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
会跳远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操作:
1 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2 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3 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
讲解:
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操作:
1 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 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 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 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 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 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 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 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 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思考:杯子没有腿,它是怎样从上面走下来的
材料:杯子一个、蜡烛、火柴、玻璃、两本书、水
操作:
1、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
2、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
3、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
4、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
讲解:
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
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纸杯旋转灯
思考:蜡烛纸杯灯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纸杯2个、牙签1支、蜡烛1支、胶带1卷、绳子1根、剪刀1把
操作:
1、取一纸杯,在杯身对称处各剪开一个方形大口,在杯底固定上蜡烛,作为灯的底座。
2、另一个纸杯则在杯身约等距离位置剪出三四个长方形的扇叶,在杯底中央处穿上绳子,并用牙签棒固定,作为灯的上座。
3、将两个纸杯上下对口用胶带贴好固定。
4、点上蜡烛,拉起绳子,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
讲解:
1、蜡烛燃烧的时候,火焰尖端多呈朝上的方向。
2、空气受热会上升,然后沿着上方纸杯的扇叶口流动,因而造成旋转的现象。
创造:
你能让蜡烛纸杯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吗?
注意:
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飞行的塑料袋
思考:在没有风吹的情况下,塑料袋为什么会在天上飞行?
材料:塑料袋(轻便的)、吹风机1个
操作:
1. 打开塑料袋,倒置。将吹风机伸入塑料袋,并打开热气开关。
2. 几秒钟后,关闭吹风机并拿开。
3. 松开手,塑料袋会飘起来。
讲解:
1. 热气轻,向上升,使塑料袋也向上升。
2. 热能使物体飞起来,因为热气是上升的。当空气受热并且上升时,热气便通过“对流”向上运动。从取暖器散发的热温暖整个房间,也是借助于“对流”。
创造:
你能试着制作一个简易的热气球吗?
空气的质量
思考:你们知道吗,空气也是有质量的。怎样证明空气也有质量呢?
材料:1架天平、2只一样重的气球、打气筒
操作:
1. 把两只气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保持平衡。
2. 拿起另一只气球,给气球打气并将气球口系紧。
3. 将打起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一端,没打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另一端,观察天平的变化
讲解:
1. 两只气球在打气前,质量相等,因此天平保持平衡。
2. 打气后的气球增加了气球内空气的质量,因此,天平偏向打气后的气球一端。
3. 如果是带有指针刻度的天平,就能测出空气的质量数
创造:你能用其它方法称一下空气的质量吗?
云的形成
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吗?
材料:冷水1杯、剪刀或锥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1块、玻璃瓶(带可旋转盖)
操作:
1 在瓶子盖上戳个洞,在洞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将吸管周围密封。
2 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摇晃均匀,然后把水倒出来。
3 靠近瓶口,点燃一根火柴。
4 吹灭火柴,把冒烟的火柴扔进瓶子中,让烟进入瓶子。
5 迅速拧紧瓶盖,通过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气。
6 停止吹气,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气留在瓶中。
7 松开吸管,当空气冲出瓶子时,瓶子中就产生了云。
讲解:
1、往瓶子中吹气,增加压力。
2、松开吸管后气压下降,空气变冷了。
3、瓶子中的水蒸气附着在烟中的尘粒上,凝结成极小的水滴,许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云。
创造:你能用其它方法制作云吗?
注意:小心火柴不要烧手
光与彩虹
思考:你用什么办法能制作出与空中彩虹颜色一样的彩虹?
材料:清水1盆、平面镜1个
操作:
把镜子斜插入水盆中,镜面对这阳光,在水盆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讲解:
将镜子插入水中时,在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它是光的折射作用。
创造:
小朋友,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制造出美丽的彩虹?
纽扣的出现与消失
思考:小朋友,当筷子插一半在水中时,看到的是筷子“折断”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材料:纽扣1枚、水少许、浅底盘1个、玻璃杯1个
流程:
1、将纽扣放在盘中。
2、杯子杯口朝上,压在纽扣上。
3、往杯内倒入清水。
4、注入水后的杯子看不清纽扣。
5、加些水到盘子中,可以看得见纽扣。
说明:
1、当杯子渐渐注入水时,由于光线折射,纽扣的影像会消失。
2、把水再加入盘子中,改变光的折射角度,纽扣影像会重新出现。
延伸:
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或由空气进入玻璃中,就会产生一些折射的现象,那么,就请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的折射事例呢
认识浮力
思考:当我们躺在水面上像帆船一样漂浮着,我们都知道是水的浮力在支撑我们。但你可知道怎样测量浮力吗?
