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宋元時期瓷器外銷的顯著特點和主要原因
宋元時期商品經濟活躍、手工業技術提高、科學技術進步,同時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開放。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以及對於海外貿易所制定的政策,對外銷瓷窯的發展來說相當於兩個特定的有利歷史條件。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的瓷器對外貿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這是兩朝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宋元兩代是中國瓷器的蓬勃發展時期,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特別是在中國陶瓷的外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❷ 瓷器在古代常被賣到外國,是如何保證瓷器完好的
古代中國一直都是開放性的國家。2000多年前,漢代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打通,中國的絲綢就源源不斷地銷往外國。當然,西域國家的東西也傳入中國,我們今天所吃的石榴、黃瓜、核桃等,就是當時傳入的,中國本土原本沒有。
唐朝時期,還是絲綢之路也開通了,中國的瓷器從此通過水陸兩路,暢銷國外。中國因此被歐洲人稱為「瓷國」,英語的「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其實,清朝時期雖然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瓷器依然是大量出口。
首先,在瓷器中放入一點土,裡面灑水種上麥子或者豆子;其次,把瓷器都套摞起來,瓷器間的空隙都撒上土後再灑水和種子,直到種子發芽;最後,瓷器里的種子發芽後,根節互相攀纏,結在一起,瓷器就變成了一個個土塊,這樣就不用擔心會被碰碎了。
如果天氣寒冷,這個過程就在溫室內進行。泥土本就有緩沖和減震的作用,種子的根須又把泥土收緊,這玩意簡直就是泥土版的泡沫啊!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啊!
❸ 中國古代瓷器是怎樣外銷的
中國古代瓷器是怎樣外銷的
中國瓷器的發明要比國外早1500年以上,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歷史遺產之一。英語「china"一詞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為「中國",另一種解釋就是「瓷器"。原因何在呢?我國是世界上發明瓷器的國家,瓷器發明以後,大約在公元7世紀的唐代就開始向外大量運輸出到朝鮮、日本、菲律賓、泰國、印度、伊朗、埃及和東非等地:14世紀以後,中國瓷器已經運銷到了全世界。近年來世界各地的考古發現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精美而又新奇的中國瓷器,博得各國人民的欽佩和稱贊,所以操英語的民族國家乾脆「瓷器"、當作「中國"的同義詞了,而中國也博得「瓷國"的稱譽。
我國古代瓷器外銷的途徑,大致可分為陸路和水路,水路又可分為東南亞和西亞、東非兩路。隨著瓷器的外銷,我國的制瓷技術也隨著外傳。我國古代瓷器是怎樣外銷的呢?
首先介紹的是通過「絲綢之路"運送瓷器,伊朗(古名波斯)位於亞洲的西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和伊朗兩國國人民早在兩干多年前就開始進行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自從「絲綢之路"開辟以後,中國和伊朗的往來就更加頻繁。從公元7世紀起,中國陶瓷器也隨同絲綢品一起沿著這條道路運往西方。據考古發掘,在伊朗的尼夏浦爾等地發現了唐代至清代的中國瓷器。尼夏浦爾位於伊朗東部,是古代呼羅珊的中心地,也是東西交通的要沖。這里的人民非常喜愛中國陶瓷,並視為珍品,公元1059年有個名叫拜哈奇的人在他的著作里寫了一段有趣的|記載:「呼羅珊總督伊薩向哈里發的河倉·拉西德贈送了精美的中國官窯陶瓷二十件和一般陶瓷兩千件。這是哈里發宮廷從未見過的東西。"近年來,從尼夏浦爾遺址發現了9世紀至13世紀的中國陶瓷,有越窯和長沙窯青瓷,青白瓷、白瓷等。
