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打動消費者的6大營銷策略
打動消費者的6大營銷策略
所謂營銷策略就是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打動消費者的6大營銷策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權威原理
權威原理就是指深深植根於我們心中的對權威的敬重感、服從性。
在我們的文化道理體系中,尊重權威基本無處不在,學生遵從老師,士兵遵從上級,員工遵從領導,病人遵照醫囑……尊重權威的指令已經讓我們潛意識中形成了服從權威是應該的,而違抗權威則是錯誤的這種意識。
頭銜、衣著和外部標志是三種最典型的權威象徵。
點評:權威毫無疑問在營銷銷售中一直非常奏效,我們看看電視中頻繁出現的穿著白大褂的各種牙膏、保健葯品廣告就知道了。但是由於權威的造假,大眾對待權威的態度更為謹慎,而市場營銷者需要確保如何使消費者信服權威。
稀缺原理
稀缺原理是指讓我們意識到可能會失去某種東西時,害怕失去某種東西比希望得到同等價值東西對人們的激勵作用更大,更能使說服我們。就是所謂的“機會越少、價值就越高”。
點評:我們對稀缺原理最直接的應用也許是“限時、限量”策略了,如果在營銷銷售的過程中,可以巧妙地讓消費者意識到不這么做將會失去什麼,比告訴消費者這樣做可以得到什麼,營銷效果可能會更好。
互惠原理
互惠這條原理說,要是人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當盡量回報。經常會在看到超市裡提供免費試吃後,很多人買下以前從未嘗試的食物,或者連基本的商品詢問都免去。
在客戶邀請函中主動在信中放一點小禮物,可能增加對方對自己品牌和個人的好感,增加到會率。馬路邊,手拿吉它演唱的流浪者比毫無付出的乞討者獲得更多捐款。這些都是互惠原理發揮得潛在影響力。
點評:中國有句俗話,吃了人家嘴軟,拿了人家手短。我們從小被教育要懂得感恩,任何人都不希望別人說自己小氣鬼。
所以互惠原理能用作獲取他人順從的有效策略,有些要求,要是沒有虧欠感,本來是一定會遭到拒絕的;可靠著互惠原理,你很容易讓別人點頭答應。
承諾和一致原理
承諾和一致就是一種要與我們過去的言行保持一致的願望深藏在我們的心中,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確立了某個立場,就會面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相應地改變以前的一些行為,以證明此前的決策是正確的。
在生活中,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如我們在向朋友介紹一個自己感覺不錯的品牌之後,可能變得更加忠於這個品牌;對於自己選擇要嫁的老公後,盡管吵架後友人訓斥其不好,老婆還是會不自覺地去維護;對於選秀明星,我們經常在選定一位投票之後,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它等等。
點評:在我們的道德文化意識里,保持一致都是一種最具適應性、最受尊重的行為。前後不一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良的品行。
所以,盡管有時候雖然心裡知道不對,但是在這種保持承諾與一致的力量的驅動下, 還是會堅持到底。市場營銷者可以恰當利用這種心理,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社會認同原理
沃爾特·李普曼說,當大家都以相同的方式去思考時,沒有誰會想得太認真。社會認同原理指出,我們進行是非判斷的標准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麼想的,尤其是我們要決定什麼是正確的行為的時候,我們會把多數人都去做的事情看成是正確做法。
點評:我們都知道,在一般情況下,根據大眾的經驗去做的確可以使我們少犯很多錯誤,這為我們決策提供了方便及捷徑,所以,對於市場營銷者來說,提供了一個完成營銷任務的契機。
如大眾在購買書籍前,經常希望看專家的推薦列表;購買衣服時,喜歡看有關的評論;出門旅行時,經常會咨詢身邊朋友推薦酒店。在營銷過程中,市場營銷者需要想辦法使消費者的社會認同感得到滿足。
喜好原理
人們總是願意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提出的要求,這就是喜好的.原理。也就是中國古語所說的“投其所好”。
一些相當可靠的、能令人產生喜愛之情的因素有:
1)漂亮的外表。我們經常會下意識地把一些好的品質加到外表漂亮的人頭上,像聰明、善良、誠實、機智等等;
2)相似性。我們喜歡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不管他們是在觀點上、個性上、背景上,還是生活方式上與我們相似,都會使我們對他們產生好感。
3) 稱贊。當別人有求於我們時,他們奉承我們或是聲稱與我們相似,我們就會對這些人做出正面的評價。
4)接觸與合作。我們對接觸過的事物、熟悉的東西往往會更有好感,如此下意識地對它產生喜愛之情。
5)關聯。人們對相互關聯的事物有相似反應。如天氣預報不準確時,我們往往會埋怨播報員;大眾對那些一直表現出美好事物的品牌,容易產生美好的聯想等。
點評:盡管我們不太承認,但是不管作為普通消費者,還是營銷者,我們可能都曾應用過喜好原理或被喜好原理利用過。
在營銷和銷售的過程中,這些方法的效果屢試不爽,但是也越來越容易引起反感, 想想我們對身邊做銷售保險業務的熟人往往敬而遠之,就知道負面的作用有多大了,所以如何尋找能夠暴露顧客背景和興趣的蛛絲馬跡,並很好的運用喜好原理,真的是一門-的課程。
;『貳』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請幫下忙,急急急
紅色狂飆:400倍速王老吉成功學
從2005開始,王老吉以大熱之勢成為中國營銷界最具黑馬本色和盤點價值的名字。在此之前,沒有人想到,作為嶺南養生文化的一種獨特符號的「涼茶」,在兩廣的大街小巷裡沉澱一百多年後,2005年突煞飄紅全國,一年銷售30億。
在南方一些地區,打麻將熬夜喝一罐王老吉,運動後喝一罐王老吉,酒樓的飯局上要一罐王老吉已習以為常,在浙江某些地區甚至有婚宴上不可缺少「茅台酒、中華煙、王老吉」的習慣。2006年的世界盃,熬夜喝王老吉更是成為時尚。
從2002年銷售1·8億元到2003年6億元,再到2004年的8億元躍升為2005年的30億元,2006上半年,王老吉的銷售已達18億元。短短數年時間,王老吉銷售額激增400倍。四年時間把一直囿於兩廣地區的涼茶賣遍全國,做到一年30多億元,引爆涼茶市場,王老吉的營銷魔方是什麼?
