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營銷方法有哪些
㈡ 國內外關於營銷策略研究的現狀
營銷策略,說白了就是怎樣更好地經營好企業,團隊,打造自己的品牌,更快地銷售產品。
㈢ 國內外營銷策略研究現狀是什麼
面對越來越多大企業的「搶逼圍」,中小企業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劣勢。技術力量不如人,資金不夠一個零頭,人才更是弱項,中小企業究竟憑什麼跟大企業競爭?中小企業的獨特競爭優勢究竟何在?筆者認為,相對大企業來說,中小企業應以零距離營銷方式快速獲取競爭優勢。
零距離營銷,就是中小企業要利用對消費者的近距離接觸,以變化和速度來求先求勝。可以說主動求變、速度制勝是「零距離營銷」的精髓。發揮中小企業優勢從產品銷售各環節來說,應在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策略中突出四個「最」字。
最能滿足目標顧客需求的產品
與消費者「親密接觸」的中小企業,無疑擁有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的先天優勢,但僅僅將注意力停留在顧客對現有產品的顯性需求上則未免目光太短淺。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最佳的選擇不是去追逐現有需求最暢銷的產品,而是應該集中精力在目前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的「隱性」需求,追蹤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作為自己產品定位的基礎。最有效的方法包括:
市場補缺。消費者的有些需求由於需求量不大被忽視,或者是潮流改變帶來的新需求,大公司沒有介入。中小企業在經過評估後如果認為可以贏利,則可以採取市場補缺的策略開發針對性產品進入市場。
需求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處於隨時變化中,消費者本人也無法清晰地意識到全部的潛在需求。而作為旁觀者的中小企業,可以根據自己比較客觀的了解去提出能滿足消費者潛在需求的產品概念,然後採取調查、訪談等方式到消費者中去徵求意見。消費者朦朧的需求會受具體產品的激發而明確化,廠商就可以將這些明確化的需求作為自己開發產品的出發點。這就是需求挖掘的方法。
個性化定製。當今社會,消費者對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要求日益上升,而這部分追求個性的消費群體往往正是20
㈣ 國內外企業發展綠色食品營銷策略國內外研究現狀
綠色食品的價格允許比一般食品高,是因為企業在生產中承擔了一部分改善環境的成本。因此,在綠色食品定價上可以實行一定的加價率,企業在生產中要嚴格把好質量關。
1.對一些綠色食品實行新產品定價策略
許多綠色食品可以作為新產品看待,而有的綠色食品本身就是新產品,為此這些產品可以採用新產品定價策略。
2.滿意定價策略
根據市場出現的相同或相似的綠色食品的價格水平定價,所謂隨行就市定價策略。
3.目標價格策略
根據企業預期的利潤收益,結合市揚對本綠色食品的需求量和綠色食品的成本費用,來確定產品的價格策略。
4.心理定價策略
很多情況下,綠色食品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某種心理需求,如自然、安全或趕時尚等,這就為綠色食品進行心理定價提供了依據。
品牌戰略(Brand Stratagem)
用品牌戰略開發市場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就是價值,品牌是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實踐證明,只有企業走聯營聯合之路,打造一批能在國內、國外市場參與競爭的航空母艦,形成拳頭產品,才能盡快的走進國際市場,才能有一定的競爭能力,才能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但在構造綠色食品品牌時,應注意把握以下三條原則:一是要堅持按市場競爭構造品牌的原則;二是要堅持用質量標准體系構造品牌的原則;三要堅持用產業化經營的方式構造品牌的原則。
品牌不僅僅是企業創造出來的,而是通過消費者不斷認知並長久忠誠形成的。品牌戰略的重要在於創新市場機制,關注消費者的反應。著眼消費者,不斷地培養消費者的品牌價值觀,並依據企業的經營戰略來進行各項策略的擬訂,並有效地組合成一個整體,透過品牌傳達齊一的品牌個性,不斷的創新市場機制,來實現品牌持久的競爭優勢,從而鞏固市場的地位。
1. 緊緊盯住消費者來制訂品牌戰略。
2. 為好的產品制訂科學系統的品牌發展戰略。
3. 目標不僅是銷售好的產品,而且創造好的品牌。
4. 給品牌注入生命和靈魂,不斷地演繹品牌策略。
5. 建立信賴比獲取市場佔有率更重要。
6. 建立長期的關系比短期內增加利潤更重要。
7. 建立整齊一致的品牌個性,並統一傳播。
8. 現代企業的行銷活動,必須透過品牌,保持統一形象。
新經濟時代是一個創新時代。無形資產決定企業價值,新經濟在向企業展示其無窮魅力的同時,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你的競爭對手、你的用戶不再局限於地區性的市場、商場,而是同在相互不謀面的全球性網路。用戶對你認可還是否定都在瞬間完成,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的美譽度。這些無形資產的經濟價值要遠大於其有形資產,其巨大的產權份量增強了企業發展的後勁,也是公司經濟實力的體現。豐力公司目前的拳頭產品是冷凍淡水產品和綠色果蔬,需要發揮產品特色,盡快打出品牌。
整合食品銷售網路
食品企業的市場營銷環境在不斷變化,食品企業的銷售網路也必須不斷改變,才能把握新銷售機會,提高銷售網路的有效性。根據每個經銷商的具體表現以及不同地區市場變化狀況,食品企業要定期地分析現有的渠道是否能滿足需求,是否需要開發新的渠道,或增加渠道中的個別經銷商,乃至調整整個銷售渠道等。
食品企業在整合銷售網路時,應按以下四個步驟循序而進:
步驟一:明確銷售渠道的目標
1
㈤ 國際營銷戰略---國內外研究現狀
市場營銷戰略與戰術
本篇文章來源於 「論文地帶」 轉載請以鏈接形式註明出處 網址:http://www.lunwenzone.cn/2006/1-14/151144.html
有些公司認為,制定戰略的方法就是集中公司中三到四名最好的人員,將他們鎖在房子里討論,直到得出問題的答案為止。這就是常說的「封閉的智囊團法」。另一些公司則偏愛於將其全部德高望重的管理人員集中於會議中心(或氣候宜人的加勒比海小島上)以討論未來的計劃——即「避開電話、避開一切」的方法。這兩種方法都盡可能地避開日常的戰術選擇,試圖得到長期的戰略思考。顯然,這兩種方法都是不正確的。
