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的京劇藝術
如何破解,怎麼由破而立,最終形成有利於京劇藝術繼承發展的局面,作為國家京劇院和院團的組織領導者,要尊重京劇藝術規律,把握時代審美特徵,體貼人民群眾的審美選擇,觀照演出市場的規律。因此,我們要把京劇藝術的傳承創新,京劇文化的傳播弘揚,京劇市場的拓寬擴大,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推進京劇藝術繁榮發展,作為振興京劇的重要載體。把劇目建設、人才建設、市場建設作為振興京劇的重要手段。
不妨說說劇目。劇目是京劇藝術得以保存、傳承和發展的最終形式載體。對於劇目,我們要有「三三三」思路,即「三性、三於、三精」。「三性」就是劇目創作要堅持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三於」就是劇目建設要善於繼承、精於借鑒、勇於創新。「三精」就是精創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精排優秀保留劇目,精演經典傳統劇目。
人才是京劇藝術得以保存、傳承和發展的生命載體。我們要建立完善京劇人才健康發展和脫穎而出的運行機制。京劇藝術的發展歷程留下了許多前輩大師的扎實足跡,弘揚其風范,彰顯其風格,研究其規律,是京劇傳承的重要內容。尊前賢,啟後人,讓後輩晚生尊師重學,傾其情,盡其力,在先輩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對京劇藝術的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B. 對於京劇文化的傳承有哪些好的建議
京劇文化的傳承任重道遠,需要當代年輕人不斷學習、取其精華,創新改進。京劇以北京為中心的、中國影響最為廣泛的戲曲。京劇又被稱為京戲,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經過四大徽班三慶、四喜、春台、和春還有漢調不斷合作、改進、吸收其他戲劇的方法演變而成。京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當代人要不斷傳承中國的京劇文化。
還有就是要加強對京劇文化的保護。對於文化來說,沒有保護,何來傳承呢?因此要對各地的京劇進行有效地保護,而不是形式主義。比如說完善京劇所需的場景、服裝等,還要對京劇的文化工作者加以鼓勵和資助。京劇文化是中華民族嘔心瀝血積累的戲劇結晶,其中體現了中國戲劇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我們必須好好保護。
C. 如何繼承和發揚京劇藝術
讓京劇走進音樂課堂,並不是僅僅讓音樂教師去教授戲劇曲目即可,而是需要學校對京劇教學予以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於京劇教育進行更專業的規劃,在今後的發展中,學校需要加強對京劇表演人才的引進,也可以聘請京劇方面的專家講師對本學校教師進行培訓,請進來、送出去培訓專業教師,解決京劇教師匱乏的問題。
此外,還需要購入京劇教學的設備設施,為後期的京劇教學打下基礎。如購置戲服、學子、水袖、髯口、盔頭等等專業用品以及一些京劇伴奏的打擊樂器。給學生們直觀的教育,感受濃濃的京劇氛圍。
練京劇藝術注意事項
練聲。虛弱晦暗的嗓音是沒有生命力的,需要訓練得結實有力,響亮打遠。最好能每天在靠水的地方喊嗓,先喊啊,咿,再練念白,以不累為度。
吐字歸韻。票友和內行在唱念上的最大區別就在這里,字頭、字腹、字尾不清,飄忽無力,缺乏彈性,需要加強訓練,可以念韻白和京白來練習。京白因為節奏快,練字的機會多,是最為理想的訓練手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京劇藝術
D. 如何讓京劇傳承下去
現如今如果想讓京劇傳承下去,靠的必須是國人的努力和京劇人的一種傳承,只有弘揚國粹,京劇才能徹底光大起來。
如果想要將京劇傳承下去,首先就是讓人們對國粹有一顆好奇之心。只有他們心中有想去看的念頭,京劇關注度才會越來越高,才有可能發揚光大。而且我覺得應該在社交媒體上經常宣傳一些京劇的內涵,既然被稱為國粹,肯定有它的價值,我們身為21世紀的青年,應該多品味京劇的魅力。
E. 如何才能傳承京劇藝術,振興傳統文化
當今時代,人們生活在一個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化的社會環境中,京劇演出面臨著眾多強勁的競爭對手。傳統戲曲要重新贏得當代觀眾的青睞,必須適應當代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必須兼顧舞台戲曲的藝術性和娛樂性。這樣,京劇藝術才會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才能重新擁有觀眾市場和不斷發展的可能。
