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新员工培训还是很有意义的:
1、调动员工培训积极性
通过在线培训系统,可以轻松利用在线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系统自动评卷统计员工成绩,无须人员统计,系统自动生成考试报表。员工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考试明细,还可以分析员工学习情况,自动排名,能够激发企业成员培训的积极性。
2、减轻管理者工作负担
在线培训系统是可以使企业的培训管理者丰富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大幅减轻培训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同时,可以通过系统中课程分配、学习跟踪,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因人、因岗设置课程,动态调整课程安排,以及量化评估企业培训效果和对于整个培训过程跟踪监控的管理机制等,从而保证高质量的企业培训和企业学习。
3、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通过配置在线培训系统使学习成为一项关键性的企业业务,而不是一次性的活动,从而实现了企业内部知识的沉淀、管理、传播和创新,大量的培训课程,使企业员工以更低成本了解更多知识、更快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② 如何量化人事岗位KPI
什么人事岗位?
KPI指标的设定,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可量化而清晰明确的
(2)可实现的
(3)有一定挑战性的(别太容易实现)
(4)与绩效或奖惩挂钩的
(5)可分解到具体行为上的;
拿员工培训中的入职培训举例;
那么
如果入职培训的及时率如果作为一项关键指标考虑,需要首先定义清楚,什么是入职培训、培训什么内容(企业认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注意要点?业务知识?)、何为及时(转正前完成?入职后1周内完成?)、什么叫培训完成了(笔试考试?口头面试?业务尝试?什60分?90分?);
上述问题解决以后,你可以说80%是我的合格指标,这个时候不扣钱、不计算绩效的负分和加分;可以说90%是我的目标指标,这个时候有绩效的加分和奖励;还可以说达到95%怎么办,达不到80%又怎么处理?对接不到个人的绩效和薪酬上,指标很难落地。
除此之外,光说这些指标也不行,有哪些关键的工作和行为,是保证上述目标实现的基础?比如,你现在的培训团队1共就1个人,而你的员工总数在1000人的时候,肯定完不成,那么“扩充合格培训团队的编制”就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你的时间不够,那么可能需要自动化和自主化的员工自我培训,那么编制《岗位工作指导书》等自我培训类的材料、以及采购一些教材可能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等等。
KPI,不光是指标的问题,是以指标为起点,落实在具体行为和工作、绩效考核的系统工作。
③ 企业如何开展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流程,是公司员工培训的基础。新员工通过入职培训可以加深对企业运作模式的了解,同时加速融入企业内部的过程。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呢?首先,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的;其次,为新员工建立学习地图;最后,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其实对一些企业来说,开展新员工培训往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因此很多企业都会借助第三方培训平台来完成新员工培训工作。对于第三方企业培训平台的选择,我推荐平安知鸟,这个在线培训平台可以为企业新员工培训,提供全程培训服务。
培训前期,平安知鸟就会介入,帮助企业进行新人培训问卷调查,同时为新人设定培训目标,进行培训方案设计等;培训过程中,平安知鸟除了可以提供AI智能陪练、AI教育直播、AI智能考试以及短视频等丰富的培训工具以外,还有知鸟优课为企业提供20万+海量的精品课程,满足企业的不同培训课程需求;在培训后,平安知鸟为企业提供新人培训效果追踪与评估,更好地量化他们的行为数据、学习数据、效果数据等,为企业新员工的绩效考核、岗位晋级、企业人才选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与平安知鸟进行培训合作,可以助力企业革新数字化培训体系,实现更高效率的新员工培训服务、帮助新员工快速的大大提升技能素质。
④ 新入职员工考核方案
新入职员工考核方案
时下正值企业人才招聘的高峰期,新员工的招聘工作如火如荼,在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的重重考验之后,新员工终于进入了向往的企业,但是通过了面试并不证明一个新员工就真的适合企业、胜任岗位,试用期的考察就是一个必要的环节。试用期试什么?怎么试?谁负责?试多长时间?如何评估?等等,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找不着感觉,或者跟着感觉走,就是找不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就此通过阐述试用期考核体系,以便企业对新员工试用期的考核有所参考。
Why—为什么要进行试用期考核
大部分企业都知道新员工试用期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通常来说,试用期考核考核的目的大致如下:
1、 确保新员工符合岗位要求,促使员工发展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目标相一致,引导新员工尽快融入公司企业文化。
2、 提供新员工是否去留的依据,避免导致劳动纠纷。 有很胡做多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读“只要在试用期就可以随便辞退员工”,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这就要求企业提供新员工在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证据从哪儿来,就是通过试用期考核。有很多企业就是因为试用期没做好考核而辞退新员工时引起劳动纠纷。