材料:1个弹簧秤、1把锁、1个装水的玻璃杯
操作:
1. 先把锁挂在弹簧秤下,记录弹簧秤的刻度。
2. 然后将弹簧秤挂的锁放入水中,记录此时弹簧秤的刻度。
3. 比较两次记录下的刻度,思考为什么会不同。
讲解:
1. 锁浸在水中,会受到水对它的向上的支持力,即浮力。
2. 两次记录的差值就是水对小铜锁的浮力。
创造:
用弹簧秤再称别的物体(比如小木块,橡皮头等),观察不同的物体的浮力大小。
冰块融化后会怎样
思考:在一个杯子中放一个冰块,然后倒满水。当冰融化后,杯内的水会溢出来吗?
材料: 1块冰块、2个杯子、水
操作:
1.在托盘上放置一个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块冰。
2.往杯中倒满水,使冰块的一大部分会高出水面。
3.等待冰块融化。观察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 杯子。
讲解:
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百分之九,因此质量变轻,自然会浮在水面上。当冰块融化时,它失去的是增加的那百分之九的体积,因此,水不会溢出。
其实冰块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就是整个冰块的水的体积。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讲解: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创造: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的话,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吗?
材料: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2. 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中央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3. 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坐船浆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5. 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6. 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说明:
1、橡皮筋扭转的方向不同,船行驶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延伸:
仔细观察划船的动作,它造成的水流方向和船行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水的压力
思考:你们知道水压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吗?
材料:1个装牛奶的矩形竖直纸盒、1卷胶带、1个钉子、水若干、平盘
操作:
1. 放好牛奶盒,用钉子在任意一个侧面戳三个孔。三个孔的位置分别是底部、居中和上部。
2. 用胶带把三个孔封住。
3. 将纸盒中加满水。
4. 将平盘放在有孔的侧面的下方,将胶布撕开。观察三个孔的喷水有什么不同。
讲解:
1. 实验发现,从底部流出的水喷射得最远,其次是中部的水,喷得最近的是从顶部喷出的水。
2. 水的压力由深度决定,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潜,压力就越小。
创造:
如果你会游泳,你可以在水中感受水的压力。使头位于水深不同的位置,你会感受到耳朵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
帕斯卡桶裂
思考:塑料瓶侧壁划上几条刀痕后再装满水,水为什么水不会从刀痕处流出来?
材料:塑料瓶一个、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个、吸管、橡皮泥
操作:
1、拿一塑料瓶,在其侧壁用刀子平行于侧壁划几条刀痕(要将侧壁划透),再用橡皮筋将这个塑料瓶在刀痕处拦腰箍紧.在塑料瓶盖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与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然后往漏斗内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装满水为止,此时塑料瓶的刀痕处不出水.将漏斗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
讲解: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力,可以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
注意:使用刀子危险请家长帮助
笔帽潜水员
思考:潜水艇为什么能潜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们来做一个“潜水员”的玩具吧!
材料:塑料笔帽1个、橡皮泥1块、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 将橡皮泥粘到笔帽底部。(笔帽一定不要有洞)
2 在水瓶中完全灌满水,把笔帽放进瓶子,拧紧瓶盖。
3 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笔帽沉下瓶底。
4 松开手,笔帽又回到瓶子顶部。
讲解:
1 笔帽里的空气使它漂浮。
2 水压进笔帽,笔帽很重并下沉。
3 水流出笔帽,笔帽变轻并上升。
创造:你能制作一个不同的潜水玩具吗?
冲不走的乒乓球
思考:为什么水不能把乒乓球冲走?
材料:乒乓球一个、脸盆一个
操作:
1、拿一个大洗脸盆,放在自来水龙头底下,打开水龙头,先放进半盆水
2、然后取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流落点处,只见乒乓球被牢牢“禁闭”在水流里,好像被吸住了,无论你把水开得多大,都不会把它“赶出来”。
讲解:贴近乒乓球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层的水流速小,压强大,而且四周的压力基本相等,所以它只能在水里不断翻滚,却永远无法逃脱,除非关闭水龙头。
创造:将乒乓球换成其它材料制成的球,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水中悬蛋
思考: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使鸡蛋在水中不漂起又不沉下,而是悬浮在水中?
材料:玻璃杯两个、水、食盐、蓝墨水、筷子、鸡蛋
操作:
1. 在玻璃杯里放三分之一的水、加上食盐,直至不能溶化为止。
2. 再用一只杯子盛满清水,滴入一两滴蓝墨水,把水染蓝。
3. 取一根筷子,沿着筷子,小心地把杯中的蓝色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
4. 玻璃杯里下部为无色的浓盐水,上部是蓝色的淡水。
5. 动作轻而慢地把一只鸡蛋放入水里,它沉入蓝水,却浮在无色的盐水上,悬停在两层水的分界处。
讲解:
生鸡蛋的相对密度(比重)比水大,所以会下沉。盐水的相对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就会上升。
创造:
你能换其它溶液来做这个实验吗?
