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M社区互助平台。据说收益。可以达到30%。是不是骗子公司
今天刚看中央二套报道说3M非法集资,涉嫌传销,很多人已经血本无归。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一个组织没有实体和实业,钱是冒出来的吗?总会有人的钱搭进去的!
B. 2017年市民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缴费晚了怎么办
你不必担心,不是不交了以前的钱就没有了,而是可以累计计算帐户余额的。所以专只能申请转移社保关系,可以在属退休时一次申请个人帐户或办理退休金。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部分单位缴费;参保人员在各地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对农民工一视同仁。为避免参保人员因办理转续关系而在两地往返奔波,暂行办法规定了统一的办理流程:参保人员离开就业地,由社保经办机构发给参保缴费凭证;在新就业地参保,只需提出转续关系的书面申请,转入和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为其协调办理审核、确认和跨地区转续手续。
C. 求社区邻里互助计划和总结
亲亲邻里节,绽放人间情
为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争做文明绍兴人,争创全国文明城”号召,街道积极寻找新颖的活动载体,宣扬文明的社区风尚,在2003年成功举办首届邻里节之后,于今年11月份在越城区举办首届“越城邻里节”期间继续举办了第二届“邻里节”, 使此项活动得以继续深化和延续,为塔山居民提供了一个增进了解、联络感情、融洽邻里关系的重要平台,得到了众多辖区居民的好评。
街道第二届“邻里节”于11月14日拉开序幕,这次“邻里节”以“提高城市亲和力,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宗旨,以“邻里相亲,共创文明”为主题,在全街道各社区蓬勃地开展了一系列邻里节活动。与去年首届邻里节相比,街道第二届邻里节,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群众参与面上都有了新的创新。
一是活动内容更丰富
第二届邻里节,街道党委、办事处经过精心组织和策划,在全街道13个社区都举办了适合社区民情的活动,使一大批主旨新颖、内容独特的活动涌现了出来。如:“亲亲邻里聚一堂”楼道(台门)茶话会、发放空巢老人结对睦邻卡、“左邻右舍欢聚一堂”谈心会、“喷香邻里献身手”炒菜大赛,“小邻居音乐会”、本地人、外地人“心连心”交流活动、睦邻饺子大赛、“欢乐社区”游园活动、邻里共建联谊会等。短短几天的邻里节中,全街道就组织了33场活动,场场活动都得到社区居民的踊跃参与,社区居民参与率基本达到了80%。
二是活动形式更多样
第二届“邻里节”活动规模大、要求高、涉及面广,街道党委、办事处精心策划、安排组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使第二届邻里节活动形式主旨更新颖、内容更独特。与首届邻里节相比,第二届邻里节的活动形式从去年的“邻里联谊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3个版块创新到“邻里相亲”沟通活动版块、“邻里文明”互助活动版块、“邻里风采”评比活动版块、家庭才艺比赛暨表彰会版块4个版块进行,并增加了 “建邻里亲情、展邻里风采”五个“十佳”评比活动。街道通过在各个社区开展十佳“和睦楼”、十佳学习型家庭、十佳社区热心人、十佳邻里节活动、十佳睦邻用语的评比,来力求各社区在节目上的创新。
三是群众参与面更宽广
为发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邻里节”活动中来,使广大居民真正成为“邻里节”的主人翁,街道党委、办事处共发放了4000份“邻里节”宣传资料,在作好宣传发动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社区居民中党员、干部、教师、专家在“邻里节”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发挥共青团、妇联优势,吸引广大青少年和妇女参加。与第一届邻里节相比,第二届邻里节注重了对弱势群体和外来人员的交流和帮助。 如各社区开展了:“党群结对”、“一帮一”、“多助一”等形式的扶贫助困活动;以及与“空巢”老人结对谈心的关爱活动;服务外来建设者的文化活动;本地人、外地人“心连心”交流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完善街道、社区两级志愿者管理网络,深化“爱心银行”工程,并引导和关爱外来建设者,使外来人员通过“邻里节”活动融入社区、融入邻居,争做文明好居民。椐统计,邻里节期间,共吸引了辖区近4000多名当地群众和外来务工者的参与,有80%的居民都知晓,塔山有个属于居民自己的节日--“邻里节”。