定位
作為。清熱解毒去暑濕」的中草葯飲料,「涼茶」這一概念是典型性的地域概念,除了兩廣,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對於「涼茶」這一概念幾乎一無所知,在上火的時候也從沒有想到喝涼茶,都是通過牛黃解毒片之類的清熱解毒類葯品來解決問題,這成了王老吉打入全國市場難以逾越的障礙。顯然,如果以「涼茶」的概念切入全國市場,不但市場培育過程緩慢,而且教育「涼茶」概念的費用也是一個無底洞。
王老吉在市場洞察和消費者研究方面可謂下了苦功,在定位上擺脫了「涼茶」概念的糾纏,跳入海量的「飲料」市場中競爭,並在海量的「飲料」市場中區隔出一個新品類——「預防上火的飲料。!。怕上火,喝王老吉」成為核心訴求,把涼茶的功能刪繁就簡歸納為「怕上火」,使其通俗化和時尚化。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功能,同樣的包裝,僅僅因為「概念」不同,不僅破解了「涼茶」概念的地域困局,更開創了一個「涼茶」的藍海。
當王老吉定位於涼茶的時候,它只是一個區域品牌,當王老吉定位於不上火飲料的時候,它卻得到了全國市場。其成功的關鍵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解讀產品,並把這種解讀轉換成消費者容易明白、樂於接受的定位,這樣的定位一經轉換,巨大的市場機會就凸現了出來。
產品策略
涼茶是以中草葯為原料的保健飲品,有「預防上火」和「降火」的作用,這種實實在在的功效是涼茶與其他飲料相比的核心優勢。「上火」是人們可以真實感知的一種亞健康狀態,通過中醫和現代媒體的傳播,消費者對「上火」的認知相對清晰,而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預防上火」和「降火」的市場需求日益龐大。用中醫的觀點來看王老吉的組方,其「預防上火」和「降火」的功效是經得起考驗的。當消費者感覺到要上火或者已經上火時,一般情況下喝兩罐王老吉能夠感覺到效果,這種真實存在的功效足以支撐王老吉在飲料市場中闖出一條陽關大道。作為涼茶市場的執牛耳者,王老吉的功效正好滿足了這個未被切割的飲料市場,這為王老吉的井噴提供了機會。
傳統的「降火」涼茶實際上是中草葯熬煮的葯湯,效果雖好,但味道苦,即使在廣東,年輕人也很難接受,這也是廣東涼茶偏安廣東一隅,難以走出廣東的主要原因。經過反復的口感測試後,罐裝王老吉選擇的是偏甜的配方,現在的王老吉口感像山楂水一樣,更接近飲料的味道,滿足了全國各地不同消費者的口感要求,在口感上得到了大眾的喜愛。從營銷角度分析,通過口感的改變取悅消費者是王老吉營銷全國極其關鍵的一步棋,重新調配後的口感極大地擴大了王老吉的消費者群,使其市場潛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一個好的品牌名稱是品牌成功的第一步。「王老吉」的品牌名稱看似土裡土氣,但從品牌傳播角度考量,這個名稱有獨特性,而且好念、好寫、好記,很容易傳播。涼茶作為中國傳統中醫葯文化及嶺南養生文化的衍生品,兩廣地區的老百姓當做清熱止渴解暑濕的保健養生飲品流傳了千百年,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地道的本土文化特徵。「王老吉」頗有返璞歸真意味的品牌名稱與「涼茶」的產品屬性無疑是相當匹配的。
「王老吉」的品牌名稱在幾方面體顯出策略性:第一,區隔競爭對手,涼茶品牌眾多,王老吉因其品牌名稱獨特而與其他品牌形成鮮明的區隔,在消費者的記憶中搶先佔位;不以「涼茶」兩字作品牌名的後綴,在兩廣以外的市場推廣中節省了「涼茶是什麼」的傳播成本。第二,品牌名稱也是產品創始人名稱,創始人品稱與品牌名稱的無縫對接賦予品牌歷史感和文化感,尤其是王老吉不遺餘力地把創始人「王老吉」塑造成涼茶始祖,更是使王老吉成為「涼茶」的代名詞,這種品牌印記的形成成為其他品牌難以跨越的壁壘。第三,「王老吉」三個字無論拆開還是合在一起,都非常吉祥,迎合了中國人講意頭的嗜好,從這點上看也就不難解釋王老吉為什麼在浙江地區能夠與中華煙、茅台酒一道,成為婚宴筵席上的「三小件」。
罐裝王老吉的包裝主色調是紅黃兩色。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沉澱,對於色彩的體認,最具傳統意義和文化認同感的非紅黃兩種顏色莫屬;涼茶是傳統中醫葯文化和嶺南養生保健文化的衍生品,用紅黃兩種色調在包裝中表達王老吉無疑是相當到位的。紅紅火火的紅色易拉罐,擺放在貨架上非常搶眼,使得王老吉在終端的視覺效果尤其突出。
促銷策略
非典之前的王老吉知名度僅限於廣東,年銷售額不到l億元,企業發展不溫不火。在與非典抗戰的非常時候,鍾南山在接受電視采訪時的一句話為涼茶做了一次價值不可估量的廣告——「廣東人自古以來就有喝涼茶的習慣,喝涼茶對抵抗SARS病毒有良好效果。」當年全國防治「非典」的用葯目錄也是由廣東制定,一些清熱解毒類的葯品名列其中,王老吉的「廣東涼茶顆粒」也被列入,這為涼茶在全國的普及提供了一個契機。而經過「非典」的洗禮,人們的保健意識空前增強,同時也讓人們對中葯有了全新的認識。冥冥之中的天災人禍成為王老吉快速啟動全國市場的按鈕。按照非典前王老吉的市場增長態勢保守估計,如果沒有「非典」,王老吉的發展至少要放慢四年。
王老吉成功啟動全國市場並迅速飆紅,巨額廣告投放持續不斷的轟炸也是其殺手鐧之一。2003年,王老吉的宣傳推廣投入4000多萬,2004年則增加到1個億,2005年1個多億,2006年世界盃期間廣告投入更是激增,全年的廣告投入估計2個多億。在中央電視台2007年廣告招標大會上,又以4.2億元成為2007年央視廣告的標王,近三年王老吉廣告投入連續以幾何的趨勢猛增,而其銷量也隨著廣告投入的猛增三年。三級跳」-2003年6億,2004年10億,
2005年一舉躍升到30億,2006年上半年已達到18億。
在巨額的廣告投入中,王老吉始終把央視這一全國性品牌最好的孵化機器當作打造品牌的第一平台,同時針對區域市場的營銷需要在地方衛視上投放廣告彌補央視廣告到達率的不足,報紙和終端廣告也在產品的銷售中直到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在媒體投放時機選擇上,王老吉體現了較高的機動性和策略性,如非典期間和世界盃期間央視一套的高頻度投放,以及夏季的常規廣告攻勢。
