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药品零售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药品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培训讲义
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历史变革
1998年由原来的国家医药局和卫生行政部门整合为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执法主体;
2003年国务院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增加食品协调职能名称改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
北京和全国30省市不同,北京食品协调职能市政府给了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主体名称“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8年召开十七大国家体制进行了重组,实行大部委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各省市正在按国务院的精神制定方案。
一、法律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所谓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即制定出新的、过去没有的法律规范。所谓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原来已经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则、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法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律的实施方式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即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是法律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❷ 政治轮训调研报告
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省局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通知要求,结合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于2017年2月9日至17日,采用实地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和掌握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各种需求。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中收集的培训需求
我市食药监管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和密切配合此次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199份。
(一)培训对象
1、按层级需求分类:干部职工均普遍反映最应重点培训机关业务部门干部和基层食药监管所干部,近些年来针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培训较多,副职及以下干部培训相对较少。
2、按岗位需求分类:目前食药监管机关业务部门干部和基层所监管干部都需要大规模的全员培训。比如食药监管岗位、快速检测岗位、稽查执法业务岗位,直接考验执法人员掌握运用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现场办案能力和行政执法文书写作能力。因此,急需业务办理的统一规范和全员培训。
3、按年龄需求分类:老、中、青年干部群体都需要培训,但培训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老年食药监管干部更需要“微机操作基础知识”和“网络运用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之可以胜任一些微机操作的简单工作任务;中青年干部群体需要岗位基础知识、业务操作技能、处理公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上岗知识、职业道德建设等培训,使之拥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逢旗争雄的精神。
(二)培训内容
1、全员性培训需求:需要专业基础知识的全员培训;需要稽查执法方面的全员培训;需要行政管理知识方面的全员培训;需要微机基础知识、网络运用知识、软件操作知识的全员培训;需要经常不断的开展干部思想理论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方面的全员培训;需要举办心理调适减压、团队拓展训练等讲座或活动式的培训。
2、岗位性培训需求:调研中,干部职工普遍反映,培训应该立足于普及基础业务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不要流于形式。①日常监管岗普遍需要行业管理知识,特别是行业管理操作实务与处理的培训。②专项工作岗需要对新政策的出台背景、修改目的、操作办法和问题处理等进行深入培训(例如:行政许可、执法办案、投诉举报、不良反应监测等);需要对食药监管人员进行各类平台操作实务的应用培训;需要对检查、评估、约谈、数据分析等技巧进行培训;需要对风险监控方式方法、数据分析、疑点难点反馈等技能进行培训;需要培训如何写检查、评估、分析报告等。③应急处置岗需要对实际操作流程中每一个操作模块的正确处理方式进行统一和培训;需要公务礼仪、沟通技巧、面对媒体、应急处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④食药稽查岗需要对最新的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了解和熟悉,需要对稽查实战经验、自由裁量权的运用进行培训,需要对案件文书的制作进行培训。⑤综合管理岗需要政务处理知识培训,例如:公文写作、会务办理、政务接待、公务礼仪、应急处置、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宣传教育等内容的培训。
3、个性化培训需求:工作人员初任或轮岗时,需要进行工作交接和经验交流等岗前培训;后备干部需要竞争上岗知识培训
(三)培训形式
1、需要“专题面授”式的培训。调研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视频培训效果一般,甚至部分地区信号不好根本听不清楚,很难达到培训目的。集中面授,特别是封闭式集中面授,效果最好。
2、需要“巡回讲课”式的培训。面对全员的基础知识类培训,集中授课会产生过高的培训费用,且太多人员离开工作岗位也不现实。因此,可以采取省局、市局提供优秀师资,由上级机关统一安排时间、统一组织实施,到各基层单位进行“巡回讲课”的办法。
3、需要“点菜定单”式的培训。有些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特殊的培训内容,例如:新考录人员较多,需要新考录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培训;针对日常巡查、监管重点、自由裁量权的运用等这些业务进行培训。但基层单位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特殊培训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向上级机关报送培训需求,由上级机关帮助寻找师资、研发课题、送课上门,提供“点菜定单”式的培训。
4、需要“实操训练”式的培训。开展食品药品行政执法模拟办案培训。采取预设“违法现场”,隐蔽部分违法行为,并人为设置执法障碍等形式,检验每一位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现场办案能力。
5、需要“网络培训”式的培训。该方式充分应用网络方便、灵活、快捷的优点,搭建了以“互联网+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培训平台。通过培训使干部能够通过互联网终端、电脑、手机及平板电脑等多种渠道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然后通过在线学习和考试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为今后进一步规范食品从业人员,强化食品行业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需要“结业实习”式的培训。一些较长时间的培训,例如骨干人才、复合型人才培训,往往培训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岗位专业知识的方方面面,但培训结束回到自身岗位,很多东西用不着就容易忘。遇此情况,是否可以延长培训时间,给学员们提供异地实习、异岗位实习的机会,带着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入不同岗位、不同情境中进行实践,拓展培训效果。
