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商促销 > 史密斯促销活动

史密斯促销活动

发布时间:2023-09-24 03:25:58

❶ 面对竞争残酷的厨房电器市场,搞怎样的促销活动能提高销售量

向你推荐一些新颖的促销方案
一 价格折扣
方案1.一刻干金——让顾客蜂内拥而至
方案2.超值一容元——舍小取大的促销策略
方案3.降价加打折——给顾客双重实惠
二 奖品折扣
方案4.百分百中奖——把折扣换成奖品
三 变相折扣
方案5.多买多送——变相的折扣
方案6.组合销售——一次性的实惠
四 特色促销品
方案7.选择新颖且市面上难以买到的产品来做促销赠品,比如买厨房电器送陶瓷厨房用刀。

希望对你有帮助,感谢采纳!

❷ 我朋友需要市场营销方面的论文

营销思想与营销实践的互动
发布:www.zlunwen.com 更新:2006-05-04

内容提要:营销思想与营销实践作为营销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本文以10年为周期,将营销发展史划分为5个阶段,通过对营销思想史与营销实践史的回顾分析,指出营销具有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国际性的发展规律。

一、引言

营销,这种以“交换”为核心概念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践,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商业活动的产生发展应运而生的。它的范畴可以清晰地分为两类:一类把营销作为经营的哲学,或者思维的方式,即营销作为一种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另一类则把营销与生产、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相提并论,指针对某些特定活动的一类管理职能,即营销的实践过程。营销是商业交换过程的内在因素,但其重要性却是随着供求关系这个杠杆的变动而发生变化的。

对营销的历史研究,不仅包括营销思想(包括观点、理论、学派等)的历史,也包括营销在现实商业活动中实践的历史。这两者既相互独立,彼此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营销思想常常为营销实践所驱动,同时营销实践也不可能是毫无思想指导的率性行为。本文试图通过对营销思想发展史与营销实践发展史的回顾与分析,找出二者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规律性的内涵。

回顾营销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营销理论体系每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产生出一批新的概念和观点,反映或促进实践,引起争论,并因此把整个理论体系向前推进一大步。因此,在下面的理论回顾中就以10年作为阶段的划分。

二、营销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实践背景

1.崭露头角的50年代

供求杠杆,在二战结束后因日益显著的供不应求而向有利于消费者的力量转移,迫使企业将他们的注意力由制造转为销售,从而促使了营销的萌芽和发展。在10年的时间里,营销学发展作为一种帮助企业家建立和保护市场的思想体系,并且迅速地在商学院里得到普及。但是,这时的市场上虽然产品开始丰富,但品种还远远没实现多样化。初期的生产过剩只是在满足消费者同质化需求水平上的过剩,表现为激烈的无差异的同质竞争。很快,企业迫于这种恶性竞争的压力而转向在树立品牌和寻求与众不同的细分市场上下工夫。在此期间,使营销由零散的思想火花发展为系统的思想体系的力量,是下面这四个里程碑式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初,通用电气公司的约翰·麦克金特立克阐述了所谓“市场营销概念”的哲学,指出它是公司效率和长期盈利的关键。他认为,当一个组织脚踏实地从发现顾客需要,然后给予各种有针对性的服务,到最后使顾客得到满足,它便是以最佳的方式满足了自身的目标。他的这种思想清楚地表明了营销概念的重点已从“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这是营销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营销思想正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同一时间,齐尔·迪安在他的一篇关于有效定价策略的文章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阐述了市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和相应的产品命运。其后,西奥多·莱维特在其著名的论文“利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此概念加以高度肯定。从那以后,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在企业进行行业分析、制定发展战略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55年,西德尼·莱维提出“品牌”形象的概念,这实际上标志着差异化竞争时代的来临。从此,广告、促销、公关等职能或行业蓬勃发展。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个概念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以至于到了今天,所有产品的竞争已经集中体现在品牌的竞争上。这个概念的真知灼见已被时间所充分证明。