在宣傳推廣中,王老吉除了傳播產品的核心利益「怕上火喝王老吉」,也非常重視品牌形象的建立,2004年8月,以王老吉創始人為題材的民間傳奇劇《嶺南葯俠》在中央電視台一些地方頻道播出,就是由廣東加多寶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罐裝王老吉)、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廣州王老吉股份有限公司(利樂包裝王老吉)三方投資1200萬元拍攝的,這種以電視劇為載體的「隱性廣告」體現了王老吉傳播品牌的良苦用心,收到了很好的品牌宣傳效果。此外,王老吉在終端公關、消費者公關和促銷上也投入了不少的費用。充裕的宣傳推廣費用,線上線下、高低結合的媒體投放計劃使王老吉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市場由南到北不斷擴張。
危機公關
2005年,職業打假人以王老吉配料含有的夏枯草「沒有列入國家110種葯食同源名錄」將其告上法庭,緊接著又以「作為普通飲料,違規在廣告中宣傳功效」向廣東省衛生監督所投訴其他六個涼茶,有關部門按照相關法規讓上述品牌停止了「清熱解毒」的宣傳。這兩個危機事件對於王老吉涼茶來說不啻於當頭一擊。
在「狀告王老吉」事件發生後,廣東加多寶管理層迅速出面向媒體澄清事實,並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同時組織中醫葯專家針對「夏枯草」問題撰寫應訴材料,最終贏得了官司。廣東加多寶管理層牽頭粵港澳涼茶企業由政府出面申請將涼茶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目錄更加體現了王老吉敏銳的營銷意識和老練的公關手段。2006年5月25日涼茶獲得國務院批准,進入中國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目錄。涼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配方和術語受到《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公約》及我國有關法律的強制保護,以王老吉為首的涼茶產品終於打破了功能訴求的瓶頸。
「入遺」的成功不但讓涼茶產品了合法訴求獨特功能的「護照」,更是在政府層面構築了一道中國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名錄之外企業難以跨過的競爭壁壘。作為市場上的寡頭,王老吉無疑是「入遺」的最大受益者。 ,
渠道策略
用王老吉管理層的話來說,廣告是王老吉的空中部隊,終端則是陸戰隊。事實上,王老吉短短幾年間迅速上位,終端是其成功的「兩把斧」之一。可以說,在全國飲料市場,王老吉在終端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執行力度可以排到前幾位。
在終端建設和管理方面,王老吉將「精耕」和「創新」兩種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
精耕:做好每一個終端
從鋪貨上看,隨便去一個二線城市轉一下,幾乎每個士多店都可以買到王老吉。終端執行也非常到位,幾乎在所有大中型賣場都統一上TG或者端架,以及形象堆頭,而且賣場廣告力度直逼另一飲料巨頭蒙牛。除了賣場廣告外,店招廣告和招貼海報在大街小巷子的出現頻率也極高。高鋪貨率使消費者隨處可以買到產品,無孔不入的終端宣傳攻勢與高端宣傳相比到達率更高,更有效率,王老吉的成功印證了「終端為王」的道理。
創新:開辟飲料市場新通道
飲料產品傳統的渠道是商場、超市、士多店,狹窄的通路加劇了產品之間的競爭。王老吉在選擇通路時,緊緊抓住「怕上火」人群,把產品的銷售通路向目標消費者的生活前端延伸,開辟新的藍海。王老吉不僅進入了各種商超,甚至進入餐飲店、酒吧。在on-trade市場,王老吉就做得非常成功,除了酒類,絕對是老大。在一些城市,王老吉還選擇湘菜館、川菜館、火鍋店作為「王老吉誠意合作店」,投入資金開展促銷活動,並且把這些終端場所也變成了廣告宣傳的重要戰場,設計製作電子顯示屏、紅燈籠、牙簽盒、菜牌等宣傳品免費贈送。2004年起,王老吉與肯德基合作,王老吉涼茶正式進入洋快餐店肯德基,藉助肯德基德品牌和網點資源來拓展市場。
不放過任何一個存在消費需求的場所,通過消費者的功能需求把通道向消費者生活前端延伸,王老吉這種終端思維使其贏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叄』 房地產營銷中怎樣通過建立消費價值觀贏得消費者的認同感
..........
『肆』 出版物的營銷手段大體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特點,有哪些具體案例
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又被形象地稱作「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的思想最早出現於對大眾媒介的分析。美國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指出,注意力是媒體的一種資源。它的特點是:稀缺性、不可復制性、從眾性、傳遞性。注意力經濟通過眼球爭奪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使消費者的注意力轉化為購買力,從而獲得更大商業利益。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如何更好地開發注意力資源,提升出版物的內容質量,提高出版企業的實力,打勝「眼球爭奪戰」,是每個出版企業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出版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例如,消費者到當當網站購書的時候會看到網站為消費者定製的各種廣告,如與消費者所購圖書相類似的其他圖書、消費者可能喜歡的圖書、熱賣的新書等。以此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這種通過售賣注意力而吸引用戶的廣告模式日益受到企業的重視。
4P理論
本文的出版物營銷基於市場營銷學中的經典理論——4P理論進行,即以產品(Proct)、價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銷(Promotion)為核心的營銷策略。當一個營銷活動中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合理時,那麼這個營銷活動將取得成功,其營銷目的將得以實現。在新的經濟大背景與出版物市場環境下,4P理論依然適用於出版物的銷售活動,但必須指出的是,隨著經濟大背景與出版物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4P理論的策略內容與實施方法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注意力經濟背景下的出版物營銷工作需要更多的創新和創意來與4P理論進行有機的融合。