京劇藝術應該是一門開放的藝術,海納百川、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是京劇藝術的生命力所在。作為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不斷地創新改革是京劇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門。京劇的傳承與發展,必須結合其自身的特點,把握時代的脈搏,大膽地吸取現代元素並以新傳媒為載體進行廣泛傳播,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重新贏得青年觀眾的喜愛,才有可能實現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F. 當今社會,如何讓京劇傳承下去
鼓勵支持張雲雷就是傳承京劇,不要打壓甚至是禁止張雲雷唱某派,姜昆高抬貴手給張雲雷弘揚京劇的機會和平台
G. 京劇怎樣傳承下去
如今京劇舞台上的問題,不在於是要傳承還是要創新,而是要搞清楚「傳承什麼傳統」「能做哪些創新」,而這兩個重要問題在京劇界尚無明確的總結和法則。在《晶瑩透亮的玉——李玉茹》一書中,曾寫李玉茹看梅蘭芳在援朝時期表演的《貴妃醉酒》,認為梅蘭芳在那一次表演中表現出了最高水準,因此她認准了那一次跟著學,並不拘泥於梅蘭芳晚年在舞台上的表演。京劇學者翁思再對此點評:「這就是問題所在,傳承就要傳承精華,而現在往往傳承的是糟粕,很多演員連什麼是精華都說不清。發展當然要靠創新,如現代京劇是對傳統京劇的創新,但京劇是結合唱功、演技、武功、雜技和舞美等等的綜合藝術,現在創新發展一個方面,難以形成真正有價值的新藝術程式,一切還有待在具體的舞台表演中進行探索。 」
H. 如何傳承京劇藝術,振興傳統文化
京劇藝術是我國的國粹,2010年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京劇,積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豐厚文化底蘊。自誕生至今,經不斷發展與自我完善,吸收了其它地方劇種、藝術門類之所長,並經過無數藝術家的改革與創造,使之成為具有中國標識意義的文化元素,成為世界文化之瑰寶。京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樣式之一,在清末以至民國大部分時間內,不僅代表著中國舞台藝術樣式的最高端,同時亦為大眾娛樂樣式的主流。如今,隨著全球文化一體化和中國社會轉型的加快,京劇的衰落恰恰代表了本土文化傳統日漸失落的一個典型實例。京劇里許多劇目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取材於歷史,都是懲惡揚善的故事,能夠以史為鑒,教書育人。如何引起全社會對京劇這一國粹藝術的重視和熱愛,營造京劇文化傳承的良好氛圍,對振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意義。
一、京劇傳承面臨的困境
(一)受娛樂方式多元化沖擊,京劇傳承觀眾基礎日漸薄弱。
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深入,人們文化生活的多元化,文藝品種樣式的日益豐富,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工具的迅速普及,不僅拓寬了群眾的欣賞領域,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改變著群眾的文化生活方式,京劇的傳承發展受到了嚴重沖擊。與京劇傳承的鼎盛時期相比,人們吃完飯進戲園子,這樣的年代一去不復返,而京劇藝術是個品位藝術,不是快餐文化,觀眾只有坐在劇場里,處在一種悠閑、鬆弛的狀態下品戲,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藝術魅力。如今人們生活節奏變快,心態浮躁,不能靜下心來,因此這種環境非常不利於京劇的發展。一些中學生喜愛的是流行歌曲、街舞,對京劇了解少,接受起來有難度,學習唱段就更難了,大多數學生即使喜歡京劇課程也不會去買票聽戲。社會上廣大觀眾對京劇的欣賞熱情普遍不高,京劇演藝市場不成熟,票房收入微乎其微,劇團發展普遍面臨資金難題。
(二)受功利思想影響,京劇傳承熱情不高。
