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培训幼儿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培训幼儿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22-04-02 00:16:26

1.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一份教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 设计活动目标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1、目标表述的角度应该要一致,要不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要不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2、目标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目标设计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4、目标表述要精简 教师组织活动通常包括三个环节:活动开始、活动基本部分、活动结束部分。 注意:对于不同教育目标的活动,开始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幼儿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开始。 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关注幼儿实际生活中的感知和体验,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二、注重情感体验,重视幼儿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三、注重给幼儿提供实践练习的时间和机会,以促使幼儿将社会认知转化为社会行为 四、创设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有效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

2. 幼儿园如何设计培训教师方案

1.现状分析/培训需求分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最难的应当数“进行相关方分析”这一部分。任何一门课程的开发与培训,所涉及的相关方面都是非常多的,要弄清楚所有这些相关方的基本信息,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在课程开发过程应该充当什么角色。这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思路方法,极度的耐心细心和一定的沟通周旋技巧,要做好是很不容易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为此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很好的办法,例如召开研讨会,采用矩阵法、维恩图等分析相关方对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性很强。
2.制定课程纲要或框架
应该说这一阶段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弄清楚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以前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总是搞不清楚这两个概念到底有是什么区别,甚至认为它们是一样的。读了本书的这一环节才知道,原来这两个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教学目的是对具体教学意图的总结,通常是告诉培训者或教师应该教授哪些内容。而教学目标则描述了学员们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能够做什么。也就是说,教学目的是一个宏观层次的概念,而教学目标是相对具体的。比如说“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有一个宏观的目的,但是具体到某一天,可能目标就只是备好第二天课。”
3.规划并开发详细课程
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很多课程的开发,在内容选择与设计上基本都是根据相关的教学纲要,以课程开发团队的想法和意见为主。而PCD方法更多强调的是学员的参与,它的培训内容更多取决于学员的需求,课程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员必须了解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增加选择一些学员应该了解和少量锦上添花的内容。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培训的效果。
4.实施/采用新课程
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也经常参与小组活动或小组学习,但是往往由于小组中个别同学积极性不高,或者个别同学比较霸道,别的组员没有机会参与计划或作决定等原因,使得小组合作的效果不理想。对此,PCD方法提供了许多有效又不乏趣味的小组活动方法,例如“滚雪球”、“旋转木马”、“玻璃鱼缸”等。这些活动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在一般的培训室中就可以开展,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
5.开发并完善PCD的评估体系
PCD方法将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培训的始末,除了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多元化之外,评价方法更是涉及到环境、输入、过程、成果等多个维度,不仅评价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更评价学员的态度和信念,以更全面的考核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
你也可以在“腾跃校长在线”手机应用里查看教师培训方案和相关文章。

3.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设计方案:

一、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生活。

1、通过分享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家庭习俗、语言、食物、音乐、价值观、家庭关系、生活方式、文化庆典和国家遗产。

2、可以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良好接受和对他人的积极理解,了解快速变化、复杂和独立的社会中生活的丰富性和合作性。

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愿意与他人共同游戏、活动并友好相处。

2、善于与人交往,懂得问候、交谈、与人合作及参与活动的技巧,掌握几种交往策略。

3、能主动帮助弱小同伴,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老人和残疾人,经常自愿的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

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规要求,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

2、感受生活中规则的重要,能围绕自己的生活、学习、游戏制定简单的规则。

四、认真倾听并理解任务性的语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1、有困难或需求帮助时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成人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

2、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尽可能自己解决。

3、做事有信心,能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

4、了解自己周围环境的关系,能较快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五、爱父母长辈、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

2、了解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3、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

