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一)成功举办了“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项目成果评审会
2009年4月14日,顺利通过了以李廷栋院士为组长的专家委员会的审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评为优秀级。与会专家认为,项目中提出的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和开发利用条件、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调查评价等内容在国际上均属首次开展,属于科学前沿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开拓性、示范性、系统性的重大成果。
(二)成功举办了“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成果报告会
2009年8月7日召开了“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项目成果报告会。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规划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大学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新华社等16家媒体出席了报告会。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与会代表对此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三)积极将《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报告》取得的众多成果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该项目成果为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十二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制订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相关发展政策、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提供了科学依据。以该项目成果为基础,为国土资源部起草《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省级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工作方案》提供技术支撑。该成果作为2007年和2008年中国地调局组织的“全国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高级研修班”的教材,培训全国业务骨干350名,推动了全国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工作全面开展。
(四)培养人才,沉淀后劲
通过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的人才资助计划,成功落实了浅层地温能人才团队建设的资助项目,使我们在培养相关人才方面增加了一个渠道。作为市委组织部人才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组织相关人员,认真总结三年来举办培训班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编著了《北京浅层地温能资源》和《中国浅层地温能资源》两部专著。根据项目研究成果,培养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五)支持创建浅层地温能综合效能实验室
支持浅层地温能综合效能实验室建设,目前第一期已初步建成,并取得了阶段的测试研究成果,对指导实践、监测地质环境、引导市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2. 课题研究成果活动推广方案怎么写
首先学习下你的竞争对手将是怎么样推广的,再结合自身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方案。
3. 课题研究是怎么做的,包括那些步骤啊
(一)选题
1.课题来自哪里?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
可行性
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实际。选题要有新意。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政治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研究程序(步骤):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8)预期成果的形式:①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②学生变化
(9)研究成员(及负责人、分工)
(10)经费预算及其他所需条件
2.填课题申报表(立项论证)
3.填写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
(1)认识填写申报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应付。
(2)一式几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电脑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4.我的课题申报表
(三)开题论证
1.开题论证的含义、意义
2.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3.与立项论证(申报课题)区别
4.召开开题论证会
(四)实施研究
1.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的指导作用
2.重视选择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征:
⒈ 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⒉ 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即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⒊ 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3.重视资料的积累
(1)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后测的统计资料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动态的资料要收集;自身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资料要记录和收集;对材料进行分类归档;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收集资料。
(2)经常撰写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论文
(3)收集与整理课题研究中的典型案例:一定数量的典型教例;学生发展变化的典型材料。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凭证:学生变化发展的材料;教师教学水平变化材料。
(5)要有一本研究过程的大事记。
4.重视利用电脑和网络工具;
5.我的研究过程
(五)总结和推广阶段
1.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报告或论文;
怎样撰写结题报告
①题目:清楚、准确地呈现研究的主要问题;有时可加副标题。
②前言(有时用“问题的提出”):表明研究的目的;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价值与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现状、问题、趋势;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理论框架。字数不宜多、表述要具体、清楚。
③方法:对方法进行说明,主要考虑:对课题进行界定;研究目标;研究程序、步骤;所使用的方法及其说明(实验法还需要解释假说)。
④具体操作:
⑤结果
说明:学生日记、作业、自己观察记录、体会感受、家长教师学生反馈等来说明和获得结果。
呈现方式:用文字或图表、数据、案例来分析;用逻辑或统计的方式来呈现结果。
注意事项:结果一定是自身或成员获取的;要定量与定性结合;资料翔实、文字简明。
⑥讨论:
结果是否与目标一致?为什么一致或不一致?