3、 通过试用期考核,让新员工清楚不足之处,明确转正之后的工作目标及前进方向。
4、 帮助企业审视自身工作的不足与不到位,在审视中进步。比如通过新员工考核来评估招聘效果、招聘体系是否完善等。
新员工试用期考核的意义不在于淘汰,而在于检验和反馈,留下适合企业的员工,并提供条件能让其快速融入企业、胜任岗位,为企业创造价值。
What—考核指标和标准的确定
很多企业因不知道考核的标准,在新员工转正时往往拍脑袋决定,一些企业也有一些标准,但这些标准因没量化或细化,起不到参考作用,还是凭感觉确定。新员工试用期考核什么呢?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工作能力
即为达成组织期望的工作业绩,所必须具备的完成所在岗位工作的能力,尤其在关键业务领域的能力满足公司对岗位的要求。一般员工能力要求如对本岗位的熟识、学习能力、适岗程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对于管理人员要求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力、领导力(激励、授权、培训等)、沟通能力、计划执行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根据不同的岗位企业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考核考核能力的.指标。
工作态度
旅指一个人对工作的看法不一样,自然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这背后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成就动机。一个态度不端正,行为动机不强的人工作业绩也不会怎么好。态度指标包括:纪律性、积极性、责任心、协作性、团队意识等。
工作结果
让一名新员工在短短的几个月的试用期就裤镇衡要创造明显的绩效,是不现实的。但是对一些管理岗位还是得设置一些短期内能完成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来考察他是否做事是否有结果,一般有绩效的人就是做事有计划,有条理,会统筹安排,跟进及时,直到有明确结果为止。
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考核需针对不同的对象侧重点不同,比如有些企业对属于应届生毕业生的新员工主要侧重:学习能力、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责任心、纪律性、协作性等;对社会招聘人员则侧重于: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工作效率、责任心、公益心等。另外,对于从事不同职位的新人,考察的侧重点也不同。一般来说,技术性、专业性强的职位,企业会更看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会重点考察他们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对于其他职位,如办公室文员、客服等职位,企业会侧重于考察他们的可塑性、团队合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
指标的选择还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密切的关系,企业崇尚什么,在新员工试用期考核设计时就会进行相应的考虑。这样便于选择适合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有时能力很强的人不一定认同企业的价值观,这样的人也不一定有好的业绩,所谓“管理源于认同”。
Who—考核相关责任人
为了帮助新员工尽快熟悉工作业务、融入工作环境,需明确考核管理的相关责任人,以便新员工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地,新员工试用考核管理责任人为:部门负责人、指导人、人力资源部相关责任人。
指导人
指导人应是部门经理、主管或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品行兼优的骨干员工。为保证指导效果,一个指导人最多允许同时指导3个人,操作岗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指导人具体负责新员工试用期内的工作指导、工作目标和评价标准的拟订以及参与业绩评价等工作。其工作内容与考核设计如下:
帮助新员工了解公司有关规定,引导新员工熟悉工作环境、部门/岗位业务流程以及相关工作关联人;
根据部门工作目标,与新员工共同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岗位工作职责,与部门负责人共同确定新员工考核标准(考核内容与目标),并合理安排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阶段目标;
定期同新员工进行正式面谈(每月至少一次),根据新员工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表现,并结合考核标准,及时总结成绩与不足,给予适时的鼓励或指导;
指导结束后,部门负责人通过与指导人和新员工的面谈,了解指导人对新员工的指导情况,对指导人的工作进行考评。部门负责人从不同方面对指导人的指导内容进行考察。考核评价可作为指导人绩效考核的参考指标。
部门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是新员工试用考核、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新员工指导人的确定与考核、新员工考核标准的确定、新员工试用考核评价反馈等工作,必要时配合人力资源部与新员工进行试用考核面谈。其具体工作内容、与考核设计如下:
部门负责人指导指导人确认新员工试用考核工作计划,参与新员工入职面谈,了解新员工试用期间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及时总结成绩与不足,并给予适时的鼓励或指导。在新员工试用转正时,还要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新员工。
新员工在用工部门的考核及培养管理情况,将作为部门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指标的参考数据。人力资源部可结合对新员工的问卷调查及跟踪培养面谈资料,了解部门负责人在新员工指导及管理方面的情况。
人力资源部相关责任人
