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商促销 > 长沙米谷电子商务

长沙米谷电子商务

发布时间:2024-08-29 05:16:03

A. 中国四大粮仓分别叫什么

中国的"四大米市"是在旧时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过程产生的,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无锡、长沙、芜湖、九江作为四大"米市",有着共同的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之于四大"米市"的排序,无锡与芜湖各说其在首位,这些现在都没什么意义了。

一、无锡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南临太湖,西依惠山,北连太湖水网平原,扼沪宁铁路、京杭运河与锡澄公路、锡澄运河之交。无锡建县始于秦汉,沿用至今,历史上曾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素有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的响誉,又是中国民族资本家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无锡已是太湖流域和两浙漕粮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粮食市场。乾隆年间,无锡粮食的吞吐量达到七八百万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粮食堆栈容量为东南各省之冠,粮食加工业成为全国5大碾米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米市成交活跃,业务遍及全国各地。为了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新一轮市场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无锡米市的功能和品位,恢复使用"无锡粮油中心批发市场"国家级市场招牌。 "无锡米市"主要由南北两个市场组成。南市场以无锡粮油中转储备仓库为基地,拥有铁路粮油专线、京杭大运河米码头的优势,以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等大宗原粮交易为主;而北市场以现有的无锡粮油市场为主体,以成品粮油现货交易为主,满足了锡城及周边地区居民米袋子菜篮子需要。市郊三里桥是中国最大的粮油市场,1990年粮油成交量居四大米市之首。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名胜古迹众多。内有北宋崇安寺,惠山下锡惠公园内有唐遗迹"天下第二泉"和明寄畅园,锡山上有龙光寺、龙光塔等。20世纪初,滨湖一带又修建了蠡园、梅园和鼋头渚(又称横云公园)等园林。无锡有泰伯奔吴以来的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有中国四大画家之首的倪云林,有代表中国知识分子气节的东林党人,有写出中国唯一列入世界十大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至于徐悲鸿、钱钟书、孙冶方等近现代中国知名人士大家都不会陌生。近代有民族工业巨子荣德生、荣宗敬兄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荣智健,七十年代无锡是全国乡镇企业主要的发源地之一,直到现在无锡的经济发展一直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名列前茅。

二、长沙

长沙地处湘中偏东,湘江下流,湖南东部。自秦汉以来就是湖湘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历史辉煌、文化灿烂、名贤荟萃。长沙"陆有玉璞,水有珠胎",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郊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廓错落其间,唐代就已形成山水城市的风格。长沙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3000多年之久,长沙古城的形成与建设也有许多特色。长沙城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大遗存,古今城址重合,古今城市中心重合,而且从战国一直延续至今的都市在中国屈指可数。汉代定王台、贾谊故居,唐五代的园林、寺庙,宋代的书院,明代的王府、城阁等古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长沙虽经"文夕"大火劫难,但独具一格的古建筑、古园林、古寺庙、古城址、古街道、古驿道、古河道至今仍历历可见。

长沙米市在长沙商贸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其雏形可追溯到北宋晚期,当时的潭州已能制造载米万解的大船,往来湘江,运送大米。到清雍正初年,湘江上运米之船"千艘云集",直销汉口,再抵江浙,盛极一时。长沙附近的易俗河已成为百谷总集之区,"粮仓相比,米袋塞途,年贸易额达200余万担"。1726年(雍正四年),清政府由藩司发帖,开设各类牙行,提供交易场所,米市正式形成。长沙集镇共开设牙行35户,其中粮行就占了24户。长沙粮行的兴旺,吸引了长沙附近的小米市向省城汇集。同时出现了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出售的人工碾坊、牛碾坊,乃至机器碾坊。到光绪年间,长沙的碓坊发展到500家,大都分布在碧湘街至草潮门沿江一带,尤以潮宗街最多,故有"米街"之称。清末民初长沙粮食行业开始分化为以加工为主的碾米业、以储粮为主的粮栈、以代客买卖为主的粮行和纯零售的米店4个自然行业。1908年曾国藩之女婿聂缉规在长沙开设的协丰粮栈小有名气。长沙米市的兴旺,除了长沙特殊的地理、经济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粮食生产相对发达的基础上的,那时粮食总产量在全国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四川。长沙"文夕"大火后,米市衰落。抗日战争胜利后,逐渐恢复,到1947年长沙粮食行业共有企业700多家。