对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
找出优劣、得失,进行讨论;
提出有待深入的问题进行讨论。
⑦参考文献及附录。
我的结题报告
怎样撰写论文
我的研究论文
2.鉴定(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
3.应用和推广阶段
拓展资料:
课题研究基本程序
课题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下面主要介绍怎样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怎样实施课题研究。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1.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
2.选定研究切入点: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
(二)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和问卷法等等。
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按阶段研究任务确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对象的性质为标准,按研究对象确定方法
三是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将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
1.积极开展理性思维。
2.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一是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二是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理由;三是假设应是可检验的;四是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3.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是:⑴提炼问题;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⑶推演出理论性陈述,使假设结构化;⑷形成基本观点;⑸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
4.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⑴要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⑵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⑶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5.明确研究假设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是有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举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操作,能够观察和验证。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和解释性假设。
(四)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
1.应用性研究课题的设计。
这类课题,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
课题特点:应用性、时代性、效益性和灵活性。
课题设计:要突出“应用”。
2.经验研究性课题的设计。
经验研究性总结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
课题特点: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预先提出的、十分明确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与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识地运用教育科研的有关方法;依据科研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搜集的资料全面、完整等等。
课题设计:要突出通过经验总结得出理性认识和揭示规律的主题。
3.实验性课题设计。
实验性课题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假设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变量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活动。
课题要求:研究者必须有一个关于解决该问题的设想或初步的特征理论;用比较严密的研究程序组织研究,便于重复验证;预设实验条件,把变量明确区分,加以控制;对测量的事物规定操作定义。
课题设计:要突出“实验”的特点,充分体现实验要求。
实施课题研究
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一)搜集资料。
1.认真搜集资料。怎样搜集资料?一是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进行资料收集;二是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三是采用适当的科学方法广泛搜集资料;四是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基础材料和原始数据;五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2.制订调查计划。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调查规模、研究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方法、编写调查提纲、拟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
4. 如何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请老师们在选择立项课题和设计研究方案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问题可以到超然论坛教育科研栏目交流。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课题名称的表述、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课题研究的范围、课题研究的实施、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等七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的表述 课题名称的表述必须高度概括,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和主要内容,恰当地揭示出课题名称与课题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表述用语一定要准确、明白、具体、符合科学规范。 如《小学语文“双轨”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的对象为小学生;研究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目标是构建“双轨”教学体系;研究的方式方法是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说明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立题的意义和依据等。 (四)确定提出课题的依据是什么,包括政策依据、法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 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依据等。课题的理论依据不仅关系到课题研究的导向理论支撑,而且关系课题研究成功可能性的大小。阐述理论依据时,不是将一些理论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结合课题的研究方向,从理论上论述课题立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和时效性。课题的实践依据,是要认真地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真实地反映了本地区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现象,是否对本地区或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在设计课题方案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题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明确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比较具体的指导思想,以及应当遵循的、能正确指导本课题研究的原则,并对指导思想和每一条原则做出合乎本课题实际的阐述。 如:山东省教科院承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研究》课题,根据研究内容和确定的研究目标,提出了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尊重与理解原则等研究原则,并对这些原则进行必要阐述。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 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三部分。 研究内容包括从静态或动态的角度研究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说明该课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内容的陈述要简明扼要。研究目标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求达某种期望的结果,其实质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具体化,是研究者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研究、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研究目标。课题方案在对研究对象进行阐述时,要具体、明白地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推广适用范围。如研究对象是学生,就应该说明是哪个地区、哪个学校、哪个年级、哪个(哪几个)班的学生,共有多少人等;研究对象如果是教师的话,也应该说明老师的具体含义,是哪个学校的教师、哪个年龄段的教师或哪个年级的教师等。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 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和研究实施步骤三个部分。 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研究方案要做出课题研究任务与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完成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对研究时间的安排,要根据课题的大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目标来确定,对课题研究的时间及各研究阶段的时间分配应当有充分的估计。 研究实施步骤就是研究程序,对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研究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具体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研究时间,不仅要使每一个研究者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课题的方案中,课题的管理单位根据此研究步骤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指导、检查、督促与管理。可把研究过程大致分为准备、实施和结题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内容为:(1)选择课题和陈述假设(2)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有关研究资料。实施阶段主要内容为:具体对课题实施研究。这一阶段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因此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进行分解,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实施研究的步骤,每一步骤必须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要达到的目标和研究的方式方法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结题阶段的主要内容为:(1)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2)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实验报告)(3)申请结题。 六、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包括:课题研究小组的人员组成及其分工和职责、协作单位及其参与研究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与措施、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等。
