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证伪什么意思
证伪的意思:指从一个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解释、预见)在逻辑上或原则上要有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冲突或抵触的可能。
“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不可证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这是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概念。波普尔认为判断理论(命题)是否科学的标准是:Falsifiability(经常被译成“可证伪性”)。
非科学理论举例:
从“可证伪性”的角度来看﹐多数的财经评论员结论是不会被承认为科学理论的﹐原因是它们都没有提出可被证伪的预测,不能被“证伪”。只能够解释而不能预测的理论是不会被认为是科学理论的。
股评其实是提供了证伪方法的,就是下一个交易日的股指。
当小学政治老师讲人是古猿进化的时候,有同学不服,老师立即通过暴力的方式解决。这才叫做不可证伪。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可证伪性
② 高手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01
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我们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感知这个世界,对一些现象习以为常,也许你从来没有思考过:光真的是五颜六色的吗?水果的味道真是甜的吗?烤肉是香的吗?
我们看到的光的颜色是大脑对光波进行加工处理后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而且人眼看到的只是波长介于(4*10-7m----7*10-7m) 的光,其余波长的光人眼无法分辨,光本身是没有所谓颜色的,人能看见颜色,是我们大脑视觉模型对光的简化和扭曲。
水果是甜的,人类早期生存面临能量短缺的问题,我们感知水果是甜的,是因为有水果中有葡萄糖,能提供能量,人脑进化成喜欢的味道,而愿意主动去摄入,所以感觉甜。
同样的道理,烤肉很香,是因为肉类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等能量源,为吸引人类主动识别和喜好,在嗅觉上感知为香。我们感知粪便为臭的,是因为它是动物代谢物,缺乏营养,对人类没好处,所以感知为恶臭,可以自动排斥它,但粪便中有苍蝇可以摄入的营养,苍蝇对其味道的感知跟人类截然相反。
我们就像一只被困在鱼缸中的金鱼,隔着鱼缸的玻璃看到的都是折射和变形的世界而不自知,这就是我们主观认知世界的真相。我们的感知和对世界的认知,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而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抽象、简化、变形和扭曲,以一定的认知框架呈现和表象。而这种认知框架就是思维模型。所以霍金才会发出感慨,问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不在一个更大的金鱼缸里呢?
02
什么是思维模型
人的思维过程,就是对信息的收集、识别、解码、组模和输出的过程,形成认知框架,这个认知框架就是思维模型。思维模型是人脑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解释、抽象和简化、归纳和解构,从而揭示事物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有效表征工具。以商业领域为例,战略3C模型、营销4P模型、波特五力模型、魏朱商业画布6要素模型、麦肯锡战略7S模型等。除了商业领域,在我们工作、生活和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模型。
思维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对事物背后经验总结逻辑建构,只是局部或近似的揭示某种规律,但绝不代表“客观真理”,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具有可证伪性,任何一种模型和理论,必然经历从逻辑自洽到逻辑失洽再到新模型重新自洽的迭代过程。比如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就经历了从“地心说”-“日心说”-牛顿经典宇宙观-“相对论”-“量子说”的发展演进过程,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最终的宿命一定是走向坟墓,任何思维模型最终的结局也必将溃破,但并不妨碍其在当下对我们认知和经验的指导作用。
思维模型展现出层次性,按由浅到深依次可以分为经验方法论层、单一学科和规律层、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层,从上往下,解释属性越强,代表着认知的加深迭代,从下往上,工具应用属性越强,意味着思维模型可以落地实用,直接作为工具模型来解决当下具体的问题。
03
思维模型究竟有什么用
面对同样的事物,由于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不同,不同的人的看法大不相同,导致采取的行为不同,导致结果和命运的迥异。电影《教父中》有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如何才能看清事物本质,就必须掌握事物运行的底层逻辑模型。投资大师查理·芒格以“多元思维模型”著称,他这样描述思维模型:“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用于做决策的工具箱。你拥有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据说他可以熟练掌握和应用的模型高达100多个,其中大家熟知的有多元思维模型、复利模型、护城河模型、决策树模型等。
