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初中班主任培训心理资本方案

初中班主任培训心理资本方案

发布时间:2022-04-09 05:01:11

Ⅰ 初中数学提前干预问题的研究书目

“初中数学易错题提前干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在数学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考试和作业中,很多多次强调的知识点总是出现错误其它学科也有同样的困惑。为了使大多数学生在相同类型上的问题或经常犯错的题的正确率大大提高,通过一定的提前干预措施提前给与预防从而有效的控制错误的发生。同时还要揣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是学生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在学习中理解,防患于未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及其解决方案,在设计教学时注意采取合理的策略,避免莫雷错误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有效地提高备课、上课质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可能出现的错误知识点,以及出现问题后从哪些方面加以弥补。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数学易错点:本文界定的易错点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大多数学生都会发生错误的知识点;二是一个学生在同类问题上经常会发生错误的知识点。
2、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通常我们在错误没发生前采取了措施,称为“提前干预”。这里我们把错误发生之后,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称为“行为跟进”。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探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最易出现哪些错误及产生的原因。
2、探究出针对学生的易错点采取的干预办法和措施。
3、探究实施后的产生的效果。
五、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一边研究,一边实验,一边累积,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广泛查询,搜集和积累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文本课题提供理论方法的支撑。
教育调查法:用问卷、平时检测等方法,了解学生数学易错点产生的原因,对课题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差分析,对课题实施的情况及时了解掌握,不断加以校正,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3、行动研究法:运用所研究的理论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在实验过程中的创造性,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计划,付诸实施,总结评价,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深入,不断完善。
4、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要对错误资源的生成、解决、总结三步做好总结,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
(二)课题研究主要过程及相关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或问题,认真思考,拟定课题,精心制定课题方案,反复论证、修改课题方案、申报课题,做好准备工作。
2、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及心理学理数学课堂表准等,充分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1、 针对课题研究的问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进行分析,探究学生在哪里产生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进行分类。
2、 针对学生产生的易错点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干预活动。
3、 采取问卷、谈话、测试等多种方法,并对比试验两个班的效果,对实施的方法进行调整、改进,根据课题进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4、 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实践活动及理论知识,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案例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认真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做好资本的补充,完善工作:认真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总结,在如何解决学生学习易错问题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很多实地的研究,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等方面的技巧。师生受益匪浅。
六、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课题自审批下来,我一直客观、严谨、科学、创新的态度投入研究,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如下成果:
(一)探寻出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出现易错知识点的原因及分类。
我认真地研读各种书籍,了解学生身体、心理特征及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针对课题研究的问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进行分析,通过谈话、作业、测试等多种方法,探究出学生在哪里产生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学生进入初中后,从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思维发展还是有限,看问题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对问题缺乏思考,缺乏思想性,且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故产生错题的原因:
1、 思维方式运用的不合理:初中数学相对来说从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如负数的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空间概念的形成,函数的知识等与旧知识(具体数学、非负数、加减乘除运算等)有了明显的区别,有些同学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小学阶段,不能进行发散性思维、抽象思维等。
2、 学习方法不合理:(1)许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知粗略,理解含糊,不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2)在探索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急于就成,粗枝大叶,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知识点应用不到位。(3)一些同学常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对课堂上的老师讲的例题觉得很简单,只知道听懂了,明白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作业态度不端正,导致解题的不熟练、不正确。
3、 心理原因:
(1)跟遗忘规律有关,在学习一个知识点完成的同时,遗忘也就成为开始了,而且在学习后的段时间内遗忘特别快,经过较长时间的间隔后,遗忘的进程逐渐趋于缓慢。
(2)跟感知水平有关,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只获得粗略、笼统的印象,而遗忘细节。
(3)跟思维定势有关,受定势的作用,前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影响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二)针对学生出现的易错点采取的干预措施
1、对易错数学概念进行提前干预
数学概念使所学知识的基本元素,是构成数学知识的衔接链。但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和理解具体的感性知识,在讲解概念时,以具体的图形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就容易找出概念的本质特征。通过直观的实物模型、图标,是抽象的数学概念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东西。这样既可帮组学生理解概念,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堂内巧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故事引入、问题质疑、实际操作、错题辨析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既是本节课很难理解、易出错的重点内容得到掌握,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3例题教学突出解题思想和方法
学习本身是一种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内部认知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存储,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地旧知识来帮助吸纳新知识,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互动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他需要通过学生的不断重复的练习、通过反思来实现。所以,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解题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错题的不断整理、分析、总结,来实现知识的不断巩固,能力的逐步增强。
4、课后讲评要有正对性
通过义务教学阶段的学习,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课后对易错题及时反思也是减少易错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一点评。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易错知识点,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调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
(三)干预措施实施后产生的效果。
通过对学生产生的易错点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干预活动,逐步对事实的方法进行调整、改进,并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继续作深入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首先学生学习态度发生较大的改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对数学产生兴趣。第二通过平时的上课、作业、测试的情况看出,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在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后,他们的理解力和解题的正确率逐步提高。第三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成功呈现形式主要有:研究报告、调查问卷及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论文。
七、结论与思考
1、结论
教师不仅教学生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还要教会他们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它们具有创新意识。
根据已实施“初中数学易错点的提前干预”从学生反应的情况来看,本人采用的方法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都有较大的转变,经过一年的努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出现一些不应该错误,必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唤醒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故事引入、问题质疑、实际操作、错题解析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既是本节课很难理解、易出错的重点内容得到掌握,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以饱和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不仅仅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给以谈们新鲜感,提高学习主动性,也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及发展智力,调动学生的自信心,有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用恰当的和激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后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身体,加他们这样做人。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挚的爱,从而感染他们,激励着他们向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A)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细心能力。
(B)要善于提问、质疑,还要有总结归纳能力。
(C)要学会与人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D)要有创新能力。
随着课题的研究,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作业和试卷的错误率降低,成绩也普遍得到提高。
八、研究思考
本课题的实施虽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还是取得力一点小小的成果,学生的错误率降低,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离理想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理论的东西少,因此数学易错点的提前干预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犯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何提前干预学生出现的错误以及在出现错误后能让学生及时发现并改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地总结,是该课题的研究根据有现实意义。
九、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数学课堂标准》

Ⅱ 教师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现在心理学发展的主流面,要想运用得好就要系统的学习他的实操性,这方面可以参考下中科院心理所的管理者心理资本开发与培养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后就能很好的应用了。比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更有价值。

Ⅲ 如何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朋友,都找给你了,很全的:

如何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尽管“教师”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向往和崇尚的职业,然而医学专家认为,目前在教师中有不少人士患有心理疾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受到情绪的困扰,出现睡眠障碍和心理障碍。其中,心理障碍多为焦虑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另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情感性精神病(多为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

据分析,教师发生心理疾患的原因,与心理压力过重不无关系。客观地讲,心理压力的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人有一种惰性,能拖则拖,可推则推,如果没有压力,恐怕有许多人很难在规定的时限内办好一件事。有了心理压力就不至于拖拖拉拉。但是,心理压力有一个限度,如果压力过重,超出人的心理承受限度,那就会发生心态失衡,轻者出现心理困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重者便会导致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于那些心理障碍刚出现“萌芽”的教师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1、热爱学生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一位讨厌学生的教师工作起来一定非常

痛苦。反之,你就会在学生的尊重中感受到职业的快乐。也就能淡薄名利,求

得心理平衡,心理自然健康。

2、谨慎跳槽 教师希望经济收入高,想“跳槽”未尝不可,但在跳槽前得先对

自身情况作一个认真评估,看看自己能否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不仅要从自己

的能力上去评估,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光看到新岗位的经济

效益,更应考虑到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适应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差的青年,

