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路政管理局为了迎国检与公路局、交警支队、联合确保交通畅通在29号出动100人20辆车制定了方案的(稿件)
各市公路局: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做好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准备工作的通知》(厅公路字〔2008〕26号),交通运输部决定于2010年下半年组织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这是交通运输部对我省“十一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展示我省“绿色长廊和谐公路”建设阶段性成果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为切实做好迎检准备工作,现将《迎接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路政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方案的具体要求,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
二○○九年七月二十日
附件:
福建省公路管理局迎接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
与管理检查路政工作方案
为创建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迎接交通运输部2010年组织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评比,充分展示福建省公路交通的良好形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做好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准备工作的通知》(厅公路字[2008] 26号)精神,特制定迎部检路政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务院支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强路政管理,精心组织迎部检路政管理各项准备工作。
(二)总体目标。建立完善路政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依法行政、以法治路,确保路产路权不被侵犯和干线公路完好畅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统一全省路政档案,做到路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力争以“准备充分、形象良好、规范执法、文明服务”展示福建普通干线公路路政良好形象。
二、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外业工作内容和要求
根据交通部检查的有关要求,我省路政外业工作主要内容是:开展重大违章专项整治,保持路容路貌整洁美观;加强货车超限超载的治理,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做好路宅分家和绿化成果保护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如下:
1、开展重大违章专项整治。要求各设区市公路局针对辖区国省干线公路沿线存在的重大违章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
(1)非公路交通标志牌整治。严禁在公路用地、路肩边沟及绿化带内设置各类“非标”,严禁设置跨路门式“非标”。对未经审批的“非标”一律拆除,违规审批的按期清理,破损、锈蚀、歪斜等影响路容路貌和行车安全的,要求设置者及时采取修复、加固或拆除等措施。
(2)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违章建筑的治理。对于近年来在建筑控制区内搭建的猪圈、烤烟房、路边店、民宅等违章建筑,各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予以清理,要加大路政巡查工作力度,及时发现制止新的违章建筑和违章搭盖,做到发现一处清除一处,把违法建筑物遏制在始发之初。
(3)公路及公路用地上违章行为的治理。主要以矿山、沙场、砖厂、开发区、高速路道口等作为路面污染整治的重点,通过签订保洁协议、疏堵结合等手段保证路面整洁。及时有效制止和处理公路及公路用地上堆放杂物、倾倒垃圾、摆摊设点、占道为市、占道作业、占道晒物、设置障碍、挖沟引水等现象。
(4)违规设置公路平面交叉道口的治理。务必加强平交道口的管理和规范审批工作。要求与干线公路搭接平交的支路,路基不能直接搭接在干线公路的边沟和路肩上;至少有3米长的支路路面标高不高于干线公路路面标高;支路路面必须硬化10米以上,搭接部位用水沟盖板隔开。对已审批但违规设置的道口,应按照工程规范要求进行整改;未经审批增设、设置不规范的坚决依法查处。
(5)路边店、加水点、加油站的管理。要求“店前三化”:①店前场地硬化,做到路边店建筑外缘至公路边沟之间的空地统一平整硬化,且场地硬化标高不高于路面标高;②店前管理规范化,做到路边水沟管理规范化和店牌设置规范化;③店前美化,做好店前保洁和绿化美化工作。有关单位要与公路沿线相关业主签订责任状,并落实责任。对没有“店前三化”的,不颁发许可证;已许可但不符合“三化”要求的,责令整改,否则年检时不予许可,并依法强制拆除。
2、加强治理超限超载工作。(1)密切关注我省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后,普通公路车流量及超限车流量的变化情况,及时制定、调整和细化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2)加大治超工作力度,保证一类站每天实行四班三运转24小时有足够的路政人员上班值守,保证检测站巡查车、装卸载等装备的到位,保障检测站工作经费。(3)加强对短途超限车辆的治理,强化源头监管和路面执法,严厉打击重点路段的短途超限运沙、运煤等车辆。(4)加强联合执法,继续对超限车辆保持高压态势,防止出现反弹。
3、路宅分家和绿化成果保护。对于各地区境内国省干线公路沿线的民房、村镇、厂矿区,影响公路排水、影响路容路貌的路段,必须加强协调、排除干扰,认真实施“路宅分家”。同时,制订具体保护措施,重点查处以下现象:恶意堵塞边沟;在新做盖板上加铺沥青、黄土等材料;破坏花池,破坏特殊绿化点;盗挖路树、苗木、花草等行为。
(二)内业工作内容和要求
根据交通部检查的有关要求,我省路政内业管理要做到所容所貌整洁美观,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各类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加强所容所貌建设,规范上墙公示内容。要求各级路政部门办公场所摆设整齐有序、清洁美观,治超检测站按照交通部要求,制作统一的标志标识;规范路政人员的仪容仪表,统一路政管理人员着装;建立完善路政执法上墙公示制度,统一规范上墙公示的格式和内容。
省公路路政管理局上墙公示的内容包含六项:省公路路政管理局职责、路政人员监督台及举报电话、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分项表及流程图、《福建省公路路产损害赔偿收费标准》、收费许可证、行政强制措施。
市公路路政管理分局、路政管理所上墙公示的内容包含十项:路政管理分局(路政管理所)职责、路政人员监督台及举报电话、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分项表及流程图、《福建省公路路产损害赔偿收费标准》、收费许可证、行政强制措施、路政人员动态栏、管辖区域示意图、路政处罚流程图、路政案件处理结果公示。
超限运输检测站上墙公示内容包含九项:超限运输检测站职责、执法依据、收费标准、治超工作人员“十条禁令”和“五个不准”、治超工作人员监督台及举报电话、治超工作人员动态栏、行政强制措施、案件处理程序、案件处理结果公示。
2、梳理和完善各项路政规章制度。我省路政管理机构的规章制度包括以下二十三种:路政人员岗位职责、路政人员行为规范、政治业务培训学习制度、工作研究会议制度、廉政勤政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印章使用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首接制度、信访制度、值班备勤制度、宣传报道工作制度、路政管理统计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内外业人员工作交接联系制度、路政巡查车使用管理制度、路政巡查管理制度、执法装备管理规定、突发性公路路政案件应急处理制度、路政管理效能建设制度、执法与办案程序、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路政执法与考核评议制度。
对于以上各项路政规章制度,属于共性方面的,由省路政管理局进行修改和完善,汇编成册;属于个性方面的,如内外业人员工作交接联系制度、突发性公路路政案件应急处理制度等,各地市公路路政管理分局、路政管理所、超限运输检测站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自行修订。
3、加强路政档案规范化管理。建立规范化内业档案,对各种路政档案分类设置、统一规范,做到档卡资料齐全、分类清楚、编目登记、装订归档。
路政管理机构的档案包括以下十七种:路政许可档案、路政案件处理档案、路政法事档案(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案件)、路产档案、建筑控制区内建筑物档案、公路两侧的路边店档案、特殊运输车辆档案、路政宣传档案、路政人员档案、路政装备档案、巡路记录档案、信访投诉资料档案、路政统计报表档案、收发文书档案、会议记录档案、声像档案和相关记录档案。
超限运输检测站的档案包括以下十二种:路政案件处理档案、路政法事档案、路政装备档案、路政宣传档案、巡路记录档案、治超统计报表档案、信访投诉记录档案、收发文书档案、会议记录档案、治超工作人员档案、声像档案及相关记录档案。
(三)队伍建设和规范执法
1、路政执法队伍建设。要求各级公路部门总结2005年以来的路政执法队伍建设成果,收集整理以下相关材料:各单位批准招聘路政人员的文件;岗前培训班资料;业务培训班通知、课程表和培训人员名单;廉政教育学习活动及关于贯彻《公路路政管理人员廉洁勤政暂行规定》的具体廉政措施;路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资料;各年度路政管理工作考核表;提供便民服务措施、服务社会捐助社会、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等资料。
2、规范路政执法。要求各单位全面检查2005年以来的路政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卷。(1)规范路政巡查制度。巡查记录本按照福建省路政管理软件系统规定的格式记录填写,未按统一规定格式记录的要补充完整,同时提供上路巡查统计数据材料。(2)规范路政行政审批许可。路政许可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根据《福建省路政行政许可管理暂行规定》办理许可审批,手续不齐全、材料不完整的,要进一步补充完整。(3)公路赔补偿案件严格依据《福建省公路路产损坏赔偿收费项目及标准》收取赔补偿费,低于标准收取的说明理由,属于减免的应补办减免手续归入案卷。(4)规范路政行政处罚。路政案件处理严格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及其配套制度(包括听证制度、听取当事人意见制度、集体讨论制度、回避制度、监督检查与评议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三、工作步骤
(一)外业工作
1、重大违章专项整治工作
第一阶段:2009年3月为调查摸底阶段。各地按照省公路局下发的《重大违章专项整治调查表》,对本辖区内国省道路重大违章情况逐个调查摸底,进行登记。
第二阶段:2009年4月至5月为核实准备阶段。省公路局根据各地上报的重大违章情况到实地进行调查核实,并对全省五条国道沿线的检查综合情况在全省进行通报。
第三阶段:从2009年6月至11月为集中治理阶段。要求各地加强组织协调,加大宣传,统一行动,争取采取社会综合治理的方式,开展重大违章专项治理,以达到治本之效。
第四阶段:2009年12月为检查评比阶段。12月上旬由各设区市公路局对各地重大违章整治情况进行初评,12月中下旬省公路局将结合年终检查对整治的成效进行评比。
第五阶段:2010年为提高冲刺阶段。各地公路局做好排查隐患、查漏补缺工作,及时有效查处公路违章行为。
2、治理超限超载工作
2009年5月6日至8月15日,组织开展治理货车超限超载百日联合行动。此后,各地持续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进一步深化推进反超限运输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路宅分家及绿化成果的保护
此项工作列入路政日常管理重要内容,强化路面监控,要求各路政所上路巡查每月不少于18天,重要路段每天至少一次,国道每两天至少一次,省道每三天至少一次,县道每四天至少一次,同时做好巡查记录。
(二)内业工作
第一阶段:2009年4月为开展调研阶段。省公路局组织到基层调研,收集总结有关内业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第二阶段:2009年5月为提出意见阶段。针对前一阶段的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全省内业工作规范化管理意见。
第三阶段:从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各级路政管理机构组织开展规范上墙公示内容、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加强档案材料管理等具体工作,力求内业资料内容规范完整,形式统一。
第四阶段:2009年12月为检查落实阶段。省公路局将各地公路局路政内业规范化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对路政内业规范化工作进行检查评比。
第五阶段:2010年为提高冲刺阶段。各地公路局应认真总结,做好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工作。
(三)队伍建设和规范执法
第一阶段:从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各地组织做好有关队伍建设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和规范执法的自查自纠工作。
第二阶段:2009年12月为检查评比阶段。省公路局将各地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内容,进行检查评比。
第三阶段:2010年为总结提高阶段。各地认真总结2009年的工作,并结合2010年新情况,做好完善提高工作,以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规范执法。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设区市公路局要充分认识此次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的重要性,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早准备、科学安排,认真组织各地市所属辖区开展迎部检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迎检期间公路路政管理。
(二)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各地对迎部检工作要专门研究部署,根据迎部检有关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详细的迎部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职责,早部署、早行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迎部检路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强化督查、务求实效
各地市公路局要加强对辖区各单位迎部检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做出实效。省局将不定期对各地的迎部检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及时掌握迎检工作进展情况,并在每次督查后发布通报,对工作进展缓慢、工作不力的单位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务求今年迎检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制定措施、奖优罚劣
各地市公路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制定迎部检路政管理工作具体保障措施;采取激励机制,对所属辖区各公路分局迎部检工作开展评比,奖优罚劣。省局今年年终将结合年终查路(路政350分),把检查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明年交通部检查之前,设立迎部检工作专项奖,对各单位迎检工作进行综合评比,表彰奖励先进。
Ⅱ 学校要求为"迎国检"教师自费统一着装这样做违法吗
学校迎国检工作方案
“两基”迎“国检”工作既是进一步推动“两基”巩固提高的重要抓手,也是充分体现和展示我区教育特色和亮点的重要平台,为此我校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面部署,充分体现和展示民族与地方特色作为贯彻落实“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展示我乡教育的特色优势,既具有现代气息、又不缺乏民族特色,现结合我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从现在起,要把“两基”迎国检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以突出,扎实抓好各个环节,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要求,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营造两基迎国检的***氛围,形成全县各部门、各方面共同关注、相互配合、支持的良好局面。?
