。
可以说, 保证经销商队伍的质量,不盲目快速扩张,才能为长期利益留足空间。很遗憾,Kappa没有想到这点。因此,其他很多走类似路线的企业应从中吸取经验,眼光要放长,稳扎稳打才是长久之计。
3. 管理高度放权,越自由越没有自由
一手扶植Kappa起来的李宁旗下的北京动向确实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但回到Kappa推广上时,我们会发现管理模式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问题。
对于品牌营销链, Kappa采取的是高度放权模式,即Kappa把各门店的管理权让给代理商自己,也没有实施监督约束措施。 这种管理模式在盈利时可掩盖其弊端,但一旦销售下滑,代理商们就像泼出去的水,各自为政,想怎么卖就怎么卖,总部根本无法控制。
这就是Kappa后期面临的情况,代理商要么退出转卖其他产品,要么走上一条坑死Kappa的不归路:卖假Kappa。
Kappa给了代理商们足够的自由,但正是这种自由,导致Kappa品牌失去了自由,被捆绑在假货上难以翻身。
讲到这点,我们又不得不回到海澜之家上。 海澜之家对所有代理商采取紧抓管理,只给钱不给管理。 也就是说,你想开一家海澜之家的话,只要交代理费,其他什么都不用管,所有的管理都会由海澜之家托管,虽然你是代理商,但想在店铺放一只招财猫都不允许!
在如今快速变化的商业活动中,企业想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又维护品牌价值的话,紧抓管理权力才是可行之道。如果能像海澜之家一样,把品牌营销链编织成一张大网,每个节点都完美复制总节点的话,即使产品走到了千里之外,但品牌价值依然高高在上。
这是每个企业应该遵守的准册,也是国际运动品牌Kappa征战中国市场时留给我们的教训。当然,Kappa依然还在,也许将来Kappa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同时,我们更希望看到更多从Kappa经验教训中走出来的民族企业典范,照亮中国的未来。
意大利运动品牌Kappa在刚入驻中国市场时,由于自身的转型和加速推进潘拍本土化,创造了难以复制的销售成就。
但当大环境下滑后,Kappa也随之没落,而且代理商们纷纷跑路,Kappa假货随处可见。造成这样的结局有3点致命因素:不关注产品本身,盲目扩张和管理高度放权。
虽然Kappa已经成了80、90一代的青春记忆,但Kappa所提供的品牌推广和销售上的经验教训,将值得今天的企业和个人学习并引以为戒。
『肆』 李宁的市场定位是什么
在2009年业绩超越阿迪达斯之后,“李宁”——这个让国人颇为自豪的品牌,趁着形势大好,及时地在2010年进行了酝酿已久的品牌重塑,启用了新标志和新品牌口号,在品牌定位上直接叫板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目前正向高端进发的李宁品牌,今年的订货量却出现了持续下降趋势。据李宁公司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产品订货结果显示,其订单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而前不久该公司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产品订货结果显示,订单金额同比下降幅度超过8%,若按照批发出货价计算,订单金额下降约为14%。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李宁品牌销量连续下降?作为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体育品牌,其要实现成为世界顶级运动品牌的梦想,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李宁新营销策略让老客户很受伤
2010年6月底,在李宁公司20岁生日庆典上,“李宁交叉动作”的全新Logo亮相,同时新品牌口号“mad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取代了消费者早已熟知的“一切皆有可能”,目标直指“90后”,意欲抢先一步,占领未来的消费大军。
由前奥运冠军李宁创立的品牌“李宁”,对于中国体育装备市场以及一代中国人来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意义。回顾一下李宁成立前后中国的服装消费文化——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进入品牌消费的初级阶段,准确地说,当时的人们是消费“名牌”。人们不会刻意区分不同场合下的着装要求,于是,李宁与雅戈尔、杉杉、虎都等西服品牌放在一起,被视为中国名牌的代名词。体操王子个人品牌的溢出效应为李宁带来第一次高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品牌甚至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李宁品牌的实际消费群中,35—40周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占一半左右,“90后”消费者占30%左右。而对于整个体育用品产业而言,15—35周岁的年轻消费群体占80%以上。正是因为李宁公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作出了主要针对“90后”的营销战略。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显得有些冒进。
业内人士鲁菲认为,在更换标志的同时,李宁品牌的策略已直接跨过“80后”,把核心目标消费群体对准与它同龄的“90后”这一代人身上。而已经成为李宁品牌业务支柱的“70后”消费群体,在新营销策略中被遗弃了。