长沙气候春温多变,夏秋多晴,严寒期短,暑热区长。长沙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甚多,主要有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麓山寺、清水塘、船山学社、第一师范等,风景区有桔子洲、爱晚亭等。长沙商业自古繁荣,手工业发达,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沙正式开为商埠。民国时期,长沙米市和"金、钱、绸、纸"大行业享誉全国,长沙城出现了许多同行当商业街和名老字号,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等许多美称。

三、九江

九江东枕鄱阳湖,北濒长江,西连幕阜山脉,南屏庐山,人称江西的北大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古称浔阳、柴桑,地于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杨二洲之城,春秋时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九江为36郡之一,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又称江州。自秦朝始,曾使用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共七个名称。明朝以后至今沿用九江地名。古书说九江"据三江之口、当四达之衢",七省通连、商贾集至,亦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是长江黄金水道十大港口之一,雄蟠赣北,濒江扼湖,山水得天独厚。

九江商品米的来源,一是本地米。九江及附近县为长江、鄱阳湖、修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和幕阜山脉的丘陵谷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此为九江米市的主要来源。二是外省客米。主要是与九江市毗连的安徽、湖北两省沿江等地的稻米。这条传统的流通渠道一直延续至今。九江米市的去向,上至汉口,下至上海、浙江的绍兴、金华,其中以上海、汉口销量最大。省会南昌是全省米谷一级集散中心,径由九江分运沪汉各处。故南昌为九江米市的主要供应地和稻加工基地。九江为出口咽候。省外商人到江西购米,多至九江洽谈业务,并在九江海关办理大米出境手续,直至装运出境。九江米市在赣北的转运点有湖口、涂家埠、吴城。这三个城镇都是靠江临湖,水运十分方便。九江所以成为米市,湖口起了很大的作用。涂家埠位于修水与南浔铁路交汇处,是赣北的重点粮区,每年进出粮食数以万斤。粮谷流向,一部份走南浔路径九江出口;一部份走修水至吴城,径湖口出口,远销武汉、上海、南京等地。

九江米市鼎盛时期粮行米店约有130家,可分为三个帮派:一是广东帮,二是南昌帮、三是本地派。建国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流通体制的变革,九江米市经过三次重大演变过程:一、米市初兴。从解放初期到1953年,政府对粮食实行的是在国营商业领导下的粮食自由贸易政策。二、米市封闭时期。从1953年末至1983年,我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但在粮食上实行了30多年一贯制的统购统销政策一直没有变。三、米市复兴时期。于1984年末到1985年初,恢复了九江米市,其市场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独家垄断,"一条河放水"转变为各种经济、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彼此并存的局面。

九江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区,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是赣北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130多年前,这里就是对外通商口岸,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九江旅游景点分为六区、二点、一线,共计三百余处,其品位之高雅,内涵之丰富,门类之全,密度之绸,实属国内唯一,世界稀有。六大景区:庐山牯岭景区、庐山山南景区,庐山山西景区,永修县景区、浔阳景区、共青城景区;二点:湖口县的石钟山和彭泽县的龙宫洞;一线:长江、鄱阳湖水上游。九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从江西省的发展看,九江是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全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开放带的"北大门"。