1956年,温德尔·史密斯提出了“市场细分”的概念,将营销实践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每个市场的顾客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如果公司能够对市场进行成功的细分,精确地对顾客未被满足的具有可行性的需求加以界定,并率先占领这个细分市场,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产品差异上,那么,企业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生存空间。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思想在实践中是如此的有效,以至如今它已成为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复杂多样的营销理论大多可以在这里找到它的根基。

2.快速发展的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是经济学的理论开始应用于营销,并促进后者发展的时代。经济学强调资源配置如何决定生产和消费,而营销所关注的是在特定的资源分配条件下交换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可以自由选择从何处购买或卖往哪里,对于这样一个现实存在的交换,市场营销是一个基本的渠道,它强调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这时,又不可避免地从社会学或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汲取营销发展可用的营养。如下面将提到的用于实践的4P营销组合就是从30年代罗宾逊和张伯伦的微观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理论直接延伸而来的。而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兴趣,使营销者能更加灵活深入地探知消费者需要的细微差别,准确地选取细分市场。经过20世纪50年代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入60年代后,问题的重心已经彻底地从企业(产品)转到消费者(需要)上来。因此,这个阶段的理论发展紧紧围绕着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既有战术层面上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4Ps营销组合),也有战略层面上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生活方式等),更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以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取代企业的近期生存问题(营销近视症)。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发展和变化也促使营销开始超越商业领域,向非盈利的政治或社会团体等范围渗透。营销逐渐扩大它的影响。< /P>

20世纪60年代初,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著名的“市场营销组合”4Ps,以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构成营销过程控制的职能要素。尽管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营销内容的多样化,营销组合也由最初的4P发展到6P,甚至12P(如增加包装packaging、报酬payoffs、零卖peddlinh、政治politics、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等),但其内在的本质并没有变化,都为营销实践指明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

1961年西奥多·莱维特发表了著名的“营销近视”说。他指出有些行业在困难期间衰退的原因在于它们重视的是“产品”,而不是“顾客需要”。任何产品都只是满足一个持久需要的现有手段,一旦有更好的产品出现,就会取代现有产品。这一理论在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就是计算尺与计算器的不同命运。

1963年,威廉·莱泽提出了“生活方式”这样一个早已为社会学家所熟悉的概念,指出它对营销领域可能发生的深刻影响。各种生活方式是洞察形形色色消费方式的切入点。看到一对衣着入时的夫妇,我们可能猜出他们喜欢吃些什么或怎样度过休闲时光。厂商们越来越多地按照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来设计产品,锁定一个消费群体。

在20世纪60年代末,西德尼·莱维和菲利普·科特勒提出“扩大的营销概念”,认为营销学不仅适用于产品和服务,也适用于非盈利性组织、个人和意识形态等等。并于70年代以后在这种概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社会大营销”的完善理论。当然,最初并非所有学者都欣然接受这种观念,戴维·洛克教授就攻击了这种观念,认为营销学正在将它的势力恶性膨胀,无孔不入地侵犯着所有领域。但是,这样的反面意见并没能阻止“大营销”概念的日益被普遍接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为这一理论的成熟和完善铺平道路。

3.运荡不定的70年代

进入20世纪70年代,社会问题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日益加大,使得60年代开始萌芽的社会营销观念在这个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同时,能源危机成为这个时代突出的问题,能源的短缺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商业发展的目标,醒悟到不能一味地以销售和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惟一目标。配合社会营销的发展,旨在抑制过度消费的低营销开始出现。值得一提的是,与低营销相似的反营销也开始与日益严峻的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针锋相对。这一时期,伴随着产品的极大丰富,服务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反映在营销理论上便是服务营销发展成营销理论体系中成熟且相对独立的一支。7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企业为了在近期竞争中取胜必须对长期的战略规划做出通盘考虑,使战略营销计划必须先于战术性营销组合的制订,因为只有在对市场进行研究、细分和定位的战略计划的基础上,战术性的营销组合才能顺利实施。