各社区认真地组织发动,广大居民的踊跃参与,街道党委、办事处的精心策划,使第二届邻里节所有活动都开展地非常顺利、非常成功。今后,街道仍将每年举办一次“邻里节”,来为居民架起一座和谐桥,以此来切实促进邻里相识、相认、相知、相助,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带动全社会道德和文明水平的提高,从而发挥塔山街道在“双争”工作中的作用。
D. 社区互助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的区别
居家养老是养老的基础,90%以上的老年人是在家养老,他不需要进机构,也不需要社会上给他帮多大忙。从养老的战略上来讲,首先要服务好这90%的老年人。因为服务好这些老年人以后,可以减少我们社会办养老院,成立养老机构的负担,在家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所谓居家养老,实际上就是把服务老年人这些方式、模式、措施延伸到老年人家里面去,大家知道老年人最大的需要,无外乎有这么几种,一个是吃饭问题,可能岁数大了买菜不方便、做饭不方便;第二个有了病以后的护理问题;第三个就是看病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比方说专门扶持一些大型的餐饮企业,包区、包片来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比方说有送餐车、有老年人的餐饮点,有直接饭送到老家人家里的,也可以老年人到社区的餐饮点来吃饭,就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居家养老服务等同于i护老智能养老新型养老。
社区养老,实际上就是承接居家养老的一个平台,跟我们的社区的公共服务是分不开的。建设这个养老的平台,实际上就是刚才讲的居家养老的照料中心,比方说老年人他家里面没人看了,孩子上班了,临时把老年人托付给照料中心,有点像托儿所式的,实际上就是托老所了,白天看护,晚上孩子下班以后把老年人接走,或者临时动完手术,需要护理,可以进照老中心护理一段时间,失能老人也可以住到里面去,老年人也可以上那吃饭,来不了,照料中心可以往家送,每天还可以帮助他看看这些药,哪些吃、吃几片、吃几种,帮助它来做这些互利上的这些措施。社区养老实际上就是社区公共服务。
E. 德福社区互助理财平台能不能赚钱
互助理财多数不靠谱,
建议不要参与,
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F. MMM互助社区有什么优势
如果还没注册,一定要和我们联系,我们团队期望你的加入,千万不要自己注册,一面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MMM互助金融社区有什么优势??MMM互助金融社区是做什么的??
一个没有电子币的项目!!
一个领导人没有压力的项目!!
一个不存在人脉风险的项目!!
独创的模式,颠覆其他所有项目的互助社区你听说了吗??你听过这样一个模式吗,钱还在自己腰包
里,你就在赚钱。进场排队久点的话,有可能今天存明天取、本金和利息一起取,还不用手续费。
平台不发币,也不收款,没错,MMM互助社区金融平台, 绝对的颠覆,绝对的震撼 绝对的神
奇,当你看懂它的模式后你会为之疯狂..。!!!!
1.MMM起源:
俄罗斯著名数学家sergeymavrodi目睹世界金融体系混乱,立志建立一个慈善
互助的完美的金融协助体系,成功建立mmm互助金融系统,这是互联网首创MMM创富平台,世界上最简
便的财富管理互助平台!!这是由一个非盈利组织成立的团体,人助人的团体。全球会员量已达1.38亿
会员,俄罗斯,以色列,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稳定运作3年,泰国刚启动一个月,已超过一万会员,中国四月份刚刚启动。
2.平台优势:
①这是人助人的团体,MMM所有的资金由互助会员之间汇款,MMM平台不收钱,没有欺诈风险. MMM不
收取会员任何汇款,系统没有关盘危机!!
