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商促销 > 电子商务税收法律注释

电子商务税收法律注释

发布时间:2024-11-16 15:45:35

『壹』 电子商务法中的标准化交易合约指什么

我是电商领域的创业者,正巧看到电商法的这个部分,上网查点资料看到这个问题。虽然不是职业律师,但对电商行业还算有点了解,也有法学学士学位。
电商法中“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这里面提到的“集中竞价、做市商和标准化合约交易”虽然是证券和期货领域中的常用词汇,但出现在电商法中,我们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其只是在“证券和期货”等特定商品标的的交易中的行为。而且根据语境也能看出,“集中竞价、做市商和标准化合约交易”是指的某种交易方式,而非某特定商品的交易方式。
“集中竞价、做市商和标准化合约交易”这几种交易方式之所以只出现在证券和期货领域,而在日常其他商品标的的交易中几乎不存在,主要是因为只有证券和期货是足够标准的商品,你买A公司一股股票和我买A公司一股股票,咱俩的权益是完全一样的;期货虽然是实物商品,但因为其可以做的极其规范,在“标准化合约”的规范下,也可以认为是足够标准的,这也是期货交易可行的基础之一。
但在普遍的电商领域,能达到这样标准程度的商品是困难的,至少是规范和界定是困难的,所以电商法直接规定不得采用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如果电商采用“集中竞价”的方式会怎么样呢?比如我买一本书,淘宝直接从淘宝网上所有卖这本书的卖家里找标价最低的卖给我,我没法看销量、信用度、买家评论,而直接是系统配单。这种方式显然是在电商领域不适用的。
如果电商采用“做市商”的方式会怎么样呢?还是以那本书为例。淘宝会给出一个收购价,所有卖这本书的卖家如果觉得这个价格能接受就把手里的书都卖给淘宝;然后淘宝再给出一个高于收购价一些的出售价,所有想买这本书的买家如果觉得出售价可以接受就从淘宝手里买这本书。这样买家和卖家中间必须经过一个平台,而且定价权在平台手里。这样显然也是不利于电商发展的。
以上两种方式就属于“集中交易”。而“集中交易”的基础就是要求商品足够“标准”,所以“标准化合约交易”就是像期货一样,把商品标的的各项指标都规范统一,所有商品需要满足这个“标准化合约”的要求才能交易,而这个“标准化合约”的制定权在平台方手里,所以也是不利于电商发展的。因而电商法中做出了“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的规定,本质上是在法律层面杜绝了“集中交易”这类交易模式的可行性,其实际目的在于促进市场竞争,限制平台的权力,增加市场竞争维度,避免陷入价格战怪圈,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如有错误,欢迎斧正。现在电商法还没有注释本,回头出了之后可以再结合看一下以进一步了解。