1971年,杰拉尔德·泽尔曼和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社会营销”的概念,促使人们注意营销学在传播意义重大的社会目标方面可能产生的作用,如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在经济和社会变化迅速的20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很快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美国的国际开发署等,都开始认同这一概念作为传播意义重大的社会目标的最佳方式。

对短缺的预言,导致了西德尼·莱维和菲利普·科特勒在1971年提出“低营销”的概念:在某种环境中,必须有选择地或全面地减少需求的水平,而不是一味地鼓励和刺激需求。这多半是与特定的社会目标联系在一起的。营销学者们并没有把这个理论停留在仅提出概念的水平上,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出如何把不同的营销组合工具用于降低市场需求的具体实用的操作方法。这些在菲利普·科特勒的著作里有详细的阐述。

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战略计划”概念的产生,在这方面成绩卓著的是波士顿咨询公司。它说服企业不能对所有的业务一视同仁,而应该根据各种业务的市场份额成长的情况,决定取舍。这就是建立在波士顿矩阵之上的著名的“业务经营组合法”。对营销者而言,营销并不仅仅意味着增加销售额,而是要通盘考虑“战略营销”的概念。自此,战略性营销和战术性营销的界限日趋明朗。在实践方面,通用汽车公司已经按这两个概念分设了不同的营销部门。在教育界,也开始专设战略营销课程。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随即林恩·休斯塔克在1977年的营销学杂志上阐述了她对服务营销的独到见解。她认为,因为服务性商品和实物性商品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存在着显著差异,对服务性商品的营销应该从实物产品营销思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此掀起对服务营销学的研究热潮,使其逐渐发展成营销理论体系中成熟的一支。

4.全球化的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经济领域最显著的趋势,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使得竞争在不同层次上展开。在产品方面,异质产品之间的替代度大大提高,竞争在同质和异质产品等不同层次展开。在地域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地方企业同样不能逃脱国际化的竞争,而跨国公司则面临着地区适应性和全球标准化的矛盾选择。一方面,规模经济的规律要求忽略地方市场的差异,提供尽可能全球统一的标准产品;另一方面,当地的零售连锁组织日益增长的势力要求更多的促销费用和某些特殊的促销活动。在广告方面,大规模受众的传媒效果下降,因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大量数据的出现,大块市场又陆续被分割成一个个当地市场。此外,规模庞大、机构复杂的国际性大公司对组织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培育企业文化方面,兴起了在全员中实行营销导向的内部营销。在社会营销方面也遇到了地域壁垒的问题。

1981年,瑞典的克里斯琴·格罗路斯发表了论述“内部营销”的论文。倡导在公司里创造一种营销的氛围,从经理到普通职员全部在本职工作中贯彻营销观念,营销工作已不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职责,而是公司全员都必须身体力行的责任,奉行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

1983年,西奥多·莱维特提出另一个堪称里程碑的概念“全球营销”。他呼吁跨国公司向全世界提供一种统一的产品,采用统一的沟通手段。他的学说可以在经济学中找到强力的支撑:过于强调对各个当地市场的适应性,将导致生产、分销和广告等方面规模经济的损失,使成本增加,而增加的成本最终由消费者承担,并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这一观点在营销学界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被尊为现代营销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也对其发难。但事实证明,莱维特的观点在实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在个别全球化商品中也树立起成功的案例,如可口可乐。随即,学术界就有对此观点加以修正的意见提出,如“双枝营销”,倡导本土化营销与全球标准化营销的并用,巧妙地回避了彻底肯定或否定的激烈争论。

“直接营销”也在这10年中进入人们的视野,它是指在零售商店外向顾客销售的一种新方式。它从最初的上门推销和邮售,发展到现在的电话推销、电视直销和网上销售等。同一时期,查里斯·古德曼又提出“关系营销”的概念,指出“公司不是在创造购买,而是要建立各种关系。”对营销的认识更接近本质。

1986年,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大营销”的概念,即公司如何打进地方保护市场的问题。指出当代的营销者越来越需要借助政治技巧和公共关系技巧,克服各种地方保护主义、政治壁垒和公众舆论方面的障碍等,以便在全球市场有效地开展工作。