火山爆发
思考:你知道吗?一种水会飘在另一种水的上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下的“火山”喷发,来观察这个现象吧
材料:玻璃缸或盆1个,冷热水若干、墨水少量、带盖的小瓶1个
操作:
1 在玻璃缸中倒入3/4的冷水。
2 把小瓶中装满热水,加入几滴墨水,拧紧瓶盖,并摇晃均匀。
3 把小瓶放在缸底并拧开盖子。
4 观察墨水喷向水面:热的染色水在冷水的上面形成了一层。
5 冷却后观察,染色水就会与冷水混合。
讲解:
1、 瓶子里的热水比较轻
2、 热水的密度小于冷水
水球的泳姿
思考:水球在冷水里和热水里的沉浮一样吗?
材料:透明玻璃杯2个、小气球1个、冷水、热水各半杯
操作:
1、 将小气球灌上水,在气球口上用细绳系紧
2、 把水球放在冷水杯子里,水球浮在冷水里
3、 把水球放在热水杯子里,水球沉在水底
讲解:冷水和热水的密度不同,冷水的相对密度比热水的密度大,所以水球在热水中会下沉,在冷水里会浮起来
创造:冷水和热水的密度有大小之别,你能用其他试验来证明它吗?
烧不坏的手绢
思考:燃烧后的手绢为什么没被烧坏
材料:手绢、玻璃杯、铁丝、酒精、火柴、水
操作:
1、将两份酒精和一份水兑在一起,将手绢放到兑了水的酒精里浸湿
2、将手绢从杯子里取出,稍微拧一下水,然后将手绢挂在铁丝上
3、用火柴将手绢点燃,燃烧后的手绢完好无损
讲解:
1、玻璃杯里盛着两份酒精和一份水,酒精的燃点很低,手绢很快地燃烧了
2、酒精很容易从手绢中挥发出来烧掉,一部分水仍然留在手绢上,保护着手绢。
3、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变成蒸气挥发了,这些挥发的水汽带走了花布上的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绢的温度,手绢不会被烧着。
烧不断的棉线
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
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
操作:
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讲解:盐是不能燃烧的,浸过浓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已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烧不断的棉线。
糖的燃烧
思考:小朋友,糖可以燃烧吗?什么条件下糖才可以燃烧?
材料:糖1—2块、火柴1盒、烟灰少许、盘子1个
操作:
1 将方糖放在盘子上,用火柴点燃,观察糖是否燃烧
2 在糖上放烟灰少许用火柴点燃,观察糖是否燃烧
讲解:
1 糖直接遇到火,是不容易燃烧的。
2 糖上放少许烟灰,利用烟灰燃烧温度较高,达到燃点,糖就可以燃烧起来。
创造:知道用什么方法使燃烧的火苗熄灭?试着制造个灭火器。
水制放大镜
思考: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
材料:水、保鲜膜、大碗1个、彩色珠子
操作:
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2. 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 将水倒在保鲜膜上, 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彩色珠子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讲解:碗里的物品看起来大了不少,这是因为保鲜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镜,而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往往会大于原有形态。
变色的碘
思考:碘酒的颜色遇到燃烧的火柴时,会有变化吗?
材料:带盖的玻璃瓶1个、碘酒1瓶、火柴1盒、水少许
步骤:
1 玻璃瓶中倒入30毫升左右的水。
2 在水中加入二、三滴的碘酒,观察颜色。
3 同时使用2—3根火柴,点燃后立即放入瓶中燃烧,并用瓶盖盖住瓶口。
4 摇晃瓶子,观察颜色的变化。
讲解:
1、液的颜色是棕色的。
2、火柴的烟雾可以使碘变成无色的碘离子,所以瓶子中的碘酒溶液会变成无色透明的水溶液
创造:火柴中含有一些易燃物质,当你点燃火柴时,除了火光,是否闻到异味呢?会带来什么样的污染呢?
汤匙变磁铁
思考:你知道金属汤勺为什么变成了磁铁?
材料:金属汤匙、磁铁、铁钉、曲别针
操作:
1、用金属汤勺去吸铁钉、曲别针
2、准备一支金属汤匙,手里拿一块磁铁慢慢地在汤匙上来回摩擦。
3、汤勺将铁钉、曲别针吸起来了
4、将汤匙在桌子上一敲,汤匙的磁力又消失了
讲解:
构成汤匙的金属物质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个的小磁铁,但由于它们的磁场方向不同,作用被相互抵消,整个汤匙也就没有了磁性。而如果用一块真正磁铁的磁力将汤匙内部的小磁铁的磁场强行排列成同一方向,汤匙就会表现出磁力。将汤匙在桌子上一敲,其内部小磁铁的排列又被破坏掉,汤匙的磁力也就消失了。
创造:你还能把什么物品磁化,用来磁化的物品应该是什么物质制作的?