『贰』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可以选什么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指点书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辩论考核是教学方案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有利于培育先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践成绩的才能,是综合检验先生在校时期学习专业效果的重要手腕.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详细包括:
1,对先生在校时期专业学习效果的综合性的片面调查.
2,有利于培育和进步先生实际研讨程度,加强先生剖析和处理成绩的才能.
3,有利于培育和进步先生写作及表达才能.
4,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使先生树立实际联络实践,实事求是的作风,培育踏踏实实的任务态度.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门槛
门槛每位先生必需以严肃仔细的态度看待毕业论文事宜,整个进程需求在指点教员的指点下一致停止,注重培育先生本身的自动性,发明性,鼓舞先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勇于探究创新,仔细,出色地完成毕业论文的义务.
1,论文撰写之前,依照指点教员指定或协商结合所在单位实践来确定毕业论文标题,然后再拟定论文提纲,经过重复修正后,直至最终构成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要做到概念精确,观念明白,论据充沛,层次清楚,逻辑清楚,文字精练,言语流利.
3,毕业论文字数门槛在4000-6000字.
三,撰写毕业论文的顺序
(一)选择标题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由于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践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成绩,也就是确定迷信研讨的方向.假如"写什么"不明白,"怎样写"就无从谈起.
普通来说,应结合本人的任务实践中本人感兴味的论题为好,有利于展开研讨,本人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同时注重论文的适用价值,也就是指那些电子商务管理实际操作中迫切需求处理的实践成绩.即选题应着重思索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任务中的重点,难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成绩.选题的普通准绳为:
1,发明性准绳
即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研讨中,业务任务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
2,可行性准绳
就是要依据本人的专业优势,兴味喜好,并思索根本的实践研讨才能,材料积聚,去确定选题.
3,补充性准绳
可以去选择那些在电子商务的研讨中,任务实际操作中被无视的范畴和被无视的环节,经过研讨提出见地,填补空白.
(二)研讨课题
1,搜集材料
搜集材料是研讨课题的根底任务,先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材料室的材料,做实地调查研讨来搜集材料,搜集材料越详细,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材料的文献目录,详细方案都列出来.
(1)查阅材料时要熟习,掌握图书分类法,要擅长应用书目,索引,要纯熟地运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
(2)做实地调查研讨,调查研讨能取得最真实牢靠,最丰厚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研讨时要做到目的明白,对象明白,内容明白.调查的办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2,研讨材料
研讨材料是研讨课题的重点任务,先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材料停止片面阅读,并对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办法,如通读,选读,研读.
通读即对全文停止阅读,选读即对有用局部,有用内容停止阅读,研读即对与研讨课题有关的内容停止片面,仔细,细致,深化,重复的阅读.在研读进程中要积极考虑.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办法与研讨办法来触发本人的考虑,停止新的发明.在研讨材料时,还要做好材料的记载.
3,明白论点
它是研讨课题的中心任务,在研讨材料的根底上,先生提出本人的观念和见地,依据选题,确立根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本人的观念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反复后人或随声附和.同时,还要避免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好,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表现不出本人研讨的特征和效果了.
依据已确立的根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资料,这些资料是本人在对所搜集的材料加以研讨的根底上构成的.组织资料要留意掌握迷信的思想办法,留意前后资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4,执笔撰写
先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成绩加以留意:拟定提纲和根本格式.
拟定提纲包括标题,根本论点,内容大纲.拟定提纲有助于布置好全文的逻辑构造,构建论文的根本框架.
根本格式,就结合教务处有关毕业论文规则.
5,修正定稿
经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能否表达清楚,根本论点和分论点能否精确,明白,资料用得能否恰当,有压服力,资料的布置与论证能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构造能否完好,衔接自然,句子词语能否正确妥当,文章能否符合标准.
四,毕业论文的指点
先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在指定的指点教师指点下停止,由先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指点教员的次要职责是:
1,依据先生实践状况,指点先生正确选择论文类型和标题,对先生论文写作进程中的成绩停止解答.
2,指点先生停止社会调查,正确搜集,阅读材料文献.
3,对先生的论文写作提纲,论文初稿提出改良意见和建议.
4,监视先生论文的写作进程和状况,掌握先生论文写作的全进程.
5,指点先生修正论文并对论文停止审定,审定合格者,可以让先生正式打印;不合格者,应令其修正.关于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写作进程中应付了事的先生,应及时提出批判指正.先生写作论文达不到根本门槛者,可以取消其辩论资历,分数成绩以不合格处置.
6,对论文停止评阅,并写出论文评语,提出分数成绩等级建议,作为辩论委员会最终评定分数成绩的一个重要根据.
五,毕业论文辩论
(一)辩论前的预备
1,阐明选题理由.明白为什么选择这个标题,研讨这个标题有什么迷信价值或理想意义.
2,课题研讨的掌握性.即对这个课题研讨的历史和现状的掌握状况,也就是说,该课题能否有人研讨过,若有人研讨过,已获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有哪些成绩没有失掉处理,你团体的新的观念有哪些 若无人研讨,应着重论述你所提出的观念的实际及实践意义.
3,本论文根本论点和立论的根据是什么.
4,次要调查了哪些单位,参考了哪些文献材料.
5,论文中还有哪些成绩应该处理.
(二)辩论时的门槛
1,思想要高度集中地听取审查教师的发问,并做好记载.
2,对辩论教师的发问,要慎重地答复.
3,答复成绩时言语要流利,语气要一定.
六,毕业论文分数成绩的评定
先生毕业论文的分数成绩由辩论委员会依据指点教师的建议及辩论实践状况经过量化,停止加权综合最终评定.论文的分数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毕业论文分数成绩的等级参考规范如下:
(一)优秀论文
1,能发明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论述和处理管理中的严重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2,论文观念新颖,有一定创新,对实践任务和实际研讨有重要参考价值.
3,论文剖析透彻,紧密,压服务强.
4,论文写作进程中态度端正,仔细刻苦,有研究肉体,能深化实践调查.
5,能纯熟,正确地答复辩论教师提出的各类成绩.
(二)良好论文
1,能综合运用所学实际知识说明处理实践成绩的根本实际和根本办法.所写论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2,论文观念正确,有一定新颖感和压服力,计算剖析正确片面.
3,论文构造完好,叙说条感性强,能正确运用材料和数据.
4,论文写作态度端正,自动性强,能按预定进度完成任务,并能深化调查.
5,对辩论教员提出的成绩经预备答复正确.
(三)中等论文
1,根本上能综合运用所学理念知识,对以后管理活动中有实践意义的成绩能做出正确论述.
2,论文观念根本正确,计算剖析无误,论证正确.
3,论文叙说有条理,文字根本通畅,能运用一定的数据材料阐明论点.
4,论文写作态度根本端正,能按指点书门槛正确停止论文写作,按时完成写作义务.
5,对辩论教员提出的成绩,总体答复根本正确.
(四)及格论文
1,论文能运用所学知识阐明实践的成绩,论点和论证无准绳性错误.
2,论文构造和文字叙说尚可,能运用一定的数据材料来阐明论点,材料运用无大的错误.
3,论文写作态度普通,但尚能按指点书门槛停止任务,按时完成论文写作义务.
4,对辩论教员提出的大局部成绩能做出根本正确的答复.
(五)不及格论文
1,论文中有严重政治性错误,违犯肉体文明建立的根本准绳等.
2,论文的论点在实际上有准绳性错误,或论证中有准绳性错误者.
3,论文无中心论点,层次不清,短少论据,论证,不成其为论文者.
4,论文原始材料缺乏或数据严重失实,平常写作态度极不仔细,对企事业单位不作深化调查,马虎应付了事者.
5,论文根本内容剽窃别人效果者.
6,经过辩论,发现先生对本人论文缺乏正确了解,故弄玄虚或有严重准绳错误者. 电子商务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可不选以下参考标题,但请在专业范围内选题)
1.浅谈电子商务的网上领取
2.电子商务企业营销形式研讨
3.浅谈电子商务中的域名抢注与知识产权维护的关系
4.浅谈网络广告战略
5.电子商务企业的构建与形式选择讨论
6.浅析网上认证与买卖权益维护
7.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8.浅论电子合同成立与电子合同的效能关系
9.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形式讨论
10.电子商务上的贸易剖析
11.浅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维护成绩
12.关于电子商务平安成绩的考虑
13.关于电子商务纠纷处理途径法律适用的讨论
14.关于电子商务中隐私权维护成绩的考虑
15.电子商务的风险及其平安管理
16.电子商务的平安性和set技术
17.中国施行B-C电子商务的成绩与对策
18.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品牌树立的考虑
19.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促销手腕讨论
20.网络广告的方法与战略
21.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开展战略
22.电子邮件营销及其战略
23.关于电子商务诚信体系构建的考虑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开展对策讨论
25.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考虑
26.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27.电子商务对商品价钱的影响
28.电子商务对渠道的影响
29.电子商务形式剖析及瞻望
30.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给链管理
31.电子商务对工业企业的影响.
32.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型市场构造
33.电子商务对古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34.电子商务的买卖费用根底和开展妨碍
35.电子商务的平安性和SET技术.
36. 从电子商务的在线领取谈我国网上银行的现状与将来
37. EDI在电子商务中的使用与平安
38.试论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
39.试论电子商务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展战略
40.数字双签名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使用.
41.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
42.电子商务开展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剖析
43. 把电子商务引入图书营销
44.电子商务开展中的成绩与对策
45.电子商务开展的税收政策研讨
46.汽车企业电子商务虚施浅析
47.西部地域开展电子商务的途径.
48.**企业的电子商务站点案例研讨
49.香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使用现状.
50.新经济时代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开展前景
51.医疗器械电子商务的施行方案
52.医药企业外部信息化与内部电子商务
53.挪动电子商务的开展与支持技术研讨
54.以任务流零碎和电子商务技术构建企业数码平台
55.用企业级Java计算方案构建B2B电子商务软件平台.
56.政府商务和网络经济的法律鼓励和控制.
57. 从电子商务走向电子业务
58. 电子商务对商品价钱的影响
59. 网络营销与企业管理形式转变研讨
60.中国企业如何走向电子商务时代
61.中国施行B-C电子商务的成绩与对策
62.中小企业展开电子商务赢利形式的讨论
63.中小企业怎样施行电子商务.
64.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管辖权的应战.
65.保险电子商务在中国
66.产学研结合建立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初步探究与实际操作
67.采矿企业的电子商务使用
68.电子商务B2C配送研讨
69.电子商务的平安领取规范
70.电子商务的避税与反避税探析
71.电子商务的物流形式
72.commerce电子商务中的国际避税考虑.
73. CRM客户关系管理如何完成一对一的特性化效劳
74. 电子商务与企业竞争力
75.电子商务对企业运营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剖析.
76.电子商务开展的妨碍及对策
77.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78.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零碎.
79.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战略本钱管理
80.电子商务环境下开展物流业的战略
81.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施行网络财务的对策.
82.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特性及实例剖析
83.电子商务技术在古代农副产品流通中的使用
84. 我国第三方物流效劳一对一营销形式研讨
85. 中国买卖类电子商务网站存在的若干成绩
86.电子商务运营形式的施行
87.电子商务运营形式剖析以制造商和市场营运商为例
88. 电子商务营销形式的选择与树立
89. 商业信誉与电子商务的开展
90.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价值创新.
91.电子商务时代下的市场营销理念.
92.电子商务环境中协异化物流战略研讨
93.电子商务与企业物资推销成绩
94.政府推销推行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及成绩
95.电子签名的相关法律成绩
96.电子商务平安性的法律保证研讨
97.电子合同中若干法律成绩探析及使用建议
附件四:论文格式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称号 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先生姓名 XX
专 业
班 级
系 部 管理工程系
指点教员
二00八年十一月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义务书
管理工程系 班 姓名 XX
毕业设计(论文)标题: 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日期: 2019.3.3 –2019.4.13
指点教员: XXX
毕业设计(论文)门槛:
一,格式及字体门槛:
一概采用16k纸打印,页边距:上2.60厘米,下2.2厘米,左2.6厘米,右2.2厘米.封面由学院一致印制.
二,注释
1.注释字数不少于4-6千字,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号,行距为20磅.
2.注释中的各级标题从大到小顺序,一级标题为"一"(小四,黑体,二级标题为"(一)"(小四号,宋体),三级标题为"1"(小四号,宋体).
3.注释中的有关图表字体,字号与注释的分歧,表格用"表1-1"并放在表格下面(居中),图用"图1—1"并放在图上面(居中).
4,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稿的迷信根据和作者尊重别人研讨效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注释中应按顺序在援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 ]标明,[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分歧.
5,文字门槛:文字通畅,言语流利,无错别字,普通状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目 录
一,外部审计独立性的外延及职能…………………………………………………1
二,外部审计独立性的表现…………………………………………………………2
三,外部审计独立性的制约要素……………………………………………………4
四,关于改善外部审计独立性的若干建议…………………………………………6
五,对我国际部审计的考虑…………………………………………………………8
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06电子商务班 xx
【摘 要】外部审计是树立于组织内的一种自我制约机制,是为了进步企业管理办法,促进企业开展,增强企业外部控制,方便国度及企业高层指导管理公司而专门设置的机构.就其能发扬只能而言,必需坚持较高的独立性.作为企业的一个特殊部门,可以以为内审机构属于企业又不属于企业.假如增强内审机构的管理,使其属于企业又独立于企业,是国度及各公司的次要责任.目前中国的外部审计起步较晚,正处于开展的阶段,所以更要掌握方向,坚持准绳.本文次要对外部审计独立性的迷信外延,职能,根本标志和独立性的表现做出复杂的阐述,并复杂讨论了一下目前制约外部审计独立性的要素,就确保外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措施提出了作者团体的建议.
【关键词】 外部审计 独立性 职能 表现 制约要素
近年来,在国际国际社会制度和企业制度的不时完善下,企业的外部审计失掉了长足的开展.
一,外部审计独立性的外延及职能
(一)外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
独立性作为外部审计的灵魂………………………………((以下略)
(二)外部审计独立性的职能
(以下略)
二,外部审计独立性的表现
三,外部审计独立性的制约要素
四,关于改善外部审计独立性的若干建议
五,对我国际部审计的考虑
参 考 文 献
[1] 国际外部审计师协会修订中国际部审计协会编译,《外部审计实务规范》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2] 李君编《论审计的独立性》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3]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
[4] 张宇宁,彭志平财会月刊(会计)2002.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澳协作项目任务小组编著《企业财务审计指南》,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6] 李相志编著《审计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7] 康钟琦主编《古代审计学原理》,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8] 曾晓刚 古代企业制度下外部审计的职能,经济论坛,2004.2.