5.深刻变革的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至今,人类在沟通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大规模沟通工具的效率和利用率越来越低。交互式的、个性化的沟通方式为营销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新的思维方式。伴随着制造业(柔性制造,CAM,CAD)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4Ps观点相适应的大宗消费市场终于可以实现极限的细分,呼吁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营销观点。在战略领域,兼并、收购、剥离等浪潮为全球大企业的分分合合推波助澜。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战略联盟使营销网络超出单纯的“营销渠道”范畴,寻找战略伙伴或同盟者已成趋势。这种营销网络使得一家公司在北美、欧洲和东亚这样的三地市场同时推出一种新产品成为可能,减少了因为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滞后而被富有进攻性的模仿者夺走市场的风险。

信息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的蓬勃兴起将营销带进了“定制营销”的时代。基于信息技术的“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使一个公司不仅可以锁定一个细分市场,还可以为每一个特定的顾客定制产品,以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营销方式已不仅仅是展示未来趋势的美好愿望,而是能够在现实中成功地付诸实践。如DELL电脑的个性化服务使其成长为世界电脑制造领域的领先者。理论界也由斯坦莱·戴维斯率先出版了主题为“大规模定制化”的专著,近来这方面的论著日见其丰。

全球性的竞争催生了“战略营销关系网络”。在营销网络中,公司可以找到战略性的合作伙伴,以求获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市场占有。这种发起于营销领域的战略联盟近来逐渐上升到公司整体战略层面,使得竞争和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得越来越错综复杂。

世纪之交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营销工作也不例外。互联网的交互式、动态性、即时性和全球无障碍等特性使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成为一个最高效的营销工具。“网络营销”方兴未艾,可以预期它还将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营销实践的方式和方法。

正如战略学家魏斯曼所说: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与问题相临的更高的一级,即问题不可能在它出现的那一层面得到解决。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公司如何建立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营销战略和模式,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仅靠传统的营销模式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势,深刻认识现代竞争的本质,确立基于整体竞争的营销理念,在企业战略的层次上规划核心能力,重整营销资源,重建营销模式,构建稳定高效的营销网络,进而掌握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才能获得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这就是基于整体竞争战略的营销观“深度营销”,也是营销领域最新的研究和实践趋势。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营销思想发展过程及相应的经济背景和营销实践的回顾,可以看出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之间彼此独立、又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到底是经济的发展和营销活动的进步推动了营销理论的发展?还是预见性的先进营销理论超前于营销活动的实践,因而为后者指明了可尝试的方向?对这两个问题无法给出断然肯定或否定的解答。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内容的变化促使相应的营销思想萌发,反之,不断发展完善的营销思想又指导着实践,加速了实践进步的进程。正如技术和全球化这两个构成世界的变量,前者有助于人们偏好的确定,而后者则决定经济现实。技术使全球化成为可能,全球化又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使其更加必要。两者的交融互动使得区分谁因谁果既无必要,也不可行。但是营销实践与营销思想发展的历史清晰地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营销本身应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国际性和开放性。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营销在未来的发展。

❸ 分!急!销售哥哥姐姐帮帮忙! 求你们了,我追加50分!骗人是小够!

对付你这样的问题,只能复制粘贴了。挑自己有用的吧。

客户是产品销售的对象,客户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销量。如果不去建立新客户,客户只会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从天上掉馅饼的事。那么,作为企业生力军的推销员该如何为建立新客户而去争夺竞争对手的客户呢?下面我们就对这个问题作一下了解: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作为推销员要了解自己的产品,相信自己推销的产品的价值。有可能的话,推销员在推销以前,应当亲自试用一下产品,学会怎样欣赏产品,将产品的优点与同类竞争的产品加以比较,认识到自己产品的优点,对新产品价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有一个推销员上门去推销化妆品,必要的礼仪招呼打过之后,他说明了来意。对方看见化妆品包装上有果酸字样,就问他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这个推销员一听马上就懵了,吞吞吐吐谈不出个所以然,结果我们可想而知。而另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不论顾客问什么,有什么要求,他都对答如流,并尽量满足顾客的需求,销售业绩在同事中遥遥领先。

所以说,推销员一定要熟悉了解自己的产品,不论客户问什么都要解答如流,不要给客户这么一种印象:自己推销的产品自己都不懂,我们又怎么能放心使用这种产品呢?有的推销员由于对自己产品不了解,推销时没有信心,连赢得客户信任的机会都没有,谈什么争夺客户?