还是以少跳槽为好。从精神卫生角度来讲,年过四十不宜“跳槽”。因为中年

人考虑问题已形成心理定式,而且社会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人过40

了,在单位也算元老了,钱虽不多,但资本还有,混到退休再出去挣钱,也只

有10多年

3、调换环境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长期的精神紧张之后,要学会

放松自己。可外出旅游,饱览大好河山,使紧张的情绪得以松弛。许多人都有

这样的体会,出去旅游,心情十分愉快,可以忘却不少烦恼。所以,一旦出现

焦虑性心理障碍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时,不妨想办法(如调调课)休假几天,外

出旅游、度假。你看,现在正值假期,很多老师都在旅游,我相信,新学期他

们一定能以新的面貌投入工作。

4、找朋友倾诉 内心不悦,郁闷心中,既解决不了问题,更会加重病情。

此时,可找些亲朋好友,向他们倾诉自己内心的不悦。有时候,肚中的“苦

水”倒出来之后,心情就会感到畅快得多,这就是“一吐为快”,心理治疗中

称之为“宣泄法”。你担心朋友出卖,不妨来此论坛发泄哟,红霞斑竹善解人

意,你把你的痛苦交给她吧,轻轻松松回去上班。

5、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

人生旅途经常会出现一些坎坷、挫折和大大小小的不顺利。为了健康地、

无忧无虑地生活,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平衡自己的情绪,而这种驾驭情绪的能力

是与年龄、性格、阅历、思想素质等因素有关的。因而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

己,学会一些平衡情绪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透析法当你为一件烦恼的事

情痛苦得难以自拔时,不妨对自己大喝一声:这样痛苦下去就能解决问题吗?

生命太短促了,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还有多少事情正

等着我去做……豁然猛醒,穿透人生,也许能控制住低沉的情绪。

6、转移法 当你为一件事闷闷不乐时,大可不必自己关在屋子里想下去,

应找家人或朋友聊聊天、看场电影,要不,你就开始紧张的工作。思想转移,

不想了,也就没事了,看看别人都很快活,对自己也许是个感染。

7、冷静法 当你和别人吵了架,或因一些事情弄僵了的时候,你可能要愤

愤不平:他这人怎么这样不讲理,我哪点对不起他?这样,你会越想越气恼。

每当这时你要尽量强制自己,把过热的头脑冷下来,想想过去你们的交往,你

就会发现,他并不像你刚才想的那么坏。 放任法 当你遇上不遂人愿和力

所不及的事情时,一连串的“为什么”、“怎么办”会使你焦虑不安,陷入极

度痛苦之中。这时你要像个旁观者那样,告诉自己,人活着应当奋斗。学会忍

耐,思想才能得到解脱。

8、淡忘法 有些人总爱用过去做错的事和不愉快的事来烦恼自己。其实,

不佳的心绪,只能靠自己去“平息”。最好的方法 就是丢掉和忘却,过去的一

切就让它过去吧!吸取教训,反思昨天,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住今天。要记

住,每一个今天,都有一种新奇、一个追求、一条奔涌向前的欢快的小溪……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首先是一奉献,但当前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压力

日益增大缓和教师压力不能只靠教师自己,

还要靠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

合理而且人性化的处理好教师的心理和社会的动态,

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希望有关部门关注这一阶层,

现在的教师好累

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已经让教师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减负教师就要增负了吗

教育的实质是教书育人共同进步

不能把教师的牺牲当作理作当然的,

要有一定的尺度

这样教师首先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伟大不能当然教师牺牲的理由,

心理中的压力有谁去缓和,

只靠教师自己不够

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

有很多教师有心理或是身体的疾病

这些付会都要而且是可以避免的,

为什么不让教师有一个很好的心理和身体呢,

那样他们会付出更多。

职业倦怠虽然令人心力交瘁、备感痛苦,但它并不是世界的尽头,它只是人生的一个交*路口,如果选择得当,你或许就能找到人生的新方向,不但将危机化为转机,而且还能将转机变为再一次成长的契机。

对职业倦怠进行再定义

再定义的意思就是发掘出职业倦怠积极的方面,而不再纠缠于它的负面作用。如果把我们的身心看作是一个系统,职业倦怠就是一种身心失衡的状态,它的作用就像是保险闸一样,在紧要关头拉闸断电,以防止整个系统爆炸。因为或许是你已经走到了人生某一个阶段的尽头,以前的老办法不再奏效,需要转换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因而职业倦怠甚至是心理枯竭以一种强烈的手段来提醒你,让你发现问题所在。

更重要的是,经历心理枯竭的人因为症状带来的痛苦而不得不放慢生活的脚步,反而可以更加真切地体验生活的细节,并且在这过程中发掘真实的自我。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倦怠不但不是世界末日,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惊喜的转折点,如果你听从它的提醒,适时地调整自己,它就可以带领你通往充满爱与欢乐的新生活。

当从思想上接受了职业倦怠存在的合理性,要从其中走出来就会信心倍增了。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此要从枯竭状态中复原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对内:补充燃料,促火重燃

一个人所拥有的精力、智能、心理等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资源耗尽,就会导致枯竭。因此,在燃烧殆尽之后积极补充资源,可以使熄灭的火种再次燃烧,恢复原有的工作热情。需要补充的资源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情感资源,即寻求社会支持。增加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资源,比如自己的朋友、同事和家人的关心和鼓励,拥有广泛而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的人,身心健康,不易倦怠。另一类是技术资源,即补充一个人成功达成目标所需的稳定能力。这可以通过增加个人的专业技术资源,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来实现。不断充实自己的库存能量,事业之火就能长明不熄。

对外:消除或减少压力源

多数情况下,职业倦怠与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巨大压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从职业倦怠中复原,彻底消除压力的来源是一种建设性的做法,如果不能完全消除,则要尽量减轻它们的强度。因此,学校应该帮助教师找出并且消除那些不必要的压力来源,如额外的工作任务、过多的会议、不合理的考评制度等等。此外,学校和校领导应采取一种重用和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业务上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也时常给予能够满足教师们个人需要的激励,建立积极、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监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如果压力实在无法消减,教师也可以采取回避的态度,即通过“停薪留职”或者“跳槽”来实现,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跳槽时不能冷静地判断职业和岗位的需求以及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理性地选定职业目标,就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且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况之中。为了不再次跌入职业倦怠的泥沼,对自己的生涯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尤为重要,我们称之为职业生涯管理。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帮助个人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选择,将看似孤立的事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职业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成效。此外,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也可以实现职业生活同家庭生活等多个生活目标的平衡,避免顾此失彼。

Ⅳ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嫉妒心理的克服
吕桂萍
晓理:剖析嫉妒之害,指明进取之路
鉴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关爱: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激励: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及时地发现、充分地肯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绩,能使他产生“最佳情绪体验”,即“感到强烈的喜悦、欣慰、幸福……还会对别人,对整个世界产生爱意,甚至会有一种要马上做点事作为报偿的欲望”。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疏导:竞争合作互补,优化人际关系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缩短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
万 焱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后进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心理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隔膜,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通常后进生给我们的印象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表面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后进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有效的转化他们。
一、运用期望理论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和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进行交往时,才会减少无意中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几率,让师生的心靠得越来越近。教师的期望也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这一项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他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调动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应该放弃后进生,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对他们满怀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接触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教师接受到后进生良好的反馈后,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这是后进生发生转变的重要环节。
二、利用身体言语沟通
人与人沟通的类型十分复杂,除了言语沟通,还有一种较重要的是身体言语沟通。身体言语语沟通是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心理学家经过严格的观察发现在人际沟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实现的。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身体语言所传递的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无法掩饰的。我们知道,表面上后进生可能对很多事都显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因此在与后进生交往时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因为这也是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利用空间距离的缩短
空间位置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在与后进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他们边走边谈,也可以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编排上,可以让他们的座位尽量靠前。而不要总是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条件可以将课桌排成圆形或半圆形,学生自由选择座位,与教师围坐在一起,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平等的对待他们。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
四、利用鼓励
来自学业的失败,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次在课上与学生谈到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时,一位女学生不好意思的说:“不知为什么,哪个老师表扬我,我就感觉特别爱上哪个老师的课,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都深有感触的说:对!就是这个样子,我也是。看来表扬和鼓励确实能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来说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与一位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聊天时,当我问到他最近学的怎么样时,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语,自豪的说:“语文老师说我比以前有进步了。”后来经了解因为他在听写字词时,比以前有一点进步,语文老师及时鼓励了他。这小小的鼓励,对这位学生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五、利用班级环境
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级。从物资环境来讲,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班级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能催人积极上进、团结,人际关系和谐。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班级中,后进生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的乐趣,与老师的关系自然也非常和谐。初中一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对我说:“老师,我感到很没意思,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总是在机械的重复。”可想而知,在学校、在班级找不到一点快乐的学生,他就是再怎么努力,成绩也不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后进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便得心应手了。
后进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及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无论怎样,只要教师与后进生的心灵相通,心理相近,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细致的工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赵丹阳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
但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各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及矫正
韩晶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懒惰心理的表现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3、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6、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久而久之.再看或丑娃丑陋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