『叁』 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概念

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以电子化方式为版手段,以商务活动为主体,在权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本身是传统商务活动的电子化,是传统商务活动升级的实现;其实质依然是商务,属于服务业的范畴,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服务业是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衍生出的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各行业的集合;是构成电子商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新兴服务行业体系;是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和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和发展重要支撑性基础力量。
在电子商务生态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以硬件、软件和网络为基础,向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提供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服务支持,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交易服务、业务支持服务及信息技术系统服务。在服务业形式上,主要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以支撑服务为基础,整合多种衍生服务。

『肆』 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的那些基本概念冲击

电子商务在三个方面对传统国际税收规则造成了冲击:常设机构原则、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收入的定性分类方法,对收入来源国和居民身份国的税收管辖权都造成了损害。为应对电子商务对现有国际税收规则的挑战,我国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拓宽常设机构的定义,使之适用于跨国电子商务交易;适当调整对企业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应用功能等同的原则对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收入性质进行分类。

进入21世纪后,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国际社会至今仍未能找到对跨国电子商务交易进行征税的有效解决办法,至今大量电子商务交易仍处于事实上的免税状态之下,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各种类型的跨国公司利用电子商务避税。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税收规则的冲击
(一)对传统的常设机构概念的冲击
当前国际上普遍通行的对跨国交易的征税规则是:跨国企业的居民身份所在国对其收入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征收所得税;而跨国交易发生地所在国对交易的所得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现有国际税收协定中的“常设机构”定义不再适用。常设机构难以确定的现状,不仅损害了收入来源国的税收管辖权,还引起了居民国和收入来源国在税收管辖权上的争议。“常设机构”是现行的国际税收规则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常设机构原则是国际税收协定中用以协调居住国和收入来源国税收管辖权的通用规则。国家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通过对非居民企业在本国的常设机构的经营利润征税得以实现。

当前国际税收协定中对常设机构的定义,通常都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77年颁布的《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以下简称经合范本)和联合国1979年颁布的《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以下简称联合国范本)。经合范本第五条规定,“常设机构”是“一个企业进行其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营业场所”,具体包括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车间、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以及持续时间达到一定长度的建筑工地,但不包括专为企业进行“准备性质和辅助性质活动”而设的固定营业场所。另外,若一个不具有独立地位的代理人在一方缔约国中代表另一方的企业活动,拥有以企业的名义签订合同的权力并经常行使之,则此代理人也可构成该企业在该国中的常设机构。联合国范本的规定与经合范本相似,但更多地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某些方面适当扩大了对“常设机构”的认定范围。例如,在对由代理人构成的常设机构的认定中,联合国范本增加了一条认定标准,认为即使没有签订合同的授权,但只要代理人“经常以首先提及的缔约国保有货物或商品库存,并代表该企业从库存中经常交付货物或商品”,也构成常设机构。总的来说,两个范本对常设机构的定义具有相同的特征,即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必须在收入来源国拥有固定的、在时空上具有一定持续性的场所;二是该场所用于开展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截至2003年年底,中国已经与包括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在内的81个国家签署了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和偷漏税的协定。这些协议都是参照以上两个范本起草的,所以其中对常设机构的定义也都满足上述特征。

按照该定义,在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跨境交易中,商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在收入来源国将不存在常设机构,因而也就无需向收入来源国纳税。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跨过电子商务交易通常是通过供应商设在收入来源国的某个服务器上的网站来进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存放供应商网页的服务器只是用于发布交易信息,而不是用于在线签署合同,符合经合范本中“准备性质”和“辅助性质”的例外性要求,不构成常设机构。

第二,即便该网站的功能齐全,能够自动完成所有的交易,符合常设机构定义中“从事营业活动”的要求,但是网站是由电子数据构成的,可以轻易的修改和转移,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存在。虽然服务器本身属于物理存在,可是拥有网站的供应商只是单纯地租借收入来源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服务器的硬盘空间来存放自己的网站,而并未形成对服务器的实际支配关系,因此并不形成在收入来源国的物理存在,也不构成常设机构。

第三,电信公司与ISP不受拥有网站的供应商支配,无权代表供应商签订合同,也无权代表供应商交付商品,因此不满足代理人的定义,也不构成常设机构。
这种现状危害了税收中性原则,使得具有相同本质的跨国经营活动因为交易方式的不同而承担了不同的税收成本,形成了对电子商务的隐性税收优惠。这种变相激励促使跨国企业纷纷将业务转移到互联网上,以逃避对收入来源国本应承担的税收义务。这也是近年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对企业的居民身份认定标准的冲击
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会对收入来源国的税收管辖权造成不利影响,也可能对居民身份国的税收管辖权造成不利影响。因为,电子商务使得跨国公司的居民身份认定变得困难。跨国公司可以比以往更容易改变居民身份,以便利用国际避税港或者通过滥用税收协定进行避税。