四、芜湖

芜湖位于安徽东南部,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15万,其中市区人口63万。芜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为吴国的鸠鹚邑,作为县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南宋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芜湖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镇,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浆染等手工业已闻名遐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织造尚淞江(上海),浆染尚芜湖"之说,形成号称"芜湖巨店"的大型浆染工场。近年,芜湖境内人字洞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境内大工山古铜矿遗址是春秋和汉唐时期中国最大的铜生产基地,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迄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由于位置优越、商业鼎盛,历史上曾被誉为"皖之中坚"、"长江巨埠"。

芜湖素有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而米市的启动点和发祥地是今日的马塘区。马塘区因为地处青弋江注入长江的南岸,俗称河南。沿岸人烟密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管辖皖南地区的"徽宁池太广道"也设在这里。1948年芜湖《江广米行重建会所纪念碑》:"逊清光绪八年,李文忠公(李鸿章谥号文忠)请准将粮食市场,由镇江七浩口移到此地。"李鸿章扶植米市是事实,但具体操作者是张樵野(张荫桓),同治年间他就结识了广东督粮道李瀚章(鸿章之兄)。光绪八年(1882),李瀚章任湖广总督,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荫桓任芜湖关道。李瀚章怂恿张荫桓出面,打着繁荣芜湖商埠的旗号,向李鸿章献策,依靠朝廷的力量,令镇江米市迁至芜湖。李鸿章主张让米商自迁才是上策。商量结果,定下具体优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图,自会见利争迁。张荫桓亲自到镇江,利用同乡情谊大拉关系,对广潮米帮许诺:由芜湖关道发给专营米业执照,在芜有代办专利;米粮打包费用由卖方支付;外轮水脚银不另加价,即由芜运来至沪仍按照镇江运沪力资计算。果然引动广潮米帮纷然至芜投资开设米号。接踵而来的是宁、烟帮共20多家。四大米帮是支柱,促使"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的米市兴起。

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立即抓住这大好机遇,在沿河路开设源德裕砻坊;在河南富民桥(今中山桥)建恒丰粮仓,可堆存二、三万担租稻。李瀚章之子李仲浩开有鼎玉典当铺,宝善长钱庄,在上海、汉口、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几乎包揽了米商借贷、汇兑申票、粤票的业务。李仲浩又是芜湖招商局总办。大宗米粮经其轮运出口,而且垄断了漕运。在八百里皖江地区,尤其是江北一带,李氏家族拥有数以万亩计的庄田,租稻转化为商品粮,水到渠成。总之,米市给李氏家族带来商机和巨额利润,也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勃兴。场面盛大的米市是沿着长河两岸铺展开的,城南米市尤其繁荣,县志云:"自南关至浮桥皆米行,谓之南市"。从富民桥南口东至芜关监督署,粮食仓库林立,还有道台衙库房,形成一条街,库子街之名由此而来。 "地址在来远铺南街,前至官街,后至阳明书院地。"在江口北岸横街也有个"米业公所",是以客籍四大米帮为主干的米商组织。张荫桓坐镇河南关道署,采取有效的公关措施,制订并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启动了芜湖米市,有益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功不可没。

现代芜湖大米市场于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芜湖大米市场位于芜湖市九华北路金湾米市大厦内。西邻芜湖长江大桥、东邻芜湖机场、区内有5000吨粮食专用码头,交通便利,占地2.1公顷,建筑面积1.6平方米,年服务成交粮食500万吨。

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环水绕、襟江带河的大自然环境,风光宜人,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萧绎)即写下了《泛芜湖》诗,歌咏芜湖山水。唐代诗人李白、温庭筠、杜牧等,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王安石、沈括等,都有咏芜湖的传世之作。宋、元时传统"芜湖八景"已经形成。近年,芜湖人继往开来,又创建了新"芜湖十景"。 新世纪初始,芜湖经济建设已驶入快车道,诸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等均呈兴旺发达的趋势。以境内青弋江为界,北片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多知名大企业云集于此。南片有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文教、科技为重点项目建设已全方位推进。在南、北两大片之间,以鸠兹广场、中山路步行街为轴心辐射的商业区,店铺林立,商机无限。芜湖人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市,必将在中国的长江之滨闪亮登