人力资源部相关责任人负责组织执行新员工的试用考核、培养追踪工作,协调、监督用人部门对新员工的试用考核、管理工作。监督用人部门与新员工签订试用期工作标准,及时提醒用人部门反馈试用考核资料,协调用人部门和新员工进行考核结果反馈面谈。
此外,还得负责处理员工针对考核的投诉,调查考核的公平、合理与否,并给出处理结果,对于指导人与新员就考核结果有争议提请仲裁,由人力资源部调查了解后给出仲裁结果。
When—试用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新员工被录用后,试用期一般为1—3个月(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为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在劳动法法规之内,企业试用期的长短会有所不同。平常我们讲的试用期就是三个月,究竟是长还是短呢?这就要看试的内容和试的人的级别。
对于一些操作类、流动性大的岗位,如操作工、技工等试用期可以约定1-2个月;对于一般管理人员约定3个月的试用期;对于高级经理人员,情况就比较复杂,要试出经理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结果,一般来讲一个月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要试出一个人的职业毛病,价值观取向一个月根本不够。对一个比较外向的人来说,大概需要三个月;对一个内向的人,大概需要六个月;对一个善于隐藏的人大概需要一年。因为只有一年,才能完成一个绩效年度,才能考核出人在不同职场状态下的反应。所以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试用,大概需要半年,甚至一年左右的时间。
How—如何考核
为了更好的对新员工进行考核,对考核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明确责任、时点、工作内容,企业首先应该建立一个考核管理流程。
对新员工常见的考评方式有:实际操作测试、笔试、培训/工作总结报告、论文答辩、工作日志、360度考核等。企业需根据内部情况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
Communication-沟通
有很多研究表明,新员工在初始阶段的工作绩效表现对于他后来的绩效表现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初始阶段的高绩效会帮助新员工树立自信,并形成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的绩效标准,这种工作态度和标准反过来会形成后来良好的绩效和成功,同时对于后来的绩效和成功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态度和标准。这就需要部门负责人或指导人对新员工进行除了必要的技能、知识培训之外,还要经常性与新员工进行沟通。
在随着“皮革马力翁”效应在管理中的引用,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人员的“期望”对于其下属工作绩效的重要影响。有很多的研究和实验已经证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如心理学界很早就发现的:人们通常按照他认为的别人对他们的期望去行动。即“预言导致预言的实现”。如果管理人员在沟通过程中,表现出的是高期望,下属会因此增强自信,努力去完成上级的预言。
在新员工试用期考核过程中,不管是部门负责人、指导人、还是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都应以“沟通从心开始”的信念与新员工进行双向沟通,并对他们予以鼓舞与支持,使新员工消除心理压力,顺利融入企业。
Culture-企业文化
新员工因与企业文化、价值观不能融合而不能入职的情况不再少数。在新员工试用期考核过程中,应加强平时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宣传与引导,培养新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符合企业工作要求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通过工作理念的改进,可以促进能力的提高或弥补能力的不足,进而提升工作业绩、胜任岗位。
总之,新员工试用期考核对于不同企业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最关键是需建立新员工试用期考核体系,明确考核流程、考核内容、考核责任、考核期限、评估方式等,通关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宣导与引导,同时与新员工进行及时、充分、有效的双向沟通并鼓励、指导、协助新员工,从而消除新员工心理压力,增强信心,使其取得良好的业绩,快速融入企业,成为合格企业人,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⑤ 几种常用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培训效果评估是企业培训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培训工作做得好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培训管理者明确培训项目、内容、讲师选择的优劣,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后期培训计划、培训项目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有益的帮助。实践中我们的培训评估主要采用柯氏的四级评估模式(简称4R模式):
1、学习评估:测定受训者的学习收获程度(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主要采取考试、现场问答、模拟测试、写心得体会的评估方式等。
2、行为评估:主要考察受训者知识运用程度(培训后,其态度、行为方式的变化和改进情况)。 我们一般通过行为观察、每月考核(主管评价)及员工关键事件盘点等来予以验证。若对于工作心态、管理方式类的培训,我们一般在培训结束时会布置行为转变行动计划表,到时看其行动计划表的实际完成情况等。
3、反应评估:评估受训者的满意程度(对讲师、课程、培训组织等)。 每次培训后都会做一个培训满意度的反馈调查,主要以现场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来完成,调查表事先精心设计,主要涵盖总体评价、培训课程、讲师授课、培训组织、合理化建议等几个核心的调查内容。当然,这并不是唯一手段,我们还会通过现场观察培训氛围、培训纪律反馈、员工抽样访谈等方式进行补充调查。
