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群星奖策划方案

群星奖策划方案

发布时间:2021-04-08 18:52:55

1. 八艺节的总体方案

经国务院批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部主办,湖北省人民政府承办。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主题和宗旨
(一)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艺术节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盛会,是优秀文艺作品争奇斗妍的园地和艺术家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人民群众的欢乐喜庆的节日”的总要求,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推进文化创新,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主题: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三)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宗旨: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办节原则及要求
(一)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办节原则: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省市联办、突出特色,依托城市、面向群众。
(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办节要求:
1、体现时代精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举行的又一次国家级艺术盛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结合人民群众步入小康社会时期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着力彰显时代精神。无论是艺术节演出剧节目,还是各类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都要充分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做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2、突出地域特色。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作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东道主,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本省丰厚的文化资源,大力推出一批具有国家水平,湖北特色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充分展示楚文化的神奇、浪漫与瑰丽。
3、促进文化交流。以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 努力促进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 努力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要吸纳港澳台及国外优秀艺术表演团体及作品参加艺术节演出、展览等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推动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和艺术团体进入国际市场,扩大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开放形象。
4、推进机制创新。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要增强市场观念,强化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要充分借鉴前七届中国艺术节的办节经验,争取在艺术节的筹资机制、组织机制、宣传机制、演出机制、广告策划机制及票务、接待等方面走出一条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既符合艺术规律又适应市场经济的办节新路。
5、扩大群众参与。中国艺术节是人民的节目。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宣传, 扩大艺术节的影响,吸引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使艺术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充分调动全省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艺术节, 人人都是东道主”的浓郁氛围。要通过举办中国艺术节,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水平,为改善湖北投资环境,促进湖北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时间、地点与规模
(一)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举办时间:2007年11月5日到2007年11月20日。
(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举办地点: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黄石市、襄樊市、荆门市。武汉市为主会场, 其余城市为分会场。
(三)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规模: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邀请宾客16000 左右。其中:国内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参演团演职入员10000 人( 以参加评奖演出和展览演出的 100 个、平均每团 100 人计算); 国内群众文化专场演出演职人员 600 人; 港澳台及国外参演团体演职人员、嘉宾约1700 人;国外友好城市、姊妹城市嘉宾300 人;新闻记者约600人;专家、评委及其他人员约2800人。另各省、市、自治区、部队自费观摩人员约10000 人;参加经贸活动人员约10000 人。
活动内容
(一)专业艺术活动。专业艺术活动作为艺术节的中心内容,将荟萃众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展现优秀艺术人才,体现中国各专业艺术门类创作、演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参加艺术节评奖演出和展示演出的艺术品种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儿童剧、音乐剧、舞蹈、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滑稽戏等。从全国精选60台剧节目参加艺术节评奖演出,挑选30台左右的优秀剧节目参加艺术节祝贺演出。邀请港澳台及国外的10 台左右的剧节目(至少有2台有艺术品位、有影响、有商业演出价值的优秀作品)在艺术节上展示交流。
(二)群众文化活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主会场、分会场城市举办6 至 8 场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举办3 至4 场全省社区和家庭才艺汇演, 并组织全国民间绝技绝活比赛和民族民间文艺展演。开展全国“群星奖”评选活动,举办3—4台“群星奖”获奖节目演出。全省其他城市举办相应群众文化活动。
(三)各类展览及其他文化活动。艺术节期间, 举办凡高作品中国展、国际水墨画展、国际油画展、全国画院双年展、少儿美术作品展、全省工艺美术展、现代雕塑展、水彩画展、工艺精品展、摄影展、书法展、民俗文化展、图书(音像)展销、电影展映周、精品文物展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
(四)商贸、旅游活动。艺术节期间,举办湖北名优、名特产品交易会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商贸活动, 如汽车展销会、工艺品展销会、文化科技博览会、特色商品展销会、招商会等。
开辟长江三峡旅游线、三国古战场旅游线、武当山道教朝圣旅游线、神农架回归自然旅游线、清江民俗风情旅游线等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具有楚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纪念品。发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邮品。开发销售为艺术节服务及宣传湖北的音〈像〉带、光盘、系列丛书、磁卡等。争取通过各种商贸、旅游活动,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艺术节筹集一定的资金。
(五)面向社会征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节歌、节徽、吉祥物、宣传画、专用标志、票券、宣传用语等。
(六)开幕式、闭幕式。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在武汉市举行。邀请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开幕式总体要求是“国家水平,湖北特色”,努力办成主题鲜明、艺术精湛、气势恢宏的艺术盛会。
闭幕式在宜昌市举行。邀请中央领导同志出席,请领导同志为获奖者颁奖,并举行艺术节节旗交接仪式。
场馆建设
(一)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场馆分重点演出场馆、辅助演出场馆、展览展示场馆。根据艺术节专业艺术演出、群众文化活动、展览、展销等需要,艺术节规划新建和改造演出场馆33个。其中新建9个,修缮改造24个。
(二)场馆建设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勤俭办节、量力而行、维修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场馆设施的作用,减轻场馆建设中财政支出的压力。二是按照财政分灶吃饭、省市分工建设和多方筹集资金的原则,省属场馆建设资金由省负责筹措,市属场馆建设资金由各市负责筹措,企业、部队、院校场馆设施改造由其主管部门投资或单位自行筹资解决。三是严格执行主、分会场各负其责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纳入“八艺节”规划建设的场馆项目, 由各承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省场馆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规划、督办、协调、技术指导和验收确认。省政府对宜昌、黄石、襄樊、荆门市的场馆建设在资金上给予一定补助。
(三)所有演出场馆须按《湖北省承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场馆建设工作要求和标准的指导意见》进行建设和改造,于2007年6月底前完成试运行,经验收合格后交付艺术节使用。 ┆
资金筹措
根据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场馆建设、剧目生产、前期筹办工作要求,并参照第六、七届中国艺术节办节经验, 建立财政拨款、社会赞助及经营收入相结合的多元化筹资机制。
主要筹资渠道包括:
1、财政补贴;
2、争取体育彩票公益金返还;
3、广告经营收入;
4、企业及个人赞助;
5、演出、展览门票收入;
6、文化产品展销及纪念品、吉祥物等销售收入等,争取企业、集团及个人赞助,各类演出、展览和评奖可冠企业、集团或个人名, 如“第八届中国艺术节XX之夜”、“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杯××奖”,杯名进行公开竞拍;艺术节举办期间的接待用车,可由有关企业、集团直接参与并冠企业名。
剧目选调及评奖
(一)参评参演剧节目实行申报制。2006年9月—12月申报,由文化部组织审看。2007年4月确定参评参演剧目。
(二)艺术节举办期间,评出第十二届“文华大奖”、“文华奖”和第十四届“群星奖”。奖项产生按文化部“文华奖” 、“群星奖”评奖办法执行。
宣传工作
(一)艺术节前期宣传工作由湖北省委宣传部负责牵头,文化部办公厅配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阶段性宣传重点。
(二)艺术节期间的宣传工作由文化部、湖北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省有关新闻单位组成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新闻中心)负责协调、指导。
(三)艺术节筹备期间不定期出刊《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湖北省筹委会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各项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艺术节正式举办期间出刊《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专刊》及其他简报。
(四)建立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专门宣传网站, 扩大艺术节的宣传领域。
(五)从 2005年5月份开始,湖北省的新闻媒体拿出专门的版面和时段,宣传报道艺术节筹备情况。
(六)距艺术节开幕 365天,在主、分会场所在地城市的主干道、主要区域,设立醒目的艺术节倒计时牌。
组织机构
(一)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拟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名誉主席和主席,文化部和湖北省主要领导担任副主席。
(二)艺术节成立组织委员会,由国家有关部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
(三)艺术节组委会下设办公室、演出展示部、场馆建设部、宣传策划部( 下设新闻中心)、大型活动部、群文活动部、集资广告部、外事联络部、经贸旅游部、票务中心、专刊( 学术研讨) 部、财务部、接待部、安全保卫部, 武汉市指挥部及宜昌市、黄石市、襄樊市、荆门市分会场指挥部。
(四) 艺术节组委会组建以前,文化部和湖北省成立筹备委员会,下设综合办公室等有关工作机构,负责艺术节日常筹备工作, 并定期召开部省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筹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湖北省各有关职能部门按《湖北省筹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总体方案》(鄂办文[2003]77号)的要求,做好相关筹备工作。
(六) 武汉市、宜昌市、黄石市、襄樊市、荆门市人民政府配合湖北省筹委会办公室负责各自相关活动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协调工作; 负责各自的城市建设、市容市貌、安全保卫、环境美化、交通、通讯等工作。
其他事项
(一)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奖项设置和评奖组织工作,按文化部规定办理。
(二)充分挖掘湖北与毗邻省、市演出市场的潜力, 发挥演出经营的网络优势,积极安排商业性演出,延伸并扩大艺术节的影响。剧节目商业性演出采取公开竞标方式运作。
(三)艺术节期间,安排部分优秀剧节目下基层慰问演出。

