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出版物的营销手段大体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具体案例
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又被形象地称作“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思想最早出现于对大众媒介的分析。美国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指出,注意力是媒体的一种资源。它的特点是:稀缺性、不可复制性、从众性、传递性。注意力经济通过眼球争夺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使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化为购买力,从而获得更大商业利益。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发注意力资源,提升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提高出版企业的实力,打胜“眼球争夺战”,是每个出版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出版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例如,消费者到当当网站购书的时候会看到网站为消费者定制的各种广告,如与消费者所购图书相类似的其他图书、消费者可能喜欢的图书、热卖的新书等。以此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种通过售卖注意力而吸引用户的广告模式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
4P理论
本文的出版物营销基于市场营销学中的经典理论——4P理论进行,即以产品(Pro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当一个营销活动中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合理时,那么这个营销活动将取得成功,其营销目的将得以实现。在新的经济大背景与出版物市场环境下,4P理论依然适用于出版物的销售活动,但必须指出的是,随着经济大背景与出版物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4P理论的策略内容与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注意力经济背景下的出版物营销工作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创意来与4P理论进行有机的融合。
眼球经济下出版物营销4P 理论之运用
Part.1
出版物营销的产品策略
01
创新选题策划
实行产品经理制,把出版物作为产品进行经营,根据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从敲定选题到制定相应的装帧设计、文案、定价等产品要素,乃至预测产品进入市场后的利润状况,打磨包装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跟进后期推广、销售的整个过程。随着出版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读者的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选题策划不再仅仅是出版的一个环节,而是对于整个出版流程的统筹规划。出版企业只有主动贴近市场,优化出版流程,加强对于各出版要素的控制,依据读者需求进行出版物的全面策划,才能打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出版产品。这就要求产品经理统筹所有环节,对现有出版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传达产品理念、强化流程执行,并对出版各个环节中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跟踪监测,设法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例如:磨铁图书是产品经理制度的首创者。磨铁在打造朱德庸所著《大家都有病》时,由产品经理负责的团队先敲定了编印发所有细节流程,然后对内容进行繁简互换、校对排版、封面制作,与印刷厂、油墨供应商、纸张供应商等商议确认,继而在图书印刷的同时,通过微博平台、视频制作、新书发布会等方式进行立体化营销,在短短2-5天之内完成了从仅有电子书稿到图书上市的全部过程。这本畅销书的成功是将出版物当成产品进行全流程市场化运作的大胆尝试。
02
创新出版内容
1、差异化策略:
即寻找细分市场,打破思维定式培养逆向思维,采取内容异质策略,避免出版内容同质化。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在2011年1月出版的《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就是一个通过逆向思维实现出版畅销的典型案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从小成绩不好,却最终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男孩于智博的成长经历。这本书的主人公在年轻时成绩并不优异,但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勤劳刻苦的学习,他在21岁时就在戴尔公司的重要部门任职,还曾是花旗银行的“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这本书通过这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而非先天的聪明才智,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并不一定正确。这样的观点和曾经风靡一时的诸如《哈佛女孩刘亦婷》之类的励志书籍有很大不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成长模式与人们以往推崇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差异,这就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兴趣。
2、内容精品策略:
精品策略也即提升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打造精品内容。虽然在当今的市场化潮流下,成功的营销策划和装帧设计对于出版物的畅销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出版物的畅销仍要以好的内容质量为前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公司的“理想国”品牌就是以富有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感染读者的典范。该品牌做每一本书都基于文化层面的考虑,虽然并非每一本书都是畅销书,但是每本书都力求达到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的最大化。该品牌拥有蒋勋、舒国治、陈丹青、梁文道、白先勇、董桥等知名作者,意在通过一些在时代喧嚣中引人思考的好书,唤醒读者对于理想的热情。贝贝特始终坚持文化担当,以诸多高质量出版物塑造了独特文化品牌。
03
创新出版形式
创新出版形式,就是要通过别具一格的设计,更恰当地表现出版内容,更迅速地吸引读者眼球,更好地为出版内容服务。要通过创新出版形式,达到迅速传递内容信息、展示出版物艺术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最终促成读者购买,促进出版物的销售。
几米所著《世界别为我担心》的巧妙设计值得借鉴。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一个小男孩趴在一只被蒙上双眼、束缚了手脚的大灰兔上。这个意象具有丰富的涵义,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被捆绑的手脚和被蒙蔽的双眼就像生活中的诸多无奈以及不可控的因素,对未知、对跌倒的恐惧导致我们有了诸多对生活、对外界、对自己、对他人的担心与质疑。封面上的绘画既贴切这本书的主题,又以明亮的颜色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同时,以橙色为基调、形式新颖的腰封也为这个充满创意的封面添加了更多新鲜的元素,使得这本书在众多图书中能够迅速被读者发现。这本书以合适的装帧、丰富新颖的内容、鲜明的色彩刺激读者的感官,以其可感度和吸引力凝聚了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产生了新鲜感、亲切感和认同感,刺激了读者的购买欲望,促进了该书的畅销。
❷ 书店宣传活动策划
给你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1 图书市场营销的战略研究一、制约当前中国图书营销的因素分析目前,制约中国图书营销存在着诸多因素,其主要因素在于绝大多数出版社的市场定位模糊,组织机制存在缺陷,不懂市场营销或虽懂却没有能力建立与竞争环境相适应的完善和高质量的营销管理体系。(一)出版社的组织结构不健全中国的图书出版社一直属于宣传部门,1960以前定位为“事业单位”,一切全由国家包,不用考虑经济方面的盈亏。从1980年以后,出版社定位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实行的是自负盈亏制。但出版社由于一直是事业单位的建制,其组织建设是行政型的,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照出版过程为编辑部、生产部、发行部三大部,而不是围绕图书市场运作而设置。同时,在此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管理模式为行政管理,而非一个健全的分析、计划、执行、控制的营销管理模式。所以,在现行体制和机制的条件下,出版社对图书市场往往缺乏整盘考虑的大策划,图书的出版与发行又形成分割的局面,而出版社本身各环节之间也缺少总体的协调和监督,往往在图书印制完成之后,销售环节无法了解图书选题的目标市场,致使图书流通不畅、信息不畅。(二)出版社图书营销结构不完善图书的营销是一项连锁式的工程,是以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市场运作过程为根基。图书营销系统应贯穿于信息、选题、组稿、编辑、价格、设计、纸张、制版、印刷、渠道、运输、宣传、销售、促销等等一系列出版流程,而我们的现行的出版各要素问存在着很多断层:从图书的作者这个环节来说,作者在完成书稿交给编辑之后便完成了使命,至于书籍以后的命运则掌握在出版社编辑的手中,书稿编辑的程度、何时出版、如何包装、整体编辑装帧是否与书稿原创意图一致等等是都是出版社的事。这里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一些优秀的作者对自己的读者群很熟悉,所创作的作品也深为了解他的读者喜爱,但书稿进入出版社后,却由于编辑自居,不愿与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且把握不住该作品读者市场的优势,往往编辑出版出的图书失去了愿有的市场感觉,让这个目标市场的读者不能接受;其二是作者本身不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所创作的作品往往不顾读者的阅读审美情趣和习惯,而编辑又不能及时地进行相关需求的信息反馈,加之编辑书稿时编辑的主客意识强,没有或很少考虑读者的口味,所编辑的图书往往读者甚少,缺乏市场。(三)当前,再图书营销策划中宣传模式老化中国书业当前的图书宣传工作,最大的弊病是习惯于体内循环,宣传对读者是“找不着北”,读者看宣传是“雾里看花”。出版社一般只为新书作宣传,大多起到“新书出版通告”的作用,并没有将这些宣传作为图书营销推广的工具。同时,出版社往往认为书已经发给中间商和零售商,市场宣传应该是它们的事情,所以不愿与书店共同培育市场,营造市场。另外,宣传定位不准也是重要原因,总是对宣传媒体的选择、对图书中间商、零售商、读者等接受群体渠道的选择等等极少去研究和策划,宣传手法也是传统的,落后于当代资讯社会、信息社会。(四)图书发行部门惯性操作,现代营销意识单一由于图书发行部门,特别是国营书店,在对教材教辅发行依赖性强以及传统发行方式的影响下,还未提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缺乏现代的营销意识。至今,还有很多的县、镇国营书店,在一年两季学生课本发行任务完成,保住之后,对一般图书的销售持可有可无的消积态度。而对图书销售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市场服务,销售渠道,人员销售及促销和公关营销等等缺少认识,更谈不上设计图书市场的营销战略及营销组合。在图书卖场—— 书店店堂的设计上,缺少营销的考虑,甚至在店堂书架图书的分类上也是一直沿用的老模式,很少有根据读者图设计营销方式的。同时,图书发行部门在图书促销手段上创新意识也不强,一直是流动供应、节日图书九折优惠大唱主角,未能掌握整体营销的一切技术,这已不能适应图书市场竞争形势的需要。(五)缺乏图书市场信息反馈机构出版社或是图书发行部门建立专职市场信息部门的极少,即使建立了也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管理层重视不够,只将信息部门作为向自己提供相关资料的部门,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的收集处理后可以成为生产力;二是缺少称职的图书市场信息人员和合理的资金配置。所以,缺乏图书市场信息机构,缺少将市场信息处理后转化为选题—— 出版—— 市场的良性循环的信息管理模式。二、创新—— 中国图书营销的战略思考(一)