<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知道

B. 从长沙和馨园怎么去西站汽车站

和馨园到汽车西站

W210路

和馨园

步行 270米


谷苑路东方红路口站 上车

W210路 14站

汽车西站 下车

步行 110米


汽车西站

C. 四大米市的简介

长沙(或沙市)、九江、芜湖、无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其共同点是具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都是在旧时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过程产生的,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历史上曾因大米集中在某处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又因四大米市均在江南,所以又被称为“江南四大米市”,这四大米市有的如今依然焕发青春。 “米市”的形成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地处出产大米的中心位置,有广泛的大米来源,便于集中;二是运输便利,水陆交通发达,古时候尤其着重于水路运输。关于“四大米市”的认定,长期以来就有两种说法,除了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江苏无锡三个地方没有疑议外,有争议的是湖南长沙和湖北沙市。湖南、湖北都是鱼米之乡,沙市、长沙的水陆交通在古时都很发达,同样都是古时的繁华重镇,当时商品贸易不相上下,都有可能是大米的重要集散地。
江苏省南部、太湖北岸、沪宁之间的无锡市,大运河和锡澄运河在此交汇。800里太湖水系众多、土壤肥沃,便利的交通自古以来就促成了这里农工商业的兴隆,历来是粮油集散中心。民国十一年(1922)自辟为商埠,如今这里的米市仍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有贸易往来。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南临太湖,西依惠山,北连太湖水网平原,扼沪宁铁路、京杭运河与锡澄公路、锡澄运河之交。无锡建县始于秦汉,沿用至今,历史上曾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素有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的响誉,又是中国民族资本家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无锡已是太湖流域和两浙漕粮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粮食市场。乾隆年间,无锡粮食的吞吐量达到七八百万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粮食堆栈容量为东南各省之冠,粮食加工业成为全国5大碾米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米市成交活跃,业务遍及全国各地。为了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新一轮市场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无锡米市的功能和品位,恢复使用无锡粮油中心批发市场国家级市场招牌。 无锡米市主要由南北两个市场组成。南市场以无锡粮油中转储备仓库为基地,拥有铁路粮油专线、京杭大运河米码头的优势,以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等大宗原粮交易为主;而北市场以现有的无锡粮油市场为主体,以成品粮油现货交易为主,满足了锡城及周边地区居民米袋子菜篮子需要。市郊三里桥是中国最大的粮油市场,1990年粮油成交量居四大米市之首。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名胜古迹众多。内有北宋崇安寺,惠山下锡惠公园内有唐遗迹天下第二泉和明寄畅园,锡山上有龙光寺、龙光塔等。20世纪初,滨湖一带又修建了蠡园、梅园和鼋头渚(又称横云公园)等园林。无锡有泰伯奔吴以来的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有中国四大画家之首的倪云林,有代表中国知识分子气节的东林党人,有写出中国唯一列入世界十大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至于徐悲鸿、钱钟书、孙冶方等近现代中国知名人士大家都不会陌生。近代有民族工业巨子荣德生、荣宗敬兄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荣智健,七十年代无锡是全国乡镇企业主要的发源地之一,直到现在无锡的经济发展一直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名列前茅。 长沙地处湘中偏东,湘江下流,湖南东部。自秦汉以来就是湖湘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历史辉煌、文化灿烂、名贤荟萃。长沙陆有玉璞,水有珠胎,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郊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廓错落其间,唐代就已形成山水城市的风格。