1.戰略服從於戰術
正如結構要服從於功能一樣,戰略要服從於戰術。也就是說,戰術上取得成功是戰略的唯一的最終目標。如果已定的戰略無益於戰術結果,那麼,這樣的戰略就是錯誤的,而不管它有多麼完美的形象與體現。戰略的制定不是從上到下,而應該是自下而上的。一位將軍只有深入了解戰場上發生的一切,才能在制定有效的戰略中處於有利的地位。戰略不是來自塗有防腐劑的象牙塔中,而是生存於市場的土壤里。
一個完善的戰略的目的在於推動戰術的運用,而沒用其它別的意圖。在軍事活動中,一項行動計劃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讓兩位士兵作好准備,願意並且能夠在一定時間和地點向唯一的敵人開戰。換句話說,就是在戰術上運用實力原則。重大的戰略可能是大膽的、激動人心的,甚至是令人畏懼的,但如果從戰術上看,它不能保證戰場上的軍隊在准確的時間和地點完成任務,那麼,這個戰略就是徹底失敗。就這方面而言,沒有壞的戰略和好的戰略之分,它本身沒有天生的優點。它們不像一部小說的情節或一部電影的輪廓,只等著有人給填上正確的詞語和音樂。它們也不同於藝術作品需要從它們獨特性、創造性和大膽的構思幾方面來判斷,營銷戰略應該從它與消費者和競爭者的聯系方面來確定它們的效果。
在軍事戰爭中,一個認真學習戰略的學生是從刺刀的研究開始的。卡爾·馮·克勞塞維茨他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軍事戰略家並不是偶然的,因為他在12歲就加入了普魯士軍隊,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他深深地懂得什麼是戰爭,因為他經歷了無數次驚心動魄的戰爭:在耶拿之戰他被法國人俘虜了;在波羅的尼,他參加了拿破崙與沙皇的軍隊激戰;在貝爾塞納河畔,他目睹了歷史上最悲慘的場景之一——數千名法國人被踩在哥薩克人的馬蹄下;他也參加了滑鐵盧大戰……,他的偉大戰略思想是在戰火的熔爐中產生的。克勞塞維茨之所以懂得勝利的意義,因為他曾飽嘗過被戰敗的苦難。所有偉大的軍事戰略家都有相似的經歷,他們通過先研究戰術來掌握戰略,戰略要服從於戰術。
把一門大炮裝在一台內燃機的上部,再配以裝甲和履帶,這樣你擁有了什麼?坦克——相當於拿破崙時代的大炮的20世紀的武器。
二次大戰中最優秀的軍事戰略家也是從軍事戰術基礎學起,這也許不是偶然的。1917年,小喬治·史密斯·巴頓是坎莫波羅戰役中的觀戰者,當時,英國人發動了世界上首次大規模的坦克進攻。1918年,巴頓成為美國裝甲兵第一任司令,同年後期,他率領坦克部隊進入聖密哈爾前沿陣地。在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和橫跨法國的激烈的攻擊戰中,巴頓用他的坦克戰術,使他的第三軍打破了奪取陣地方面所有的世界紀錄。
盡管他有性格暴躁的缺陷,但巴頓無疑是一位精明的戰略家,他在軍事領域的成就應歸功於克勞塞維茨的戰略思想的影響。他曾說過:「我們不能先做計劃,然後試圖讓環境來適應計劃,而應該使計劃適應於環境的變化。我認為,高級將領中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就在於他是否具有適應環境的能力。」
廣告就是當今營銷戰中的坦克和大炮。作為一位營銷戰略家,只有你掌握了如何使用廣告的戰術,你才能擺脫艱難的不利地位。由於許多管理人員忽視了廣告力量的應用,他們下令發動自殺性的進攻戰以襲擊掩藏著的對手,這極類似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中曾發生過的事。巴頓說:「敵軍的背部是裝甲部隊極易攻擊的地方,設法去攻擊它。」蘋果公司僱傭約翰·斯考利,不是因為他了解百事可樂的配方和如何經營瓶裝工廠,而是因為他處理廣告的藝術。盡管命運總與斯考利的辦公計算機戰略作對,但他的廣告至今仍在使用,他創造的以喬治·奧威爾為主題的1984年的廣告產生了其它任何一項電視信息無與倫比的巨大沖擊。
這並不是說人唰推銷和其它營銷手段過時了。在營銷戰中,每種武器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正如拿破崙時代的步兵的作用一樣),但廣告是最重要的武器,如果一個公司想贏得一場大的營銷戰,必須把廣告處理得完美無缺。批評家引用了許多事例來證明處理不當的廣告似乎並沒有什麼不良影響。IBM公司成功地推出了微型機,並沒有因為廣告中有查理·卓別林的滑稽形象而遭受損失;的確,質量差的廣告對巨大的IBM公司來說只是一點小小的麻煩,但對於那些沒有和IBM公司同樣大實力的公司而言,低劣的廣告將會決定他們的命運。
2.戰略容忍平庸的戰術
戰略來源於對戰術的充分理解,奇怪的是戰略並不依賴於最好戰術,良好的戰略的精髓在於不依靠完美的戰術也能夠在營銷戰中取勝。IBM公司不需要突出的廣告也能贏得微機戰,因為,在這種產品投放市場前,作為第一家生產家用計算機公司的戰略就保證了IBM公司的成功,這種戰略使公司的戰術順利實施;而對戰術的充分理解則決定了IBM公司採取這種戰略。
在認識到廣告武器的重要性的同時,許多公司領導又錯誤地依賴於它,他們試圖尋找廣告中的絕招以保證公司在戰爭中取勝。有些公司把賭注下在宏大的廣告計劃上,希望它會挽救局勢,但這樣的局勢很少得到挽救,道理是相當簡單的;如果戰略是有用的,一般的戰術也可以取勝,如果需要完美的戰術才能取勝,那麼這個戰略就不是可靠的。換句話說,既依賴於完美的戰術同時又依賴於一個不可靠的戰略的公司,它將在兩種不同的情況下失敗:①不完善的戰略;②對完美戰術的依賴,這在歷史上很少出現。
但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的,營銷戰和軍事戰一樣,命運有時與人作對。克勞塞維茨說:「局勢越是無法挽回,越易遭受嚴重的打擊」。依靠完善的戰術來取勝的營銷將領常常很快會抱怨武器失靈。在今天的戰場上,廣告是常規武器。
3.戰略指導戰術
在制定戰略過程中,有些將領忽視對戰術問題的研究,因此一旦戰爭開始,他們變得對戰術問題敏感了。如果一個戰略從戰術的觀點來看是可行的,那麼戰爭一開始,戰略就應當指導著戰術。
一位善戰的將領應該能夠忽視戰術上的困難,以便加快戰略目標的實現。有時,花費大量的財力去克服可能阻礙總體戰略實施的困難也是必要的,例如,有時為了實現有助於總體戰略成功的戰術目標,不得不在短期內虧本經營。反之亦然,如果戰術目標與戰略相矛盾,你也許不得不縮減甚至放棄盈利產品的經營,對一味追求銷售量的管理人員來說,這就會惹起許多麻煩。克勞塞維茨一貫強調戰略的整體性。他很快就放棄了這一同念,即奪取某一當然的戰略要地或對一個無防禦的地區的佔領意味著一切,除非它有利於總體行動。克勞塞維茨又提到:「正如商人不能將一筆生意的所得拿出保存起來一樣,戰爭中的單項優勢也不能和總目標相脫離。」像可口可樂這樣的20世紀的貿易商有時會忘記一條19世紀商人都熟知的原則,他們願意引進一種需求不殷的產品,如減肥可樂來出售,而當他們的泰博的生意下降時,他們又表示驚訝!記住:「單項優勢不能和總目標相脫離。」