人的认知具有先天框架,无法在认知框架之外思考。思维模型会给我们提供这种认知框架,并进一步形成我们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惯性。巴菲特说,“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无论是你是从长远上想更好的认知这个世界,提升视野格局,还是从当下出发,解决眼前工作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都需要用到思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发现事物运行的规律和本质,形成洞见和智慧。毫不夸张的说,而个这种思维模型的认知能力的差异,思维模型决定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
04
如何搭建自己的思维模型
1、要想搭建自己的思维模型,首先要有“模型思维”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沟通表达时,有的人能条理清晰,娓娓道来,一听就懂,而有的则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甚至半天不知所云,他们之间本质的差别是什么?会表达的人一般都具有结构化的思维模型,而没有整顿建模的思维就是一团乱麻。
故我们在思考问题时,首先要有模型思维意识,主动训练自己遵循模型去拆解问题的思考习惯,可以大幅提高思考质量。比如,在评价一项决策时,可以用“六顶思考帽”模型,将思维条理化和秩序化,避免混乱和无畏纷争。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应用5W2H模型,就比较容易找出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案。
通俗的说,模型思维就是,看见模型,我们要先思考,这个模型是干什么用的;遇到问题,我们要先思考,这个问题该用什么模型来解决。让我们在问题和答案之间,用模型思维来连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知世界和更快的解决问题。
2、构建各种思维模型之间的结构框架,形成自己知识体系和能力金字塔
一堆钢筋水泥沙石,散落起来毫无价值,但按照一定结构组合起来,却能盖起一座座摩天大楼。个人的知识大厦构建同样如此,不能一味寻求增加更多知识(沙石),更重要是学会建立知识模型结构框架,从而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个人知识体系从结构上可分为三层,底层知识、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以金字塔的形式,构成个人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型结构。如果将一个人知识体系比如成一座大厦,底层知识,来源于“重要学科中的重要理论”,如哲科思维、生物学、进化论、脑科学、认知心理学等,人的认知能力决定其人生高度,就相当于大厦地基,大厦能建多高,取决于其地基有多深,通用知识是指计划组织协调、人际沟通、情绪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相当于钢筋和水泥,能让无数的砖块粘合,成为大厦拔地而起的结构主体;而专业知识,指财务、法律、营销等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相当于各个砖块,用以在实施过程中去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没有坚实的地基,大厦难免倾覆;没有钢筋水泥的连接结构,一种种专业知识就是一块块散落砖块,发挥不了作用。当然,没有一个个砖块的累加,就没有大厦的最终建成。
三者缺一不可,并通过专业训练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技能内化成才干,而这三种能力模型的循环迭代和正反馈,构成了个人成长的增长飞轮。
3、从目标和问题出发,为学习思维模型建立应用场景和输出实践。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学以致用,盯着目标,带着问题出发,为学习思维模型建立应用场景和输出实践。我们以创业为例,来复盘下整个思维模型的应用场景,首先你要对市场进行分析以获取商业机会,从外部、内部和竞争的维度分别可以用PEST模型、SWOT模型和波特五力模型等,可以用3C战略模型或安索夫矩阵来建构企业的战略方向,用商业模式画布模型来找到盈利模型,用STP市场定位模型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用三角模型来构建自己的组织模型,用4P营销模型来组织自己的营销战略,用pdca戴明环模型来进行工作计划和执行,用AARRR转化漏斗模型来分析运营,用5w2h七问模型来反思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
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遇到的大部分场景和问题,都有人帮我们总结经验模型思维模型,我们要做的,就是知道合适的场景,并拿出恰当的模型进行应用。可以避免低效的自我探索和低水平的重复。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和执行效果。
4、不断总结反思,通过刻意练习让理性的思维模型变成直觉和条件反射。
我们很多时候,知道了很多模型,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应用,比如在夫妻沟通中,明明知道有“非暴力沟通”模型,但是在沟通过程中往往理性被杏仁核劫持,产生激烈的情绪和争执,甚至变成激烈的争执。偶然的机会遇到自己的心仪的女孩子,想通过赞美去搭讪,知道有个赞美别人的FFC模型,但却因为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让大好的机会白白溜走……原因就是缺乏刻意练习,没有将相关的知识转化成技能,不能灵活应用。甚至,在很多领域,就根本没有意识到有相关的专门解决模型,而是按照本能去应对,那质量和效果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刻意练习,是学习和内化模型的主要形式。我们要在学习区,针对自己需要掌握的思维模型,反复刻苦的练习,形成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这样才算真正的掌握了这个模型。
所谓高手,就是将理性练成直觉的人。善于运用思维模型来思考和解决额问题,也是高手异于常人的底层能力。要想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首先从思维模型开始!