2. 中国艺术家陈鑫简介

陈鑫,男,笔名涤古子、沙金、三金,1964年生于福建龙岩,毕业于南昌陆军学院和厦门大学。曾从军二十载,现任厦门市美术馆馆长助理、二级美术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长国画山水兼擅漆画艺术,多次举办过个人画展,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展览并获奖,参与策划组织首届全国漆画展、厦门漆画双年展、十一届全国美展漆画展。

参加主要展览、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
2000年于厦门图书馆举办“千禧年陈鑫山水画展”,山水长卷作品《美在鹭岛》、《闽山吟》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收藏。
2001年,国画作品获2001中国国际科技博览会书画大展金奖、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创新奖、文化部第十一届“群星奖”银奖。
2002年11月参与策划首届全国漆画展。
2003年国画作品参加惠灵顿美术交流展。
2004年组织和参加厦门书画家代表团赴日本参加中日美术交流展,参与策划协调第十届全国美展雕塑展。
2005年作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学术邀请展,参与策划、筹备和协调中国美协落户厦门的全国漆画双年展,并参与举办厦门2005中国漆画展。
2006年,国画作品获200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组织和参加厦门书画家代表团赴台湾开展厦门·高雄·基隆两岸三港书画展,参加海峡情·中原风全国中国画展,参与策划美术馆新馆系列开馆展。
2007年,参与协调和组织厦门2007中国漆画展暨厦门国际漆画邀请展。
2008年,国画作品获第四届亚洲新意美术交流展优秀作品奖。
2009年,漆画作品《山静千秋》参加十一届全国美展,漆画论文入选十一届全国美展·美术创作论坛并在大会交流。
2010年,策划、协调和组织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厦门展、福建美术晋京作品厦门汇报展;漆画作品《山静千秋》入选福建美术晋京作品展,国画作品《大山的回响》参加客家土楼全国国画作品展。
2012年始于《一》系列漆画创作,漆画作品《一碗饭》参加第三届全国漆画展。《山西工人报》整版介绍陈鑫国画艺术。
2013年漆画作品《一盏灯》参加2013中国(厦门)漆画展。参与2013中韩漆画艺术交流展。国画作品参加盛世丹青全国名家中国画邀请展。国画作品及论文发表于《光明日报》。在泉州泓翰美术馆举办家在云端——陈鑫山水画作品展。出版中国美协会员作品集《陈鑫画集》。参与庐山采风创作活动。
2014年国画作品参加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漆画作品《一盏灯》发表于《美术》第4期。国画山水作品参加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参与四川美丽彭州采风创作活动和浙江临安雅集采风创作活动,参与五味杂陈——刘维海、陈鑫、张金榜、杨达生、黄文渊书画作品展。
2015年,国画作品参加“艺术厦门艺术博览会”展览,参加全国画家浙江东阳采风创作活动和厦门画家川西采风活动。

3. 重庆演出策划公司

重庆舞美是中国西部第一家集舞美设计、舞台策划、演艺工程设备、视频LED设备、影视视频设计及三维动画制作、广告创意设计和整合推广、演艺和活动策划的全方位综合企业。

重庆舞美主要承接:大型庆典、文艺演出、商业演出、演唱会、品牌发布会、为每次活动能提供:舞美设计、演艺工程、影视制作、现场执行、广告创意设计和整合推广、演艺和活动的策划。

重庆舞美公司下设:舞美工程中心、舞美设计部、平面设计部、影视部、策划部、会展部、市场部。

重庆舞美:是重庆拥有演出行业设备品种最齐全,数量最多的设备租赁公司。 公司下设“美视文化传媒”(专业LED视频设备租赁)拥有上千平方的各种LED屏幕。重庆舞美还分别在成都、贵阳拥有分公司。

公司现有设备:各种LED屏幕(上千平米)、各种品牌灯光、音箱、舞台设备总价值几千万。存放演出设备仓库足有五千平米,拥有上百名的专业技术员工,能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

我们在重庆各剧院、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商业广场、大酒店、都有许多成功案例的执行经验,(如需详细质料请与我们联系)。

重庆舞美创作的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二届中国舞台美术展优秀创作奖等。如:二零零零年海南卫视春节晚会;二零零一年吉林卫视春节晚会;二零零一、二零零五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二零零四年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奖选手巡回演出;二零零四年亚洲杯足球赛抽签仪式;二零零五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文艺晚会;二零零八年中央电视台;抗洪救灾文艺演出;文化部群星奖颁奖晚会;重庆直辖十周年演出;重庆市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二零零八重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仪式;二零零八、二零零九重庆市春节联欢晚会;二零一零年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二零一零年上海世博会四川周演出舞美设计执行;二零一零、二零一一年全中国中华红歌会开幕式演出等;重庆舞美长期担纲重庆市的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晚会,最近两年来重庆市市级的上百台“唱读讲传”大型文艺演出等。是重庆市委宣传部大型演出活动指定舞美机构。

长期成功的舞台创作,得到了原文化部副部长李源潮及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领导肯定。中国舞美学会会长蔡体良在视察重庆舞美时,为公司题词“舞美天地”。

重庆舞美创意传媒机构(重庆舞美灯光音响有限公司)是经由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专业认可的舞美企业,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专业舞美创作机构,重庆大学电影学院舞美系教学合作单位及学生实践基地,中国文化部授予的专业演出工程综合技术能力资质。

重庆舞美立足本土,布局西部,以现代化的声光设备及舞美理念,为西部的文化建设而努力,我们锐意进取,我们不断超越,为振兴西部文化产业、打造中国西部最绚丽的舞台作出新的贡献!

