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税务部门的内控机制包括那些内容
税务局查账一般查哪些,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国税查帐,另一种是地税局查帐,这两者查帐内容有所不同,各有侧重点的。
一、如果是国税局来查帐的,主要检查增值税的计交情况:
查账具体内容包括:
(1)本年度的销售收入
(2)销项税额分月总计
(3)进项税额分月总计
(4)进项税额转出数的分月总计
(5)是否有留抵税额
(6)本年度应交增值税
(7)本年度已交增值税
(8)是否有欠交现象
(9)每个月的进项抵扣联、表
(10)每个月的使用明细表
(11)每个月的应交增值税申报表
(12)计算一下本年的税负率(本年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
(13)看一下去年全年的税负率
(14)如果今年税负率低于去年的税务率,应该考虑一下原因,并准备一个书面的说明书
二、如果是地税局来查账,主要检查所得税和其他小的税种的计交情况:
查账具体内容包括:
(1)根椐《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照一下自己的财务情况,主要有这么几种问题:
A、是否有计税工资已提未发现象?(如有会让税务局贴作利润而补交所得税)
B、临时工工资问题:按照人数与工资同口径计算;
C、向非金融借款时的利息率是多少?(税务上的标准是6.39%,低于这个标准可按实列支)
D、供销人员实行费用包干的,按工资50%、差旅费30%、业务费20%的比例进行分解并分别进行税前扣除
E、提而未缴的工会费,不得税前扣除(对没有设工会组织的,可凭工会专用凭证按标准按实列支
F、业务宣传问题:没有广告专用的广告支出,不能税前扣除
G、劳保用品:劳保服装按照不超过500/年、人的标准,现金发放劳保一律不予认可
H、业务费开支是否超过标准?
I、人均工资支出是否超过当地税务部门的统一标准?
J、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科目中是否有多计成本费用的现象。
K、其他当地税务部门作为重点检查的内容
(2)其他小税种的计交情况:
包括城建税、教育附加、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
总之,无论是国税还是地税查账,都要准备好资料,做好准备之后,就不会到时手忙脚乱了。
2. 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如何建立
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制度规范,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有关部门应尽快将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纳入国家法律范畴,使大企业在处理内部税务风险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税务机关在开展对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有明确的执法依据。
二、提升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组织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对于行业跨度大和涉税事务复杂的大企业设立相对独立的税务管理部门。对于经营行业比较单一、涉税事务较复杂的大企业成立税务风险管理组,隶属于财务部。对于经营行业比较单一、涉税事务较简单的大企业设置税务总监或者税务管理岗位。
三、积极发挥税务机关在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中的作用。在自愿、平等、公开、互信的基础上,税务机关与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协议,共同承诺税企双方合作防控税务风险。税企双方确定税收遵从协议签订意愿后,依序进行共同磋商、起草协议文本、签订协议等工作程序。税务机关通过掌握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内部审计等不同岗位职责,帮助企业了解税收风险相关知识,并通过对人员培训,使其熟悉潜在税收风险及如何应对。
3. 在税务风险内控测试方面需要税务机关提供哪些帮助
税务风来险主要包括两方源面:
一、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
二、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4. 如何建设税务部门"不愿腐,不敢腐,不能腐"机制
全面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建设,对发现的廉政风险和腐败案件,及时制定堵塞漏洞的制度措施,建立健全“不能腐”的制度机制,打造覆盖税收整体工作的“立体防护网”。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指出,要坚持用制度和科技管人、管事、管风险、强税收,进一步提高税务系统依法治税和队伍建设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税务机关要紧紧围绕“两覆盖、两优化、两提升”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建设。实现内控软件推广应用立体化,解决好“两覆盖”问题。明年上半年实现全国所有地区、所有层级、所有执法领域的全覆盖,明年底前首先在面上从执法领域延伸至财务管理领域,2017年逐步拓展到其他行政管理领域。对发现的廉政风险和腐败案件,要及时制定堵塞漏洞的制度措施,建立健全“不能腐”的制度机制。
此外,实现流程制度标准化、业务软件改进持续化,解决好“两优化”问题。今后,各级税务机关出台各项管理和工作制度,都要遵循内控规范的指引,使制度从一开始就成为防控税收风险的防火墙和规范权力运行的铁笼子。开发和设计新的税收业务软件,都要将内控理念融入其中,做到有流程规范、有预警要求、有纠错措施、有责任追究。
据了解,税务总局还将尽快搭建一个全国统一的具有内控工作监督与运行状况评价功能的内控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对各地内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评价,并引入纳税人对税务干部廉洁从税情况的评议,提升内控管理科学化水平。到2017年初,实现内控机制信息化与金税三期工程要高度融合、浑然一体,使金税三期工程内控功能更加强大和完善。
5. 作为一个财务基层管理人员,如何增强税务筹划、资金运营、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能力。
这四个方面涉及面非常广,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只有专攻其一,才能有专所为。
就目前而言,作税属务筹划最容易出成果;作资金运营最容易出成绩;内部控制需要的是全面了解企业运营,作为新手,不好参与,但可以通过流程、规章制度先了解;至于财务管理就比较笼统了,其实除了传统的会计业务,其他与财务有关的业务都可以称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6.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浅谈如何加强增值税管理
深化内控管理制度改革,是新时期企业改革发展的着力点。特别是在税务制度改革的当前,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已有一段时间了,这不仅是税种的调整,税率的变化,也是要求企业重塑内控的流程,防范税务风险。因此,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的税务制度,提高增值税管理,十分重要,针对目前企业增值税管理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以内控管理为目标的制度建设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原则,要求规范制度管理和流程再造。国家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有严格的制度,在发票的开具上有一整套完善的税控开票系统,这是外部环境。因此,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应基于内控管理为目标,不断地完善制度建设,夯实良好的内外环境。一方面,新的税制制度,强调现代企业要适应新的制度要求,强化增值税管理;另一方面,要重视制度建设,依托制度强化内控管理。