5. 课题研究措施有哪些
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的本义是考核。《说文》里说:“课,试也。”课题就是要尝试、探索、研究或讨论的问题;急待解决的问题。问题就是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研究则是探求规律的过程。本文所说课题研究实际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简称。
教育科研课题是教育改革中急待研究、讨论、探索、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有侧重理论的、有侧重决策的、有侧重应用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以教育事实和现象为研究对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探求、概括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及其过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教育性。即课题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是基于教育、为了教育的。
2.科学性。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程序、结果、结论应该是科学的和符合科学规范的。
3.试验性。课题研究总是与探索、尝试、实验、检验、验证某种教育理论、教育假说和教育改革措施有关的。
4.需要性。课题研究总是基于教育理论发展、教育行政决策、教育改革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的。
5.复杂性。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往往涉及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生、家长;课程、教材、教法;情感、态度、认知和行为,等等要素。
6.合作性。课题研究需要志同道合者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共同去完成。
(二)什么是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
扎实有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应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念。所谓扎实,就是课题研究要真实、求实、落实。真实,就是课题研究的是学校里、课堂中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真实的教育现象与实际问题,是学校和教师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所研究的问题,不是书本上的名词术语。求实,就是课题研究要能解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探求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落实,就是课题研究要落脚在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措施和方法的改善、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的紧密结合和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所谓有效,就是要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有效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重点是帮助教师和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理想追求;创新教育方法,改善教育行为;培育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发展教育特色,建设学校文化。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追求的主要不是课题的层次和级别,不是著书立说,而是教书育人、完善自我、积累优质教育资源,创造和发现有益、有力、有法的课题研究成果。
二、如何选择与确定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
这是令一线教师常常头痛的“开头难”。要做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首先要发现问题、提炼课题。一线教师选择和确定扎实有效的课题,要遵循基于本职,客观真实,大小适宜,有用有效的基本原则,在自己熟悉、能引发自己激动、感动、冲动和行动的教育现象、事件、情境和理念中发现问题,经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反思和提炼,将问题升华为课题。
教育事件和现象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和课题,太过简单、浅显的问题也不是课题。一线教师对教育事件和现象并不陌生,但这些事件和现象往往只是教育问题的表象,我们需要的是抓住这个表象,探究、追问、假设、验证其本质及其与相关事物的关系,这个探究、追问、假设、验证的过程和活动就是帮助我们将现象转化成问题,将问题升华为课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尝试将特殊的、偶然的、个别的现象,从一般的、必然的、普遍的角度思考,并试图将其纳入到一定的理论框架,建构起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体系的创造性过程。
选择、确定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主要有:
(一)总结提炼成功经验。
成功经验往往既有个性,是教师个体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也常常带有共性,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优质资源。将成功经验系统化、概括化、模式化是成功经验理论提升、实践推广的基础,也是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李吉林老师在总结训练语言中发展儿童智力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把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窦桂梅老师基于自己多年的学习、探索与实践,开展了“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课题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新的课题。
(二)反思解剖教育失误。
“失败是成功之母”。即使是优秀的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他们之所以优秀不是由于他们不犯错误,而是由于他们善于从失误中学习反思,吸取教训。对教育教学中的失误与挫折进行反思和解剖,探究其中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线教师进行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的重要途径。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斌,初执教鞭时连“2+3”都不知道怎样才能讲清楚,但通过学习、求教、阅读、反思,他主持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研究,形成了自己集趣味性、生活性、智慧性于一体的数学课堂教学风格。
(三)移植推广先进理念。
改革开放的深化、信息社会的扩大、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教育的加强促进了各种教育理念、教改成果的传播和流动。但是,并非所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成果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机械的“拿来主义”被诸多事实证明是不成功的。这就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提出了学习、移植、推广、验证、发展、完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改成果的选题思路和空间。
(四)探索尝试改革发展。
学校的改革发展是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所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关键。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既要着眼学校层面上的改革与探索,也要立足教师专业层面上的探索与尝试。前者,学校可以从学校规划、管理、制度建设、课程领导、校本课程建设等入手;后者,可以鼓励教师从班级管理、教法改革、评价改革、特殊学生指导、教师风格形成等入手。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尝试将电化教育手段与自己长期研究的语感教学相结合,进行了“电化教学和语感培养”的课题研究,进而对“课堂语感教学策略”、“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等课题展开研究,提出了诗意语文的理念,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语文教学风格。
(五)深化升华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的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学校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但校本教研并不等于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中的问题要经过系统化、概括化之后才能深化升华为课题。因此,校本教研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孤立的教学问题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应由个别到一般,从偶然到必然展开深入的探究,使之成为课题。
(六)调研解析矛盾问题。
除了上述与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紧密相关的课题研究以外,教育改革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新矛盾也是学校扎实有效课题研究应该予以关注的。这类研究通常与学校工作结合更加紧密,需要我们及时采用调查研究、座谈讨论等方法,经过认真深入的分析,或提出学校工作的新对策和新措施,或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生的校外活动、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小学寄宿制管理等问题就可以归为此类。
三、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有哪些方法?