2改变传统的活动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今年加强舞蹈这一基本技能的训练,改变过去各种活动中“以点代面”的做法,从而更加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也正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校的体育与艺术活动也在实施并将要充分体现民族与地方特色。我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将锅庄舞《圣洁的旋律》融入课间操和课外活动内容,同时经常开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文体艺术活动,这样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把学校办成学生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的乐园。
3、成立组织,明确责任。在我县教育局统一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共同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我校本身也要迅速成立“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采取得力措施,落实工作责任。?
4、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民族与地方特色,大力开展校园净化、绿化和美化工作。一是净化校园,我没建立了净化校园的规章制度,坚持每天清扫和定期喷洒药物,划分清洁卫生责任地段,清除垃圾和污水,保持学校校舍、设备、场地的清洁卫生;禁止机动车辆驶入教学区;坚决禁止和取缔校园内摆摊设点和打牌赌博,杜绝***、色情书刊、录像流入校园,规范了校园秩序。二是绿化校园,我们在已完成规划的地方,如教室旁边、道路两边、场地边缘种植柳树和各种花草,使我们的校园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三是美化校园,我们从校园建筑艺术着眼,精心设计,合理布局,通过整平整校园,刻写永久性标语,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名人画像等方式,尽可能发挥每一栋建筑、每一面砖墙的教育作用和校园美的感觉。
将充分利用好校园内的围墙、走廊、教室、德育室、寝室等场所,使之成为学习园地和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努力打造健康、活泼、文明、向上的育人环境。实施“温馨校园”工程,营造整洁、舒适、温馨的学生生活环境,宣传载体及内容也将充分体现民族与地方特色,学校橱窗、宣传栏、标语、横幅等的制作和宣传内容要体现“藏汉双语”教育特色和民族特色。。形成既统一规范、又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我校将突出“以学生为本,让先进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构建***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5、体现时代要求,突出地方特色。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提倡“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有我超”,力求“合格+特色”现在我校已形成了“师以敬业为乐,严谨治学,讲奉献,讲团结”和“生以勤学为本,勤奋学习,个个比成绩,比能力,班班争先进”的良好局面。“两基”工作要常抓常新,体现时代的新要求和波罗“文化之乡”、“木刻之乡”的地方特色,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都要在“两基”巩固、提高中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体现;还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等,力求全乡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6、师生着装也要充分体现和展示民族与地方特色。学校将要求藏族教师自己购置或准备一套具有藏民族特色的服装,“国检”期间要求教师着本民族服装。
“两基”迎“国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校将迅速行动起来,在突出特色、呈现亮点上多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好本地资源,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抓出成效。希望上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我校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检查力度,为迎“国检”营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良好氛围。
经过全体教师的艰苦拼搏,开拓创新,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了显著的提高,文明校风业已形成,是学校真正成为了团结的阵地,人才成长的摇篮,同时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些成绩和评价在鼓励和鞭策着每一个师生员工,面对“两基”迎国检工作,我们已做好了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我们相信,波罗乡中心校在江达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必将以崭新的姿态顺利迎接中央“两基”迎国检工作组的全面检查
Ⅲ 两基迎国检的档案目录有哪些
一、综合材料
1.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教育基本情况简介;
2.“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乡、校);
3.乡镇“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
4.乡镇“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5.乡镇地图及学校分布图;
6.学校简介及学校平面图;
7.乡镇(学校)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8.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乡、校);
县政府与乡镇政府;教育局与辅导站,(学区)、学校。
9.上级下发的“两基”工作及学校管理文件
各级“两基”迎国检的文件、通知;
“两基”迎国检自查材料;
“两基”迎国检会议记录(纪要);
“两基”迎国检简报;
“两基”迎国检工作台账等。
二、乡镇、学校“两基”工作情况
1.乡镇(学校)普九建档表册(学校还应有原始印证资料);
建档表册以省上提供的样表确定,原始印证资料包括转学、休学、复学、辍学等异动学生花名册及其家长和班主任签字的学生个人申请、相关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等,有些信息还应与学校过程性管理的各种记录、学校日志记载内容相互印证。
2.乡镇控辍保学制度、措施和责任书
乡镇建立的控辍保学工作制度、措施;
印发的有关文件;
辍学学生花名册;
劝学返校情况记载;
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宣传资料。
3.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的相关资料(如享受国家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学生花名册等);
上级印发的有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的文件;
学校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情况的制度措施;
免除学生杂费情况统计表;
学生享受免费提供科书情况统计表;
补助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费统计表及花名册等。
4.乡镇(学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教师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
教师年度考核(考核方案、教师个人材料、年度考核登记表);
教师师德建设和评优争先材料(要有文件、教师个人材料、通知、证书复印件);
教师情况一览表(支撑指标:教师学历和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合格率);
教职工简明情况登记表(附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继续教育培训证明等复印件);
骨干教师名册(要有教育部门认定的证书复印件);
中小学校长简明情况登记表(附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岗位培训证等复印件)。
5.乡镇(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相关资料
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方案;
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建设(领导机构、学习制度、实施细则、培训人员安排、资料目录);
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总结、过程资料;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名册;
校本培训讲稿、校本培训记录、相关图片资料;
教师培训记录表等。
6.学校教师档案
学校教师档案包括教师的健康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
教师年度体检表;
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获奖证书等复印件;
教师年度教学成绩统计表及教师个人的经验总结、典型教案、优秀课件、才艺竞赛、教学科研论文师德师风承诺书;
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笔记等。
7.乡镇(学校)办学条件相关资料
学校专用教室、行政用房、校园设施及图书情况一览表;
学校教学仪器及设备一览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账册;
数学、理、化、生、科学等实验仪器总账、明细账;
图书总册及分类登记册;
图书借阅登记册及借阅情况统计;
音、体、美、劳活动器材登记表;
微机室、远程教育播放室设备总账。
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情况。
实验室管理制度;
学校实验室配备简介;
近三年实验室工作计划、总结、教师制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目录;
各学期仪器设备的借用情况、演示和分组实验登记表(附开出情况统计);
学生实验报告。
8.学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及相关资料
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及经费报告包括预算、实算、月、季报表;
原始会计凭证和记账凭证;
教师工资发放表册;
各种仪器设备采购的采购计划、合同、发票(复印件)。
9.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相关情况针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采取的各项措施;
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警务进校园、违规经营饮食摊点清理、校车专项整治等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学校管理
1.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2.学校反映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教育教学质量等状况的相关资料
学校作息时间表、教师任课表、班级课程表;
关于教学常规建设的要求及检查情况(分学期分学科教学计划、工作总结)、校长听课记录等;
近三年毕业考试成绩册、成绩汇总表;
教研活动的计划和实施情况;
各学科教研组活动的计划、总结和活动记录(分学期整理);
各学期、各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及成绩册、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有关资料;
开发的校本教材;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有关资料(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情况整理);
近三年来综合实践课题各项通知文件、课题各项制度、课题成员名单职责分工、课题各项记载表、课题教学计划、课题总结(小结);
综合实践课题培训讲稿、课题活动案例 、课题教师论文集、课题各项获奖资料 、课题培训图片资料 ;
综合实践课学生活动方案资料 。
3.学校日志;
4.会议记录;
5.各项管理制度;
各项制度上墙并汇编成册。
6.德育工作制度、计划和活动资料
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及领导小组名单;
国旗下讲话制度 、国旗下讲话资料、校园广播站资料、文明班级评比资料;
团队活动相关资料、班级文化体育活动评比资料、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及先进资料、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资料、班主任工作记载 ;
“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评选资料及名单;
文明礼仪系列活动资料、征文演讲比赛活动资料、学生捐款活动资料、主题班队会资料、体育运动会资料、科技活动资料、禁毒活动资料、安全教育活动资料等;
优秀班主任名单 、好人好事记载表、优秀辅导员名单、班级活动记录、教师节活动资料等。
7.学校安全工作的相关资料
历年各级下发文件;
安全稳定工作计划、安排、总结等;
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订;
开展安全检查、建立安全隐患台帐、安全隐患整改记录等;
预防学生拥挤踩踏的制度和所采取的措施;
制定的突发治安事件、防汛、防火、防地震等各项应急处置预案;
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演练的图文资料;
学校校舍使用管理情况;
紧急疏散通道、消防器材配备、应急照明设施、上下楼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情况;
学校食品卫生相关制度及检查落实情况记载、台账等。
四、扫盲巩固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1. 扫盲领导机构和扫盲专兼职人员配备情况,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或教学点的建立情况;
2. 扫盲工作的各种表册;
3. 成人教育报表、档案材料;
4. 与扫盲工作相关的各种会议记录、活动安排、目标规划、教案、总结、汇报、典型事迹、年报、制度政策等。
Ⅳ 两基迎国检本地在外地读书的学生的佐证材料怎么做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以下简称《计划》)是国家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制定的旨在解决西部“两基”问题的计划,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扶持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实施《计划》,中央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采取集中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用四年时间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该《计划》在国务院领导下,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到2007年,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面貌而确立的重大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推动西部“两基”攻坚,加快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2)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树立和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五个统筹”的集中体现,是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
(3)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西部大开发的奠基性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就难以实现全国的现代化。
(4)免教科书费,标准与现行标准一致。即:小学35元/一学期,初中70元/一学期
根据全国“两基”工作的整体部署,国家教育督导团定于2007年4月对我省“两基”工作督导检查。为了巩固“两基”成果,做好我市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根据全省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湘政办明电〔2006〕191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实施的《义务教育法》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全市“两基”水平为目标,以“两基”工作接受国家督导检查为契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两基”督导检查。
二、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
1、普及程度:主要检查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和辍学率、残疾少儿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15周岁人口文盲率等。上述指标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从严掌握,不能降低标准。
2、师资水平:主要检查落实教师编制情况,小学、初中生师比,代课教师所占比例,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新补充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校长、教师经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比例,同时检查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情况。
3、教育经费:主要检查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公用经费落实情况、资助贫困生情况、“两基”负债情况。2001年后仍有拖欠教师工资的实行“一票否决”。
4、办学条件:主要检查校舍和基本办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根据省定标准配备情况,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情况。凡有D级危房仍在使用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要检查小学、初中大班额比例、超大班额比例。
5、学校管理:重点检查学校安全管理,凡有造成师生伤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检查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校园及周边环境和治理学校乱收费情况。
6、教育质量:主要检查小学、初中毕业生的毕业率;检查地方政府是否给教育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是否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衡量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检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等情况。
7、扫盲工作:主要检查每年扫除青壮年文盲数,现有青壮年文盲数,青壮文盲率,脱盲人员巩固率;在扫盲巩固提高方面所做工作。
为了迎接国家卫生检查,进一步做好创城工作,本周经社区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对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及零就业人员进行分工合作,对辖区内的居民楼进行具体分工,包楼、包片(对个人负责的楼栋建立个人负责制进行全天候监控)并做好以下3项工作:
1、做好对野广告的清理工作,及时发现,不留死角
2、对每栋楼的鼠盒、鼠药进行检查,缺鼠盒及时补上,缺鼠药的及时投放。
3、对所分楼道内张贴的宣传品进行及时清除清缴。社区领导对这3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谁管楼栋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使创城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共清理野广告1000多条,清除白色垃圾10吨,清理杂草5000余平米,投放放鼠盒200多个,投鼠药2箱。
创城工作还在继续,任务还未完成。新开河社区党支部、领导班子在上级政府领导下,按照上级布署,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居民,继续扎实工作,为长春创建国家卫生城做出我们的贡献。
“两基”工作是我区义务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当前全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一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而又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合力攻坚,顺利迎接“两基”国检,我必须做到:
要与广大教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克服困难,全力攻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我区“两基”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费投入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三个增长”的水平还很低,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管、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农村初中保学防辍任务比较重。三是城区学校装备数量不足,品种不齐,达不到省定标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任务相当繁重。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还很突出。四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年龄偏大、观念陈旧、手段落后,英语、美术、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课程无法全面开设。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是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消除文盲,促进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精心准备迎接国检,我们要正视当前的困难与不足,明确迎检的目标和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措施不软、整改不停,”苦战一个月,一定能过关!
最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一定要从这个政治高度上强化认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平,而义务教育最能体现社会的公平性。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谁能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就难以融入现代社会。“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这是农民群众从现实生活中得出的结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已经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公共性。我们要确保“两基”工作通过国检,为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打好牢固基础,实现良好开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目标,特制订《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
一、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形势和挑战
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将有力地推动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关系到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实现。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两基”目标;到2002年底,“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1%。近年来,经过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西部教育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6.7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年;“两基”人口覆盖率仅77%,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02%,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截至2002年,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共410个县级行政单位尚未实现“两基”,涉及345万平方公里国土和8300多万人口。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已经成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02年,西部地区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中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5个,占58%;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普遍简陋,必备的学生寄宿条件严重不足;现有教师不适应及合格师资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在少数地区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人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适龄少年儿童就学面临困难,普及义务教育任务艰巨。全国尚未脱贫的3000万人中,绝大部分生活在西部,农村人均纯收入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一些地区刚刚解决温饱,相当一部分地区尚未完全脱贫,加之西部农村家庭大多都有两个或更多的子女,人民群众难以承担基本的教育支出。据2002年统计,西部地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五年保留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等指标,大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已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其普及程度也是低水平、不稳定的,一些地方初中辍学率高达10%以上。
西部大部分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教育成为“两基”攻坚的难点。截至2002年,西部372个未实现“两基”的县(市、区)中少数民族聚居县占83%。西部农村地区一些习俗和宗教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家长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双语教学的环境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普及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紧迫要求。
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办学形式使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低水平的教育投入难以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有一师一校点约9万个,占全国校点的80%以上;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在一些高山、高原、高寒及牧区、半农半牧区和荒漠地区,80%左右的初中生、50%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寄宿;特殊的办学形式使得学校布局分散、校舍建设成本普遍较高,原本短缺的教育经费难以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适龄少年儿童“进不来、留不住”成为“两基”攻坚的难点。此外,全国127个边境县中,有106个在西部,这些边境地区的学校建设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在发展教育、振兴西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最大的决心和最有力的措施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坚持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扶贫攻坚精神,夺取西部“两基”攻坚战的胜利。
二、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
1.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扫除600万文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2.到2007年,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分别实现各自的“两基”目标,切实巩固提高现有的“两基”成果,完成攻坚任务,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国家的“两基”评估验收。3.截至2002年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到2007年,除特别困难的达到国家“普六”验收标准外,其余的要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
(二)主要任务。
1.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保障“两基”攻坚县扩大义务教育规模的需要,安排好西部地区新增130万初中生和20万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大对西部地区现有学校的改造力度,使确需寄宿的山区、牧区、高原和边远地区学生能进入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
2.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本地区的“两基”规划。结合中央已经安排的专项资金,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两基”攻坚的投入,基本消除现有中小学危房,保证办学条件基本达到规定标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公用经费,切实降低辍学率,提高教育质量。
3.建立较完善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切实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央和地方通过“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等方式加大资助力度,到2007年,力争使中西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得到资助。
4.西部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保障“两基”攻坚县的教职工(包括按国家编制标准新增教师)的工资发放,建立中央财政用于教师工资转移支付的监管机制。做好对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到2007年,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
5.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到2007年,使西部地区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成套教学光盘,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三、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1.在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央重点补助“两基”攻坚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帮助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初中和小学。
2.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统筹使用好中央下达的各项资金,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加快当地农村现有初中学校的改扩建步伐,改善基本的办学条件,满足更多确需寄宿的农村学生的要求,切实巩固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对确有困难的地区,中央适当予以补助。
3.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设置要同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要统筹考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开展勤工助学、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校运转经费的保障。
4.整合各种教育项目,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要与“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兼顾西部农村地区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
5.中西部地区要根据义务教育合理布局的需要,进一步改善现有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保障基本的教学和生活需要。中央将视各地工作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支持。
(二)扶持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
1.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逐步使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地方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学校减免困难学生杂费,并为必须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西部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政策,因地制宜地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提供条件,帮助改善学生生活。
2.国家继续对西藏自治区的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政策;继续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6个边境县和特殊困难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3.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提供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三)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1.在2003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在农村小学基本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在农村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不断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缓解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和师资不足的矛盾。
2.中央资金将主要支持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各地在规划布局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并注意与新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相结合。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设施的日常运行和维护机制,保证必要的运行经费。大力开发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特点的远程教育资源,支持开发适应少数民族特点和双语教学的远程教育资源。
(四)大力加强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1.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西部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规模小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要按照“两基”攻坚要求,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调整、配备、补充合格教师。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
2.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任教,认真落实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服务期制度,继续组织好“教育对口支援”和“西部大学生志愿者计划”,满足西部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对合格师资的需求。
3.要注意为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配备和补充合格教师,选派符合任职条件的校长,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在“教师网络教育联盟”中设立专门针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培训项目。
4.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特别是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
(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1.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逐步加强对贫困地区初中实验室、图书室的建设,保证实验课的开课率,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开展体育和艺术教育,民族地区要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2.要根据西部多民族聚居、边境线长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国防教育。积极动员各民族爱国人士支持本民族教育的发展。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切实防范境内外非法宗教势力的渗透。
