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廣東早茶文化營銷策略

廣東早茶文化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2-09-12 13:05:33

① 如何評價廣東人的早茶文化

作為廣東人,其實我想說,早茶文化是只有廣府才會有的,只有廣府美食里,才會有早茶這種東西,而潮汕美食和客家美食里,並沒有早茶文化。

如果要喝早茶,一定要來廣州,這里是早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集大成的地方,也是把早茶文化保留的最原汁原味的地方。

雖然我不是廣府人,但我很喜歡廣府的早茶文化,我覺得,這是一種廣府人特有的文化,也是一種特別深入人心的文化。在廣州,早餐店很興盛,早茶茶樓也很興盛。能在早上悠閑地晃悠去茶樓喝個早茶的人,都是有錢,而且會享受生活的人吧。是的,嘆早茶,是一種享受。在這種行為里,包含著廣府人的一種處事態度,一種出世和入世。有人煙的地方,就有美食,就有早茶。如果你的生活一地雞毛,而你還能氣定神閑地去喝個早茶,那你一定不會是一個在生活中會和別人過不去,和自己過不去的人。

這樣的早茶文化,在別的地方,其實是行不通的。香港也有茶樓,但是他們喝早茶的時候,並不能想廣州人這樣,在茶樓坐一個早上,他們是匆匆吃完早茶之後,該上班的去上班,該上課的去上課,一家人急匆匆地來,急匆匆地走。別的地方,比如北方。。。嗯,那邊根本不會有這么精美的糕點。

一種文化,總是有它的獨特之處,我覺得廣府人的早茶文化,特別就特別在它的氣定神閑。

② 可以介紹一下廣東早茶的文化嗎

廣州人嗜好飲茶。早上見面打招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不但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廣州人聚朋會友,洛談生意,業余消遣,都樂於上茶樓。一壺濃茶幾件美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談成了一樁生意,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廣州的老字型大小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說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仆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矩,仆從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這個消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的華僑中依然十分流行。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 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收市,有的通宵營業。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假日,不少茶樓要排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夏天,茶樓成為人們消夏的首選去處。 不過,廣州人在閑暇時也以在家裡飲"功夫茶"為樂事。"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為最佳。放茶葉要把壺里塞滿,並手指壓實,據說壓得越實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里,開頭一兩次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不能滿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舔著慢慢地品,一邊品著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此外,飲涼茶也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所謂飲涼茶就是把葯性寒涼、能清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以清除夏季人體內的署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如王老吉涼茶就形成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由於它清熱解毒、消炎去署的葯用功效明顯,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另外,還有如石歧涼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龜苓膏、生魚葛菜湯等也都是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80年代以來,為方便飲用,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的必備飲品。

③ 為什麼廣州盛行飲早茶

廣州人嗜好飲茶。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廣州人聚會,談生意,業余消遣,都樂 於上茶樓。一壺濃茶幾件美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談成了一樁生意,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廣州的老字型大小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說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仆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矩,仆從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這個消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依然十分流行。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收市,有的通宵營業。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假日,不少茶樓要排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夏天,茶樓成為人們消夏的首選去處。

④ 廣東的早茶有什麼特色嗎

1、蝦餃
蝦餃是廣東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粵菜系,蝦餃始創於20世紀初廣州市郊伍村五鳳鄉的一間家庭式小茶樓,已經有百年歷史。傳統的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
2、叉燒包
叉燒包是廣東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傳統西關名點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蝦餃、干蒸燒賣、叉燒包、蛋撻)」之一。叉燒包是因麵皮內包入叉燒肉餡,故使用此名。
3、馬拉糕
馬拉糕是廣東茶樓里常見的點心之一,特色之一是氣孔有三層,頂層是直的,而低層是橫的,算是蛋糕的一種。
4、干蒸燒賣
干蒸燒賣是廣東省地方傳統名點,廣式飲茶中的干蒸燒賣是茶市必點的人氣點心之一。屬於粵菜系。干蒸燒賣是用半肥瘦豬肉、蝦仁、雲吞皮和雞蛋為主要原料,以生抽、白糖、鹽、雞粉、胡椒粉、生粉、料酒為配料加工製作而成的。
5、奶黃包
奶黃包又稱奶皇包,有濃郁的奶香和蛋黃味道,是一種廣東省的地方傳統名點,屬於廣式甜點。廣東人有喝早茶的習慣,喝早茶的時候會點上一籠。

⑤ 廣東人的早茶文化有多講究對此你有了解多少

作為廣東人,飲早茶已經是一種生活習慣,本覺得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好說的。但看見很多以為茶樓就只是喝茶(沒有其他食物)的地方,還開口就是「吃早茶」的人來說廣東的早茶文化,我就不得不說兩句了。彌敦道上有好幾家茶樓,開在大廈頂層,沒有冷氣,格子窗花,金黃的太陽隔窗射入,照在滾水和煙卷發出的霧上,成一道道的光,掛在牆角的鳥籠中發出的嗚聲,和點心妹叫賣混雜,成為黎明香江交響樂。


想必對廣式早茶文化最為驚詫的,應當是習慣了包子稀飯、豆漿油條、燒餅肉湯等簡單程式化早餐的「北方客」莫屬!