眼球經濟下出版物營銷4P 理論之運用
Part.1
出版物營銷的產品策略
01
創新選題策劃
實行產品經理制,把出版物作為產品進行經營,根據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從敲定選題到制定相應的裝幀設計、文案、定價等產品要素,乃至預測產品進入市場後的利潤狀況,打磨包裝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並跟進後期推廣、銷售的整個過程。隨著出版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讀者的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個性化,選題策劃不再僅僅是出版的一個環節,而是對於整個出版流程的統籌規劃。出版企業只有主動貼近市場,優化出版流程,加強對於各出版要素的控制,依據讀者需求進行出版物的全面策劃,才能打造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出版產品。這就要求產品經理統籌所有環節,對現有出版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傳達產品理念、強化流程執行,並對出版各個環節中產生的成本、費用進行跟蹤監測,設法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例如:磨鐵圖書是產品經理制度的首創者。磨鐵在打造朱德庸所著《大家都有病》時,由產品經理負責的團隊先敲定了編印發所有細節流程,然後對內容進行繁簡互換、校對排版、封面製作,與印刷廠、油墨供應商、紙張供應商等商議確認,繼而在圖書印刷的同時,通過微博平台、視頻製作、新書發布會等方式進行立體化營銷,在短短2-5天之內完成了從僅有電子書稿到圖書上市的全部過程。這本暢銷書的成功是將出版物當成產品進行全流程市場化運作的大膽嘗試。
02
創新出版內容
1、差異化策略:
即尋找細分市場,打破思維定式培養逆向思維,採取內容異質策略,避免出版內容同質化。例如:清華大學出版社在2011年1月出版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就是一個通過逆向思維實現出版暢銷的典型案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從小成績不好,卻最終取得令人矚目成就的男孩於智博的成長經歷。這本書的主人公在年輕時成績並不優異,但經過不懈的努力與勤勞刻苦的學習,他在21歲時就在戴爾公司的重要部門任職,還曾是花旗銀行的「全球領袖計劃成員」之一。這本書通過這個真實案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功靠的是堅持不懈的努力而非先天的聰明才智,所謂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並不一定正確。這樣的觀點和曾經風靡一時的諸如《哈佛女孩劉亦婷》之類的勵志書籍有很大不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樣的教育模式和成長模式與人們以往推崇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差異,這就容易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和興趣。
2、內容精品策略:
精品策略也即提升出版物的內容質量,打造精品內容。雖然在當今的市場化潮流下,成功的營銷策劃和裝幀設計對於出版物的暢銷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出版物的暢銷仍要以好的內容質量為前提。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貝貝特公司的「理想國」品牌就是以富有文化底蘊的優秀作品感染讀者的典範。該品牌做每一本書都基於文化層面的考慮,雖然並非每一本書都是暢銷書,但是每本書都力求達到市場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的最大化。該品牌擁有蔣勛、舒國治、陳丹青、梁文道、白先勇、董橋等知名作者,意在通過一些在時代喧囂中引人思考的好書,喚醒讀者對於理想的熱情。貝貝特始終堅持文化擔當,以諸多高質量出版物塑造了獨特文化品牌。
03
創新出版形式
創新出版形式,就是要通過別具一格的設計,更恰當地表現出版內容,更迅速地吸引讀者眼球,更好地為出版內容服務。要通過創新出版形式,達到迅速傳遞內容信息、展示出版物藝術性、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的效果,最終促成讀者購買,促進出版物的銷售。
幾米所著《世界別為我擔心》的巧妙設計值得借鑒。在這本書的封面上,一個小男孩趴在一隻被蒙上雙眼、束縛了手腳的大灰兔上。這個意象具有豐富的涵義,象徵著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被捆綁的手腳和被蒙蔽的雙眼就像生活中的諸多無奈以及不可控的因素,對未知、對跌倒的恐懼導致我們有了諸多對生活、對外界、對自己、對他人的擔心與質疑。封面上的繪畫既貼切這本書的主題,又以明亮的顏色吸引了讀者的眼球。同時,以橙色為基調、形式新穎的腰封也為這個充滿創意的封面添加了更多新鮮的元素,使得這本書在眾多圖書中能夠迅速被讀者發現。這本書以合適的裝幀、豐富新穎的內容、鮮明的色彩刺激讀者的感官,以其可感度和吸引力凝聚了讀者的注意力,使讀者產生了新鮮感、親切感和認同感,刺激了讀者的購買慾望,促進了該書的暢銷。
『伍』 有哪些粉絲營銷的經典案例
一、小米手機
小米在社群營銷上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調集粉絲。小米首要通過三個辦法調集粉絲:運用微博獲取新用戶;運用論壇維護用戶活躍度;運用微信做客服。
2、增強參與感。比方說,開發MIUI時,讓米粉參與其間,提出建議和需求,由工程師改進。這極大地增強了用戶的主人翁感。
3、增加自我認同感。小米通過爆米花論壇、米粉節、同城會等活動,讓用戶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