4、成果评估:衡量培训带来的经济效益(培训后,受训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工作业绩增长变化评估)。 是最后评估项,主要是通过绩效考核,更多的是一些量化数据的对比反馈,如质量、销售额、成本、项目效率、人员晋升培养结果等。
另外,在年度培训结束后,我们还会核算整个年度的培训投资回报率的变化情况,考查销售额或利润增量与培训课时和费用增量之间的关系,以此衡量我们年度培训工作的进步情况,尤其会特别关注和核算本年度新入职员工进步的情况。因为,我们觉得培训对新员工的改变和造成的结果影响较大。
评估的方式我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难的是让评估的结果和实际的情形最大限度的相符。在专业上我们把它叫做信度和效度。提高信度和效度的有效途径是科学地设计好评价的内容、分数和权重,并控制好实施评价中的全过程
⑥ 新员工培训怎么纳入绩效考核
要分步来,下面的方法供你参考,马上无忧有下面的培训课程。
1、详细的岗版位职责权描述及对职工工资的合理培训;
2、尽量将工作量化;
3、人员岗位的合理安排;
4、考核内容的分类
5、企业文化的建立,如何让人成为“财”而非人“材”是考核前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6、明确工作目标;
7、明确工作职责;
8、从工作的态度(主动性、合作、团队、敬业等)、工作成果、工作效率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9、给每项内容细化出一些具体的档次,每个档次对应一个分数,每个档次要给予文字的描述以统一标准(比如优秀这个档次一定是该员工在相同的同类员工中表现明显突出的,并且需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
10、给员工申诉的机会。
⑦ 常用的培训评价方法有哪些与其相对应的评价合格标准又是什么
一、相对评价法
(1)序列比较法
序列比较法是对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块,但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核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列顺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较差的排名在后。最后,将每位员工几个模块的排序数字相加,就是该员工的考核结果。总数越小,绩效考核成绩越好。
(2)相对比较法
相对比较法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位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两名员工比较之后,相对较好的员工记“1”,相对较差的员工记“0”。所有的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个人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绩效考核的成绩越好。
(3)强制比例法
强制比例法是指根据被考核者的业绩,将被考核者按一定的比例分为几类(最好、较好、中等、较差、最差)进行考核的方法。
二、绝对评价法
(1)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是通过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直至个人目标,最后根据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核方式。在开始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应该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核的标准达成一致。在时间期限结束时,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
(2)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
(3)等级评估法
等级评估法根据工作分析,将被考核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模块工作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同时,将标准分为几个等级选项,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实际工作表现,对每个模块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成绩便为该员工的考核成绩。
(4)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从企业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根据战略的要求给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实现对企业的综合测评,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整体把握和控制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描述法
(1)全视角考核法
全视角考核法(360°考核法),即上级、同事、下属、自己和顾客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则可以得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2)重要事件法
重要事件是指考核人在平时注意收集被考核人的“重要事件”,这里的“重要事件”是指那些会对部门的整体工作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重要影响的事件,对这些表现要形成书面记录,根据这些书面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考核结果。
绩效定量管理法正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工作状况下,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及时、准确地考核,协调落实收入、能力、分配关系。
