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方式产生影响。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来说,师生关系从过去简单的知识传递转变为一种平等、理解和双向的人与人互动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竞争转向合作交流;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过去个体性、独立性劳动转向集体性、共同性劳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构成了多重的网状关系,教学就在这种网状的新关系之中进行。
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E-teaching)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培训的目标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对整个培训都有调控和指导作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树立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提高教育技术实践与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在遵循总的培训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目标的务实性、个性化和人本化,允许参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分层次、分阶段地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目标。为此可以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分成四个层次,即从“初步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者;到逐渐学会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应用;再能够利用教学平台综合展示和建构资源并与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互动;最后达到能结合学科特点,合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重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成为现代化大学的教学名师”。 这四个层次的培训对应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制作应用阶段——综合应用阶段——教学水平提升阶段”,此四个阶段的培养是不断提升与发展的。
2.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根据上述四个阶段的分析, 我们重组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从四个层面开展教师培训,即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以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
㈡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本教学平台,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上浩瀚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想实现信息化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质,掌握一定的信息化
㈢ 新课改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专生是否发挥学习属主体作用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㈣ 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1998年,《中国版教育报》提出权“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2000年,陈至立部长提出“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纲要》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第六十条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2012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㈤ 影响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学校目前正来在推进信自息化建设,包括智慧树数字校园,求道智慧课堂,感觉影响老师使用的因素有几个方面
1 学校整体环境和氛围不佳,大家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学习改变,很多老师不愿学习新事物。
2 老师认知不够。老师是信息化主体,很多老师在部署求道智慧课堂的时候,只简单应用课程表,在线测试等主要功能,像手机控制,课堂讨论,课程资源等功能,则很少使用,嫌麻烦。
3 学校推进力度。花了钱,买进来,后面的事就懈怠了。
亲身感受 仅供参考
㈥ 什么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一、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应该首先熟悉现代教育理论,能对当前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只有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引起了重视,才能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才能根据学校的需要,完善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的配置,才能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加以重视,才会给教师创造培训的机会,让教师的教育信息素质得以提高。更何况,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益。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
二、举办专门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由于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比较多,在举行这样的培训时,培训单位可以采用分级培训方式,即:在每个学校抽选几名对现代教育技术比较熟练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后的教师在回自己所在学校进行二级校本培训。有些农村学校没有进行校本培训的设备。上一级的培训单位可以考虑将这些学校的老师也集中在一起进行专门培训。关键是在培训中,要力求让每个培训的老师都有所收获,不能搞过场。平时对所有参培的学校进行抽查考核,把深化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利用加强管理的方式让农村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信息化有所发展。
三、教师要坚持学习,提升课程整合能力,推进课改的深入。
尽管部分农村中小学严重缺乏教师,课程负担比较大,空余时间很少。但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我们也应该合理地利用空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从注重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入手,利用网络教室、远程教育资源等多种途径学习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知识、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整合知识等,平时多制作课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提高自己的应用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举办“课件比赛”、“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等活动,利用活动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质的提高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春天才会更加灿烂,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普及,我们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又将向前迈出一大步。
㈦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应对自如、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与学生的需求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教育信息化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使教育和教学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跨越新的台阶。当然,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等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已经形成。但它又是一种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和进步的冲击,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已从中初步尝到了甜头。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在信息化时代,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没有现代人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难以立足于三尺讲台,也谈不上称职,更会贻笑大方。因为在如今的社会里,人人已经置身于信息化所覆盖的环境之中,从举手投足到待人接物,假如没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恐怕会处处遭遇难堪。而校园更是信息化普及的先遣之地,教学大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等等,哪一处没有信息化的痕迹?只不过程度有高有低而已。当然,我们的教师要完全适应教育信息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那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