(四)培训师资
调研中,干部职工多赞成由高校专家教授、系统内监管干部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一是专家多采用图文并茂、案例分析的形式,对食品安全监管、风险控制及应急管理,药品常识,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等进行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二是系统内有实战经验的业务能手、骨干,依靠自身工作经验、教训,结合实际传授知识,快速提高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课程研发能力。
(五)培训时间
干部脱产培训的`学时数,需要40-80学时;脱产培训周期,需要1年2次;每期脱产培训的时间,需要半个月。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实用性不够突出
在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方面,存在授课内容中法律法规与具体操作性结合不紧,实用性不强的情况。
(二)法律、法规宣教力度有待加强
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需要提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行法能力。
(三)教育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我市食药系统坚持把人才培养、推动能力建设放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了每月的培训计划,但从培训的效果来看,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培训当作完成可有可无的工作,不注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二是教育培训的内容缺少针对性,在培训中,重理论、不重实际,与日常监管工作实际结合不多,针对性不强,互动性少、效果不明显。三是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主要是对教学互动研究不够,强制灌输多,民主研讨少,课堂面授多,社会调研少,法律条款多,案例结合少,不能适应干部认知规律,不能充分调动参训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四是教育培训的管理缺乏严格性,没有形成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特别缺乏一套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影响了教育培训效果。五是培训多,考试检验少。缺乏检验机制、考核机制,干部培训的绩效与使用脱节,参训人员为参加培训而参加,不作笔记、不认真思考,不提问也提不出实际的问题。有的甚至交头接耳、看书看报、发短信打电话。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食药监干部的培训要立足“三个过硬” (即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以“四大能力”(监管执法办案能力、食药监工作创新能力、文字写作处理能力、人际交往沟能协调能力)为突破点,深化“大练兵、大竞赛、大比武”活动,使机关干部做到能调查研究、能指导落实、能出谋划策、能撰写公文、能组织协调、能独当一面“六种能力”;基层监管所干部达到会电脑、会监管会服务、会协调、会办案、会维权“六会”。真正打造一支善执法、善监管、善服务的高素质食药监干部队伍。
(一)大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
要按照“三定”方案确定的人员配备要求,加大人才引进和招收力度,结合岗位需求实际,制定详实的人才引进和招收细则,明确所需岗位的人员基本条件、年龄要求、学历程度等报送人事管理部门,由人事管理部门按照考录制度严格考录。同时,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人员现状,倾力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齐配强所需人员,弥补执法人员不足的尬尴局面,进一步充实基层执法监管力量。
(二)互动互助,更新观念
围绕业务能力、责任意识、文化修养,分类分层开展大教育、大培训、大练兵。要举办法制教育、创新思维专家讲座,开办“责任团队意识”全员集结辅导课,举行集体情景形式朗诵比赛,开展岗位业务培训与演练系列活动、结队互助互励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组织归属感和向心力,全面提升干部职工能力和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工作中的不足、知识的欠缺,从而改变自满的意识,达到观念的更新。
(三)注重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干部业务素质。
以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等相关知识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需要的能力培训,实现以学为用、学以致用。切实加强干部的任职培训,提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引导干部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四)创新培训模式
一要重点选择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授课表达能力好的干部来施教。这些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积累了经验、做出了成绩,他们的经验做法,才能更加适合我们的基层工作。同时,也节约了成本。二要坚持以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为主,多开设一些实例讨论分析,对策研究实地观摩、情景模拟等课程,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除了在课堂上的培训外,还可以搞一些实战演习培训。三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培训,建立系统QQ群或系统学习网站,通过QQ群或系统学习网站,及时发布一些政策和法规;开设网上讲坛,请“业务能手”、“先进典型”现身指导,谈感受、谈体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积极倡导讲课人自己撰写教材,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培训内容,改变过去“一个单子吃药”的问题。
(五)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制定完善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对每一次培训制定详实可行的方案,方案要对培训目的、参训人员要求、检验培训效果等进行细化。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培训检验中取得实效的,除给予奖励外,应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把参加培训、取得优胜者与不参加培训、没有名次者区别开来。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对培训中参训人员的纪律、听课情况进行督查,对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作笔记的,严格处理。每次培训结束后,应针对培训目的,深入基层对参训人员进行跟踪检查,了解他们实际掌握情况。
(六)加强教育引导
要开展以强化执法监督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行使行政权力,围绕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重要权力的行使,加强制约和监督。要大力推行政务内容公开化,建立行风义务监督员工作制度,实行基层监管所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把政务服务和执法工作向社会和群众公开,使食药监管工作始终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以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做好纠风工作,坚决纠正执法不到位、监管不力甚至失职渎职、执法不公、作风粗暴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努力树立公正执法、廉洁执法的良好形象。