2、推销员要了解自己的公司。如果对公司的制度、人员配给等没有足够的了解,推销员能正常地进行业务活动吗?再者,公司的产品是推销员的招牌,而公司的形象和信誉更是招牌中的招牌,名气大公司或产品质量好的公司,会增加客户对推销员的信任感,增加推销员的信心,也有利于客户的争夺。

吉成公司和二七化工公司服务部同是经营化工产品的公司,但两家公司的推销员在进行产品推广时,却经常遭受到不同的待遇。从属于前者的推销员只要一张口介绍自己是吉成公司的,对方马上就会给他白眼,而后者的推销员在进行业务操作时,对方不管买或不买,态度都很亲切,最起码也给推销员一种舒服的感觉。吉成公司的推销员很纳闷,为什么顾客会这样对自己?经过长期的观察,他们终于了解到原来自己公司的产品经常缺斤少两或质量不好,甚至有冒牌货出现。给客户造成损失也不道歉,更不用说给客户一个合理的解释了。吉成公司在化工销售市场上可谓是“臭名远扬”,给所属的推销员进行正常的业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二七化工服务部的作法却恰恰相反,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认为客户永远是正确的。对客户该赔就赔,对推销员该罚就罚,严格的销售制度使每个客户都放心使用他们的产品。

我们也许认为吉成公司的推销员很可怜,也很可悲。在同情的同时,我们不免要问,你对公司没有根本的了解,怎能轻易地去接受工作呢?

二、洞悉竞争对手的弱点

推销员在推销产品之前,除了对自己的产品有很深的认识外,还应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及销售情况。如果他对竞争对手的销售状况及弱点有很好的了解,在争夺客户时,就会得心应手,比较容易抓住销售机会,反之不但争夺不到竞争对手的客户,还会让他们对自己的产品产生怀疑,影响公司的形象。

有一位经理曾经说过:我不相信单纯依靠推销术被动竞争能做好生意,但我相信禁止我的推销员讨论竞争对手的情况是极大的错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掌握竞争对手情况的重要性。掌握对手情况主要是掌握对手的售后服务和发展速度怎样,产品的真正价格是多少,对手在销售中的弱点等等。三国时周瑜将船只装饰成花船大摇大摆到曹营晃了一圈,了解到曹兵的布局及人数,回到营地准备一番,主动发起进攻,结果大败曹军。

有心计的推销员会从竞争对手招聘推销员的广告中了解对方推销员流失的程度,然后抓住这个机会拉拢对方的客户。而有的推销员为了摸清对方的销售情况,在对方招聘推销员或其它工作人员时,作为应聘者到对方公司应聘,以便从中得到有利于自己的销售信息。当然后者是一种不道德的竞争方法,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知道了解对手情况已成为争夺对手客户的有效方法。

三、打铁还须自身硬

英国某化工公司生产的清漆是市场上最好的产品,位于中部地区的某个小城镇有一家公司经常用该公司推销员史密斯送的货,可以说是史密斯的固定老客户。随着业务的扩展,史密斯有些看不起这个小城镇的客户,因为每次这家公司要的货都不多。他逐渐改变了送货方式,除非这家公司的高层领导请吃宵夜或塞礼品,要不就不送货。久而久之,这家公司的一位购货首席代表对史密斯的这种做法觉得太不象话、太过份,简直是目中无人,但由于长期使用他的产品,对其他公司的产品了解不深,又不敢贸然进货。正好,另一家化工公司的推销员彼得来推销公司生产的清漆,他们试用了一下,质量可以,就决定使用彼得的产品。彼得有了史密斯的前车之鉴,不论客户要货数量多少,都准时送到,满足客户的要求。

