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师行业现状及前景
1、行业分析: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回的,选择答教育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也是考虑到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
2、职业分析:教师这个职业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
3、可以选择从事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待遇好,发展前途也很广阔,但是从事者是需要具备具备一定的教学资质才可以胜任。
⑵ 岗前培训方案
1、入职培抄训:
(1)企业发展袭史
(2)企业远景规划及现状
(3)员工职业规划
(4)薪酬福利制度
(5)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
培训目标:帮助所有应聘人员初步了解企业现状及招聘标准与要求,进而通过培训过程的细节观察结果及对企业经营理念与价值观的认同度,给予更认同企业经营理念的人员以展示自我的机会。
?
2、岗前心态培训:
(1)专业心态调整培训
(2)企业战略规划培训
(3)企业管理制度培训
培训目标:
(1)使员工把心态端平放稳
(2)使员工把心里话说出来
(3)使员工把归属感养起来
(4)使员工把职业心树立起来
?
3、岗前专业培训:
(1)企业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及相互协作关系培训;
(2)企业岗位特殊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目标:帮助员工尽快掌握所从事岗位所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与其它部门间相互协作的流程、方法等,以确保尽快投入实际工作中。
⑶ 现在的汽车行业怎么样学完了岗位待遇好吗
汽车行业发展前景还不错,中国汽车愈来愈多,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后服务市场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建议到专业的汽车学校去学习
⑷ 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
酒店新员工复入职培训内容
我目前制应聘是一家酒店餐饮部的管理人员。过两天就要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但我不知该从何培训起,包括服务礼仪与技能等等。请专业人士给我做个培训大岗,有培训细节内容更好。在此先谢谢大家了。
⑸ 请问如何给新入职来的员工做培训啊我们是网络公司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摘要:
本文从分析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分析研究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指出入职培训方案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的根本目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新员工)、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这些入职培训方案的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实现培训目标,还得经过培训效果评估,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修改、完善。
关键词:
企业、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人、财物、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四大要素,而后者是靠人去管理、实施,所以人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的新鲜血液得到充分运用,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根据十年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体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方案的设计提一孔之见,以求教于人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学者和诸位同仁。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
企业招聘录用的新员工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在企业新集体中同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因此,企业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具备的素质,必须对他们进行入职培训。
同时,企业是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就必须与这种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使知识不断更新,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所以,企业员工培训是针对两种人,一种是新录员工,另一种是现有职工。于是乎,欧美有人给“培训”下的定义是“培训是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⑴以此类推,入职培训的定义就应该是“入职培训是指给新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笔者冒昧地认为,这个定义似乎不够完整。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始于上世纪初。百年来,“培训”这个概念,人们经常使用。但究竟何为培训,却各抒己见,至今没有定论。而入职培训呢?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连叫法都不统一。有叫“入职培训”⑵,也有叫“岗前培训”⑶,还有叫“职前培训”、“第一职业培训”或“新员工培训”、“新进员工培训”。有的把企业新录用的员工和企业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统称为“上岗前培训”。而有的企业则把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称为“岗前培训”,企业新录用员工接受的培训才称为“新员工培训”。而有的则认为“岗前培训”和“新员工培训”是一回事,都是指新员工上岗前培训,如此等等,各地各企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称谓不一,下的定义也各有特色,但培训的内容都是:通过各种教导或体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改进新员工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标准。
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员工在企业外面的言行代表着本企业全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内的多种方法,让新员工树立企业的自豪感,产生企业的向心力,教导新员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可见,入职培训的完整定义应该是: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在进入职位之前进行的企业概况和员工须知的教育,以培养新员工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使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发展与现状