產生分權式管理方法的最大原因是由於公司的戰術缺乏戰略指導。像產品大量擴張一樣,分權式管理在短期內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從長期看,公司註定要遭殃。國際電報電話公司就是一個恰當的例子,它最近為長期的分權式管理付出了代價。現場決策是大多數分散組織用來維護自身存在的理由。現場研究戰術問題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的基本組成部分,但它僅是一個部分,仍需要有人將各組成部分聯成一個系統的整體戰略。
4.重點進攻
在一定時期內,一項目標會控制著一個公司的戰略計劃,公司的資源應當優先滿足這項目標的需要,這種觀念可以稱之為「重點進攻」。
分權式管理和公司的戰略缺乏整體性導致了多面進攻,這在今天的美國企業中是常見的。有些公司成功了,有些公司失敗了,但沒有一家能協調一致,以保證企業的長期發展。以埃
本篇文章來源於 「論文地帶」 轉載請以鏈接形式註明出處 網址:http://www.lunwenzone.cn/2006/1-14/151144.html
㈥ 國內外營銷策略研究現狀綜述—懸賞50分!
汲取儒家文化精華,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營銷理論
市場營銷學新領域
從消費需求的變化看我國企業產品營銷觀念的轉變
當代市場營銷的三次革命
現代美國市場營銷教學與研究
西方銀行市場營銷觀念的演進與我國商業銀行營銷策略
樹立現代市場營銷觀
市場營銷專業建設之探索
我對中國市場營銷教育的一些看法
論市場營銷的兩次革命
淺談西方金融營銷的歷史進程及發展趨勢
對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
等級營銷初探
管理教學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研究初探
論近代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市場營銷思想
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市場營銷觀念的變化
論市場營銷的第二次革命
營銷異化與營銷深化
21世紀市場營銷新觀念綜述
營銷觀念的發展與博弈均衡——兼談旅遊企業的市場決策
㈦ 網路營銷策略國內外文獻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簡稱綜述,是對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課題搜集大量相關資料,通過閱讀、整理、分析提煉從而揭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原理等等,為後續研究尋找出發點和突破口的學術論文。綜述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既需要在該領域內有大量的實際工作經驗,才能知曉各種技術路線的優缺點,還需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視野。在國外,宏觀的或者是比較系統的文獻綜述通常都是由一個領域里的頂級「大牛」來做。
文獻綜述的撰寫步驟一般可分為文獻的搜集、文獻的閱讀和分類,以及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述;還有預測研究趨勢提出有待研究的問題等 [1]。
(1)文獻的搜集。從量的方面看,要求豐備;從質的方面看,則要求確實。
(2)文獻的閱讀和分類。對於選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獻要「批判地精讀」。其次,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以便後續研究中使用。常見的有按學科領域分類或是按學術觀點、學術流派分類。
(3)文獻的加工、比較和評論。提煉觀點時,要力求做到准確無誤,不片面理解。分析、比較和評論時要保持思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做到客觀公正。
(4)預測研究趨勢。總結該學科領域當前國內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應用價值,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展望今後的發展趨勢或前景。從而提出新的研究設想、研究內容等。這是是文獻綜述的點睛之筆。
難點
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既高屋建瓴,又腳踏實地;既探頣索隱,又如醍醐灌頂。文獻綜述顧名思義由「綜」和「述」組成。前半部分的「綜」不算太難,根據所查閱大量的文獻進行綜合的歸類、提煉、概括即可做到的話。後半部分的評「述」與分析則是一篇「綜述」質量高下的分界線,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論水平、專業基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問題進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礎上,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文獻綜述中常見的問題
(1) 大量羅列堆砌文章誤認為文獻綜述的目的是顯示對其相關研究的了解程度,結果導致很多文獻綜述不是以所研究的問題為中心來展開,而變成了讀書心得清單。
(2)選擇性的探討文獻,有的筆者不是系統化的回顧文獻,而是因為某些原因選擇行的進行文獻探討這樣綜述就變成了筆者主觀願望的反映,失去客觀性和公平性。
(3)文獻開列過多,引文不當。綜述要求著錄的文獻應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原文,但並不是所有讀過的文獻都統統列出,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和最新近的文獻。
㈧ 營銷策略有哪些
73種營銷策略