在各国现行税法中,对于法人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法人注册地标准、总机构所在地标准、管理和控制地标准、控股权标准、主要营业地标准等。中国税法对居民的认定采用了注册地和总机构所在地双重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5条规定,具备中国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不具备中国法人资格但机构设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均为中国的居民纳税人。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远程办公和在线交易成为可能,物理空间上的集中不再成为公司经营管理上的必需要求。无论是出于实际经营的需要,还是处于避税的需要,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分布都趋于分散。集团内部的各个子公司间的业务分工趋向垂直化,子公司表现得越来越像一个单独的业务部门,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公司。即便分处各国,各公司的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的实时沟通。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总机构所在地标准、管理和控制地标准和主要营业地标准等依赖地理上的特征对法人居民身份进行判断的标准就逐渐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电子商务的高效性、匿名性和无纸化的特点使得公司可以轻易地选择交易中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地和劳务活动的提供地,将交易转移到税率较低的收入来源国进行。或者通过调整公司结构的分布,使自己获得本来不应拥有的居民身份,从而享受到某些税收协定中的税收优惠。

(三)对传统的收入定性分类方法的冲击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传统所得税法中对企业收入的定性分类变得困难。多数国家的税法对有形商品的销售、无形财产的使用和劳务的提供都进行了区分,并且制定了不同的课税规定。如在中国,对销售利润的征税地是商品所有权发生转移或销售合同签订的地点,适用税率为17%的商品增值税;对劳务报酬的征税地是劳务的实际提供地,适用税率为5%的营业税;而特许权使用费的征收同样适用税率为5%的营业税,并适用预提33%所得税的规定。

由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书籍、报刊、音像制品等各种有形商品,计算机软件、专有技术等无形商品,以及各种咨询服务都可以被数据化处理并直接通过互联网传送,传统的按照交易标的性质和交易活动的形式来划分交易所得性质的税收规则,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难以适用。例如,原先通过购买国外报纸而获得信息的顾客,现在可以通过上网订购报纸的电子版获得相同的信息。跨国媒体公司在这项在线交易中获取的收入既可以被视作商品销售所得,也可以被视作阅览报纸电子版的特许权使用费,在某种意义上,这项收入还可以被视作对编辑和记者编排报纸所付出劳动的报酬。
由于对电子商务产生的所得难以分类,在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下,对于此类收入应适用何种税率和课税方式就成为各国税务机关面临的问题。有关所得的支付人是否应依照税法的规定在进行电子支付时履行源泉扣缴所得税的法律义务,也变得难以确定。而在税收协定的执行方面,对有关所得的定性识别差异还会引起跨国纳税人与缔约国税务机关之间在适用协定条款上的争议。

二、对电子商务交易征税的原则
各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地探讨对电子商务活动征税的可能,希望找到一个能够满足以下原则要求的解决方案,在不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下,使电子商务的征税问题得到较圆满的解决。(1)税收中性原则。对于在相似的条件下进行的相似的跨国商业活动,无论是通过传统的贸易方式进行,还是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所承担的税负水平应当相同。企业的决策应当是基于经营方面的考虑,而不是税收方面的考虑做出的。即使政府希望通过对电子商务的税收优惠鼓励其发展,也应当通过税率的调整和差异化来实现。(2)平衡原则。对电子商务征税应当在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之间取得平衡。既要保护电子商务出口国对本国企业的居民税收管辖权,又要保护电子商务进口国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只有满足这个要求的解决方案,才能同时被各方接受,成为国际通行的准则。(3)弹性原则。新的课税机制应当不仅能够解决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征税问题,还应当具有适当的抽象性和弹性,以应对未来商业手段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对税收体制可能造成的新冲击。(4)简易原则。解决方案应当能够使税务机关的行政成本和纳税人的依从成本都尽可能低,尽量减少因为征税而造成的社会运行成本。

三、我国应对冲击的现实对策
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还不发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处于电子商务净进口国的地位。因此,由于常设机构无法确定而造成的收入来源国税收损失对我国的影响最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在尽可能满足上述四项原则的前提下,努力维护对跨国电子商务所得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应当成为我国在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法律及参与有关国际税收协定谈判时考虑的重点。

(一)拓宽“常设机构”概念,使之适用于电子商务交易
面对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税收规则中常设机构概念造成的冲击,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者们先后提出了多种应对方案。大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激进和保守两类。部分学者建议对电子商务直接开征新税种,以彻底解决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征税问题。这些新税种包括对电子信息的流量征收“比特税”,对网上支付的交易金额征收“交易税”,对互联网基础设施征收“电讯税”等。这种激进式的解决方案适应电子商务的特点,确实可以有效防止电子商务交易中的逃税行为。但是这种方案却造成了更大的问题。只要采用了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不论是销售商品,还是提供服务,或者是转让许可使用权,不同性质的经营活动都适用相同的税率。而对于相同性质的经营活动,例如,电子商务船舶租用服务和实际的船舶租用实务,仅仅因为采用了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就要承受与采用传统交易模式不同的税收负担。这实际上违背了税收中性的原则,会给网络通讯增添不应有的负担,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设置障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正积极地提倡在电子商务的国际税收中放弃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转而由居民国行使全部的税收管辖权。美国财政部在1996年公布了《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税收政策》报告,在强调税收中性原则的同时,该报告提出“在传统的所得来源概念已难以有效适用的情况下,纳税人的居民身份最可能成为确认创造所得的经济活动的发生地国及该国对该所得有权优先征税的方法……因此,美国的税收政策已经认识到,由于传统的来源规则失去其重要性,居民税收管辖可跟进并取代它们的地位,这一建议已经被经合组织(OECD)下属的税务委员会接受。在2000年12月公布的《电子商务中常设机构定义的适用说明——关于范本第五条注释的修改》中,居民国的税收管辖权得到了进一步确认,而收入来源国的税收管辖权却被忽视(廖益新,2008)。按照该说明,只有当电子商务的供应商在收入来源国拥有受其直接专门支配的存放电子商务网页的服务器,这种存在才构成常设机构。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机率微乎其微,按照这个说法,收入来源国基本上不可能从电子商务交易中征到税款。

这种保守的解决方法确实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跨国交易的征税问题,但这是以牺牲收入来源国的税收管辖权为代价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出口国,美国提倡居民身份税收管辖原则有其自身的利益考虑。但作为电子商务净进口大国的中国,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方案。

常设机构规则的产生源于经济忠诚(Economic Allegiance)原则。即任何从一个经济体受益的人均应向该经济体纳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常设机构的新定义也应当体现这一原则。电子商务对现有常设机构定义的冲击实际上源于网络空间对物理空间征税规则的根本性挑战。传统的征税规则是建立在物理空间的基础之上的,它要求并注重一定数量的物理存在,并要求这些物理存在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持续性,以构成征税连结点。但是网络空间的虚拟特性模糊了物理空间中的时空特征,使得征税连结点无法构成。因此,试图从传统的物理存在的角度来寻找电子商务存在的标记无疑是徒劳的,应当突破传统的“物理存在”的定义方法,从电子商务自身特征来寻找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常设机构的新的定义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在签署对跨国电子商务交易征税的国际协定时,应当放弃传统的常设机构概念中对“固定营业场所”的定义方法,转而根据非居民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是否与本国构成了实质上的、持续性的、非“准备性质”和“辅助性质”的经济联系来判断是否应当对其在本国取得的利润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可以采用“功能等同”的原则,按照电子商务供应商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网站是否和传统意义上以物理方式存在的“常设机构”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功能,来判断该网站是否构成常设机构。具体而言,如果供应商的电子商务网站具有订立合同、完成交易的功能,并且该供应商经常使用这种功能已实现交易,而不仅仅是向公众简单地进行产品宣传和市场信息的传递,则可认为该供应商在收入来源国构成了实质性的存在。如果这种实质性的存在满足一定的数量上的要求和持续时间上的要求,即可认为这种存在构成了“常设机构”。虽然这种“常设机构”不存在于物理空间之中,但仍可以将其与传统定义中的常设机构等同看待,对其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二)适当调整对企业居民纳税人身份的认定标准
我国现有的对企业居民纳税人身份的认定采用注册地标准和机构所在地标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总机构所在地标准的判定作用受到削弱,有可能会影响我国的居民税收管辖权。为解决跨国公司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分散机构以逃避居民纳税身份的问题,我国应当适当调整税法中对于法人的居民纳税人身份认定标准。在原有的两种标准之外,增加新的可以体现电子商务供应商的居民身份的标准。例如,可以考虑对电子商务企业适用主要营业地标准,不论跨国公司名义上的总部是否位于中国境内或是否有机构在中国境内,只要其大部分的经营活动是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就可以认为该公司具有中国的居民身份。或者对电子商务供应商使用控股权标准,只要掌握公司股权达到一定标准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均为中国居民,即可认定该公司具有中国居民身份。