③ 如何理解『不可证伪』
所有的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就是被证明是错误的可能性。
不可证伪性,就是这个命题不是对的也不是错的,连错都算不上,太模糊,不是科学命题,比如每天的星座占卜,白羊座今天的幸运数字是0,这个对错谁都证明不了,=。
可证伪却未被证伪,比如外星人是存在的,这个到现在都没确认外星人存不存在。。
可证伪且已被证伪,比如亚里斯多德认为物体的重量和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成正比。这一理论统治了上千年,后来被伽利略的两个铜球同时落地的试验击破。
④ 怎样解决不可证伪性问题
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物理是可证伪的,因为可以假设某天苹果向上运动,那大部分物理就是错的了。
宗教是不可证伪的,因为无论你假设什么情况,我们都可以说这是上帝的意思。
⑤ 可证伪性:谁帮我举一些不可证伪的反例
“世界上没有鬼”是可证伪的,只要发现了一个鬼就能证伪,当然也永远不可能证明。
“世界上有鬼”就是不可证伪的。
⑥ 什么是可证伪性
就比如警察怀疑这个人杀了人,但是呢有人证明这个人当天没有在事发现场,那对这个人杀过人的说法就是被证伪了,当然,可证伪性往往指的是事理!
⑦ 科学中所指的可证伪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伪就是错误的意思,可证伪性就是可以证明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以及某个道理、某个理论是错误的,这就是科学中所指的可证伪性。
可证伪性: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被证明是错的。“不可证伪”:“永远不会错”的一种无赖性质上的逻辑。科学都是属于可证伪范畴的的。比如说“存在鬼”,这属于不可证伪的范畴,我可以凭空说,但是你无法观察到、听到、触碰、感知,但是鬼就存在那,逻辑上就注定了你无法反驳我这句话;比如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属于不可证伪的层面,我可以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比如说“你将来会死”,也无法证明这句话的真伪性,道理一样,我说你今天没死,将来有天会死,也是一样的。怎样变成可证伪的性质?这样说“你200年内会死”,这就属于可证伪的范畴了,200年后没死,可以反驳我说的这句话。虽然活不到200年,逻辑上是属于可证伪的范畴的。
⑧ 可证伪性原则
可证伪性:指从一个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解释、预见)在逻辑上或原则上要有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冲突或抵触的可能。
“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不可证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
这是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概念。波普尔认为判断理论(命题)是否科学的标准是:Falsifiability(经常被译成“可证伪性”)。
“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显然满足可证伪性的标准。即使我们当时的测量仪器不容许我们十分有把握地对检验的结果下断语,但是驳倒这种理论的可能性显然是存在的。占星术经受不住这种检验。占星术士对他们所相信的确实证据极端重视和极端迷信,以致他们对任何不利的证据都完全无动于衷。还有,他们把自己的解释和预言都讲得相当含糊,以致任何有可能驳倒他们理论的事情(假如理论和预言说得更明确一点的话),他们都能解释得通。为了逃避证伪,他们破坏了自己理论的可检验性。把预言讲得非常含糊,使预言简直不会失败,这是典型的占卜者伎俩;使预言变得无从反驳。
⑨ 如何通俗理解'证伪'和'可证伪性'
证伪,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与实施人的能力有关的。
可证伪性,是一种性质,是一种可能性,与实施的人无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