4、全民客服。小米從領導到員工都是客服,都與粉絲持續對話,讓其覺得自己是被重視的,有問題第一時間解決。
二、羅輯思維:付費粉絲會員
羅輯思維首先將目標用戶定位為85後白領讀書人。這類人群有共同的價值觀,並渴望社群中找到精神上的優越感。羅輯思維為這群用戶提供獨立思考的啟蒙和捷徑,最大程度喚起用戶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用戶的動機並養成分享習慣。
然後通過活動讓用戶獲得利益。比如羅胖售書活動、眾籌賣月餅活動、柳桃的推廣活動。借這些項目,讓粉絲會員可以對外銷售商品,從中得到回報。
更重要的是,那些有能力、有才華的人還可以在羅輯思維300萬用戶面前展示自己,靠自己的能力獲得認可和支持。有內容互動也有精神上的價值輸出,最後還養成了用戶的付費模式,邏輯思維將粉絲會員做得風生水起,可圈可點,可謂是名利雙收。
(5)認同感營銷案例擴展閱讀
粉絲經濟最為典型的應用領域是音樂和電影,在音樂產業中真正貢獻產值的是藝人的粉絲,它由粉絲所購買的CD、演唱會門票、彩鈴下載和卡拉OK中點歌版稅等收入構成;而在電影產業中,一部電影的票房很大程度上也是藝人的粉絲貢獻,明星對於粉絲的號召力有多大,往往影響著票房的收入。
而粉絲產業的形成,大致從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開始,逐漸形成有組織,有規模的粉絲產業,例如最有影響力的超級女聲當屬李宇春,其粉絲的忠誠程度是別的明星無法比擬的,因此,李宇春的演唱會總是一票難求。
而蘋果手機的出現,讓粉絲經濟從娛樂文化產業轉移到產品製造領域,因為喬布斯的個人魅力,以及在全球IT和互聯網領域的傳奇經歷,其明星效應對蘋果公司推出的iPod和iPhone系統帶來了很大的推動。
iPhone很快就在全球和國內市場擁有了龐大數量的「果粉」,但凡蘋果公司推出新款iPhone手機,「果粉」總是會一馬當先的搶購。
『陸』 「小正太」LIFE「來福醬」掀開東風本田Z世代營銷大幕
「有這么元氣滿滿的『小正太』加盟,(B站)汽車區終於要站起來了!」在10月15日開幕的第二十一屆武漢國際汽車展覽會(簡稱「武漢車展」)上,嗶哩嗶哩「舞見」青鳶Cyan等知名UP主前來為剛剛入駐B站的東風本田全新小型車LIFE「打CALL」,而這款經過票選定下中文昵稱的「來福醬」儼然具備了成為「流行梗」的潛質。
《汽車通訊社》了解到,東風本田對LIFE來福醬的期望並不僅僅是獲得很好看的銷量「成績單」,而是希望利用這款小車探索如何通過「破圈」「入圈」吸引更多的年輕用戶(橫向),並以樹立全新IP形象的方式增強用戶的認同感(縱向),從品牌、產品、服務等方面繼續佔領Z世代消費者的心智。也正因如此,身負「開路先鋒」職責、可甜可鹽的來福醬,接下來會玩得多「嗨」?大家的腦洞可以再大一些。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銷售心理學實例
銷售心理學實例
身為銷售人員,應該要學會從成功的銷售實例中總結出方法。下面銷售心理學實例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歡迎瀏覽。
對於溝通過程,不管是廣告,銷售信,傳單或建議書,你越研究就越發現,成功的交際行為都利用了人類行為的特性。
你越意識到這些常識,人的基本品質,你的溝通就會變得愈加的效果卓著。
1.人們會聽從自信的領導。
從商務上講,人們會支持那些他們看作領袖的公司。有意思的是,這些形象可以是真實的,也可僅僅是形成的一種認知,這對你的意義就是,如果你在某一方面造詣頗深,那就要確保自己讓別人了解你的學問,要經常做提升自我形象的事情。
2.人們集體行動中有趨同性。
所謂“樂隊車”現象。溝通時可以運用,這是一個可以推動你事業的有效市場工具。
3.對有期限壓力的任務,人的回應最佳。
1/10的銷售信,50個廣告中,有一個廣告的可以收到較好的反應。所以,加上一個真實的期限和一個真實的理由,就能大大提升人的回應率。
4.人比較容易失去自我身份感。
流動性不斷地讓人忘掉過去的興趣,面對新的事物可能產生新的興趣。這是一個好的商機。
如果僅有你一家公司給人寫信,或者謹說:你欣賞他們,你會贏得極大的忠心。有趣的是,我們的客戶(零售,公司對公司或一些事務所)已經利用過這一機會,起初,幾乎沒人對他們的信有回應。但是,那些長期進行的銷售活動中,這一樹立忠誠度的活動是卓有成效的。
5.人的注意是有不完全的。
你也明白,人都是如此,我們專注於自己的狀況,但是,想到別人也這樣,我們會慚愧。不只要他們注意我們,更要對我們擁有的興奮。但事實上,他們被自己的生活分散了注意力,他們不會理會我們,直至我們把這些說明可給他們帶來什麼。
有什麼對我有用的?
你得引起他們的注意,努力保持他們的注意,聽從老講道者的建議:告訴他們你要告訴他們什麼,告訴他們要說的內容,再重申告訴他們的內容。關注微信"世界500強職場法則"了解更多團隊管理技巧。
6.人喜歡瀏覽,不愛閱讀。
很多人不善閱讀,或懶於讀書,所以信息要短而宜人。當然,不是說,短的一定比長的好,意思是說,如果一個詞能達到目的,就不要多寫。
如果你要紙上營銷,就要比把出售的信息放在贈券的信封里,費更長的篇幅,更充分的論證。有力量的標題,引言段,短詞句是吸引人瀏覽的關鍵,然後再吸引他們讀下去。
7.人懷疑完美。
簡言之,對准客戶,要告訴你所有優點和成就,也要講自己的弱點,這種坦誠的方法能為你贏得很多朋友和更多的銷售量。
8.人對普遍性有認同感。
很多人期待有人領導。而且,人認同寓言,見證,例子,過去的案例。這不是操控,這是說服別人的藝術所在。
其中一封很有名的銷售信是這樣開始的:
親愛的朋友,一位古波斯的詩人寫道:如果有兩分錢,一個買麵包,另一個為靈魂買一束風信子花。這封信的上方是一分錢,你可能猜到,這是賣《讀者文摘》訂閱券的,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許多年以來,簡直有成千上萬的一分錢從世界各地為了那個關於靈魂的主題寄到這里
9.人喜歡知道常規和易行的公式。
想想是不是這樣。從“十戒”開始,經常有人告訴我們做事情的公式,5點計劃,3個容易的步驟,4個重要因素等。
多年以前,我替一家熟食店做顧問,我們的精美食物種類頗多。人們會打電話問有沒有野餐套盒。我們說,“沒有,不過我們有色拉,肉,餡餅,甜點。。。”我們列了很多讓人流口水的食物,你猜那打電話的人說什麼“謝謝,我再打電話吧。”結果,生意泡湯了。
人不願做決定,希望有人幫他們做決定,我猜他們希望有些驚奇的東西。所以,從那時以後,要有人打電話要野餐套盒的話,我們就會說“有,兩個人30美元(或別的)”,無可避免地打電話的人會說,“好,我們明天來取一份。”,因為,我們記住了那個道理,我們利潤大大提高了。
10.很多人熱衷於權利。