⑥ 淺談廣州早茶文化_廣州早茶文化的介紹

廣州的早茶 文化 在全國都是很出名的,你對於廣州的早茶文化了解多少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淺談廣州早茶文化,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廣州早茶文化的介紹
廣州人嗜好 飲茶 。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廣州人聚會,談生意,業余消遣,都樂於上茶樓。一壺濃茶幾件美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談成了一樁生意,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廣州的老字型大小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說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下江南的 典故 。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仆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矩,仆從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這個消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依然十分流行。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收市,有的通宵營業。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假日,不少茶樓要排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夏天,茶樓成為人們消夏的首選去處。

不過,廣州人在閑暇時也以在家裡飲“功夫茶”為樂事。“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 乒乓球 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為最佳。放茶葉要把壺里塞滿,並用手指壓實,據說壓得越實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里,開頭一兩次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不能滿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舔著慢慢地品,一邊品著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此外,飲涼茶也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所謂飲涼茶就是把葯性寒涼、能清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以清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如王老吉涼茶就形成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由於它清熱解毒、消炎去暑的葯用功效明顯,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另外,還有如石岐涼茶、健康涼茶、金銀花茶、龜苓膏、生魚葛菜湯等也都是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80年代以來,為方便飲用,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的必備飲品。
廣州早茶的意境
“早茶”一詞,今天幾乎已成廣州人的別稱。雖然,“早茶”並非只限於廣州,但由於廣州的“早茶”實在名聲太大,其他的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但廣州茶樓的歷史其實算不得很長,大概也就是在清道光年間才從當時的酒樓演變而來。真正與廣州現今的“早茶”有點形式接近的茶館,考證下來大約有點像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的一種叫做'一厘館'的館子,其設備很簡陋,木桌板凳,供應糕點,門口掛一個木牌子,寫著'茶話'兩字,實際就是一個為客人提供歇腳敘談、吃點東西的地方。發展到後來,這樣的場所就逐漸地變得專業起來,內容越來越豐富,場面也越來越豪華,並最終促成了廣州人的“早茶”習俗。到了今天,“喝早茶”已成為廣州人生活中的一大內容,也已成為廣州城市特色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一厘館”到現在的酒店茶樓,盡管廣州人“喝早茶”的內容和形式已經發生了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本質上其功能實際並沒有特別的變化。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幅 對聯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閑,飲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說的無疑是一種感覺,而且准確並形象地描繪出了“喝早茶”的理念意境。事實上,情趣性、休閑性、交際性和經濟性始終是廣州人“喝早茶”的不變主題,也是其廣為風靡的主要原因。

城市生活表面上豐富多彩,實際上卻難免緊張、枯燥和乏味。“二點一線”或“三點一線”是大部分人的基本生活軌跡。如果工作性質再機械一點,工作環境再孤單一點,生活之索然寡味實在是可想而知的。而所謂城市生活的娛樂性和相關的設施,更大程度上是面向無家無室的年輕人的。究其實質,也不外乎是促成其多餘能量的泄發而已,所以許多場合實在是“成人不宜”的。“早茶”盡管形式簡單,但由於它幾乎可以涉及吃喝玩樂閑的方方面面,且沒有年齡與身份的限制,又有著一定的選擇性和相對的自由度,所謂人生的情趣、生活的樂趣,自然也就有在其中了。

眼下“休閑”的概念正大行其道,但究竟怎樣才謂之“休閑”,可能一下子還真有點說不太清。忙的人找空、找休息,是休閑,閑的人找事、找累,也同樣是一種休閑;家裡住久了開幾天賓館是休閑,住久了賓館睡幾天農舍也是休閑;坐慣了轎車的騎幾天自行車是休閑,天天騎車的借輛轎車兜兜風也是休閑……可見“休閑”的本身玄妙得很,似應歸入精神的范疇,實際也就是一種感覺。不過推敲起來,這種感覺其實倒是可以分為兩種類別的。一種是純粹的自我感受,所謂自得其樂;另一種則帶有一定的表現性,即所謂看得見的休閑,頗有點休閑者形象 廣告 的意境。無論是自得其樂的休閑還是表現性的休閑,“早茶”時分,提供的其實都是一種最為適宜的氛圍和環境。

