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消防九小场所怎么界定的法律文件有吗
没有相关法律标明九小场所,九小场所一般是消防部门的称呼。
“九小场所”是指按分级管理原则由公安派出所管辖的人员密集场所。具体是指:“小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场、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
九小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1、建筑不规范,安全保障差
有的设置在同一座平房建筑物内,有的设置在同一幢高层建筑物内;有的是租赁或利用倒闭的厂房,有的是通过民用住宅改建的,而且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建筑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甚至部分为违章搭建建筑,其建筑内部装修、生产功能分区、员工宿舍的布置等大多由场所经营者自行安排,随意性极大,安全保障差。
2、责任不落实,有效管理少
很多经营业主由于受“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作崇,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消防投入不足,消防器材配备缺乏,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没有落实相关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消防意识不强,自救能力弱
大多数“九小场所”上至业主,下至员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消防安全意识差,员工消防安全观念淡薄,缺少相应的消防培训,灭火和逃生常识缺乏,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发生火灾初期时的处置能力。
4、消防设施不齐,逃生条件差
大部分“九小场所”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疏散逃生条件差、消防设施缺乏、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不足等消防隐患;且场所内人员密集,拥挤混乱,电线乱拉乱接,设备陈旧;原料性能复杂,仓库堆放混乱,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很难组织起有效的灭火和逃生,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5、缺乏规划管理,火灾发生率大
目前,北塘大队部分农村街道小规模的“九小场所”现象较为普遍,且较为零散;但在城区街道内有的则是与其他场所、仓库甚至生活区连成一片,员工、居民在生产、生活上随意动用明火,稍有不慎,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形成大面积火灾。
(1)福利院消防安全培训方案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按照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定期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2、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不堵塞占用消防车通道,保证防火间距、防火分区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3、加强用火、用电、用气和动火安全管理,不违法使用、储存、经营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物品。
“九小场所”的火灾特点:
1、燃烧猛烈,容易形成大面积燃烧。
2、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3、烟雾密集,烟气严重侵害被困人员。
4、水源缺乏,灭火救援难度大。
“九小场所”火灾的预防方案:
1、小点位火灾报警
专门针对小型工程应用的适用于小规模报警场所的低成本、小点数的火灾报警控制器,配合现场设备可满足小场所的消防报警需求。
2、独立式探测报警
通过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等采集现场信息,发生警情时,现场高分贝报警。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手机APP接收报警信息。
工作措施
出台工作手册,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
针对“九小场所”数量多,缺乏有效规范管理的现实情况,及时研究出台区内“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指南,以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应当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规范各生产经营单位消防管理行为,防范和减少火灾事故,也有利于政府及有关部门有效开展消防安全监管工作。
创新监管模式,做实“九小”场所网格化管理。
针对“九小”场所覆盖面广,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及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监管网络体系,抓好“九小”场所消防网格化管理。利用网格化监管,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对辖区“九小场所”进行常态化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形成负面清单,实施“三色”问题清单管理。
齐抓共管,搞好部门联动。
一是依托安全社区创建,落实“九小”场所具体监管责任。通过安全社区创建强化全员参与,整合监管资源和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中。二是公安和属地镇街加强检查监管。对辖区“九小”场所进行常态化排查,形成负面清单,按照“日清周进,周清月进,月清季进”要求逐一消除隐患。
开展专项整治,强化联合执法。
加大对“九小”场所的专项整治力度,安排一定的专项整治经费,为整治工作提供保证。强化联合执法,由辖区镇街为主,公安消防、派出所、安监、工商、建设、供气、供电等部门组成检查组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全面取缔无证经营,规范有证经营,通过联合执法,消除火灾隐患。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
加强“九小”场所消防监管,提高其自身消防安全保障能力,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