长沙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3000多年之久,长沙古城的形成与建设也有许多特色。长沙城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大遗存,古今城址重合,古今城市中心重合,而且从战国一直延续至今的都市在中国屈指可数。汉代定王台、贾谊故居,唐五代的园林、寺庙,宋代的书院,明代的王府、城阁等古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长沙虽经文夕大火劫难,但独具一格的古建筑、古园林、古寺庙、古城址、古街道、古驿道、古河道至今仍历历可见。长沙米市在长沙商贸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其雏形可追溯到北宋晚期,当时的潭州已能制造载米万解的大船,往来湘江,运送大米。到清雍正初年,湘江上运米之船千艘云集,直销汉口,再抵江浙,盛极一时。长沙附近的易俗河已成为百谷总集之区,粮仓相比,米袋塞途,年贸易额达200余万担。1726年(雍正四年),清政府由藩司发帖,开设各类牙行,提供交易场所,米市正式形成。长沙集镇共开设牙行35户,其中粮行就占了24户。长沙粮行的兴旺,吸引了长沙附近的小米市向省城汇集。同时出现了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出售的人工碾坊、牛碾坊,乃至机器碾坊。到光绪年间,长沙的碓坊发展到500家,大都分布在碧湘街至草潮门沿江一带,尤以潮宗街最多,故有米街之称。清末民初长沙粮食行业开始分化为以加工为主的碾米业、以储粮为主的粮栈、以代客买卖为主的粮行和纯零售的米店4个自然行业。1908年曾国藩之女婿聂缉规在长沙开设的协丰粮栈小有名气。长沙米市的兴旺,除了长沙特殊的地理、经济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粮食生产相对发达的基础上的,那时粮食总产量在全国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四川。长沙文夕大火后,米市衰落。抗日战争胜利后,逐渐恢复,到1947年长沙粮食行业共有企业700多家。
长沙气候春温多变,夏秋多晴,严寒期短,暑热区长。长沙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甚多,主要有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麓山寺、清水塘、船山学社、第一师范等,风景区有桔子洲、爱晚亭等。长沙商业自古繁荣,手工业发达,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沙正式开为商埠。民国时期,长沙米市和金、钱、绸、纸大行业享誉全国,长沙城出现了许多同行当商业街和名老字号,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等许多美称。 九江,简称 “浔”,为江西省地级市,古称浔阳、柴桑、江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
九江位于江西省北部,赣、鄂、皖、湘四省交界处;长江、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介于东经113°57'~116°53'、北纬28°47'~30°06'之间;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23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
九江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
九江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昌九一体化双核城市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城市之一,九江被定位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引擎、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国际化门户、江西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根据2014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九江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1]
九江历史上是“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并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园林绿化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典型山水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 等荣誉称号。
九江山清水秀,风景怡人,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之美称。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在九江,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江西”千岛湖“庐山西海、中部“九寨沟”龙源峡皆位其境内。