(三)按照功能等同原则对电子商务交易的收入进行分类
按照“功能等同”原则,不论商品的交易或者服务的提供采取什么方式,只要对于消费者具有相同的功能,起到了同样的效果,那么这种交易在本质上就是相同的,供应商从这种交易中得到的收入也就具有相同性质。仍以前述购买国外出版的电子报刊为例,如果消费者得到的是通过网站下载电子报刊文档的权利,下载后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不限时间地反复阅读,并且可以在将来的任何时间对其进行查阅。那么这种购买的行为和购买一张真正的纸质报纸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供应商因此获得收入应该归为销售商品所得。如果消费者得到的只是在线阅览的权利,而无权下载电子文档,那么供应商的收入应该被归入特许使用费的行列。当然,具体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比这复杂得多,如何将功能等同原则,细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税收规则,还需要不断的尝试与探索。

『伍』 急需一篇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的论文

摘 要:本文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与经营者主体资格的界定入手,详细分析了B2C、C2C交易模式中是否存在销售者和经营者这一问题;进一步阐述了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深入探讨了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网络消费者 网络经营者 侵权 权益保护

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已逐渐成为其发展的阻碍,亦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在尊重电子商务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从法律及相关层面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推动我国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一、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与经营者主体资格的界定

消费者与经营者是相对应、相对立的关系,没有经营者就没有消费者,反之亦然。电子商务中可能存在的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交易模式有三种:B2B、B2C、C2C,其中B2C模式中存在消费者与经营者是毫无争议的。值得探讨的是B2B、C2C模式中是否存在消费者与经营者,以及消费者与经营者主体资格如何界定等问题。

电子商务只是人们生活消费的途径之一,它没有改变消费者的定义也没有改变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所以现行法律对消费者的定义同样适用于电子商务领域。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解释消费者的定义,也没有对消费者的主体资格进行说明,要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身份,就必须对消费者的主体资格及概念进行界定。根据国家标准局《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的规定,可以成为消费者主体的只能是“个体社会成员”。有些学者认为若单位购买生活资料最后也是由个人生活消费而使用,那么该单位和集体属于消费者权益法保护范围内。笔者认为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单位”、“集体”或者“组织”是否构成消费者的主体仍然值得商榷:

首先,国际通行的规则是将消费者定位于个人。从目前法学理论界的观点和世界各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惯例看,消费者的主体资格只限于个人,例如《牛津法律大辞典》对消费者的定义是指那些从经营者处购买、获得、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将消费者定义为,为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欧盟消费者远程合同指令》将消费者定义为,非出于商业、买卖、职业目的而缔结合同的任何自然人。

其次,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最终消费的主体,单位购买生活资料的基点仍是个人生活消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指的消费是个人消费,或者说是直接消费。在单位作为商品的买受人、服务合同的订立者时,其不能直接进行生活消费,不能作为最终消费者。法人或其他组织因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应由合同法调整,而不应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如果单位坚持依照《消法》来主张权利,这种情况下它的地位相当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诉讼代表人。

最后,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角度看,立法宗旨是为了保护交易中弱势一方,就单位所具有的实力而言,很难将其视为市场中的弱势一方。个人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往往处于弱者地位,故应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特殊保护。且其与经营者相比较缺乏交易经验或缺乏足够的交易信息和交易能力,从而导致在交易中不具有与经营者对等的实力,所以需要国家立法进行干预;而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进行交易时,有足够的团体力量与经营者抗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处于强势地位,法律上没有必要给予特殊保护。

因此,笔者认为具有消费者主体资格的只能是个人。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目的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商业性服务的,由国家专门法律保护其消费权益的个体社会成员。那么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主体资格为:出于生活消费目的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商业性服务的个人。由此可知,B2B交易模式中的单位购买者不具有网络消费者的主体资格,即B2B交易模式中不存在消费者与经营者。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的概念未作解释,也未对其主体资格进行界定。《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经营者有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产品质量法》用的是“生产者”、“销售者”概念,未将两者合称。实践中,经营者的概念也不明确,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我国对经营者管理注重的是经营许可证的取得或商业行为。本文将“经营者”界定为: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销售和商业性服务,并已经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同时,本文认为电子商务中具有经营者主体资格的有: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达到营利目的,从事商品生产、销售和商业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在C2C交易模式中,虽然销售方为没有经营许可证的个人,但个人销售者应被视为经营者,以令其对应的购买者自然成为消费者,双方行为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具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角度看,消费者作为分散孤立的个人,处于不利或弱势地位。且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等因素[2],故法律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电子商务中,因网络的虚拟化、电子化使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例如在C2C交易中,在线销售者只是披露商品信息或自己的身份信息,消费者无法对其信息作出真伪鉴别。如果销售者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内容,那么购买者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信息不对称在C2C交易模式里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个交易过程中购买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2、在C2C交易模式下,企业可能以个人身份注册并从事经营,而购买者很难得知与其交易的对象究竟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法律一概将注册为个人用户的企业销售者排除在经营者的范围之外,那么与这类销售者进行交易的个人不会被法律视为消费者从而无法受到特殊的保护。

3、C2C交易中,大部分的个人销售者以出售商品为业,主观上具有营利目的,客观上存在营利行为。由于网络的特性,个人销售者可以只凭借个人身份证或相关证件开设“店铺”,销售商品。其“店铺”规模及产品种类甚至可以和现实生活中的商家相媲美,甚至规模更大、种类更多。其销售方式多样,包括拍卖、零售、批发等。这类个人销售者的性质和现实生活中的经营者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其借助了网络这一便利资源。将这一类个人销售者视为经营者,更有利于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C2C交易模式中,如何以特定的标准来确定个人销售者为经营者,这涉及到制定法律的技术问题,本文不作论述,但建议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个人销售者是否以出售商品为业,具有营利目的。(2)个人销售者出售商品的数额或交易频率是否达到一定标准。(3)个人销售者“店铺”货物的库存量。

二、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交易,电子商务具有交易主体虚拟化、交易过程无纸化、支付手段电子化、交易空间泛地域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力量对比更加悬殊,网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等更容易遭到网络经营者的侵犯。(见表一)

1、网络消费欺诈问题

网络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网络上实施的,利用虚构的商品和服务信息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消费者财物的行为。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该概念中的经营者包含了真实的经营者和假冒经营者身份的欺诈行为人。因为,在网络环境下,若销售者对其身份信息披露不全或虚构身份信息,购买者则很难辨认或无法判断销售者的真实身份。在目前网络法律规范不完善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只要消费者将在线销售者视为经营者,或者说消费者根据销售者披露的信息判定或推断其为经营者,无论其是真实的经营者还是假冒经营者身份的欺诈行为人,法律上都应当将销售者认定为经营者。这样不仅可以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有助于消费者在遭受欺诈后寻求司法救济,也可以借助该法对网络交易行为进一步规范,弥补现行法对网络交易监管的不足。现阶段,网络消费欺诈的手段有:低价陷阱套取货款、空头承诺骗取订金、网络拍卖欺诈等。