②多个国家已经成功运作几年时间,模式的可行性已经得到成功验证。
③流程简单,免费注册账户,进后台点击我要帮助别人自由选择,人人可参
与。
④申请排队后成功配对前也可以点击取消,但不要超过两次,。
3.互助方式:
举例:申请1000人民币互助,
①排队14天之内,匹配成功后系统会提示你汇款,当然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汇款给对方,否则也会冻结
账号,这个平台讲的就是诚信。14天过后第15天你有权‘接受帮助’有可能最快一天你将得到1000X15%+1000=1150元人民币!!
②如果你排队第30天‘接受帮助’你将获得1000X30%+1000=13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的一个月30%的
G. 社区家庭互助式教育如何落地
社区家庭互助式教育如何落地
最近一直在思考“社区家庭互助式教育”也就是我之前一直提倡的家庭“内包式”早期教育如何尽快落地,想了一下,需要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步:课程设置。其实现在许多有胆识、好学上进的家长都愿意加入“社区家庭互助式教育”阵营,但苦于真的时间太少、精力不足,好几个之前跟我一起有进入实践阶段的父母提到,给小朋友上课固然也难,但最难的其实是课程的准备。大家多半是上班族,每天上完班都累得跟狗一样,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课程的各个环节等细节。那我在想,是否可以分别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次和性格种类,设计多套课程,涵盖从儿童的心理掌握、一般行为表现、日常保健等基础知识到具体各种音乐、美术、游戏等课程的设置,让繁忙的家长们拿到课程就可以直接上手,省时省力,费事每次都去备课,是否会有更多家庭愿意响应起来?
第二步:参与人员。本来只考虑让父母参与到家庭教育,后来思索再三,大多数上班族父母即使能够参与,也只能是抽出晚上或周末有限的时间,而大部分白天和孩子相处的是谁?是各家的老人(还有少数是保姆)。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将老人家也拉入“社区家庭互助式教育”阵营?
其实这样既非常必要也益处多多。
从目前大部分家庭的结构来看,老人家地位重要。孩子的父母大部分白天要上班,来帮忙带孩子的老人是目前白天大部分时间孩子的主要监护人和陪伴者。要问谁最需要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老人家绝对属于第一序列。
另外,老人家们普遍比较固执,因为也的确,人家“吃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都多”,但他们所掌握的育儿知识却并不一定就都是正确的。可是你去跟他们指出问题时,这么多年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很难一下子扭转观念,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总觉得老人家比较“执拗”从而往往造成两代人之间为了育儿争吵不休、矛盾不断的原因。
可是,如果能够让老人家加入家庭教育的培训行列,帮助他们在专家的引导下进行知识更新、尽快融入时代,恐怕比儿女们说多少句都有用。更重要的是,接受培训的结果是让被养育人———孩子们直接受益,还对搭建两代人沟通的桥梁、大大减少家庭矛盾助益颇多。
最后,从打造和谐社区进而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老人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儿女来到新的城市打拼继而生儿育女后需要人帮忙才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好多老人因为语言的隔膜、生活习俗或气候的迥异等因素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好多都住不了多久就思念老家思念得不行,感觉在儿女这里简直是度日如年。可如果家家老人都能够跟年轻人一起,在社区统一场所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老人和年轻人的育儿观念得到学习和更新,老人之间还可以交朋识友、多多沟通,从而走出家门、打开自己;而且经过学习,大大改进养育孩子的技能和效果,还感到自己“老有所为”、“老当益壮”,自己精神头也好了,心情开朗了,自然各个小家庭关系也更好,小家好了自然大社区也好了,岂不是达到“和谐社区”进而“和谐社会”的可喜局面?