156电961话500一98 陈先生

4. 李利宏的个人资料

李利宏,男,国家一级导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84)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研究生班(2003)。河南省话剧院党总支书记、业务副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第六、八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十二届文华大奖、文华编剧和文华导演双奖,中国话剧第五届“金狮奖”导演奖,民盟中央“全国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届“文艺十佳”,河南省“文化先锋”,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民盟河南省“优秀盟员”,河南省“希望工程十大公益典范”等光荣称号。
李利宏同志1984年进入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专修班学习。在校期间主演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遂应邀赴希腊参加德尔菲第二届国际戏剧节。演出轰动雅典。被媒体誉为“李利宏先生是站在希罗德(英雄)古剧场的第一位中国人。”“他精湛的表演艺术征服了雅典。”
自1988年以来,李利宏创作、导演、主演话剧多部,其中《水上吉卜赛》、《远山的日出》、《区委书记》分获河南省第二、四、五届戏剧大赛银奖(金奖未设),优秀演出奖,优秀剧本奖,优秀导演奖,1991年度和1999年度省新剧本奖。《区委书记》另获中纪委、监察部首届“卫士奖”,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戏剧》第五届优秀作品奖。小品《村头》获全国戏剧小品比赛优秀奖。《恋歌》获河南省第八届小戏小品比赛一等奖。1990年和2001年分别在京主演了莎翁名剧《哈姆雷特》和奥地利当代文豪伯恩·哈德名剧《习惯势力》,受到首都观众及业内专家和奥方的好评。现代豫剧《香魂女》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广厦杯)戏曲三等奖,“黄河杯”河南省第八届戏剧大赛金奖,优秀导演奖,2000年河南省十大文艺成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人民政府给予通报嘉奖并记个人大功一次。河南省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02年导演了河南省第一台小剧场话剧《福兮祸兮》,在省会和北京荣获各界专家、观众的好评,并荣获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银奖和优秀导演奖。河南省首届“黄河戏剧探索奖”,河南省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05年导演话剧《百姓书记》分别荣获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文华奖”,河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现代豫剧《红菊》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获河南省第二届“黄河戏剧奖”,河南省第十届戏剧大赛“河南文华大奖”,文华剧作奖和文华导演双奖。河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并被文化部列入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活动全国16台晋京汇演优秀剧目之一。2005年始担任大型豫剧《常香玉》的编剧(合作)、导演工作。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大奖,2006年荣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南北片)一等奖。2007年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大奖即第十二届文华大奖,文华编剧和文华导演双奖。以及“观众最喜爱剧目”奖。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同时荣获河南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并被文化部选定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现代戏展演”的河南省唯一的一台剧目,参加国家大剧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献礼的演出活动,轰动北京。同期,应台湾国光剧团豫剧队邀请,担任《少年齐桓公传奇》导演,演出取得巨大成功,轰动宝岛。担任豫剧《山妞》、《茶乡明月》导演,荣获河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和河南省首届县(区)剧团戏剧大赛金奖。豫剧《珠帘秀》获河南省第三届黄河戏剧奖、第10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剧目奖。2008年,编剧、导演方言话剧《宣和画院》在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中荣获“河南文华大奖”(金奖),个人荣获“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双奖,全国第22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导演越调《老子》,荣获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河南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河南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2009年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南北片)二等奖。
创作、导演电视剧百余部(集),其中《天使无言》(上下集)获中南六省(区)第八届“金帆奖”、《五男二女》(18集)获河南电视第二届“大河奖”,《郭维淮大夫》(上下集)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大河图》(8集)获河南电视99“大河奖”。《祥符春秋》获全国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第二十三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2002年度中南六省(区)电视艺术“金帆奖”,河南电视“大河奖”,省委宣传部通令嘉奖,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河南省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策划、撰稿、导演大型电视艺术片和各类大型电视文艺晚会60余台。其中《黄河·太阳》、《金秋颂》、《从此我们相识》分获河南电视首届“大河奖”金奖、银奖和优秀导演奖(以上晚会和电视剧均由中央台播出)。创作歌词百余首,其中《红腰带》、《金秋颂》、《泥咕咕》分获全国第三、四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作品银奖和铜奖。《星光灿烂》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国风·1997》参加省第七届“黄河之滨音乐会”,获“迎香港回归歌曲创作一等奖”,《红兜肚》、《看龙灯》分获省第七届民间音乐舞蹈比赛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银奖和铜奖,《卢舍那的微笑》获2001年河南省艺术歌曲比赛优秀作品奖。2008年出版个人词作集《黄河注定我》。发表剧作多部,论文百余篇。其中《导演主体性创造意识的立体构架》获全国第十三届“田汉戏剧论文”三等奖。《话剧(远山的日出)导演阐述》获河南省第二届戏剧艺术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一唱三叹会盟台——电视连续剧(五男二女)导演阐述》获“世纪杯”中国网络论文一等奖。《二度创作中导演意志的三座桥梁》获“科学中国人优秀论文”佳作奖。
创作发表剧作多部,其中话剧《水上吉卜赛》、《区委书记》分别发表在《河南戏剧》。《远山的日出》发表在《河南新剧作》。豫剧《黄河谣》发表在北京《新剧本》。《红菊》、《任长霞》、《常香玉》分别发表在国家权威刊物《剧本》月刊2003年10月号、2005年11月号和2004年10月号。话剧剧本《宣和画院》发表于《东方艺术》07年12月刊、《剧本》杂志2009年第一期(总524期)、《中国戏剧》杂志2009年第一期(总620期)。
2001年在全国七省市农村小戏调演活动中,李利宏同志担任河南代表团《春满中原》的总导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全国文化工作会及文化厅局长大会演出,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文化部领导、北京专家、现场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表扬。2003年春天,李利宏同志组织创作、导演的“抗击非典”作品荣获河南省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个人组织奖。
2009年参与策划筹备和创作、撰写2009年中国农历新年河南省“中原文化澳洲行·花车盛装巡游活动——流光溢彩河之南”文学脚本及活动方案,并担任此次活动的总导演。同时,担任 “澳大利亚日国庆焰火晚会”中方总导演、“澳大利亚中国使馆开放日演出总导演”、“中原文化澳洲行”悉尼启动仪式演出总导演。

5.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办节方案

经广泛征求意见和与山东省各市、文化部沟通协商,山东省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方案讨论稿日前出炉。
省文化厅厅长亢清泉在会上向参会的山东省17城市的分管副市长和文化局长们通报了这一方案。全省17市都将承担“十艺节”的评比展演项目,同时“十艺节”还将增设参赛艺术门类和单项比赛项目。
成立“一室五部”即将集中办公
亢清泉首先介绍,根据文化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围绕举办一届更具特色、更加出色的艺术节,提出“十艺节”的办节原则为:“政府主导、文化惠民、突出特色、全民参与、开放创新、务实节俭”。
为尽快开始“十艺节”的筹备工作,艺术节组委会从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等部门抽掉了18名工作人员,组建了筹委会办公室、场馆建设部、艺术创作部、经费保障部、新闻宣传部和市场开发部等一室五部,并即将进行集中办公。
“十艺节”活动主要有九大项目
对于人们最关心的“十艺节”将举办哪些演艺活动,亢清泉介绍,“十艺节”的活动主要包括九大项目:
一、文华奖全国新创作剧目评比演出。主要包括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音乐剧、主题歌舞晚会、曲艺、杂技等,将从全国精选60余台剧目参加文华大奖和文华优秀剧目奖的角逐。
二、文化表演奖、全国优秀演员比赛。
三、“群星奖”评选。将举办全国三百多个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节目的复赛和决赛。对八百多件美术、书法、摄影、传统手工艺作品进行展评,对二百多个公共文化项目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进行评选。
四、专业艺术门类单项比赛。涉及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等11项各主要艺术门类。
五、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评。主要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将有千余件美术作品参加展览和评奖。
六、演艺产业活动。届时将举办中国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国际演出器材交易会以及文化旅游等活动。
七、文化交流活动。期间将组织举办邀请国外11台经典优秀剧目的展示、展演,将邀请国内15台左右的剧目进行祝贺演出,举办美术精品展,山东重大历史题材重点工程美术展,山东省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精品文物展等近百项专题展览。组织十艺节获奖剧目和演员进行全省巡演。
八、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十艺节”氛围。
九、“十艺节”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
17城市都参与形成“全省办节”
亢清泉介绍说,从往届艺术节情况看,艺术节的影响力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开拓。为进一步扩大艺术节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十艺节”意在办节的模式、活动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首先是增加办节城市。由往届的5个城市左右,扩大到全省的17城市都参与。在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等5个市举办“文华奖”全国新创剧目评比演出。在其余各市举办“群星奖”评选,文华表演奖全国优秀演员比赛和专业艺术门类单项比赛。形成全省办节的格局。亢清泉称,各个城市具体承担哪些项目和门类要等待文化部的最后确定,然后再做出全省的布局安排。
此外,“十艺节”还将增加艺术门类和单项比赛项目,以增强竞争性和吸引力,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节俭办会:形式“瘦身”内容精彩
“筹备工作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本着文化惠民、节俭办文化的理念,摒弃所谓的大排场、大气魄。”蔡武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创新。
按照原来方案,“十艺节”开幕式策划设计一台大型综合文艺演出,演员规模超过1000人,仅明星出场费、演出制作费等就达5881万元。如今,取消大型综合文艺演出,代之以一个简短仪式,另选择一台山东冲击“十艺节”奖项的优秀重点剧目作为开幕演出。整个剧场环境布置总投资不足100万元,节省开支5000多万元。
“开幕式取消过去惯用的体育馆、体育场大型晚会,而拟用山东省新创的一台有现代意义的地方戏《百姓书记》作为开幕演出,既节俭又庄重,还富有时代精神。”蔡武告诉记者,“这样的开幕式简约而不简单,节俭而不失精彩。”

