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审计执法证考试培训方案

审计执法证考试培训方案

发布时间:2022-04-08 15:35:56

Ⅰ 如何不断创新审计方方式,方法

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也已开始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在审计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为此,笔者认为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应当从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审计能力建设。
一、提高学习能力,打牢履行监督职能的坚实基础
当前社会发展变化很快,知识更新非常迅速,审计机关作为专业性要求很高的业务单位,对审计干部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审计干部不仅要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而且必须要掌握经济、法律法规、管理、财务、工程等多方面知识。因此,认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基层审计队伍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与审计的发展需要。有的财务知识比较丰富,对审计相关法规,审计技巧却了解不多;有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而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欠缺;有的传统财务审计比较精通,而计算机知识掌握不深;有的善于做具体工作,但组织协调能力缺乏。以人为本,强化素质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要将学习由任务与需要演化成每位审计干部的习惯和追求,大幅提升学习能力,全方位提升审计干部综合素质,要利用脱产学习、业务讲座、组织集训、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抓好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作为基层审计干部,要从传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坚持在职自学新知识、新技能,把工作岗位当作学习的平台,学习中有工作问题研究,工作中有学习成果运用;要从专业知识到市场经济知识学习,从微观技术操作到宏观经济分析,从现状分析到未来世界走势预测,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到地方区域特色,全部纳入学习范围。要通过学习,更新陈旧的思维方式,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制腐败思想和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达到业务精通、技能娴熟,成为善于发现、分析和处理重大及潜在问题,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改进审计方式方法
创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审计工作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更新审计理念,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改进和加强审计工作。
(一)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树立审计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的理念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的本质就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免疫系统”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受人民的委托,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审计工作要切实发挥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作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中确定审计工作的发展目标,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寻找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为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监督的效果
任何制度的建设都要经历从建立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制度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根据地方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年来,经济运行的新环境使得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广。然而,由于审计仍处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而且审计工作一直以事后监督为重点内容,无论是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还是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更多的是离任审计),审计监督大多是在被动地搞“秋后算账”。因此,在具体落实上,有些审计项目成效不明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断研究新情况,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加大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力度,重视事前审计,抓好事中审计,强化事后审计,在拓宽审计思路上见成效。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当前,财务软件的使用和普及,给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业务处理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因此,与此相关的审计工作要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结合实际,全力推进。
一是大力加强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在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审计信息化基础。通过引进、推广审计软件,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步伐,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局域网建设,提升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通过数据库建设,为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要加大计算机审计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深化并拓宽学习培训内容。同时,建立各类培训的跟踪反馈机制,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尽快培养一批既懂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审计技术的审计专业人才。
三是大力拓展计算机审计领域。与审计实务相结合,促进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基层审计机关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眼光应重在审计的运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物质基础和各项研究成果,高度重视计算机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对象和特点,大力推广运用比较成熟的审计软件,提升审计业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运用现代审计手段的能力。
三、提高协调能力,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审计工作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没有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没有机关内部各科室的沟通协调,做好工作的难度就会很大。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对审计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的领导与组织,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
(一)科学安排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在审计工作中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科学的审计计划,要根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宏观上把握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决策和有关事项的动态,抓住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审计项目。科学的审计计划能使审计部门合理控制审计成本,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二)合理调配审计力量
审计计划确定之后,要在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将分散的各专业审计人员整合为综合、系统的有机整体,针对具体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序,有针对性地选择审计人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要把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相关业务结合起来,对审计结果进行转化利用,优化审计信息资源;要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力量的作用,对一些项目实施委托审计,对专业技术性强的审计项目,可外聘专家参与审计。
(三)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审计的发展及审计的质量与监督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审计对象及审计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基层审计机关要注重保持与同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职能部门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审计机关自身能够及时了解新的相关大政方针和政策规定,使有关部门了解审计工作情况,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能。同时,在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规章制度的制定方面,要及时将审计监督纳入其中,注重发挥监督合力。
(四)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
审计工作只有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不能将上级机关角色带入审计工作当中,而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和审计工作制度。同时,基层审计机关要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宣传审计工作的建设性作用,使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工作,消除误解,端正认识,进而理解、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
(五)突出审计重点
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方法策略,把握审计监督的主要方面,在重要岗位、重点内容、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带动审计整体功能的发挥。一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深化对本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和对下级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从源头上制止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准确评价,为组织、纪检部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三是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的审计。当前要特别关注重大基建投资、重大土地出让等项目,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事关民生资金的审计。“三农”资金、扶贫资金、社保资金事关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要重点关注民生资金的管理和安全,切实加强对民生资金的审计,确保党的惠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四、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各项财经法规和审计结论落到实处
审计是民主和法制的工具。审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发现财经管理中规范性、制度性和体制性的问题,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注重在审上下功夫,在帮上动脑筋,在促上见成效,实现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统一。
(一)坚持依法从审,确保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职能的发挥,是检验审计能力的根本尺度,没有审计质量,审计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就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也就无从谈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帮促服务的问题。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和各种规程,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制、审计责任制和审计考评等制度,把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质量控制与监督的视野,确保审计方案周密,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取证细致扎实。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对于审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请示汇报,确保每个项目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注重综合分析,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审计建议是审计机关为党委政府加强经济管理提供决策服务的主要载体,能否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已经成为提升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的重大课题。当前,审计工作还较多的停留在微观审计层面上,要从宏观角度去发挥审计的作用,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上去研究问题。因此,广大审计人员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每查出一个问题,都要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现象到本质的审计分析研究,从微观上入手,从宏观上把握。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漏洞。在系统、深入地分析之后,从更高的层次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加大审计决定执行力度,巩固审计监督成果
审计决定是审计成果的最终反映和体现,全面落实审计决定既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同时还是树立审计权威的有效手段。一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重视和抓好审计决定的落实工作。敢于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真正做到审计环节一个不能丢,审计程序一个不能少,审计执法到位,切实把审计决定落实当作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要建立考核约束机制。把审计决定落实情况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内部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对审计决定落实不到位的,审计组长要陈述原由。同时,还要把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纳入各单位部门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切实加强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审计移交案件情况的督促落实。三是争取领导的支持。积极争取人大、政府的支持,对一些审计处理难、审计决定落实难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向党委、人大及政府汇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拒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审计决定的,要予以通报,纪检、监察机关对其单位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罚。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除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外,还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经济案件线索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查处。
总之,加强审计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不断加深对审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积极应对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以创新为动力,发展为主题,服务为宗旨,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发展。