人抵製做決定是因為做決定會使人失去高高在上的感覺。所以,關鍵是強調購買之後會有這種感覺。。。。。。
很多職場新人都談到了工作經驗的問題,似乎招聘公司不給你機會,你就沒辦法獲得必要的工作經驗,其實並不一定。
很多資料在網上都是可以找到的,只是看你具備不具備足夠的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而這個收集與處理信息的過程,也能極大的提升你的職業能力。
我一直有個感覺,
在"模仿中成長,在創新中成功",其實在真正的職業工作中,大多數的工作都是模仿重復,強調的是工作效率,而不是創新。對於企業而言,過度的創新必然導致過多的失敗,以及效率的低下。
以下方式是我的成長中曾經做過的,你們也可以試試。
看到很多談應聘技巧的帖子,其實並不實用,有菜譜並不代表能做出好菜,能不能做出好菜仍要看你天天炒,日日炒,炒出來的本事。
所以,我這里要強調的一點是,你收集到的任何資料都不能只是看看,而必須自己手把手,動手去整理、去歸類,去建立新的結構,這個信息收集與處理的過程甚至比你最後總結成文的文字更重要。
何謂"學習"?學習學習,學而習,習而成習慣。光學不習,那知識還只是書上的,老師教的,不是你自己的,只有你重復練習了,經過量變,才會有質變,當你形成條件反射時,你就真正掌握這個東西了。
這個過程需要維持兩至三個月的時間,一定要堅持下去,你會看到自己的變化的。否則,你會用你最青春的兩三年來慢慢沉澱出這些你兩三個月就能掌握的東西。
一切一切,其實,你們比的不是其它的東西,只是比的速度。
這也是為什麼我那麼強調基本功的原因。
1. 職業分析:
A. 分析性格--分析長處和短處--分析大家都有的長處--確定自己最終發展的專業
B. 確定興趣--分析競爭的激烈程度和發展的空間大小--尋找相對優勢-確定自己最終進入的行業
C. 確定行業內自己的專業方向,繼續保持自身的專業優勢。
2. 編寫行業報告--著重對行業全面性的把握。
A. 通過上網查詢和購買行業報刊,收集不少於三十萬字的行業、重點企業的有效資料,在電腦中進行資料分析、分類、匯總。
B. 參考同類行業書籍,確定寫作提綱,確定文章結構和邏輯方向,培養文字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以及熟練的電腦使用技能。
C. 將三十萬字資料濃縮成十至十五萬字,寫成一本符合出版行文格式要求的行業報告。如果選題好,還真的有出版的可能性。如果有一定的獨特見解,也可以寫成文章爭取在專業刊物上發表,樹立個人專業形象。
3. 編寫講座報告--著重對專業系統性的把握。
A. 根據你希望從事的專業崗位,從報告中選擇兩到三個重點,將書稿壓縮成兩萬字的講座稿(按每分鍾150字的演講速度,即兩個小時)。
B. 將演講稿再濃縮成兩千字的提綱和重要內容,使用PPT軟體編成演講用演示文件,並根據相關內容配以精彩圖片。
C. 培養職業化的公眾表達能力和表達方式,練習普通話,使用講座稿進行互動講座和演講練習,只到脫口而出。
告訴大家兩個名人是這么成長的.
一個是教英語的李陽,他讀大學時成績不好,英語不及格,然後他做什麼去了?他跑到沒人的地方大聲喊英語去了.
一個是做廣告的葉茂中,他賣廣告賣不出去了,他跑回家寫書.別人看到的和他自己說的是拿著書出版出了名,發達了.其實做過這個事的人才會知道,當他把這本書寫出來時,能不能出版已經不重要的,因為他知道他變化了.
我當時也是沒辦法了,把所有的錢買了台電腦,在家裡做了三個月這個事,三個月後的變化是驚人的,我的父母、我兼職的公司的老總,最重要的是我自己,都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
完全不同了。
其實我寫的已經不是理論了,其實什麼都沒有技巧的,只是多看書,然後多做,硬磕,堅持下去,剛開始覺得沒變化,沒感覺,很累,堅持不下去,然後做著做著,就越來越快了,然後慢慢的有變化.
而且有意思的是,我在家呆了三個月,做的事其實根本與我所從事的工作沒有一點關系.只是這三個月的訓練,對於我的邏輯、結構、全局性、文字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
至於收入翻5翻,當年一個月也就八百塊錢,然後做完這個訓練後整個人的狀態都變了,有自信了,然後寫了一個方案去應聘,結果進了一家大公司,當然,開始我還不想去,因為對方只給我800/月,還要自己租房子,吃飯,覺得不好,但是對方連續四個月三次打電話找我,於是我去了,結果去了就後悔了,真正好的公司根本不在乎工資的,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能力。第一個月,我就掙了八千塊,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然後兩個月就轉了正,而有一個有關系的同事,呆了一年還沒能轉正。然後每個月的收入超過工資幾倍,還有年終獎兩萬,出國旅遊,其實也不累呵呵,很回憶的過去。
現在看到太多的人談工資,我確實不喜歡,我這幾年都不和老闆談工資的,因為說出來好笑,帳面工資高了,還要多扣稅.
我只在意公司的分配方式,怎麼樣算提成和獎金,年薪.
上個月有一個和我同齡的名牌大學MBA來我現在所在的小公司應聘,不願意和人事小姐談,老闆不在,我就來談了,我說好呀,以你的資歷我不能和你談給誰做副手的問題了,我跟你談談公司的分配方式吧,其實我們公司普通員工的收入都不高的,只是不忙,周末休兩天,工作滿一年還有一個星期的年休假.
但是公司幾個部門負責人還是有錢的,象我二十多歲,一年將近10萬左右的年薪,其它的我就不清楚了,有幾個我一個星期才見一次的,比我還小,只怕拿得比我還多.你應該也是這樣的吧.
他要求6千一個月的月薪,我說這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不會給你安排業務的,你自己找業務回來,公司給你平台,給你配團隊,能掙多少錢是你的本事.
我說完了,問,你有什麼想法嗎?他說沒想法,起身走人.
太有意思了,你在南京想拿六千一個月,你等別人找事給你做,你為什麼不能自己找到項目呀?六千是底薪呀,差不多7萬2千的底薪,如果是這樣的,那我自己算我應該拿到10萬以上的年薪了.
從來拿底薪和拿年薪的人就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不敢拿年薪,你就不要想著談什麼老闆給你少了.
企業是要盈利的,資本家是要剝削的.問題是,如果你是一個真正能創造價值的人,你自己所創造的價值你是可以拿到手的.
大學畢業生,如果什麼經驗也沒有,只有知識,沒有技能,能找到一個給你幾百塊錢,讓你在這里呆著學東西的企業就應該感謝了,如果你覺得這種企業不是你所嚮往的,你在上大學時就老老實實努力學,少玩,多練.
我工作有一個總結,錢永遠不會是目標,但是它會是結果.