6. 江苏省文化厅的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全市文化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打造文化扬州、建设文化大市为中心,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艺术创作、加强文物保护、推进产业发展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艺术创作获得丰收。重点创排公演了扬剧《史可法》、《柔福公主》,与央视戏剧频道合作拍摄了戏曲片扬剧《女县令》,扬州评话《挺进苏北》、《扬州小巷》在央视《曲苑杂谈》栏目播出;创作、出版了长篇评话《陈毅》(10回本),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市木偶剧团新创的木偶剧《三个和尚新传》在“金狮奖”全国第二届木偶皮影艺术大赛获金奖,《扇韵》、《天女散花》分别获银奖、铜奖。创排了校园音乐剧《夕歌》,市文化艺术学校排演的群舞《荷塘语丝》在第七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铜奖;全市共有6幅美术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漆画《中国红》、年画《春暖万家》获铜奖;全市各专业剧(院)团在中国曹禺奖小品赛、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16个、省级奖项60个。
——文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青年扬剧演员李政成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曲艺表演艺术家惠兆龙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市文化系统现有在职高级职称人员108人、中级职称人员185人。
——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基础性、群众性文化设施。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市博物馆新馆(“双博”馆)建成开放,江都市博物馆、仪征市博物馆、高邮市博物馆、宝应县博物馆等4个县(市)博物馆先后建成开放;扬州市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市3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通过省厅验收并正式挂牌投入使用;仪征市少儿图书馆等4个图书馆和宝应县、邗江区文化馆新馆建成开放;高邮市邮都文化广场、仪征市文化馆动工兴建;“十五”期间,扬州市图书馆、邗江区图书馆等4家被评为国家一、二级图书馆,江都市图书馆被评为省文明图书馆;扬州市文化馆通过了国家三级馆的检查验收。
——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举办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少儿艺术节、老年艺术节、群众文艺新作调演等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承办了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多次组织送文艺下乡、进社区活动,营造了城乡的文化氛围,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各县(市、区)文化活动有特色、有创新,群众参与性强。高邮的中国邮文化节、仪征的 “月月喜相逢”广场文化活动、江都的龙川艺术节、宝应的“九九艳阳天”文艺巡演、荷藕艺术节,广陵区的扬州清曲研究等展示了本地区文化形象;江都市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仪征市、广陵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群众文化先进市(区)、维扬区城北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民间艺术之乡;江都市丁伙镇、市文化馆京剧票友联谊会、汪琴家庭等6家分别被省文化厅评为特色文化之乡、特色文化团队和特色文化家庭。群众文艺创作日趋活跃,新创作品千余个,有12件作品获全国大奖,100多件分获省级大奖。少儿文学《石头剪刀布》、论文《论农村孩子的第二课堂——儿童文化园》等作品获全国“蒲公英奖”;扬州评话《整容趣事》等获全国“群星奖”;《渔鼓声声》等一批优秀作品分别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省“五星工程”奖、省音舞节和省民间艺术节等重大赛事金奖。
——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对市区各级、各类文保单位的保护与使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进行了重新确认,并落实了相关保护责任。参与了《扬州老城区控制性详规大纲》的编制和论证工作,制定了一批文保单位的维修方案;普哈丁墓园、龙虬庄遗址被列入国务院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方法,启动了博物馆城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果。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个园住宅、准提寺等一批建筑得到了维修保护与合理利用。配合城镇建设、古城改造和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开展考古和发掘工作,发掘遗址面积10000平方米、古墓葬600余座,出土文物4000余件;配合公安部门加大对盗墓等文物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文化市场繁荣规范。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大监管力度,文化市场繁荣规范。文化市场结构合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全市共有综合性娱乐场所12家,歌舞厅296家,电子游戏室329家,保龄球馆9家,音像制品零售点257家,音像批发单位8家,音像制品出租点374家,网吧503家。全市从事娱乐业人员约有2万余人,年营业额超过5亿元,已经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
——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十五”期间,新闻出版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新闻出版业有出版社1家、报社5家、期刊社16家(文学性期刊1家、科技类期刊15家)、内部资料性出版物21种、只读类光盘生产企业1家、出版物发行企业648家(二级批发单位10家、试办综合性市场1家)、印刷企业495家(出版物印刷企业12家、出版物专项印刷企业7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59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317家),经济总量达2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古籍出版、印装和现代高科技光盘生产为特色的门类齐全、开放统一的新闻出版产业格局。加强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建设,仪征、宝应、高邮、江都、邗江在文化局增挂了新闻出版(版权)局牌子。加强了新闻出版市场日常管理,积极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促进了新闻出版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文化产业逐步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媒体传播、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文博会展等已成为扬州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群。“十五”期间,全市文化部门直属产业机构456个,从业人员3111人,从业范围包括艺术、文物、电影、出版、网络、群众文化、艺术教育等。建成社会文化娱乐机构2100个,从业人员约2万人,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文化产业结构。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举办了中国古筝艺术学术交流会、中韩崔致远学术研讨会、扬州八怪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扬州木偶团、歌舞团赴拉美、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我市学者与境外学者的访问交流活动增加,接待了日本、德国、瑞典、韩国、朝鲜、香港等多个国家地区的艺术团体来扬州演出,丰富了扬州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扬州的国际知名度。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启动市直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4家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工作。
二、“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基本形势预测
“十五”期间是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关键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文化投入的比例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和消费将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文化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都必须有效提升。文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扬州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较快,全市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各项经济指标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向全面小康迈进。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将会有较大改变,精神消费需求会迅速增长,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这对我市文化发展将起到较大的引导、推动和支撑作用。
2、文化的发展更加受到重视和关注。“十一五”期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文化发展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会更加受到重视。中央、国务院就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护文化遗产先后发出了三个文件,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大省建设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投入巨资。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发展带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文化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十五”期间就提出了打造文化扬州、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设文化博览城、打造博物馆之都的任务,并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实施,这些都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3、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了全面分析,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部署了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的改革,对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必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在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上,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将继续推进,文化产业政策将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健全,文化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
4、文化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带来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竞争。文化市场、文化资源、文化阵地的争夺将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和更加激烈。这些要求我们进一步重视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流通,推动扬州文化走向世界。
三、“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力争苏中第一”和“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建设。坚持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跃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二)基本原则
——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认识文化在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扶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属性,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改革创新和继承借鉴相衔接的原则。继承弘扬优秀的民族和地方文化传统,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吸收和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建设富有时代精神、地方特色的新时期的扬州文化,实现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认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明确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努力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四、总体目标