针对网络消费欺诈,可以尝试建立事前预防体系:(1)建立经营者信息管理中心;(2)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3)从立法上明确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审查义务;(4)可以考虑在涉及网络消费合同时,法律作这样的规定:在网络交易中,对消费者的付款应先做预付款处理,交易过程完成之前,预付款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2、网络虚假广告问题

网络虚假广告是指经营者为达到引诱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目的而发布的关于其商品或服务的不真实的信息,如夸大产品性能和功效、虚假价格、虚假服务承诺等。网上广告因其特殊性,给相关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而网络广告是网络消费者购物的重要依据,消费者的购物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根据广告文字和图像判断而作出。消费者很难判别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其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难以得到保障。

笔者对网络虚假广告的监管有如下建议:(1)加强对经营者身份的审核与公布;(2)明确ISP[3]与ICP的责任;(3)明确主管部门的监管职权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4)完善相关法规。有必要针对网络虚假广告等不正当引诱方式制订特殊规则,使网络广告的发布行为有法可依,加强对虚假广告的管理。

3、网络消费合同履行问题

网络消费合同不适当履行的行为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延迟履行。网络购物的物流配送缓慢是消费者经常遭遇的问题之一,出于某些原因,经营者向消费者承诺的交货日期难以兑现;(2)瑕疵履行。网络消费者在认购商品并发出货款后,经常出现实际交付商品的种类、数量、质量等与物品介绍不一致的情况。(3)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网络交易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承担“包修、包换、包退”的义务,但因为跨地域交易、经营者真实身份难以认定等因素,消费者很难实现其享受售后服务的权利。关于数字化商品的退货问题也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的合同履行期限未做规定,相关法律法规中也没有偏向消费者履行期限的规则。根据欧盟2000年10月31日生效的《消费者保护(远程销售)规则》:“供应商必须自消费者向其发出订单的30天内履行合同。无论出现任何原因,供应商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合同,必须尽快通知消费者并返还所涉款项,通知与返还期限在履行期届满30天内。”该规则同时规定“消费者有权在最少7个工作日内撤销任何远程契约,且不需要给付违约金与说明理由。在撤销契约中,消费者承担的费用仅限于返还货物的直接费用。”我国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当考虑这两个规则,有条件的确定最长履行期限和“犹豫期”。前者可以促使经营者及时处理信息,尽快履行合同;后者可以确保消费者“退货权”的实现,同时保障经营者的合法利益。

4、网络格式合同问题

目前,网络消费类合同中普遍采用的是格式合同形式,大多数交易条款或服务条款都是经营者事先拟定好的,消费者一般只能接受或拒绝。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中经常遇到点击类格式合同(click-warp contract),即消费者按照网页的提示,通过点击经营者网站的“同意”或“接受”按钮所订立的网络合同。另一种格式合同是浏览类格式合同(browse-warp contract),指经营者作为合同的一方在合同中约定,访问者一旦浏览了其网站主页便与该经营者成立了合同。

经营者的格式合同中,存在着减轻、免除自己责任的条款,这些条款较高的隐蔽性令消费者忽略了条款中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要消除格式合同是不现实的,因为“网络具有天然地适用格式合同的条件及优势”[4]。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责任制定一些规则,规范网络格式合同订立的程序及内容,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经营者对合同订立程序的合理性具有提示的义务。网络经营者经常采用设置方便链接,将格式合同隐藏于其他页面等方式,使消费者无法知道合同的存在。经营者应当以醒目的标识提示消费者合同条款的存在,并在技术上设置提示程序,消费者只有阅读了格式条款后,才能缔结合同。(2)经营者对格式条款的合理性具有提示的义务。订立合同过程中,经营者应当提醒消费者网站上哪些协议、声明、通知属于合同条款,而且应当以醒目、易懂的形式告知消费者关键条款内容。(3)经营者对合同内容变更的告知义务。在合同订立后,存在着经营者对合同条款进行变更或修改的情形,经营者对其变更或修改的条款内容应当履行告知的义务。

5、网络支付安全问题

网络交易是一种非即时清结交易,通常由消费者通过信用卡或其他支付手段付款,经营者收到货款后才发货或提供服务,这区别于生活中即时清结的消费交易。网络的开放性增加了消费者财产遭受侵害的风险,消费者在使用电子货币支付货款时可能承担以下风险:网上支付信息被厂商或银行收集后无意或有意泄露给第三者,甚至冒用[5];不法分子盗窃或非法破解帐号密码导致电子货币被盗、丢失;消费者未经授权使用信用卡造成损失;信用卡欺诈;支付系统被非法入侵或病毒攻击等。

对于保障网络支付安全,除了采取当事人自律规范、从网络技术上确保交易安全等措施外,更要从法律上明确银行、经营者的赔偿责任,平衡其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从目前各国信用卡的法律规范来看,大都偏重于保护消费者。例如,美国的《Z条例》(Regulation Z)就规定:“消费者承担的责任有限,对欺诈产生的损失,经营者承担较大风险;对事件的调查责任主要由发卡行和信用卡公司承担。”我国在制定电子货币支付相关法律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律内容,采取对消费者权益实行重点保护的立法原则。

6、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问题

网络消费中,大量的私人信息和数据等被信息服务系统收集、储存、传输,消费者的隐私权不可避免受到威胁,如:网络经营者为追求利润和利益使用甚至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银行的过错行为或黑客侵犯导致的个人信用卡信息被盗、丢失;大量垃圾邮件的骚扰等。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法律对网络隐私权加以保护,而国际社会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的力度已大大加强,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已经有了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法案,我国也应该尽快把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纳入立法的日程。立法内容应当考虑以下几点:(1)规定经营者的义务;(2)收集个人信息行为必须合法。经营者必须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经主管部门许可及当事人同意后才可以进行收集;(3)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安全;(4)规定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法律责任;(5)制定对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特殊保护条款。

7、消费者损害赔偿权难以实现问题

消费者的损害赔偿权又称求偿权。实现这种权利的前提是消费者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后,人身或财产遭受了一定的损害。损害赔偿权实际是法律赋予消费者在利益受损时享有的一种救济权。

网络的特性和相关法律的缺失使网络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产生大量的纠纷。当消费者发现自己权益遭受侵害后,因无法得知经营者的真实身份或者经营者处于其他地区而无法或不便寻求救济。而且过高的诉讼成本、举证困难、网络交易纠纷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的不确定也导致消费者容易放弃救济权。网络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如何更好的保障网络交易的发展,保护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网络消费者在遭受侵权后迅速、方便的寻求救济,这成为了立法面临的新问题。

三、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构建

(一)通过法律规定网络经营者的义务

1、在线信息披露义务

在电子商务中,经营者具有强大的优势,交易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经常陷入不知情状态,处于交易劣势。经合组织1999年12月《OECD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指南》中明确指出网络经营者应当披露的信息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经营者身份信息、商品或服务信息、交易信息,这可以成为我国立法借鉴的原则。

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法律应当明确规定经营者有义务披露真实的、完全的交易信息,向消费者提供清晰的、全面的交易条件。如:向消费者收取的或由消费者承担的成本项目、服务条款、交付和支付条款、购买的限制或限度条件(监护人许可、地域和时间限制、购买额的限度等)、有效的售后服务信息、保证和担保条款等。