Ⅳ 心理学小论文题目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

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

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

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

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

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

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上海市高一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

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

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

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

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

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 案调查研究

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

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

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

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

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

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

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

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

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

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

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

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

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广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网络文化对广州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分析

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

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

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

湖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初步研究

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高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

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

4—12岁汉族、彝族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维度水平比较研究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

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

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

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

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

统招生、成招生学习心理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

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

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

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

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

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河内塔”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研究

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

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

英语审美化教学策略对初一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

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

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

华师大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

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实验

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

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

阅读中多媒体材料及其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

口语元认知,考试焦虑和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2-4岁幼儿的不服从行为和母亲教养方式

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3-4儿童分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

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

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

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

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

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

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

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

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的探讨

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

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的辅导课程对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

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

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

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

重视人格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武汉市六月高考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

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

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隐含知识的初步研究

青少年身体自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

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

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博士)

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博士)

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 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

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

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高中生自尊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

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

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

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

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

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

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

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

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研究

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

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

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学习因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失败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

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

小学生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错误类型发展的实验研究

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博士)

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

阈下情感启动效应的机制及轻度弱智儿童在阈下情感启动中的归因

澳门初中生之压力来源、因应行为与身心健康之关系研究

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

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

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

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

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报告

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

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

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

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

澳门实施教师评鉴制度之教师倾向性研究

被规约的教师职业——知识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其表现(博士)

理想学生观的时代解读与建构

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关于学生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

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

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

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立与合作

攻击性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儿童攻击行为的某些认知神经基础

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

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

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

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

小学儿童概念扩展创造性的发展研究

4-6岁儿童解决比例推理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启发效应研究

儿童规则推理能力训练及其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

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训练研究

9-11岁儿童日常情境中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儿童早期心理理论能力的实验研究

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

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

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

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焦虑大学生自我图式的实验研究

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

抑郁焦虑大学生心境一致性的实验研究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

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异质分析

南昌市初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

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

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

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博士)

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

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

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

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

长沙市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博士)

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

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开发研究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焦虑特点的研究

自我理解的发展情况研究

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

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博士)

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博士)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

晋江市中小学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

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

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我和谐和网络关系的研究

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

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

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Ⅵ 要解决班主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整整十六个年头了,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我的思路没有变,对待学生的真心没有变,总结十几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得失,我坚信我的坚持是正确的!在过程中育人,看淡结果性的活动、检查性的活动、评比性的活动!我并不是说不重视这些活动,我更重视的是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我一直坚持淡化结果,强化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加活动的丰富性,在活动的设计中注意生动性,在活动内容上增加启发性,在活动的结果中增加触动性。用校长的话来说,就是感化他、教化他、文化他。因此,我最喜欢听到别人评价我的学生懂人性、有人味。

总结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认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准则可作为参考。

班主任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由表及里

学校工作很有规律性,并且不会有太大的事情,更多的是一些看起来“鸡毛蒜皮”、“陈芝麻烂谷子”之类的琐事,比较琐碎,特别是来自于学生教育管理层面上更是如此,因此班主任工作更应当沉下心来,用心思考,目标适当,唯有如此,才能平静心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做好班主任工作,切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作为班主任应当学会做好做足表面文章,由表及里,逐步展现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但是现实中,很多班主任看不起做表面文章,我个人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表面文章都做不好,有可能做好内在的文章吗?我认为,做好表面文章是班主任工作成功应当坚持的第一个基本原则,表面的文章也可以称为外现的文章,对一个人、一个团队的评价更多的是首先评价表面的、外现的东西,比如学生的出勤、仪容仪表、穿着打扮、走路姿态、文明礼貌、课堂纪律、听课的状态和眼神、集会的纪律、对待作业的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等常规,都是表面的、外在的东西,都是表面文章,但是真实这些看似为表面文章的东西,在教育来说却都隐藏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团队精神、学习意识,如果从这个层面上看,这些表面文章是非做不可的,也是非做好不可的,必循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只有把表面文章做好了,才能谈得上其他的东西。如果一个班级连表面的文章都做不好,这样的班级能成功吗?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不能眼光短浅,一定要把“表面文章做好”,然后由表及里,做好内在的文章,发挥小事、细节、表象中隐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带出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注意的是,做好表面文章必须把诚信作为底线,突破底线,再好的表面文章也是肤浅的,经不起检验的,也必将被人鄙视,自毁毁人。

班主任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二——规则意识

规和矩,原是中国古代匠人常用的工具,它们是用来绘制方、圆的图形的,这两件使用简便、极其普通的工具,制作的材料并不贵重,用途却十分广泛,在先秦时期,已经受到古人们的格外器重。古人在书中对规和矩的记述,不但提出了规、矩作图的几何原理与作用,还演绎为品行的规范。因此,“无规矩不成方圆”便成了约束人们品行的第一准则,首先得有规矩,不守规矩,造成很多针对性的制度出台,从而剥夺自己快乐的权利。

在汉代画像石和帛画的伏羲女娲图中,彩绘人首蛇身,伏羲、女娲二人,以手搭肩相依,蛇尾相交。伏羲左手执矩,女娲右手执规。二人上方有一象征太阳的一周画圆圈的圆轮,尾下是象征月亮的一周画圆圈的半月,画面四周画象征星晨以线连接的圆圈。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女娲执规象征天,伏羲执矩象征地。伏羲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类的始祖,正如西方世界的亚当、夏娃一样,他们结为夫妻,共同创造了人类。伏羲和女娲的创世纪神话,古书记载的有《易经·系辞下传》、《楚辞·天问》、《列子·黄帝篇》、《独异志》、《淮南子·览冥训》和《风俗通义》等。有的说他们是人类的始祖神,养儿育女,很近似西方亚当和夏娃的传说,而更多的是颂扬他们开辟了天地。伏羲和女娲执矩执规,是在“规天为图,取地为法”,因而天圆地方一直是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说法,正是因为有了规和矩,才有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在这些说法中,很多已经演绎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必须有规有矩,有章可循,必须讲究秩序。

在现代社会中,规则规矩更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一些强制措施,必要的时候需要一些矫枉过正。规则规矩是事先制定的,并不是因为你来了,才制定规矩,而是在你来之前规矩就已经有了,你选择了来,就是选择了遵守规则,而不是因为你来了就要修改规则。

作为班主任,必须首先自己遵守规则,遵守规矩,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规则意识,一旦班主任的规则意识缺失,势必造成学生无规无矩,进而产生秩序上的混乱,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难度。而在这时候,班主任往往觉得委屈,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回报,从而导致心情不愉快,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但这些不愉快和不高兴难道不是自己造成的吗?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规则意识缺失造成的。现实中,又有多少事情是违背规则的呢?又有多少是在为自己违背规则找借口呢?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取得班级管理的成功,必须先培养好自己的规则意识,从而影响、培养学生形成规则意识。特别是数学老师当班主任的,更是有利,可以充分利用规和矩,在教学的同时渗透教育。

班主任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三——学习意识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事无巨细,可以说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较多,因此显得特别忙碌,我个人认为再忙也不能忘记学习,不能让“忙”成为逃避学习的理由,更不能让“忙”成为找借口,逃脱责任的理由,用我们学校张炳坤主任的话来说就是:“作为老师,不能不找借口找理由!”这话很深刻,但无论是理由还是借口,都只有一个目的:逃避学习,逃避责任。