談到職業規劃,有人說過職業可以規劃的,我也相信未來可以計劃的,問題是,你是不是這個能不能計劃出你未來的人,以及,你身邊有沒有熟悉你的高人指點,如果沒有,那你自己都不會明白你自己的未來是什麼的,就象象你去做所謂的性向測試,說不定是你自己在自欺欺人了,這種事多了,沒人會把自己算成一個壞人的。
所以重要的還是那一句話,復雜的生活簡單過,簡單的事情重復做。
你是中文系的,如果你的年紀還不是很大,建議你憑你自己的能力,哪怕是工資少點,你都要進最好的廣告公司,去呆上一年半載,按我說的方法偷師,基本能力提升了,慢慢的你會遇到一些貴人的,還有你會涉及一些行業,慢慢的,你會發覺你內心深處喜歡的行業。
呵呵,特別是哦,女孩子,只有努力才能進大公司,只有進了大公司才能遇到優秀的男生。好男生都關在寫字樓里上班下班加班的,呵呵。生活圈子都小的,你選擇的工作圈在你努力的階段就是你的生活圈。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有五個人非常重要。
第一個,導師,教練。
他教給你實用的技巧、一定的工作經驗,而不是知識。他可以給你指明方向。
這個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前輩、學長。
第二個,陪練,同路人。
任何人的成長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學而習,習而成習慣,練出來的。在這個練的過程中,是一件很苦的過程,是一系列簡單動作的重復重復再重復,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很難堅持下來,這時你需要一個同路人。
他可以是和你共同興趣,共同目標的朋友,最好是你生命中所愛的人。
第三個,榜樣,他是你人生的標桿。
在你一生中,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標桿,你向他學習,受他鼓舞,一步一步向他靠擾。
最重要的是那個你看得到摸得著的人,你知道,不需要通過機遇,只需要通過努力就可以達到的榜樣。
第四個,敵人,看不起你的人,拒絕過你的人。
人不到絕境是不會有鬥志的',你要證明他是錯的,他會給你真正的動力。
第五個,最重要的是第五個,你們覺得第五個人是你自己。
世界上沒有救世主,任何希望當別人救世主的人不是瘋子就是傻子,只有自己才可以救自己。
這個世界上,失敗的人除了天分太差之外,只有以下幾點,懶,方向不對,方法不對,沒有堅持。
如果你自己做不到,你不要怪別人。
基本功是你自己的,細節所積累下來的,能讓你迅速融入新環境.
不知道怎麼跟大家談基本功這個問題.
很多東西大家都沒把它當基本功了.
比如說,我想要的人,他打字很快,他很少很少寫錯別字,有豐富的詞彙量,邏輯很清晰,用詞很准確,這些看上去難不難?
但是在我見過的應聘的策劃文案來看,只有兩個人做到了.一個是做了三年文案的女孩子,慢慢磨的.一個是中文碩士生,還沒畢業.
其實大學到底教給大家什麼了?
知識?
大學階段必須打好你的基本功,這些決定了你就業後的學習能力,階層簡單工作的工作效率.
如果誰還說打字、排版是文員做的事,那隻能說他是真正不明白真正的職場需要。
你們在大學所學到的知識,都是同質化的了,如果將知識變為通用的、標准化的技能才是重要的。
既然學的東西沒用,那在大學還要不要認真學習呢?
當然要,因為這些東西是系統性的,這個學習過程能培養你的學習能力。
知識不能改變你的命運了,但是它可以改變你的氣質。
如果你讀個四年大學出來,你的氣質還不能好一點,那你的大學就真的白讀了。
經常有人在問面試穿什麼衣服呀?
穿什麼衣服重要嗎?
重要的是什麼人在穿這些衣服。
重要的是你的精氣神,你的氣質。
有一天有一個應聘文案的來了,我叫設計總監先和他聊聊。
聊完了,我說這個人不行吧,設計總監說為什麼?
我說我們調性不符,我們多少都有點書卷氣,而他是一臉的江湖氣。
果然,呵呵。
招聘方當然是要看應聘者的外形條件的,但並不是丑的就不招,重要的是能力和你的氣質,是不是符合公司要求的。
重要的是興趣。
然後是狂練基本功,簡單重復積累。
學打拳,你先站三個月樁再說。
面對新人,我說很多東西,你會發現,每個字你都認識,每句話你都看得懂,但是你理解嗎?
領悟,是教不了的。
自己努力吧,自己重復做,再會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你考公員員如果死活考不上,那你應該去想想,這種機械性的考試你都過不了,那是不是學習方法,或者興趣不對呀?
做銷售,同樣的,從基階做起吧。
你的財政學對你有沒有幫助?
當然有,你對銷售的認識會不同的。
這個世界上最窮的和最富的人都在做銷售.
做銷售的人底薪很低的,大多數人拼的只是體力罷了,如果你想做好,你多花心思就可以了.多想多跑,還是在一個行業里多堅持,找到高手做師父帶你.
我說說當年我混日子的時候怎麼過來的.
那年頭電腦還緊俏,我只要一有機會就到別人電腦上練東西,終於練成了今天的電腦基本功,一方面要多學,一方面要多用心.
然後,我每天做記錄,記下工作的流程,記下別人說過的工作中重要的話,其實什麼叫行業經驗,很多老手隨便說的話,都是行話了,有它的意思的,聽了就要想,就要去查,很多東西就知道了.