3.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加强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在农村初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努力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农村党员培训的基地,农民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的基地。
(六)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
1.继续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贫困地区学校工程”,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赴西部“两基”攻坚县任教、挂职,并帮助培训西部“两基”攻坚县中小学校长、教师。
2.建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县(市、区)、本地大中城市对口支援“两基”攻坚县的制度,有重点地选择若干项目进行援助,从资金、物资、人员等方面支持“两基”攻坚工作。
3.进一步完善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党政机关与西部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制度,着力帮助解决好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
(七)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两基”攻坚中的责任。
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西部各省级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有“两基”攻坚的主要责任,县级政府负有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并视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和实施本计划的情况,实行“奖补结合”的方式,在经费分配上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均衡本行政区域内各县财力,逐县核定并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要保证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
3.西部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努力做到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三个增长”;确保中央和上一级政府用于教育的转移支付不被挪用和截留;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完善教师工资发放的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确保校舍安全,加大农村初中、小学危房的改造力度;确保“两基”攻坚县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补足实行“一费制”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缺口;确保“两基”攻坚各项工程配套资金的到位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4.县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有关教育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并接受监督。乡(镇)人民政府要大力支持“两基”攻坚,以多种形式支持当地义务教育的发展。
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一)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
1.教育部要切实把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摆在教育工作重要位置,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做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规划工作,加强组织和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2.发展改革委要把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必要的建设资金用于攻坚工作,按建设程序加强项目管理。
3.财政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安排好专项资金用于攻坚工作,按照要求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在研究西部开发年度建设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两基”攻坚的需要,将“两基”攻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实行地方政府领导责任制。
1.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把“两基”攻坚列入重要日程,确保保障经费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制订具体的组织实施计划。省长(主席、市长)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
2.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在完成攻坚任务之前,不准使用政府资金购买小汽车、兴建宾馆和新盖办公楼。
3.严格实行“两基”攻坚工程项目招标制、项目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工程规划和建设情况要适时公开,接受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
(三)加强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监督检查。
1.国家每年组织专项督察和检查,对履行“两基”目标责任、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各项工程、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情况作出评估。对未能切实履行有关责任的地方,要限期纠正,必要时将暂停中央专项经费的拨付。
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各项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对于挪用、侵占专项经费,提供虚假材料骗取专项经费以及由于规划失误和工程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要及时予以查处。
3.国家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和“两基”攻坚县的督导验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督导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按照国家的评估验收办法,组织对攻坚县的评估验收。评估验收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严禁弄虚作假。
Ⅳ 关于请求帮助解决义务教育迎国检相关问题的请示
行政公文写作种类
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章“公文种类”共确定了“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类、14个文种。
下面就各个文种作一介绍。
一、命令(令)
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命令(令)有3个特点,即:具有强制性、有限定的发令机关、发布命令必须以法律和法令为依据。在具体使用中命令(令)可以分为公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奖令等。
1.公布令。这是颁布法律、法令和法规时使用的令文。公布令正文比较简短,一般由颁布对象、颁布根据、颁布决定、执行要求4部分组成。颁布对象,指所公布的法规文件的名称;颁布根据,说明是经过什么会议通过或由什么领导机关批准的;颁布决定,即公布或批准的决定,一般有“现予颁布(公布、发布)”、“ 现予公布施行”等;执行要求,一般指公布的法规文件开始生效实施的时间要求。颁布令后面要附上所颁布的法规文件。
2.行政令。这是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使用的令文。行政令的正文一般分为3个部分,即命令缘由(引言)、命令事项(主文)和执行要求(结语)。
命令缘由部分着重阐明发令原因,扼要写明发令的背景、形势和缘由,揭示发令的目的和意义,使受令方了解执行此令的重要性,增强执行命令的自觉性。
命令事项是命令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命令所要采取的重大的强制性措施。要分条款或分层次地写明规定事项、工作要求、方法步骤。文字要写得具体、肯定、简明、庄重,不作议论。使受令方一目了然,易于执行。
执行要求是命令事项的补充,对受令方提出要求和嘱咐。有的令文执行要求已在前面两部分讲明,也就不必再单独写这部分了。也有的命令的正文没有明显地分为三个部分,而是篇段合一的。
3.嘉奖令。这是上级对下级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奖励时使用的令文。嘉奖令的正文一般包括4个部分:优秀事迹、性质和意义,嘉奖项目、号召和希望。
优秀事迹部分是构成嘉奖令的依据和基础,主要写被嘉奖对象的英雄模范事迹。
嘉奖项目是嘉奖令的主要成份。要交代是什么或什么会议决定给予嘉奖,嘉奖项目是哪些。然后,要根据嘉奖对象的事迹,扼要地写出对受奖者的勉励和对大家的希望。撰写嘉奖令应注意:第一,嘉奖令并不常用,凡发令嘉奖的,必须是相当突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其功绩显赫,影响甚大,足以效法、学习。第二,嘉奖今既要叙述事迹,又要议论意义,还要有号召力,这就要求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实事求是地概括,不能夸张渲染。
二、决定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决定是领导机关发出的,带有制约、规范、指导作用的下行文。各类决定的写法:
1.表彰决定:这类知照性决定,就是把决定事项简要地传达给有关单位,极少有要求执行的具体意见,它的内容比较单纯,主要是决定依据和决定事项,即使有号召或者鼓动性的结尾,也很简短。在写法上往往开门见山,直接陈述,篇段合一,语句简练、明快。
2.处分决定的写法有所不同,应写受处分人的身份、错误事实、错误性质、根源、本人对错误的态度、处分内容等。
3.关于重大行动或重要事项的决定。这类决定用于安排较大范围的重大行动或重要事项,一经发出,震动较大。如:《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等。这类决定大都经过一定的会议讨论通过。它的写法更强调把道理说清楚、讲透彻,以便尽可能地统一认识,增强执行决定的自觉性。
三、公告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公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项的公告。它通常以国家机关名义或者授权新华社向国内外庄重宣布某一重大事项。如宣布国家领导人的选举结果、出访、颁布法律、重要法令,公布重大科技成果等等。
第二类是宣布影响面很大的专门事项的公告。这类公告,是由有关职能部门,按法定程序发布的,有的也因涉外工作的需要而发布。如按《商标法》规定的注册商标公告,以及公布破产的公告,换证公告,质量监督公告等等。
第三类是向特定对象发布的公告。
公告内容单一,篇幅一般比较简短,标题可以写成三种形式:由发文机关、事由、文体组成;由发文机关、文体组成;只有文体这一要素组成,如(《公告》)。标题下可依公告单独编号。在公告的正文中,要简明扼要地写出公告依据、公告事项。结尾一般以“现予公告”、“特此公告”作结语。
四、通告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通告文种各行政主管部门使用的比较多,时常见诸报端。如公安部门发布的车辆年检、交通管制的通告,工商部门发布的许可证年审的通告等等。
通告的标题大体有三种:一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二是只有发文机关和文种组成;三是只写文种《通告》。通告的正文主要是针对某些事项作出规定或限制,成为告知对象行动的规范,要求遵循。因此,正文一般由目的根据、规定事项和要求三部分内容构成。正文之后,习惯以“特此通告”、“此告”等词语结尾。
拟制通告要注意三点:一要突出中心。通告常常带有法规的性质,要明确“允许做什么和不允许做什么”。力求简明易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要体现方针政策。必须正确地把握方针、政策,熟悉有关事项的具体情况。三要通俗易懂,切忌语言含糊,公众难以理解。
五、通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通知是使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公文。通知大多是下行文,因而有一定的指挥、指导性。和其它下行文种相比,通知应用范围更宽,具有广泛性。大多数类型的通知对受文对象总是有所要求,提出需要执行或办理的事项,它虽不同于命令,但也有一定的权威性。通知还有明显的时间性,有些通知,如会议通知,只是在指定的一段时间里有效。
按《办法》通知可以分为批转和转发性通知,传达、要求执行、周知性通知及人事任免通知三种。我们在办理公文中发现一些地区和单位在使用通知时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标题繁琐。比如出现几个“关于”或“通知的通知”等情况;二是转发和批转性通知的按语部分文字过多或态度不明确;三是要求执行或周知性的通知的引言部分未能表明行文的目的和所依据的事由。因此,我们在拟制通知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只使用一个介词“关于”再加事由和通知即可。如:《××省人民关于印发 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的通知》。另外,还要注意在标题中除引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时可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在起草层层转发的通知时,要尽量把标题写得简明些。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对各个转发通知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的,可以综合改写为一个新的“通知”,贯穿全部内容或主要精神。二是对非政策性文件,几个转发通知又无新要求的,可以减少中间层次,直接转发。如:关于转发市计委“关于转发省计委‘关于转发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批转(<××日报>)发行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如果改写为:××市计委关于转发国家计委办公厅批转《××日报》发行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就简明多了。
2.批转和转发性通知。这类通知是针对被批转或转发的公文而发的,通知成了主件,原公文成了附件,正件、附件一起,组成了批转性或转发性通知。正文包括两个部分:转发对象和批注意见。转发对象要写明被批转、转发的公文名称及原发文单位。批注意见要写明对所转发公文的态度、意见和执行要求。批转性通知的批语和转发性通知的按语,可长可短,应看具体情况而定。有的照批照转,只极为简要地表明态度、作出评价、提出要求。如:“省经贸委《关于1998年经济运行调控方案》已经省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有的强调重点,在写明态度、评价和要求之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对所转发公文的重要意义或者某一方面的精神,突出加以强调,以引起重视。有的补充完善,对所转发的公文除作出基本肯定外,还就其本身不够完善的地方作些补充、说明。但一般情况下,批语和按语不易过多,以免与转发、批转文件内容重复。
3.要求执行和周知性通知。引言部分一定要写清楚行文的缘由、意义、目的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
4.要根据转发公文的不同情况,恰当使用习惯用语。如表态的“同意”、“原则同意”、“基本同意”等词语;提出要求希望的“希遵照办理”、“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执行”、“请参照执行”、“供参考”、“请研究试行”等词语。
5.任免通知。除法定机关的主要领导人外,其他任免一般采用“通知”。任免通知正文只写明经某级组织决定,任命(或免去)某人担任某项职务即可。有的还写明任期和待遇。
六、通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通报和通知都具有知晓性和指导性,但通知大都要求贯彻执行,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通报只起引导、警戒、启发、教育和沟通情况的作用。通报可分为表扬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等。
(一)表扬性通报:正文一般包括先进事迹及其意义、先进经验、表彰决定、希望和要求四个部分。
先进事迹是这类通报的主要内容。在直述式通报中,这部分内容直接在通报中叙述,写得详细些。在转述式通报中,这部分内容已出现在通报的附件中,就不必再重叙述先进事迹了,只须概括地强调或突出要点。直述式通报在介绍先进事迹时,应做到:第一,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简明地交代清楚。第二,要实事求是,不能任意夸大、渲染。第三,要重点突出,涉及能体现先进的精神境界和突出通报中心的,就把事实写得详细些,无关紧要的可一笔带过或略而不记。先进事迹的意义和先进经验,是通报的主旨。着重表彰先进事迹的通报,应在介绍事迹的基础上,说明其意义。
表彰决定是写明领导机关对先进表彰奖励的决定,它通常写在通报的末尾部分。
希望和要求,既包括对被表彰者的勉励和期望,又包括对广大群众的号召和希望。这一部分要发掘先进的典型意义和时代精神,针对当时形势需要有感而发,力求符合实际,有针对性,概括、鲜明、不千篇一律。”
(二)批评性通报:这类通报是通报中使用得最多的,它的内容除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对某单位、某人、某事的批评处理外,着重是要从被通报的事件中吸取教训,以典型事例对群众进行教育,以防类似事件的发生。其惩戒作用十分突出。
这类通报,有的是批评错误、公布处分决定,行文较短。有的除批评错误、宣布处分外,侧重于分析情况,总结教训,指导改进工作,篇幅就要长些。这类通报写法和前一类大同小异,正文包括错误事实、根源和教训、处理决定、希望和要求四部分。
七、议案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议案格式比较简单,一般写明提请审议的事项名称、什么时间、什么会议讨论通过、目的、法定提交人和提交时间即可。
八、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种类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文件的报告等。
1.工作报告。这是用于汇报工作进程、总结工作经验、反映工作问题、提出工作意见的报告。这类报告是报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的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绩、经验体会、存在问题、今后意见等几部分。格式上,每一部分可标出序数分项写,或列出小标题来写。
根据需要,工作报告可以写成综合性的,也可以写成专题性的。
综合性的工作报告,它是不同阶段、不同范围的全面工作总结或汇报。可以是各方面的综合工作,或者一个系统、一个部门的全面工作。
专题性的工作报告强调专一性,它是就某一项或某一方面的工作向上级机关所作的报告。它可分为总结经验的专题工作报告和研究工作的专题工作报告。前一类就是呈报上级的专题工作总结,它不需要答复,后一类通常是就落实、开展、加强、发展、改进、改革某项工作向上级作的专题报告。它不一定在工作结束后才写,常常是在工作进程中,待工作告一段落时写好,待上级答复、批转。
2.情况报告。这是对工作中的重大情况、特殊情况、新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后,向上级作出的报告。它不需要答复、主要是让上级了解、掌握情况,以便根据情况采取措施,指导工作。向上级提出工作建议的报告,也属这一类。
3.答复报告。这是答复上级机关的查询、提问或汇报执行上级机关某项指示、意见的结果的报告。正文包括答复依据、答复事项两部分,写法比较自由。有的先写依据,后答复;有的边写依据,边答复。
九、请示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请求指示的。对上级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法规、规章或某项指示有不同理解,希望上级明确解释,或者从实际出发需要对某项规定、制度、指示作出修订、补充。