为避免自己陷入责任的陷阱,给他人带来影响,给自己带来损失,必须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家长学习,向同学学习。千方百计给自己一个学习的理由,给自己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

一.向书本学习

人们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文本的方式,文本的学习有利于人们静心思考,无论多么烦恼,如果能够静下心来,捧一本自己心仪的书籍,静静地阅读,应当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在书里,我们可以随作者的思路,放飞自己的思绪,心随作者一起灵动,体会其中的乐趣:“或激昂,或忧郁,或感动,或悲伤,或信缰由马,或闲庭信步。”完全不必在乎其他,把自己交给书籍,听凭自己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向书本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或在家中卧在沙发里、或斜倚在床上、或端坐在书桌前,如果有雅兴的话,也可以在护城河边、大明湖畔小憩,独享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恬淡和宁静,宁静以致远嘛!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读书中学到东西,增长智慧,学到处理问题的方法,汲取教育学生的素材,获得沟通人际关系的良方。作为教师,好处更多,可以引经据典,增强说服教育的力度和理论根据,还可以提升教育的品位,有利于营造书香气十足的班级氛围,了却很多烦恼,很多时候,推荐一篇小短文给学生,让学生在静静的阅读中去感悟,充分体现“在关爱中参与,在体验中成长”的理念,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避免“知道却不懂得,懂得却不珍惜”的现象。读书学习的好处太多了,需要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才能领会,因此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的意识。

二.向同事学习

同事的经验教训是最直接的学习素材,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事事成功,一个人再没本事,也总有所长,因此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有可能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会被我所用,他和学生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我如何避免等等,都使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素材。向同事学习,可以避免走弯路。向同事学习,需要端正心态,要主动,要虚心,未必请教,但绝不能不观察!

三.向家长学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作为老师的第一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成功,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为学生因家庭教育失败而造成的不成功扫清障碍,特别是班主任,要学会向家长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教育方法,汲取他们失败的教训,从家长身上学会担当和担待。多和成功的家长交流教育的经验,多和教育存在问题的家长沟通方法等都是向家长学习的契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学生的真实想法往往都是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的,向家长学习,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向学生学习

有的人可能会想,向学生学习?学生有什么可以值得学习的?错,大错特错!学生身上值得学习的东西更多,他们的年轻、他们的天真幼稚、他们的热情,都是我们学习的素材。是的,学生身上存在很多不足,有很多让我们不满意的东西,但是我们如果光盯着学生的不足,我们还有什么乐趣?所以应当学会向学生学习,发现和学习他们的优点,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校正,学一点学生之间的常用语和一点网络语言,听一听他们爱听的歌曲,看一看他们爱看的小说,是不是可以拉近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感到老师也挺时尚、不呆板!可能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吧!学学学生的专注吧,可能我们会感到学生有些调皮,但我们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想法,有时调皮是不是也很有趣?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会产生积极的想法,而不会一味采取堵的方式,是不是会更好地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切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向学生学习,更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提升我们的智慧。

学习可以明智,学习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学习可以使人简单,学习可以提升智慧,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须树立学习意识,培养学习品质。

班主任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四——小中见大

班主任有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必然能够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自觉渗透自己的教育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把消极的工作自觉转变为真实有效的教育行为,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必然会给自己的教育过程留下深刻的痕迹,因为他知道,教育痕迹对于改进自己的工作是重要的。善于记录自己的教育痕迹,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自我的痕迹化管理有利于自身的专业成长。

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须学会小中见大,必须善于抓住一切教育契机,自动自发自觉地渗透教育思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要善于小中见大,把教育变成细无声的感动、感化,效果远大于雷声大雨点小的训斥式教育。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学会发现问题,发现教育素材,小中见大,这并不是说要班主任天天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更不是要班主任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小问题扩大化,而是要求班主任能把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所蕴藏的教育意义发掘出来,进行一个完整的梳理和升华,变成可供利用的教育素材。

班级管理工作,重点不在管而在理,在引导。急功近利者搞不好教育,只会破坏教育。班主任就是要小中见大,不要指望一次的教育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急于求成只能适得其反,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当我们的学生刚犯错误是很乖巧、很后悔,这时候如果班主任看不到学生悔改的意图,而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把学生当成自己发泄情绪的出气筒,学生脸上的悔恨和难过立即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愤怒和敌视,这是典型的只见大不见小,时间已久,师生关系将变得敌对,造成双输而不是双赢的结局。

只见小不见大的行为也是要不得的,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第一是要给学生留足面子,无论他有多么调皮,点出错误,要点到为止,千万不要把学生批判得体无完肤,更不能让学生感到屈辱,否则效果适得其反。对学生的一些小毛病,有的时候一个提醒的眼神远比一通批评教育效果好。比如如果班里发生有两个异性同学走得很近的、甚至出现一些不该有的举动,也不要盲目以早恋给予定性,,一定要分析其内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真正的爱慕才发生这些现象,他们的交往充其量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好感,或者说是一种对好感的误解。恋爱本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到了学生这里却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好像不谈恋爱就没人要了似的,他们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公然在公共场合搂搂抱抱,很伤大雅。这是不是一种幼稚的表现?由此,在教育学生时,不妨用“花前月下”来劝导:恋爱是一种很隐秘的事情,不应当公开化,属于个人隐私,但在我们学生看来却是公开的,这很不正常。自然界中,蝴蝶恋爱还要在花丛底下,狗儿猫儿还知道躲到一个角落里,但是我们的同学却把本来应该隐秘的事情搞成了现场直播。这样的教育和引导,既不失幽默,有解决了问题,这样处理,实际上是对他们关系的淡化,学生中发生的所谓恋爱,是对于爱情的误解,有两种情况最容易产生所谓的恋爱,一种是把“同情”错判为“爱情”,一种是把“倾诉对象”错看为“恋爱对象”。相信学生明白了道理,大多会把这份美好的友谊继续下去,而不会发展为我们害怕的早恋。这是一种典型的“小中见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是着眼于学生将来发展的大,而不是将小事“看大”的。

还有就是和家长交流的问题,也不能光见大不见小,有的老师往往只请犯错误的同学的家长,其实这是不对的,请家长,关键在一个请字上,那就要都请,各类学生家长都请。请到家长之后,也不要一味批评,更不能指责,否则家长只能感到屈辱,只能带着屈辱回家,回家之后就再也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了,很容易造成家长和孩子的对立、学生和老师的对立。正确的做法是,先说优点,再提缺点,最后提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家长感到来一趟很值,目的就达到了。既给学生,也给学生家长留足了面子,还收获了信任和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小中见大,要运用好并不容易,关键的是看你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你是站在教育的角度还是站在逃避责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现实中,既要见大更要见小,不能人为夸大,更不能认为缩小,正确理解并用道德加以规范,自然能小中加大,也自然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班主任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五——加强体验

作为班主任,应当做学校教育理念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忠实的执行者,应当在第一时间去理解、去落实、去尝试实践,因为班主任是和学生见面最早的老师、是和学生见面最多的老师、是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老师。所以一个班主任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成就的大小、学历的高低、从教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他执行决策、决定的态度和时效性。我校提出的体验教育,既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重点不是在切身体验上,而是在思想的体验上,要成为体验教育的践行者,必须首先理解什么是体验,什么是体验教育。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这里的“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体验教育既应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注重青年学生这一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它要求青年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的体验教育活动多种多样,既有实践的体验,如运动会、拔河比赛、跳大绳、踢毽子、篮球赛、象棋比赛、广播操、眼保健操、极限跑等,也有内心的体验,如生命教育月、评教评学、卫生评比、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等,也有两者结合的,如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值勤等。试想,我们是否真正从内心里体验和接受了这些活动呢?又有多少活动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了一种形式呢?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探讨,那就从内心开始体验吧!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两个校区合计占地也不到30亩,相对于三千余芸芸学子来说,阳光体育活动空间着实受限,以往课间操时间,分楼层按年级轮流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每个班级每周仅能轮到两次做操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学生可能没意识到什么,但是学校领导很着急,在领导班子的策划下,经过查阅资料、参观学习、请教专家、反复论证,选中了“极限跑步操”。“极限跑步操”的特点是追求团队跑步空间的最紧凑——行距紧凑、肩距紧凑;追求跑步动作的最一致——步调一致,手臂的摆放位置一致、摆动幅度一致;追求运动节奏的最整齐最和谐,追求跑步呼号的最激越最响亮,追求团队精神的最高昂最优秀——一个动作不协调,团队就不能运行,学生深切地体验到了个人与集体的密切关系,强化了“集体当中的自己”这一大局意识,严整的排面凝聚了团队,严整的团队凝聚了全校。如果作为班主任的不能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教育意义,而是一味地认为这不可能、那不可能,那么可能的事就可能真的不可能了,如果体验一下,就有了可能,现在的极限跑步,已经使得很多老师认识到其好处了,开始从心理上接受了,并从行动上开始力争最好了,由此,好与不好,只有通过体验才能知道,所以,每当一项工作布置下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首先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内心的体验,然后想方设法加以落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也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创在性地开展工作。