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史密斯公平公正地对待客户,就不会有客户的流失。作为推销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个有公平心、公正心的营销人。

四、超越竞争对手

售后服务顾名思义就是产品售出后的服务。产品销到客户手里,并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推销员要想争夺到竞争对手的客户,售后服务的质量是关键。如果售后服务做得不好,客户迟早会离你而去。

某家电公司推销员小郝,主要销售电视机、洗衣机等大件家电产品,每次客户要货,小郝都会亲自送货上门,将货送到客户家里,按客户的要求放到客户认为最合适的位置,如有客户告知需要维修,小郝就会及时赶到,快速高效地修好;而另一家电公司的推销员小陈,同样也实行送货上门服务,但每一次都是把货送到门口甚至楼下就不管了,客户要求上门维修,他却迟迟不愿照面,经过三催四请终于来了,却修理不到位,修好的电视没多长时间就又开始出现毛病了。凑巧小郝的客户和小陈的客户住的不远,有一次没事聊天的时候,话题就扯到家电上面,小陈的客户一听小郝客户的介绍,感叹万分,经过介绍,小陈的客户见到了小郝,并亲身体验了一下他的售后服务。从那儿以后,小陈的客户每次遇到亲戚朋友需购买电器时,都会把他们介绍给小郝。前不久,他的儿子结婚添置的家电产品几乎都是从小郝的公司卖的。

某油漆厂用了某化工公司推销员小张送的甲苯结果出现了质量问题,生产出的油漆刚刷到门上就凝固了。负责人老付打电话告诉小张,让他过来看一下,小张看了之后发现就是自己的甲苯有问题,但又不想赔偿巨额损失,推脱说回去和经理商量一下解决办法,结果一去不回。无奈之下,老付将电话打到了另一家化工公司,推销员小任接住了电话,他仔细对甲苯化验后,发现里边的甲醇含量过高,就通过自己的公司将剩余几桶甲苯换了一下,之后,老付用的甲苯都是小任供给的。

五、套牢经销商

1、与经销商搞好关系

推销员与经销商之间有一种互动利益关系。如果我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在我去向可能经销商推销产品之前,这个可能经销商已与其他公司的推销员确定了销售关系,也有了一定的客户,当然,我还不知道经销商是何许人,见面后,这个可能经销商是我的亲戚或好朋友,那么这个“可能经销商”前边的两个字就可以去掉了。那个推销员和我相比肯定没有我和这个经销商的关系好,经销商在顾及利益的情况下会将那个公司的产品留下来,但是这种产品肯定被摆放在不起眼的位置,要么就是和我的产品柜台影响相差甚远,遇到顾客询问化妆品或购买那个推销员的产品时,经销商会亲自告诉他或手下的人按经销商的意思多将我的产品介绍一下,以促成交易成功。由此我们可以了解推销员与经销商搞好销售关系也是争夺客户的一大关键。

2、说服高层领导直接面对经销商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礼仪意识根深蒂固,推销员要想争夺到竞争对手的客户,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说服高层领导直接面对经销商。经销商会认为这个推销员、这个领导乃至这个公司都对自己很尊重、很重视。领导的直接造访,会让经销商产生一种心理慰藉。松下集团分市场由于推销员操作不当引发了危机,这个推销员再三对受损害的经销商赔礼道歉,仍旧得不到经销商的谅解,眼看经销商就要失去时,销售经理抱病亲自向经销商道歉,并对经销商的损失进行了补偿,诚意感动了经销商,经销商与公司与推销员更加接近,感情也变得更加浓厚,挽回了经销商流失的危险。

小刘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作为她的竞争对手小罗对小刘的经销商有一定的了解,小罗也曾去推销过自己公司的产品,但效果不是太好。有同事提议,何不让你的经理去试试,小罗想想也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王经理,王经理对这种做法也很赞成,于是就亲自到这个可能经销商那里以促进这笔业务。王经理的突然造访让他受宠若惊,看人家公司多么尊重我,提出考虑一下,王经理欣然答允。两天后,这个可能经销商打电话让小罗送货,竞争成功。