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百年漫长的历程。它作为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培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最初,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简单,主要是以手工劳动为主,新员工培训还不被人们所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泰罗和吉尔布雷斯等最先强调培训的意义,主张以规范性操作来取代过去工人的经验性操作,推行标准操作法并按照这种标准方法来培训工人。从此,始了新员工的技能培训。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发现:人是“社会人”(把人的本性由最初地定的“经济人”转换为“社会人”的角色),不能单靠支付工资来调动积极性。因此,员工的士气、工作满足感、能够被赏识同样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这个发现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增添了重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培训成为一门职业,有人专门从事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加强对新员工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要视对新员工素质的培训。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5个层次,即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归属感;四、受人尊重;五、自我实现。这5种需要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0世纪50年代,赫兹伯格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激励因素与本身工作性质相关,如成就感、责任感等,是使人能产生满足感的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在条件相关,如企业的管理、工资等,是能防止产生不满意的因素。要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使员工两个因素都满足。这个理论给新员工入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后期,道格拉斯提出人性假设的X理论、Y理论。X理论假定一般人都很讨厌工作,对这些人要劝说、监督、惩罚,必要时也可给予奖励。Y理论则认为人本身并不讨厌工作,关键在于要为员工创造条件,使他乐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与员工上岗后的其它培训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培训理论开始研究管理者的领导作风与员工工作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培训理论更加系统化,入职培训的对象也从一般工人扩展到管理人员。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入职培训提出了新的目标。
至此,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淅趋完善,而国内的培训实务与培训理论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尤其对员工的培训日渐重视。
三、如何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分析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合理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企业分析。先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大凡企业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新员工因知识、技能不足,不了解企业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而造成的盲目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业不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要花费比培训多得多的时间掌握这些知识。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上司、同僚、下属,不免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必须进行入职培训。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接着,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但是,培训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新员工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培训能够解决的时,则进行培训。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应设置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因新员工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距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阶段,这就是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总目标。
培训的具体目标是:
让新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欢迎,体会到归属感,以鼓舞士气;
让新员工消除初进企业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
展现清晰的职位分析及、企业对个人的期望。告诉他,他的职位是干什么的,你希望他做到什么;
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提供讨论的平台,帮助他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
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和谐关系,减少员工的抱怨;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让他融入企业文化。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公司,用强化的方式让他很快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总之,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培训的组织者和接受培训的新员工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训内容。一般来说,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知识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一层次。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知识,简单易行,但学后容易忘记。如果培训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效果是难以保证的。
技能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二个层次,录用新员工不可避免地要走这一步。因为抽象的书本知识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即使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就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通过培训了解本企业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企业就掌握了所需要的一切技能,至于新录用的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也毫无例外应当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他们虽然已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都只限于自己的专业,而与其他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本企业更不甚了解。应当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情况,了解本企业他人的工作,促进各类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他们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共同合作。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各自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在本企业的应用,使之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素质培训,这是入职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他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即使已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不用,甚至帮倒忙。如果因为招聘把关不严,录用了素质低的员工,经培训不改的,应及时清退,否则,饴害企业。
入职培训实践中,究竟如何选择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如果录用的员工是管理人员,应倾向于知识和素质培训。如果录用人员是一般员工,则倾向于知识和技能培训。
新员工入职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
² 公司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
² 企业的标志及由来;
² 企业的发展历史和阶段性的英雄人物;
² 企业重要标志及有重要意义的纪念品的解说;