用学校校长崔宝山的话说:“细小之处是教育,学生的事无小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永远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我们要继续深挖校本潜能,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权利和全面发展的权利,我们的校园虽小,但我们有能力把学校做成精致品牌……”

感化他、教化他、文化他!我们校长说的,太深刻了,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而感化、教化、文化一个人的核心就是加强内心和实践的体验。这才是一个智慧的老师、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应当做的。

班主任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之六——善于接受批评

批评谁都不愿意诚心诚意地接受,哪怕是愿意接受,很多情况下也自觉不自觉地带有一定的抵触和不愉快,但是批评确实能够促人进步,关键的是看对待批评的态度,接受批评的愿望,要知道,批评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勇于接受批评的人,肯定是一个心态阳光的人,而一个心态阳光的人,很快就会走出失利的阴影,更好地改进工作。所以,如何看待批评,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做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来说,勇于接受、善于接受来自于外界的批评非常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接受批评和指导,将会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

班主任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七——不夸大学生的错误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学生,学生的性格也千差万别,作为班主任,不能用一种方法对待学生,更不能尝试找到一种万能法则解决所有的问题,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它需要班主任用心去做。

在对待学生的错误时,一是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让学生和学生家长感到咄咄逼人,毫无尊严,二要注意从学生发展和对家庭的好处入手,三要注意和学生交流时,不能老是想战胜学生,老想压过学生,要知道,这样是没有赢家的,四要注意对待学生不能事无巨细,要有大局观,经常咯吱学生,他就不痒痒了等等。

在这些问题中,我觉得作为班主任最最应当注意和不能突破的一点就是过分夸大学生的错误。有很多问题是需要私下处理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都必须放到桌面上,有些时候,私下处理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比如,发现学生的感情问题,就不能夸大,这种事情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说得越多,本来没有的也可能有了,作为班主任不能有偷窥心理。

再比如仪容仪表的问题,更需要引导和交流,将教育做成春风化雨式的,而不是一味强制,一味强制的结果可能造成的就是某个中学女生自杀的恶果,好心办了坏事。这就是过分夸大学生错误的恶果。他带来的不仅是对学生的伤害,对自己的伤害,更是对教育形象的损坏。

现在老师的待遇确实提高了,政治地位也大幅度提高,但是老师的社会地位和受尊重程度却降低了,而他本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又何止扩大了一倍。所以老师要讲究艺术性,恰当地处理学生的错误,才不至于给自己找麻烦,更不能给人以贬低的口实。

凡事应当适可而止,绝不夸大。因为学生需要一个过程来长大,学生的成长更多的要靠自己领悟、感悟和醒悟!

老师的作用无非就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给学生施加一些积极的影响,而没有权利去改变、改造一个学生,这是必须认清的一个问题!

罗哩罗嗦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教育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够换来成功和愉悦。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永远做一个班主任,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班主任。以。上观点,仅是个人浅见,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Ⅶ 为何多数学校中,并没有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呢

先说中小学,以我的家乡山东为例。除了济南和青岛,还有专门培养心理导师的学校,有不同学科的毕业生,其他城市基本都是兼任其他学科的老师,不太被重视。然而,配备心理导师是未来的趋势。以我现在所在的城市为例,每个中小学基本上都配备了心理导师,而且大多是待遇不错的研究生。有些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咨询团队是奢侈的。

心理学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需要和很多学科结合起来。这是我最近在写文章的时候发现的。比如你应该给学生讲讲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心理。为什么西方人崇拜个人主义而中国重集体主义?为什么西方一直试图通过贸易积累资本,而中国古代却是重农抑商?搜索了很多东西,发现这不是单靠心理学能解决的。

论人才评价。把这个交给专业人士吧。不可能在学校测试学生的专业倾向,并以学生成绩的趋势(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来分析。把这个交给专业公司吧。最后,心理教育不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本身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就像衡水的学生不一定不健康,心理咨询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

Ⅷ 方双虎的本人主办的讲座

1.2005年10月在安徽省南湖劳教所为劳教管理人员讲授《心理咨询在劳教管理工作的应用》专题。
2.2005年11月在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亳州市中心校校长培训班讲授《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校长的心理健康与调节艺术》等专题。
3.2006年10月在绩溪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讲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等专题。
4.2007年7月在合肥铁路工程学校为安徽省中专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讲授《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与操作》专题。
5.2007年9月为江苏电视台员工举办《情绪管理与心理辅导》、《从心出发、驾驭压力》等培训课程
6.2008年2月为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税务局员工举办《优化自我心态,感悟智慧人生》培训课程。
7.2008年10月为安徽省池州市2008年骨干班主任培训班讲授《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提升班主任工作艺术》、《学校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等专题。
8.2008年10月在马鞍山梦都雨山湖饭店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第二届年会作“心理健康教育是第一教育” 学术报告。
9.2009年1月在芜湖县职教中心为芜湖县校长班学员讲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艺术》专题。
10.2009年5月为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敬文讲坛”主讲《大学,让生活美好起来》专题。
11.2009年11月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聚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讲座主讲《精神分析一百年——从弗洛伊德到科胡特》专题。
12.2010年10月为淮北市杜集区中小学校长、心理咨询教师主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专题。
13.2010年10月为中国银行芜湖分行中层以上领导主讲《优化心态,远离犯罪》专题。
14.2011年9月在阜阳太和县讲授《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技能》、《个体咨询的开展与咨询室的建设》等专题。
15.2011年11月在广德桃李园学校为全体师生和家长讲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家庭教育》专题。
16.2012年3月在合肥名园大酒店讲授《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诊断技能》等专题。
17.2012年3月在芜湖市二坝初中为全体教师讲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务》。
18.2012年5月在阜阳师范学校为全体教师讲授《教育心理学》专题。
19.2012年7月在淮南工业学校为心理咨询师讲授《心理诊断技能》专题。
20.2012年9月在南京晓庄学院为心理健康教育国培计划学员讲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与教学》。
21. 2012年10月为音乐学院国培计划培训班学员讲授《音乐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22.2012年10月在郎溪县公安局做题为《优化自我心态,提升幸福指数》的民警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23.2012年10月在宣城市公安局做题为《提升心理资本,争做幸福民警》的民警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培训。
24. 2012年11月在宣城三中为高中学生及其家长讲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专题。
25. 2012年11月在池州电大为高中班主任讲授《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26. 2012年12月为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讲授《优化自我心态,争做美丽员工》专题。
27. 2012年为第16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第12期农村中心校校长省级培训班、宣城市第20期初中校长资格培训班、第18期高(完)中校长提高培训班、第4期皖北(大别山区)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第19期高(完)中校长提高培训班、第2期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提高培训班讲授“学校管理中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校长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学校管理中的心理学智慧”等专题。
28. 2013年3月为淮南市第四中学高三学生和家长做题为《高考百日冲刺阶段心态优化与动力激发》报告。
29. 2013年3月为六安市新安中学高三学生做《高考百日冲刺阶段心态调节与复习策略》报告。
30. 2013年3月23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会议中心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主办的“2013年江苏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万场宣讲骨干培训班”讲授《开掘生命中的“正能量”——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漫谈》主题报告。
31. 2013年4月在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池州管理处为南片区员工主讲《优化自我心态,争做幸福员工》专题。
32. 2013年5月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讲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贯通》,为高职院校《音乐与舞蹈》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讲授《高职院校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操作》。
33. 2013年为第17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第13期乡镇中心校校长省级培训班、第20期高(完)中校长提高培训班、芜湖市镜湖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蚌埠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颍上县初中校长培训班讲授“学校管理中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校长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学校管理中的心理学智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和“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及其提升”等专题。
34. 1997年起,为安徽省巢湖一中、无为中学、和县一中、和县二中、泾县中学、望江二中、怀远一中、宿松程集中学、芜湖县一中、芜湖县二中、歙县二中、宣城中学、宣城三中、枞阳中学、青阳中学、合肥十中、蚌埠三中、铜陵县一中、广德中学、宁国市津河中学、郎溪中学、郎溪县十字铺茶场中学、芜湖顶峰美术学校、广德三中、宣城孙埠中学、黄山学校、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阜阳红旗中学、淮南四中、六安新安中学、蒙城一中、明光三中、肥东一中、定远三中、亳州二中、涡阳三中、利辛一中、涡阳一中、巢湖三中、石台中学、肥东凯悦中学、南陵县萃英园中学、广德县实验中学、望江三中、枞阳会宫中学、寿县安丰高级中学、芜湖市沈巷中学、砀山铁路中学、濉溪二中、芜湖市荟萃中学、肥西三中、颍上二中、界首中学、颍上一中、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等50余所中学举办《高考心理辅导》讲座,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受益学生达20万余人。