到2010年,通过实施精品带动战略、人才兴文战略、公共文化推进战略、产业突破战略、文化创新战略,努力把扬州建设成为与其经济地位相适应、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大市。做到文化体制基本理顺,文化机制充满活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设施基本齐全、文化人才结构优化、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居全省上游,苏中第一。
——文化事业进一步提升水平,文化竞争力显著增强。文艺精品力作明显增加,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文化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活动创出特色、创出品牌,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显著增强。
——充满活力的文化新体制和新机制初步形成。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运行机制显现活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有突破性进展,文化创新不断推进,初步走出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覆盖城乡、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努力建立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文化产业规模扩大,效益增长。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作导向,加快科技创新力度,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新的增长点,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特色产业规模壮大,文化产业门类较全,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逐年增长。
——文化市场繁荣活跃,开放有序。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坚持放开搞活,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市场中介组织活跃,市场管理法制化,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人均文化消费水平居全省中上游。
——文物保护良性循环,城市文化形象进一步提升。各类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保单位保护责任落实,保护完好率在95%以上,有效利用率达60%,其中半数以上可对市民开放。古城风貌风情得以延续,名城建设良性发展,城市魅力不断彰显,城市文化形象进一步提升。
——文化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文化交流丰富活跃,推出一批扬州文化艺术产品走向世界。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对文化的投入不断加大,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培养出一批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形成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文化经纪人队伍和能干事、会干事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全社会关心、重视文化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文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五、主要任务
(一)努力繁荣艺术创作
1、艺术创作。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国家和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为龙头,创作一批扬州地方戏剧、曲艺、歌舞、木偶等优秀剧目。“十一五”期间,新创作2台大型扬剧、1-2台校园音乐剧、创作1台木偶剧、整理1-2台传统剧目;扬州曲艺力争创作5个中篇、10个短篇评话和弹词开篇,将长篇评话《一代儒将——陈毅》搬上书台;结合“三州”(扬州、徐放、苏州)中国画联展,创作一批有影响的国画新作;创作一台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大型歌舞和一批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
2、艺术队伍建设。引进、培养一批编、导、演、舞、美优秀人才。“十一五”期间,引进10-12名拔尖艺术人才;加强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建设,办好中国舞示范专业,培养500-600名具有中等艺术表演水平的舞蹈演员;培养一批扬剧、曲艺、木偶等地方传统艺术表演人才;着力培养各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使一批艺术人才在国内外重要赛事中脱颖而出。
3、加强地方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制定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文化理论研究规划及课题,编辑、出版一批唱集、理论文章及学术专著;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对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等传统艺术进行挖掘整理,编辑出版《扬州艺术丛书》,修订、续编《扬州文化志》;建立“艺术人才库”。对有杰出成就的老艺人、著名演员的艺术成果进行编辑整理。
(二)大力发展群众文化
1、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强乡镇文化阵地建设,解决无房文化站,开展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组织乡镇文化站干部培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素质。继续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双服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办好三年一次的全市少儿艺术节、老年艺术节和群众文艺新作调演;协助市委宣传部办好两年一次的社区艺术节和农民艺术节;开展全民读书月、“一地一品”特色文化建设活动。
3、繁荣群众文艺创作。鼓励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一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力争在全国“群星奖”、省“五星工程奖”等重大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
4、加强基础建设。建成扬州文化艺术中心,使市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建立和完善基层文化工作网络,引进一批文化馆、图书馆的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强化小区群众文化工作,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积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完成普查、建档工作,普及试点经验,建立市级保护名录。积极申报全国、省级重点保护项目,做好重点项目的保护工作,并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措施。开展“三百”工程,即建成一百个业余文化团队、组织一百场群众文艺演出和一百次送文化下乡活动。
5、积极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区)活动。“十一五”期间,各县(市、区)全部达到省先进标准,两个县(市、区)创建成全国先进;推进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社区公益文化活动用房建筑面积力争达到人均 0.04平方米;
6、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扬州市图书馆基本建成数字化图书馆,市、县、乡三级公共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图书馆藏书量达到人均0.7册,达320万册,各县(市)建成独立的少儿图书馆,图书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持证读者占全市人口的1%。
(三)培育发展文化市场
1、音像市场。继续打击违法音像制品,使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十一五”期末,正版音像制品占有率达95%以上,同时优化经营结构,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资本投资音像业,把全市音像市场经营状态从依附、游击状态和家庭式、作坊式向专营化、超市化、连锁化的方向发展。
2、演出市场。大力发展民间艺术团体、演艺场所,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十一五”期间,争取发展民间艺术团体30-50个,对有色情、内容低下的演出加大打击力度,对内容健康的演出放开、放活,进一步建立公开、公正的演出市场竞争机制。
3、娱乐市场。做到繁荣、健康、有序,鼓励发展大众化娱乐形式和场所,引导高档娱乐场所调整经营策略,面向多层次消费群体,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并向自助化、超市化、综合型娱乐方向发展。
4、网络市场。继续控制总量,规范经营,同时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利用市场手段进行资源整合,使零散的“网吧”经营企业向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总量压减10%,机台数扩张250%。
(四)壮大规范新闻出版业
1、出版业。以广陵书社为重点发展图书出版业,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强化选题策划,加强内部管理,多出书、出好书,创造一流品牌。加强对传统雕版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制定优惠政策,培养专业人才。报刊出版业认真贯彻中央报刊治理工作精神,在加强新闻出版管理的同时,推进组建《扬州日报》报业集团,做大做强《扬州日报》,办好《扬州大学学报》等重点刊物。
2、出版物发行业。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图书、报刊发行网络,“十一五”期间,全市图书发行网点保有量控制在700家左右;发展大型书城2座,发展乡镇发行网点100家左右;优先发展新华书店、专业书店、连锁书店。
3、印刷复制业。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要求,在培养规模企业和提高科技含量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出版物印刷业,大力发展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发展出版物印刷企业5-6家,总数控制在30家以内。新发展包装装潢印刷业100家左右,行业年增长率力争达到12%,至2010年该类企业达到260家。光盘复制业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线增加3-5条,产值实现翻番,力争达到1.5亿元。
4、扫黄打非。继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依法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收缴非法出版物,净化出版物市场。
5、版权业。强化社会监管,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巩固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成果,推进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鼓励、引导建立版权中介机构、社团组织,促进行业自律,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全社会版权意识,保护知识产权。
(五)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
1、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积极申报全国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善已公布的文保单位“四有”档案工作;公布1-2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控制单位。
2、加强扬州城遗址保护。积极配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扬州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编制《扬州城遗址保护规划》,完成扬州城遗址新一轮国保档案编制工作,增设文物保护标志牌,配合城市建设,做好遗址的考古、科研工作,保护、展示重要遗迹。
3、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与管理。重点维修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加快吴道台宅第三期工程、重宁寺、匏庐、汪姓盐商住宅、小盘谷、阮家祠堂及故居、铁佛寺的维修;加强文物资源整合力度,对维修好的古建筑积极创造条件,作为文物旅游景点对社会开放。利用天宁寺建设文化博览馆,利用天宁寺库房,建设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等,使扬州的古代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充分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4、开展地下文物的调查、发掘和展示。配合瘦西湖新区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和城市基本建设,做好地下文物的勘探、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工作;对已发掘的地下文物遗址进行整理和恢复展示,配合做好唐、宋城、北门、南门等遗址展示工程。
5、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程。配合做好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保护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编制实施《扬州博物城建设专项规划》;做好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加强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和建设。