从内部环境来说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一整套,针对增值税发票开具的内部管理制度。首先,企业组织人员进行“营改增”的内部培训,修订完善业务管理流程,编制税收管理指引,增设增值税管理岗位和人员,及时接受税务机关的指导。其次,规范增值税发票的取得、保管、开具、存档、缴销管理;明确涉税事项的计算、申报、认证、抵扣、和申报等工作,确保增值税发票合规合法。
二、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加强票据的内部控制环节
国家将征收营业税的企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这是国家给企业的优惠政策,如何运用好这个政策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企业“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依据当期销项税减当期进项税后,有余额则需缴纳增值税,因而销项税发票的开具和进项税发票的取得就成为重要的控制环节了。也就是说,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是加强票据内控管理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适应营改增改革的有力保障。
因此,企业能否够取得进项税发票对企业税负影响是很大的,这样就要求企业在材料采购、对外服务时,要选择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公司,同时还要注意进项税发票取得时的时间,避免出现集中抵扣或无抵扣的现象。
企业要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在增值税发票开具上制定了严格开票机制,设计出符合本单位内容流程申请表,明确开票手续。特别是要加强增值税发票的退换管理。增值税发票是由税务机关提供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因此,退换增值税发票的手续十分繁琐,所以要建立起严格的内控管理制度,对已开出的增值税发票无正当理由、手续不齐全、超过180天的不得退换、特别强调未经税务部门批准不得重新开具增值税发票。这样才能从制度上规范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从而降低税务风险。
三、根据内控要求建立健全税务管理系统,优化业务流程
企业要建立增值税票据管理系统,以信息化为手段,按内部控制的要求,优化业务流程,将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合同收入的确认,销项税额的计算结合起来,把进项税发票的认证、抵扣、应纳税额的计算及涉税的支出结合起来,实现票据、采购、核算、纳税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减少税务风险。建立增值税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控制增值税业务流程,实现财务、税务、业务的协同管理,进而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增值税管理。
四、以“营改增”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税收筹划
企业税负的减轻,从不同程度上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了技术的创新,从长远的角度看,“营改增”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决策,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营改增”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应当合理地利用相关政策,结合销项税、进项税、抵扣时间等实际情况,制订出最优税收筹方案,从而达到进一步减轻税负的目的。
如高校或科研院所可以按照科研项目进行值增税的管理,因为科研项目在立项时就已经确认是否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是否可以抵扣,因此,在建立科研项目时就将能否抵税的标识嵌入到科研项目名称中,这样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科研项目信息来判断是否是抵税,从而为以后的财务核算和税收筹划奠定基础,做到科研项目纳税与抵扣相匹配,降低企业税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对企业来说增值税发票管理要形成真正的一套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全方位的控制,同时,风险管控的手段要与时俱进,要关注到发票控制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切实做到全过程控制,即内部控制的原则要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风险管控应确保全面性、有效性,为增值发票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并且科学规避风险,提高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基于内部控制角度,谈增值税管理,强调管理内控机制的建立,强化对营改增税制改革的适应。从建立健全税务管理系统入手,从完善税收筹划出发,搭建更加良好的管理环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内控制度,确保科学有效的增值税管理。
7. 怎样加强税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等同于会计控制目前,不少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其实,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上来看,可由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方面构成。会计控制主要是对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控制;管理控制则是为保证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业务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业务目标的实现进行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层次,而内部管理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框架层次。这两个方面相互依托,纵横交织,相互制约,形成了有效运行的单位内部管理的控制网络。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控制对单位的业务活动开展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以使单位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但如果得不到管理层的有效执行,只能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为此,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注意管理各层面权力配置合理、责任明确;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与制衡机制,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从而实现单位的总目标。