一线教师做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研究方法一定要科学、扎实、有效。科学就是要遵守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扎实就是要重过程、重学习、重积累、重反思;有效就是方法要有助于实现课题研究的目的。以下方法可供一线教师选择尝试。
(一)文献研究。
这里所说的文献研究方法与专业工作者所用的文献研究方法不完全相同。这里所说的文献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所研究的问题有目的地查阅、学习有关研究文献,熟悉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从中受到启发,站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思维和研究的能力。其实质是强调读书、学习、积累、发现问题,提升理论修养。在读书和学习中,要注意学习他人的立论基础、逻辑思路、研究方法、结果与结论,以及成果的表达形式,要注意从中吸取有价值的观点、论据和结论,还要从中发现他人研究中的问题、矛盾、不足、缺陷和空白,等等,作为自己选题和研究的生长点。
(二)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是以叙事与反思为主要形式的教育研究方法。它适于一线教师通过对教育事实或事件的描述与分析,感悟和反思其中蕴含的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关注细节,发现典型;研究个案,总结规律;专业反思,培养智慧。通过教育叙事,教师们自然要留心教育细节,反思教育成败,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叙事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教师、学生等个体、也可以是班级、学校、教研组、团队等集体、而最主要的是发生在这些对象身上和对象之间的教育教学事件。在叙事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提炼、概括、系统化个人对教育本质的理解;通过反思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创新。
(三)行动研究。
这里所说的行动研究既是指的行动研究方法,更是指的课题研究的实践行动。从方法学的角度看,一线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要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要求,遵循发现问题,改革尝试,反思总结,提出对策的基本程序展开研究。从实践的角度看,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的不是写作论文、报告、专著,而是写在课堂、操场、家访路上;写在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灵深处;写在学生、学校和自己的成长历程中。行动研究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特别是同伴的互助与合作、对话与分享。行动研究重在行动,不是学好了再做,研好了再行,而是在行动中学习研究,在学习研究中行动。
(四)实验研究。
相对上述三种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在科学性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和规范。实验研究在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变量控制,统计检验,比较鉴别,因果辨析和理论分析等方面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其成果的科学含量往往更高,也更有说服力和理论价值。一线教师可以学习、尝试运用此法,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成果的价值,但更要注意从自身实际出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反思与行动相结合进行研究。
四、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要注意哪些问题?