7. 辽剧的发展历程

瓦房店辽剧二十年(1986-2005年)
王罗锅卖海蛎子辽南戏剧目(创作),1986年由大连瓦房店市评剧组织创作和演出。编剧:刘永峥,作曲:那涛,导演:韩振,主演:马学德、田娜、刘正岩。剧情梗概:老农王罗锅,在市场经济转型期,第一次去农贸大集卖海蛎子上当受骗的故事。戏中运用风趣、幽默、讽刺的风格和意蕴深沉的情节,展开了一场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尖锐对立经商较量,不仅有力地暴露和鞭挞了耍称杆、弄称砣这对奸商夫妇奸刁丑恶的经商心态和行为,而且唤起广大观众对王罗锅的无限同情。王罗锅第一次经商虽然受骗失败了。但他“吃一堑、长一智”,增强了经商信心,在戏的结尾,他愤怒而坚定的地高喊:“明天我还来卖海蛎子!”这一壮语,不仅揭示了他倔强、自信、自强的个性,并使观众领悟到,他今后经商决不走欺骗别人之路。该剧,用喜剧手法深沉的显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商不能“见利忘义”,也要讲职业道德这一具有社会深层意义的主题。该剧,于1986年12月,在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举办的“优秀剧本评比”中,获优秀创作奖。 路遇 辽南影调小戏剧目(创作),1992年大连瓦房店市文化馆组织创作和演出。编剧:腾守仁,编曲:那涛、冯秉权,导演:谢丰功,主演:邢彦秀、刘正岩。剧情梗概:在农村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中,老光棍戚有余和寡妇李秋菊,共同走上致富之路之后,在一次赶集的风雨路上巧遇,双方言谈中从误会到相互了解知心,终成伴侣。作者对这两个人物塑造没有落入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之中,而是奇巧地通过剧中两位孤寡老人在一段谈吐隐情、情趣迭起,欢声笑语中揭示出各自不同的个性;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两位形神俱佳,感人至深具有当今时代色彩的鳏男寡女新人形象。该剧在辽宁省第二届农村小戏调演中,获剧目、作品、导演、编曲、表演、乐队伴奏一等奖;主弦四胡纪瑞芒获个人伴奏一等奖。在全国第二届“群星奖”评比中,获得节目金奖。邢彦秀、刘正岩获表演金奖。
过河 拉场戏剧目(创作),1996年8月大连瓦房店市文化馆首演。编剧:张崇谦、潘永波,编曲:那涛、纪瑞芝,导演:冯秉权,主演:牛正茂,回凤凯、刘英华、刘永波。剧情梗概:新上任的青年乡长,到所辖某村体察民表中,巧遇一个不正派的村长和另一个贪财忘义、不讲公德的村民二楞子;通过不相识中乡长背村长过河和相识后乡长为民修桥等情节,深刻展示出乡长与民心心相印,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作风,终于感化了村长转变不正派的思想作风,使村民二楞子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此戏,反映的是代表党心民意—扶正压邪,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题材;全剧由始至终充满着辽南乡土情趣和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用载歌载舞的喜剧风格,使观众在愉悦中获得了精神满足,达到了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的作用。该剧,在辽宁省文化厅举办的“辽宁省第三届农村小戏调演”中获剧目一等奖;牛正茂表演一等奖;冯秉权获导演一等奖;纪瑞芝、金丰茂获伴奏一等奖;那涛、纪瑞芝获编曲二等奖,瓦房店市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奖。另于1997年12月,在第七届全国“群星奖”评比中获剧目铜奖。
卖马辽南影调小戏剧目(创作),1996年8月,由大连瓦房店市文化馆组织创作和演出。编剧:滕守仁、冯秉权;编曲:那涛、冯秉权,导演:谢丰功,主演:邢彦秀、姜永礼、刘闻文、张继岩。剧情梗概:全剧通过寡母卖马,解决学费,支持已被录取一双儿女一同上大学;因家庭生活困难,儿、女间发扬风格,进行互让,争留一人在农村一个人上大学,不同意母亲卖马为主线,展开了一场矛盾冲突;在难解的情况下,村支部书记主持支委会讨论决定,建立教育基金,终于皆大欢喜,使矛盾得到解决,实现了母亲让儿、女一道步入高等学府的心愿。该剧选材新颖,人物形象生动,生活气息浓郁,反映了现实农村新生活、新事物、新人、新观念,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该剧在辽宁省第三届农村小戏调演出中,获得剧目、编剧、表演、导演、编曲、领弦伴奏、司鼓一等奖。瓦房店市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奖。此节目于1998年5月,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98曹禺戏剧文学小品、小戏评选”中,获入围奖。
姜云胜 辽南戏剧目(创作)1998年大连市瓦房店辽南戏剧团首演。根据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姜云胜同志的事迹编写。编剧刘永峥,作曲那涛、韩振,配器魏俊祥,舞美设计辛子科、周竹贤,导演韩振、谢丰功,主演牛正茂、邢彦秀、金佳蕊、颜培波。剧情梗概:为加速开发小区建设,姜云胜触犯了个别人的利益,遭人报复,连累了家庭,儿子离家出走,妻子与他反目,女儿处在两难之间,姜云胜抱怨妻子儿女不能理解自己,本来温馨的家庭处于冷战的状态。当不明真相的乡亲们要将他埋在施工的地基里时,妻子却又毅然扑在他的身上,挡住了恶人的石头。姜云胜想趁此机会与妻子缓和矛盾,妻子却甩手而去,依然不跟他说话。姜云胜理解了妻子的辛酸和甘苦,半夜下班拖着带病的身体帮助妻子抢扒苞米,妻子终于被感动落泪,全家人和好如初。没有了家庭的牵绊,姜云胜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赢得了父老乡亲们的理解与支持。干群一心,终于使小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该剧取材于真人真事,却没有落入一般好人好事的创作俗套,而是将剧情设计得环环紧扣、动人心弦,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感人泪下。唱腔设计利用辽南戏独有的婉约动听、善于抒情的特点,将人物的真情实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该剧获1998年辽宁省第四届艺术节银奖和1999年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
月在别时圆辽南戏剧目(创作)2001年大连瓦房店辽南戏剧团首演。编剧刘永峥,作曲那涛、那勇,舞美设计马明远、谢品,导演李学忠(特邀),主演牛正茂、邢彦秀、纪向芝、回凤凯。剧情梗概:赵秋菊发现丈夫韩和平四十年前与恋人万红梅的照片伤心至极,这才知道几十年来他的心中始终在想着那个人。当赵秋菊从苦闷中走出来,与都老乐产生了感情时,又理解了韩和平当年与万红梅的恋情,并为自己死缠了韩和平一辈子而愧疚。韩和平没有妻子的照顾,打破了生活的平衡,竟然不知道如何洗衣做饭,女婿为他雇请的保姆竟是失踪了四十年的初恋情人万红梅。万红梅为误入他们的家庭心怀不安,大义退出,使韩和平怅然若失。赵秋菊为了成全韩和平四十年前的离婚愿望,决定与他离婚,与都老乐结合,但韩和平坚决反对,使赵秋菊大病一场。受万红梅遗愿的影响,韩和平从偏狭中走出,与赵秋菊办理了离婚手续。可是就在他们分手之际,他们感情的距离却拉近了。该剧不但写出了人情之真、人性之美、人生之复杂,更折射出了人生的哲理和况味。唱腔优美动听,尤长抒情。既有影调戏的传统韵味,又有清新的现代元素。在辽宁省文化厅举办的“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上获剧目、导演金奖;编曲二等奖;邢燕秀、牛正茂、回凤凯获表演一等奖;金佳蕊、姜永礼、牟淑君获表演二等奖;马云美获服装设计一等奖;齐士明、乔殿峰获灯光设计一等奖;乐队获集体伴奏奖。2003年在国家文化部、中国剧协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上中共瓦房店市委、瓦房店市人民政府获育花奖;瓦房店市人大主任阎世忠、市委副书记孙国宽、市文体局长范俊、市辽剧团长刘永发、辽宁省剧协副主席刘华荣获育花奖。编剧、导演、音乐设计、配器、舞美、灯光设计获一等奖。邢彦秀、牛正茂获优秀表演奖。回凤凯、金佳蕊、姜永礼获表演奖。乐队获集体伴奏奖。金丰茂、李志玉获优秀乐手奖。该剧于2004年,在辽宁省委宣传部举办的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评比中,获优秀剧目奖。
仁义里 大型现代辽剧剧目(创作),2004年大连瓦房店市辽剧团首演。总策划:范俊,策划:刘永发、王学义,编剧:王福义(特邀),导演:贾慧敏(特邀),助理导演,王学义,编曲:那勇、赵贵军 (特邀),配器:魏俊祥,舞美设计:陶子原(特邀)、谢品,主演:牛正茂、金佳蕊、姜永礼、胡宝友、尹颖、梁玉富,颜培波。剧情梗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仁义星”村青年孙福贵与陈三的女儿陈玉珍相爱。陈三要孙福贵送二斗高粱,方可许婚。孙福贵无奈,夜盗生产队二斗高粱种,事后被游街示众,孙无颜见人,外出漂泊。二十年后,漂流在外发了大财的孙福贵回到了“仁义里”,他要与陈玉珍重续旧情,可陈玉珍此时已嫁给了心地善良的刘冬生。孙福贵以为只有在事业上压倒刘冬生,才能夺回陈玉珍,才能在“仁义里”挺起腰杆。于是,他投巨资办砖厂,与刘冬生的砖厂唱起了对台戏。并不择手段地一步一步把刘冬生带上了绝路,也一步一步地陷自己于不义。孙福贵的所作所为,使陈玉珍看清了他的为人,从而更加坚定了对刘冬生的爱。孙福贵愿望落空,不得再一次离开了“仁义里”。该剧讴歌了仁义永存,美德常在,情节感人,发人深思。该剧在第六届辽宁省艺术节上,获得剧目银奖、编剧特别贡献奖,优秀导演奖、编曲奖、配器奖;牛正茂、金佳蕊、胡宝发、姜永礼获表演奖;乐队获集体伴奏奖。
谢大妈送礼 辽剧小戏剧目(创作),2005年4月大连瓦房店市辽剧团首演。总策划:范俊,策划:刘永发、王学义、葛莉莉,编剧:刘家声(特邀),编曲:那勇,配器:王寿印(特邀);导演:场治林(特邀),主演:邢彦秀、梁玉富、金佳蕊,舞美:谢品;服装:王玉霞。剧情梗概:乡里要成立养虾协会,养虾大户谢大妈与下台干部胡二的妻子围绕着谁当协会会长,双双给乡长送礼,从而产生了种种误会,折射出中国新一代农民代表谢大妈在市经济大潮中靠科技致富,诚信经营的高尚品德。该剧于2005年4月26---27日,参加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滨洲·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荣获“优秀推荐剧目奖”。另外,该剧目于2005年12月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的评选中获得小戏类优秀剧目奖。