Ⅱ 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如何做好审计审理

所谓审计项目审理,是指审计部门为了保证审计质量,由内部独立的审理机构和专职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范围、内容和程序,对审计组实施审计项目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和审查,并提出意见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县级审计机关是国家审计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县域经济安全、保障县级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提升县级审计机关整体工作水平,既是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能的本质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推行县级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对于保证审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对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处理的公正、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有助于促进审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审计执法效率,从而规范具体的审计执法行为,避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的发生。笔者结合审计审理工作实践,就县级审计机关如何做好审计审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做好审理工作应具备三个条件
(一)建立专职化的审理机构。设立专职化的审理机构,是做好审理工作的前提。审理工作作为审计部门内部实行审计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设立相应的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其次,为使审理机构有效的行使职能,保证其工作的客观性,必须使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审理机构应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其他机构和人员不得干预审理工作。未经审理的审计项目,审计部门负责人不审定审计报告、不审批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二)配备专业化的审理人员。配备专业化的审理人员,是做好审理工作的基础。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配备的审理人员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知识是智慧的源泉,缺乏足够的知识,即使存在的问题摆在面前也可能放过,而将不是问题的事情当作问题来对待,起不到应有的质量控制效果。二是较强的判断能力。判断能力是审理人员对业务熟练程度的检验,如果没有独到见解,是非不分,人云亦云,将难以通过审计组的送审资料判断其反映问题的准确性和处理问题的客观性,从而导致审计质量弱化。三是丰富的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经验是搞好审理工作的财富,将使提出的审理意见更具权威性,缺乏经验的审理人员,除判断上易造成失误外,很难通过对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的经验判断提出疑问。四是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审计工作成果一般要用文字表达出来,审理人员不仅要对审计组提交的文字材料进行审理,纠正其层次不清、内容不明等问题,而且要出具审计意见、下达审计决定等,这都需要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保证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审计质量是审计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讲究审计质量是审计部门和人员自身的职责要求。作为质量控制重要环节和手段的审理工作,理应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提高审理机构的权威性、调动审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通过审理人员的把关,将领导自己从繁杂的具体的业务质量检查事务中解脱出来。
二、做好审理工作应履行好三项职能
(一)履行好质量监督职能。质量监督是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主要依照一定的原则、标准、范围、内容和程序,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监督:⑴审计立项依据的合规性和有效性;⑵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整个审计实施过程是否在批准的审计实施方案指导下进行;⑶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规范性,问题定性的准确性,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审计处理和引用法规的恰当性,审计建议的建设性;⑷审计程序的合规性;⑸其他需要审查的事项。
(二)履行好咨询服务职能。质量监督作为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审计部门的一种内部约束机制,审理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能的时候,也要为审计组提供咨询服务,优质的咨询服务会使监督更有信服力,更有利于实现监督的目的。同时,通过审理工作,了解、掌握审计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向审计部门领导提出改进审计工作的建议,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三)履行好规范制度职能。要提高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规范。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审计规范体系贯彻执行的效果如何。如果不建立或不执行,则审计工作会增加主观随意性,从而导致审计工作在诸多方面失去科学合理性,增大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质量。因此,审理机构应通过建立健全审计规范体系,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自觉地增强质量控制意识,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控制。
三、做好审理工作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抓好审计实施方案环节的审理。审计实施方案是对审计实施阶段的总体部署,涉及审计项目的具体操作思路、方法以及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然而,审计实施方案质量控制很容易被忽视。有的是任务下达后,主审根据常规或以往的审计经验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之后就直接进入被审计单位。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前几乎不作什么准备工作,造成方案制定不具体、可操作性差,审计人员想到什么查什么,有时等审计报告完成了,才发现遗漏了某些重要事项。审计实施方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因此,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否有助于实现审计目标,是否结合了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是否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计实施方案的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检查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是否考虑了审计项目类别的特点,以及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控制与治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否先进、可行,人员的组成、分工是否合理,时间安排是否紧凑,是否考虑了审计事项的复杂性、重大性和重要性,严重错误、违纪违规的概率,以及与审计效益相对的审计成本等。