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
思考:横放在桌上的一叠硬币为什么会自动倒下呢?
材料:十枚硬币、磁铁
操作:
1. 将十枚硬币叠成整齐的圆柱形横放在桌面上
2. 拿磁铁在硬币的上方2—3厘米高的地方接近桌面上这叠横放的硬币
3. 横放在桌面上的硬币自动倒下
讲解:
由于这叠硬币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使其中每枚硬币的上端都分别磁化,由于同性相斥,加上硬币之间紧贴在一起,在磁性斥力作用下,这叠横放在桌面上的硬币就会自动倒下
创造:
你能用磁铁作一些其它此行小实验吗?
大力士——纸
思考:你能想象一张纸能够举起一本书吗?你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吗?
材料:纸、胶带、1本书
操作:
1. 把纸放在两本并排分开放的书上,使纸的中间部分悬空。把一本书放在纸的悬空处。
2. 把纸卷成一个纸卷,用胶带粘好纸的边缘处。
3. 把纸卷立起来,并在上面放一本书。
4. 思考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讲解:
1. 一张纸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纸张受力时的弯矩。弯矩即纸张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的点之间的距离。弯矩越大,纸张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
2. 直接把重物放在纸上,则纸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点几乎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弯矩小,所承受的力就小。
3. 把重物放在竖直的纸卷上,纸的弯矩较大,因此承受的力较多。
创造:
想一想,把纸还可以折成哪些形状,以便承担压力。
不同的承载量
思考:为什么卡纸变形后,它的承载量会不同
材料:纸卡1张(30×20cm)、相同高的纸盒两个、硬币若干枚
操作:
1、 一张卡纸悬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纸盒上,纸上只能放两枚硬币。
2、 把纸卡折成波浪形状,架在相同高的纸盒上,波浪形状的卡纸上能放多枚硬币。
讲解:
波浪的卡纸比平整的卡纸承载的硬币个数多。
创造:
怎样变化卡纸,使卡纸上放的硬币更多?
神奇墨水
思考:空无一字的白纸,只要用火烤一下,字形图案就会显现出来,你会制作这种隐形墨水吗?
材料:毛笔1支、打火机1个、糖水1杯、白纸1张
操作:
1. 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字或画图
2. 晾干后,看字形、图案如何
3. 用打火机稍为烤一烤,观察有什么变化
讲解:
1. 干后,字形、图案会消失。
2. 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
创造:试试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做隐形墨水。
蛋壳的坚固与脆弱
思考:你认为蛋壳是坚固的还是脆弱的,它在什么时候容易破碎,什么时候不容易破碎?
材料:杯子(与半个蛋壳直径大小相同杯口的杯子)、半个蛋壳2个、细铁棒一根
操作:
1、蛋壳开口向下扣在杯子口上
2、拿一根细铁棒离蛋壳10多厘米的高度竖直向下自由落到蛋壳上,蛋壳没被砸破
3、蛋壳开口向上放在杯子口上
4、拿一根细铁棒离蛋壳10多厘米的高度竖直向下自由落到蛋壳上,蛋壳被砸破
讲解:
1、铁棒创击蛋壳凹处,力量都由创击点承受,容易创破。铁棒创击蛋壳凸处,力量分散,不容易创破。
2、一样的材质,一样的创击力量,角度不同,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空中跳动的乒乓球
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
材料:乒乓球1个、吹风机1把
流程:
1、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
2、开动冷风或热风吹动乒乓球。
说明:
1、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
2、冷风或热风吹动乒乓球,效果都是一样的。
延伸:
如果换成水流,代替气流,乒乓球会怎样呢?
谁的力量大
思考:燕尾夹和锁头哪一个重呢?两者之间栓一条线绳转转看,谁的“力量”大呢?
材料:线绳1根、圆珠笔杆1支、金属小扳手(比夹子重的金属物品)1个、夹子1个
操作:
1、在圆珠笔杆中,穿一条约五十厘米长的线绳,线的一端拴上一个夹子,另一端则系上一个比夹子重的金属小扳手。
2、双手手心相对夹住垂直的笔杆,金属小扳手一端在下。
3、缓缓搓动笔杆,让夹子作圆周运动,渐渐加速旋转,看看有什么现象。
讲解:
1、小扳手是比夹子来的重。
2、当转速加快时,会产生更大的离心力,而把金属小扳手往上提升。
创造:
物体除了轻重差别外,若加上不同的速度,就会产生不同的动量。比一比看,你走路时和骑车时,雨点打在脸上,又什么不同的感觉。
再现指纹
思考:用手指肚在纸上用力按一下,看一看纸上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怎样才能看见你留下的指纹?