²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² 企业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² 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
²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
² 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
² 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
²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文件;
² 团队的协作和团队的建设;
² 业务知识与技能、业务流程。
3. 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又称培训指导者)可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利用内部资源,可使新员工和培训组织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来说,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企业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或企业内部确实缺乏适当人选时,才选择外部培训资源。当然,如果能把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起来使用有,那就更好了。
当今有胆识的企业家都在大力发掘内部培训资源。如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摩托罗拉大学,每个新员工都要在这所企业大学里接受一星期的入职培训。西门子公司成立了韦尔纳.冯.西门子学院,每年大约有占员工总数5%的新员工在西门子学院接受培训。
4. 培训日期。培训日期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就必须把入职培训安排在企业挑选、测试、录用员工程序履行完毕,新员工正式加盟本企业之时进行。这时候的新员工都需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不失时机的安排培训是最恰当不过的事。
有的企业违背了这一原则,把培训计划订在淡季,以防影响生产,却不知正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它事故。此为下策。
有的企业将新员工入职培训在不同时间内不定期安排,每一位员工在试用期都先后将得到一次新员工培训的机会,具体日期由人力资源部通知。此为中策。
还有的企业在新员工报到后即统一利用集中的时间培训,培训后再开始工作,此为下策。
5. 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的新异,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要依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选择采用。
目前,外国企业大多采用案例培训,中国的人才培训公司采用最多的是讲座式。将讲授法与案例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生动活泼,再辅之以实地参观,是颇有成效的方法。
6. 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了如何选择培训场所与设备。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在讲授企业概况等共同知识时,课堂可以在教室、会议室。每天上课地点不宜单一,可通过变化培训环境,让新员工多了解企业的一些设施如阶梯教室、多功能会议室等,从多方面接触企业。而且,培训地点的变换,有助于吸引新员工的注意力、缓解培训疲劳。
若介绍各部门的业务技能,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是工作现场。为营造一种良好的培训环境,可组织新员工实地参观各部门的工作现场,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在新员工面前展示一种正规的有档次的第一印象。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相等。在企业财力、物力所允许的情况下,培训设备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多样化、灵活化。这有助于建立企业人性化的形象,增进新员工与企业的情感链接。如企业概况与规章制度,文字材料和专人讲解已达到介绍的目的。但如果再使用多媒体工具演示,不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为他们所花费的精力,感觉到人性化的关怀,更可侧重引导新员工对企业和新环境的积极情感。
7. 培训纪律。纪律是搞好培训的保证。在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纪律。
以上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系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出来了,方案的设计工作并没有结束。方案中实现培训目标是根本目的。培训方案是否设计得合理有效,培训目标能否实现,还得经过评估。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完善
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随着我国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日益重视,Kirkpatrick培训四级评估模型已成为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标准,但在相当多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深层次(第三、四层次)的评估。
培训评估报告。培训评估最后要提出培训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还应提出不合格者处置建议,对不合格员工应进行再培训,如果仍不合格者,应实施转岗或是解聘;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跟踪反馈。培训报告确定后,要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一些企业往往忽略了这点而造成培训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评估报告应传递到如下人员:一是受训员工,使他们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二是受训员工的直接领导;三是培训主管,他们负责着培训项目的管理,并拥有员工人事聘用建议权;四是组织管理层,他们可以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
综上所述,本文从分析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入职培训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在本文结尾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强调的是,方案形成以后要,要努力付诸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⑹ 保安安全培训内容
保安的安全培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去写,一般就是对于工作的要求和工作的环境做一个说明,需要在平时做哪些工作
⑺ 求:玻璃深加工厂入职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方案
新人的融入来,最重要的是让源他们认同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以及认同企业肩负的使命,让新人有一种很强烈的归属感。要做到这些,其实很容易,内训和外训的相结合,内训主要讲企业基本知识,外训以拓展训练为主,感受团队、增强沟通
⑻ 培训的重要性经典语录
培训是企业、组织长盛不衰的源泉,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拓展资料:
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一个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是靠引进,或单位自己培养。所以企业应不断地进行职工培训,向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惯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水准,达到人与“事”相匹配的有效途径。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员工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它也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员工培训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员工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例如:组织业绩突出的职工去外地参观先进企业,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予以报销费用等。据有关调查,进修培训是许多职工看重的一个条件,因为金钱对于有技术、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他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手段。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成功的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