1、整合營銷;整合營銷是一種對各種營銷工具和手段的系統化結合,根據環境進行即時性的動態修正,以使交換雙方在交互中實現價值增值的營銷理念與方法。是以消費者為核心重組企業行為和市場行為,綜合協調地使用各種形式的傳播方式,以統一的目標和統一的傳播形象,傳遞一致的產品信息,實現與消費者的雙向溝通,迅速樹立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產品品牌與消費者長期密切的關系,更有效的達到廣告傳播和產品行銷的目的。
2、系統營銷;系統營銷實施滿足競爭的多維度的戰略目標和績效管理,在戰略的規劃和指引下,建立強大的營銷組織,有成熟的業務模式和多個組織系統的協作和參與,形成全方位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在產品、包裝、策劃、價格、傳播、隊伍、服務、品牌等單一或幾個方面的能力,去爭奪消費者資源、客戶資源和開拓新的市場需求,就是系統營銷!傳統營銷研究的焦點是通過協調企業、顧客與競爭者之間的關系來獲取利潤,主要考慮企業自身的利益,往往忽略全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及資源的有價性,將生態需要本身置於人類需求體系之外,以獲得企業的最大利潤為營銷目標。
3、事件營銷;事件營銷是指企業通過策劃、組織和利用具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以及名人效應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體、社會團體和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並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的手段和方式。事件營銷是國內外比較流行的一種公關傳播與市場推廣手段集新聞效應、廣告效應、公共關系、形象傳播、客戶關系於一體,並為新產品推介、品牌展示創造機會,建立品牌識別和品牌定位,形成一種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的營銷手段。
4、體育營銷;體育營銷就是以體育活動為載體來推廣自己的產品和品牌的一種市場營銷活動,是市場營銷的一種手段。體育贊助實質上是一種軟廣告,但是由於廣告並不單獨出現,因而商業性及功利性不像硬廣告那麼明顯。在重大比賽現場,觀眾動輒成千上萬,媒體受眾更是不計其數。即使一些地方性的賽事,只要組織得好,觀眾也會十分踴躍,因此非常有利於企業與目標對象進行有效的溝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l 體育營銷最大的特點就是公益性。
5、戰略營銷;
6、文化營銷;
7、切割營銷;
8、娛樂營銷;
9、直復營銷;
10、水平營銷;
11、插位營銷;
12、公益營銷;
13、會議營銷;
14、恐怖營銷;
15、公關營銷;
16、植入營銷;
17、電話(移動)營銷;
18、會展營銷;
19、新聞營銷;
20、旅遊(活動)營銷;
21、資料庫營銷;
22、節假日營銷;
23、深度營銷;
24、橫向營銷;
25、一對一營銷;
26、精準營銷;
27、分眾營銷;
28、蒙派營銷;
29、互動營銷;
30、水性營銷;
31、合眾營銷;
32、大眾營銷;
33、網路營銷;
34、關系營銷;
35、灰色營銷;
36、紅色營銷;
37、綠色營銷;
38、白色(白發)營銷;
39、病毒營銷;
40、對比營銷;
41、極限營銷;
42、狼性營銷;
43、VIP(會員)營銷;
44、暴力營銷;
45、協同(聯合、聯盟、協合)營銷;
46、親情(磕頭)營銷;
47、垃圾營銷;
48、美女營銷;
49、名人營銷;
50、博客營銷;
51、集成營銷;
52、口碑(蜂鳴)營銷;
53、搜索引擎營銷;
54、客戶關系營銷;
55、魅力營銷;
56、界面營銷;
57、博弈營銷;
58、柔性(彈性)營銷;
59、政治營銷;
60、顧問營銷;
61、錯位營銷;
62、復合營銷;
63、精細營銷;
64、小眾營銷;
65、陽光營銷;
66、社群(社區)營銷;
67、協議(訂單、許可)營銷;
68、生活方式(生活主張)營銷;
69、無線營銷;
70、標靶(保齡球)營銷;
71、爆破營銷;
72、雙核營銷;
73、極廣營銷。
㈨ 誰能介紹下關系營銷在國內外的發展,詳細點100獎勵
關系營銷——這高技術企業營銷制勝的新武器
作者:聯盟編輯二號
自從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高技術為中心的新的技術革命給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帶來了深刻的變革。許多國家都把發展高技術列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惜花費巨額投資,組織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力爭在這一次的技術革命中拔得頭籌。例如,西歐有「尤里卡計劃」,日本有「科學技術振興基本政策」,美國有「國家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有「科技進步綜合綱要計劃」,我國有「863計劃」、「火炬計劃」等。如以美國矽谷、日本築波為代表的高科技園區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以微軟、因特爾為代表的高技術經濟實體因其出色的經營與營銷策略而獲得了神話般的成長,部分高技術企業聚斂財富的能力讓人瞠目結舌。因此,從宏觀上研究高技術產業的成長規律和從微觀上研究高技術企業的管理與營銷策略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內外的研究專著也漸次多了起來。學者們和實業界人士從不同的角度對高技術發展的規律與對策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十分有價值的結論。但是,我們發現,在對高技術企業的營銷策略進行研究時,多依從的是傳統的市場營銷研究理論。傳統的市場營銷理論,以單個企業為分析單位,認為企業營銷是一個利用內部可控因素來影響外部環境的過程。對內部可控因素的經典總結是4PS組合,營銷活動的核心即在於制定並實施有效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但是實踐證明,傳統的營銷理念越來越難以直接有效的幫助企業獲得經營優勢。這是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獨自提供經營過程中所有必要的資源,而必須通過銀行獲得融資,從社會招聘人力資源,與研究機構取得技術協議,通過經銷商分銷產品,與廣告公司聯合進行促銷和媒體溝通。