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案大全 > 高原文明号策划方案

高原文明号策划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18 07:58:51

⑴ 请从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古老的文明及民风民俗三方面简述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西起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南到秦岭,北至长城。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温带季风气候,窑洞和信天游是当地的地方特色

⑵ 高原文明和平原文明都有哪些巨大差异

中国拥有着广阔的疆域,在中国,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而一般来说不同的地域,往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能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来。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原文化和平原文化。那么高原文明和平原文明有什么不同的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总是能够孕育出不同的文明,而区分不同的地域以及其文明特点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⑶ 青藏高原有什么风土人情

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根基文化。提起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象雄王国,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会感到陌生。古丝绸之路上的风沙穿越千年,将这段公元7世纪之前的历史尘封于雪域高原之上。
然而,作为西藏文化和云南纳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亚和南亚三大文明精华的古象雄文明,时至今日却还依旧闪耀着光辉。
古象雄文化,要使其“活起来”,无法绕过反映象雄文明的网络全书——《象雄大藏经》。
2013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丁真俄色活佛开始组织人员整理、翻译《象雄大藏经》。
一个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的《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就此展开。
据介绍,《象雄大藏经》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其中一些内容已轶失不存,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白庚胜先生认为,《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不仅将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还将揭示古中国与古印度、古波斯,甚至与古希腊之间文明及文化互相影响、融合的历史。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 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
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
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本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藏人自己都不了解。
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 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
就连很多藏人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
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但此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据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藏族同胞族在青藏高原的发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经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历史了。

⑷ 在古代分隔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那个高原

帕米尔高原

人文历史

帕米尔,古称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著作《离骚》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同期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这个不周山即今日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帕米尔高原早在中国汉朝就以“葱岭”相称,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

西汉时期,汉朝国力强盛,中原开始大规模对外通商,商人沿丝绸之路往来地中海各国,必须穿越帕米尔高原。

唐代,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名字“帕米尔”。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对帕米尔高原也有所记载。称为“波谜罗川”,记载如下:“国境东北,逾山越谷,经危履险,行七百余里,至波谜罗川。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之处不逾十里。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波谜罗川中有大龙池,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十余里,据大葱岭内,当赡部洲中,其地最高也。水乃澄清皎镜,莫测其深,色带青黑,味甚甘美。潜居则鲛、螭、鱼、龙、鼋、鼍、龟、鳖,浮游乃鸳鸯、鸿雁、驾鹅、鹔、鸨。诸鸟大卵,遗荒野,或草泽间,或沙渚上。池西派一大流,西至达摩悉铁帝国东界,与缚刍河合而西流,故此已右,水皆西流。池东派一大流,东北至佉沙国西界,与徙多河合而东流,故此已左,水皆东流。”

元代马可波罗曾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对帕米尔高原记载如下:“……离开这个小王国,向东北方骑行三天,沿途都位于山中,登上去海拔很高,以至于人们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登上峰巅,会看见一个高原,其中有一条河。这里风景秀美,是世界上最难得的牧场,消瘦的马匹在此放牧十日就会变得肥壮。其中还有种类繁多的水鸟和野生绵羊。这种羊体形硕大,角上长有六掌,牧人把这种羊角割下来当做食盘,用来盛放食物;还有用它来做羊群晚上休息时的篱笆的,以保护羊群。这个高原叫帕米尔(Pamir),在上面骑行,整整十二天都看不见草木人烟,放眼处尽是荒原,因此行人必须携带其所需的足够的食物。

此地海拔很高,而且气温很低,行人看不见任何飞鸟。寒冷异常,点不起火来。行人感觉到的热力也不如其他地方感觉到的,烧烤或煮制食物也不容易熟。”

到了清代,帕米尔之名已完全取代了历代使用的其它名称,并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将帕米尔分为“八帕”。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

在清朝全盛时期,帕米尔高原全境属于中国所管辖,1890年间,由于俄国亟欲指染中国新疆、英国对西藏有野心,因此两国签定英俄协定,由英国取得瓦罕帕米尔,俄国取得北部。1883年沙俄抢占新疆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1892年又出兵强行占领萨雷阔勒岭西部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帕米尔高原始终无法有效统治。但中华民国政府始终将帕米尔高原西边的喷赤河视为是中国的极西点。在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签订边界条约,正式划定中阿边界,承认放弃瓦罕帕米尔。