第二种是请求批示、解决问题的。请求上级机关解决本单位的某些困难,或对本单位的某个问题提出处理意见请求上级批复而写的请示,就属这一类。
第三种是请求批转的。某职能部门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即因为不能直接要求平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部门照办,而需要请求上级审定后批转有关方面执行,这样上报的请示,就属这类。这类请求批转的请示,容易同研究工作的专题报告混淆,写作时尤其要注意。
请示一般由请示事由、请示事项、结尾三部分组成。结尾常以请求语作结,习惯用的有“以上意见是否妥当,请批示”、“妥否?请指示”、“当否?请批复”、“以上意见如可行(或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等。撰写请示应注意:
第一,要控制使用,当用才用。必须办理而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又不能解决,确实需要请示上级的才可行文请示。不要动辄请示,把矛盾上交。
第二,要一文一事为宜,切忌把不相关联的问题放在一个请示里,使上级无法批复,影响工作。
第三,要按级请示,确实必须越级请示的,也应同时抄送直接的上级机关。如果一项请示涉及不止一个上级机关,应当以主管此项请示的上级机关为主送单位,其他为抄送单位,避免职责不明,耽误处理时间。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要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也不要同时抄送同级和下级机关。
第四,它的格式也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它的标题一定要写明事由,不能光写“请示”,以提请上级机关注意,及时处理。
十、批复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批复具有针对性、权威性、鲜明性。它是对某项具体工作发表指示、意见,对受文的下级有约束力,特别是关于重要事项或重大问题的批复,往往有明显的法规作用。批复中对答复的问题应态度鲜明,观点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使人无所适从。
批复的正文分为批复根据、批复事项两部分。
批复根据,要极其简要地引述来文的请示事项,或引述来文标题,都是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
批复事项是主要部分,要针对请示的内容,给予明确答复或具体指示。有些批复,不是简单地就请示事项表明态度,还应根据需要给予具体指示。
批复如果不同意下级的请示,则应简要说明理由,以利对方接受,及时作出相应安排。
撰写批复时应注意:
第一,批复要紧扣请示明确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复非所求,节外生枝。有时以有关法规、文件精神为依据答复问题时,应写明引据出处,以备执行中查考。
第二,批复内容若涉及其他部门,起草批复时应同有关部门会签或商量,但不能互相推倭,造成公文旅行。
第三,批复一定要有明确的受文单位。有的在标题中就标明了受文单位。正文结尾可写上“特此批复”、“此复”,也可以不写。
十一、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意见是《办法》中新增加的文种。主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从行文方向看可以是上行文,也可以是下行文。作为上行文,可用于向上级机关报请批转或转发有关事项。作为下行文,可用于领导机关或某些重要问题提出处理的方针、原则和措施、办法。
意见一般由引言、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引言要写明提出意见的事由、依据和目的。正文部分是意见所提出的具体见解和措施办法,可采用小标题或围绕问题分条列项进行撰写。结尾,对贯彻意见提出具体要求。意见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
十二、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函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在上下级机关之间、平级机关之间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涉及各方面的公务联系,都可使用。
较为正规的公函,格式可分为三部分:
开头,包括标题、编号和受文单位。标题可由发函单位、事由、文种组成。
正文是函的主要部分,要看不同用途来确定写法。去函要把商洽的原委、询问的问题、请求的事项、告知的情况等写清楚,以便得到对方的支持、理解或回答。复函,要针对来件所询问的问题、商请的事项给予明确答复,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不着边际。
结尾包括结束语及署名、日期。结束语如去函的“为要”、“为盼”、“为感”、“为荷”,复函的“特此复函”、“此复”等。也可不写结束语,正文写完即结束。
撰写函件应注意:
第一,要写的内容专一、集中、中心突出,一般要一函一事。
第二,要有分寸。对上应尊重,对下应谦逊,对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应以礼相待。语气应力求平和、礼貌。要摒弃不必要的客套、无须讲的道理、空洞的套话。
第三,恰当使用习惯用语。
十三、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根据会议性质的不同,会议纪要可以分为办公会议纪要和其它专题会议纪要两大类。
办公会议纪要的标题,可写为会议名称加纪要。专题会议纪要的标题可写为事由加会议纪要。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会议纪要。一般机关的办公会议、常务会议都有固定的文头。如:××省人民省长办公会议纪要、××省人民常务会议纪要等。正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叙述会议组织情况,可以写出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人员、列席人员(办公会议的列席人员通常写在正文之后)等。若会议只有一个议题,可以写明专题研究讨论的议题名称。如:专题研究了农业问题等。
第二部分是写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这是纪要的主要部分。办公会议纪要的这部分。可以写对议题的讨论情况、各种意见、建议、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布置的工作、任务,将要采取的措施和要求等。
若只有一个议题,常采用贯通式的纵式结构,不分条款。专题会议纪要也可采用这种写法;若多项议题,可依会议议程的先后顺序安排组织材料。
撰写会议纪要应注意:
第一,会议纪要是对所有会议材料的概括、综合和提炼,因此,要写好纪要必须做好处理材料的工作。要广泛搜集会议材料,全面掌握会议情况;要按照会议精神和领导工作意图,对材料进行分类和筛选;要对选用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围绕中心组织好材料。
第二,纪要篇幅不宜过长,语言要简明扼要。纪要常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如“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指出”、“会议号召”、“会议决定”之类。
第三,会议纪要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会议情况和基本精神,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因此,会议记录人员一定要聚精会神,尽最大努力作好会议记录。
Ⅵ 两基迎国检的资料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以下简称《计划》)是国家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制定的旨在解决西部“两基”问题的计划,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扶持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实施《计划》,中央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采取集中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用四年时间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该《计划》在国务院领导下,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到2007年,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面貌而确立的重大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推动西部“两基”攻坚,加快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2)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树立和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五个统筹”的集中体现,是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
(3)实施西部“两基”攻坚是西部大开发的奠基性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就难以实现全国的现代化。
(4)免教科书费,标准与现行标准一致。即:小学35元/一学期,初中70元/一学期
根据全国“两基”工作的整体部署,国家教育督导团定于2007年4月对我省“两基”工作督导检查。为了巩固“两基”成果,做好我市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根据全省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湘政办明电〔2006〕191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实施的《义务教育法》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全市“两基”水平为目标,以“两基”工作接受国家督导检查为契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两基”督导检查。
二、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
1、普及程度:主要检查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和辍学率、残疾少儿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15周岁人口文盲率等。上述指标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从严掌握,不能降低标准。
2、师资水平:主要检查落实教师编制情况,小学、初中生师比,代课教师所占比例,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新补充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校长、教师经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比例,同时检查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情况。
3、教育经费:主要检查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公用经费落实情况、资助贫困生情况、“两基”负债情况。2001年后仍有拖欠教师工资的实行“一票否决”。
4、办学条件:主要检查校舍和基本办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根据省定标准配备情况,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情况。凡有D级危房仍在使用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要检查小学、初中大班额比例、超大班额比例。
5、学校管理:重点检查学校安全管理,凡有造成师生伤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检查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校园及周边环境和治理学校乱收费情况。
6、教育质量:主要检查小学、初中毕业生的毕业率;检查地方政府是否给教育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是否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衡量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检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等情况。
7、扫盲工作:主要检查每年扫除青壮年文盲数,现有青壮年文盲数,青壮文盲率,脱盲人员巩固率;在扫盲巩固提高方面所做工作。
为了迎接国家卫生检查,进一步做好创城工作,本周经社区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对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及零就业人员进行分工合作,对辖区内的居民楼进行具体分工,包楼、包片(对个人负责的楼栋建立个人负责制进行全天候监控)并做好以下3项工作:
1、做好对野广告的清理工作,及时发现,不留死角
2、对每栋楼的鼠盒、鼠药进行检查,缺鼠盒及时补上,缺鼠药的及时投放。
3、对所分楼道内张贴的宣传品进行及时清除清缴。社区领导对这3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谁管楼栋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使创城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共清理野广告1000多条,清除白色垃圾10吨,清理杂草5000余平米,投放放鼠盒200多个,投鼠药2箱。
创城工作还在继续,任务还未完成。新开河社区党支部、领导班子在上级政府领导下,按照上级布署,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居民,继续扎实工作,为长春创建国家卫生城做出我们的贡献。
“两基”工作是我区义务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当前全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一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而又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合力攻坚,顺利迎接“两基”国检,我必须做到:
要与广大教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克服困难,全力攻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我区“两基”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费投入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三个增长”的水平还很低,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管、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农村初中保学防辍任务比较重。三是城区学校装备数量不足,品种不齐,达不到省定标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任务相当繁重。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还很突出。四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年龄偏大、观念陈旧、手段落后,英语、美术、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课程无法全面开设。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是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消除文盲,促进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精心准备迎接国检,我们要正视当前的困难与不足,明确迎检的目标和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措施不软、整改不停,”苦战一个月,一定能过关!
最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一定要从这个政治高度上强化认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平,而义务教育最能体现社会的公平性。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谁能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就难以融入现代社会。“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这是农民群众从现实生活中得出的结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已经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公共性。我们要确保“两基”工作通过国检,为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打好牢固基础,实现良好开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目标,特制订《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
一、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形势和挑战
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将有力地推动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关系到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的实现。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两基”目标;到2002年底,“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1%。近年来,经过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西部教育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6.7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年;“两基”人口覆盖率仅77%,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02%,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截至2002年,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共410个县级行政单位尚未实现“两基”,涉及345万平方公里国土和8300多万人口。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已经成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02年,西部地区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中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5个,占58%;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普遍简陋,必备的学生寄宿条件严重不足;现有教师不适应及合格师资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在少数地区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人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适龄少年儿童就学面临困难,普及义务教育任务艰巨。全国尚未脱贫的3000万人中,绝大部分生活在西部,农村人均纯收入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一些地区刚刚解决温饱,相当一部分地区尚未完全脱贫,加之西部农村家庭大多都有两个或更多的子女,人民群众难以承担基本的教育支出。据2002年统计,西部地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五年保留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等指标,大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是已通过“两基”验收的县,其普及程度也是低水平、不稳定的,一些地方初中辍学率高达10%以上。