同时,还要审查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程序是否合规:是否进行了审前调查了解,审前调查了解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的主要环节;是否对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是否对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是否将草拟的审计实施方案提交审计组讨论,重要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否经业务会讨论;审计实施方案是否经过主管领导审批;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发现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某一内容、方法与实际情况不符时,是否及时编制补充调整方案,调整方案是否经过批准。
(二)抓好审计工作底稿环节的审理。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是支撑审计报告的基石。它要求审计人员真实、完整地反映实施审计的全过程,记录与审计结论或审计发现有关的所有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及其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审计人员根本不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取证笔录或资料替代审计工作底稿,即使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也存在内容不完整、表述不恰当等情况;有的对审计发现的有关问题没有定性或定性不准确,没有列出正确的处理、处罚意见,引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恰当;有的支持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证据不充分、不相关等。为此,审理人员应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完整性进行认真审理。
审查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是否规范。一是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没经审计人员签字、没经审计组长或主审审核,使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核责任人难以确认;二是审计工作底稿所反映的问题定性是否准确、表述是否清楚,所引用的法规名称、文号和具体条款三要素是否齐全;三是审计工作底稿所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有力、相关、有助于审计发现和建议,有无缺乏相应的审计证据予以佐证,或将不相关的资料作为证据,以及相互印证的钩稽关系不明确,不注明索引号等情况。其中审查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有力、相关、有用是重点。
审查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完整。审计工作底稿应记载审计过程的各个方面,除包括所得出的审计结论的重要依据外,也可包括:计划文件和审计业务方案,控制调查表、流程图、核对清单和叙述文字,会谈记录和备忘录,机构系统数据,重要合同和协议复印本,关于管理和财务政策信息,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对交易事项、处理过程和帐户余额的分析和检查结果等。
(三)抓好审计报告环节的审理。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也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在整个审计环节中处于核心位置。但是,有的审计报告格式不规范、表述不清晰,可读性差;有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事实不清楚、定性不准确,审计评价超出了审计职能范围,与审计事实不相一致,评价过高或评价不全;有的审计建议过于空乏,不切实际,不便于被审计单位操作;有的处理处罚意见不恰当,超越了审计部门应有的权限。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理人员应重点审查下列控制点:⑴审查审计报告是否完整。一是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基本内容是否完整,报告的形式和侧重点是否随审计项目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二是对审计情况是否全面反映,有无随意截留和隐瞒审计情况,特别是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重要线索。⑵审查审计报告是否准确。一是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的定性是否准确;二是引用的法律法规条文是否具体准确;三是报告反映的数字是否准确,是否与审计工作底稿相符。⑶审查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审计报告是否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不歪曲事实,所包括的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有无偏见。⑷审查审计报告是否清楚。审计报告是否易于理解,富有逻辑,是否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⑸审查审计报告是否简明扼要,是否一针见血,是否以最少的文字完整地表述审计情况。⑹审查审计报告是否富有建设性。审计报告反映的内容是否对领导决策或被审计对象提高管理水平、防范风险有帮助。⑺审查审计报告是否及时。审计组完成现场审计后,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审计报告,是否因报告不及时,失去时效。⑻审查审计报告的编审程序是否合规。审计报告是否在经过审计组长或主审审核底稿的基础上编写;是否经审计组成员集体讨论,是否经审计小组所在机构负责人复核;是否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是否进行了研究并对采纳情况作出了书面说明。
四、做好审理工作应坚持三项原则
(一)坚持规范性原则。审理过程实质上是审理人员对审计实施过程及其结果的合规合法性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它要求审理的内容、方法和程序都必须符合规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准绳,按照规定的审理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审理。
(二)坚持审理与协商相结合的原则。审理工作是审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审理机构通过对审计组所实施的审计项目的监督检查来达到控制审计质量的目标。但由于审理人员没有亲自参与审计,仅从审计资料的审理中很难发现问题的具体细节或对原委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加上一个人的知识毕竟有限,有关问题很难一次审理清楚,所提出的审理意见也不可能完全正确。因此,审理人员既要坚持严格审查,提高审理工作的权威性,又要以虚心的态度与实施审计的人员协商,使所提出的审理意见更加切合实际。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日益深化,有些法规还不太完善,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有可能存在各种客观原因。因此,审理工作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审理意见既合法合规,又合情合理。

