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儿园进餐环节出现问题老师应该怎么引导
一、餐前组织:
1、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怎样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我园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和相互学习,老师们积极开动脑筋,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动物为名对幼儿进行角色分组,经过多次的观察,总结出每次进盥洗间幼儿合适的人数和所需时间,然后对音乐的长短进行调整,录制磁带播放,以相对应的动物音乐对幼儿进行有序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会定时更换,有的班以手指游戏为穿插,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学习的开心,教师组织轻松。环节过渡不再是一个难题。
2、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良好的进餐环境有利于孩子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欲,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好的影响,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为幼儿进餐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餐前给孩子看,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的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孩子们的食欲。
二、就餐时的细节组织
1、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专家指出,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由于铁摄入不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增高。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所用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因此,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教师尝试用进步星,或午餐中多出来的水果、点心奖励有进步的孩子,或用餐后活动如玩具分享、自主游戏等来吸引他们尽量吃快。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我园幼儿小班是用勺子进餐,中大班是用筷子进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给幼儿进餐各环节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调羹,饭往嘴巴喂时,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来的饭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学习怎样使用筷子正确进餐。
2、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在进餐过程中总有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不安全因素,尽管幼儿也是很有序的按顺序进行,免不了还是有因端饭引起泼洒或碰撞,老师也是天天强调注意安全,但还是不尽人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摸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如果所有的幼儿能都围绕在固定的线路上(如逆时针从后到前)进行活动,那么就不会出现交叉现象,就能避免人为的碰撞,于是我们对幼儿分组端饭的线路进行统一规范,每组由组长带队,按固定的顺序进行,无论幼儿谁当组长,位置怎么调整都不影响线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个位置该怎么走,刚开始几天需要老师不断的强调提醒,慢慢就好了。这不是对幼儿的限制,而是一个培养规则意识的极好环节。
3、关注幼儿的进餐心理健康
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健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识、情绪、情感、个性等多方面。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对幼儿身体发育加以照顾,还要对幼儿心理加以保护。因此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识。在幼儿园进食中,常常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说话”“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吃饭不说话是一种美德,有利于健康。所以幼儿必须遵守这种传统的美德,时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饭,从生理特点来看,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教师对吃的慢的幼儿的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的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造成厌食、畏食。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在饮食中交谈,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联想。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说话不多,而中、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饭时悄悄说话。给幼儿适度的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那么,教师是否因此对幼儿的吃饭放松不管呢?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在进餐活动中,幼儿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语,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或破坏进食活动,个性行为就不应受到纪律的束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有些小孩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这时老师就需要维持纪律,让幼儿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学会自控,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4、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在现代生活一般都比较优越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剔、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健康发育保证。如何让美味的饭菜吃进孩子们的肚子里,成了我园教研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探索出了一些做法,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故事引导、榜样示范法。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爱表扬”的特点,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请吃饭干净整洁、动手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吃饭样子给大家看,让幼儿明白自己动手吃饭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从而让依赖性强的幼儿开始自己动手吃饭。
(2)座位调整、小组比赛法。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所有班级把因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督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经过实践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同能吃的孩子混搭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另外利用幼儿不服输的个性,平时吃饭时看哪组表现更好从而得到更多奖励,依靠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进餐习惯。通过比赛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自律性。
5、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