❸ 如何加强食品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国家实施食品药品监管的前沿阵地。第一线的工作使它具体直接应对各种情况,解决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代表国家机关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严格依法行政,尽职尽责,对于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实施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依法行政是项系统工程,是篇大文章。内容方面包括决策、立法、执法、监督等;具体工作实施(或工作方法)方面包括组织领导、宣传教育、政策制度、队伍建设、监督保证、技术设施等等,这些既是方法又是内容,相互联系渗透,不可或缺。无论从整体还是侧面都大有文章可作。有鉴于此,我们仅从实践工作出发,就如何提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谈点个人看法。与大家交流、商榷。
一、依法行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理论深厚,究其实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首先,要牢牢地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监管部门的中心任务,作为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特别是当前,食品药品市场尚待规范,对外开放加快,管理相对滞后,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等,致使各种问题种类矛盾层出,也给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分析、处理,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着力解决人民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化解矛盾。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查处违法行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人民群众撑起法律保护伞,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其次,要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强化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行政其根本含义是用法管理社会。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政府的执法机关,社会的有机组成,肩负着食品药品监管的重要职能,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不可分,必须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切切实实承担起法律赋予的权利,切切实实履行职责,做到权利、责任、义务统一,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正确处理和把握依法行政与监督管理,监督管理与服务,服务与各种社会利益的关系,创新和完善人性化的、公平理性的管理制度和方式。规范、诚信、文明地实施监管执法,把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贯穿于监管工作的全过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行政执法效果,进而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再次,要建立高效、规范、有序的内部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效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涉及面广,事情繁杂,政策性、法律性强,工作环环相扣。必须要建立完善相应的决策、约束、监督等机制,使工作有序开展,顺畅运作。用法律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避免和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越权执法、徇情违法等违法现象。要坚持城乡统筹兼顾。乡村人口多,食品药品市场隐患多,管理也相对薄弱,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要突出抓好乡村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管,消灭盲区,消灭空白。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端窝点,抓源头,严厉查处大案要案。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食品药品监管涉及的工作部门比较多,因此要坚持搞好部门间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打造良好的依法行政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推进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依法行政要以加强宣传教育为保证
加强法制教育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基础和必要保证。尤其是在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已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显得极其重要。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的“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当前,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如何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进而推动依法行政,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真研究常解常新的课题。从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应该突出重点对象,明确宣传内容,方式灵活多样。
(一)突出重点对象。在普遍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对重点群体进行更深入地宣传教育。一是各级领导干部。主要是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相关的部门单位领导,特别是当地政府领导。领导干部学法、懂法、知法、守法,会带领职工群众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由于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高,对法律领会的快,领会的深,收到的宣传教育效果更好。这些人了解应用食品药品监管的法律规定,对食品药品监管的依法行政是极大地促进、推动。二是行政相对人。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受利益驱动这部分人有意无意地会出现违法经营现象。主要是宣传教育守法经营,用法律监督纠正违法行政行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是执法人员。执法人员既是法律的宣传者,也是执行者。必须要强化法律意识,深刻认识到,依法行政不仅是要求相对人,更是针对执法人员自身的行为要合法。法律是“双刃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为执法人员要依法开展工作,正确执法,为民执法,自觉接受法律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宣传教育群众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二)明确宣传内容。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工作宣传教育内容要有侧重点。重点宣传《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特别是《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使宣传内容更突出,宣传更深入,效果更明显。
(三)方式灵活多样。除了利用新闻媒体印发宣传单、举办讲座等开展宣传活动外,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一是送法下乡。乡村是法治宣传的薄弱环节,法律意识也相对淡薄。要利用农村集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乡村广大群众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二是在重点场所宣传。比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场所,常年设立宣传广告,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三是以案说法。收集整理带有警示作用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国家、省局查处的一些重大案例,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对执法人员进行教育。四是结合相关执法部门的宣传活动进行法治宣传。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依法行政的不断深入,法治社会的逐步建立,将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探讨研究,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三、依法行政要以严格行政执法为关键