H. 互助式社区教育平台什么意思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把它纳入社会大系内统,才能全面适容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定义)
I. 如何利用社工工作帮助大学生人际交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来的显性和隐性社会行为问题日益复杂多样,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意义上主要依赖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服务的需求,也不能适应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的要求。作为一项以利他主义理念和科学方法为基础的专业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以提供福利服务为宗旨,以助人自助为本质意涵,以尊重、平等为理念,以开发人的潜能和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可以弥补传统学生工作的不足。因此,社会工作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专业服务,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潜在诉求和必然要求。
本文中高校学生社区是指以高校学生为主体的生活聚居区,是依托学生宿舍、食堂、商店、户外活动及文化娱乐等场地设施,通过资源整合,组建成的集住宿、活动、学习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学生社区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也是同学之间社会交往的空间,更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场域。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人口密度大,人员对社区的依赖程度高,成员间互动性强,交往程度较深;成员群体从事专一的学习活动,多处于同一个年龄段,具有相同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征,呈现整体同质性;但因个体之间家庭状况、经济来源、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性,因社区成员定期进出轮换而带来流动性;容易形成与主流文化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亚文化”。
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应用到高校学生社区服务之中,创建新型的学生管理和服务模式,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协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和困惑,调整学校、家庭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开发潜能,培育民主观念和社会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发展推动高校学生事务变革的一种有效尝试,也是学校社会工作实践拓展的重要领域。
一、自我认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社区服务的理念目标
社会工作总是在一定的价值理念引导下进行的。社会工作理念规定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明确了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规范了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
大学生处在由青少年期进入成年期的年龄阶段。这一时期经常面临的心理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危机”。因此,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社区服务,应当以协助服务对象实现自我认同作为核心理念目标。
(一)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帮助学生获取安全感、归属感
安全感、归属感是每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需求。安全不仅仅来自于外界没有危险,更来自于内心对他人、社会的信任。
如果一个人无法建立起对他人、社会最基本的信任,安全感自然会降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归属于某个群体并得到群体的接纳和认同。如果一个人总是游离于社会群体、社区服务与社会组织之外,就可能成为“原子化的个人”,不能受到社会的支持与保护,个人的安全指数也就不会太高。在具体实践中,社会工作介入学生社区服务可以通过多种服务活动,包括兴趣小组、成长小组、人际交往小组、拓展小组、心理训练营等,增进同学之间的交往,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增进彼此的接纳和提高自我对社区的认同,个体将自觉地归属于他们所生活的社区,从而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搭建学生成长平台是获取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方式。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探寻同一性的关键时期。个人会经常会在内心深处思索“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社会和他人怎样评价我”等一系列自我认知问题,但往往不能形成客观的自我认识,在理想与现实、真实与虚假之间,也缺乏清晰的同一感,难以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所以,大学生经常出现认知失调的现象,要么自我评价过高,拥有超强的效能感,要么处于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状态。在这一时期,社会工作介入学校社区服务可以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和发展途径,多样化活动可以培养出不同层面的优秀分子和学生社区领袖,使其发展出具有内在积极性的自我归属感,从而以积极的心态从事其生活和未来事业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在此意义上,学生可以实现内在认可与外在认可、自我认可与他人认可相一致的状态,不断获取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自我认同。一个实现了自我认同的人,才能获得自信并且悦纳自我。这样的人,一般都具有健康的人格,并且乐观豁达。
实现心理健康是获取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最终归属。人是社会中的人,他们需要得到来自各种社会环境、社会网络系统的有效支持,如父母、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社会工作介入学生社区服务,通过社会活动、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建设,建立起学校与家长的密切沟通方式,巩固了学生的父母亲属支持网络,建立了更广泛的同辈群体支持网络。学生在获得来自不同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持后,可以增强自我安全感和归属感,更好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形成积极的健康人格。正如诸多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一个人得到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多,其心理就越健康。换句话说,实现心理健康是获取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最终归属,而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获得离不开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持。
(二)强化服务育人功能,为学生实现自我认同提供理念基础