2、不得滥用格式条款的免责义务

网络格式合同在网络消费交易中是必要的,其效力是可以根据《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认,只要其符合法律的规定而且没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格式合同就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另一方面也应当从法律角度对免责条款进行限定,这对维护交易公平和发展网络交易具有重大意义。如:限制无效条款列入合同;限制不合理条款的效力;对于减轻、免除经营者责任或限制消费者权利的条款应当采用特别提醒的方式列入合同,否则就是“霸王条款,权利不平等”。

3、切实履行合同义务

电子商务合同履行中,经营者延迟履行合同、瑕疵履行合同、不履行售后服务义务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上文中建议法律有条件的规定最长履行期限和“犹豫期”外,还应当规定经营者的承诺义务、保证售后服务义务、赔偿义务。当然,为了防止消费者对权利的滥用,可以规定一些例外情形。

4、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义务

网络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除了前面提到的措施外还可以从一些细节上进行规范,如:经营者要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秘密性;提供的网络服务必须有技术保障,以保护消费者信息的安全;告知消费者降低风险的技术措施;对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带来的损害结果必须负有赔偿责任;经营者擅自转让消费者个人信息给第三方,造成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建立在线交易争端解决机制

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除了从立法和制度上给予事前保障,还应当保证消费者在争端发生后寻求救济的权利和途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在遭受侵权行为时寻求救济的权利,但在电子商务中,其救济途径却难以找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筑网络交易争端的解决机制:

1、设立小额诉讼程序

网络交易中,大多数是小额交易,在合同履行出现问题后,面对诉讼成本、诉讼困难等问题,消费者往往选择放弃救济。因此,有效的小额诉讼程序的设立对于方便公民小额纠纷,特别是保护网络消费者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小额诉讼程序的实质是为一般民众提供一种救济小额权利的司法形式,其具有立案数额低、简易、高效等特点,对小额诉讼程序在审理阶段上应该和一般诉讼程序有所区别,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小额诉讼程序的审理就有以下特别规定:可以在夜间或休息日进行;实行一次言辞辩论终结诉讼;为实现简易、迅速的审理目的,对证据的调查有特殊规定;诉讼中严格限制诉之变更、追加与提起反诉;使用表格化判决;原则上实行一审终审制,限制当事人上诉。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受理小额诉讼的法庭,如: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小额诉讼程序,构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小额诉讼程序。这不仅能够解决网络纠纷中诉讼管辖权的问题,也能够轻松解决消费者跨地域、标的小、案情简单的多种纠纷。

2、建立在线投诉中心

中国工商总局和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可以共同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在线投诉中心,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消费投诉。在该中心投诉的资料由中心转发到被投诉的网络经营者所在地的工商局或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由当地的工商局或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对投诉资料进行核查并进行处理;也可以考虑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下设立部门,该部门在收到中心转发的投诉资料并核查后,代表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这使消费者在寻求救济时不需要考虑地域限制和救济成本的问题。同时,笔者认为消费者对经营者所在地有查找的义务,这样可以让中心能快捷、高效地处理来自全国各地投诉信息以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建立在线争端解决机制

在线争端解决机制(ODR)是指“涵盖所有网络上由非法庭但公正的第三人,解决企业与消费者间因电子商务契约所生争执的所有方式。”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具有纠纷解决方式和适用规则的灵活性、争端处理的高效性、纠纷解决的经济性(低费用)等特点。在线调解和在线仲裁是最常见的在线争端解决方式。

在线调解的基本原理同传统调解一样,不同的是调解的全部过程在网络上进行。在线调解的特点是:

(1)更能体现当事人的自愿。当事人可以自由决定是否采取该种方式,也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参与到程序中;(2)其程序受法律规范约束少。在线调解中,可以通过第三人寻求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
(3)第三人为自愿且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美国Oline ADR的调查程序中,通常是由消费者协会、商业协会或一些中立机构来进行调解。

在线仲裁因受到网络技术对当事人举证等活动的限制,很少适用于网络交易纠纷,目前在线仲裁主要解决域名争议。建立和发展在线仲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证据提交的问题。网络交易中,除了数据电文来往外,可能也会出现书面或其他形式的证据,此时如何向仲裁庭提交证据成为难题;(2)在线仲裁地的确定问题。由于在线仲裁程序完全是在线进行,故不易对仲裁地作出确认,仲裁地的确定对跨国交易产生的纠纷解决有重要影响。(3)仲裁裁决的效力问题。在线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多大的法律约束力,是否具有司法执行力,这一点尚不明确。

笔者认为,为更好的保护网络消费者权益,更快的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网上争端解决机制是有必要的,该机制必须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领导和管理(如国家工商总局、信息产业部),相关的全国性协会或组织负责争端解决(如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以确定和保证争端解决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三)其他保护方式

保护网络消费权益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从立法、司法角度还难以达到全面的保护,它涉及到政府、行业、消费者自身等多个层面,甚至涉及到整个社会的信用体制等问题。这要求我们不仅仅从立法、司法角度来探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要从其他方面来引导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实现,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网络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体系:1、加强行政监管。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阶段,政府强有力的监管对于减少侵犯消费者权益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2、实行行业自律。网络交易因其特性导致行业自律往往比行政手段规制更具有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力量和作用。3、建立信誉评价机制。网络经济有着较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于交易纠纷的事前防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政府或法律授权建立权威的、中立的信誉评价机构,由它建立信誉查询系统,消费者可以对网络经营者进行信誉查询,这对于网络交易欺诈、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经营者可以起到警戒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网络法律网)

参考文献:
1、高富平:《在线交易法律规制研究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2、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
3、庞敏英:《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河北法学》,2005,(7)。
4、孙玉荣:《民法上的欺诈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之适用》,《法律适用》,2005,(4)。
5、蒋虹:《网络虚假广告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探析》,《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2)。
6、金桂兰:《电子交易与支付》,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9。

注释:
[1]张雨林为张霖之笔名
[2]信息不对称,指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对市场交易信息的拥有量是不对称的。导致其的因素有:1、商品或服务的复杂性与技术性。2、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和格式化。
[3]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网络服务提供者.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网络内容提供者。
[4]参见高富平:《在线交易法律规则研究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5]如帐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