⑼ 企业员工基础培训应该培训哪些内容
企业介绍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产品相关
素质培训
业务范围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设计
摘要:
本文从分析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分析研究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指出入职培训方案是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的根本目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新员工)、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这些入职培训方案的组成要素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实现培训目标,还得经过培训效果评估,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修改、完善。
关键词:
企业、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人、财物、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四大要素,而后者是靠人去管理、实施,所以人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就是使企业的新鲜血液得到充分运用,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根据十年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体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方案的设计提一孔之见,以求教于人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学者和诸位同仁。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
企业招聘录用的新员工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在企业新集体中同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因此,企业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具备的素质,必须对他们进行入职培训。
同时,企业是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就必须与这种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使知识不断更新,技能素质不断提高。
所以,企业员工培训是针对两种人,一种是新录员工,另一种是现有职工。于是乎,欧美有人给“培训”下的定义是“培训是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⑴以此类推,入职培训的定义就应该是“入职培训是指给新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笔者冒昧地认为,这个定义似乎不够完整。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始于上世纪初。百年来,“培训”这个概念,人们经常使用。但究竟何为培训,却各抒己见,至今没有定论。而入职培训呢?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连叫法都不统一。有叫“入职培训”⑵,也有叫“岗前培训”⑶,还有叫“职前培训”、“第一职业培训”或“新员工培训”、“新进员工培训”。有的把企业新录用的员工和企业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统称为“上岗前培训”。而有的企业则把内部调动的员工在进入岗位前接受的培训称为“岗前培训”,企业新录用员工接受的培训才称为“新员工培训”。而有的则认为“岗前培训”和“新员工培训”是一回事,都是指新员工上岗前培训,如此等等,各地各企业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称谓不一,下的定义也各有特色,但培训的内容都是:通过各种教导或体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改进新员工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标准。
企业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员工在企业外面的言行代表着本企业全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内的多种方法,让新员工树立企业的自豪感,产生企业的向心力,教导新员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可见,入职培训的完整定义应该是: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在进入职位之前进行的企业概况和员工须知的教育,以培养新员工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使之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发展与现状
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近百年漫长的历程。它作为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培训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最初,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简单,主要是以手工劳动为主,新员工培训还不被人们所认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泰罗和吉尔布雷斯等最先强调培训的意义,主张以规范性操作来取代过去工人的经验性操作,推行标准操作法并按照这种标准方法来培训工人。从此,始了新员工的技能培训。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发现:人是“社会人”(把人的本性由最初地定的“经济人”转换为“社会人”的角色),不能单靠支付工资来调动积极性。因此,员工的士气、工作满足感、能够被赏识同样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这个发现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增添了重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培训成为一门职业,有人专门从事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加强对新员工知识、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要视对新员工素质的培训。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5个层次,即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归属感;四、受人尊重;五、自我实现。这5种需要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20世纪50年代,赫兹伯格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激励因素与本身工作性质相关,如成就感、责任感等,是使人能产生满足感的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在条件相关,如企业的管理、工资等,是能防止产生不满意的因素。要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使员工两个因素都满足。这个理论给新员工入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后期,道格拉斯提出人性假设的X理论、Y理论。X理论假定一般人都很讨厌工作,对这些人要劝说、监督、惩罚,必要时也可给予奖励。Y理论则认为人本身并不讨厌工作,关键在于要为员工创造条件,使他乐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这个理论使新员工入职培训与员工上岗后的其它培训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培训理论开始研究管理者的领导作风与员工工作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培训理论更加系统化,入职培训的对象也从一般工人扩展到管理人员。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入职培训提出了新的目标。