四、目标绩效考核法
目标绩效考核是自上而下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和责任落实过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也应服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因此,作为部门和职位的KPI考核,也应从部门对公司整体进行支持、部门员工对部门进行支持的立足点出发。同时公司的领导者和部门的领导者也应对下属的绩效考核负责,不能向下属推卸责任。绩效考核区分了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也能够从机制上确保上级能够积极关心和指导下级完成工作任务。[1]
考核指标的SMART原则
S:(Specific) ——明确的、具体的,指标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M:(Measurable)——可量化的。一家企业要量化老板、量化企业、量化组织架构。目标、考核指标更要量化,比较好、还不错这种词都不具备可量化性,将导致标准的模糊,一定是要数字化的。没有数字化的指标,是不能随意考核的,一考核就容易出现误差;
A:(Attainable)——可实现的,目标、考核指标,都必须是付出努力能够实现的,既不过高也不偏低。比如对销售经理的考核,去年销售收入2000万,今年要求1.5亿,也不给予任何支持,这就是一个完全不具备可实现性的指标。指标的目标值设定应是结合个人的情况、岗位的情况、过往历史的情况来设定的;
R:(Relevant) ——实际性的、现实性的,而不是假设性的。现实性的定义是具备现有的资源,且存在客观性、实实在在的;
T:(Time bound)——有时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如要求2000万的销售额,单单这么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2000万的销售额,这样才有意义。
如何设定目标
目标绩效来源于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分解,即为完成战略而将企业经营目标逐层分解到每个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一种指标设计方法。
从管理学上说,目标是比现实能力范围稍高一点的要求,也就是“蹦一蹦,够得着”的那种。“目”就是眼睛看得到的,想得到的,愿意得到的,它是一种梦想:“标”者,尺度也。目标就是有尺度的目标,没尺度的梦想叫幻想、空想、异想天开。
目标不是凭空吹出来的,不是虚构刻划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企业上下一心,大家一起缔造出来的,要有详实的数据,有人认同,有完成的周期,还要有激情,要经过精确的预算和计划。
目标设立后,企业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变成大家的梦想,要让每一个员工都去认同它。只有当员工和公司存在共同信念时,员工才能在一家公司深入长期地发展。
通过目标分解所得到的指标,其考核的内容是每个岗位、每个人最主要的且必须完成的工作。各层级人员的目标指标是层层分解而得的。绩效考核必须是由上而下的,董事长、总经理要以身作则,单纯地只对普通员工做考核是不能形成企业的考核文化的。
常见的指标
销售额(销售收入) 生产成本(次品率、产品成本、生产员工产值、生产成本降低率)
采购成本(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进货成本)
管理成本(运营成本节约率)
营销成本(费销比)
人员工资成本(人才达成率、人才培训率、工作饱和度、工资效益比)
税务成本(节税率、税销比)
商业模式建设(商业模式的量化、标准化、有形化)
生产系统建设(生产流程、标准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组织系统建设(组织系统的方案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评估)
业务系统建设(业务流程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财务体系建设(财务流程、规章制度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流程体系建设(运营流程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法
以绩效改进为中心
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自绩效计划开始,经过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到考核结果的应用,形成了一个闭环;经总结提高后,进入下一轮绩效循环;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绩效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而绩效管理的目的,正是促进被考核者达成目标,并实现绩效的持续改进。
程序公平
所谓程序公平,即绩效管理的体系科学公平,程序规范公正,结果透明公开。
首先,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考核指标的量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低,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再不能很好地解决程序公平问题,则考核的公信力将大受影响;
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摸索,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刚开始全面推行,案例、经验、数据库等都不完善,因此,需要先从程序的规范入手,因为程序的规范难度相对较小;
第三,通过程序的固化,可以引导全员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为发奖金而开展的年终考评转变为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绩效管理。