九江东枕鄱阳湖,北濒长江,西连幕阜山脉,南屏庐山,是江西的北大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杨二洲之城,春秋时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九江为36郡之一,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又称江州。自秦朝始,曾使用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共七个名称。明朝以后至今沿用九江地名。古书说九江据三江之口、当四达之衢,七省通连、商贾集至,亦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是长江黄金水道十大港口之一,雄蟠赣北,濒江扼湖,山水得天独厚。
九江商品米的来源,一是本地米。九江及附近县为长江、鄱阳湖、修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和幕阜山脉的丘陵谷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此为九江米市的主要来源。二是外省客米。主要是与九江市毗连的安徽、湖北两省沿江等地的稻米。这条传统的流通渠道一直延续至今。九江米市的去向,上至汉口,下至上海、浙江的绍兴、金华,其中以上海、汉口销量最大。省会南昌是全省米谷一级集散中心,径由九江分运沪汉各处。故南昌为九江米市的主要供应地和稻加工基地。九江为出口咽候。省外商人到江西购米,多至九江洽谈业务,并在九江海关办理大米出境手续,直至装运出境。九江米市在赣北的转运点有湖口、涂家埠、吴城。这三个城镇都是靠江临湖,水运十分方便。九江所以成为米市,湖口起了很大的作用。涂家埠位于修水与南浔铁路交汇处,是赣北的重点粮区,每年进出粮食数以万斤。粮谷流向,一部分走南浔路径九江出口;一部份走修水至吴城,径湖口出口,远销武汉、上海、南京等地。
九江米市鼎盛时期粮行米店约有130家,可分为三个帮派:一是广东帮,二是南昌帮、三是本地派。建国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流通体制的变革,九江米市经过三次重大演变过程:一、米市初兴。从解放初期到1953年,政府对粮食实行的是在国营商业领导下的粮食自由贸易政策。二、米市封闭时期。从1953年末至1983年,我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但在粮食上实行了30多年一贯制的统购统销政策一直没有变。三、米市复兴时期。于1984年末到1985年初,恢复了九江米市,其市场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独家垄断,一条河放水转变为各种经济、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彼此并存的局面。九江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区,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是赣北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130多年前,这里就是对外通商口岸,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九江旅游景点分为六区、二点、一线,共计三百余处,其品位之高雅,内涵之丰富,门类之全,密度之绸,实属国内唯一,世界稀有。六大景区:庐山牯岭景区、庐山山南景区,庐山山西景区,永修县景区、浔阳景区、共青城景区;二点:湖口县的石钟山和彭泽县的龙宫洞;一线:长江、鄱阳湖水上游。九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从江西省的发展看,九江是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全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开放带的北大门。 芜湖位于安徽东南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全市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万,其中市区人口128万。芜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为吴国的鸠鹚邑,作为县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南唐时即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南宋以后,特别是到了元朝,芜湖已是一个相当繁荣的市镇,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浆染等手工业已闻名遐迩,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织造尚淞江(上海),浆染尚芜湖之说,形成号称芜湖巨店的大型浆染工场。近年,芜湖境内人字洞发现的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时间断代约在距今200万至250万年之间,把人类在亚洲活动的历史上溯了四五十万年。境内大工山古铜矿遗址是春秋和汉唐时期中国最大的铜生产基地,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芜湖与浙江的温州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给芜湖民族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畸形发展的同时,也从此打开了芜湖对外开放的大门。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芜湖和上海为起讫点的芜申运河,更把芜湖和苏、锡、宁、杭的经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芜湖开放通商口岸后,大批外国洋行、公司进入芜湖的同时,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也刺激了芜湖近代工业的发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在芜湖建立。1883年芜湖架设了有线电报线路,为全省第一个使用电报的城市;1897年投产的益新(机磨)米面公司,规模居当时全国同类工厂首位;30年代还曾开通民航,飞上海和武汉两市。步入20世纪后,芜湖工商业发展到百余种,