至此,国外的培训理论已淅趋完善,而国内的培训实务与培训理论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尤其对员工的培训日渐重视。
三、如何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首要环节。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分析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合理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可从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企业分析。先确定企业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大凡企业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新员工因知识、技能不足,不了解企业的概况、历史、现状、远景规划而造成的盲目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限度。如果企业不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要花费比培训多得多的时间掌握这些知识。新员工进入企业,面对一个新环境,不了解企业情况,不了解职位要求,不熟悉上司、同僚、下属,不免感到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迅速适应环境,必须进行入职培训。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新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接着,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员工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能力,达到员工的职务与技能的一致。但是,培训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新员工存在的问题是通过培训能够解决的时,则进行培训。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资源,培训对象、培训日期与时间、培训方法、培训场所与设备、培训纪律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 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应设置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新员工入职培训就是要把因新员工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差距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的浪费控制在最小阶段,这就是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总目标。
培训的具体目标是:
让新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欢迎,体会到归属感,以鼓舞士气;
让新员工消除初进企业时的紧张焦虑情绪,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便减少错误、节省时间;
展现清晰的职位分析及、企业对个人的期望。告诉他,他的职位是干什么的,你希望他做到什么;
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提供讨论的平台,帮助他更快地胜任本职工作;
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团队的和谐关系,减少员工的抱怨;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让他融入企业文化。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公司,用强化的方式让他很快适应公司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总之,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培训的组织者和接受培训的新员工才能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训内容。一般来说,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知识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一层次。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新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知识,简单易行,但学后容易忘记。如果培训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效果是难以保证的。
技能培训,是入职培训的第二个层次,录用新员工不可避免地要走这一步。因为抽象的书本知识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即使新员工进入企业时就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也必须通过培训了解本企业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企业就掌握了所需要的一切技能,至于新录用的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医师、护士等专业人员也毫无例外应当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他们虽然已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都只限于自己的专业,而与其他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对本企业更不甚了解。应当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的情况,了解本企业他人的工作,促进各类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他们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共同合作。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各自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在本企业的应用,使之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素质培训,这是入职培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他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即使已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不用,甚至帮倒忙。如果因为招聘把关不严,录用了素质低的员工,经培训不改的,应及时清退,否则,饴害企业。
入职培训实践中,究竟如何选择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如果录用的员工是管理人员,应倾向于知识和素质培训。如果录用人员是一般员工,则倾向于知识和技能培训。
新员工入职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有:
² 公司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
² 企业的标志及由来;
² 企业的发展历史和阶段性的英雄人物;
² 企业重要标志及有重要意义的纪念品的解说;
² 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² 企业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² 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
² 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
² 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
² 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
²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文件;
² 团队的协作和团队的建设;
² 业务知识与技能、业务流程。
3. 培训资源。培训资源(又称培训指导者)可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利用内部资源,可使新员工和培训组织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对于新员工入职培训来说,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有在企业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或企业内部确实缺乏适当人选时,才选择外部培训资源。当然,如果能把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起来使用有,那就更好了。