西部大部分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教育成为“两基”攻坚的难点。截至2002年,西部372个未实现“两基”的县(市、区)中少数民族聚居县占83%。西部农村地区一些习俗和宗教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家长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双语教学的环境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普及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紧迫要求。
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办学形式使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低水平的教育投入难以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有一师一校点约9万个,占全国校点的80%以上;人口分布极不均衡,在一些高山、高原、高寒及牧区、半农半牧区和荒漠地区,80%左右的初中生、50%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寄宿;特殊的办学形式使得学校布局分散、校舍建设成本普遍较高,原本短缺的教育经费难以满足基本的教育需求,适龄少年儿童“进不来、留不住”成为“两基”攻坚的难点。此外,全国127个边境县中,有106个在西部,这些边境地区的学校建设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在发展教育、振兴西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最大的决心和最有力的措施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坚持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扶贫攻坚精神,夺取西部“两基”攻坚战的胜利。
二、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目标。
1.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扫除600万文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2.到2007年,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分别实现各自的“两基”目标,切实巩固提高现有的“两基”成果,完成攻坚任务,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国家的“两基”评估验收。3.截至2002年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到2007年,除特别困难的达到国家“普六”验收标准外,其余的要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
(二)主要任务。
1.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保障“两基”攻坚县扩大义务教育规模的需要,安排好西部地区新增130万初中生和20万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大对西部地区现有学校的改造力度,使确需寄宿的山区、牧区、高原和边远地区学生能进入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
2.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本地区的“两基”规划。结合中央已经安排的专项资金,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两基”攻坚的投入,基本消除现有中小学危房,保证办学条件基本达到规定标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公用经费,切实降低辍学率,提高教育质量。
3.建立较完善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切实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央和地方通过“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等方式加大资助力度,到2007年,力争使中西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得到资助。
4.西部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保障“两基”攻坚县的教职工(包括按国家编制标准新增教师)的工资发放,建立中央财政用于教师工资转移支付的监管机制。做好对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到2007年,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
5.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到2007年,使西部地区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成套教学光盘,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三、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1.在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央重点补助“两基”攻坚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帮助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初中和小学。
2.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统筹使用好中央下达的各项资金,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加快当地农村现有初中学校的改扩建步伐,改善基本的办学条件,满足更多确需寄宿的农村学生的要求,切实巩固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对确有困难的地区,中央适当予以补助。
3.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设置要同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要统筹考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开展勤工助学、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校运转经费的保障。
4.整合各种教育项目,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要与“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兼顾西部农村地区的“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
5.中西部地区要根据义务教育合理布局的需要,进一步改善现有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保障基本的教学和生活需要。中央将视各地工作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支持。
(二)扶持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
1.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逐步使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地方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学校减免困难学生杂费,并为必须寄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西部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政策,因地制宜地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提供条件,帮助改善学生生活。
2.国家继续对西藏自治区的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政策;继续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6个边境县和特殊困难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3.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提供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三)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1.在2003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在农村小学基本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在农村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不断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缓解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短缺和师资不足的矛盾。
2.中央资金将主要支持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各地在规划布局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并注意与新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相结合。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设施的日常运行和维护机制,保证必要的运行经费。大力开发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特点的远程教育资源,支持开发适应少数民族特点和双语教学的远程教育资源。
(四)大力加强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1.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西部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规模小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要按照“两基”攻坚要求,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调整、配备、补充合格教师。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
2.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任教,认真落实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服务期制度,继续组织好“教育对口支援”和“西部大学生志愿者计划”,满足西部地区普及义务教育对合格师资的需求。
3.要注意为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配备和补充合格教师,选派符合任职条件的校长,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在“教师网络教育联盟”中设立专门针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培训项目。
4.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特别是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
(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1.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逐步加强对贫困地区初中实验室、图书室的建设,保证实验课的开课率,开展劳动技术教育。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开展体育和艺术教育,民族地区要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2.要根据西部多民族聚居、边境线长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国防教育。积极动员各民族爱国人士支持本民族教育的发展。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切实防范境内外非法宗教势力的渗透。
3.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加强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在农村初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努力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农村党员培训的基地,农民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的基地。
(六)加大教育对口支援力度。
1.继续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贫困地区学校工程”,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赴西部“两基”攻坚县任教、挂职,并帮助培训西部“两基”攻坚县中小学校长、教师。
2.建立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县(市、区)、本地大中城市对口支援“两基”攻坚县的制度,有重点地选择若干项目进行援助,从资金、物资、人员等方面支持“两基”攻坚工作。
3.进一步完善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党政机关与西部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制度,着力帮助解决好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
(七)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两基”攻坚中的责任。
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西部各省级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有“两基”攻坚的主要责任,县级政府负有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方面进行统筹管理的责任。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并视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和实施本计划的情况,实行“奖补结合”的方式,在经费分配上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均衡本行政区域内各县财力,逐县核定并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要保证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
3.西部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努力做到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三个增长”;确保中央和上一级政府用于教育的转移支付不被挪用和截留;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完善教师工资发放的省长(主席、市长)负责制;确保校舍安全,加大农村初中、小学危房的改造力度;确保“两基”攻坚县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补足实行“一费制”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缺口;确保“两基”攻坚各项工程配套资金的到位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4.县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有关教育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并接受监督。乡(镇)人民政府要大力支持“两基”攻坚,以多种形式支持当地义务教育的发展。
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一)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负责本计划的组织实施。
1.教育部要切实把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摆在教育工作重要位置,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做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规划工作,加强组织和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2.发展改革委要把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必要的建设资金用于攻坚工作,按建设程序加强项目管理。
3.财政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安排好专项资金用于攻坚工作,按照要求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在研究西部开发年度建设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两基”攻坚的需要,将“两基”攻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实行地方政府领导责任制。
1.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把“两基”攻坚列入重要日程,确保保障经费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制订具体的组织实施计划。省长(主席、市长)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
2.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在完成攻坚任务之前,不准使用政府资金购买小汽车、兴建宾馆和新盖办公楼。
3.严格实行“两基”攻坚工程项目招标制、项目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工程规划和建设情况要适时公开,接受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
(三)加强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监督检查。
1.国家每年组织专项督察和检查,对履行“两基”目标责任、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各项工程、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情况作出评估。对未能切实履行有关责任的地方,要限期纠正,必要时将暂停中央专项经费的拨付。
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各项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对于挪用、侵占专项经费,提供虚假材料骗取专项经费以及由于规划失误和工程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要及时予以查处。
3.国家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和“两基”攻坚县的督导验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督导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按照国家的评估验收办法,组织对攻坚县的评估验收。评估验收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严禁弄虚作假。
Ⅶ 两基迎国检 手抄小报 急 急 急
“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是国家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制定的旨在解决西部“两基”问题的计划,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扶持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
回答者:漫雪秋依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26 18:52
一、什么叫“两基”?