8. 群星奖的基本信息

群星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至2002年期间每年举办一届,每届评选一至两个门类。从2004年开始评奖纳入中国艺术节中,每三年举办一届,分7个门类和3个组别,7个门类分别是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和曲艺,每个门类分成成人、少儿、老年三个组别。每门类设15个奖,每组各设5个奖,获奖作品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群星奖”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奖牌。群星奖的奖励对象是由群众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艺爱好者辅导并创作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由群众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艺爱好者创作、编导、辅导并表演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作品。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设立的政府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已经举办了十四届。“群星奖”自设立以来,先后在浙江、江苏、重庆、广东、山东、湖北等地举办,共推出了3000多件获奖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展示艺术才华、实现艺术理想,搭建了一个平台,调动了基层群众文艺创作和演出的积极性,促进了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权威性、艺术性和广泛性得到各级政府、文化部门、专家评委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认可。群星奖的设立对于推动社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推出优秀作品,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0年5月10日期25日在广东举行,第十五届“群星奖”评奖活动将同期举行。第十五届“群星奖”评奖范围包括作品类,即戏剧、音乐、舞蹈、曲艺4个艺术门类和项目活动类,共评选出330个“群星奖”。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将从作品类和项目类获奖对象中推出100位“群文之星”。
本届“群星奖”共收到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解放军总政治部、武警总部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共35个单位报送的作品类节目(含戏剧、音乐、舞蹈、曲艺)845个(包括戏剧节目269个、音乐节目213个、舞蹈节目213个、曲艺节目150个)和项目类191个。根据本届“群星奖”获奖名额分配方案及进广东参加决赛的数额,共拟定290个节目(附名单)参加5月份在广东举行的第十五届“群星奖”作品类决赛。其中戏剧节目65个、音乐节目(不含合唱)65个、合唱(团)32个、舞蹈作品60个、广场舞12个、曲艺节目56个。
专家评委们一致认为,本届“群星奖”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艺术水准很高,不乏精品佳作。入围作品在表现内容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取材丰富,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品中既有反映农村新貌、城市建设、打工趣事、乡镇风情、民族团结的内容,也有反映百姓生活、部队轶事、企业文化、少儿成长、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节目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民族民间特色鲜明是本届“群星奖”参评作品的突出特色。参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和现代兼具。此外,参评作品大多来自于基层,社会参与面非常广泛。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军人、警察、医生、农民工、残疾人、自由职业者等,还有父女、母子同台的家庭式组合等。这些演员来自基层,在长期的基层演出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具备了较强的编创能力和较高的表演水平。

9. 关于**一家亲,和谐求共赢这个话题该怎样深入讨论下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我是朝阳区文化馆“社区一家亲”活动的项目负责人肖丹。很高兴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社区一家亲”活动的成果与快乐。

“社区一家亲”活动是由朝阳区文化馆于2001年创建,是一项具有基层特色的公共文化项目,实践中,我们将活动的发展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积极研究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和管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护边缘群体文化权益,使服务对象延伸到每一位享有文化权益的公民。通过年均150余场次的文化活动,带动了朝阳区基层1400多支群众文艺队伍和200余家文艺协会的蓬勃发展,年参与活动人数达百万人,深受百姓喜爱,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前不久,该活动被评为全国“群文品牌”,并被推荐参加“全国‘群星奖’事业奖”的评选。

一、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项目着手。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3年,朝阳区文化馆被中宣部定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和改革机遇,使“社区一家亲”发展目标清晰。从工作机制上,“社区一家亲”是文化馆改革中的重点项目,实行项目制管理。面向社会全员招聘成员,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制定考核指标,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执行力强、且有危机意识的年轻团队。在方案策划上,每年年初做项目调研和讨论,以政府主导、社会热点、百姓需求、特色创意为依据,策划制定全年计划,并将计划整版刊登在《朝阳报》,年底总结考评计划完成情况。

二是联手推动。随着“社区一家亲”活动在百姓中的知名度的与日俱增,为进一步把“社区一家亲”活动引向深入,2004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区街工委、区农委和区文化委等五家单位联手组织开展此项活动,从而使“社区一家亲”无论从资金和制度保障,还是从活动的规格和组织的力度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加强,并带动了全区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是品牌定位。“社区一家亲”作为全区“十一五”规划重点培育项目,目标是做“公共文化”的品牌和标志。我们坚持每年必须更新活动主题、内容和服务方式,以及至少要有3至4个不同于往年的特色创意。多年来,开展的“民工英雄体验”、“兵马俑创意灯展”、“为劳动者理发”、“打工博物馆”等这些深受群众喜爱的创意活动,为“社区一家亲”树立了公共品牌形象。

二、依托活动进行规划,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为适应朝阳区“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区域国际化”的发展步伐,我们与专家学者、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结合“社区一家亲”活动,对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资源盘活和整合等进行规划,提出示范型配套建设模式和类型化管理机制,推动朝阳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向四级网络发展,并加以实践。

如在文化设施匮乏的南部建立朝阳区文化馆分馆垡头文化中心;投资改造八里庄文化中心,探索街道和文化馆共同管理社区文化设施的新模式;扶植建立金盏地区文化中心暨打工博物馆,并为其提供文化发展空间和渠道;充分利用农村旧设施,扶植建设规模在1000平方米左右,集剧场、图书室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村级文化大棚式设施。陆续扶持建设以“戏曲”等为特色的6家农村文化大院,承办了“社区一家亲”全区曲艺比赛,并成功举办了“法国哑剧大师走进朝阳文化大院”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三、着眼满足群众需求,不断改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方式

“社区一家亲”作为公共文化品牌,要达到维护社会文化公平,满足基本文化权益,唤醒文化意识,提升社会文明这几方面的要求,必须结合百姓需求探索提供文化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一是常态服务,建立归属感。从小的方面说,“社区一家亲”创建初衷是为了让百姓身心愉悦,健康快乐;让社会团结友爱,和谐稳定。作为常态化服务,“社区一家亲”每年举办全区性声乐、舞蹈、摄影等比赛;举办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组织各类培训和讲座,并组建了社区文化艺术辅导中心、公共文化设备服务站定期下基层辅导。年底进行总结表彰。使百姓真正找到家的感觉。

二是政府主导,把握主旋律。“社区一家亲”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政府决策,以先进文化思想为支撑。每年承担完成市区政府文化折子工程。先后建立了非遗博物馆,完成76项各级非遗项目普查和申报工作;建立流动数字固定影厅104个,每年完成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固定影厅放映万余场;完成“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农村演出300场;为全区先后配备了流动放映车、数字电影等设备,并完成了“朝阳区奥运文化广场”、“为伟大祖国骄傲”首都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启动仪式等大型文化活动。

三是适时发动,提高吸引力。“社区一家亲”发展始终关心国家命运、结合社会热点和重要节点、着眼百姓关心和喜爱。抗击非典、抗击雪灾、汶川震后烛光祈福等大型公益活动凝聚社会力量,鼓舞人心;奥林匹克倒计时节点日活动、“国色天香”非遗活动、“仙气、香气、清气”传统节日系列活动等活动好评如潮。

四是边缘群体参与,体现公平性。“社区一家亲”对社会弱势群体文化权益的保障给予了持续和强大的关注与支撑。不断开辟了如民工影院、农民剧场、残疾人艺术节、冬季版慰问等新的文化活动载体。扶植成立打工艺术博物馆、打工子弟小学,最大限度地降低活动参与壁垒,将服务对象扩展到生活、工作、学习在朝阳区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

此外,我们在活动中还注重加强国际性交流,在文化交往中不断提升活动的规模和层次。下一步,“社区一家亲”活动将不断挖掘基层文化建设的潜力,进一步探索解决重点难点课题,为繁荣社会文化、提升社会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10. 古泥的艺术特色