材料:碘酒、剪好的易拉罐小盒、蜡烛、白纸、火柴
操作:
1、在白纸上印上指纹。
2、看一看白纸上并没有指纹的印迹。
3、用少量碘酒放进铁盒里。
4、点燃蜡烛,使碘酒在蜡烛上方加热(一直加热到碘酒变干,有紫红色蒸气放出时),将印有指纹一面的白纸对着蒸气。
5、过一会儿,纸上就显现出浅色的指纹。
讲解:
1、纸上为什么会显出指纹来呢?原来,人的皮肤表面总有些油脂,对皮肤起保护作用,皮肤表面的指纹是凸凹不平的,低的地方油脂多一些,高的地方油脂就少些,手指肚按到纸上,油脂就被纸吸收,油脂在纸上分布也同样是不均匀的,但和指纹上油脂分布情况相同。
2、碘酒受热时会变成气体,气体受冷时又会直接变成固体,它在油脂里极易溶解,于是纸上就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指纹。
烛火熄灭了
思考:蜡烛除了用口吹熄外,还可以用什么其他的方法呢?
材料:蜡烛1支、小苏打若干、食用醋少许、火柴1盒、碗1个
流程:
1 将点燃的蜡烛在碗的中央滴上几滴蜡油,将蜡烛固定在碗中
2 将苏打粉放在蜡烛的四周,倒一些食用醋于碗中
3 蜡烛熄灭了
说明:
1、食用醋加上小苏打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后,烛火会熄灭。
延伸:
想一想,烛火熄灭要有什么条件?你知道还有哪几种是熄灭蜡烛的方法吗?
空中点烛
思考:火柴在蜡烛的上空点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呢?
材料:蜡烛、火柴
操作:
1、点燃一支蜡烛
2、燃烧一会儿的蜡烛顶端烧成了杯状
2、将点燃的蜡烛吹灭
3、吹灭后的蜡烛冒出了青烟
4、用火柴点燃刚刚熄灭的蜡烛冒出的青烟时,蜡烛会立刻复燃
讲解:
点着蜡烛后,可看到蜡烛顶端的蜡慢慢熔化,顶端明显地烧成了杯状,在“杯”中盛着熔成液状的烛油。然后,烛油沿着烛芯爬升上去,在烛芯上端达到燃点而烧起来,在燃烧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烛油会汽化成“青烟”。显然,“青烟”就是蜡的气体状态。
创造:你知道水的气体状态是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制造水蒸气?
㈡ 如何看待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实验操作
科学实验活动是儿童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小实验以其内容新颖、形象明版显、趣味性浓、操权作性强等特点,充分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深受宝宝的喜爱;另一方面科学小实验活动是儿童通过对材料和物品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活动对宝宝有一定的挑战性。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宝宝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㈢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有哪些
大班科学活动:《让物体站起来》教案 活动目标: 1.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能够及时交流,逐步提高相互协作、商量的能力。 3.在活动中感受动手记录、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储备:提前引导幼儿观察需要协助才能站立的现象与实例。 2.物品准备: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盒、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竹签、橡皮泥等,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启发幼儿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的方式,将可以站起来与不能站起来的物品进行分类。 (1)猜测。 你认为哪些物品可以自己站起来?哪些不能?(吸管、竹签等不能自己站起来,瓶子、书、积木等能自己站起来) (2)操作验证。 请你来试一试,你猜得对不对。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可以站起来,有的却不能呢?(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猜测) 二、幼儿再次玩物品,发现让物体站起来的各种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1.让竹签站起来,并掌握记录的方法。 (1)教师出示竹签,请幼儿想办法让其站起来。 怎样能让竹签站起来?(用橡皮泥做一个底座、插在沙子里、用书夹住等) (2)幼儿操作实验。 请你试一试,你想的方法能不能成功? (3)交流实验结果,讨论记录方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竹签站起来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那我们怎样才能在很长时间以后还能让别人知道我们的方法呢?(把我们做的留着、我们把它画下来等)2.丰富材料,进行操作,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更多方法。 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添加盒子、瓶盖、沙子、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请幼儿选择一种不能独自站立的物体,想办法使其站起来。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并用简单绘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3.通过交流,使幼儿感受到方法的多样性。 操作完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表,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三、幼儿分组协商、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站起来,并进行记录 1.幼儿四人一组,分工合作,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站起来。 现在请同组的四个小朋友相互商量一下,推选一位小朋友负责记录实验结果,而且一会儿还要进行介绍。 2.各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进行集体交流。 四、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支撑现象,拓展幼儿的思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站起来的物品?有哪些需要支撑才能站起来的现象?(相框后面有支架才能站起来、我们班的云松要爬在管子上站起来、肢体残疾人要靠拐杖站起来、自行车也要有支架才能站住等) 五、延伸活动 1.将活动中的物品投入到科学探索区,便于幼儿进行操作。并将幼儿的记录表进行展示,提高幼儿记录的能力。 2.家园合作: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寻找生活中需要支撑才能站住的实例,开拓幼儿思维,并收集更多材料丰富活动区,引导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设计了这几课,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在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 每组三种实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始做实验。 实验一: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老师: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老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小记录本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2)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糖化的快。 (4)指导幼儿做记录,那种糖化的快。 (5)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6) 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化的最快的糖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 实验二: (1)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那个碗里的糖化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 幼儿将泡腾、果珍倒入水中搅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出现的现象,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中幼儿经历了从猜想、实验、记录,到讨论和交流的基本环节,注重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让孩子在自己的动手操作试验中验证猜想的结果,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实验中溶解
㈣ 有趣的幼儿科学小实验的内容简介
本书中的科学来实验是适合幼源儿园小、中、大班幼儿进行的典型探究活动。这些活动体现了幼儿主动探究和自庄发现的特点,让幼儿在观察、思考、动手制作和实验的过程中感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书中每一个探究活动不仅有简明扼要的关键经验、材料准备和活动过程,还明确提出了幼儿能够掌握的核心概念以及科学词汇,从而使探究活动既生动又有清晰的方向。活动的延伸与温馨提示对成人如何适当参与和指导幼儿给予了合理的建议,帮?成人成为幼儿探究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本书中的探究活动是从国内外成功的幼儿园探究活动中精选和重新设计的,在实践中实施这些活动,有助于教师体会科学探究的深刻含义和基本特征,开启教师的创造性和教育智慧,更好地开展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活动。
㈤ 十个幼儿园可实验操作的科学课题
操作材料: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碰到、感知、触摸的材料。 科学活动: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活动前教师要经过缜密的筹划,而不能偶发和随机的。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依据教育的目标、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制订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帮助幼儿理解自然现象,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幼儿园科学活动: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重要和有趣等 研究目标、内容 目标: 1、探索中班科学小组活动中操作材料运用的有效方式。 2、让幼儿在操作材料运用的过程中建构基本的科学探索的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提升教师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 内容: 1、研究探索提供适宜的活动操作材料及操作材料投放的形式与时间; 3、幼儿在活动中有效的运用及幼儿操作中教师的指导。 实施方案(说明研究的方法、步骤) 方法: 1、具体行动研究法:在具体科学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有效的、积极的手段。 2、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参考书、网络资料、报刊杂志、外出参观学习等)关注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各种行为,最大限度的把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已达到科学教学的有效。 3、经验总结法:把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具体行为;自己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教学方法、心得体会等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争取在幼儿园的范围内推广检测。 步骤: 一、通过教师集体备课,挖掘小组活动中操作材料运用的多种方式(1013、3—2013、6) 1、建立课题组学习资料资源库,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2、课题小组的成员确定教学内容(选定本学期数学活动两个知识点重点开展操作材料运用研究),根据活动内容进行集体备课,设计活动。 3、根据活动设计准备相关的操作材料,研究预设材料实际运用的多种实验模式。 (1)可以研究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操作材料的提供与运用达到的不同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2)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相同材料提供,但是材料提供的数量、提供运用的时间和运用次数、指导语等不同的效果的对比分析研究。 二、通过课例教学和反思、园内观摩学习,提高科学小组活动材料操作的实效性 (2013、9、2013、12) 1、通过课题小组的成员一课多上的形式验证预设的操作材料运用的实践模式; 2、通过课后反思,重新修改活动设计和操作材料的运用; 3、通过互相观摩、课后反思归纳同一活动内容中操作材料运用的经验和方法。 预期成果 1、教学设计:整理中班科学活动操作材料的设计;(课题组预期4节教学设计) 2、图片资料; 3、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4、活动展示。
㈥ 如何设计实验操作型科学探究活动的流程,才能凸显幼儿的自主探究
1.根据幼儿已有经验,确定实验内容选择程序简单、容易操作、结果明显、趣味性强的内容 2.做好预备性实验,熟悉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步骤 3.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 (1)根据实验内容选择适宜的材料,材料必须为实现活动目标而服务。 (2)能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3)可自由选择,每人都有足够的材料,种类齐全。 (4)材料含有一定的科学因素。 (5)材料应是安全的且操作方便。 4.设计好活动方案
㈦ 以沉与浮为例,论述教师如何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
幼儿园的科学小实验活动既要求让幼儿玩得开心,又要求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幼儿教师为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对幼儿园教育和科学小实验开展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一、合理规划和设计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活动需要规划和设计的项目包括:科学小实验的内容,小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和道具、科学小实验活动模式的确立、科学小实验中教学双方的责任划分和任务分配。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内容必须属于幼儿园教学范畴,实验设计严谨、有趣、操作简便,能适当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科学小实验准备的材料需满足以下特点:第一,材料充足、明确,满足实验需求的同时又不会出现多余内容。第二,材料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比如做《影子的形成》的实验时需要准备的材料就是小巧的手电筒、可爱的小玩偶等。第三,材料品质高端,天然无刺激不会损坏幼儿身体健康。