『陆』 跨境电商税收政策汇总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了31.1%,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40.1%,进口0.57万亿元,增长16.5%。即使在疫情肆虐经济低迷的2020年,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也逆势蓬勃发展。近年来多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的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对跨境电商业规范发展的鼓励与重视。我们对与跨境电商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分类梳理,供读者参考。
一、跨境出口税收政策
1、 全国性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96号),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的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出口货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不予出口退(免)税或免税的货物除外),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分别适用增值税、消费税退(免)税和免税政策:
适用退(免)税政策适用免税政策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已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已办理税务登记出口货物1、取得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且与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一致
2、出口货物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取得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购进货物凭证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属于外贸企业的,购进出口货物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消费税专用缴款书(分割单)或海关进口增值税、消费税专用缴款书,且上述凭证有关内容与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有关内容相匹配购进出口货物取得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电子商务出口企业,是指自建跨境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和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出口的企业。为电子商务出口企业提供交易服务的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不适用上述退(免)税、免税政策。
2、 综试区政策
综试区即经国务院批准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中国设立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性质的先行先试的城市区域。2015年3月,国务院正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为杭州综试区专门发布《关于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出口货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43号),规定对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单一窗口”平台登记备案且注册在杭州市的企业,出口未取得合法有效进货凭证的货物,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在2016年12月31日前试行增值税免税政策:
(1) 出口货物纳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单一窗口”平台监管;
(2) 出口企业在“单一窗口”平台如实登谈数记其购进货物的销售方名称和纳税人识别号、销售日期、货物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总金额等进货信息。
截至2018年,国务院共批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海口在内的3批共35个综试区,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适用于所有综试区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货物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03号),规定自2018年橡茄10月1日起(以出口商品申报清含如首单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对经国务院批准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试区)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出口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的货物,同时符合规定条件的,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相较于全国适用的免税政策,综试区政策细化了对企业的平台登记要求,但对于出口货物和购进货物凭证的要求大幅放宽。
全国适用免税政策综试区适用免税政策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已办理税务登记在综试区注册,并在注册地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登记出口日期、货物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出口货物取得海关签发的出口货物报关单1、通过综试区所在地海关办理电子商务出口申报手续
2、不属于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决定明确取消出口退(免)税的货物购进货物凭证购进出口货物取得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截至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包括芜湖、福州、雄安新区、安庆、延安、乌鲁木齐在内的5批共计105个综试区。
随着对跨境电商扶持政策的不断加码, 国家税务总局于2019年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6号),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综试区内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试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办法,企业应准确核算收入总额,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统一按照4%确定:
(1) 在综试区注册,并在注册地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登记出口货物日期、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的;
(2) 出口货物通过综试区所在地海关办理电子商务出口申报手续的;
(3) 出口货物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其增值税、消费税享受免税政策的。
36号公告同时规定,综试区内实行核定征收的跨境电商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条件的,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其取得的收入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免税收入的,可享受免税收入优惠政策。
根据上述规定,假设某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2020年应税收入总额为2000万,按照4%的应税所得率核定的应税所得就是80万,根据规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条件的,对其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则其实际承担的所得税为4万元,实际所得税税负率仅为2‰。
二、跨境进口税收政策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6〕18号),规定:
1、 自2016年4月8日起,以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对消费者,即B2C)方式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范围内的以下商品,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
(4) 所有通过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能够实现交易、支付、物流电子信息“三单”比对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
(5) 未通过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但快递、邮政企业能够统一提供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信息,并承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进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
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以及完税价格超过2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不属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的个人物品以及无法提供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信息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现行规定执行。
2、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自海关放行之日起30日内退货的,可申请退税,并相应调整个人年度交易总额。
3、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购买人(订购人)的身份信息应进行认证;未进行认证的,购买人(订购人)身份信息应与付款人一致。
4、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购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个人作为纳税义务人,实际交易价格(包括货物零售价格、运费和保险费)作为完税价格,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企业或物流企业可作为代收代缴义务人。
2018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8〕49号),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单次交易限值从人民币2000元提高至5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从人民币20000元提高至26000元。完税价格超过5000元单次交易限值但低于26000元年度交易限值,且订单下仅一件商品时,可以自跨境电商零售渠道进口,按照货物税率全额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交易额计入年度交易总额,但年度交易总额超过年度交易限值的,应按一般贸易管理。
三、行邮税
行邮税即进境物品进口税,是对进境物品关税和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税的合并。这并非是针对跨境电商的新政策,因跨境电商实务中常有以行邮方式处理跨境商品,在此一并介绍。
行邮税的纳税义务人为携带物品进境的入境人员、进境邮递物品的收件人以及以其他方式进口物品的收件人,纳税义务人可以自行办理纳税手续,也可以委托他人办理纳税手续。
海关应当按照《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及海关总署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归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对进境物品进行归类、确定完税价格和确定适用税率,进口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税税率。实际购买价格是《完税价格表》列明完税价格的2倍及以上,或是《完税价格表》列明完税价格的1/2及以下的物品,进境物品所有人应向海关提供销售方依法开具的真实交易的购物发票或收据,并承担相关责任。
2019年4月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知,自4月9日起,调降对个人携带进境的行李和邮递物品征收的行邮税税率,对食品、药品等的税率由15%调降为13%,并将税目1“药品”的注释修改为“对国家规定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进口药品(目前包括抗癌药和罕见病药) ”,按照货物税率征税;对纺织品、电器等由25%降为20%,对第三档贵重物品税率保持50%不变。
行邮税的免税和适用政策按照个人邮寄进境和进境携带进行区分。根据2010年第43号海关总署公告,个人邮寄进境物品,应征进口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关予以免征。个人寄自或寄往港、澳、台地区的物品,每次限值为800元人民币;寄自或寄往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物品,每次限值为1000元人民币。个人邮寄进出境物品超出规定限值的,应办理退运手续或者按照货物规定办理通关手续。但邮包内仅有一件物品且不可分割的,虽超出规定限值,经海关审核确属个人自用的,可以按照个人物品规定办理通关手续。
根据2010年第54号海关总署公告,进境居民旅客携带在境外获取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总值在5000元人民币以内(含5000元)的;非居民旅客携带拟留在中国境内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总值在2000元人民币以内(含2000元)的,海关予以免税放行,单一品种限自用、合理数量,但烟草制品、酒精制品以及国家规定应当征税的20种商品等另按有关规定办理。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超出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进境非居民旅客携带拟留在中国境内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超出人民币2000元的,海关仅对超出部分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税。
进境旅客持进出境有效证件和搭乘公共运输交通工具的凭证,未搭乘公共运输交通工具的进境旅客持进出境有效证件在口岸进境免税店购物,在维持居民旅客进境物品5000元人民币免税限额不变基础上,允许其在口岸进境免税店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连同境外免税购物额总计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
2020年8月5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不再执行20种商品停止减免税规定的公告》(2020年第36号),自该日起,进境旅客携带20种商品范围内的物品进境,也可以在规定的限值内予以免税了。
由于行邮税是海关针对个人进出境物品实施的监管政策,跨境电商在采用该种方式的时候需要对其违规风险予以充分关注。

『柒』 电子商务中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国务院针对著作权法制定了新的法律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定了网络环境下作品的传播与交易,保护了著作权人和著作邻接权人的利益,不受到外在隐患的影响。电子商务需要切实的网络技术服务经营人,这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位置,信息泄露,第一个突破口便是这里。所以网络服务提供者受到侵权责任法的限制,预防知识产权的泄露。此外,规则内容一致的侵权责任法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在适用范围上有很大差异,侵权责任法对电子商务中发生的全部侵权纠纷适用,而信息网络传播仅适用于关于著作权的纠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二)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四)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五)剽窃他人作品的;(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七)使用他人作品,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八)未经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出租其作品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九)未经出版者许可,使用其出版的图书、期刊的版式设计的;(十)未经表演者许可,从现场直播或者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或者录制其表演的;(十一)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阅读全文

与电子商务税收法律注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员工7天培训方案 浏览:966
社区2018普法教育策划方案 浏览:627
诚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重要性 浏览:307
医美营销方案话术 浏览:896
实践报告电子商务 浏览:367
微信运行营销 浏览:38
年度公司营销会议策划方案 浏览:219
邮政电子商务竞聘演讲稿 浏览:629
2015电子商务亿丰商城排名 浏览:494
培训学校3月份活动方案 浏览:244
人民大学市场营销考研 浏览:345
奶茶顾客满意度调查方案策划 浏览:432
厨师培训活动方案范文 浏览:241
麦当劳营销策划方案目录 浏览:658
华为企业品牌营销策划 浏览:351
市场营销二班英语 浏览:360
微信病毒性营销流程 浏览:123
开个化妆培训班的方案 浏览:707
事业单位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569
楼盘开盘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