家长对饮食往往特别关注,我园要求老师和保育员在分饭时,一定要做到统筹全局,公平对待。这里的公平不是说所有的孩子吃的一样多,而是要根据每位幼儿的饭量添加适量饭菜,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吃好,保育员在第一次分饭时,应以中多量为准,不能为了减少麻烦一下分很多,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端,另一方面,容易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尤其是米饭,面条等,越吃越多要求一口饭一口菜等饭菜全部吃完才能喝汤,特别是胃口差的孩子,盛的饭不能太多,否则会使他养成剩饭的习惯。反之则使他从自己独立喂完饭菜的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我们每位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功,幼儿进餐时,老师应注意到每个幼儿的进餐情况,包括速度和食量等。不能催促幼儿,但要提醒他们时间,不能给幼儿养成偏食的习惯,不爱吃得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与个别幼儿的谈话不能影响其他幼儿,让所有的孩子都在自己眼中。
三、餐后组织
1、餐后习惯的指导与养成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
幼儿餐后的习惯同样也需培养和养成,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进餐礼仪。内容主要有:引导幼儿将自己碗里吃干净,用毛巾擦嘴后,将自己的碗、勺子或筷子、毛巾轻轻地放入固定的容器里;然后用自己的杯子接饮用水漱口,毛巾的使用和漱口都有一定的要求。因为幼儿进餐的速度不一,教师既要照顾进餐的幼儿,还要照顾餐后的幼儿,这时值日生就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不同的分工,使值日生各司其责,提醒幼儿餐后各项习惯的养成。
2、餐后活动的组织
幼儿餐后需要一些安静活动,这个时间段也成了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时间。
幼儿根据意愿选择如看图书、橡皮泥、搭积木、画日记、小组游戏等各种小活动,教师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
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孩子们踏入人生的第一天开始,生活即与他们密不可分,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学习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发生着,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把幼儿的学习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逐步转变观念,重视幼儿园各生活活动环节,不仅仅是进餐环节,进一步研讨各环节的细节组织,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 怎样帮助小班幼儿习得生活技能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们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洗湿,擦肥皂,搓一搓,冲洗干净,甩一甩,擦干净。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让孩子边唱歌曲边洗手。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孩子们一边洗一边唱着朗朗上口的歌曲:“先把手心搓一搓,再把手心搓一搓,左后用毛巾擦一擦,小手洗好了。”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洗手了。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午睡时的穿脱衣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使孩子不依赖大人,培养其初步的自理能力,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本身较为单调的生活能力训练活动转化成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自理的乐趣,如叠上衣的时候,通过“关小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的顺口溜等等,并配合图片,幼儿就知道了叠衣服的方法。
为了提高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我们通过常识活动认识餐具,使幼儿认识了碗、勺、茶杯等;谈话活动“妈妈快放手”、主题活动“样样食物都爱吃”,并在班里设立“米米面面”的角落,教师和幼儿将自己喜欢或亲手制作的米、面食品放在这里,帮助幼儿了解有关的尝试,增进幼儿喜欢各种米、面食品的情感。在进餐前还经常向孩子们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孩子的食欲。每当吃饭前孩子们念起儿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吃得饱。”用餐时,孩子们就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
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自制的“大嘴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使用哨子,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和娃娃的小衣服,让孩子们给娃娃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我们还用布为幼儿制作了可以用来操作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图上有一棵树,树上挂满红红的苹果,还有白云、小鸟、小汽车等等许多的装饰物,图上的所有物品都钉上了钮扣,雌雄扣让幼儿可以随意设计、制作画面内容,让幼儿在钮钮扣扣、撕撕粘粘等操作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我们还给它起了好听的名字叫“智慧树”。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鼓励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如每天的来园时,我们就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穿脱外衣,叠好后放到自己的衣柜里,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进行了“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并鼓励幼儿练习穿脱衣裤,特别是午睡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对前几天午睡活动中穿脱衣服困难、动作慢的个别幼儿,重点加以指导,请能干的幼儿来示范。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并练习,并进行“看谁穿得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练习,大部分幼儿掌握了这些生活技能。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婷婷与年龄较小的乖乖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蓉蓉在自我服务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而萱萱就相对差一些,还需加强练习,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使每个幼儿都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对他说“你真棒”、“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随着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定期进行评比,在班上创设了“我的小手真能干”的主题墙饰,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自己吃饭、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天进行评比,达到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小笑脸,谁得到的小笑脸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五、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还不够,需要家园一致教育,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我们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家长都说:“孩子这学期,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了。”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⑶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们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洗湿,擦肥皂,搓一搓,冲洗干净,甩一甩,擦干净。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让孩子边唱歌曲边洗手。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孩子们一边洗一边唱着朗朗上口的歌曲:“先把手心搓一搓,再把手心搓一搓,左后用毛巾擦一擦,小手洗好了。”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洗手了。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午睡时的穿脱衣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使孩子不依赖大人,培养其初步的自理能力,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本身较为单调的生活能力训练活动转化成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自理的乐趣,如叠上衣的时候,通过“关小门、抱一抱、点点头、弯弯腰”的顺口溜等等,并配合图片,幼儿就知道了叠衣服的方法。