在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方面,城市生活最為煩惱的就是時間、對象、主題和環境的缺少,或者是過於突出和鮮明的目的性。“喝早茶”顯然是解決這一煩惱的極好途徑。兩個人不算少,一群人不算多;有事說事,無事敘情;同事朋友之間、家人親戚之間、業務關系社會交往之間,甚至是上下級之間、談情說愛之間,都在可聚可談之列。在今天的廣州,沒有“泡”茶樓的機會,就可能意味著少了許多發財的機會。不進茶樓,是不會融入廣東的商業社會的。更為重要的是,即使把清閑、舒適的茶樓當成商業談判的場所,表面上的功利性也淡化了許多。生意場上所謂的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於是又多了一層遮掩。

有人說廣州人的待客相對是比較輕松的,因為請請“早茶”終究算不得太大的負擔。事實上“經濟性”確實應該是廣州“早茶”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個人消費不算節儉,舉家相聚不算破費,待客會友也不算寒酸;場面可以很大,內容可以很多,但不外乎是茶水與點心: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元堡茶,叉燒包、水晶包、水籠肉包、蝦仁小籠包、蟹粉小籠包,鳳爪、牛肉、肚片加上各類干蒸的燒賣、酥餅,還有雞粥、牛肉粥、魚片粥、豬腸粉、蝦仁粉、雲吞……雖然現在也出現了所謂的“星級早茶”,但充其量也只是多了點豪華的形式,再說這終究不是也不會是廣州早茶的主流。起源於“一厘館”的廣州早茶本身就是一種大眾消費模式,如果失去了經濟性,無異於就失去了根本。

“早茶”的這些特點,當然並非只為廣州人所重視,天南海北的所有城市人其實也都是青睞有加的。外地人到廣州拒絕早茶的好像很少有見,而且,到廣州定居的外地人基本還都是從“喝早茶”開始適應並融入廣州社會的。即使是一些短暫在廣州居住過的年輕人,離開以後,也大都認為廣州早茶時光的感覺是很有一番回味的。所以曾經有一段時間,包括北京在內的許多城市也紛紛開出了“早茶”,基本是學著廣州的模樣,甚至茶點也似乎很強調原汁原味,有的還專門高價從廣州請來了廚師。只可惜好景不長,沒等熱起來十有八九便已經關門大吉了。為什麼普遍喜歡的“早茶”出了廣州就開不起來?究其原因,或許更能說明廣州“早茶”的實質並不在單純的吃點喝點,而在於一種環境,一種氛圍,一種早茶時光的特定感覺。

與“廣州早茶”最為異曲同工的大概要首推“英國下午茶”。格調優雅、內涵豐富的“英國下午茶”文化的形成並享譽天下,同樣可以使我們對城市情趣的認識和創造有著特別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英國人歷史上不曾種過一片茶葉,卻用從中國進口的茶葉,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英國下午茶”這一稱謂始於19世紀40年代的一個貴夫人的創舉。其風靡之快、影響之大,恰如一首英國民謠所唱:“當時鍾敲響四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到了今天,英國已經成為世界頭號茶葉消費大國,每天英國人一共喝掉1億3500萬杯茶,每年共消費掉世界茶葉總產量的1/4。沒有茶的日子,對英國人而言,已經絕對是不可想像的了。

曾經有觀點認為,廣州之所以風行“喝早茶”,是因為廣州人有閑、有錢、有生意要談,於今看來,這未免就偏頗了點。當然,要形成城市生活方式的某種感覺,絕非一時一日之功,肯定需要有許多的相關前提和條件。但城市生活方式決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同樣需要有創造和培育的意識與激情。特別是在激發人們的生活激情、迎合人性的本質需求方面,更需要有倡導性的觀念和舉措。比如,雙休制和長假制的實行,對人們生活內容的豐富性和生活感受的多樣性無疑就形成了空前的影響。再比如,最近許多城市已經悄悄地改變了多少年一貫制的作息制度,實行了呼聲已久的“朝九晚五”,不但有助於豐富城市的夜生活,也相對形成了工作生活的輕松感。有些城市已經開始提出並討論學生上學是否也能“朝九晚五”的問題,而且據說贊同者絕對居多。事實是明放著的,學生的問題不解決,家長們又如何輕松得起來?