❸ 如何让图书策划案更出彩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销理念在不断地更新。图书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样需要在营销理念的指导下,组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加以利用,使企业各种资源综合利用效用最大化。 【关键词】营销理念 图书业 营销策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独特之处,这决定了图书营销要走自己的营销之路。尤其在市场产品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图书营销策划应运而生,本文试图将市场营销理念与图书营销策划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解释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图书营销工作。 随着市场营销在经济活动中的日渐重要的地位的确立,营销界也在不断更新“营销”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早期从经济学微观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的交换”(《市场营销管理》第5版第13~14页)。菲利普。科特勒于1984年对市场营销又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序言) .这一定义讲出了目前经济活动中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策划正是基于这个核心概念,在企业长时期的市场运转中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体策划。 伴随着长期的市场营销实战,形成了各种营销理念,并且这种营销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展市场。这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是最古老的观念。生产观念是在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 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产品观念产生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了一项新产品时。 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具有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不会足量购买企业的产品,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刺激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销观念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许多企业在产品(产能)过剩的时候,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推销观念产生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阶段。 4.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营销管理的体现。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家彼。得鲁克曾指出:总有人认为推销是必要的,但市场营销正是使推销变得不必要。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充分了解顾客,充分为顾客所了解。营销的理想结果是让顾客乐于购买。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使产品和服务能让顾客方便地得到。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它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订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 这五种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而图书作为一种商品,其销售活动自然也融入到了这种营销理念的变更发展过程当中。我国图书业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改革开放以前,是以产品为中心,基本是“生产型”,只管生产,不考虑销售和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但经营观念没有实现完全转型,停留在“以产定销”的思想中,没有将“销售”的思想完全转变到“营销”理念中来,导致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图书滞销现象时有发生。 传统模式的图书业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就要将营销理念灵活运用于营销策划中,摆脱过去销售的观念,从营销策划入手,将营销策划和营销作为企业利润实现的关键环节来把控,将图书出版、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有机整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划方案。笔者认为从整个图书业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1.图书产品的针对性。图书业的首要环节是出版社,因而从出版图书的品种来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这要求我们将图书出版的市场调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有效营销策划的切入点,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图书市场的需求、读者购买行为以及影响读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在调研搜集大量信息基础之上,分析结果会指导我们的最新出版物种类。另外图书这种特殊的商品是文化传承的记载,其内容本身是对人类知识、文化现象的总结、整理、记录和传播,赋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性、社会责任性,作为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我们的产品如何做到将读者需求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的同时,使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同时为读者所喜爱。 