为了提高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我们通过常识活动认识餐具,使幼儿认识了碗、勺、茶杯等;谈话活动“妈妈快放手”、主题活动“样样食物都爱吃”,并在班里设立“米米面面”的角落,教师和幼儿将自己喜欢或亲手制作的米、面食品放在这里,帮助幼儿了解有关的尝试,增进幼儿喜欢各种米、面食品的情感。在进餐前还经常向孩子们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孩子的食欲。每当吃饭前孩子们念起儿歌“吃饭了,坐坐好,手拿勺,扶住碗。一口一口全吃掉,吃得干净吃得饱。”用餐时,孩子们就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
二、把生活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自制的“大嘴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使用哨子,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和娃娃的小衣服,让孩子们给娃娃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我们还用布为幼儿制作了可以用来操作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图上有一棵树,树上挂满红红的苹果,还有白云、小鸟、小汽车等等许多的装饰物,图上的所有物品都钉上了钮扣,雌雄扣让幼儿可以随意设计、制作画面内容,让幼儿在钮钮扣扣、撕撕粘粘等操作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我们还给它起了好听的名字叫“智慧树”。
三、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鼓励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如每天的来园时,我们就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穿脱外衣,叠好后放到自己的衣柜里,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进行了“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并鼓励幼儿练习穿脱衣裤,特别是午睡前的一段时间,我们对前几天午睡活动中穿脱衣服困难、动作慢的个别幼儿,重点加以指导,请能干的幼儿来示范。让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并练习,并进行“看谁穿得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练习,大部分幼儿掌握了这些生活技能。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我服务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婷婷与年龄较小的乖乖来说,自理能力当然不同。蓉蓉在自我服务能力方面表现特别棒,会自己穿脱整理衣服。而萱萱就相对差一些,还需加强练习,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四、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使每个幼儿都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对他说“你真棒”、“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随着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定期进行评比,在班上创设了“我的小手真能干”的主题墙饰,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自己吃饭、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天进行评比,达到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小笑脸,谁得到的小笑脸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五、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还不够,需要家园一致教育,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我们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家长都说:“孩子这学期,独立意识强了,许多事情都愿意自己动手做了。”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⑷ 教师如何组织幼儿进餐
餐前组织
1、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2、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良好的进餐环境有利于孩子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欲,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好的影响,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为幼儿进餐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
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餐前给孩子看,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的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孩子们的食欲。
二、就餐时的细节组织
1、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由于铁摄入不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增高。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所用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因此,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教师尝试用进步星,或午餐中多出来的水果、点心奖励有进步的孩子,或用餐后活动如玩具分享、自主游戏等来吸引他们尽量吃快。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
2、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在进餐过程中总有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不安全因素,尽管幼儿也是很有序的按顺序进行,免不了还是有因端饭引起泼洒或碰撞,老师也是天天强调注意安全,但还是不尽人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摸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如果所有的幼儿能都围绕在固定的线路上(如逆时针从后到前)进行活动,那么就不会出现交叉现象,就能避免人为的碰撞,于是我们对幼儿分组端饭的线路进行统一规范,每组由组长带队,按固定的顺序进行,无论幼儿谁当组长,位置怎么调整都不影响线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个位置该怎么走,刚开始几天需要老师不断的强调提醒,慢慢就好了。这不是对幼儿的限制,而是一个培养规则意识的极好环节。
⑸ 幼儿进餐教师采用哪些方法
幼儿进餐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使他们相互比赛的方法,比如说谁够按时吃完饭就是乖宝宝。
⑹ 郑州大嘴娃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郑州大嘴娃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05月2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网上批发零售:计算机软硬件、日用百货、电子产品、五金交电、家用电器、家具、针纺织品、服装、通讯设备、体育用品、文化用品等。
法定代表人:李玉良
成立时间:2013-05-27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101000059588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东四环西、商都路北物流港综合服务楼A塔楼五楼503B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