也許,我們真的很難見到廣州“早茶”純粹模仿的成功,但只要對其經營方式和理念有足夠的認識,只要有對改善和豐富城市生活情趣有著孜孜以求的嚮往和追求,相信就可以在每個城市的許多“早茶”和不是“早茶”的場合,創造出“廣州早茶”的相同的意境,並從方方面面捉摸到與之類似或同樣的特定感覺。
廣州早茶文化的學問
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須從別人開始,最後一個才是自己。別人給自己倒茶時為了表示謝意,應該用手指頭在桌子上敲幾下(用左右手似乎不限)。這個簡單的動作,來源於一個饒有趣味的 傳說 。話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有一次扮作僕人,給扮作主子的隨從倒茶。隨從受寵若驚,若是在皇宮里,此等待遇當跪拜叩頭謝之。但是這是在宮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於是隨從靈機一動,便發明了以上手勢代替跪拜叩頭之禮,並流傳沿襲至今。還有就是不管別人的杯子里是否滿了,都應該點滴幾下以示尊重。

點心是不用自己去拿的,茶館有專門的服務人員推著小車輪流在大廳裡面轉悠,車上放著各色點心和風味小吃,只要小車到了跟前,你就可以把它叫停,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就盡管拿就是了,服務小姐會主動把賬記在記錄卡上。這里要說明一下,所有的點心分為六等:小點,中點,大點,頂點,特點,超點,價格不用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啦。如今小點一般三五塊錢,超點就要十七八塊了。小姐知道各類點心的等級,用一個小章在記錄卡的相應的等級上蓋一個小印,最後結算時就憑這些小印來付錢。

專門為了吃而來的茶客當然是上下其手,獅子大張嘴了;只是想聊天的茶客三五一堆,桌上一兩碟小菜,悠閑地喝著茶,偶爾才下筷夾一口。兩者各得其所,彼此是毫不相乾的。

吃早茶就是吃時間的滋味,你必須有這份優哉游哉的閑情。不同於一般茶樓,純粹喝茶,廣東早茶則豐富得奢侈,茶,只是個借口,更廣泛的是廣式點心菜餚粥品。

喝茶、看報、會友、聊天、想心思、談生意。時間原來是空空盪盪的,需要內容填充,你可以選擇吃早茶,吃早茶在語文老師的眼裡,是動賓搭配不當的病句,但在這里,早茶真的是吃的!茶的標題裹不住佳餚的美味。

⑦ 早茶對於大多數廣東人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早茶的歷史

早茶的習俗不僅是的特權,在南部和的楊也有早茶。然而,各地的早茶各不相同,的早茶美味程度絕對可以在的早茶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我在澳門的一家茶館喝早茶

醬油蒸排骨、鮑魚醬五花肉、蒸餃、叉燒包、麻辣餅、榴槤餅、糯米雞、船粥……零食一般分為小點、中點、大點、特色、頂點、好點等。

茶放在推車里,服務員推著推車在大廳的餐桌上依次走來走去。喝茶的人可以隨時停車。

餐車停下後,食客們挑選自己喜歡的零食,遞給他們點心卡,讓服務員蓋章,就像早茶的專屬儀式一樣。

喝早茶時談題,上至事業情懷,下至人生理想;小到瑣碎,父母短暫,一切都是「吹」出來的。早茶,不以吹水為目的,是「流氓」。

茶聯,在廣州,著名的茶館「陶陶居」的三樓也寫道:

「陶潛善飲料,易牙善做飯,正巧在座位上遇到一位紳士;陶侃欲飛,夏禹惜寸步難行,最遺憾的是杯里的時光。」

這是人們吃早茶時的內心活動。

在廣東,吃早茶不僅是在早上,而且廣州最大的餐館一般在早上、下午和晚上都有三次茶市,早晚顧客最多。我在潮汕,的時候,晚上吃豆漿。那晚很精彩。各種零食依次排列。雖然是露天店,但是人很悠閑,可以在深夜喝茶,聊生活。早茶對廣東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對了,他們的很多生意都是在早茶攤上討論的。

當他們去吃早茶時,他們可以坐三四個小時。除了滿足他們的食慾,茶館也是一個見親戚、見朋友、談生意和從事公共關系的好地方,這可能是廣州早茶非常發達的原因。

3.茶館里那些難忘的味道

「一杯兩片」是廣東人吃早茶的習慣搭配,意思是一種茶和兩種小吃最適合一個客人。但是當我們這樣的外國人看到早茶店,這就夠了,這些小吃看起來都很好吃。

但是不管去多少次,好像都吃不下各種零食。

自從粵點心發展以來,至少已經有幾千個品種了。美食作家趙珩,曾寫過《老饕漫筆》 》,他將粵點心分為六類。

第一類:蒸肉

這類的代表有醬油雞爪、醬油排骨、錢肚、糯米雞等等。

醬油雞爪

我很佩服廣東人做的雞爪,不優雅,又軟又好吃。

國外超市很少吃雞爪,賣的也很便宜。即使在中國,鳳爪也不是特別受歡迎。但是廣東人可以吃,農業不發達的人棄之可惜。就這樣,我也在心裡努力做到了。

廣東人也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雞爪」。現在的醬油雞爪可以算是廣式茶點的代表之一。人們去茶館,這是必須的。