2.将服务看作是产品的一部分。在营销观念由销售转为市场营销观念、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产品的概念逐渐广泛化。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现有的顾客群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产品化、将服务作为一种为顾客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产品来经营。图书业在经历了营销方式的变革后,服务也应当逐渐被我们所重视,由过去的被动式服务逐渐转向主动服务。通过便捷的服务,将现有的图书尽快让读者了解信息,尽快通过多种销售渠道销售到读者手中;通过服务维系和开发现有读者的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图书产品;通过服务获取第一手信息,开发新的市场,面对新的市场开发新的产品。 3.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我们要想以更快的速度占有市场,就要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这就离不开图书的销售渠道。现有的图书销售渠道主要是零售店、图书馆和机关市场、大学图书市场、中小学图书市场、图书批发商,传统的销售渠道日渐饱和,我们应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例如网上电子商务、读者俱乐部、特价书读者俱乐部等等,这些直接面向读者的销售方式已经被很多图书商运用,发挥了传统销售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中国的当当网上书店,他们拓宽了图书零售的渠道,增加了图书销售的利润增长点。这些新的销售模式有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寻找、发现、分析、扩大、创新目标顾客群,实现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使企业与顾客更有效直接地沟通,从而可以达到降低企业营销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4.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随着出版业20年的出版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图书业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不断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最终归宿,就是品牌的竞争。因而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品牌的价值,使品牌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并最终由产品和服务来体现品牌的价值,用品牌来构建一种必需的消费体系。在图书品牌的构建上,应该在图书的规划、策划阶段充分考虑品牌的建立、维护、延伸,将品牌真正地根植于图书开发全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图书的出版、发行、销售上下功夫。其次要加强图书市场的宣传和销售环节的延伸和扩展。例如新的图书出版发行,可在发行前后,策划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从而造就一个图书品牌的辉煌。第三,要建立读者对图书品牌的忠诚度,根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品牌总的受欢迎程度与购买频率呈显著性相关,忠诚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深度与大量轻度消费者对品牌影响的广度共同支撑了品牌的销售与利润,同时构成了真正的强势品牌。因而我们要在顾客第一次接触图书品牌到我们不能再为顾客服务时止,让顾客时时处处感受到品牌的存在与其紧密的联系性,在广度和深度上全方位建立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每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必定有着适合自己成长的营销理念,基于此的优秀的营销策划是企业运作的灵魂,给企业的产品营销制定出明确可行的目标,将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合理整合,使其围绕着营销的目标发挥其最大效用。图书业在营销策划中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企业建立、维护品牌,迎接市场挑战的决胜利器。图书企业只有组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营销策划加以利用,因时因地制宜,才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1.(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市场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 2.维瑟拉。拉奥。战略营销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志敏。跟大师学营销。中国经济出版社
❹ 大家帮我看看写的图书营销策划方案如何
绞尽脑汁,做了市场调研,但写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合出版社口味,忐忑不安。因为我完全没版有任何经验权的应届毕业生。
把目录发出来,大家帮忙看看是否合理。
1 潜在目标读者群体研究
1.1 本次调查样本的构成——高级知识份子、青年男性群体为主
1.2 图书购买习惯——一半人每月都要买书2~3本以上
1.3 影响是否购买某本图书最重要的因素——“作者”、“话题”
2 《紧迫感》图书市场定位
2.3 经管类和专业学术类的爱好者可能对《紧迫感》感兴趣
2.4 《紧迫感》的宣传卖点——“真正的紧迫感使你在金融危机中成功”
3 《紧迫感》图书媒体营销
3.2 针对学生群体、白领一族——豆瓣网、卓越网、当当网宣传攻势
3.3 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业主——专业媒体评论及人脉推荐
3.4 针对普通大众——电视\广播\视频媒体炒热话题
4 《紧迫感》图书活动营销
4.2 活动方案一:读者俱乐部
4.3 活动方案二:写书评,赢新书赠阅!
4.4 活动方案三:转发新书推荐,获赠《紧迫感》新书!
4.5 活动方案四:《紧迫感》相关专场讲座,解读约翰
❺ 如何做一个图书营销策划公司
图书策划与产品品牌策划也有些类似,但也有很大的不同,产品,以品牌与功能来进行销售,图书,则需要作者与图书内容来进行推广销售,同时还需要名人效应,来促使更多的人来知道作者,来读作者的书。
❻ 急~~~~图书营销方案或案例。谢谢!