Ⅸ 求初中生的学习策略

呵呵,其实说到底就是个学习方法的问题,方法还是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啊,所以自己可以象很多学习的计划,然后分段按计划执行,看看哪个计划是最适合自己的,再一个就是学习能力的问题了,也就是你在学校听课的能力以及课后自学和复习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慢慢积累的,也是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自己慢慢锻炼出来的,呵呵,希望这个对你有帮助,祝你能够梦想成真!
最后说一点,其实文化知识基础打牢就行,最重要的还是要多多培养自己的能力(当然我所说的这种能力不局限于学习的能力),等到以后,你就会知道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比100分更重要!

学会学习有四方面的必要性:
第一,学会学习是学生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目前,中学生课程多,作业重,考试压力大,学生们为此忙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如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呢?重要的办法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能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学生学会学习,不仅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也能减轻老师的压力。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学生会不会学习,效果如何,与老师有极大的关系。
第二,学会学习为终身教育需要。任何一个人,在学校中的学习,对人的一生来说都是比较短的一段时间,离开学校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还需要继续学习,而且要终身接受教育,终生进行学习。终身教育和终生继续学习的观点,已被全世界所公认和重视。凡是谈到学习,不管哪类学习,都有个学习效率、效果和成败问题,都会有学习,还是不会学习的问题。离开学校后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学,而自学能力强弱,与个人在学校中形成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正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智力发展的程度将对人的一生有重影响,再就是学校环境学习条件好,有老师的指导,又有集中时间和精力,有利于积累知识和发展学习能力。所以中学生在学校中培养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将有益于一生的学习。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经济竞争激烈,科技发展非常迅速,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一个有一定学历的人几年不学习,已有信息和知识就变得陈旧过时,就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所以不断地学习,终生学习,要终生学习,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如果不善于学习,不会学习,面对浩瀚的知识,大量的信息和新的知识技术,将一筹莫展,无能为力,好就变成了科盲。从这层意义上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不会学习的人。
第三,学会学习为造就人才所必须。国家要富强,人才是根本。西方有些专家提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的创见、技术的熟练和生产者的才能,其重要性不亚于物化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美国有人提出:21世纪的竞争将不仅是资源、市场、资金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思维的竞争。美国已故总统肯尼迪就曾说过:“我国的教育进步有多快,我们整个国家的进步就有多快,人的头脑是我们最根本的资源。”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我国更是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把这一认识上升到规律的高度:“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小平同志从战略的高度更明确的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科技要上去,人才是关键。人才的培养,教育是基础,基础教育又是教育的基础,必须下大气力抓好。”可见人才是国家富强的关键所在。中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艰巨的历史使命。中学生要想成为合各的接班人,成为完成历史任务的人才,就必须掌握现代和未来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自己的能力,成为善于学习的思维,有创造性和人品高尚的杰出人才。
第四,学会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些科技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试验的热潮。人们认为,在国际竞争、信息革命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学过的知识很快就老化了,新的科技知识又需要学习,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只占工作所需要的10%,而90%的知识,需要在工作的年代里学习。传统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心理学家,如美国的布鲁纳和前苏联的赞可夫,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试验,提出教学改革的设想。他们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体现在他们的口号中,叫做“教会学生学习与思维”。他们提出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使教学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促进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发展。在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一场教育和教学改革正在全国深入开展。这些教学试验都是着眼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有信心地对待学习,并将学生由被动受教育的地位变以为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标志。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三)学校学习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身心发展的时期,学校学习必须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所以,学校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还要通过知识学习促进智力的发展,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做人,为学生走出校门后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基础。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知识学习,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性格特征、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通过学校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获得和谐健康的发展。总这,学校学习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人有巨大的潜能,并且可以开发。
所谓潜力或潜能,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在的尚未发挥出来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心理能量。潜能的内容相当广泛,它包括:身体的能量和持续力,感觉力、智力、创造力、意志力的发挥,情绪的表达,社交能力和道德的成熟等。它们又分别属于运动性潜能、智能性潜能和非智能社会性行为潜能等三个方面。科学研究证实,人脑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表现在一般的人有很大潜能可以挖掘;而且也表现在像爱因斯坦这具有划时代成熟的伟大科学巨匠身上,爱因斯坦说他的脑力只开发了6%,就是说,他还有94%的潜能没有得到发挥,或者被浪费掉。人的脑力资料是人类最大的资源。可是现实情况又如何呢?人的脑力资源远远没有得以充分的发挥。而且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自己具有巨大的潜能,更不知道是如何被埋没掉了。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潜在能力不仅表现在大脑功能特点上,而且还表现在作为大脑机能的心理活动中,就是说在人的心理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表现在意识的积极主动作用,潜意识的巨大功能,创造力和神奇作用,精神力量的伟大,还有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情感的力量、意志力等的巨大能量。而潜意识、创造力、精神力量、记忆力、思维力等心理能量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每个发育正常的人的大脑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功能,我们的心理也蕴藏着无限的能量。
能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潜能,按照其活动规律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控和开发,对个人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发展就是依靠自身潜能的不断发挥,相反许多人的失败也是由于对自身潜力的限制和埋没。
国外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适当的心理技术能够开发人类潜能。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不但相信普通人只运用了不到10%的潜能,而且还相信这尚未用上的潜力可以通过适当的技术被开发出来:“人能够通过改革其思想来改革其生活。”致力于研究开发人类潜力的有效技术的先驱者赫伯特•奥托博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最富有成效的技术都强调人的积极经验和能力——即强调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弱点。对过去的失败耿耿于怀不仅没有建设性,反而还有破坏作用。”这些心理学理论不仅指明心理技术有开发潜能、提高学习能力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功能,而且也指出了心理训练的原则,即强调人的积极经验和能力发挥。
学习策略指导的操作措施
1、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学习计划。
“没有目标,就没有成功的可言。目标确定后,当你下定决心朝目标奔去时,就会产生足够的体力、精力、热枕以达到目标。每当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是一个成功,从而带来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课题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后,首先指导学生制定时间计划,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要求学籍制定计划时既要考虑到课内学习,也要想以锻炼和娱乐,在最佳的早、晚时间安排学习难度大的学习内容。学习安排要简洁明了,落实措施要得力,要便于检查,比如“认真听课”就太宽人泛了,而“要把预习的疑点在课堂上听懂”,这个措施就更有力,更便于检查,实验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调整。星期六、星期天时间较集中,适于安排整块的学习内容。时间的安排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其次,指导学生制定内容计划。计划的制定要目标明确,争取用有效的步骤去完成。根据每学年每学期内容及课有订出远景目标,周目标及日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然后,班主任每周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改进方法,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目标的制定使学生对自己心中有效,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传授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进行创造性思维,使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为由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学习气氛活跃。
2、开设学习策略指导课,促进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知。
学习策略指导包括动机、目标、计划、策略、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作业、总结、考试、记忆、观察、思维等各方面的策略指导,系统指导创新性运用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课时的“学习策略指导课”,指派课题组成员负责指导,选用中科院心理所的“学习策略”实验教材,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元认知知识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自我监控,如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等。学法指导课在形式上采用讲座、讨论、演讲、辩论、优秀学生学法总结汇报等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积极性,促进了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训练形成技能。
学习策略指导,重点放在创新性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上。各种“学习策略”的传授,只是启发思路,因此,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有创造性的使用。例如有时课前十分钟的安排策略指导,让学生各自设计方案,大家交流比较后,再安排实施,择其善者而从之,做到既严格训练,又不强求一律,承认学生的个性特点。
3、通过课堂渗透,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认识到学习策略指导必须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全体实验教师加强了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法渗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综合学科特点,渗透具体的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和解决解题方法的训练,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运用尝试。
学科教学任课教师和“学习策略”指导课的专任教师分工合作,每个月召开一次的课题研究会进行协调。一般的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由“学习策略”专任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如内容、进度等),并对学科教学任课教师进行学法方面知识的指导:学科教学任课教师介绍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存在问题及自己的指导经验。二、总结前一阶段的实验工作,讨论确定下一阶段的实验要点。
学科教学的“学习策略”指导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学科教学根据各自的实验计划和课题组的统一安排进行指导和训练,重点抓学习策略的渗透,抓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Ⅹ 衣新发的研究项目