1964年2月21日在河北迁安出生,取名马丹青。
1972年 (8)岁由涂鸦开始。
1978年 (14)岁发表第一件篆刻作品《把青春献给四化》。
1979年 (15)岁在《民间文学》杂志上发表砖刻“西游记组画”。
1980年 (16)岁为《工人日报》“为您服务”栏目题字。陆续在全国百余家报刊上发表篆刻作品。
1981年 (17)岁刘炳森先生为《丹青印谱》题词:“银钩铁画,玉振金声”。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肖一先生为《丹青印谱》题词:“师古创新意,研今破俗篇”。 1982年 (18)岁与父一起首创米画艺术。7月26日在《河北科技日报》发表论文《别具一格的工艺美术之花》。9月1日在《河北科技日报》发表论文《米画的特点及其制作工艺》。11月广西《漓江》杂志发表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的文章《说丹青同志的篆刻》。
1983年 (19)岁加入河北省书法家协会。
1984年 (20)岁当选唐山市文联委员。发表论文《感想和建议》。(《中国造纸》1984年第六期)。
1985年 (21)岁创办中国长城印社。应邀参加国际书法展(河南),入选《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选》。
1986年 (22)岁篆刻、书法作品应邀参加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大展,渤海书法联展,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外书法家展,中日百家印展,当代篆刻家邀请展(西安),并荣获《书法报》全国书法篆刻比赛金奖,《青少年书法》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二等奖,全国“峨眉杯”书画大奖赛二等奖,全国青年美术、书法、摄影大赛(长安)优秀奖。书画作品荣获唐山市文艺创作奖,全国“九华山杯”书画大奖赛三等奖,荣获河北省1985、1986年度书法创作评选优秀奖。
1987年 (23)岁 当选河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作品参展河北省首届书画篆刻评展,入选《河北省首届书法篆刻评选精选》。篆刻作品荣获西冷印社首届篆刻作品评展一等奖。
1988年 (24)岁当选六届河北省政协委员,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篆刻作品应邀参加韩国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展,当代篆刻家邀请展,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作品入选《韩国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大展作品集》,《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主编《日本当代篆刻家作品选》。
书法作品入选《中外书法家作品集》,荣获“我爱深圳”硬笔书法大赛特等荣誉奖。
1989年 (25)岁2月20日任迁安县文化馆副馆长。书法作品参展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荣获河北省第三届文艺振兴奖。
1990年 (26)岁篆刻作品参展当代书画篆刻名家作品展。书法作品参展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并入选《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集》。
1991年(27)岁任迁安县文联副主席。篆刻作品参展全国第二届城运会书画大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入选《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大展作品集》。书法作品荣获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1992年(28岁)篆刻作品入选韩国第三届国际篆刻艺术大展,并收入《韩国第三届国际篆刻艺术大展作品集》。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并收入《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集》,荣获河北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大赛一等奖。
1993年(29岁)7月破格晋升为国家二级美术师。
1994年(30岁)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
1995年(31岁)在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室(王镛工作室)学习。篆刻作品入选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入选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并荣获二等奖。书法作品应邀参加《中国书法》杂志改刊十周年著名书法家邀请展,深圳中国书画艺术精品邀请展,在当代青年书画篆刻大赛中担任评委。
1996年(32岁)篆刻作品应邀参加中日篆刻名家交流展,在日本书艺院第五十七回国际文化交流书道大展上荣获特选赏。书法作品入选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并荣获能品奖,应邀参加首届当代书法名家书法精品展。12月3日,古泥书法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1997年(33岁)主编《二十世纪书法经典·郑孝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应邀参加韩国第九回东洋美术大展,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展.
1998年(34岁)当选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研究会副会长,荣获文化部“群星奖”。入选中国篆刻百家作品展(日本)。策划筹办“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2月10日——2月15日中国美术馆)入选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入选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篆刻卷》。
1999年(35岁)由王镛先生推荐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贾又福工作室进修山水画。作品在河北省博物馆“中国日本韩国书法交流展”中展出。入选99《中国书法》年展。
2000年(36岁)篆刻作品选入《十二生肖印选》(上海书店出版)。应邀参加浙江“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临书作品在浙江“首届临书大展”中特邀展出。出版《当代篆刻家精品集·古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37岁)书法、国画作品在金士得国际拍卖公司拍卖。中国书法家网举办“走进古泥——第一回网上书画篆刻作品展。日本《书道界》6月号专文介绍《中国当代青年篆刻家十二家·古泥》。应邀参加浙江第三届赵孟頫书画节“经典与当代书风·海内外获奖书家提名展”。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新世纪曙光杯首届全国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法作品大赛”评委。应邀参加“纪念方介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其作品被方介堪艺术馆收藏。应邀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河北省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4月20日——4月29日)。
2002年(38岁)《青少年书法报》头版“国展菁华”做古泥先生整版专题介绍。应邀参加天津书法艺术节“当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邀请展”。
国画山水册页在“嘉德在线”拍卖。2002年5月24日—30日,山水画入选《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展览。2002年6月1日—3日,应邀参加北京大学主办的“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展出山水画三件。2002年6月18日,应邀参加重庆“中国当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邀请展”。 2002年8月1日去广东汕头参加“笔阵·2002当代中国书法十二家作品展”。《鸿爪雪泥——中央美术学院王镛工作室历届学员作品选集》选入山水画二件、书法一件。应邀参加北京仁和苑“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被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画家”。 2002年8月8日应邀参加大连“中国画名家七人提名展”。 2002年8月13日入选北京今日美术馆“首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提名展”。作品收入《印林撷英——全国当代印社社长篆刻集》。2002年8月23日,与刘大为、龙瑞、王明明、张飙、刘正成等十六名书画家一起被北京联合大学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心聘请为“中心”专家组专家。被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十六所高等院校教学共同体聘请为“中国美术、书法艺术”教授。
2003年(39岁)作品入编《艺税集——山水卷》。作品入编《当代中国画库·山水卷》(河南美术出版社)。当选今日美术馆艺委会委员并入选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及作品集。 2004年(40岁)成功策划举办迁安“第三回中韩书画展”参加北京“一月”五人画展。作品参加伊拉克国际美术大展。
2005年(41岁)为李光耀、李显龙等十名新加坡政要篆刻姓名印。当选迁安市政协副主席。当选唐山市政协委员。
2006年(42岁)由书法网出版《古泥草书李白诗六首册》。10月成立迁安爱心小组。12月16日组织迁安爱心小组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扣花营小学捐助,共有93个贫困孩子受到捐助。
2007年(43岁)书法作品在“2007深圳盐田港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中展出,并选入作品集。出版《临池写心·古泥临祝枝山前赤壁赋》
2008年(44岁)特邀参加第六届全国篆刻展。上海《美术天地》杂志(总第35期)出版《古泥书法专辑》。8月11日至14日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当代中青年篆刻名家研习班”。
2009年(45岁)应《画语者》杂志邀请赴江西景德镇画瓷。由著名企业家刘晓奎、贾国清出资在河北迁安筹建“古泥艺术馆”。
2010年(46岁)被唐山市书法家协会聘为顾问。应邀参加金石永存—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
2011年(47岁)应邀参加国际简帛书法精英邀请展。2月25日《河北日报》作整版介绍。山水画作品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收藏展”。
2013年 (49岁) 二十四件书画作品参加惊蛰雅聚——中国画名家册页展。在古泥艺术馆举办妙机其微——古泥篆刻艺术精品展。

阅读全文

与群星奖策划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自查方案 浏览:554
培训学校优质生源维护方案 浏览:17
快餐店市场营销策划书 浏览:423
面试网络营销靠谱吗 浏览:972
网络营销中免费产品的特征有 浏览:210
医疗市场部营销方案 浏览:611
门市活动促销布置气球 浏览:864
品牌特产推广方案 浏览:167
校本培训研修实施方案 浏览:45
完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浏览:730
超市的促销方案ppt模板 浏览:47
开童装店开业策划活动方案 浏览:457
农土特产品牌营销案例 浏览:326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441
锤子品牌营销案例分析 浏览:462
暑期营销活动快消品牌 浏览:569
微信线下营销活动案例 浏览:188
电子商务宾馆 浏览:624
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675
电子商务设计师2015真题答案及解析 浏览: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