图书营销案例:解析韩国作家崔仁浩中国文化之旅
9月18日至24日,长江文艺出版社邀请韩国知名作者崔仁浩先生在北京开展了为期六天的中韩文化交流活动,并配合该社9月初出版的《火鸟》一书进行宣传。期间,受到近百家不同媒体关注,该书的销售应声而起。近日,从北京开卷图书研究所传来的消息表明,《火鸟》正式销售未满一个月,已在9月的新书综合排行榜中占据第七名的好位置(参见本期市场月报)。
邀请国外作者来华进行图书宣传,国内出版人多有想法及实践。但组织这类活动的困难比邀请国内作者更多:一是资金压力,数万元的费用让一般人望而兴叹;二是邀请难度大,国际知名作者的工作繁忙,日程紧张,组织者要选出适合中国的营销时机发出邀请,需要做更多工作;三是要克服语言沟通和文化障碍,在短时间内集中组织多场各层次的跨文化营销活动,对图书营销人员来说也是一大挑战。谈起这次韩国作家崔仁浩文化之旅中国行活动,长江文艺出版社负责策划此次活动的罗新认为:“这次活动借鉴了商业和工业行业的营销理念,把活动定位为文化之旅,通过比较周密的计划,得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定位:文化之旅
罗新介绍说,邀请作者来华进行一次营销活动的想法,早在长江文艺出版社—洽谈引进版权时,就已经初步成形。《火鸟》的行销与市场策略则在签合同后不久就初步完成,特色就是定位成“文化之旅”。
崔仁浩是目前亚洲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商道》、《王道》畅销韩国及亚洲各地区,销售上百万册。2003年他的作品刚一进人中国,便迅速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崔仁浩今年初推出经过修改的《火鸟》一书,在韩国引起轰动。这部被作者自称为“自画像”的长篇小说是作者早年的成名之作,曾被四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其中包括香港拍摄的电视剧《香港特快》。因此,该书的版权引起了国内多家出版社的注意。
当时作为出版社负责版权贸易的罗新,在洽谈版权过程中对作者崔仁浩和其作品也有了进一步理解:这位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相当感兴趣,《商道》中就表现了作者对中国的历史深度了解。而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崔仁浩也几乎走遍,尤其是西安、洛阳这类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古都。除了到中国各地采风之外,崔仁浩对中国当代的文化也有一定了解。比如他特别推崇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等电影。
“由于崔仁浩先生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公众知名度的特点,使他具备品牌影响力和广告媒体载体的功能。因此,我社举办此次活动不拘泥于陈旧的签名售书方式,而是充分利用作者的文化背景和韩国人文简单、率真、个性独特、性格张扬等特点,借助社会对‘韩流’的关注,把活动办成具有深度的文化内涵的交互式体验营销活动,从而形成更广泛的公众关注度。”罗新在谈到这次活动的策划思路时说。
实施:周密计划
《商道》、《王道》两书在中国出版后,销量表现良好,据说这两本书的出版社也曾有意邀请崔仁浩来中国做图书宣传,但由于作者工作繁忙,平时很难有时间参加活动,一直未能成行。而此次他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初次合作,就答应来华,是什么原因呢?在活动的第四天,当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向崔仁浩提到这个问题时,这位61岁的作者说:“土为知己者死。”
“我们社以前没做过这样的活动,这方面的经验很少。但是我社领导全力支持此事,而且事先我们也做了周密的计划,曾经出了一个长达十多页为期15天的活动企划案,和韩国沟通也很充分。因此打动了崔先生。”据介绍,中秋节正好也是韩国的一个大节,休息七天,因此崔先生特地利用休息时间到中国来参加活动的。而为了这次活动,他回去后每天的工作量要增加一倍,非常辛苦。而这,在无意间,也为媒体创造了一个话题:中秋来华。
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六天时间,该社策划人员提前两周就制作了一个行程表,在“文化之旅”中安排了包括北外演讲暨新书发布会、新浪名人访谈、央视国际访谈、北京多家媒体专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一周的读者互动、签名售书、天津媒体全程跟踪体验中国文化、韩国多家媒体电话采访。