2010年12月-现在
子课题负责人,课题为“陕西省中小学减负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验研究”,为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课题招标项目,资助方为陕西省教育厅。
2008年10月-现在
课题负责人,课题为“一般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启动效应及其文化影响”,课题正在进行中。目前该课题为“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9年11月-现在
分课题研究,课题为“特定人群心理支持与认知决策系统”(系统技术专项),该课题为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负责子课题心理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及课题组合作四方的联络工作。
2008年10月-现在
分课题研究,课题为“当代认知科学重大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负责子课题“文化、进化与认知”方向的研究。阶段性成果包括撰写了《文化对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和《自主创新所需的六种心智》等论文和研究报告。
2009年9月-现在
横向课题负责人,合作方为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课题为“以创造力和认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为5700人,教师近300人。该项目为纵向追踪性的实验研究。教育研究实验的同时辅以对教师的心理支持。该项目目前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学生的创造力和认知能力都得到相对于控制组的更大幅度的提高。
2010年1月-2010年12月
合作研究,课题为“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心理辅导”项目,课题为国家体育总局项目。负责项目中的部分方案设计、心理测评和心理辅导工作。已结题。
2010年3月-2011年3月
横向课题负责人,课题为“创新思维训练对儿童创造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合作方为北京先识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工作为创新思维训练教具系统和评估系统构建。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
联合负责人,课题为“铁路司乘人员的心理健康及帮助计划的制定”,该课题由铁道部-清华大学科技研究基金资助。已经顺利结题。本课题发展出一套心理测评的软件系统,完成了五项实证的有关工作倦怠、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并发展出了基于健康心理学的员工帮助计划方案。
2004年9月-2008年7月
独立研究,课题为“创造力、效能感及其组织与文化影响”,该课题由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已经顺利解题。论文被柏林自由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评为“优等”。
2004年10月-2005年6月
独立研究,所承担课题为“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电脑游戏的环境下问题解决策略研究”,该课题由“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资助。该课题已经顺利解题。
2004年7月-12月
独立研究,所承担课题为“世界儿童电视的现状与走向”,课题资助方为中央电视台事业发展调研部。已经顺利结题。
2003年-2007年12月
研究助理,课题为“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该项目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承担的主要工作是资料查阅,编制测量工具,分课题研究。该课题已经结题。
2002年-2006年8月
研究助理,课题为“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和“中小学认知能力发展与促进”,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主要承担资料查阅,测查工具编制,分课题研究等工作。项目已顺利结题。
学术论文:
Yi, X., Hu, W., Cai, S., Scheithauer, H., & Niu, W. (under review). Cultural and bilingual influences on artistic creativity: Comparison of German and Chinese student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Yi, X., Cai, S., Scheithauer, H., Schwarzer, R., Luo, L., Huang, S., & Chen, G. (under review). Assessment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creativity self-efficacy, and cultural efficacy: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Creativity Self-Efficacy Scale and the Cultural Efficacy Scale.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衣新发,蔡曙山. (2011,出版中). 创新人才所需的六种心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衣新发,林崇德,蔡曙山,黄四林,陈桄,罗良,唐敏. (2011). 留学经验与艺术创造力. 心理科学, 34(1),
黄四林,林崇德,胡清芬,衣新发. (2010). 延迟时间与反应设置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心理科学, 33(4), 775-778.
衣新发,刘钰,廖江群,窦东徽,彭凯平. (2010). 铁路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88-2009.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9(3), 47-53.
衣新发,蔡曙山,刘钰. (2010). 文化因素影响创造力的实证研究. 社会科学论坛, 8, 4-12.
衣新发,侯宁,刘钰,陈金华,彭凯平. (2010). 铁路司乘人员心理资本特征研究.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37(2), 75-78.
衣新发. (2010). 探索人类认知深层规律的进化心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3月30日,第7版.
衣新发. (2009). 创造力理论述评及CPMC的提出和初步验证. 心理研究, 2(6), 7-13.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Yi, X., Cai, S., Scheithauer, H., Schwarzer, R., Luo, L., Huang, S., & Chen, G. (2008). Creativ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school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creativity self- efficacy, cultural efficacy of teachers. E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3(2), 227-251.
衣新发,林崇德. (2005). 成人学习不良的神经心理与行为遗传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13(5), 58-585.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衣新发,俞国良,林崇德. (2005). “军人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编制的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 (6), 378-379.
衣新发. (2005). 世界儿童电视的最新发展与走向. 中国电视,8, 73-76.
衣新发. (2005). 儿童电视,路在何方?当代电视,2005,2, 33-34.
衣新发,俞国良. (2004). 互联网双向交流功能使用者交往特点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2 (3), 288-289,298.
衣新发,俞国良. (2003).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述评. 中国青年研究, 12, 60-63.
著作/章节:
衣新发,万翼. (2003). 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衣新发,隋欣. (2002). 维果茨基和皮亚杰部分儿童心理学思想理论比较研究. 载入杨丽珠,邹晓艳著, 儿童心理学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型,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会议论文:
衣新发. 一般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启动效应.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大会(上海:2010年11月).
Yi X. (2010). Psychological Capital as a Predictor of Mental Health and Job Burnout in Train Work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no-German Bilateral Workshop. October 24 - 29, 2010, Berlin, Germany.
Yi, X., Peng, K., Cai, S., Liu, Y., Hou, N. (2010). Psychological capital,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nese train work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sitive Psychology. August 7-10, 2010, Beijing, China.
衣新发. 自主创新所需要的六种心智. 首届“文化、教育与创造力”心理论坛(北京:2010年1月).
衣新发. 创造力及其文化影响.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大会(济南:2009年11月).
Yi, X., Zhang, L. (2009). School climate and children creativity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ultivation and Ecation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Bienni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 and Excellence. October 30-November 2, Xi’an, China.
衣新发,蔡曙山. 唐诗艺术逻辑的初步分析. 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成都:2009年10月).
衣新发,蔡曙山. 虚拟语气及主观经验对三段论推理影响的心理学研究. 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和符号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成都:2009年10月).
衣新发. 跨文化视野中的创造力研究. 第一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论文(南昌:2009年5月).
Yi, X., Scheithauer, H., Lin, C., & Schwarzer, R. (2008). Cultural influences on artistic creativity: A comparison between German and Chine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9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July 20-25, Berlin. Germany. (ISSTP)
Yi, X., Schwarzer, R., Lin, C. & Yu, G. (2008).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general self-efficacy, creativity self-efficacy and cultural efficac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July 27-31, Bremen, Germany. (ISSTP)