开展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目的求实。
课题研究目的要正确,着眼、立足、入手都不能脱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问题真实。
选题要针对自己学校、教师本人、所教学生和所处环境的真实教育现象和实际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提出自己的、具体而真实的问题。
(三)措施落实。
研究措施、工作、改革措施要落实到位,定人、定时、任务具体明确。研究措施要明确学习、研究什么、怎样学习、研究;要明确收集什么资料,是叙事定性的、测查定量的、历史文献的、还是什么的,谁来收集、如何收集;要明确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分别由谁负责,等等。工作、改革措施要落实到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学生工作、家长工作等各个环节,要有可操作性和制度保证。
(四)资料翔实。
虽然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与专家学者的课题研究不尽相同,但是,在科学、严谨和规范方面应该有相同的要求。特别是在收集、处理、使用各类事实、数据和他人成果等资料时一定要遵循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
(五)态度平实。
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扎根于、立足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实际,而不是急功近利,以课题研究装潢门面、沽名钓誉。
6.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人们常将改革中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就是“问题课题化”。如此,课题方案的制定越来越引起学校老师的关注。课题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正式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研究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明确了"准备做什么研究","为什么要研究"和"怎样研究"的问题,使研究人员能够明确研究的目的、方向,从而激励研究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因此,有人说,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就等于完成课题研究的一半。有了研究方案,老师就可以对照方案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按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自我检查。如果没有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案,研究人员只能盲目进行,课题研究也很难自始至终地开展下去。实际上,研究方案也为课题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与管理提供了依据。 一、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要求。由于研究方案是供研究人员在课题展开研究时,能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操作。因此,课题承担者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必须遵循下列基本要求:1、客观性。客观的说出研究的理由、水平、基础、能力和条件等等。在制定方案时,研究者要对自己开展的课题研究所需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如自身的研究水平,科研能力对所用的研究方法是否力所能及;课题研究场所、时间是否能满足;科研经费能否到位等。研究者只有实事求是地依据自身的客观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2、科学性。教育科研工作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研究方案的科学性。研究方案不能随随便便,不能粗质滥造。研究者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同时,方案的制定要符合教育研究方法的要求,要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力求使研究方案更加科学,合理。3、指导性。研究方案可以说是课题研究的具体框架,是研究者开展课题研究的行动指南。因此,研究方案中的研究资料、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都应对研究者有指导作用,使课题组所有成员心中有数。特别是比较大的课题,更要强调指导性。要制定课题研究网络图和教师个人问题研究一览表。我市近两年开展了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评估验收工作,在验收中我们发现,有的学校课题方案非常完善,对网络图的认识很高,并制定有教师个人问题研究一览表。方案要有A级、B级、C级等,A级为学校总方案, B级为各学科或各教研组或各课题组所属的各个子课题,C级就为教师个人的问题。上一级方案对下一级一定要有明确的指令和指导效能,形成上下一致,彼此呼应,互为支撑的一个整体系统。否则,就会造成A级过大,B级过空,C级过虚的情况,最终影响问题不能解决。教师个人问题研究一览表的制定,是为了便于管理,管理者拿到表对全校老师的问题研究一目了然,谁、什么时候、完成什么研究任务,清楚得很。4、具体性。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具体化,研究方案中的每个项目必须做到明确具体。无论课题是大是小,其研究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经费等都要在方案中进行具体的表述。 二、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和方法 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有一个大致的共同要求,但并不是所有的方案都要完全符合这些要求。进入课改的第三年,我们当阳开展了优秀课题方案评选活动,当时我们评选时没有死扣通用的结构和格式,而是从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去评估:学校或者老师个人提出问题没有?提出问题的路径对不对?提出的问题符不符合学校或教师个人的实际?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参评的方案中能清楚回答这四个问题的就是好方案。实践证明,这个标准在指导全市开展校本研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为一个科研究课题就这四个方面肯定是不完善的,特别是报请上级批准立项的方案,更要讲究严谨和科学。一般来讲,一个好方案必须要有以下结构: 1、课题名称。名称要准确。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对象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名称要规范。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背景分析。这部分主要是对课题的提出和当前研究概况的分析。首先要阐述该课题研究的根据是什么?受到什么启发?其次是为何要研究?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该课题的研究对当前或以后一段时间的教育有什么影响或推动作用?国内外在本课题方面的研究水平,研究的进展情况?存在着哪些尚未解决或值得探讨的问题?最后还要对已搜集、积累的与该课题相关书籍、论文等文献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观点进行分析,从该课题是否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目的,研究的成果是否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等角度进行价值分析。3、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是课题研究方案的主体部分,是阐明所要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具体内容。