Ⅲ 审计项目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流程管理

1.审计项目实行招标制和合同制
按以下步骤实施:成立领导小组;选定审计项目;制订、发布招标公告和招投标实施方案;投标报名,资格审查,递交投标申请书;评标,确定中标人;签订项目合同;兑现项目合同。
2.进点前的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
审计项目实行审计组组长全程负责制,审计组组长指定主审具体负责。审计组组长负主要责任,主审负分管责任。实行项目主审资格认证制,要求主审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要打破审计机关的职能部门机构设置的界限,由主审在全机关内自由选择审计组成员。
3.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和审计项目目标管理
对情况复杂的项目,采取试审方法。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取证。对于年年审或经常审的项目做审前调查,重点是对已经发生变化的被审计事项予以关注。制定审计方案时,就要基本明确将来审计结束后要形成几个“审计产品”,解决哪些问题。项目目标一定要结合被审计事项的具体情况进行一步步的分解,使之明确、清楚。 1.项目现场的组织管理
建立层次型管理体系,大型审计项目可分四个层次:审计组;按大类分成的财务审计分组与各专业审计分组;由各分组在各自分工范围内细分成的各专业小组;审计人员个人。中小型审计项目可适当减少管理层次。
2.项目现场的人员管理。
建立审计组内授权、激励机制。分配任务一定要做到清楚、具体,必须明确每项工作期望的结果。给每位审计人员相应的自主权和资源使用权。审计组长、主审和各级小组长,可在权利范围内,给予本组审计人员适当的奖励与激励。
建立审计组内分权制约、绩效考评机制。对于每一个具体审计事项,要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审计人员共同进行调查、询问、笔录,主审和各级小组长还要审核把关。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考评。由多名了解被评估者的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被评估者进行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
实行审计实务导师制。加强对外聘人员的管理。
3.项目现场的过程管理。
进行进度管理,制发“审计工作联系单”,该单连续编号,一式三份,主审签发,被审计单位签收,审计组留一份,被审计单位领取两份,用于在被审计单位不同部门间协调。制作“审计进度横道图”,挂在墙上,将每个审计人员比作不同的工序,用直线置于同一起点,用直线的不同长度代表不同工序的进度,可以直观地反映工作进展。
要求被审计单位填列“资料交接表”。对于资料数量要逐项核对登记,双方盖章确认。实行双向承诺,即由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组长分别对各自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审计纪律做出书面承诺。
要高度重视非财务信息。敢于揭露和查处问题。对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一定要弄清来龙去脉。必须集体审定重大事项。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要安排具有审计执法资格的人员或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取证;严格遵守取证程序;要走访基层,逐项核实,取证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对计算机筛选的重要审计事项的结果要通过充分的现场核实程序加以证实。
OA与AO要按时交互,审计组上传的内容要完整,有关领导要及时批复上传的数据包。这两项工作都要在OA和AO系统中留下可供检查考核的痕迹。
所有在审计现场从事组织、管理、协调的审计组组长、副组长,都应记审计日记。
重要审计事项在工作底稿中都要有反映。经审计没有发现问题的,可编制没有发现问题的底稿,在档案中列入备查类中,并在底稿汇总表中有说明。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不仅都要取证,而且都要编制底稿。
应以“工作量核对表”的书面形式记录阶段性审计结果,经过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实行审计查证日报告制度。主审每天要择机召开碰头会,掌握当日审计的情况。 1.审计报告、审计建议函、审计决定书和移送处理书的管理
要敢于报实情、讲真话,把最重要的事项、最敏感的问题、最真实的内容反映出来。严格界定审计评价范围,审计评价要紧扣审计目标。只对所涉及的审计领域发表审计评价意见。要在综合调研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发挥监督和防范两个方面的作用,防止建议空洞泛谈。审计决定书应以主送单位为执行单位。办理移送处理时,要按司法证据的要求处理审计证据。
2.其他审计结果的管理
对仅需由其他部门纠正、处理、处罚的问题,也应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处理。要整合提炼审计结果,将审计结果转化为高质量的有利用价值的审计成果。对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拿得准又能说明问题的审计情况,要随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交审计信息。要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水平,依法通过对内通报、对上报告、对外公告等各种途径,积极转化、创新和提升审计成果。 审计项目质量的核心要求是:力求满足审计项目的用户——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审计要求。要采取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策略。首先明确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目标,然后把审计项目分解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具体的审计业务流程。根据审计业务流程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标准,提出管理方法。在审计作业过程中,应对审计业务流程按照标准和目标进行复核,随时发现问题,随时采取措施制止和纠正。要落实审计质量分级负责制,把质量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要严抓奖惩落实。
当前要加强审计项目复核的管理,扩充内部复核层次,划分各层次的复核重点,加强现场一级复核,加强专职复核人员对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复核,专职复核人员全程参与现场复核和跟踪检查,完善复核的配套机制。 实行审计历史责任终身追究制。对审计人员的21种执法过错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追究的方式有责令改正,告诫、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没收、追缴违法所得,停职、转岗、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Ⅳ 坚持依法审计的几点建议