為什麼要記錄,因為什麼叫職業化?職業化就是標准化、流程化,模式化,你多看多記多想就能明白了,這些東西在很多地方都是通用的。
有一點,如果這里收入還可以的話,你好好學吧,任何工作都要呆一兩年,你才會有認識的,跳來跳去的對你不好,真的,你還在磨性情的時候,只要你保持學習的能力,別下班玩去了就可以了,有壓力才有動力,好好留心心儀的公司招聘的要求,按那個要求去做一個一年的訓練與學習計劃,一年後,那個公司在等你。
;『捌』 如何激勵銷售人員案例分析
面對市場競爭的日益激勵化和白熾化,現代企業對市場的重要性的認識與理解日益深刻:企業的盈利與否甚至存活與否,將決定於其在市場上全盤運作是否順利、成功,其市場的能動性力量——銷售人員
,能否積極有效的為企業的命運握好韁繩。換句話說,企業只有在做好現代意義上市場營銷的基礎上,全面地進行銷售人員的管理,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發,有效地進行銷售人員的激勵,才有可能不被競爭對手和市場所吞噬。
1. 現如今企業對銷售人員的激勵存在的現狀以及針對性分析。
1.1 銷售人員的培訓方面。
企業管理人員對招聘的銷售人員不培訓(產品、銷售能力、技巧、道德,企業結構、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培訓),或者只是流於形式的培訓,而是急切的把其推到工作崗位上去,這樣不但造成人員能力的參差不齊和對新職業的本能恐懼,缺乏對企業文化等方面的認同感、歸屬感,不利於整個組織的團隊精神的形成建設和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面對市場的激烈變化,企業管理者沒有意識到銷售人員的知識、能力結構的需改變和提高以順應變化,應對競爭,從而出現銷售人員知識老化,不能積極有效的制定相關的市場策略和應對多變的市場競爭,企業市場競爭的日漸降低。
1.2 管理人員與銷售人員的溝通問題。
企業管理人員不進行或不注重與銷售人員的日常事務性的溝通,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同時對銷售人員的責、權、利劃分不清,在其工作中不進行有效授權。管理者與銷售人員形成的是「要求你去干什麼、怎麼干,要求取得多少多少的銷售額」的「僱傭關系」,而不注重中間過程的溝通、問題的解決,指導、人員的能力的提升,銷售人員根據市場情況有利於企業的靈活性、自由度的發揮。在這種情況下強調的是市場銷售過程中問題的人員的自我處理解決,而銷售人員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畏首畏尾,最後不但無利於銷售人員的銷售等綜合能力的提高,甚至可能導致此項銷售活動的失敗。
1.3 薪酬制度的問題。
針對銷售人員以工資為主要形式的薪酬激勵制度。在企業管理者傳統的的意識里工資(錢)是衡量銷售人員銷售等工作業績的標准,是激勵他們的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手段。對銷售人員的業績月度、年度考核,管理者不注重對銷售人員在實際市場中其他因素的分析,諸如不同市場的地理位置、地方法律法規、市場成熟度、競爭者狀況、消費者的消費亞文化等開拓、維護市場的難易程度問題,來展開銷售競賽,以銷售業績論英雄,這樣就無形中促成了銷售人員錯誤觀念的形成,助長了銷售人員不滿的消極情緒、抵觸情緒,甚至銷售人員之間的惡性競爭,最終將不利於企業整個銷售隊伍的建設,以至於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1.4企業文化與銷售人員激勵問題。
缺乏真正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氛圍的營造與建設。雖然現在國內許多企業都在宣揚「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但或多或少的都存在某些錯誤的理解,缺乏積極有效的執行。和對其他管理人員的管理相似,把銷售人員「經濟人化」、「單純僱傭化」、「非公平化」、「社會化」,不能很好的尊重、關心他們,缺乏人性的關注和信任,讓他們認為只是拿自己的知識、能力甚至血汗來與企業所有者、管理者的單純金錢的交換,從而導致了銷售人員對企業 「家」的榮譽感、歸屬感的缺乏、淡薄、喪失,以至於最終離開企業,造成企業人才的流失,人員轉換成本的提高。
2. 對當今企業銷售人員進行激勵的幾點建議
2.1 培訓是企業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戰略投資。
開展銷售人員培訓的最佳時機是新銷售人員進入企業之初。企業對新招聘銷售人員要針對自身企業的特點通過專業授課培訓、優秀老銷售人員的帶領等形式對其進行相關產品,實際銷售方法、技巧的培訓,來消除其對未知領域的恐懼。通過管理者給與其一定的鼓舞和克服恐懼的使用方法,提出預防之道,激勵他們,以排除他們實際工作障礙;企業文化的培訓(進行企業文化故事化、生活化等一系列活動)。通過此多方面的培訓來激勵銷售人員,使他們對於企業的產品能夠較熟的認知理解,對企業漸形成認同感,有信心、激情的投入自己的市場工作中。同時加強在企業運作過程中
2.2企業要進行薪酬加銷售人員工作中其他方面表現的結合。
通過兩方面的結合,以此來形成考核員工的標准。讓銷售人員在多種考核中提高,因為多種考核意味著更細致的環節,更公平的程序,以及更深入的溝通。如開發市場的難易度,客戶對銷售人員的滿意度等,通過如此定性的考核讓其感到定量(銷售業績)競爭考核基礎上的定性考核的重要性,來激勵他們不但為了企業業績還要為了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努力工作。同時要考慮實行薪酬重量增長機制,在可能情況下讓內部薪酬高於外部,人工成本由於外部,以此來較好的留住優秀的銷售人員。在其工作中,要責、權、利明確,給與相關的工作授權,這樣可以讓權利與責任給其注入新的活力和工作動力,激勵銷售人員的自信心、滿足感,增強其主動性和根據市場不斷變化的靈活性。
2.3企業針對銷售人員的五大需求。
根據馬斯洛德五大需求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企業的管理者主要是發現其銷售人員的需要究竟在什麼層次,並針對這種需求做出對策,具體來說,就是銷售人員要求的是每月較好的工資,還是管理人員的信任、重視,對其工作環境的良好營造。在國內,實際意義上,薪酬對激勵銷售人員,提高企業競爭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現代企業的人員不再僅僅限於是「雇傭人」,所以管理人員可以給銷售人員在一個穩定的相對良好的工作環境中愉快的工作,締造一種適宜的讓其有安全感的工作環境,來最大限度的挖掘、釋放他們的能量;給銷售人員一種不斷成長、晉升的機會,根據其能力、表現賦予一個適當的位置,讓其感受到「我很重要」;正確對待銷售人員在工作中的錯誤,在責備某個人的某種表現之後,應該立即對其加以肯定一番,以此來確保其工作的積極性不因此一落千丈,也許他們真正因為自己身體、家庭等無法避免的私人問題而產生的錯誤,同時領導要放下架子,以平易近人的方式關注、關心他、幫助其改正錯誤;可進行企業股權的激勵形式,把人員變成股東,永遠是起作用的。
2.4企業文化建設基礎之上的銷售人員激勵。
企業文化的建設和營造,建立「以人為本」、「以能力為本」的企業文化,形成整個組織的風俗習慣,形成包括銷售人員在內的一切組織內部成員共同認定且遵守的行為,以一種精神的力量激勵他們;進行組織共同願景和個人願景的建設和實施。組織共同願竟是企業凝聚力的核心,也是企業激勵員工最富有成效、最富挑戰性的一個工作。組織內部成員的個人願景是與組織共同願景相輔相成的體現。讓銷售人員形成自己實際有效的個人願景(薪酬、培訓發展機會、旅遊休閑機會、職位晉升等),將這些個人願景建立在激勵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能夠生存,實現較好效益的基礎之上,這樣就能讓銷售人員看到自己這個銷售團隊工作努力有效的重要性,從而有力激勵自己樂意地、充滿激情地、迅速地做好本職甚至相關工作的任何一件事情,近而有利地實現企業的共同願景。
對銷售人員的激勵是企業整個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管理者必須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和多變的市場情況立即採取行之有效的且執行力強的相關行動,不只是改進銷售人員的表現,更要讓銷售人員持續表現應有的工作水準和工作激情,在「以能力為本」、「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氛圍的營造和建設下,促成組織共同願景和個人願景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