五、六千家,成为安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长江流域经济中心之一。由于位置优越、商业鼎盛,历史上曾被誉为皖之中坚、长江巨埠。 芜湖素有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而米市的启动点和发祥地是今日的弋江区。弋江区因为地处青弋江注入长江的南岸,俗称河南。沿岸人烟密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管辖皖南地区的徽宁池太广道也设在这里。1948年芜湖《江广米行重建会所纪念碑》:逊清光绪八年,李文忠公(李鸿章谥号文忠)请准将粮食市场,由镇江七浩口移到此地。李鸿章扶植米市是事实,但具体操作者是张樵野(张荫桓),同治年间他就结识了广东督粮道李瀚章(鸿章之兄)。光绪八年(1882),李瀚章任湖广总督,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荫桓任芜湖关道。李瀚章怂恿张荫桓出面,打着繁荣芜湖商埠的旗号,向李鸿章献策,依靠朝廷的力量,令镇江米市迁至芜湖。李鸿章主张让米商自迁才是上策。商量结果,定下具体优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图,自会见利争迁。张荫桓亲自到镇江,利用同乡情谊大拉关系,对广潮米帮许诺:由芜湖关道发给专营米业执照,在芜有代办专利;米粮打包费用由卖方支付;外轮水脚银不另加价,即由芜运来至沪仍按照镇江运沪力资计算。果然引动广潮米帮纷然至芜投资开设米号。接踵而来的是宁、烟帮共20多家。四大米帮是支柱,促使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的米市兴起。
李鸿章之子李经方立即抓住这大好机遇,在沿河路开设源德裕砻坊;在河南富民桥(今中山桥)建恒丰粮仓,可堆存二、三万担租稻。李瀚章之子李仲浩开有鼎玉典当铺,宝善长钱庄,在上海、汉口、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几乎包揽了米商借贷、汇兑申票、粤票的业务。李仲浩又是芜湖招商局总办。大宗米粮经其轮运出口,而且垄断了漕运。在八百里皖江地区,尤其是江北一带,李氏家族拥有数以万亩计的庄田,租稻转化为商品粮,水到渠成。总之,米市给李氏家族带来商机和巨额利润,也拉动了相关行业的勃兴。场面盛大的米市是沿着长河两岸铺展开的,城南米市尤其繁荣,县志云:自南关至浮桥皆米行,谓之南市。从富民桥南口东至芜关监督署,粮食仓库林立,还有道台衙库房,形成一条街,库子街之名由此而来。 地址在来远铺南街,前至官街,后至阳明书院地。在江口北岸横街也有个米业公所,是以客籍四大米帮为主干的米商组织。张荫桓坐镇河南关道署,采取有效的公关措施,制订并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启动了芜湖米市,有益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其功不可没。
现代芜湖大米市场于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芜湖大米市场位于芜湖市九华北路金湾米市大厦内。西邻芜湖长江大桥、东邻芜湖机场、区内有5000吨粮食专用码头,交通便利,占地2.1公顷,建筑面积1.6平方米,年服务成交粮食500万吨。
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环水绕、襟江带河的大自然环境,风光宜人,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萧绎)即写下了《泛芜湖》诗,歌咏芜湖山水。唐代诗人李白、温庭筠、杜牧等,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王安石、沈括等,都有咏芜湖的传世之作。宋、元时传统芜湖八景已经形成。近年,芜湖人继往开来,又创建了新芜湖十景。 新世纪初始,芜湖经济建设已驶入快车道,诸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等均呈兴旺发达的趋势。以境内青弋江为界,北片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多知名大企业云集于此。南片有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文教、科技为重点项目建设已全方位推进。在南、北两大片之间,以鸠兹广场、中山路步行街为轴心辐射的商业区,店铺林立,商机无限。芜湖人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市,必将在中国的长江之滨闪亮登 20世纪80年代,芜湖米市重新开埠。当时英国媒体也进行了相应的报道。英国曾经要挟晚清政府将芜湖部分地区划为其殖民地,现今芜湖范罗山顶仍然非常完好地保留着当时英国驻芜湖领事馆。英国人也曾经统治着近代安徽第一处对外贸易海关-芜湖海关,现今芜湖滨江工程已将位于原芜湖8号码头的近代芜湖海关大楼重新修葺一新,并将建立殖民地博物馆,以警后世。

阅读全文

与长沙米谷电子商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教师期末工作结束培训方案 浏览:721
教学培训应急方案 浏览:3
双十二机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77
广州1601电子商务时尚岛 浏览:354
乌鲁木齐天山区金中电子商务 浏览:657
教育培训开业策划活动方案 浏览:268
母乳喂养培训方案范文 浏览:267
电子商务的深远意义 浏览:521
网络营销面试的问题 浏览:788
员工激励方案策划书 浏览:977
面膜市场营销方案 浏览:954
潜伏网络营销 浏览:822
网络营销是文科吗 浏览:883
2020年部门员工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597
地板砖营销方案 浏览:10
公司安全生产培训方案 浏览:146
宝洁卖品牌营销现象 浏览:22
游戏品牌营销计划 浏览:704
超市促销活动总结范文 浏览:845
高校教师培训考核方案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