不僅如此,企業還必須被更廣義的相關成員所接受,包括同行企業、社區公眾、媒體、政府等等,企業無法以一己之力對抗環境的壓力。因此,企業與這些成員息息相關,構成了保障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事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生態系統中的夥伴建立起適當的關系,形成一張以價值鏈關系為基礎的巨型的網路。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產品的成功正是利用網路資源的結果。而與顧客、供應商、分銷商及其它夥伴群體的共同利益建立起來的一種長期有效的交換關系便是關系營銷的思想。但目前看來,從關系營銷的視角研究高技術企業的營銷問題卻寥寥無幾。就筆者所能收集到的資料來看,鮮有學者用關系營銷的思路來研究高技術企業的營銷問題。即使有,也僅停留在實踐經驗的總結上,而尚未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另有一些學者則多是對關系營銷理論作出了闡述性解釋,且常結合服務行業的案例進行說明,而結合高技術企業的營銷特性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關系營銷策略的研究就更少見了。筆者認為,高技術企業的營銷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比如矽谷高技術專家傑弗里·摩爾(Geoffrey A. Moore)曾說過:「高技術產品的市場營銷重在同顧客建立良好的市場關系,與其進行雙向交流,而不是以廣告或其它單項交流的形式去培養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和顧客的忠誠度」 ,「市場關系的核心是建立和維護與所有建立高技術市場的成員的公共關系,而不僅是最常見的成員。尤其是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交流,不僅要面對客戶、報界新聞媒體和分析家,而且要面對硬體和軟體合作夥伴、批發商、中間商、系統集成商、用戶集團、行業組織機構、大學、標准化團體、國際夥伴。市場關系還意味著不僅要改善外部溝通,而且要改進銷售網點、產品經理、策略規劃者、客戶售後服務和保障部門、工程部門、製造部門和金融部門之間的內部信息交換。」基於以上原因,有必要從關系營銷這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才發展起來的先進營銷思想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關系營銷的歷史演進與主要研究成果
(一)關系營銷的歷史演進
關系營銷思想的產生有一個歷史演進的過程。
市場營銷的一個經典定義是這樣描述的:市場營銷是個人和團體創造並同他人交換產品和價值以滿足需求和慾望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這個定義曾經主導世界營銷幾十年,直到現在仍然是營銷觀念的主流。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尤其是世界買方市場的形成和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其本身固有的兩個缺陷已越來越明顯了。其一,該觀念強調交易,指出營銷的核心是交換,強調市場營銷重在贏得顧客而非長久留住顧客;其二,營銷的視野太過集中於顧客群體,而沒有特別注意到與企業休戚相關的其它群體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競爭不再是單個競爭者之間的競爭,而是營銷鏈中網路的競爭。正是基於對這兩大缺陷的認識,關系營銷的意義便凸顯了。
從整體上來講,關系營銷的歷史演進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關系營銷的歷史演進過程
在五十年代,人們對營銷的關注主要集中於消費者方面;到了六十年代,產業市場則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而在七十年代,研究的重點是非贏利性組織的市場營銷;八十年代,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服務市場;到了九十年代,由於前文所述的兩個原因,對關系營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
(二)關系營銷的主要研究成果
「關系營銷」的概念最初在80年代被提出。最早的定義是倫納德·貝瑞(Leonard Berry,1985)提出的:「關系營銷是吸引、維護和增進與顧客的關系」。關系營銷理論最早應用於工業市場上,其最重要的理論基礎是社會交換理論(Blau,1964)、企業間行為理論(Pfeffer and Sslanik,1978)和技術交換理論(eg,Hakansson,1989 and Lundgrem,1994)。同時,吸取了系統論、協同論、傳播學等相關學科的重要思想(王方華等,1998)。在工業品市場上銷售者——購買者關系長期和動態的性質已通過實際的營銷研究完整的記錄下來(Hakanssoon,1989;Ford,1990)。而且還發表了規范性的分析,證明與顧客發展長期關系是一項良好的營銷政策(Jackson,1985)。近年來,基於美國的關系營銷將重點放在了關系承諾和信任之間的聯繫上(Morgan and Hunt,1994)。後來,關系營銷在服務行業被廣泛關注(A·佩恩;1993)。關系營銷的范圍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擴大的營銷觀念被提出(Martin Christopher,Adrian Payne and David Ballantyne,1992)。顧客市場及其他相關市場的應對策略也有了比較深刻的描述(Carla B.Furong,1993;王方華、洪祺琦1998)。此外,眾多的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對關系營銷的認知。但是,到目前為止還尚未構建起一個十分完善的理論體系,也未有一本專著可以與營銷管理學派的經典著作相媲美。歸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如下:
1、初步分析了關系營銷的學術思想根源、社會基礎及經濟學上的意義。