当今有胆识的企业家都在大力发掘内部培训资源。如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摩托罗拉大学,每个新员工都要在这所企业大学里接受一星期的入职培训。西门子公司成立了韦尔纳.冯.西门子学院,每年大约有占员工总数5%的新员工在西门子学院接受培训。
4. 培训日期。培训日期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就必须把入职培训安排在企业挑选、测试、录用员工程序履行完毕,新员工正式加盟本企业之时进行。这时候的新员工都需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程序和行为准则,不失时机的安排培训是最恰当不过的事。
有的企业违背了这一原则,把培训计划订在淡季,以防影响生产,却不知正因为未及时培训,却造成了大量次品、废品或其它事故。此为下策。
有的企业将新员工入职培训在不同时间内不定期安排,每一位员工在试用期都先后将得到一次新员工培训的机会,具体日期由人力资源部通知。此为中策。
还有的企业在新员工报到后即统一利用集中的时间培训,培训后再开始工作,此为下策。
5. 培训方法。培训方法的新异,是培训效果的催化剂。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方法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要依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选择采用。
目前,外国企业大多采用案例培训,中国的人才培训公司采用最多的是讲座式。将讲授法与案例法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生动活泼,再辅之以实地参观,是颇有成效的方法。
6. 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了如何选择培训场所与设备。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在讲授企业概况等共同知识时,课堂可以在教室、会议室。每天上课地点不宜单一,可通过变化培训环境,让新员工多了解企业的一些设施如阶梯教室、多功能会议室等,从多方面接触企业。而且,培训地点的变换,有助于吸引新员工的注意力、缓解培训疲劳。
若介绍各部门的业务技能,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是工作现场。为营造一种良好的培训环境,可组织新员工实地参观各部门的工作现场,充分利用企业的硬件,在新员工面前展示一种正规的有档次的第一印象。
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设备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相等。在企业财力、物力所允许的情况下,培训设备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多样化、灵活化。这有助于建立企业人性化的形象,增进新员工与企业的情感链接。如企业概况与规章制度,文字材料和专人讲解已达到介绍的目的。但如果再使用多媒体工具演示,不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为他们所花费的精力,感觉到人性化的关怀,更可侧重引导新员工对企业和新环境的积极情感。
7. 培训纪律。纪律是搞好培训的保证。在设计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时,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纪律。
以上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系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出来了,方案的设计工作并没有结束。方案中实现培训目标是根本目的。培训方案是否设计得合理有效,培训目标能否实现,还得经过评估。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完善
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投入是否值得,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随着我国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日益重视,Kirkpatrick培训四级评估模型已成为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标准,但在相当多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深层次(第三、四层次)的评估。
培训评估报告。培训评估最后要提出培训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还应提出不合格者处置建议,对不合格员工应进行再培训,如果仍不合格者,应实施转岗或是解聘;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跟踪反馈。培训报告确定后,要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一些企业往往忽略了这点而造成培训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评估报告应传递到如下人员:一是受训员工,使他们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二是受训员工的直接领导;三是培训主管,他们负责着培训项目的管理,并拥有员工人事聘用建议权;四是组织管理层,他们可以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
综上所述,本文从分析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入职培训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新员工入职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在本文结尾时,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强调的是,方案形成以后要,要努力付诸实践,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⑽ 岗前培训计划,工人入场教育方案有吗
职工岗前培训,入职三级安全教育方案
工人安全教育
工人安全教育的形式或内容一般有:“三级教育”、特种作业工人教育、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四新”、“调岗”、“复工”安全教育、学校及培训班教育。
1.“三级教育”
“三级教育”指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岗位教育。
(1)入厂教育:对新入厂的工人(包括到工厂参加生产实习的人员和参加劳动的学生,以及外单位调动工作来厂的职工),必须进行厂一级的安全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文件,介绍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概况和危险场所的注意事项,介绍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一般情况等。介绍时,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讲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使新工人受到初步的安全教育。
教育方法,根据本企业生产设备的复杂情况和人数的多少、文化程度高低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如人数较少,可以个别谈话讲解安全守则,指定阅读有关文件。如人数较多,可以采取集体上课的方式。
教育时间一般两天,由厂安技、劳资、教育、保卫部门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分别进行授课。
(2)车间教育:是新工人或调动工作的工人被分配到车间后所进行的车间一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本车间的劳动纪律和危险场所、有毒有害作业的情况及其安全注意事项;本车间安全生产的情况,以及好坏典型案例等。
教育方法,一般由车间主任或车间安全员负责个别谈话或讲课,讲课前先由车间安全员带领新工人实地参观等。
教育时间一般为半天到一天。
(3)岗位教育:是新工人或调动工作的工人,到工作岗位开始工作之前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本工段或生产班组安全生产概况,工作性质及职责范围;新工人将要从事的生产工作的性质,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各种机器设备及其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与作用;工作地点和环境的卫生注意事项;容易发生的事故或有毒有害的作业点;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保管等。其方法一般采用“以老带新”或“师徒包教包学”等方法。教育重点: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要求,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规定;机床设备容易发生事故的案例。
岗位教育时间一般不少于8小时(其中至少要有半天时间复习考试),由班组长或班组安全员、老师傅讲解、示范。