依法行政的关键是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执法部门对行政相对人直接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出处理结果的行为,是依法行政最直观,最有影响的实践体现。人民最关心,社会最关注。
当前,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深恶痛绝,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对查处违法行为的期望值很高。这种氛围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是推动,是激励。如何做到严格执法、查处有力,把案件办成“铁案”,取得最大的执法效果,是对行政执法部门综合执法能力水平的检验。实践中我们认为,应坚持做到:
(一)坚持依法办案。每个案件都要违法事实清楚准确,证据确凿,法律依据充分,并经“三级审核”,即:办案科(室、分局)、法规科、局领导审核。严格把好“五关”,即: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程序关、量罚关。并且落实层级责任制,明确局领导、科(室、分局)、执法人员的责任,确保案件无差错,提高办案质量。
(二)坚持实体法、程序法并重。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遵守、依据实体法,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实体法是执法行为的目的和结果,程序法是执法行为的过程和步骤。没有无程序的实体,也没有无实体的程序。特别要解决通常认为在执行实体法上没有错误就是正确执法,而忽视程序法的错误认识。
(三)坚持政务公开,阳光办理。公开执法人员身份、公开行政处罚依据、公开行政处罚程序、公开行政相对人享有的权利、公开处罚决定。不仅要对行政相对人公开,还要向社会公开,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防止暗箱操作,防止执法过程中的腐败行为,使行政处罚公平、公正。
(四)坚持监督约束机制。一是内部监督。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度,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如“案件受理”、“案件调查”、“案件合议”、“案件听证”、“集体讨论”、“错案追纠”等各项制度,减少办案过程中的随意性,维护执法的严肃性。二是社会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媒体、群众的监督。做到“五坚持”,即:坚持开展问卷调查制度、坚持聘请社会监督员制度,坚持执法反馈制度,坚持信访举报案件查处制度,坚持办结案件回访制度。
除此,在行政执法中重点抓好6个环节:
1.准确认定违法事实。当事人必须有客观存在的违法行为,主观出于故意或过失,并且有法定的责任能力。
2.证据确凿。围绕法律责任条款全面收集证据,真实制作现场检查笔录、调查笔录。掌握行政相对人的违法时限。
3.正确适用法律。对案件准确定性,正确完整地引用法律法规,具体到条、款、项、目。
4.程序必须合法。从案件管辖、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决定、执行等步步遵循程序。
5.处罚内容适当。依据违法行为,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特别要公平、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6.严格案卷审理。每个案件的具体行政行为,都要经法规科把关签署意见,报局领导审批后执行。对较大的行政行为进行合议,对情况复杂、重大行政行为提交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确保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同时,做好结案案件的卷宗整理归档保管,并将大案、要案向上级局备案。
实践证明,行政执法是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日常最主要的工作,是对整个部门及每个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执法能力、社会形象,公信力的检验测评。在一定意义上,行政执法水平,也代表了依法行政水平。
四、依法行政要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
执法队伍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依法行政水平,其形象代表着部门形象,也可以说代表国家机关形象。抓住队伍建设就是抓住根本。由于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组建时间短,人员新,且来自不同部门,因此,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论述,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权依法用。切实肩负起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综合业务能力培训。一要抓好业务知识学习。学习立案、办案、案卷管理、规范执法、法律用语等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用以促长。要学习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法律知识。做到熟知、掌握、用准法律,特别是要深刻理解依法行政的本质,不是用法统治行政相对人,而是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执法人、行政执法机关都应在法律管理规范之中,越权执法、以权压法、行为不作为都是违法行为。还要学习领导组织、协调管理等知识,丰富知识面。不断改善执法队伍、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适应工作需要。采取自学与集中学相结合,参加培训、聘请法律人员讲课、以案代训、考察交流等方法,提高学习成效。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开创食品药品监管新局面的能力。三要建立激励机制。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提高。定期组织知识竞赛、学习测评,开展优秀案件评选、执法优胜单位和优秀个人评比等活动,并与执法队伍、执法人员的工作业绩考评挂钩,激励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作风建设。要坚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了解食品药品市场情况,及时发现、处理、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工作重心沉到基层,监督管理移到一线。克服坐在办公室听情况、等举报的官衙作风,克服办事拖拉、推诿、相互扯皮等不良倾向。要坚持文明服务、承诺服务。在执法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监管。为行政相对人排忧解难,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开展“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活动,树立文明执法形象,建设文明执法队伍。
(四)加强监督约束。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监督制度化、法制化。既有局、科、岗位的工作目标,也有具体职责要求,既有执法人员执法科(室)的工作规则,也有惩戒处罚制度,特别是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作为监督约束的重点。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加强制度落实执行情况的检查,使制度管用,发挥作用。二是利用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典型是旗帜,是标杆,是带动。深入开展向高志权、吴艳学习活动,同时发现培养树立身边的典型,使学习典型看得见、摸得着,有目标。三是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不正之风的侵蚀,在思想上筑起防线,不为五光十色所迷惑,不为金钱所动摇,做到警钟长鸣。
执法队伍的建设、执法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去抓,才能打造出一个过硬的执法队伍,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