1、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要做好全面依法审计工作,就必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法律和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建立并实施对审计人员的法律考核机制,有效强化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意识,切实提高依法审计水平。审计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教育,牢固树立依法审计的观念,把依法审计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把依法审计能力的强弱和依法审计水平的高低,作为考核审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把是否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作为考核审计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2、严格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是依法审计的重点。

审计机关所有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审计的各项程序和制度。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增强执法的透明度。

3、加强审计执法监督,是依法审计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审计执法监督检查,并纳入日常化、制度化的管理,确定年度目标,明确检查内容和方式,制定评议考核标准。要自觉接受各方的监督,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快速反应和反馈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督的机制、加强对机关各科室行政行为的监督,及时纠正不当或违法行为。推行审计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执法岗位职责,建立“有错必究、有功必赏、奖惩分明”的审计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推进审计执法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审计监督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Ⅳ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什么和什么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

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关于行政执法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行政处罚应当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执法人员应当文明执法,尊重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四十三条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决定作出之前,不停止调查。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政府网——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Ⅵ 做审计需要什么条件,需不需要什么证之类的,可以无证上岗么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每一名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执审为民思想,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要把查错纠弊作为审计服务的起点,着重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为逐步建立规范、公正、透明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出发。
第二,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审计法》的客观要求,也是法制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严格依法从审,规范审计行为,不断提高审计监督的水平和质量。要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度,把执法任务、目标、要求、权责分解到各个执法岗位上,实现执法权责明确,责任到人。使审计质量和依法审计的水平稳步提高。
第三,廉洁自律是审计工作的保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忠实地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审计工作职责,坚决做到廉洁从审,自觉接受监督。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切忌腐败思想侵入,腐败现象发生,切实维护审计机关廉洁执法的工作形象。
第四,加强业务素质是审计工作的需要,努力学习,更新审计知识、方法和手段,推进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频繁性和审计监督内容、目标、重点等的变化,审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和熟悉财税、金融、国企、、土地和社会事业制度等知识和改革的基本思路;审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和掌握效益审计、IT知识与技能,掌握人力资源会计和信息资源会计等新的审计知识,同时还应熟悉生产技术与营销管理等有关的知识,通过知识更新来提高业务素质,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
第五,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目的,审计工作质量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结论落实、情况报送、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环节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审计工作质量是一个永恒的工作目标,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Ⅶ 如何把握审计机关的执法主体资格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