學習京劇投入較多,加之能夠靠京劇吃飯的人畢竟是少數。學生家長因為孩子學習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學齡前階段就已「攝入過量」��英語、鋼琴、繪畫等各類興趣班。在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體系內,學校和家長不得不想盡各種辦法幫孩子提高成績,增強競爭力,其中最直接和有效的辦法就是加課、補課。而京劇不納入升學考試內容,僅僅作為一種愛好或者選修課存在,很難激起學生充足的學習動力。京劇對演員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各方面的素質都比較好,但現在報名去戲校從小學京劇的人越來越少,家長都在為孩子的未來考慮,當他們看到京劇演員的慘淡生活,不可能讓自己的孩子從事這種職業,因此京劇在選材方面沒有太大的選擇餘地,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影響了京劇藝術的發展。
(三)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學習京劇需要耐吃苦,戒浮躁。
京劇博大精深、是一門很難的綜合藝術,並不是會唱兩句就行了,需要幾十年的不斷追求,不斷刻苦鑽研才能達到一定水平。需要學員投入畢生精力和心血,才能將京劇藝術較好的發展和傳承下去。一招一式、一個眼神、都有嚴格的要求,壓腿、下腰、翻跟頭練功非常辛苦,刀、槍、劍、戟的運用要經過艱苦的訓練,唱腔、念白、表演都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達到要求,培養一名專業的京劇演員要6―8年的時間才能登台演出,京劇學員必須堅守,耐得住寂寞。目前由於社會關注度的降低,行業待遇不高,從業人員不願意拿出更多精力刻苦地、一心一意地去鑽研,很多優秀的人才都流失了,這對京劇事業發展和傳承來說是一個非常可惜的事情。
二、傳承京劇藝術振興傳統文化
京劇文化源遠流長,從化妝、服飾到唱腔、身法都體現出國粹藝術的極致,它的內涵,它的扮相,都是中華民族的專利。在海外,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京劇,有的人想家時就會唱起京劇,京劇的意義,早已超越了京劇本身。京劇藝術持續發展,離不開觀眾群體的培養,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人們容易忽視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和發揚,特別是對傳統民族藝術缺乏基本的認知和欣賞能力,普及京劇知識不可不為,要持之以恆地不斷提升觀眾的京劇審美鑒賞素養。
(一)要發揮票友協會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擴大京劇傳承的群眾基礎。
如今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京劇票友協會,票友們在一起互相切磋、學習戲曲知識的同時,也不斷的在身邊人之間傳承京劇文化,通過舞台展示京劇的魅力。京劇的傳承除了要培養專業演員,同時也要培養觀眾,兩者要齊頭並進,京劇的傳播才能更久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孩子學習京劇大多是受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輩的影響,由於理解能力有限,小朋友學習京劇往往局限於模仿。但京劇的前途不在專業,而在觀眾、在業余群體當中,因此讓孩子從小就在京劇的氛圍里成長、熏陶,至關重要。京劇「牆里開花牆外香」,國外會把京劇當寶貝來研究,但我們自己對傳統藝術卻不那麼熱衷,這令人很遺憾,從某種意義上講,京劇培養了觀眾,觀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京劇。
(二)學校是教書育人、培育學生精神文化的重要場所,應該成為京劇傳承的重要陣地。
2008年教育部將在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甘肅等10省(市)中小學開展京劇進課堂試點,學唱15首京劇經典唱段,將京劇這一國粹納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2011年記者走訪發現,在校園學國粹「聽起來很美」,推行起來卻很難,如今在不少學校已悄然亮起了「紅燈」。原因是老師不精通、課時難保證、學生不愛學,大多數試點學校將京劇課列入音樂課,而擔任教學任務的主要是音樂教師,師資不足是最大瓶頸。京劇是一門包括唱、念、做、打、的綜合藝術,不是只會幾段唱腔就行的。除了師資缺乏,京劇課時也難以保證,到了高年級,音樂課常常被語文、數學等其它科目老師佔用,音樂教學計劃都無法完成,更別提學京劇了。