Yi, X., Schwarzer, R., & Lin, C. (2007). Cultural influences and artistic creativ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1 Congress of the German Ecatio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September 11-19, Berlin, Germany.
衣新发,隋欣,林崇德. (2005). 互联网双向交流功能使用者交往特点:纵向研究. 第五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 (苏州:2005年7月)
Yi, X., Yu, G., & Lin, C. (2004). What We Do Online?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course of Netizen.Paper presented a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August 8-13, Beijing, China. (ISSTP)
衣新发,林崇德. (2003). 互联网双向交流功能使用者地区、性别差异及交往特点研究. 2003年全国社会心理学学术年会(济南:2003年10月)。
衣新发. (2003). 从互联网双向交流功能使用者的特点看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第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CCTV)(北京:2003年10月).
教育﹒心理报刊文章:
幸福教师的心理资本. (2011). 基础教育参考. 1, 11-14.
熄灭嫉妒的火焰. (2009).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第2期.
专注自己的跑道——写给毕业班同学. (2009).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第1期.
以平常心迎战大考. (2008).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第6期.
快乐助你成功. (2008). 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第4期.
柏林地区中国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联谊会. (2008). 神州学人,第3期.
“80后”一代年轻人为何不敬业. (2005). 环球时报,11月15日第八版.
女人比男人压力大. (2005). 环球时报,9月27日第九版.
电视使人冷漠. (2005). 环球时报,9月20日第九版.
游戏成瘾回不到现实. (2005). 环球时报,6月28日第98期生命周刊.
中国志愿者为何少. (2005). 环球时报,6月21日第97期生命周刊.
我的心情我做主. (2005). 中国妇女报, 6月13日第4版“心理诊所”专栏.
网恋其实是自恋. (2005). 环球时报,6月7日第95期生命周刊.
扶贫先扶“穷怕了”的心. (2005). 环球时报,5月31日第94期生命周刊.
女性摄食障碍:都是苗条惹得祸. (2005). 中国妇女报, 5月16日“心理诊所”.
排解灰色心情,避免抑郁打扰. (2005). 中国妇女报, 5月9日“心理诊所”专栏.
88%的网民有抑郁症状. (2005). 环球时报,4月26日第89期生命周刊.
企业中的老好人别太多. (2005). 环球时报,4月12日第87期生命周刊.
关系过密影响战斗力. (2005). 环球时报,3月22日第84期生命周刊.
网络副作用被夸大了. (2005). 环球时报,3月15日阳光论坛.
求职前,先了解自己. (2005). 环球时报,1月25日第77期生命周刊.
年初制定计划要虔诚. (2005). 环球时报,1月25日第76期生命周刊.
自我检测:你是否自信? (2004). 中国青年研究,第10期.
得自信者得天下. (2004). 中国青年研究,第10期.
找到你的六匹马. (2004). 中国青年研究,第8期.
学海无涯巧坐舟. (2003). 新高考,第12期.
教学及实践经历:
2011年2月
教师反思能力训练,西安小学教师培训。
2011年2月
教师反思能力训练,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培训项目。
2011年1月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领导层的心态管理,陕西省西安小学学校领导座谈会。
2011年1月
一辈子做家长,一辈子学做家长,陕西省西安小学家长座谈会。
2011年1月
中学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心理策略,河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1年1月
中学班主任反思能力训练,河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1年1月
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心理策略,河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1年1月
小学班主任反思能力训练,河北省教育厅“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0年12月
当代社会问题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河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0年12月
中学文科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河北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培训项目。
2010年11月
青少年创造力发展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辽宁省朝阳市英德学校。
2010年11月
教学反思能力训练(小学数学),陕西师大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教师教育项目。
2010年10月
教学反思能力训练(小学语文),陕西师大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教师教育项目。
2010年9月
提升正觉,应对压力,内蒙古自治区薛家湾电力局清华大学培训项目。
2010年9月
文化与创造力,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新生导论。
2010年8月
创意激发的途径与方法,北京十一学校少年科学院。
2010年7月
创造力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新疆中学教师清华大学培训项目。
2010年5月
归因训练与儿童教育,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大学计算中心教师讲座。
2010年5月
人的毕生发展,清华大学文化素质课“心理学与生活”。
2010年5月
创造力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内蒙通辽市中小学校长清华大学培训项目。
2010年4月
儿童发展特点与师生互动,河北省邯郸市第三中学教师清华大学培训项目。
2009年12月
创造力及其文化影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研讨会。
2009年12月
创造力及其文化影响,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协会,柏林自由大学中国校友会。
2009年11月
创造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009年11-12月
变革情境下教师心理辅导及职业生涯规划,江苏昆山前景教育集团。
2009年10月
心理测评与临床诊断,北京盛飞源信息技术研究院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
2009年5月,11月
儿童发展特征与教育模式,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2009年1月
青少年的心理保健,新东方教育集团。
2008年12月
提升心理健康·预防职业倦怠,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2005年6月-8月
人力资源高级测评师,北京智鼎管理咨询公司,参与中国银行邯郸分行、呼和浩特分行及大连分行等处的副行长级人力资源测评。
2004年
医学心理学主讲教师,任教于北京祥云学校。
2003年9月-2005年6月
教育心理学主讲教师,任教于中华女子学院。
2004年6月
发展心理学主讲教师,任教于华夏赛科心理网。
2002年9月-2003年1月
发展心理学史论课程助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荣誉奖励:
2010年4月
清华大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2010年4月
第四届朱智贤心理学奖。
2006年8月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中德联合培养博士奖学金。
2005年9月
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德奖学金。
2005年6月
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
2003年10月
全国社会心理学学术年会(济南)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3年10月
第三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央视国际)会议论文优秀奖。
2002年6月
辽宁师范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2001年12月
第五届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
2001年12月
第五届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
2001年12月
第五届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
2001年9月
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1999年12月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院奖——突出贡献奖。
1999年10月
辽宁师范大学文体活动积极分子。
会员资格:
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会员
美国心理学会第10分会会员(美学、创造力和艺术心理协会)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7年特约审稿人)
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会员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外语水平:
英语、德语,四会
公共服务:
2010年1月
在清华大学创办“文化、教育与创造力”心理论坛(Psychological Forum on Culture, Ecation and Creativity),组织研讨会,推动相关学科间正式的交流活动
2009年12月
在北京创办“文化、教育与创造力”学园(Beijing Lyceum of Culture, Ecation and Creativity, BLCEC),推动相关学科非正式的交流活动
2009年11月
在北京创办柏林自由大学中国校友会,担任首任秘书长
2007年11月
在柏林创办“柏林学园”,推进交叉学科间的学术交流
2007年4月-2008年5月
柏林地区中国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联谊会创会主席
2006年10月2008年9月
柏林自由大学国际学生俱乐部
2004年9月-2006年8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4届博士生会主席
2003年6月-2006年9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研究生会主席
2003年11月-2006年8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创立并主持“智贤心理学讲座”
1998年11月-2002年6月
辽宁师范大学电视台、广播电台记者、编辑和校刊心理学专栏作者

阅读全文

与初中班主任培训心理资本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网络推广方案范文 浏览:680
旅游景区推广方案 浏览:910
足球进校园培训方案 浏览:579
快时尚品牌促销活动调研报告500字 浏览:317
高端客户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12
妇幼卫生培训方案 浏览:87
关于幼儿教师的培训方案 浏览:906
市场营销构架的内容 浏览:901
双11活动策划方案ppt模板 浏览:37
市场营销案例苏果案例 浏览:124
药品促销活动方案目标 浏览:325
寿险营销促销方案 浏览:137
化妆品营销策划方案摘要 浏览:820
物理学科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浏览:44
口腔市场营销部成立框架 浏览:511
市行政执法培训方案 浏览:357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浏览:997
促销活动策略有哪些 浏览:769
筑云电子商务系统怎么样 浏览:909
市场营销讲座笔记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