但遗憾的是,李宁品牌倾注心力培养的“90后”客户群目前似乎并不买账,他们更加钟情的是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据有关机构针对“90后”的一项调查显示,“90后”最喜欢的运动鞋品牌是耐克和阿迪达斯,他们被称为新消费顽主;在“90后”心中,“李宁”仍然只是本土品牌中最好的一个。
对于李宁公司的“90后”营销策略,体育产业观察员马岗与鲁菲的意见基本一致。他认为,“90后”传播策略的精准度可能还有偏差,导致的结果是,“90后”消费者并未因此而被触动,同时由于过度强调“90后”定位,而忽略“70后”和“80后”消费群体的情感感受,让这些掌握主流意识和把握媒体话语权的群体,在舆论上打压了李宁品牌。但是,从长远来看,“李宁”的“90后”营销方向是正确的。
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峰认为,“90后”是体育营销关注的重点,在具体营销策略上,可以通过推出多品牌或者多产品线的方式操作,这样便可避免由于定位单一而造成其他年龄层消费者的流失。
李宁新营销策略让老经销商很受伤
影响李宁品牌业绩的另一个因素是销售渠道的调整。据了解,有别于安踏等体育公司,李宁品牌以独家分销的形式销售产品,即分销商不会以李宁品牌专门开设门店,而是多种品牌产品同时销售。根据李宁公司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李宁公司共有129个经销商及超过2000个分销商。其中,超过1700个分销商平均只经营一家店。这些只经营单家门店的分销商,在跑马圈地时代曾给李宁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到10万就可以开个店,店主本人兼任买手、陈列和库房专员于一身,他们帮助李宁品牌将触角伸到了大经销商无法触及的地区,让其以较低的成本便可覆盖三级以下城市。
然而,据有关投资公司的调查显示,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有不少分销商运营的零售门店都出现了经营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些门店大多在商品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表现不佳,旧货库存过多,导致了新产品推出后无法上架销售。为此,李宁公司决定要整合500—600个低效率的分销商,目的是让那些更有效率以及比较大的经销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或收购低效率分销商。但此举无疑让一些小分销商失去了开拓的动力。据记者了解,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考虑,担心订货过多会导致自己库存积压,很多分销商在签订未来订单时选择了保守态度,这也是导致李宁品牌今年第二、三季度订单量连续下跌原因之一。
90后李宁何去何从?
身价90亿美金的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坦言,去年因为生产了大量不必要的时尚服装,造成产品积压引发原料仓储不足,进而导致开业一年以上的优衣库门店自去年9月以来收入持续下降达至少25%以上,而zara和h&m趁此机会杀入了优衣库的大本营,如今,zara在日本的门店已达到63家,h&m达到10家左右。优衣库可谓内外交困。
Ziba的调研结果显示,要做出改变、要重塑,在李宁公司内部存在着广泛的共识。按照张志勇的说法,“中端消费者向上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必须跟上消费者的步伐。当然,向下走更容易一些,但我们要成为世界级品牌,就只能向上走”。
营销实践证明:一、消费者只接受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一致的事物,“90后李宁”的概念与消费者固有的品牌认知相冲突,难以引起理性认同和情感共鸣,传播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二、企图改变消费者认知的广告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结果。“90后李宁”唯一结局是:90后的不认同和70后80后的被伤害。
在著名体育营销专家朱小明看来,在品牌忠诚度和认知度上,“李宁”与耐克、阿迪达斯相比仍存在较大距离。“李宁”将品牌的主要客户群体仍集中在二、三线城市,这个区域的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若只是简单的涨价,则不但不会达到提升品牌地位的效果,反而还可能会丧失掉一部分原有客户。
品牌重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关专家预测,按照通常的国际化标准,以海外市场对公司业务的贡献率达到20%来计算,目前李宁品牌的海外贡献率还不到2%。因此,若没有精准策略、有效手段和足够耐心,李宁品牌就会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随时陷入国际化还未成功而国内已阵地失守的两难境地。
『伍』 耐克的营销方式之一:擦边球式的非常规营销
体育用品无论是在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体育产业所占的比重都不可小觑。尤其在我国,体育用品产业所占比重非常大,居第一位。那么如此重要的产业必定有许多品牌公司加入其中,那么展现其背后的就是激烈的市场竞争。