Ⅷ 如何加大对社会审计的执法力度

新形势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概括地讲,就是通过进一步加大审计执法力度,一方面强化经济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从机制上制度建设上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加大审计执法力度的途径:
审计执法程序是:首先,审计人员依据审计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被审单位在办理经济事项过程中执法的全面性、公正性、严肃性以及准确性等方面,通过检查予以确认。然后,审计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认定的问题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处理或处罚。最后审计人员针对被审单位整体情况作出综合性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或意见。
由于执法的主体是审计人员,执法的程序即审计程序。因此,以人为本管好、带好审计队伍和强化审计程序各环节的执法力度成为审计机关的两个最主要途径。
二、加大审计执法力度的措施:
1.加大执法力度必须以人为本。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各种苗头性或倾向性问题,学会综合分析和判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学好法律服务社会。
在工作中只有准确把握、灵活运用,才能针对漏洞采取相关措施,才能维护国家利益,才能达到加大执法力度的要求。
(3)加速培养和造就复合型人才。
由于客观形势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和造就复合型审计人才应成为审计工作重要目标。
2.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必须突出重点。
(1)遵章审计是加大审计执法力度的基础。
(2)查深查透是加大审计执法力度的主要着力点。
3、加大审计执力法度必须强化机制建设。
(1)建立项目选取模式机制,规范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
(2)建立交叉审计机制,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
(3)建立垂直领导机制,实行全国一盘棋。
(4)建立审计项目转移机制,充分利用审计资源。
(5)建立审计人员岗位交流机制,造就复合型人才。
(6)建立审计报告审议机制,提升报告质量和水平。
(7)建立跟踪、回访机制,全面落实审计成果执行情况。
(8)建立审计结果公告机制,以此加大审计执法力度。
(9)建立跟踪审计机制,有效监督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10)开展绩效审计,加大审计执法力度。

Ⅸ 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维和组织能力。审计人员在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中,要做到多谋善断、坚决果断,必须具有敏捷而科学的思维能力;在审计工作中,面对大量的数字,凭证,报表,要做到忙而不乱,有节奏、有规律地工作,要善于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2)鉴别和分析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开放搞活,能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发现问题,并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处理意见,关键是看审计人员有没有较强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审计人员才能明察秋毫,鉴别真伪,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3)写作能力。按审计程序规定,任何一次审计工作结束后,都必须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成果。审计报告要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用问准确,文句通顺,因此,写作能力也是审计人员的一项基本功。

(4)自学和科研能力。审计是一种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工作涉及面很广,要做好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知识的来源,一方面通过在校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在审计实践中自己去获取,因此,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同时,审计又是一门新学科,学科理论发展很快,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去研究、去开拓,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

专业素质,从一般意义上讲,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

(1)国家经济法律知识,审计执行经济监督职能,必须以党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法律、规章为审计依据,只有掌握了经济法律知识,才能明辨是非,解除或确定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应主要掌握《经济合同法》、《会计法》、《审计法》、《税法》、《公司法》、《票据法》等。

(2)财务会计知识。财务会计是审计监督的基本对象,只有精通会计业务,审计人员才能从复杂的会计账目中发现问题,正确判断被审计单位账务处理的合规性、正确性及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才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表示正确意见,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为利益关系人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3)经济管理知识。审计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监督活动,要胜任监督职责,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经济管理知识。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发现国民经济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4)审计基础知识。审计作为一种独立、专门的经济监督活动,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独特的标准体系。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有效地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客观地分析和判断被审计事项的性质,进而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应主要具备审计基础理论、审计标准、一般审计技术、电算化审计技术等。

(5)外语知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规模将不断扩大,一方面中外合资、合作审计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中国审计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跨国经营活动也会日益发展。

为了加强对涉外经济活动的监督,维护我国利益,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都需要开展涉外审计业务,这就对审计人员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为便于进行国际审计交流,学习国际审计惯例,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改进我国审计工作,完善我国审计制度,加强与国际间的接轨,也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外语知识。