1990年代塔吉克斯坦独立,1999年8月13日,中塔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塔国界的协定》等协议。2011年9月20日,中塔新划定国界交接,1158平方公里国土回归。中国极西点向东移至今日位置。

⑸ 东西方的高原文明都有哪些伟大的成就

东西方的高原文明,最为伟大的成就便是对生活在高原地区人们的精神的一种锤回炼。大家会发现在很多的答文学作品之中,若是描述到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时所表达的一种品质,大多数都是非常坚韧且内心纯净的。

海蒂在电影之中的形象,可无畏是非常的纯洁,犹如精灵一般的她带给人不少的震撼。她对于大自然的那一种热爱,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让人是非常敬佩。这是来自西方高原文明的精神,而在东方的高原上也生活着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人。

⑹ 通过考古发现,西藏高原石器时代与外界文明交流的方向可能有哪些

第一,在远古时代,西藏高原并非是一块空无人迹之地,考古发现证明,至少在距今1万—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现今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他们无疑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西藏最早的土著居民。虽然由于资料的限制,目前我们还难以对他们的生活情况作出更多的实质性的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种认为藏族的祖先只能是从西藏以外的地方迁去的传统看法,即所谓藏族族源“外来说”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因为既然西藏高原在几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和居住,那么很显然,历史上任何一个进入西藏高原的民族或部落都不是去开拓一个无人之境,相反,他们最终只能是依附或融合于自旧石器时代起就生活在那里的土著居民。
第二,西藏的旧石器文明已经不是一种孤立的文明,西藏的旧石器在文化面貌上与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传统相接近,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同文化因素;但与西面印度、巴基斯坦发现的旧石器则显著不同,完全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人种形成、氏族萌芽的重要时期,西藏高原与黄河流域在旧石器文化上所呈现出的共同文化因素,说明当时两地的远古居民在文化或种族上已经有了某种密切的联系;而他们同印度恒河流域的远古居民却相对隔绝,没有文化上的联系

⑺ “象雄”是西部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后来为什么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是因为有更强大的文明席卷了象雄文化。

根据考古研究和历史记载,自公元前10世纪以来,祥熊就在青藏高原崛起,早于吐蕃建立了与唐朝的关系。

公元6 -7世纪,祥熊以畜牧业为主,以农业为主。古代的祥熊创造了高度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群,而且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邦的发祥地,对后来的吐蕃乃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⑻ 藏传佛教和西藏的高原文明有什么密切的联系

藏传佛教和西藏的高原文明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之所以会出现藏传佛教师,因为当时佛教进入我国之后,最终将传教的责任交付于藏族。也就是说当佛教逐渐进入我国之后,传教以及推广佛教文化的人变成了西藏地区的佛教人士,这其实是有时候很多的因素的。