答: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二、“两基”评估验收的重点是什么?
《义务教育法》对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各级政府进行“两基”的全面督导检查,评估验收的重点是:检查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义务教育情况,特别是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检查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情况,特别是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检查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特别是“控辍保学”工作;检查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特别是空编率问题;检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安全稳定和危房率情况。
三、我区开展“两基”工作的基本情况如何?
答: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我区实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始于1993年,1995年通过了自治区“两基”验收,1998年,广西通过了国家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验收。2007年6月上旬,将迎来国家对广西“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
四、我区中小学基本情况如何?
答:我区有公办小学54所,民办小学9所,共616个教学班,在校生22498人;公办中学16所,民办中学3所,共282个教学班,在校生13843人。小学在编教职工1316人,中学在编教职工总数1033人。
五、“两基”国家评估验收(简称“国检”)的指标有哪些?
答:包括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管理、扫盲工作等七个内容,共31项指标。
六、“两基”国检的五项“一票否决”是什么?
答:1.普及程度不达标一票否决。。
2. 2001年后仍有拖欠教师工资的一票否决。
3.校舍存在D级危房一票否决
4.凡是造成师生重大伤亡安全责任事故的一票否决。
5.迎检工作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票否决。
七、“两基”国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随机抽样,点面结合,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实事求是,总体评价。
八、“两基”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有哪些?
答:教育局、发经局、财政局、人劳局(编办)、建设局、科技局、税务局、工商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司法局等。
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是指什么?
答:“三个增长”指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十、教育经费的指标要求还有哪些?
答:除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外,教育经费的指标要求还包括三方面:
1.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不含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专项转移支付)的65%用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每年财政新增的教育事业费(以2002 年为基准),每年财政新增数扣除增人增资外,全部用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每年财政新增扶贫资金(不含以工代赈资金)的30%用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2.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3.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学校无擅自立项目或提高标准乱收费现象;教师应享受的各项待遇落实,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应按编按时足额发放,没有拖欠现象。
十一、什么是“两免一补”?
答:“两免一补”是国家帮助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政策,是落实控辍保学工作的根本措施。“两免”指免杂费和课本费,“一补”是补助农村寄宿制学校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费。目前,我区“两免一补”的对象仅限随班就读的家庭困难残疾儿童。
十二、普及程度的标准及评估验收的项目主要有哪些?
答:1.入学率。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9.5%以上(我区为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97%左右(我区为105.78%),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指盲、聋哑、弱智,非肢体残疾)入学率80%左右(我区为89.5%)。
2.辍学率。小学在校生学年内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我区为0.005%),初中在校生学年内辍学率控制在2.8%以内(我区为0.36%)。
3.完成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小学)完成率98%左右(我区99.84%),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初中)完成率88%以上(我区为97.91%)。
4.文盲率。15周岁人口的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我区为0)
十三、师资配备及水平的标准、评估项目主要有哪些?
答:1.教师编制空编率不得超过5%(我区教师编制空编率7.79%)。
2.生师比。按小学19:1;中学13.5:1的标准配备教师(我区为小学17.1 :1;中学为13.4 :1)。
3.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中师以上)达到10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专以上)达到100%以上(我区均为100%)。
4.小学、初中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
5.2001年后新补充的小学、初中专任教师都应达到相关学历。
6.小学、初中校长具备岗位培训合格证(4、5、6我区均达标)。
十四、办学条件的标准及评估项目主要有哪些?
答:1.学校布局要基本合理。
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18平方米(我区为6.72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59平方米(我区为7.71平方米)。
3.教学仪器设备、功能室建设配套(我区达标)。
4.电化教育设备达到原国家教委配备标准(我区达标)。
5.生均图书达标,按小学生均15册,初中生均20册的标准(我区为小学生均16.6册,初中生均25.9册)。
十五、“两基”国检对学校管理有何要求?
答:1.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规定》管理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教学秩序正常。
2.学校及周围环境安静,没有噪音干扰,没有污染源,校门前和两侧没有堆放垃圾或杂物。
3.校园内美化、绿化、净化,教室、宿舍整齐有序,厨房饭堂卫生,厕所清洁。
十六、教育质量的指标要求有哪些?
答:1.按《广西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足课程,保证课时,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小学、初中取消留级制度,毕业年级学生的毕业率达到90%左右(我区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98.75%)。
3.体育合格率达95%以上(我区为100%)。
十七、小学、初中各应具备哪些功能室?
答:小学应具有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电脑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仪器室、实验室、校医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等。
初中应具有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电脑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团队活动室、校医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物理仪器室、化学仪器室、生物仪器室、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
十八、“两基”国家评估验收对校舍危房有何要求?
答:国家验收时,对校舍B、C级危房的要求是中小学控制在5%以内,其中中小学D级危房为O,否则,一票否决(我区小学B、C级危房率为0.94%,为三中路小学和二十六中附小,中学B、C级危房率为0;中小学D级危房率为0)。
十九、2003年以来我区实施的国家教育专项工程有哪些?
答:主要有国家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即大仙小学和新枫小学教学楼,两项工程已于2006年完工);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区现有远程教育模式一学校1所,即石碑坪成人技术学校;模式二学校31所,即全部村小;模式三学校6所,即乡镇中学。
二十、县区政府“两基”迎国检需认真做好哪些材料的准备?
答:主要做好三方面材料的准备:
1.“普九”材料。主要有“七册十二表”、评估验收登记表和成果统计表。
2.成教扫盲材料。主要有成教扫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情况,人员配备,脱盲人员脱盲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情况等。
3.其他有关材料。主要包括:(1)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自查报告、“两基”汇报材料、各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关材料;(2)校点分布图;(3)区委区政府“两基”工作文件汇编、区领导“两基”工作讲话汇编;(5)“两基”工作专题汇报片。
二十一、“七册十二表”是什么?
答:“七册十二表”是国家进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简称“普九”)验收的有关数据材料。
“七册”包括:(1)0—17周岁儿童、少年名册,一周岁作为一盒,保存在镇(街道);(2)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名册,作为一盒,保存在镇(街道);(3)一年级新生(在校生)名册,每学年作为一盒,保存在学校;(4)学生变动名册及有关证明材料,每学期作为一盒,保存在学校;(5)小学毕结业生名册(备注栏中要注明该生去向,如:到哪所初中上学或毕业后未就读),每学年作为一盒,保存在学校;(6)中学毕业生名册,每学年作为一盒,保存在学校;(7)教职工花名册,保存在学校。
“十二表”指“普九”综合统计表,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汇总。
二十二、“两基”档案资料归档的“五个统一”指什么?