通过三级教育,使新工人或调动工作的工人从入厂起,就牢固地树立起安全生产观念,熟悉安全操作规则。这对保证安全生产将起重要作用。6个月后,一般还应进行复训教育,教育后要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均应记入安全教育卡片。
2.对特种作业工人的培训
对从事特种作业的工种,如电气、起重、锅炉、压力容器、瓦斯检验、气电焊工、试车工、硝盐槽工、油库保管、剧毒品保管、车辆驾驶等工人,必须进行专门训练,并经过严格的考试合格,发给特种作业的工种安全操作证后,才准上岗操作。其中锅炉压力容器焊接、液化石油气操作和运输工人,还要经当地劳动部门考核发证。从事冲压床、木工平刨作业的工人危险性较大,断指事故比较严重,对他们也必须进行专门培训,和特种作业同样看待。有些企业还规定了没有学完规定课程的人,不能从事以下一些工种或做负责人。如叉式升降机驾驶、提升装置驾驶、引爆技工、锅炉维修工、锅炉安装作业负责人、林业驾驶技工、压力机作业负责人等。
为什么特种作业的工种必须进行专门培训呢?因为这些工种不同于其它一般工种,它在生产过程中担负着特殊任务,危险较大,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对整个企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例如,锅炉工如不懂锅炉上的各种安全附件,不懂锅炉的性能特点和运行规律,不懂锅炉的维修、保养等技术知识,在进行工作时,就容易造成锅炉爆炸事故,从而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气焊工如不懂氧气和乙炔的性能和特点,气瓶的使用与维护等安全知识,也有引起爆炸和起火的危险。所以必须加强对这些工种的专门培训。培训时间一般为56小时左右。
培训内容主要根据不同工种的要求进行规定,教育方法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灵活掌握运用。
3.经常性安全教育
经常性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安全周、安全活动日、安全会议、班前班后会、讲座、座谈、广播、黑板报、标语、宣传画、现场事故分析会、安全教育室、安全卫生展览会、放幻灯片、电视录相、安全电影、安全知识竞赛等等。开展经济性的安全教育,应注意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老职工有生产经验,容易产生麻痹思想;新职工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容易冒险作业;节、假日前后,有的职工思想不集中,容易发生事故,掀起生产高潮时,月末、季末、年末抢任务,容易忽视安全,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可及时地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取得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4.“四新”“复工”“调岗”安全教育
(1)“四新”安全教育。凡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试制新产品的单位,必须事先提出具体的安全要求和措施,由使用单位对从事该作业的工人进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在未掌握基本性能安全知识前不单独操作。
(2)“复工”安全教育。“复工”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离开操作岗位较长时间的工人进行的安全教育。不少单位规定:因公负伤人员,休工在半个月以上经治疗后已伤愈者;病假、事假、产假等各种假期,离开操作岗位一个月以上(或已病愈、假期已满)者,都要进行“复工”安全教育。一些单位的具体做法和要求是:
①工伤“复工”教育。伤假在半个月至一个月以内者,由车间主任(注:未设车间只设工段的单位,由工段长)或车间(或工段)安全员对其进行“复工”安全教育。
伤假在一个月以上者,由厂安技部门对其进行“复工”安全教育。
②病假、事假、产假等各种假期的“复工”教育。假期在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内者,由车间主任(或工段长)或车间(工段)安全员对其进行“复工”安全教育。
假期在三个月以上者,由厂安技部门对其进行“复工”安全教育。
接受“复工”教育的工人,在经过安全教育后,均由厂技部门或车间出具“复工”通知单交能“复工”者本人,工段、班组接到本人送交的复工通知单后,方可安排其工作。
(3)“调岗”安全教育。工人在本车间临时性调动工种(或岗位)和由甲单位调乙单位临时帮助工作,由接受单位进行所担任工种的安全教育。
“四新”、“复工”、“调岗”安全教育内容和时间参照“三级教育”或特种作业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时间进行。
5.安全教育室(又叫劳动保护教育室)
这是企业对职工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我国劳动保护工作学习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先进经验采取的新的教育方式,目前正在一些重点企业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根据劳动部门的要求,今后每个大、中型企业都应设安全教育室,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门人员和装备。新工人入厂,应经过安全教育室教育或其它形式的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准进入岗位。对从事危险作业的工人要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教育。逐步做到每个职工都具有安全教育室签发的合格证,否则,不能从事生产活动。工厂每隔一段时间,由安全教育室对职工进行一次轮训,以便他们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6.学校及培训班教育
工科院校,中等专科学校、技工学校和中学、企业领导培训班、经济管理班等,都应在教育计划和教科书中体现安全教育的内容。有条件的,应开设安全管理、安全工程和工业卫生技术知识方面的课程,使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就明确地树立起安全生产思想和掌握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安全生产知识基础。过去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各种教科书中有关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很少,各种企业管理培训班和厂长培训班教材中,有关安全管理的内容更为罕见。因此,今后还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为了系统地培养安全管理干部和安全管理工程师、安全技术工程师,还要在高等院校开设安全管理(或劳动保护管理)、安全技术专业。我们少数的大专院校已经开设这方面的专业,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必然会加强。
在搞好安全教育方面,尽管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根据我国不少工矿企业多年来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抓住以下三条:
(1)加强领导,各级领导亲自抓。加强领导是我国多年来做好安全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要搞好安全教育,必须在企业主管生产的领导统一带领下,各级领导亲自抓,并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贯彻到各项生产活动中去。
(2)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搞好安全教育工作,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真正把安全教育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有的单位总结了“为安全多说一句话”的好经验,要求人人做到:见到事故隐患向领导反映一声,见到危险作业提醒一声,见到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行为劝阻一声。另外,还有的单位总结出人人讲安全,轮流讲安全,实行中层以上干部安全值班的制度和把安全工作做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好经验。由于安全教育工作大家做,既教育了大家,又教育了自己,使安全教育工作有了群众基础。对于群众创造的这些好经验好形式,应该认真加以总结和推广,以便进一步搞好安全教育工作。
(3)建立必要的安全教育制度。要搞好安全教育,必须建立一些必要的制度来加以保证。建国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安全教育的指示和规定,都是搞好安全教育行之有效的制度,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另外,许多企业对于如何搞好三级教育,如何搞好安全技术教育,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也建立了一些必要的制度。如有的企业根据本企业一年四季不同的生产特点,作出了根据季节性特点,开展安全教育的规定。有的企业在安全教育中,针对本企业或外企业的重大事故教训,作出了重大事故发生的那一天,定为全厂安全活动日,在全厂开展安全教育的规定。这些制度对于搞好安全教育,都起了积极作用今后还应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