这样的话,就形成了比较有地域特色的一种佛教文化,之后再将这样的一种藏传佛教文化逐渐的去推广以及传播。所以藏传佛教和高原文明是一种相互连接的关系。

⑼ 青藏高原的风俗文化

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根基文化。提起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象雄王国,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会感到陌生。古丝绸之路上的风沙穿越千年,将这段公元7世纪之前的历史尘封于雪域高原之上。
然而,作为西藏文化和云南纳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亚和南亚三大文明精华的古象雄文明,时至今日却还依旧闪耀着光辉。
古象雄文化,要使其“活起来”,无法绕过反映象雄文明的网络全书——《象雄大藏经》。
2013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丁真俄色活佛开始组织人员整理、翻译《象雄大藏经》。
一个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的《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就此展开。
据介绍,《象雄大藏经》内容原本篇幅浩大,历经数千年岁月变迁,其中一些内容已轶失不存,现存178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白庚胜先生认为,《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不仅将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还将揭示古中国与古印度、古波斯,甚至与古希腊之间文明及文化互相影响、融合的历史。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 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
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
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本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藏人自己都不了解。
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 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
就连很多藏人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
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但此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据考古学家们的探索发现,藏族同胞族在青藏高原的发祥史非常悠久而古老,距今已经有13000年至17000年的历史了。
那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久远古老的藏族同胞族文化,它的源头究意在何方?”
答案是:就在西藏古老的雍仲本教!
“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之师)所传的如来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课题。
对于古象雄文化来说,要使其“活起来”,无法绕过一部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网络全书——《象雄大藏经》。
然而长期以来,因其缺乏汉译版本,致使我国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相比之下,国外对象雄文化的研究和重视程度已走在前面,催促着我们去挖掘和梳理这一宝藏。
2013年7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古象雄文明探源”暨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在北京启动。 。 藏族拜鹰节
藏族拜鹰节是为了纪念多丹 日巴珠色大师(第九世生根活佛)所创的节日。色迦更钦寺每年藏历4月13-15日要举行一个传统的节日——“泊尔”节,意为拜鹰节。
传说很早以前,贡布地区的一座大山来了一位名叫多丹·日巴珠色的雍仲本教大师,在该山岩洞中修行。因其道行高深感化了人们,于是各地的善男信女们集资兴建了一座寺庙供其居住。日巴珠色以该寺为活动基地收徒传教,为众信徒所崇敬。
日巴珠色大师圆寂时,忽然飞来一只奇异的大鹰,翅膀好似刀剑一般,日夜守护着遗体,直到信徒们为日巴珠色大师建好灵塔,将遗体供于塔内 。
每年节日期间,昌都、黑河、前后藏、四川、青海、甘肃等藏区的雍仲本教信徒都要前往色迦更钦寺朝拜神鹰,围绕神山转经 。 以往藏族人认为妇女怀孕生子是一种污秽的事,所以孕妇经常被赶到牛棚、羊圈生产,这种风俗导致妇女分娩时卫生不佳,婴儿经常夭折。藏族妇女的地位已较从前显著提高,注意生产卫生的观念也逐渐普及,所以孕妇已可以在家中或医院生产。
婴儿一出世便得到相当的重视,特别是男婴孩,在藏族中也是值得庆贺的事,生下来的第三天(女孩是第四天),亲友便纷纷带着礼物前来祝贺。一进门,亲友先向产妇和婴儿献上哈达,接着敬酒、倒茶、说些吉祥话,然后捏一点糍粑点在婴儿的前额上,祝福小孩成长顺利。这种仪式称为“旁色”,是“清除污浊”之意,也就是将生产时的污秽清除,使小孩能健康地成长。
孩子满月后要行出门仪式,到庙里进香,然后到亲友家中串门子。藏人迷信小孩夭折是被魔鬼抓去,所以婴儿第一次出门必须挑黄道吉日,而且为了避免被魔鬼发现,婴儿的鼻头需搽上一点锅灰,使魔鬼看不到他。
取名字在藏族是一件重要的事,必须请庙里的活佛或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一般在出门仪式之后进行。小孩如果是请活佛命名的话,多为“拉姆”(仙女)、“丹巴”(佛教)、“扎西”(吉祥)、“平措”(圆满)等带有宗教色彩的名字;有的名字则表示父母的期望,如“普赤”(招弟)、“却巴”(到此为止),有时父母为了孩子不过早夭折,故意给孩子起个不吉利的名字,如“其加”(狗屎),以把魔鬼吓走。 藏族的婚姻制度从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则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远的游牧地区由于生活艰辛,少一房妻子可以减少开支,而保留有几个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现象。