提出了關系營銷模型起源於北歐的諾丁服務學派(Nordie Severs Marketing)和產業營銷學派(Instrial Marketing and Purchasing),借鑒了20世紀30年代以前歐洲經濟學家哥本哈根學派的參數理論,並暗含於日爾曼/阿爾卑斯的資本主義模型中。其理論根基應從18、19世紀的政治經濟學中獲得。同時,系統論、整合傳播理論豐富了關系營銷的理論思想。在經濟學意義上,提出了顧客終生價值理論。認為企業爭取一個新顧客比留住一個老顧客要多花費5、6倍的金錢,在經濟上是劃算的。
2、分析了關系營銷與交易營銷的區別,認定關系營銷作為一種範式將取代交易營銷。
認為以關系為核心理念的關系營銷作為一種範式將取代以交換為核心理念的營銷管理範式。強調贏得顧客並長久留住顧客,而不象營銷管理學派所關注的僅僅在於一次性的促成交易。
表1 交易營銷與關系營銷的比較
3、比較分析了現今流行的一些市場營銷觀念,指出關系營銷思想更好地抓住了現代營銷的基本內涵,因而是更先進的營銷思想。
指出,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提出的「社會營銷觀」、從競爭角度提出的「競爭營銷觀」、從生態角度提出的「生態營銷觀」,以及「全球營銷觀」、「綠色營銷觀」等,雖然從各種視角提出了具有新意的營銷導向思想,但基本上還是在一種擴張性營銷思維模式里考慮問題,注重開拓市場,尋求顧客,看重市場增長率和短期利潤,屬交易營銷範式,而關系營銷具有以雙向溝通為原則的信息交流,以協同合作為基礎的戰略運行,以互利互惠為目標的營銷推廣,以反饋協調為職能的管理方針的本質特徵,著眼點放在賣方如何穩定顧客資源,提高企業和品牌的忠誠度,以期取得長期的盈利和發現創新的需求。關系營銷更好地抓住了現代營銷的實質,是對市場營銷的發展和深化。
4、將市場營銷的范圍從顧客市場擴大到全部相關利益方。
提出了企業是錯綜復雜的關系網路中的一員並對關系市場的種類做了分類。美國學者(Morgan and Hunt,1994)界定了企業的四組共十種合夥關系,即供應商合夥關系(產品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隱性合夥關系(競爭者,非贏利組織、政府)、購買者合夥關系(最終顧客,直接顧客)、內部合夥關系(職能部門,員工業務單位,事業部)。瑞典學者古姆松把企業面臨的關系分為市場和非市場關系兩大類共30種關系。科特勒(1991)提出全面營銷概念並識別出環境中的10個重要營銷對象,包括直接環境中的供應商、分銷商、最終用戶和員工;間接環境中的金融機構、政府、媒體、聯盟者、競爭者和公眾。英國學者馬丁·克里斯托弗等。(1992),將上述錯綜復雜的關系概括為六大市場模式,即客戶市場、內部市場、影響者市場、推薦市場、雇員市場、供應商市場。指出:關系營銷是為發展和保持同顧客、供應商、分銷商及其它夥伴群體的共同利益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長期有效的交換關系,企業營銷活動的核心是建立並發展與這些公眾的良好關系
5、重點研究了顧客關系營銷,某些研究成果已被引入到企業的營銷實踐中。
提出了關系營銷中的承諾——信任學說,分析了在市場關系中影響承諾的因素,以及滿意、信任、承諾在顧客關系中的不同作用構建了以信任、契約、互動、感同四元素為核心的關系營銷模型。還提出了以關系營銷來源於市場營銷、質量與顧客服務之間的整合,提出了關系營銷的三個層次,五個發展階段,歸納出了關系營銷的運作模式。同時,在實證上學者們提出了諸多的應對策略。比如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顧客關系管理(CRM)方案已被引入了企業的經營實踐中。如1999年,全球CRM市場有76億美元,預計到2004年達到670億美元。另外,建立在製造商與供應商合作關系之上的供應鏈管理系統(SRM)也投入到實際運營中。
二、高技術企業營銷特點與難點
(一)高技術產品的技術不確定性,增加了產品開發和產品定位上的難度。
高技術產品的技術不確定性是指一項技術是否比其它技術更可靠和更有效的滿足某些市場的需要是不易判斷的。這源於以下幾點原因:1、產品的可靠性難以預計;2、產品的性能績效難以保證。高技術產品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實際期望,產品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生產商所期望的要求不確定;3、生產商是否能夠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不確定;4、產品的負效應難以預料;5、技術的生命周期的長短與變化不易把握;6、技術的方向選擇是困難的。因為在行業標准尚未建立以前,決定哪一項技術方向有前途是困難的。企業在決定選擇一個技術領域還是在多個技術領域齊頭並進難以確定。上述的原因是表層的,其深層的根源在於:高技術的技術支撐網路可能尚未完全成熟地建立起來;技術發展需要一個周期,經過反復實驗、調整和修正的技術才會走向成熟;科學技術發展步伐加快,許多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往往在人們預料期之前就出現了;高技術產業與市場信息更加不對稱,企業與競爭對手、企業與消費者市場的信息傳輸並不總是及時的,更多的時候是信息滯後。上述原因使得高技術企業在產品的開發階段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產品決策變得困難起來。
(二)高技術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市場定位、市場需求預測的難度。
市場的不確定性主要是指生產商對其技術產品所需要滿足的消費者需求類型和服程度、市場規模、市場成長速度難以做出准確判斷和預測。原因如下:1、企業無法對技術的潛在效用和利益進行預測。消費者不是技術專家,往往不了解和不會運用高技術,對高技術具有FUD(Fear 、Uncertain 、Doubt)心理,消費需求具有滯後性,企業因無法展開有效的調研而難以准確預測;2、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迅速,企業不易把握;3、對潛在消費者何時購買產品難以確定。高技術產品生命周期較短,新技術很快被更新的技術所取代,消費者手中的產品可能不久後就變得落後了,這使得消費者很可能寧願再等上一段時間以購買更高性能的新一代產品;4、沒有以前的銷售記錄,難以預測市場規模及產品普及速度;5、對行業標准能否和何時確定難以預測。這導致市場未來發展方向不定,使得眾多用戶擔心自己所購的產品並非未來標准行業產品,無法與未來技術標准兼容而帶來利益損失;6、市場邊界不易確定。高技術產品往往具有多種使用價值,能提供給不同類型的產業使用,在使用中可能衍生出更多的新用途,與其它技術的組合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收益。由於上述原因,高技術的市場需求難以准確判斷,這就給企業生產和銷售帶來不確定性的因素。