服务育人是现代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介入学生社区,以学生的需求和愿望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以学生需求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重点,提供适切的社区服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心理诉求、贴近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的价值观,满足学生群体多元化服务需求,形成服务育人的理念,从而为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健康发展提供理念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是强化服务育人功能的有效方式。社会工作介入学生社区服务,把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方法引入大学校园,逐步形成一种助人、关爱、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真诚接纳、相互关心、和谐相处成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质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这样的大学“亚文化”会逐渐成为影响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正能量,为实现学生自我认同提供动力。
实现全员育人是强化服务育人功能的重要目标。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对他人的行为形成约束与规范,而他人也会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可避免的干扰和限制。
大学校园中的专业教师、辅导员、机关工作人员、宿舍管理员等主体都会对学生行为产生深刻而重要的影响。社会工作介入学生社区服务,把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价值传递给大学社区中的每一个人,大学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进而能以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关怀他人、承认他人的理念来对待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不难看出,在社会工作介入的背景下,社会工作正在扮演着重构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促进大学生实现其之所以为人的完整性的角色和使命,从而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的重要目标,提高自我认同。
(三)传递“自助”与“互助”理念,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增加社会资本是形成“自助”与“互助”理念的重要手段。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最早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并将社会资本界定为:“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性的网络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关系的网络。”
换句话说,社会资本包含着社会关系网络和互惠、信任、合作等基本要素,社会资本是潜存于社会结构中的一种社会资源,并能为个体带来利益和价值增值,从而为社会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
社会工作介入学生社区建设,通过组织各种社会活动,不但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而且可以把人与人交往的礼仪、规范传递给学生。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的技术和方法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提供了示范,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同时,社会工作介入学生社区服务,突破了宿舍之间、班级之间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交往空间,为学生搭建起新的交往对象。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是发展社会资本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资本是在人与人之间长期互动与合作中建立起来的,是互动双方的一种合作与信任关系。一次成功的合作会建立起联系和初步信任,并且信任能够不断累积和发展。社会工作介入学生社区服务能提高学生间的互信与合作,减少成员之间的猜疑、敌对等负向资本,增进学生的“自助”意识和“互助”理念,进而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社会工作的宗旨是“助人自助”,是提升服务对象能力,使服务对象在遇到困难、面对人生的挑战时能够积极地面对,并培养起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自助”意味着自身成长,也指向个体增能。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社会规范、社交礼仪,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在学生社区服务中,社会工作通过社区、团体和个案等直接介入方法,将尊重、真诚、助人与服务等理念自觉应用到工作之中,来满足大学生的多元需求。在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与方法指导下进行大学社区建设,能够把社会工作“自助”与“互助”的理念传递给大学生,学生以这种精神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并把这种精神传向社会。可以说,传递“自助”与“互助”理念是形成自我认同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利他主义”伦理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尊重包容: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项新的实践领域,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社区,应该结合大学生群体特点、高校校园社区属性,以及高校原有学生工作和管理体制等实际,制定恰当的工作原则。本文认为,坚持尊重与公平、宽以待人、自愿和人性化,是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尊重与公平,维护学生人格尊严
尊重是对他人生命和人格尊严的重视,也是对他人深切的和发自内心的关心。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论断,把人看作万物的核心和衡量万物的标准,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缘起。社会工作作为践行这一社会价值理念的应用性学科,要求我们尊重个人的独立、自由、价值和尊严,每一个人都应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公平的对待。在社会实践中,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每一个服务对象,不论服务对象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相貌如何,社会工作者都应该为其提供公平、平等的服务。就大学社区服务而言,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背景、学习成绩、聪明才智、遇到的问题都各不相同。但社会工作者都应给予其一视同仁的对待,尊重每一位同学。以一颗尊重生命的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既是社会工作者践行专业使命的要求,也彰显了社会工作坚持“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情操。因此,尊重与公平不仅是维护学生人格尊严的核心观念,也能够吸引学生重视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承认他人的行为,对他人的重视和尊重,从而唤起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承认和认同。