藏族年轻男女或自由恋爱,或相亲认识,决定结婚之前必须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话,男方向女方赠送哈达求婚,然后择吉日正式举行订婚仪式,订婚仪式之后便开始准备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的前一天,男方须将新娘礼服与珠宝首饰先送到女方家,以备第二天使用。结婚当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马作为新娘坐骑,让迎娶的代表牵去女方家,这匹马的颜色须与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还须带一把装饰明镜、碧玉、珠宝的彩箭,一进女方家,便将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着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别在新娘头上,表示新郎的灵魂已附在新娘身上。
当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家人便爬上楼顶,一手抓着刚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着一只羊腿,反复地喊着:“不要把我们家的好运带走啊!……”,直喊到新娘走远。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队伍由全身穿白袍、骑白马、手举八卦图的人前导,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过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须下马送哈达;若是撞见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灾,婚后必须请喇嘛念经解除灾厄。
男方在新娘尚未抵达之前,便已将装有青稞或小麦的袋子铺在门前布置妥当,新娘抵达后,踩着这些袋子进入新郎家,然后再献“切玛”、敬酒、挂哈达、长辈祝福等仪式之后,进入洞房。 天葬又称“鸟葬”,是藏族最普通的葬法。一般人死后,先将尸体用白布裹好,放置在屋内一角的土坯上,然后请喇嘛来念经超度,使死者的灵魂能早日离开肉体,大致念个三、五天,便挑个吉日出殡。停尸至出殡的这段期间,死者的家人不得喧哗、谈笑和洗脸、梳头,并且必须在家门口挂一个围有白色哈达的红色陶罐,罐内放有食物供死者的灵魂食用。
出殡当天,家人将尸体的衣物脱掉,用白色氆氇裹起来,然后背起尸体沿地上画着的白线走到大门,交给天葬业者。家人为死者送行只能送到村口,不得跟到天葬台。在至天葬台的途中,背尸体的人不得回头看。到达天葬场后,天葬师将尸体放到葬台上,然后烧起火堆,冒起浓烟,远处的“神鹰”(鹫鹰)见到浓烟便立刻飞拢过来。黎明前进行肢解,天葬师以利刃将尸体切成一块块,接着将骨头砸烂,和上糍粑喂鹫鹰,喂完骨头喂肉块。若有吃剩的尸体,必须烧成灰撒在山坡上,方能使死者“升天”。天葬的过程虽然残酷,但藏人相信它合乎菩萨舍身布施苍生的意义,能使死者的灵魂升天。
水葬是身份低下或孤寡者所采用的葬法,即用白布将尸体一裹,丢入水中随波而去。藏南一带因无鹫鹰,无法行天葬,所以也多采用水葬。
土葬是对强盗、杀人犯或是患染传染病者(如天花、麻风)采用的葬法。在藏人的观念里,土葬会使灵魂被土地吸收,不得升天而无法投胎转世界,是一种对死者的惩罚,因而被视为最不名誉的葬法。
火葬是达官显要或得道高僧采用的葬法,将尸体洗净后焚烧,然后将骨灰抛洒在山顶或是江边。
灵塔葬只有如达赖、班禅或活佛等身份特殊的人才能使用。尸体先用盐水洗净,风干后涂上名贵香料,放入装饰珠宝的灵塔内保存,塔内一并放入一些死者身前使用的东西和名贵的物品。此外,也有将尸体火化,再把骨灰存放于灵塔之中。 特征
食物比较单一,容易携带和制作简便,一般高营养、高热量。
食物
青藏高原地处高海拔地区,一般的农作物基本在这里都无法生长,只有青稞等植物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因此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的食物比较单一,通常他们的主食是面食、肉食等,比如糌粑、肉肠、干牛肉坡罗等等;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由于长期放牧等原因他们一般会选择制作简便并且容易携带的食物;而且他们一般也会选择那些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比如牦牛奶、酥油(牦牛奶制成的主要用油)、酥油茶、牦牛奶粉(牦牛奶制成的)等等。

⑽ 在古代分隔东方与西方的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什么

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___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C.帕米尔高原 D.蒙古高原
答案C

阅读全文

与高原文明号策划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品牌网络营销方案ppt 浏览:748
青岛聚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浏览:380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网站 浏览:199
洛阳米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544
银行对农贸市场的储蓄营销方案 浏览:221
小区牛奶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91
新媒体微信整合营销 浏览:22
朗逸优惠促销活动 浏览:663
长春微信公众号营销推广 浏览:735
美乐家如何微信营销 浏览:715
洛阳电子商务产业园 浏览:696
2020年国际市场营销学自学考试预测卷 浏览:272
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论文 浏览:451
电子商务师考试网站 浏览:657
双十一黄金珠宝促销活动 浏览:903
品质技能比赛策划方案 浏览:231
护理竞赛活动方案策划书 浏览:868
浙江省电子商务大赛笔试 浏览:87
云南医美网络营销托管平台 浏览:423
少年宫培训实施方案及协议 浏览: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