(三)高技術市場的產品生命周期曲線表現出明顯的波動性,使得高技術企業要有高效的時間管理和營銷創新。
成功的高技術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往往有一個陡起的銷售波峰和銳減的銷售波谷。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高技術產品具有網路外部性的特點。網路外部性就是指對某個特定的用戶而言,高技術產品的價值隨著該產品的用戶的增加而增加,即用戶的效用函數存在著相互的依賴性。高技術產品市場競爭的先入為主的先動效應比較明顯,贏家通吃的現象已成為高技術產品市場競爭的一條法則。因此,一方面,市場接受產品時比較緩慢;另一方面,市場一旦接受某一產品,其生產規模就會上升,成本就會下降,這就有效地阻止了後進者的入侵,產品的銷量就會猛增。同樣,當有更好的產品問世或是原有產品存在重大缺陷時,市場銷量就會銳減。高技術企業在操縱產品的供需時就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營銷決策,需要高效的時間管理和營銷創新。同時,更要加強調各部門之間的配合。
(四)產品技術的復雜性需要提供及時的服務,這對於高技術企業的服務管理與渠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
高技術產品技術層次高,結構復雜。某些技術是前所未有的。用戶對其技術性能、用途往往比較陌生,而且高新技術產品往往投入市場時間不長,技術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針對這一狀況,企業單靠印發產品說明書、使用手冊等方式效果肯定不明顯,而應建立起一套優質服務體系。在產品銷售之前、銷售之中、銷售之後都能讓顧客感受到服務的力量。使用戶感到企業強烈的責任感,進一步誘導用戶對高技術產品的依賴性,為未來創造需求。從某種程度上講,能否提供有效的服務,就需要企業重視服務人員的管理與培訓工作。在企業營銷渠道上也要進行創新。要使得服務能夠貼近用戶,傾聽用戶的呼聲,解決用戶的困難,提高服務質量,提高企業的聲譽及價值觀。這就要求企業重視渠道信息雙向溝通能力的提高,在信息管理上要大量投入。
(五)高技術企業之間的依賴性較強,而且面臨著傳統企業的追隨打擊,這使高技術企業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壓力,必須打破狹隘的經營眼光,在競爭中求得合作。共同開發市場機會。
由於高技術的特性,使得企業對高技術研發的費用非常高,而且由於技術的復雜性和尖端性,往往僅憑一個企業是不夠的。同時,由於高技術的實效性,即使一家企業能夠開發出來新產品,也可能已經錯過了市場機會,市場已被先行開發出的企業所佔領。再者,高技術產品往往需要技術上的互補性,比如計算機與軟體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高技術產品也易受到傳統產業的圍攻與打擊。傳統產業會散布高技術威脅論,也可能會在傳統技術上進行一些改造升級,擠壓高技術產品市場。這些原因造成高技術市場的超強競爭性。因此,高技術企業需要一種開放的眼光尋求合作機會,與其它企業尋求優勢互補,建立同盟或合並,降低研發費用,搶占時間,共同開發高技術產品市場,將市場餡餅做大。這種狀況決定著高技術企業在經營戰略中更多地注重外視。
(六)高技術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新市場的開拓上,而不是市場份額的佔有上。因此,高技術企業面臨著更繁重的市場開拓任務。
高技術產品具有天生的技術擴張性。即一種成熟的技術可以跨越多個行業、多個國家。而且若一種技術沒有進行新市場的開發,僅僅停留在一個較小的市場范圍內,就會給其它高技術品牌留下發展的空間。由於贏家通吃的特徵,好中更好的企業將會很快一統市場。在每一個高技術領域,成功的企業僅會保存幾家。因此,高技術企業面臨著不斷完善產品的性能外,還面臨著迅速開發市場的巨大任務。
除了上述幾個問題以外,高技術企業還受政府政策的深刻影響。政府的相關政策引導著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方向。政府選定的高技術方向就會給予多方面的政策扶持,而政府對於不想涉入的領域就會給予種種限制。因此,爭取政府的支持是企業公關的重點之一。同時,人才在高技術企業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高技術產品的價值在於蘊涵在產品中知識,而知識來源於人的智慧。高技術企業的人才流動率高於其它行業就是明證。另外,高技術企業的整體形象塑造在產品銷售中也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客戶往往寧願支付較高的費用而購買一個負責任,具有良好聲譽的企業的產品。
三、營銷制勝——用關系營銷的思想整合高技術企業的營銷
前文已經論述了關系營銷與高技術企業的各自特點,筆者認為將關系營銷的思想引入高技術企業的營銷戰略中是必要的。從總體上看,關系營銷的作用就在於用一個寬廣的視野謀求相關群體的長久支持,這種思路對於面臨著超強不確定性的高技術企業營銷來講具有重大的實用價值,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系營銷所強調的維護與六大市場的關系,擴展了高技術企業的營銷視野,從而為高技術企業的營銷大整合提供了一個更為全面的思路。
以往的市場營銷僅僅關注顧客市場這一單一市場,未將企業本身放在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中做全盤考慮,也未能充分地認識到企業生態系統中各要素對企業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企業的作為如何影響整個企業生態系統的結構與效率,因此,制定的營銷政策雖然可能也關注並採取過一些措施處理與其它相關市場的關系問題,但這種關注與措施還沒有上升為一種整體戰略,缺少應有的系統整合。關系營銷所強調的寬視野正是將高技術企業放在一個關系復雜的企業生態鏈中,全面考查企業的營銷環境與營銷客體,並努力探討企業的營銷措施如何影響與改變整個企業生態鏈的結構與效率,進而協調各種關系,以期求得企業所能調動資源的效率的最大化。高技術企業在供貨商市場中尋求原材料、半成品、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分銷商市場中尋求合理資源配置並取得市場基礎的強力支持;在內部員工市場,尋求員工的協作以實現在資源轉換過程中的最大化;在競爭者市場尋求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影響者市場尋求無形資源對高技術企業市場終端的強力推動。這些努力最終將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獲得顧客資源(如圖2所示)。另外,從顧客價值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相關市場也參與了顧客價值的創造與傳遞過程(圖3所示)。這種描述進一步擴展了顧客價值創造的空間,將傳統的企業內部的價值創造躍升為全部關系方都參與的過程。