适合幼儿园开展科学小实验用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情境创设式、演示教育式、问题探究式以及多种教学模式复合搭配的形式。
在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监督者、引导者和管理者,而幼儿则是主要的参与者和执行者。
二、做好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内容选择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幼儿科学小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幼儿教育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内容选择的标准包括:第一,科学小实验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根据要求,教师需要准备齐全、充足的实验材料;让教师清楚每一步的实验步骤;配备专业的科学小实验演示人员;还有小实验的内容符合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活动标准等。第二,科学小实验类型丰富。幼儿园小实验的类型包含物理、化学、植物和动物实验这四大类实验中实验效果最直接明朗的、实验过程最生动有趣的类型。第三,科学小实验的内容不超出大纲,符合幼儿科学小实验的适用标准。
三、做好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演示工作
“看”科学小实验既是实验操作的一个步骤又是每一次科学小实验活动中最不可缺少的项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科学小实验,帮幼儿园学生导正“看”科学小实验的态度,助幼儿园学生掌握正确“看”科学小实验的方法。
教师在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时,开展实验演示工作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是借此起一个示范带头作用,给学生参与科学小实验操作提供示范学习和参考操作的目标。其次,是一种自我表现的形式。教师像通过演示实验向大家明确表明幼儿园开展的科学小实验活动中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主导实验活动,学生则负责帮助配合教师的引导和教育。
对幼儿园学生来说科学小实验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看懂和掌握这些实验步骤。在幼儿园教师没有得到引导和鼓励时是不会直接上手做科学小实验。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幼儿负责承担的任务是“听教师的引导、教诲”、想科学小实验中问题和知识、记忆教师的实验步骤和技巧等。
四、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小实验的实践操作
从幼儿园学生的角度来看,科学小实验的实践操作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带着学生自己动手“做”科学小实验
幼儿学生自己动手做科学小实验可以增强幼儿对科学小实验活动的参与性,使幼儿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小实验的内容,并深刻记忆科学小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根据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要求,幼儿可以参与科学小实验活动的“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表达陈述”等各个阶段。为满足幼儿亲手做科学小实验的要求,教师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时必须优先考虑到大多数幼儿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验吸管。幼儿园学生在亲手做科学小实验后可以掌握更多的小实验操作方法,学会实验中存在的知识。比如,幼儿园学生之友亲手做过《自制陀螺》这个科学小实验后才能牢固记忆用废旧光盘、水彩笔和即时贴纸做陀螺的方法,了解这个实验背后隐含的科学道理。
(二)让学生动笔亲自“记录”科学小实验
在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活动中,幼儿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所以幼儿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的参与过程最长,参与项目也最多。此时学生参与科学小实验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对科学小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和感想总结。学生此时的记录方法是生涩的,记录的手法也是非常稚嫩可爱的,但却能在小实验的记录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并在参与科学小实验活动中学会成长。
五、消除一切不利于开展科学小实验的因素
每一项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变量,当变量不可控制时便会发展成为不利于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开展的因素,进而有可能降低科学小实验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为确保科学小实验活动顺利展开必须消除一切不利因素。首先,要杜绝幼儿科学小实验向小学化发展。科学小实验的选择需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喜好和接受能力,教师在开展科学小实验时也要根据幼儿园班级的划分选择实验项目。其次,提前对科学小实验的实验步骤、方法、活动流程进行演练、检测,确保实验流程顺畅、完整、科学合理。第三,提前做好突发状况的预防应急工作,确保任何突发状况都不能影响到科学小实验活动的开展。
总之,幼儿园开展科学小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教师在幼儿园开展科学小实验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始终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还要不断进行创新思维、提高科学小实验教学效果,使幼儿能从科学小实验中学到更多经验、启发聪明才智和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㈧ 幼儿园如何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