答:“五个统一”是“两基”档案资料整理归档的总要求,指区、镇(街道)、学校三级数据要统一;表内数据与自查报告和上报数据要统一;表与表的数据要统一;表与册的数据要统一;册与人要相符统一。
二十三、什么是“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
Ⅷ 求文档: 《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1]51号)
【甘政办发〔2011〕51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两基迎国检办公室 访问次数:8593 发表时间:2011-4-18 16:10:14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1〕5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九日
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
为了巩固全省“两基”成果,提高全省义务教育水平,确保我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省“两基”迎国检工作要以落实各级政府教育职责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全省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成果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促进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全面提高我省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重点
(一)普及程度。小学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净入学率达到95%以上;城市流动人口子女都能按时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以上。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0%以上。
(二) 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实施教师资格准入、教师聘任和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全面落实校长公选制度,确保教师数量、结构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省定标准。按照“有情辞退、合理安置、适当补偿、择优考录”的原则解决代课人员的问题,并严把入口关,不再产生新的代课人员。
(三)办学条件。按照“四个集中”原则,加快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工程,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生均建筑面积、图书、实验仪器等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或省级标准。中小学危房比例下降至1%以内,消除D级危房(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需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中小学及校园周边环境无安全隐患。
(四)教育经费。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本级财政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2004-2007年分别达到18.50%,19.50%,20.00%,20.50%;2008-2011年达到20.50%以上。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审计和公告制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及时发放免费教科书和助学金。确保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类教育专项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杜绝截留、挤占和挪用。
(五)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治校,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科学管理体制。认真落实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制度,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和制度,全面开展对中小学的督导评估。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六)学校安全管理。重点检查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的安全,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的情况。
(七)扫盲工作。重点检查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和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情况。15至50周岁人口中的非文盲(丧失学习能力者除外)率,攻坚县现阶段农村达到95%以上,企事业单位和城镇达到98%以上;巩固提高县农村达到97%以上,城镇达到99%以上。近三年来,脱盲人员的巩固率达到98%以上。
三、工作步骤
(一) 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1月—3月)。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完善工作制度。省政府已成立“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召开全省“两基”迎国检启动大会,部署迎接国检工作。各市州及县市区也要成立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迎国检动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面展开迎国检工作。
2.开展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单位广泛宣传“两基”国检的重要意义,宣传全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两基”国检的内容、要求,全省迎国检工作举措、实绩、发展动态及巩固“两基”成果情况,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目标任务、意义,宣传“两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 自查整改阶段(2011年3月—5月)。
1.各市州及县市区自查。各县市区要按照国检的主要内容逐项排摸核实,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漏补缺。各市州在县市区自查的基础上,对所辖县市区 “两基”工作进行跟进式复查,并形成复查报告,于2011年5月底上报省“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
2.省级查补调研。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各县达标情况进行督查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分析问题,提出意见,查漏补缺。
3.县级整改。根据省级调研报告和市州复查报告提出的意见,有关县市区认真进行整改。
(三)省级抽检阶段(2011年6月—7月)。
1.省级抽查。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邀请国家督导团的部分专家与省上组织的政府督学和有关专家一起对各市、州和部分县、区“两基”工作进行抽查评估,评估结果及进一步整改意见向省“国检”领导小组书面报告。省“国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对各县、区、单位查漏补缺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大的县、区、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2.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活动。发动省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各县市区解决“两基”迎国检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市州要全面承担对所辖各县市区迎国检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协调县市区及有关部门开展帮扶和支援。
3.做好业务培训。省、市、县按照国检要求分别举办“两基”业务培训班,对迎国检的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及档案资料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培训。
(四)接受国检阶段(2011年8月至国检)。
1.2011年8月,邀请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教育督导办领导对我省“两基”工作进行指导。
2.2011年8月底,省政府向国家正式呈送国检申请报告。
3.抓好各项指标的巩固和提高,做好接受国检的全部准备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要从事关我省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各市州及县市区要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认真落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责任,抓好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配合,切实解决“两基”迎国检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二)强化机制,落实责任。建立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全省“两基”迎国检实行纵横双线四级责任制,即省、市州、县市区与各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各级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要将“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分解落实,齐心协力做好各项迎检工作。
(三)坚持标准,求真务实。在推进“两基”国检工作中,要坚持标准,求真务实,各项数据和情况要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要以迎国检为契机,全面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宣传我省“两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国家关于“两基”的政策法规、目标、内容、要求,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氛围,同时大胆曝光不良现象。
(五)严格问责,靠实责任。建立迎国检刚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不力、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后果的,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六)落实经费,保障工作。各级政府要做好“两基”迎国检的经费保障工作,确保迎国检工作顺利开展。
附件: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工作主要职责分工
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工作主要职责分工
一、省编办
会同教育等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编制标准核定教师编制;督促各地认真落实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时审批中小学补充录用新教师的计划;协助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做好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等工作。
二、省发展改革委
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教育部门编制和完善各类专项建设规划;协助教育部门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全省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督查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的实施,促进农村中小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三、省教育厅
(1)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收集、汇总各项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
(2)督促各市州、县市区采取积极措施,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有关任务的达标。
(3)负责中小学校管理工作;会同公安、司法、文化、卫生、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确保中小学校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4)负责教育质量各项指标的监控,督促中小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规范办学行为。调整学校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在2011年秋季开学前全部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
(6)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并做好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有关工作。理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机制。
(7)会同省编办、省财政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省基础教育发展需求,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四、省民委
帮助民族地区巩固“两基”成果,督促特殊扶持政策的落实,争取国家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
五、省公安厅
加强户籍管理,协助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在校园周边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加强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积极配合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加强中小学生自我防护、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禁毒等方面的教育;选派民警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
六、省监察厅
加强对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教育工作职责落实情况的监察,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各项建设工程质量、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情况进行监察。
七、省司法厅
把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纳入法制宣传教育规划,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社会、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法制宣传教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和未成年人保护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做好有严重不良行为适龄少年的教育工作;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法治环境。
八、省财政厅
(1)确保省级并督促各市州、县市区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职工工资逐步增长;按省规定的用途,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资金落实到位;按规定将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额拨付教育使用。
(2)负责督促各市、州、县落实省政府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责任书中承诺的2004—2007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例缺额资金。
(3)督促各地将教职工国标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由财政按时足额统一发放。保障绩效工资的发放。
(4)会同省教育厅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规定比例落实省级财政应负担的新机制经费;核定并执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督促各地落实好“两免一补”资金;会同发展改革、教育等部门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
(5)会同省教育厅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管理,会同发展改革、教育等部门落实并管好用好各项教育工程的专项资金。
(6)会同教育部门督促各地做好义务教育债务的清理、剥离及化解工作。
(7)根据实际需要,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保我省“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开展。
九、省人社厅
(1)落实和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为教育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公开招聘、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职能创造条件。
(2)认真执行国家和省上相关政策,落实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政策性津补贴。
(3)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查处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配合教育等相关部门维护适龄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
(4)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督促检查各地依法落实教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保待遇的情况。
十、省国土资源厅
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上优先保证审批中小学用地,并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确保中小学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在用地审批程序上为中小学建设项目依法简化手续,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十一、省建设厅
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依法落实城镇住房小区配套建设中小学的有关规定;对中小学建设项目优先办理报建手续,并实行优惠政策;加强对中小学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会同教育等部门做好中小学危房的鉴定和改造工作。
十二、省文化厅
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和辅导;强化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市场及网吧的管理,优化、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十三、省卫生厅
督促、检查学校有关卫生工作规定的执行情况,监督、指导学校做好卫生工作;协调承担残疾鉴定的医疗机构,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医学鉴定。
十四、省审计厅
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审计各级各有关部门教育投入“三个增长”、转移支付情况和教育费附加征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各种教育专项资金的拨付及管理使用情况。
十五、省地税局
加大征管力度,依法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及时上缴国库;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有关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十六、省工商局
配合人社等部门清理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的行为;加强对学校周边食品市场的整顿,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行为。
十七、省统计局
配合教育、财政等部门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年报统计工作;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两基”的数据填报工作,为“两基”国检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普查等方面的统计资料。
十八、省扶贫办
落实有关扶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和劳务输出的人员培训。
十九、团省委
实施“希望工程”,协助地方政府、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控辍保学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会同教育等部门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发展学生团员;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青少年学生维权工作。
二十、省妇联
组织实施“春蕾计划”,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控辍保学和扫除妇女文盲工作;加强家庭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中小学生家长及监护人的劝学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女学生及女教师的维权工作。
Ⅸ 中心小学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南滩小学两基迎国检实施方案
2011年国家将对我省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主要内容有: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扫盲工作共七个方面。为确保我校“两基”各种顺利通过“国检”,依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两基”水平为目标,以“硬件从实,软件从严”为工作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为方针,扎扎实实推进我校“两基”工作的提高。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合作。
为确保“两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首先成立了迎“国检”“两基”工作领导组:
组 长: 杜卫荣
副组长: 白 学 陈 超
成 员: 王建琪 王兴理 辛龙 李斌 拓万霞 彭向东 吴晓燕 张成德 张宏娟 韦应斌 杜爱忠 张爱民 杜育聪
三、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顺利通过“国检”是关系到我镇、我市乃至我省形象及荣誉的大事,来不得丝毫的马虎大意,我们将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把巩固提高“两基”工作列在学校的要事日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勤勉自励。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合作。
成立领导组,校长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员参与,层层抓好落实,明确目标责任。
3、突出重点,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
4、加强自查,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普查,不留死角。
5、认真制定倒计时工作日程表,建立工作责任制,任务到人,按时保质地完成。
四、工作时间安排:
3月:制定学校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对照标准开展初步的自查,收集整理原始资料档案,安排教师入户核实文化户口情况。
3月中旬---4月: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尤其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各项硬件的进一步完善。
4月---4月中旬:完成文化户口的公示核实,收集各种资料整理入档,逐项自查,填报有关报表。
4月中旬---7月:写好自查汇报材料,继续完善各项资料档案,进一步做细做实做深做严,高标准要求。
8月---2011国检前:查缺补漏,抓好各项指标的巩固提高
2011年10月中旬:接受国检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是全面普及旧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提高认识,以此为契机,加强社会宣传,深化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
南滩小学
2011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