二、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任何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奋斗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管理观念,设立并遵守内控制度。同时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任与权利对等,以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灵活运用计划控制、目标控制、预算控制、定额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各种管理控制方法,重视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三、构筑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业务的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四、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后控制力度目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方法似乎都侧重于事前和事中控制,而对问题出现后的处置很少涉及。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全过程的。事前控制的目的在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事中的控制则是让单位活动按照一定的决策方向、目标运行;而事后控制则应侧重于分析结果形成的原因,考核并作出评价、落实奖惩,找出存在的弱点及隐患,进而达到对单位内控制度有效性的评估,并对欠妥部分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制定未来计划标准的依据。因此,必须加强事后控制,使单位及时、顺利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单位的最终目标。总之,内部控制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李金华审计长要求加强管理,完善内部控制,的的确确是每个单位的当务之急。
8. 财政局、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国家税务总局,()没有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
国家税务总局没有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于2008年6月28日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9. 大中型企业如何进行税务自查
最新税收政策解析与税务稽查应对策略及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实务高层研讨会(北京)主题:
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实务操作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要求
1.中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国资委的规定、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的规定、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鉴证指引
2.中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应该坚持的原则案例:
内部控制失败导致的企业失败
二、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与具体实施——由救火式的制度弥补到基于风险的制度建设
1.描述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2.设定内部控制的一级目标
3.内部控制目标的细化分解
4.常见导致企业风险的不利事项
5.常用的识别风险事项的方法
6.评估风险事项的风险程度和损失程度
7.常见的风险应对方法有哪些?
8.风险控制程序的描述、评价、优化和固化
9.内部经营活动的控制:
(1)销售及收款环节
(2)采购及付款环节
(3)生产环节
(4)固定资产管理、存货
(5)货币资金管理
(6)关联交易
(7)担保与融资
(8)投资环节
(9)研发环节
(10)人事管理
(1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的内部控制
10.公司其他重要事项的控制:
(1)对附属公司
(2)对重大投资、对外担保
(3)对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与管理
(5)信息披露
(6)其他专项风险的内部控制
11.内部控制的控制点流程图、流程文件12.内部控制的缺陷汇总、评估和改进案例:
某企业销售与应收业务内控目标的确定与分解案例:
某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事项的风险评估策略与应对方法案例:
某集团公司风险控制程序的描述、评价、优化与固化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运行与监督
1.流程管理要求内部控制必须有一个牵头负责部门
2.内部控制部门的功能定位
3.流程考核的方法
4.相关部门中内部控制监控岗位的设置
5.内部控制检查监督的项目、时间、程序及方法;
6.内部控制检查监督计划的必备事项7.动态修正风险事项、控制流程
8.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的激励制度
9.形成年度内部控制报告案例:
某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部门设置案例:
某企业财务部门的流程考核办法
四、内部控制评价
1.内部控制评价应该坚持的原则
2.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3.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4.如何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5.工作成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6.撰写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关键点
五、内部审计
1.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2.内审的程序与实用文书
3.内部审计控制的重点内容
4.内审的技术方法与实战技巧
5.内部审计实务指导
10. 国家税务总局 两覆盖两优化两提升是什么意思
全面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两覆盖、两优化、专两提升”。“两覆盖属”即内控机制既覆盖税务总局、省税务局,又覆盖市、县税务局;既覆盖税收执法全过程,又覆盖行政管理各领域。“两优化”即优化流程制度,优化税收业务软件内控功能。“两提升”即提升内控监管能力,提升内控整体效能,促进廉洁从税和依法治税,助力税收现代化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