作为推销员,你不妨试试也让你的领导直接去面对经销商。要知道,领导比你大,有时你做不到的事情,如果有领导出面,情况会有所改观,因为领导和推销员之间,经销商更乐意接受领导。其实不论哪个客户都是这样。

3、利用外界因素,先下手为强

小李是甲食品公司的经销商。这天,他到这个食品公司要求做产品广告,以提高该产品的销售效率,这个公司的秘书冯小姐一见小李进来,忙放下笔将手中的资料放进抽屉,进了经理办公室。小李等了约五分钟不见冯小姐出来,就站起来四处走走,蓦然间发现冯小姐没合严的抽屉里放着一份产品促销策划书。冯小姐终于出来了,她告知小李公司暂时没有做广告的打算。正好小李也是乙食品公司的经销商,他与乙公司的推销员小王的关系不错,第二天,他去拜访了小王,寒喧过后,小李问小王:“甲公司最近有没有什么动静?”小王摇了摇头。“没动静就表示有大动作。昨天我到甲公司去办事,无意中发现他们正在做产品促销策划……”小王忙将此事告诉了经理,经理马上召开紧急会议,连夜赶了份促销策划书,促销活动比甲公司提前一步进行。当天有许多甲公司的客户参与并签订了购货订单。

外界因素就象是一双无形的手,影响之大并非平时所能想象,所以一旦抓住机会就要比对手先下手,占领有效时机,把握商机。

4、暗地笼络经销商的业务骨干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众所周知,每一个饭店或酒店都有各种酒摆放在橱窗内以供顾客选用。小张是甲酒的推销员,小李是乙酒的推销员,服务员是孙小姐,小张和孙小姐的关系比小李近,有顾客想喝乙酒,孙小姐会怎么做呢?她肯定会说:“我们这里新到的甲酒,大家反映酒香浓厚,口感比较好,您可以品尝一下。”然后顺理成章地取出甲酒。在药房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

在市场经济中销售关系是多方面的,接触不同的人就要跟不同的人搞好关系,利用他们的影响去获取客户,推销员也是这样,在此不一一列举,也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作崇吧。

六、利用对方内在的调整,渗透挤进

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变化,企业也是一样。几乎每家企业每年都要进行机构或人事调整,作为推销员,要想争夺竞争对手的客户,此时是一个大好时机,因为企业调整期或制度不完善或人员不到位,出现漏洞,容易渗透挤进,占领客户。

上海某食品公司最近发布了一份由于机构调整人员要变动的公告,弄得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有些人心惶惶。推销员无暇顾及业务和客户,领导在进行日常工作的同时也有点心不在焉。作为另一家食品公司的推销员小耿瞅准了这个时机,对自己的业务计划做了重新制定安排,在对手无暇顾及防备时,一一进行了布局实施,结果对手的客户群减少了许多。

以上所说的都是争夺竞争对手客户的方法,然而,推销员在提高推销效率、争夺竞争对手客户的同时,还应做好防止对手争夺自己客户导致客户流失的准备,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要根据客户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

阅读全文

与史密斯促销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黄山品牌卷烟营销策略组合分析 浏览:756
医药市场营销结课论文 浏览:654
二手商品市场营销策划书 浏览:715
市场营销原理及概念 浏览:688
祺兴电子商务 浏览:645
市场营销课堂建议 浏览:997
创业开店策划方案范本 浏览:53
茶叶的市场营销学 浏览:51
卷烟厂市场营销是干啥的 浏览:574
市场营销二学位的优点 浏览:308
网络营销学考题 浏览:83
幼儿园元旦亲子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9
百色芒果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391
市场营销优秀履历 浏览:633
市场营销四格漫画图 浏览:683
护肤品地面推广方案 浏览:664
婚庆公司网络营销 浏览:264
市场营销接近顾客的是题目 浏览:458
小米网络营销对象 浏览:446
市场营销中的政治风险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