圖2 關系營銷的競爭優勢
選擇顧客細分市場進行價值定位 選擇合作供應商 選擇合作競爭者 選擇產業基礎 選擇培訓激勵員工 選擇合作供銷商 產品(聯合)開發 產品定價 分銷服務 支持性活動扶助 信息溝通 服務開發 人員推銷 業務推廣 廣告 合作分銷商推介 產業基礎推介
圖3 關系營銷群體的價值傳遞系統
(二)、關系營銷以信息的雙向溝通和雙向反饋為原則,建立高技術企業的長久關系群體,獲得真實市場信息,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高技術企業的經營風險。
傳統的營銷更多的偏重於企業占據信息的主導地位,企業掌握了充分的信息,而顧客及其它關系群體掌握的信息不充分,這就導致了信息的不對稱性。信息的不對稱性不利於企業與相關群體保持有效的營銷策略。關系營銷強調信息的雙向流動與反饋。一方面企業將信息傳遞給相關群體;另一方面相關群體也有企業建立的相關渠道向企業反饋信息。通暢的信息交流與反饋渠道是增強關系的紐帶。同樣,良好的關系進一步增強了信息與情感的交流。這種良好的關系拓展了企業的邊界,將相關群體納入到企業的經營中來,增強了高技術企業在風雲變換的高技術市場中獲得真實的市場數據,及時做出反饋有利於企業有效把握機會,規避風險。同時,良好的信息交流與反饋機制也可以造就良好的顧客關系,良好的顧客關系也可以長久地留住顧客,獲取顧客的終生價值,同樣,也可以獲得相關群體的長久支持,獲得相關群體的長久價值。
(三)、關系營銷中的競合觀念追求參與方多贏策略,指導高技術企業與多個群體合作,企業營銷由保守走向開放。
傳統的觀念中,企業處在一個敵對的環境中。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經銷商,企業與競爭者,企業與內部員工,甚至企業與顧客都是敵對的。關系雙方為了獲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努力擠壓對手的利益空間。這種思路在高技術企業的高強度競爭中就有點不合時宜了。由於高技術的特性,使得單個企業往往無法獨自完成某項技術創新。成本高昂或貽誤時機都會給高技術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而且在制定行業標准時,單個企業也往往無能為力,必須得到多個關系方的支持。因此,高技術企業擯棄狹隘的競爭策略,逐漸採納了競合的觀念。既競爭又合作。在競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企業與供應商、經銷商結成戰略同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企業與競爭對手合作研發降低成本,合作渠道開發市場,互惠互利;企業與內部員工形成新的契約關系,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稀缺資源人才;企業與顧客保持長久關系贏得顧客終生價值;企業與政府合作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企業有此形成自己穩固的網路關系,增強了開拓市場、抵禦風險的能力。競合的目的在於使參與方都獲得收益,達到多贏。
(四)、關系營銷以顧客為中心,多方整合營銷資源,從4P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尤其是推進高技術企業的「產業基礎」的思想,賦予了高技術企業營銷的新的思路。
傳統產品的營銷因其技術性並不復雜,營銷對策中對消費者的說理教育,地位是次要的,往往通過強有力的廣告和花樣繁多的推銷手段就能打開市場,這種策略稱為「市場推銷」;而消費者普遍存在對高技術產品FUD疑慮而產生滯後效應不能僅憑常規的方式就能成功,這里要採用「市場推動」的營銷策略,多方整合與消費者相接觸的資源,分析市場結構,開發出強有力的產品,與產業基礎建立牢固的戰略地位。這里所指的產業基礎就是指與企業有關的銷售鏈(供應商、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風險投資者、金融家、新聞記者、報刊評論員、經濟分析員、律師、產業界知名人士、控制該產業的信息流(學會協會等組織內部定期或不定期的專業信息資料)、高等學府、科研院所的理論權威、政府職能部門的主管官員,以及廣大用戶等。這些人士組成強大的產業基礎。企業決策者應該與他們中的關鍵人物建立良好的戰略關系。通過產業信息流的介紹,新聞媒體的宣傳,老用戶的推薦,行業權威的評論以及職能部門的引導,可以取得千金難買的信譽與市場重視,而這些都是廣告手段所買不到的。一家公司的產業基礎愈寬,與產業基礎的關系愈密切,它的產品便越能被消費者所接受。
參考文獻:
[1] [英]馬丁·克里斯托弗等著 李宏明等譯:《關系營銷》,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
[2] 王方華,洪祺琦:《關系營銷》,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
[3] 常志有:《關系營銷理論述評》,雲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3期
[4] 牛海鵬,殷戩宏,文武:《高技術企業營銷》,企業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5] 松鬱郁:《里吉斯解讀高新技術市場》,銷售與市場,1998年1-12期
[6] 韓兆林 張小燕 陳小平:《高科技產品營銷的特性分析》經濟與管理研究,1999年第5期
[7]Philip Kotler & Gary Armstrong, Marketing- An Introction. Prentice Hall.In.C.1997 .
[8] Adrian Payne , Services Marketing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Pretice Hall 出版公司,1997 歡迎您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