4.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流程有哪几个

一、教学活动意图
活动意图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开展前的思考:为什么设计这个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活动能够给幼儿带来哪些经验?这些经验具有什么样的发展与教育价值?这个教学活动幼儿感兴趣吗,能接受并理解吗?
例:我爱妈妈
教学活动意图:
妈妈是幼儿生活中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为了让幼儿更加了解妈妈、关心妈妈,大方地表达对妈妈的爱,我设计了 “我爱妈妈”教学活动。通过一段妈妈与宝宝的对话切入主题,引导幼儿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学会大方地表达对妈妈的爱。
并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意图都需要撰写出来,因为教学意图会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部分体现出来。
二、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效果的期待(或预期),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南,活动目标统领整个教学活动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设计的内容。活动目标的设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活动目标与上位目标保持一致,最终服务于幼儿园教育总目标
2、活动目标难度适中,切实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活动目标内容全面,突出关键经验,从情感、认知、动作技能三个维度来考虑
4、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出层次性,关注个别差异
5、活动目标的表述应以《指南》为依据,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6、目标数量y一般为2-4条,各目标内容要相对独立
三、确定活动重难点
在幼儿可获得的经验中,选择幼儿最需要的经验作为重点。教学环节的详略安排就是由重难点来确定的。
四、教学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方面的准备:对幼儿已有的相应知识经验的分析。
2、物质方面的准备:操作性材料。
a、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
b、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c、趣味性
五、幼儿园教学活动环节
(一)开始部分,又称导入环节,主要作用是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诱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心理基础,是教学活动成功的首要保证。一般占用3-5分钟。
直接导入、谈话导入、谜语导入、情景导入、游戏导入 、故事导入
(二)基本部分
1、确定主要活动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目的
2、预设每个环节的呈现方式
实物呈现、画面、问题、游戏、任务、表演
3、设计教学环节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a、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b、各环节层层递进,自然衔接
c、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略间接的取决于活动目标)
(三)结束部分
自然结束法、游戏表演结束法、评价总结法、后续延伸
六、活动延伸
既是对前面教学活动的巩固,也是继续开展下一个教学活动的链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途径:
延伸到 下一个教学活动中
延伸到区域活动中
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延伸到幼儿的家庭活动中

5. 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案

儿教师与自我等方面的关系为切入点,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 一、我关注教学活动中的幼儿,由此获得专业发展 (一)我是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 1.根据我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学参考书上提供的某个活动方案.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2.根据我自己的兴趣,以教学参考书上提供的活动方案为基本思路,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作简单修改后进行教学。 3.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学参考书上选择适宜的活动方案,依据我对本班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了解对方案作适当修改后进行教学。

6. 一个完整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有哪些步骤

幼儿园语言教学设计7篇 1 猴子捞月亮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神奇的玻璃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白兔战胜大灰狼的办法,知道神奇玻璃的含义。 2、让幼儿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不同变化。 活动准备: 放大镜一个、凸透镜一个、《神奇的玻璃》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流程: 1、师生谈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玻璃?(幼儿自由讨论) (2)小白兔也有一块神奇的玻璃,你想知道吗?(从而引出故事《神奇的玻璃》) 2、出示《神奇的玻璃》挂图请幼儿欣赏,老师讲述故事并提出问题: (1)小白兔在玩时捡到了什么? (2)他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3)猜想小白兔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3、出示放大镜。 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从而感知“玻璃”的神奇之处,知道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然后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利用这块“神奇的玻璃”战胜大灰狼。 4、看图书听故事。 老师播放故事磁带请幼儿边看图画边听故事《神奇的玻璃》,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提出问题: (1)小兔子是利用什么办法吓跑大灰狼的? (2)如果是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打败大灰狼? 5、引导幼儿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启发幼儿继续探索“玻璃”的神奇之处:看近的物体时,物体变大,离得远就会变小,而且物体是倒立的。这种“玻璃”就是凸透镜。 (2)组织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讲述:小朋友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镜子,请幼儿讨论;然后交流凸透镜在生活中的用途。 6、师生进行讨论: 小朋友知道了凸透镜的模样和用处,想一想你们还见过其他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讨论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平面镜、凹透镜、哈哈镜等。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知道哈哈镜的用处吗?那我们去三楼的哈哈镜那里认识一下它吧,巩固对哈哈镜知识的掌握。 3 醒来后的惊喜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副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3册的第29页。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 (1)图1 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在做什么?爸爸和叔叔在干嘛?你从哪看出来的? (2)图2 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3)图3 画面上都有谁?儿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动作时什么样的?代表什么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 (4)图4 设置悬念 a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画,请幼儿说说;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b出示有背景的挂图,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儿子心里怎么想?爸爸为什么躲到树后面? c教师看图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怎样对父亲表达自己的爱 4 快乐的小公主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给予也是一种快乐。 2、了解让自己快乐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呼啦圈、《快乐的小公主》故事磁带、教学挂图《快乐的小公主》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呼啦圈”引入课题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玩过呼啦圈?玩呼啦圈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开不开心、快不快乐?想不想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我们的好伙伴呢? 2、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会对身体不好,家人和好朋友也会担心,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开心快乐,并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我们身边的人。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录音机,让幼儿听故事《快乐的小公主》,并提出以下问题: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公主住在哪里?她为什么不开心?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啊? 2)小公主后来找到快乐了吗?她是怎么找到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在哪里呢? 2、教师再次播放录音机让幼儿听故事《快乐的小公主》,借以加深幼儿的记忆。 3、教师出示挂图《快乐的小公主》,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呢?如果自己的小伙伴和家人不开心,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快乐的方法,帮助自己和他人,让所有人都获得快乐,在快乐中生活。 5 猴子学样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意,乐意表达自己的理解感觉。 2.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 3.通过老公公动作及表情进行故事表演,激发表演兴趣,提高表演能力。 4.学会遇事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活动准备: 图四幅,道具:草帽若干,扁担一根,《猴子学样》的伴奏磁带,树,猴子面具 活动流程: 1.出示猴子面具,它是谁?现在将有一群猴子在树上玩耍,它们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2.出示图一:你看到了什么,老公公在干什么?老公公挑着一担帽子到城里去卖,坐在大树下面睡觉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图片二:猴子在树上为什么又蹦又跳,它在干什么?老公公看到了,老公公怎么说,为什么那么急,老公公会对猴子说些什么?猴子有没有把帽子给老公公? 4.出示图三:老公公急得那样后怎么做的,猴子看见了会怎么做?猴子为什么看见老公公这样做它也这样做?老公公开始想办法了,结果如何? 5.出示图四:老公公又想出更好的办法使得帽子得以回返,什么办法呢? 6、通过音乐欣赏故事:将每幅图中的关键词语“抬头、伸手、搔脑袋、扔”贴到相应的画面中。讨论:老爷爷想出的最后一个方法管用吗? 7.看图讲述:鼓励幼儿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并引导幼儿说说: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猴子?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爷爷? 8.表演故事: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某图片中发生的一件事。用帽子等道具引导幼儿分角色表