雞爪炒後蒸,入口軟,一吸骨頭就掉。虎皮紋是醬香鳳爪的重要標志。

和醬油雞爪一樣,醬油蒸排骨的點餐率也很高。

荷葉糯米飯

糯米雞是我個人很喜歡的零食。

根據傳說,糯米雞起源於解放前的廣州夜市。一開始是用碗蓋著蒸的,後來小販為了方便擔水賣了,改為用荷葉包著。古代糯米雞是以糯米、扇貝、蝦米或去骨雞翅為餡料精製而成。

傳統糯米雞重量大,342米。吃一隻糯米雞差不多是半頓飯。我們現在吃的糯米雞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廣東餐館推出的「珍珠雞」。

糯米雞很好吃,因為用新鮮的荷葉包著,生產過程中會散發出荷葉的香氣。而糯米則是滿滿的肉的光澤,悠閑的坐在餐廳里,用筷子打開荷葉包裹的糯米,露出雞塊的四角,然後夾一塊。竹子、蘑菇、鹹蛋等各種食材也洋洋灑灑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入口處的糯米很軟,還夾雜著雞肉味。

糯米雞摸起來有點像粽子,但是形狀是方形的,粽子從來沒想過糯米可以用雞肉包裹。

第二類:甜點

包括蛋撻、榴槤餅、叉燒餅、麻辣餅等。

蛋撻

蛋撻,新鮮出爐的,最好的,鬆脆的蛋白酥皮,還有熱雞蛋心。蛋撻不是廣東人創造的,而是他們吸收西方小吃後發展起來的。背後,廣東人可以放棄偏見,吸收外來文化,兼容並蓄。

所以,茶館里的茶點是那麼豐富。

茶館里吃的是原味蛋撻,比較像中式點心。滿滿的蛋奶,厚厚的蛋撻,說不出的好吃,就是捨不得。

1920年,為了吸引顧客,廣州各大百貨商店要求百貨商店的廚師設計一個「每周美容點」,每周吸引顧客。正是在這個時期,廣式蛋撻出現了,並逐漸成為廣州點心的一部分。

金黃酥脆的外皮和嫩黃色顫抖的內餡相結合,酥脆香甜。

蒸海綿蛋糕

瑪拉蛋糕也不是廣東人創造的。它曾是新加坡, 馬來人喜愛的一種食物,原名為「馬來Cake」。後來,它被介紹到香港和廣東,並在各種廣式茶館流行,粵的發音成為「馬拉蛋糕」。

正宗的麻辣糕是由麵粉、雞蛋、豬油和黃油混合,發酵三天,最後在蒸鍋里蒸而成。

第三類:小籠蒸

一些著名的有蝦餃、蒸爛皮干、向倩海鮮包等等。

蝦餃

說到蝦餃,大家都很熟悉。這幾乎是人們去茶餐廳時必須點菜的標志。透明的水晶餃子皮讓橘黃色的蝦仁看起來特別嫩滑動人。

據說蝦餃起源於廣州,水鄉,一個小茶館的老闆每天買漁民賣的活蝦,然後用豬肉和竹筍做餡料做風味獨特的蝦餃,從此流傳甚廣。

蝦餃的技術反映了廣東人對小吃的極端想法。蝦餃的皮不是卷出來的,而是用刀背擦出來的。蝦餃上至少要夾12層。

一個好吃的蝦餃在我眼裡一定包含了一整隻鮮嫩的蝦。蝦仁和豬肉的比例要很平衡。咬起來要有彈性,肉要厚。也要好吃到蘸醋,攤在嘴裡。

第四類:大籠蒸

蒸的大,其實比小籠子大不了多少。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零食的皮。大籠蒸的零食,大部分都是面條做的,比如叉燒包,奶黃包,蓮蓉包。叉燒包

叉燒包是廣東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西關名勝之一,民間對叉燒包的「體型」有一個經典的描述,就是——,「高聳、籠中、大腹便便、微露」。

有叉燒包、奶黃包、豆沙包、流沙包、酥皮包、核桃包等。在這些包子中,最受歡迎的是又軟又甜的叉燒包。

清蒸奶油蛋羹

奶黃色的小包多是小的,但都是奶味和蛋味,又甜又好吃。很多人分不清奶黃饃和流沙饃的區別,但味道上的區別主要是餡料。

奶黃包的餡還是,一口全是奶香甜甜的。而流沙袋裡的奶黃色餡料在流淌。流沙袋的餡料除了奶味和蛋黃味外,還能像金沙一樣流動,口感甜咸。

第五大類:粥

代表包括皮蛋瘦肉粥、生牛肉粥和第粥

船粥

廣州粥又滑又滑,輕輕舀起,米粥就掛著湯。他們擅長煲湯燉粥,可以一起用好吃的食材。

舟粥的誕生與歷史息息相關。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曾用「臨江,萬船奔騰」這句話來形容廣州港的繁華景象和蓬勃氣勢。船粥誕生於廣州河,見證了廣州, 百年「巡河、吐蝦、呷粥」的生活