科学小实验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小实验是能引起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最佳途径,在小实验中,幼儿不仅能玩得开心,还能轻松地学会老师所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而且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那么如何成功地指导科学小实验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提供便于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充分感知与发现中获得发展 幼儿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喜欢摆弄、拼拆、移动等,这表明幼儿思维离不开动作,因此,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不应该是只能看,不能动,而是必须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动手的操作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愉快地参与实验活动。 如小实验“溶解”,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盐、糖、奶粉、颜料水、木头、石子、铁钉、油、洗洁精等物品。孩子们通过在水中搅拌这些物品,能准确无误地知道哪些物品是可以溶解的,哪些物品是不能溶解的,然后让幼儿在游戏中比较,得出使物品溶解的最快的方法,最后让幼儿将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品,想办法尝试借用某些条件让其溶解。幼儿对这一实验极感兴趣,持续玩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同时也知道了有关溶解的知识。选用各种各样不同材料可以做实验,选用同一种材料也可以做不同的实验。如提供幼儿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让幼儿想出辨别生熟蛋的办法。可以把蛋打开进行验证,也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把蛋放在盐水里观察蛋的沉与浮,以此来辨别蛋的生熟。同时让幼儿观察得知,蛋在不同比例的盐水中浮的位置也不一样。把蛋放在醋里,它不但会浮起来,还会冒泡泡。要是把蛋放入醋中浸大约一个星期左右,蛋壳会完全溶解,最后变成透明,只剩下蛋膜包覆的裸蛋了。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观察能力得到发展,进而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更加关注,探索的兴趣也更浓了,只有这样全面考虑,才能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科学小实验的内容要科学、有趣、浅显,材料要多样化 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重在启迪,而非深奥知识的传授。因此,在设计科学小实验时应该选择科学的、有趣的、浅显的内容。如小实验“盐又回来了”,我们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盐能溶化在水中,然后再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做实验,通过观察获得的盐水经过蒸发,会变成盐的认识。除此以外,还可以进行把糖、橘子粉变回来的系列活动。又如小实验“好玩的水轮机”,幼儿尝试用水冲击水轮机,使它转动,并观察水轮机转动的快慢。从而使幼儿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叶轮转动的快慢与水质多少、水位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通过亲自制作“不倒翁”,使幼儿知道了上轻下重站得稳的科学常识;通过“拆装万花筒”知道了万花筒是利用镜子重复反射的原理制作出来的。这些生活中常常会看到、碰到的小实验,能让孩子们既不陌生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科学现象,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周围的科学世界。 在我们的身边可供实验的材料是丰富的,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有时甚至是一张纸、一根绳都能引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使用材料时也要检查材料是否安全。如把实验中的铁片磨成圆角,在玻璃片的四周贴上胶布等。在进行小实验的时候更要注意安全,时刻提醒幼儿不可随意吃实验中的材料;试管口不可以对着同伴和自己;不可单独用火做实验;实验前教师必须做准备性实验,估计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只有正确安全地使用材料,才能顺利地进行小实验,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三、科学有效地指导实验过程 科学小实验由于存在探索对象的未知性和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又加之小实验在探究的内容、方法和探究的程度等方面都要受到幼儿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使得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产生许多困难,影响幼儿实验继续进行,为此,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同时幼儿的主体的不成熟,也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究者,实验的探究过程还离不开教师的帮助,需要教师去引导支持,激发他们再次操作的兴趣。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活动目标指导,让其满足探究愿望 由于不同年龄幼儿有他不同的个体能力和培养目标,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个体差异,所以不同年龄的幼儿要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小班幼儿一般采用先知实验答案再实验的方法。如白开水怎么变甜了,先让幼儿尝一尝,比一比,白开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变甜,然后让幼儿实验知道是因为糖宝宝跑到开水里了,所以白开水变甜了;中大班一般采用让幼儿在实验中探索发现,教师再帮助小结整理出科学道理。如在《乌鸦喝水》的实验中,幼儿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球体能使瓶子里的水位上升,从而联系实际得出结论,能沉入水中的物体才能使水位上升。 (二)大胆“放手”让幼儿实验,积极引导幼儿做实验记录,使幼儿充分体验再次创作实验的乐趣 幼儿实验过程,也就是开放幼儿“全脑”的过程,引导幼儿用眼、手、脑、口,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也是幼儿体验和感悟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摆弄材料、仪器,充分观察实验过程,多次尝试,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思维的再创造过程。 在科学小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将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幼儿通过实验记录获得的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索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图表,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不管幼儿采用哪种记录方法,幼儿的记录都将有助于将原有的认识与当前的操作结果相比较,调整原有的认识,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又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实验情况,从而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教师对幼儿记录结果的肯定,也能使幼儿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总之,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支持的环境,给幼儿真正的探索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使幼儿能在愉快的探索、观察、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得到答案,学习掌握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