7. 怎样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通过游戏的教学。老师要多笑,与学生们多亲近,免得发生尴尬。多找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避免死板教条。给学生以自由畅想的空间。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会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我是个学生,只归纳出这么多,你可以跟你的学生交流哦!

8. 培养幼儿思维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一、要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例”:即是多举例;“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替”:让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可”: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举例来说,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类”:是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二、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
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
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比如“回形针有什么用?”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发散性思维要求一题多解,供参考的答案有:
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1.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
2.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
3.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
4.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
5.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缓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
6.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
7.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
下面是一则成功的家教案例:【鼓励孩子“异想天开”】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数学老师让人捎口信要我们去,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数学教学正进入直式运算阶段,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从低位向高位顺序运算,惟独儿子别出心裁地从高位到低位进行逆向运算,经老师指出后,他竟顽固地一意孤行。
我们回家盘问时,儿子振振有词:“左边算到右边是我想出来的窍门。对听这么一说,我们意识到,儿子虽然违背规律进行运算,却透露出一种萌芽状态的独创精神。
于是我们在对他的“找窍门”给予充分肯定之后,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要多方位地观察,对思维结果还需验证,验证的标准就是看它的实际效果。然后,我们与他一起分析逆向运算的弊端。最后,他口服心服地毅然忍痛割“爱”了。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父母不是包办替代,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从小树立主体意识,从各方面给予他“参与”的机会。记得小学三年级一次数学考试,儿子对其中一道文字题有异议,我们马上会面数学老师,家长和老师一起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大胆叙说,据理力争。当确定孩子的异议是正确的时候,我们进而告诉他即使书本也有不正确的地方。我们并不认为“听话”是好孩子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求他对父母和老师也不要一味服从和依赖。

9.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科学引导,顺其自然,自由发展

阅读全文

与培训幼儿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唐山生活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556
贫困户慈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92
长沙百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432
男主角小卡尔电影 浏览:545
农民学文化培训方案 浏览:960
宁波田和电子商务 浏览:205
烟草安全培训方案 浏览:7
维修车间培训考核实施方案 浏览:197
宜昌市网球比赛策划方案 浏览:487
沐风之女三部曲完整版 浏览:138
电影网址 你懂的 浏览:834
大佬的365天一样好看的电视剧 浏览:306
市场营销总监岗位说明书 浏览:771
汉字成语大赛策划方案 浏览:380
集点赠送促销活动有哪些 浏览:775
我要看的电影 浏览:588
锦年华电子商务平台 浏览:633
一对在楼上一对在泳池韩国电影 浏览:806
钟志微信营销 浏览:902
11月汽车促销活动主题 浏览: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