京劇進課堂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層次,採取相應的措施,不可搞一刀切,比如利用校園小廣播、校園網站、宣傳欄和校園電視台對京劇班和校園京劇動態進行報道;邀請專家教授進校召開京劇座談會,舉辦「走近京劇、弘揚國粹」知識講座等培養學生受眾,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通過社團活動讓一些感興趣的學生參與表演和展示,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採用多樣化的方式,請京劇專業人士來學校上課,一學期舉辦一兩次京劇演出、在學校里搞一些小型的演出活動……這樣既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又可以讓學生們接觸到相對全面真實的京劇藝術。
(三)成立戲曲培訓中心,舉辦各類票友大賽,給予傳承者榮譽和鼓勵。
成立少兒戲曲培訓中心或傳習所,確保喜歡京劇的人能夠得到指導幫助。京劇舞台藝術是以主要演員為中心的。看京戲要看「角兒」,沒有「好角兒」,演不出好戲。同樣一出戲,不同水平的演員去演,其藝術效果大不相同。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還需要各方面人才成龍配套。一個劇團不但需要各個行當的優秀的主要演員,而且需要優秀的「四梁四柱」,需要優秀的鼓師、琴師和文武場演奏人員,還需要好的化裝的、勒頭的、檢場的、管服裝的、管靴帽的、管道具的和管音響的各類人才。這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加強培養。我們必須把選拔和培養優秀的京劇人才,特別是青年京劇人才,放在振興京劇的突出位置。做好戲曲類節目的宣傳工作,戲曲頻道應該針對少兒、青年、老年票友設置精彩的有針對性的節目。做好京劇博物館等專題展覽場館建設,並向觀眾開放。傳統的戲曲傳承方式主要是一種一對一的傳幫帶式的傳承,要充分發揮中年演員的作用,一方面靠他們進行口傳心授,手把手地教;另一方面他們的演出活動,有力的推動了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培養了青年演員,有利於向更多的人介紹京劇知識,讓他們了解、熟悉京劇,進而喜愛京劇。
京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必須堅持正確的理念,在保護京劇這一國粹文化的本真性的同時,不斷的培養觀眾群體,培養傳承群體,運用好學校、協會、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促進傳統京劇藝術不斷發揚光大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
作者簡介:
李寶慶,男,日照市群眾藝術館業務副館長,副研究館員,多年來主要從事音樂教育、群眾文化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工作。
轉載請註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7/view-6303268.htm
I. 如何更好的傳承與發展京劇兩條意見
個人看法:「一是必須大力進行京劇革新,努力爭取比較廣泛的觀眾觀賞興趣。保留一些傳統的原汁原味的精華劇目,以滿足具有傳統戲欣賞能力的觀眾需求,這部分現在來看以老年觀眾居多。但重點應是順應時代的步法特點,放在爭取中青年觀眾上來,從京劇的音樂、表演等方面加以通俗化,題材上多推出一些反映當前人們感興趣的故事,當然是要健康向上的內容。使各年齡段的觀眾都能看的明白,聽得懂,能從看戲當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吸引大眾對京劇的關注度。
二是提高對京劇的社會關注程度離不開政府支持、引導和宣傳力度大小。現實情況是除一些大城市保有京劇或其他戲劇專業院、團外,中小城市已少有專業劇團。特別是原有的縣一級的各種劇團更是都早已解散分到與戲劇文化不相乾的單位上去了,只剩下少數以老年同志為主的戲迷票友苦撐,而且大多得不到政府部門和社會上的重視支持,京劇這種原來紮根於廣大老百姓中的戲劇逐漸失去了發展的環境和基礎,在這樣下去恐怕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得進歷史博物館了。所以加強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是振興和發展京劇的重大因素。
個人的一點粗淺看法,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