(二)坚持真诚与接纳,建构和谐校园文化
接纳意味着积极主动地理解对方,接受对方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和人的价值。接纳的关键在于不是以工作者个人的价值观评判或取舍对方,而是时刻保持一种真诚、信任和接纳的态度。这不是说我们认可服务对象不甚合理的思想、行为乃至过失,而是强调用发展的观念、温暖的态度和积极的关注,对服务对象的思想与行为给予真诚的理解和引导。
因为对任何人而言,其思想和行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缘由,秉持理解的态度去看待,把问题和行为放到对方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即坚持“人在情景中”的视角,拥有“社会学之想象力”的特质来看待学生所遭遇的问题和所生活的环境脉络。这种“非批判”的工作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能建立起更加真诚互信的关系,为建构和谐校园的文化理念奠定良好基础。
(三)坚持自愿原则,满足学生社会需求
高校学生社区服务要以大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社区服务要满足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要依据自愿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校园其他活动。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与帮助学生的过程中,着力培养一种具有公共精神的校园文化,进而积极调动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自愿参与服务活动,能培养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热心和承担公共事务的责任,从中发现培养社区领袖,并使社区领袖成为学生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主干力量。因此,自愿原则是满足学生社会需求的重要保障。
(四)坚持人性化方式,“刚柔并济”实施社区管理制度和规范是刚性的,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采用强制性的方式来落实,并带有一定的惩戒性。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来看,“戒律性”惩罚对训练青年避免违反一些规则有一定的警戒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显得刻板,缺少人情味。社会工作是以人为本、充满人情和温暖、关心和爱护的专业活动。
在学生社区服务中,以柔性的人性化方式来执行刚性的社会制度和规范,能让学生体会到人性中的温暖和善良、关心和爱护,从而发自内心地遵守规章制度。特别是对已经有了基本判断能力和基本价值取向的大学生来说,以人性化的方式来执行刚性的制度和规范,使得大学生认为自己得到了他人与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并承认了自己独有的特性、能力和主体性地位,这能让大学生产生由衷的感动,社区服务可能产生更好的管理效果。
三、协同构建: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社区服务的路径选择
借鉴和引入人性化、专业化工作理念方法,创新高校学生服务和管理体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高校治理机制创新的迫切要求。社会工作应发挥其专业优势,与传统学生工作的优势相结合,整合各方面资源条件,在介入高校学生社区服务中协同构建作用空间,取得突破性发展。
(一)加强学生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实现专业社工与学工的有机结合
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进驻校园。可采用政府购买或学校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社会工作机构派出专职社会工作者参与高校学生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专业社会工作者进驻校园后,需要了解学校的运行机制,与学校分管学生工作部门和后勤部门建立起联系和沟通机制,并获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同。学校的工作人员,包括辅导员、专业老师、机关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都是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关系人”,其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社会工作者面向所有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把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技术和方法传递给学工队伍和学生管理人员,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在学校工作中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这一特殊身份和角色,能够自觉以平等、尊重、关心、爱护的心理和态度对待学生,实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理念与人才向高校场域的嵌入。
组建和培养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伍。发挥专业社会工作整合、管理和凝聚志愿服务资源的优势,吸引大学生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同伴传递与朋辈教育的方式,更容易影响和感染更多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中来,也能把学生的愿望和诉求更好地转述和表达出来。在具体的社区服务中,通过志愿服务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奉献精神、服务精神和慈善精神,形成以对社会的关怀为根本的社会价值观。他们既可以服务于学生,也可以服务于社会,成为学校社会工作和学校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
实现社工队伍与学工队伍的有机结合和无缝链接。原有的学生工作队伍,包括学校的党团组织、学生处、辅导员、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和办法。学校社会工作者进入学校,关键是把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技术和服务嵌入学校体制之中,协助解决原有学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现更好的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者的方案策划、工作计划若要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落实,必须得到原有学生工作队伍的支持。
发挥学工队伍和社工队伍在方案制定、服务提供方面的各自优势,促进两支队伍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是改进高校学生社区服务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加强学生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学生增强自治管理与互助服务能力
开展学生需求调查。学生社区服务以学生的需求为本,其服务项目和服务活动依学生的需求而设计。因此,调查学生的需求是学生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社会工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宿舍走访、个案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愿,在对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活动方案和活动项目。