(1)研究范围的限定。①对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行界定。对一项研究课题来说,如果研究对象不同,得到的结论不一定相同。如研究中小学生情感素质,分别以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为研究对象总体,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对如"差生"、"薄弱学校"、"学生"等外延不确定的模糊概念也必须进行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正确选取样本。②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如"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研究"中的"实验"指"物理实验"还是"化学实验",是指"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所以,在课题研究中必须对一些重要概念下明确的定义。(2)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的具体内容往往以假设(课题中涉及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设想)的形式出现。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假设确定具体的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案中假设要尽量提得具体,这样研究的目标就会更清楚,研究的范围也容易限定。一项课题研究既可以从一个方面提出若干个假设,也可以从多方面提出若干个假设(一般来说一项研究最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假说),这就使得课题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许多个小问题,便于研究过程的把握。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经常会出现"假,大,空"现象,即只有课题而没有对问题逐一分析;课题很大而具体内容很少;有具体内容却与研究课题不相符。这些都是要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时要克服的不良现象。4、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方案的核心之一,正确的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科学化的基础。在确定课题的基本内容后,必须根据研究目标选择最适合课题研究进展,最方便研究材料获取和处理,最容易取得准确的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目前课题研究中,比较受人重视的行动研究实际是一种应用研究。从一般方法论上说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具体的问题,我们除了叙述清楚用什么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地把方法写得细致一些。如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用到调查法,要指明用哪种形式,如果用问卷调查法,就要设计好问卷,并把问卷附在方案里面。我们在研究中有时不一定局限于某一种研究方法,因为每种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所以在具体研究中,选择研究方法不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发展的。对一些较为复杂的课题,常常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5、研究的进度与步骤。制定研究方案时,要交代清楚该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每步有什么要求?预期达到什么目标?需要多少时间等?这些都要在研究方案中设计出来。当然,方案中对各个阶段时间的分配应当有准确的估计,并留有一定的余地。6、研究的成果形式。这里要阐述的是课题研究结束后,其研究成果以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课题较大,就要分别有总课题的成果和各子课题的成果。如果课题研究的周期较长,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研究报告和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两种形式。从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教学设计、教具设计、活动设计等应该说比较实用,而且是容易被推广的研究成果。7、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课题组成员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每个课题组成员必须承担课题的某一方面研究。因此,课题组成员的组成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而定,各课题组成员承担的任务应适合他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在方案中应把各课题组成员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所做过的研究成果写出并给予明确的分工,这样既有利于增强课题研究成员的责任感,又有利于研究方案的落实。8、经费预算。课题研究经费预算中一般包括购置必要的图书,订阅有关报刊的费用,复印、打印资料和成果的费用,调查、研究的费用,差旅费、调研费和购置仪器设备费等开支。
7. 如何撰写科研成果被批示,采纳,运用和推广情况
一、推广价值 (一)成果的教育理念是新颖的、先进的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作为我园已顺利结题的市级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其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是符合《纲要》精神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的基础即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成果的推广是具有操作性、时效性的 通过推广实践,可以进一步探索出符合现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寻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为幼儿一生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这一成果的推广,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推广的过程 (一)对原成果的学习与认识、提炼 1、收集、学习、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关资料; 2、成立课题推广小组,制定保障制度,组织管理网络,具体分工; 3、总结、提炼推广重点,做好课题推广计划。 (二)实践阶段 1、不断反思、探索、创新推广方法; 2、开展观摩活动,交流应用经验; 3、分阶段完成、落实应用目标。 (三)总结阶段 1、运用多种方法对成果效益进行教育评价; 2、收集案例、活动资料,整理、汇总推广资料; 3、形成成果应用分析报告。 三、成果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实现了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四、成果的创新应用措施 (一)创设推广条件,保障成果的有效推广 1、成立推广领导组,实行分层管理; 2、组织学习成果,制定推广计划; 3、聘请专家,指导推广工作; 4、完善考评制度,鼓励积极进取。 (二)创新成果推广措施,加速成果转化 1、整合成果内容,发挥成果效能。 2、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行为意识。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3、抓住教育契机,使教育更有渗透性和随机性。 (1)重视晨间接待,发挥文明礼貌的教育窗口作用; (2)开展行为训练活动,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4、环境熏陶,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首先,注重树立两方面的榜样:一是师德榜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二是树立同伴榜样,在班级里设置类似评比栏的“我真棒”、“好样的”等栏目,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进行张榜公布,及时发现和表扬孩子良好的行为。 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们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 5、加强个性化施教,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6、深入教育科研研究,使教育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推广成效 (一)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1、幼儿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2、幼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率有明显提高; 3、幼儿智能素质得到较好发展; 4、幼儿获奖捷报频传。 (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1、提高了教师的师德素质; 2、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得到进一步转变; 3、教师科研意识、成果推广意识增强。 (三)形成大量有价值的有关资料 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观察记录、活动方案、教育随笔、经验总等,为成果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宝贵经验。参与教师推广达18人,历时4年多,期间整理、创编儿歌100余首,故事15个,歌曲18首;论文35篇,随笔、个案分析各50余篇,活动设计30余篇;按生活卫生习惯、 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选出36个重要行为习惯,编写了《家园共育手册》,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方面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建立了《人民南路幼儿园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归纳整理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途径若干。 (四)提升幼儿园办园形象 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了我园的办园形象和社会声誉。在此期间,我园成功创建“四川省示范性幼儿园”、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省三八红旗集体”、“省妇女儿童喜爱的单位”等荣誉称号;被命名为首批“四川省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基地”、“泸州市德育基地示范学校”及江阳区“艺术教育特色幼儿园”称号,在连续两年一次的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中均获得了特等奖的优异成绩。 六、认识与探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今后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还应做到: (一)养成教育与一日活动的充分整合。 怎样才能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中,又如何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融入养成教育内容,是检验教师教育能力,教育水平,教育机智的重要方面,迫切需要教师提高养成教育与一日活动充分整合的能力。 (二)养成教育的持之以恒 由获得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到此种行为的初步习得,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 (三)养成教育做到家园同步 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到家园同步共同实施养成教育,才能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才能创造家园一致的和谐氛围,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8. 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及注意事项
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研究探索阶段、后期成果处理阶段,每个阶段要做什么?注意哪些事项?我们来看一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选择课题”、“方案设计”、“立项申请”、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教育教学中有许多问题,要研究哪个问题呢?这就需要进行选择,选择是课题研究很关键的一步,选好题,起好步,课题研究就会顺利很多啦。
第二环节,方案设计,它是课题研究的“施工蓝图”。这里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何做”、“做什么”、“如何做”,它是课题申报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环节,立项申请。是课题主持人填写课题立项申报书,提交相关的科研主管部们,通过评审,获得立项。
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
第一环节,开题论证,课题立项之后,需要对课题研究方案做进一步的深入论证,确保课题能顺利实施。
第二环节,课题实施,在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后,课题就进入实施阶段啦。课题实施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决定了研究的好坏和成败。
第三环节,中期检查,在课题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就需要进行中期检查,对课题研究加以诊断、指导,以便课题下一步能顺利实施。
第三阶段:结果处理阶段。
第一环节:这个阶段重要的任务就是撰写报告,研究报告就是要将我们的成果科学、严谨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别人学习和借鉴。
第二环节:成果推广,课题研究一段时间后,如果已经有了可以推广的做法,那么可以先进行推广,因为如果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这样结题鉴定会更容易通过,因为结题鉴定中成果的影响力,是占有很大分量的。
第三环节:课题结项,也称课题鉴定,课题组将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按要求报送到批准立项的单位,最后由专家对我们提交的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发放结题证书,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课题结题不代表着课题研究的结束,如果这个课题做得很扎实,提炼出来了很多好的方法或者策略,那我们就继续推广应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课题作为教育教学成果奖,继续申报,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课题影响力。
课题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方法的科学探索过程。上述三个阶段九个环节,它是环环相扣的,只有认真对待每一环节,才能做出一个好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