既然有竞争,必然每家公司品牌都要有自己的营销策略。既然是体育用品销售,谁能提高自己知名度,提升曝光率,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谁能卖出更多的商品谁就是厉害的优秀的。谁占的市场比重大谁就赢家!那么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体育用品公司要不停的打广告,不停的寻找卖点,甚至频频去赞助。目的很明确,作为公司就是要盈利。
作为国际知名运动品牌,耐克的名字对于每个人都不会陌生。那么作为这么大的公司这么享誉国际,耐克它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工作团队,更离不开够优秀的营销方式。所谓,成功必然要有其实力能力。耐克的营销就非常厉害。
耐克的传统的营销模式有着自己独特的亮点,例如在下个月,耐克方面将推出李娜专属系列,这也是该品牌首次为中国女运动员推出专属系列服饰。努力进军中国女性体育用品市场,耐克敏锐察觉到女性运动市场成为体育用品行业的重要增长点。这次继续与李娜合作可以看出,耐克不光看中了她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抓住了精神的力量。耐克所坚持的营销理念里,打动我的也是我认为亮点的就是无论别人采取怎么样的营销方式,耐克依然坚持自己的营销理念,也就是从真正运动者的角度出发,为她们提供更多精神上的力量。
说了这么多,那么重点来了,除了我们看到的传统优秀营销模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当然有,耐克又是非常好的教本。除了我上述描述的营销理念,耐克还有更厉害的营销方式——擦边球式的非常规营销。说到这种营销,耐克不是第一次做。可以说做的挺成功,可谓是“成功案例”。文章一开始我就放了一张图片,必然这样图不是随意配用的,而是想说这个事。
引发我思考的相关链接
关注德甲联赛的球迷应该都发现了,多特蒙德6-2战胜勒沃库森的比赛中,加蓬射手奥巴梅扬将头发一部分染成了红色耐克图案,所以尽管他发挥出色,成为了获胜的最大功臣,在令自己的联赛总进球数达到21个的同时,也荣获了德甲英语官网评选出的第23轮最佳球员。多特蒙德体育主管佐尔克赛后却仍对奥巴梅扬这一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奥巴梅扬为什么这么做?当然是因为其个人赞助商耐克公司的指使。
今年年初时,耐克为奥巴梅扬推出了Nike Hypervenom Phantom的个人定制版。而就在近日,奥巴梅扬也同哈里·凯恩、拉什福德等八位球星一起,成为了耐克毒锋III最新配色发布会的主角。不难发现,如今的德甲第一射手对于耐克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营销资产。也正因此,耐克当然会希望能更好利用这样的营销资产,我之前就提到了公司的目的就是盈利,奥巴梅扬将头发染成耐克的标志,可以为耐克打人体广告,这样耐克的曝光率提升,因此可以使更多的人选购耐克产品,可谓营销打的非常好。
如果是多特蒙德的赞助是耐克也无可厚非,怎么打广告开心就好,问题就是在2012-2020赛季的赞助周期中,彪马一直为多特蒙特提供全套训练比赛装备,而对于彪马而言,与多特蒙德签下长达八年的赞助合约自然是价格不菲。耐克之所以想到这样的营销无非是想增加竞争力,体育用品产业的品牌众多,竞争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耐克想做的就是与彪马竞争。
但是耐克的打擦边球的做法对于多特蒙德俱乐部而言,不仅会对俱乐部的赞助商彪马,以及其自身的品牌形象造成伤害,更会威胁行业的既有秩序,因此需要俱乐部的及时制止。所以在高度重视和高效率下,很快 在北京时间3月9日凌晨进行的欧冠八分之一决赛第二回合比赛时,奥巴梅扬头上的红色耐克logo已然消失。
从结果看这次耐克做的擦边球营销不是十分成功,那么就证明它做的不好么?并不是,早在更早耐克就有尝试这种营销。
例如耐克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曾推出了“活出你的伟大”宣传片。在宣传片中,耐克虽然没有直接指明伦敦奥运会,但其中却充斥着伦敦奥运的元素。有趣的是,纵然所有人都能看到耐克做着奥运的擦边球营销,但伦敦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要想起诉耐克却仍是证据不足。
如果你以为这次非常规营销是偶然那就错了,耐克这样的做法不仅一两次。在我国耐克这样的擦边球打的非常成功。因为我们的管理水平低,力度不够。
2012年,李宁以5年20亿的天价成为了CBA的主赞助商,然而最初CBA的官方指定用球却仍是耐克。虽然之后联赛的官方用球也归属李宁,但李宁与耐克在CBA联赛中的争锋相对却一直延续至今。在去年争执达到一个高潮。在广东男篮客场挑战深圳男篮的比赛进行到第二节时,原本穿着联赛赞助商李宁公司球鞋的易建联突然将其脚下的战靴脱在篮筐之下,并穿着袜子直接走下场去。之后,易建联又换上个人签约品牌耐克公司的球鞋要求上场,在遭到当值主裁拒绝后,易建联直接离开赛场返回了更衣室。经过最终的协商,易建联在第三节再次返回球场,他的脚上依然穿着耐克鞋。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表示很惊奇无奈,对于这样的明显有损李宁利益的行为竟然只能妥协!可见我国对于这样的擦边球式非常规营销仍是束手无策的,反应慢,处理效果差。
无规矩不成方圆!许多事情还是需要监督以及自身的约束,营销的策略还有很多,选择更为合适的方式是一种智慧。
同时也希望我国的体育也好或者各种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因为这样大家才会认同管理,才能更好发展。能够维护所有者的权益是实力与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人们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