这样的行程安排考虑到几种主要的营销活动穿插进行,合理安排作者体力。其中,在高校的主题演讲活动也考虑过其他院校,后来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因为这里的对外交流活动比较多,且有很多熟悉韩国语言文化的学生和教师。果然,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观众提问不断,崔先生的回答也很幽默,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这次活动对媒体发动也比较成功。“邀请国外作者来华营销时,读者和媒体对该作者的了解程度最为关键!作者喜欢和了解自己的媒体和读者交流。”在确定活动日期后,9月初就开始陆续通知媒体,形式主要是电子邮件和电话。在给媒体的材料中,长江文艺社详细介绍了作者的简历、主要作品、写作风格、新作特色及各界评价,并且附上活动的日程,媒体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与组织者联系采访。全国大约有上百家媒体接到了通知。
长江文艺社共派出2人完成北京的接待工作。罗新和同事杨前旷为此次活动调动了一些友好关系配合,比如取得了北外校领导和校方的全力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友人的支持、知名的工商业圈策划人的支持、在京的多家文化公司提供交通工具等。费用主要出版社负担,在六万元左右。
效果:直接推动销售
随着韩国作家崔仁浩中国文化旅活动的进行,新浪网首页“新闻中心”以醒目颜色保存新闻标题链接3天之久,《北京晚报》以彩版大幅介绍崔先生和《火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周黄金时段开展的营销活动,参与者中奖后将得到崔先生签名的《火鸟》。《沈阳晚报》、《重庆商报》和《成都晚报》等地方媒体做了图书连载。目前,仍不断有媒体提出采访要求。
媒体的宣传带动了《火鸟》的人气,崔仁浩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现场签售140本书,这样的数量连作者也表示“没有料到”。而罗新他们也没有料到,一次在历史博物馆门前,甚至有韩国游方的尼姑要求与崔先生合影。韩国方面也有媒体关注此次中国行,曾电话采访过,“远在韩国那边,通过韩国媒体也感受到崔先生在中国活动的热度”。
这次活动中增进了作者对长江文艺出版社及罗新等人的友好关系。得知作者有意写一篇涉及中国的作品,在中秋节,罗新特地安排了北京一个高层公寓和崔先生夫妇共度佳节。在装饰了漂亮的中国灯笼、一派现代感的房间里,崔先生还展示了他浑厚的男中音。
但罗新也认为,时间不够也使得他的一些活动构想未能充分展开,比如与其他中国作家的交流、去其他城市等。
❼ 书的营销案例
图书营销案例:解析韩国作家崔仁浩中国文化之旅
9月18日至24日,长江文艺出版社邀请韩国知名作者崔仁浩先生在北京开展了为期六天的中韩文化交流活动,并配合该社9月初出版的《火鸟》一书进行宣传。期间,受到近百家不同媒体关注,该书的销售应声而起。近日,从北京开卷图书研究所传来的消息表明,《火鸟》正式销售未满一个月,已在9月的新书综合排行榜中占据第七名的好位置(参见本期市场月报)。
邀请国外作者来华进行图书宣传,国内出版人多有想法及实践。但组织这类活动的困难比邀请国内作者更多:一是资金压力,数万元的费用让一般人望而兴叹;二是邀请难度大,国际知名作者的工作繁忙,日程紧张,组织者要选出适合中国的营销时机发出邀请,需要做更多工作;三是要克服语言沟通和文化障碍,在短时间内集中组织多场各层次的跨文化营销活动,对图书营销人员来说也是一大挑战。谈起这次韩国作家崔仁浩文化之旅中国行活动,长江文艺出版社负责策划此次活动的罗新认为:“这次活动借鉴了商业和工业行业的营销理念,把活动定位为文化之旅,通过比较周密的计划,得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定位:文化之旅
罗新介绍说,邀请作者来华进行一次营销活动的想法,早在长江文艺出版社—洽谈引进版权时,就已经初步成形。《火鸟》的行销与市场策略则在签合同后不久就初步完成,特色就是定位成“文化之旅”。
崔仁浩是目前亚洲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商道》、《王道》畅销韩国及亚洲各地区,销售上百万册。2003年他的作品刚一进人中国,便迅速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崔仁浩今年初推出经过修改的《火鸟》一书,在韩国引起轰动。这部被作者自称为“自画像”的长篇小说是作者早年的成名之作,曾被四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其中包括香港拍摄的电视剧《香港特快》。因此,该书的版权引起了国内多家出版社的注意。
当时作为出版社负责版权贸易的罗新,在洽谈版权过程中对作者崔仁浩和其作品也有了进一步理解:这位作者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相当感兴趣,《商道》中就表现了作者对中国的历史深度了解。而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崔仁浩也几乎走遍,尤其是西安、洛阳这类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古都。除了到中国各地采风之外,崔仁浩对中国当代的文化也有一定了解。比如他特别推崇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等电影。