(6)其他相关知识。在现代科学领域中,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关系。因此,审计人员在其知识结构中充实相关性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主要包括:市场学、物价学、运筹学、情报学、心理学、逻辑学、交际学等方面的知识。

(9)审计执法证考试培训方案扩展阅读:

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1、产生的前提不同

会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适应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

2、两者性质不同

会计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或管理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审计则处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之外,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 行审查,具有外在性和独立性。

3、两者对象不同

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过程,也即是经济活动价值方面;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4、方法程序不同

会计方法体系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三部分组成,包括了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内容,其中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记账、算账和报账方法,其目的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必须的资料和信息。

审计方法体系由规划方法、实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组成,而实施方法主要是为了确定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对照标准评价,提出审计报告与决定,使用资料检查法、实物检查法、审计调查法、审计分析法、审计抽样法等,其目的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

Ⅹ 浅谈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几点做法

质量是审计的生命。提高审计质量不是口号,是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审计人在方法上开拓,在思想上创新,在实践中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以人为本,创造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基础。审计工作最终是靠人来完成的,因此,审计质量控制要做到首先就要以人为本,深入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机关内部环境,奠定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基础。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采取办学习班、自学、参加培训班、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学习审计法、会计法等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尤其注重抓好审计署六号令学习,要通过选派审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审计准则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业务知识培训班以及有关加强审计质量的培训等形式,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力求通过深入扎实的培训学习,规范审计行为,着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三是抓住关键环节,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从实际工作中来看,切实提升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就是要把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1)把好审计计划立项关,以审计计划计划统领全年工作。审计计划是一年审计工作的纲要性文件,在提高审计质量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围绕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安排、围绕本级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在安排传统审计项目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审计调查,围绕投资大、有影响力的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效果。以充分发挥审计在投资决策上的职能作用。

(2)精心制定审计方案,以方案指导每一个审计项目。由于主客观存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重视审计方案制定工作,经常是仓促上阵,这也是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为此,我们应该在思想上有所触动,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在审计方案的制定上,掌握全局,突出重点,审计项目实施前深入被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摸清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管理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订周密的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合理安排审计时间和审计力量。

(3)抓好审中质量控制,切实做好每一小项审计。高质量的审计来自审计人员现场实施过程。因此,审计过程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关键一环。审计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审计,严肃、认真、细致地开展每一事项的核查,不放过个一个疑点。有特殊情况发生要用时向领导报告,以争取领导的支持,及时调整工作方案。

(4)把握审计报告拟稿关,确保审计成果真实披露。审计报告内容表述要客观、全面、准确,发现问题定性得当,处理措施要有理有据。审计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被审单位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5)进一步完善内部约束机制,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从审计工作底稿到审计决定,都要严格复核程序、复核权限,进行全面复核和检查。对于重大审计项目要通过审计业务会议形式确定处理原则。通过审计复核、业务会议及检查及时发现审计过程和审计程序存在问题,以充分发挥审计复核、审计业务会议和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制度作用,更好地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四是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多被审计单位都实现了会计核算信息化,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基层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起步较迟,其工作手段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创造条件彻底改变这一落后局面,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

五是开展优秀项目评比,以评比促审计质量提高。继续完善各项质量考评制度。对审计执法严格、效果明显的,实行重大审计成果奖励制度。对计算机审计水平,审计建议采纳情况、审计质量评比、审计理论创作,审计信息宣传等方面成绩突出的要在精神奖励的同时实施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充分发挥质量考核和先进的带头作用,从而达到以评比促整改,以评比促提高的目标。

阅读全文

与审计执法证考试培训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有哪些 浏览:837
卫生院年会策划方案 浏览:560
行政部促销活动总结 浏览:269
rails电子商务 浏览:730
餐饮会议活动策划方案范文大全 浏览:256
色弱可以报网络营销吗 浏览:28
低成本品牌营销讲师 浏览:747
地标性产品推广方案 浏览:612
制定抖音推广方案 浏览:732
易转发微信营销系统 浏览:727
b2a电子商务模式 浏览:92
湖南佰盈网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393
校园法治教育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0
电商创业孵化培训方案 浏览:335
学校专题培训方案 浏览:713
饮料春节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789
旅行社市场营销6 浏览:694
市场营销专科排名 浏览:454
卖东西营销方案 浏览:670
美容会所开业策划方案 浏览: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