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问题干部召回制度
就好比翻新机,有问题收回来从新改造一翻接着在投入市场,基本没啥变化
2. 干部召回是什么意思
你好;
干部召回制,借用了商品召回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干部能上能下的一种通专俗表述。对此,中央是有明确属规定的,中央办公厅2015年专门下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并要求各地出台实施细则。
自201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率先试点干部召回制度后,全国各地纷纷试点实施。部分地区不仅对“不合格”的干部召回培训考核,还增加了降薪处理等方式。只有培训考核过关后,才能回到工作岗位。而如果“回炉”考核不合格,将面临转岗、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
意义
干部召回制度为懒政官员、作风问题官员戴上了“紧箍咒”,警醒官员要在其位谋其政、任期制尽其责,可谓是治理官员作风之疾的一剂良药。召回制度犹如一把利剑悬在问题官员头顶,使得其不敢懒惰、不敢不干,促使其告别作风顽疾 。
3. 该怎样反思“驻村干部被召回”
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8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干部驻村,深入基层,理想目标有三:其一,通过干部驻村,结对帮扶,实实在在地促进所驻村的发展;其二,通过驻村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示和引领干部的形象作风;其三,通过驻村锻炼,让群众教育干部,干部在实践中成长。正因为干部驻村有多重意义,所以成为优良传统,被不同地方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广泛采取。
干部驻村,干得好,效果还需要不断强化才能巩固;干得不好,理想的目标不仅不能实现,还带来更加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不称职的驻村干部及时召回,不仅是应有之义,更是亡羊补牢。根据不同情形,对不称职者采取正常调整、组织培训、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免职撤换等处理措施,更是理所当然。
信任关系的建立是不容易的,如果第一次没有建立信任关系,要想重新建立信任关系,就至少得花费10倍以上的代价。由此可以推算,1117名被召回的驻村干部,实际上造成的隐性损失究竟有多大。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称职驻村干部,从新闻我们可以推测部分原因:一是驻村干部个人的态度不端正,只是想捞一个评先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安排使用的经历;二是派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运转,没有真正重视驻村扶贫干部,没有派出真正的“强人”;三是这次驻村的任务是扶贫,有些干部确实是因为客观因素不适任。
基层锻炼,作为干部培养考核的重要依据,是没有问题的,但细节值得深思。抛开事业企业人员适不适合的问题,就行政干部来说,基层锻炼究竟是一次性的,还是终身的,为什么驻村的往往多是待提拔的年青人?基层锻炼究竟是必备的一次性经历,还是应该成为资历,为什么要给驻村干部把位置保留在高层机关?
重大任务就是政治问题,各单位理应顾全大局,但为何有的单位不“重视”呢? 这其中,确实有着本单位的现实考量,一个萝卜一个坑,抽调的人的工作还需要其他人扛起来,如果把真正的“强人”抽走了,本单位的工作必然受影响。让本单位 “非强人”去锻炼一下,锻炼成了“强人”就更好了。更重要的是,上级对本单位的考核,派出驻村干部,所占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弄懂中国要从弄懂中国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中国发展之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的农村问题异常复杂。就农村贫困来说,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干部驻村帮扶,是很好的措施之一。但是,要从根源上解决脱贫的问题,将希望都寄托在阶段性的干部驻村上,即使通过阶段性的资源堆积解决了,但可能也没有根治。
因此,对不称职的驻村干部召回处理,是必须的。但另一方面,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驻村干部被召回,反思的角度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被召回的驻村干部身上,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一次的脱贫攻坚上。在突击式任务之外,我们需要从驻村干部延展到干部的基层锻炼,少一些功利冲动,少一些形式主义,真正建构起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4. 士兵退役后考取国家公务员干部编制、如果再战时召回部队是士兵还是军官
如果有这种可能,应该是军官!!!
但原则上,干部战士退出现役十年后,版再招回部队权基本不可能!试想一下,十年内有多少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啊!再者,十年后,你还能回到部队能做点什么?早就没有什么军事素质与技能了!!部队发展这么快,能跟上?所以,可能性没有了!!!
5. 干部、士官在休假、探亲期间因部队有任务被召回怎么办
除国家发布动员令和执行作战、抢险救灾、等级战备等任务外,各单位一般不得召回回正在休假或答者探亲的干部、士官。干部、士官在休假、探亲期间因工作原因被召回,剩余假期在7天以上的,应当在当年安排补休。第二次开支的探亲路费列单位差旅费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