建立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学生的需求,在学生生活集中区域建立社区服务中心,选择设置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图书室、活动交流室、宣传栏等功能区间,设计服务方案,并把服务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目标通过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向学生公开,学生可以根据自愿和自身的需求有选择性地参加。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也便于社会工作者随时了解学生的需求。
拓展自治管理与互助服务平台。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不仅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场所,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互助服务、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社区服务中心倡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学生社区自治组织,坚持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明确学生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功能与责任,逐步实现学生社区的自治管理。
(三)加强学生社区服务网站建设,打造学生思想交流与诉求表达空间
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必须树立高校学生社区“两度空间”观念,重视对虚拟社区的开发与管理,开设吸引力强的社区服务网站。把社区网站建成学生利益诉求、情感愿望、思想观点的表达空间,是学生参与学生社区建设的有效形式。通过社区服务网站,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建立网络人际关系,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发表对学校工作和学生事务的看法。学校社会工作者和学校工作人员既要对网站严格管理,倡导实名注册登记、文明使用网络、不传播谣言、不散布虚假信息,又要积极回应学生的诉求,及时解决共性问题,重视化解个性问题,对一些关系学校发展、社区建设改革建议引导开展讨论、辩论,使得虚拟社区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此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介宣传社会工作,增加各方的了解与认同。
(四)加强学生社区服务机制建设,促进个人—学校—家庭—社区“四维互动”
首先,社会工作介入学生社区服务,其服务的对象是学生,但是学生中也具有丰富的资源并有着巨大的潜能,学生既是服务的客体资源也是服务的主体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是学生社区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作为办学的主体单位,学校是学生社区服务的工作组织者、资源提供者、方案落实者。学校要制定学生社区服务的相关政策,强化“社区属地”的教育管理意识,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要把社区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健康成长。
专业社会工作者要与学工队伍一道,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为开展学生服务提供支撑。再次,家庭是学生社区服务的有力支持者。高校学生社区服务倡导充分利用家庭的资源,家庭在给予学生经济支持的同时,也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学业发展上继续保持对学生的关心。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书信、电话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调动家庭的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最后,学校所在社区是学生社区服务建设的重要环境资源。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勤工助学、志愿服务都离不开学校所在社区。学生社区服务可以积极为学校所在社区发展服务,并争取学校所在社区参与、支持学生社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不难看出,学校社区服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共同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学生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学校管理与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家庭、学校及其所在社区共同的责任,更是实现服务育人的重要载体。
四、结语
高校学生工作领域的社工介入,已经成为拓展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议题,对于满足当代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引导其增强社会行为能力具有现实意义。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社区服务,应坚持以“自我认同”为核心价值理念,有效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强化服务育人功能,传递“自助”与“互助”理念,帮助服务对象树立和强化自我认同感;秉持“尊重包容”的工作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公平对待不同服务对象,对学生的个性化思想行为给予积极的理解和引导,鼓励学生自愿参与服务活动,更加注重采取人性化手段实施社区管理。在此过程中,要以推进专业社工与现有学生工作队伍的密切协作为基础和保障,拓展学生社区服务的有形平台与虚拟空间,并建立学生、学校、家庭和学校所在社区各方面资源整合利用机制,使学生社区服务扎实起步、持续进步,并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成为创新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践,在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J. 社区邻里互助工作年度计划
邻里联盟,全称:城乡邻里互助合作组织联盟。是一个集信仰、思想、文化、生活、经济、贸易等于一体的城乡互动、企民互助的经济组织。 邻里联盟宗 旨:组织起来,共同富裕,当家作主。 邻里联盟服务对象:全心全意为工农兵和民族企业服务。 邻里联盟目 标:把工人和农民组织起来,利用互联网、网络电视、3G手机WAP网,服务城乡工农群众生活需求;通过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促进城乡互动、企民互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工农群众共同富裕。 邻里联盟理 想: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和邻里联盟经济,推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中级阶段,不断建立共产主义新社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邻里联盟信 仰:毛泽东思想和共产主义。 邻里联盟责 任:改良人心风俗,弘扬社会正气。 邻里联盟将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成功实现以下十大结合: 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空间的完美结合。 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提升的完美结合。 思想文化产业与城乡共同富裕的完美结合。 全民素质提高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完美结合。 特色电子商务和传统邻里服务的完美结合。 长期经济收益与良好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增强集体经济与改善产业结构的完美结合。 现代企业制度与公有制最新实现形式的完美结合。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美结合。 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与科学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