一碗正宗的船粥,用魚骨熬粥底,把粥捲成熟粥。將生魚片、叉燒片、魷魚絲、海蜇放在碗底,將粥卷進去,將碗內易熟、半熟或全熟的食材煮熟。

魚經過精緻的船粥烹制,鮮嫩可口,配上一些酥油條和一把花生小米,胃裡熱乎乎的吃著特別滿足。

第六類:油炸

如煎餃、鹹水餃、炒荸薺餅、炒荸薺餅、炒春卷、炒餛飩、炒蘿卜餅等。

油炸白蘿卜餡餅

油炸的代表中,蘿卜糕最有代表性。鮮蘿卜糕是一種中國傳統糕點,由糯米粉、腌制蘿卜絲等材料加入米漿,在蒸籠中蒸熟而成。

此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茶點。

比如蒸,賣。

比如紅米和米卷。

比如粉色水果。

比如牛肉丸。

早茶對廣東人來說意味著什麼?有機會我一個人寫。

那麼,早茶對廣東人意味著什麼呢?

也許吳家盛《廣州通信》(1933年6月103010號)描述了廣州人去茶館的盛況,可以解釋這一切:

「茶館是廣州——。不,廣東一生!上了茶館,你就會明白,廣州人就是廣州人!如果一天不去茶館!——早上6:00-9:00,中午12:00-3:00,下午5:00-12:00,打開茶壺,請大家喝。自然,廣州在小碗里喝一點,沒有大鍋給牛喝。另外,一定要吃點蝦餃和栗子蛋糕。——就要壞了。」

⑧ 廣州早茶文化

廣州早茶探源

在咸豐同治間有一種館子叫「一厘館」,調設備很簡陋,木桌板凳,供應糕點,開口掛一個木牌子,寫著「茶話」兩字,為客人提供歇腳敘談,吃東西的地方。

② 古廣州的茶樓

廣州茶樓前身是酒樓,可上溯到清代道光間區永利為最古,有絕詩說「萬瓦鱗鱗雉堞遮,小東門外一簾斜,永安橋畔行人識,二百年前舊酒家。」

③ 解放後的廣州茶樓

這時是一個茶樓飛躍時候。茶樓發展到現代酒家,更上了一個台階,經營模式也有很大改變,各種各樣茶座,讓不同階層市民有更多選擇。

④ 21世紀的廣州茶樓

上世紀末,「食在廣州」這句話已傳遍神州。除傳統茶樓,各西餐廳尤其是快餐店、M記、KFC紛紛出現,對廣州茶樓構成威脅。

⑤ 雖然飲早茶可能不是廣東人所發明的,但是我們絕對是將其發揚光大。廣州是飲早茶的表表者,這種文化由廣州向四方擴散。且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早茶已漸趨多元化,演變為下午茶和夜茶,也相當受歡迎,夜茶的熱鬧程度甚至可以與早茶比擬,飲夜茶似乎成為飲茶必要部分之一,為宵夜市場開拓出一片新天地。當今茶樓,點化也日趨精品化,多產化和中西合璧。

如果僅從品茗,滿足口腹之慾的角度理解廣東人飲茶未免膚淺。當今,廣東人上茶樓,蘊含著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有代表性的便是近年新興的音樂茶座。音樂茶座,顧名思義就是一邊聽音樂,一邊飲茶吃點心。1979年,廣州出現國內第一家音樂茶座,由此開了文化市場建設先河。20多年過去,廣州各大賓館酒店,以至公園和文化娛樂場所幾乎都設立音樂茶座。

薄皮鮮蝦餃

又稱蝦餃。以澱粉(又稱澄粉)面團作皮,鮮蝦肉、豬肉等拌勻作餡,包成餃形,蒸制而成。其形似彎梳,故又稱彎梳餃。皮薄、爽軟,色白,晶瑩透亮,餃內餡料隱約可見;餡心鮮美,形態精緻玲瓏。
此品是20世紀30年代廣州市郊伍村河邊一家茶樓首創的。起初,用料和造型都較粗糙。但因它選用剛從河裡捕的鮮蝦作餡,鮮美異常,為早茶市食客鍾愛。後來,傳入廣州市區各大茶樓、酒家,經名師逐步改制而成為精美點心,廣為流傳,經久不衰

干蒸燒賣

用雞蛋液、水和面作皮,豬肉、蝦肉、冬菇作餡,捏成石榴花形,蒸制而成。其色皮淡黃,蟹黃鮮艷,皮軟、肉爽,稍含汁液,鮮美而香。
在20世紀30年代,干蒸燒賣已風靡廣東各地,近20年來,又傳遍廣西的大中城市,成為嶺南茶樓、酒家茶市必備之品