“由于崔仁浩先生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公众知名度的特点,使他具备品牌影响力和广告媒体载体的功能。因此,我社举办此次活动不拘泥于陈旧的签名售书方式,而是充分利用作者的文化背景和韩国人文简单、率真、个性独特、性格张扬等特点,借助社会对‘韩流’的关注,把活动办成具有深度的文化内涵的交互式体验营销活动,从而形成更广泛的公众关注度。”罗新在谈到这次活动的策划思路时说。
实施:周密计划
《商道》、《王道》两书在中国出版后,销量表现良好,据说这两本书的出版社也曾有意邀请崔仁浩来中国做图书宣传,但由于作者工作繁忙,平时很难有时间参加活动,一直未能成行。而此次他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初次合作,就答应来华,是什么原因呢?在活动的第四天,当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向崔仁浩提到这个问题时,这位61岁的作者说:“土为知己者死。”
“我们社以前没做过这样的活动,这方面的经验很少。但是我社领导全力支持此事,而且事先我们也做了周密的计划,曾经出了一个长达十多页为期15天的活动企划案,和韩国沟通也很充分。因此打动了崔先生。”据介绍,中秋节正好也是韩国的一个大节,休息七天,因此崔先生特地利用休息时间到中国来参加活动的。而为了这次活动,他回去后每天的工作量要增加一倍,非常辛苦。而这,在无意间,也为媒体创造了一个话题:中秋来华。
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六天时间,该社策划人员提前两周就制作了一个行程表,在“文化之旅”中安排了包括北外演讲暨新书发布会、新浪名人访谈、央视国际访谈、北京多家媒体专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一周的读者互动、签名售书、天津媒体全程跟踪体验中国文化、韩国多家媒体电话采访。
这样的行程安排考虑到几种主要的营销活动穿插进行,合理安排作者体力。其中,在高校的主题演讲活动也考虑过其他院校,后来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因为这里的对外交流活动比较多,且有很多熟悉韩国语言文化的学生和教师。果然,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观众提问不断,崔先生的回答也很幽默,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这次活动对媒体发动也比较成功。“邀请国外作者来华营销时,读者和媒体对该作者的了解程度最为关键!作者喜欢和了解自己的媒体和读者交流。”在确定活动日期后,9月初就开始陆续通知媒体,形式主要是电子邮件和电话。在给媒体的材料中,长江文艺社详细介绍了作者的简历、主要作品、写作风格、新作特色及各界评价,并且附上活动的日程,媒体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与组织者联系采访。全国大约有上百家媒体接到了通知。
长江文艺社共派出2人完成北京的接待工作。罗新和同事杨前旷为此次活动调动了一些友好关系配合,比如取得了北外校领导和校方的全力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友人的支持、知名的工商业圈策划人的支持、在京的多家文化公司提供交通工具等。费用主要出版社负担,在六万元左右。
效果:直接推动销售
随着韩国作家崔仁浩中国文化旅活动的进行,新浪网首页“新闻中心”以醒目颜色保存新闻标题链接3天之久,《北京晚报》以彩版大幅介绍崔先生和《火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周黄金时段开展的营销活动,参与者中奖后将得到崔先生签名的《火鸟》。《沈阳晚报》、《重庆商报》和《成都晚报》等地方媒体做了图书连载。目前,仍不断有媒体提出采访要求。
媒体的宣传带动了《火鸟》的人气,崔仁浩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现场签售140本书,这样的数量连作者也表示“没有料到”。而罗新他们也没有料到,一次在历史博物馆门前,甚至有韩国游方的尼姑要求与崔先生合影。韩国方面也有媒体关注此次中国行,曾电话采访过,“远在韩国那边,通过韩国媒体也感受到崔先生在中国活动的热度”。
这次活动中增进了作者对长江文艺出版社及罗新等人的友好关系。得知作者有意写一篇涉及中国的作品,在中秋节,罗新特地安排了北京一个高层公寓和崔先生夫妇共度佳节。在装饰了漂亮的中国灯笼、一派现代感的房间里,崔先生还展示了他浑厚的男中音。
但罗新也认为,时间不够也使得他的一些活动构想未能充分展开,比如与其他中国作家的交流、去其他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