实现程序公平,首先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其次需要通过培训令大家理解、认同绩效管理的意义与目的,第三要设计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程序,第四要引入软件等方法,将绩效管理程序固化、标准化,使之能够可持续执行,避免“一阵风、运动式”的绩效考核。
标准公平
所谓标准公平,对于绩效管理的要求则更高,它要求绩效管理的目标能够转化为一套具有领先性、体系性、可操作性的指标和标准并有效分解到被考核单元(组织、部室、岗位),同时,通过配套的数据收集与管理体系,对每个被考核单元给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终极目标是要做到标准公平。所谓标准公平,体现在四个关键点:
首先,一个绩效管理良好的组织,其绩效考核的整体指向必然是组织的战略或经营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要做好,首先要有单位的战略或年度目标,因为这才是绩效考核真正的目的和方向。应该说,这方面事业单位的基础还是有的,一般都有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需要有一套程序、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分解上述目标,形成针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科室的考核指标,我们称为“战略解码”,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每个季度、每个月都需要跟踪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第三,需要建立分层分类的岗位考核指标库,以及针对科室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培训体系。只有分层分类,才能体现不同岗位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特点;而科室负责人是绩效考核的中间层,只有这一层级的管理人员熟练、技巧、规范地使用绩效考核的方法,才能够把单位给予自己的考核压力有效地传递到基层,并根据表现给予每一位员工科学、客观的考核结果。
第四,需要建立一套数据的收集和评估程序。需要财务和相关业务科室提供的数据,要明确责任人、数据提交时间、数据报送口径;需要考核小组、述职会或360度评价的,要建立尽可能详尽的评价标准或“目标锚”;需要外部评价的,要做好外部评价机构的选择、管理和审核工作。
绩效考核方法的特征
纵观企业五花八门的绩效考核方法(或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可以归为以下八大共同特征:
(1)紧密拥抱型:绩效考核与奖金发放高度融合在一个方案中,很难拆分;
(2)关系专一型:一个指标一份钱,多个指标多份钱的表现形式;
(3)轻计划重考核型:指标下达时估算成分过大甚至“拍脑袋”,考核时造势、加压轰轰烈烈;
(4)强业务弱职能型:考核方案主要针对销售、生产等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往往形式化;
(5)指标业务化型:指标聚焦在销售、成本、产值等业务类,管理指标由于量化困难而较少;
(6)指标量化悖论型:为了科学公平而将指标尽量量化,但又由于量化繁杂而趋向简单可行;
(7)重算帐轻分析型:很多绩效考核方案的目的是算清奖金,而对于出现的问题缺乏分析;
(8)激励缺乏多元化型:考核结果应用单一,培训、晋升、福利的多种激励与考核关系不大;
其中,轻计划重考核型、强业务弱职能型、指标业务化型、指标量化悖论型体现在绩效的管理技术层面;紧密拥抱型、关系专一型、重算帐轻分析型、激励缺乏多元化型则体现的是管理导向问题。
绩效技术在大学中就是教育技术,是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重心,所以,在工作当中,绩效的考核一定要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
绩效考核的计分方法
常用的考核指标的计分方法有五种:层差法、减分法、比率法、非此即彼法和说明法。[2]
1、层差法
层差法是将考核结果分为几个层次,实际执行结果落在哪个层次内,该层次所对应的分数即为考核的分数。
例如:人员招聘周期=用人单位提出用人申请经确认的时间到员工入职到位的时间段。
如果设定的最低完成时间为30日,期望完成时间为25日。招聘周期指标在考核中所占有的权重为15%,即15分,假设计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A、25日以内完成,得15分;
B、25~30日之间完成,得10分;
C、30日以后完成,得0分;
2、减分法
减分法是针对标准分进行减扣而不进行加分的方法。在执行指标过程中当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就按照一定的标准扣分,如果没有异常则得到满分。
3、比率法
比率法就是用指标的实际完成值除以计划值(或标准值),计算出百分比,然后乘以指标的权重分数,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考核分数。
计算公式:A/B*100%*相应的分数。(A为实际完成值,B为计划值或者标准值)
例如: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招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如果招聘计划完成率在本季度中占有20%的权重,即20分,所得的分数为:招聘计划完成率*20
4、非此即彼法
非此即彼法是指结果只有几个可能性,不存在中间状态。
例如:信息部是负责公司一级流程发布计划达成率。
假如季度指标中所占的权重为10%,即10分,由于每个部门的流程不会很多,人力资源部门也许只有8个流程,财务部门也许只有7个流程,故信息部所统计的每个季度完成的流程数量不会很高,所以该指标的最低要求为100%,计算时,只有两个结果,100%完成,没有完成。
假如是100%完成,得10分;
假如没有100%完成,得0分;
5、说明法
说明法:无法用以上几种方法考核时所使用的一种方法。说明法主要是需要对绩效考核结果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说明,并设定每一种情况所对应的计分方法。
例如:员工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指标就可以用说明法来计分。假如该指标为某岗位的20%,则四项分值分别为:2分、8分、4分、6分;六位老总分别针对四项内容分别打分,将六位老总对四项打分之和即为最后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