酥皮蓮蓉包

以半發酵面和酥心(油酥面團)摺疊作皮,蓮蓉作餡包成圓形,蒸制而成。其皮色潔白,層次分明,松軟而稍爽韌,香甜可口。 粉果 用淀麵粉包裹蝦仁、豬肉等拌成的餡料,作成角形蒸制而成。皮薄白、爽軟、半透明,可見角內餡料,餡鮮美甘香。

娥姐粉果

此品歷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述廣州飲食習俗一書中載:「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飯其中,乃舂為粉,以豬油潤之,鮮明而薄以為外,茶蘼露、竹脂(筍)、肉粒、鵝膏滿其中以為內,一名曰粉角。
20世紀20—30年代,各酒家、茶樓爭相創名牌菜點以招徠客人,茶香室一名娥姐的女點心師的所創的粉果獨占鰲頭,人們稱之為娥姐粉果。40年代,茶香室歇業,娥姐的傳人轉至大同酒家,娥姐粉果也就成為大同酒家的名牌點心。50年代以後,各大茶樓、酒家也把它作茶點供應。粉果也就成為羊城美點之一。

泮塘馬蹄糕

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制而成。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此品以廣州泮溪酒家的為最有名。因其所處的泮壙是盛產馬蹄的地方。所產的馬蹄粉,粉質細膩,結晶體大,味道香甜,可以做成多種點心、小吃。以它做成的馬蹄糕,是泮溪酒家的傳統名食,四季皆宜

腸粉

一種米製品,又叫布拉蒸腸粉。以廣州最負盛名的"銀記"腸粉為例:該店專營豉油皇牛肉腸粉,以薄韌香滑著稱。解放初期由吳銀經營,她得名師傳授,學會了蒸制拉腸粉專門技術,其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它是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

沙河粉

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帶狀而成。盛行於廣東、廣西、海南,以廣州市沙河出產的最著名,故名。因它是用白雲山上的九龍泉水泡製的,所產的粉薄白透明,爽軟韌筋兼備,炒、泡、拌食皆宜。近年來,沙河飯店將菜汁、紅蘿卜汁滲入粉漿中,製成彩色沙河粉,另有特色。

肇慶果蒸棕

這是當之無愧的廣東特產!據說,它的起源在肇慶,那些正宗的果蒸棕體形無比巨大(當然是比起我們平時能買到的那些)。而流傳到廣州,廣州人把它推陳出新,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好多新品種:瑤柱棕,菠籮棕,豆沙棕……但是,就我而言,我還是喜歡最傳統的果蒸棕。
在冷冰冰的冬天,拿著一個燙手的棕子,一層層的撥開它的皮,你會聞到一股濃濃的糯米香和豆香。猛地咬下去,那種感覺,就象有一股暖流從單田往各個方向奔流,又好象有一個武林高手在幫你打通各大穴道!一口一口地細嚼,混著五花肉的甘味,冬菇的鮮味,簡直就是人間極品,它的獨特之處在於,棕裡面的豆很綿,很軟,很好吃

糯米雞

舊時的南方人靠務農為生,早上吃完早飯就用鮮荷葉包中午飯下田務農,到晚的時候由於熱飯的作用使得荷葉的天然清香融入飯裡面,吃起來陣陣清香,久而久之就傳開了,現代人再用糯米、雞肉、雞旦加工成為今天的糯米雞,這就是糯米雞的由來,我最愛的羊城美點之一。

荔灣艇仔粥

舊日,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叫做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灣晚唱」便指這里。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遊河小艇穿梭往來。其中有小艇專門供應「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遊客需要,粥艇上的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
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艇仔粥也自小艇而進入大酒家、賓館,人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這里的艇仔粥以鮑魚作配料,增加了浮皮、花生、蛋絲、蔥花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

和味牛雜

和味牛雜蘿卜據說是光緒年間一個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廚師發明的。光塔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帶曾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民聚居地。出於宗信仰,伊斯蘭教教徒都不吃豬肉,故一個回民廚師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開了一家牛香店。他用牛腸、牛膀、牛肺、蘿卜用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種味料的醬汁慢火等牛雜賞噶耍而蘿卜又吸慢了加入牛雜味的醬汁後,再剪開小塊,用小竹簽串著醮辣椒醬吃,曰為和味牛雜蘿卜,入口回味無窮。此味一出,果然吸引附近的回民甚至非回民都來光顧。於是,善食的廣州人都紛紛仿效,和味牛雜蘿卜一味流傳至今了

蘿卜糕

舊時系廣州,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制。製作時先將蘿卜颳去粗皮,刨成絲,下鍋炒軟,加入臘腸粒、蝦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同米漿、薯粉拌勻,然後入蒸籠內(先用布墊於籠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為熟。食用時將蘿卜糕切塊,下平底鍋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即成。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龜苓膏

廣州人愛講求的是清熱解毒,所以吃甜品不能夠沒有龜苓膏,最好是加著甜甜紅豆沙的龜苓膏:豆沙粗甜、龜苓滑苦,相得益彰。文信的龜苓膏屬於總店配好、分店發送,不過豆沙還是有說頭的:選用易於熬煮的大粒紅豆,大火去殼,小火燉肉,慢慢熬煎,直至兩個時辰之後,水與豆沙已成均勻糊狀,再加細白糖調味,所以吃起來的時候不會有水的清澀氣,豆沙也會細勻,不會有青黃不接的硬氣

鹹水角

鹹水角是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用水攪和,搓成皮,皮中放咸餡,餡由鮮肉丁、火腿丁,蝦米混和蔥、蒜、韭、姜、蚝油、醬油等調味。放上餡再將皮對摺裹起成為角。這種鹹水角稱為「五味元宵」,寓意聰明(蔥)、會算(蒜)、長久(韭)、向上(姜)。做成的角用油炸成微黃,吃起來也很可口。

及第粥

粥白如凝脂,似醴酪,鮮香無比,味道很美,很受用。在科舉取仕時代,狀元、榜眼、探花為殿試頭三名,合稱三及第。林如棠便用豬肝、豬腰子、豬肚子三種豬內臟比作三及第。

系廣州吃及第粥依然是時尚。在西關當數伍湛記的及第粥最為有名。據說,伍湛記及第粥已有40多年的歷史了,創始人為順德人伍湛。他在文昌南路橫街開了一家父子店。由於當時廣州四大著名酒家之一的「文園」酒家就座落在文昌橫街,伍湛記恰恰就在街口,去「文園」酒家的食客經過伍湛記的時候,都被香氣撲鼻的及第粥所吸引,紛紛進去一品味道。

⑨ 廣東人吃早茶的習慣是如何形成的

廣東人對吃,是一種骨子裡的熱愛。

單單拿早茶來說,什麼水晶蝦餃、干蒸燒賣、叉燒包、豉汁鳳爪、鮮蝦腸粉……簡直人間美味。

都說吃早茶吃早茶,廣東人是怎開始吃早茶這一習慣呢?

鳳爪、排骨、豬肚、牛肉丸、燒賣、叉燒包、流沙包、奶黃包、馬拉糕、煎水餃、蛋撻、椰撻、菠蘿包、生菜粥、艇仔粥、牛腩面、煎魚餅、炸雲吞……我餓了~走,嘆早茶去!

⑩ 有沒有專業人士談談廣東的早茶文化對消費者的影響在線等 ,必採納

一般而言,喝早茶時間是9點至11點,也有些酒樓從早上5點到中午12點都供應早茶。既然名為「早茶」,茶水自然是廣東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紅茶為主,也有安化黑茶、普洱茶、鐵觀音等。茶色深,味苦澀,雖在視覺和味覺上不如綠茶,卻與廣東早茶中味道濃郁的茶點形成絕佳搭配。茶點也愈發精緻多樣,蝦餃、燒賣、叉燒包、蛋撻、馬蹄糕、糯米雞、金錢肚……茶樓里常有上百種茶點,供客人隨意選擇。

隨著廣東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早茶這種傳統文化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早茶的長盛不衰與廣東自古以來貿易興盛、經濟發達密不可分。茶樓除了宴請飲食的功能之外,還是許多生意人交流信息的地方。在廣東,早茶時分可以談生意,也可以會朋聚友、談天說地。生意人把茶樓當作商談重地,普通人則在此舒緩壓力,偷得浮生半日閑。「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閑,飲杯茶去」,這就是廣式早茶文化的精妙之處。

閱讀全文

與廣東早茶文化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營銷方案名稱 瀏覽:651
物流營銷策劃方案摘要 瀏覽:154
禮盒促銷活動 瀏覽:928
南部商務區電子商務 瀏覽:658
跨市足球策劃方案 瀏覽:947
銀行低成本資金營銷方案 瀏覽:7
網路營銷培訓要多少錢 瀏覽:804
湖南財信金通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391
微狗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445
營銷策劃方案汽車美容 瀏覽:362
教師培訓交流方案 瀏覽:672
太太樂雞精市場營銷分析 瀏覽:436
市場營銷的3個要素 瀏覽:171
財務科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871
南安職專市場營銷那個有 瀏覽:126
市場營銷國內外研究現狀評價 瀏覽:147
期末美術展覽方案策劃 瀏覽:945
科技培訓預算方案 瀏覽:143
市場營銷英語對話 瀏覽:469
90周年校慶紀念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