在印度莫卧兒帝國有這樣一個傳|說:莫卧爾皇帝賈汗吉爾收藏有一隻喜歡的中國瓷盤,有一天管理者因不小心而打碎了,於是他暗中飯派人到中國去買一隻同樣的瓷盤。兩年過去了,派出去的人還沒回來而皇帝賈汗吉爾卻想起了這只盤子。他聽說盤子已被打碎,立刻大怒,將管理者毒打一頓並沒收了他的財產。後來皇帝給他五千里拉錢,發還給他四分之一被設收的財產,要他出國去尋找類似的瓷盤,找不到就不準回國。這個人歷經艱難,終於在波斯國王那裡找到了類似的盤子,並且花了一筆巨款說服波斯國王將盤子賣給了他。他也終於回到自己的國家,與家人團聚在一起。故事發生在1608~1611年,這位國王就是波斯沙法維王朝第五代皇帝阿巴斯大帝。這位皇帝有一個嗜好,就是特別喜愛中國瓷器,只要是比較高級的中國瓷器,就非搞到手不可。他繼位之後,波斯國勢日益增強,和中國的貿易也不斷擴大,於是大量精美的中國瓷器便落到他的手裡。公元1611年他到阿爾德比勒去祭祖廟,同時還在那裡建造了一座中國瓷器陳列管,把自己珍藏的1162件中國瓷器奉獻出來,並每件瓷器的底部刻上用細點組成的阿拉伯文方塊題記「高貴而神聖的奴隸阿巴斯奉獻沙法維寺",細點填朱,看上去好像蓋上了一方圖章似的。這批珍貴瓷器後來一直保存在阿爾德比勒,把阿巴斯大帝獻給寺廟的珍貴圖書劫往彼得堡(今列寧格勒)圖書館,有幾件刻有上述題記的瓷器則劫到第比利斯博物館。直到二十世紀30年代,為了使這批珍貴的瓷器免遭第三次浩劫,伊朗王室就將阿爾德經勒所藏的比較完整的瓷器移到德黑蘭考古博物館保管了。
中國瓷器的外銷尤其體現在海上的「陶瓷之路"。我國有著很長的海岸線,很早就有發達的海上交通,同世界各國產生了友好的交往關系。
唐代起,我同政府相繼在廣州、明州(即寧波)、泉州等地設置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明州是唐代起對日貿易往來的主要港口。唐代商人李瞵德在公元842年(唐會昌二年)冒風浪之險由明州啟航駛往日本,這是我國民間對日本貿易的早記載。從那以後,年年增多,日本稱做「唐商"或「宋客商"的中國商船,僅在9—12世紀間駛往日本北九州港口的就有百餘次之多。到了五代,商人蔣承勛、蔣袞等人多次來往於中日兩國之間。公元947年,吳越王委託商人蔣袞把一批包括越窯青瓷在內的土特產和信件帶往日本送給有關官員。公元954年,錢弘俶委派商人蔣承勛代表吳越國,致書並饋贈禮物給日本政府。到了公元1105年(崇寧四年),由明州啟航的泉州客人李充的商船,裝載了「甆垸貳伯床,甆堞壹悟床'去日本這雖然是現存的瓷器貿易記載,但往來中日之間的商船部毫無例外地裝載了瓷器。
中國瓷器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昵?由於歐洲離我國較遠,所以早出現在歐洲的瓷器並不是直接從我國運去的,而是通過波斯,埃及等國傳運去,而且數量極少,因而瓷器在歐就更加覺得身價百倍了。唐、宋時,中國瓷器的貿易主要操縱在阿拉伯人手裡。
唐代,中國商船已可遠航到阿曼、波斯、巴林沿海一帶,上述各地商船也直接同中國廣州、泉州等港口通航,中國船將貨物運到西拉夫後,就換船通過紅海再運到埃及。中國瓷器隨著中外商船遠涉重洋運到了貝非。在紅海沿岸的科塞爾,尼羅河上游的底比斯,庫夫特,開羅近郊的福斯塔特遺址,都發現了大量中國瓷器。其中,福斯塔特遺址出土的遺物特別豐富,有唐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元青花、長沙窯青瓷等,碎片共達一萬余片。
宋代,中國瓷器更大量地運銷到國外。到了南宋,由於疆土日蹙,朝廷財政困難,國外貿易已成為國庫的重要收入,因此,對外貿易更有了很大發展,當時來中國通商的大小數十國。但對外貿易愈大,中國錢幣流出海外的也愈多。為了防止錢幣流出海外和錢荒,南宋繼唐代關於錢幣輸出禁令之後,在公元1219年又規定凡買外貿須以絲帛、棉綺、瓷器、器等為代價交換。這樣一來,宋代瓷器就更多地輸出海外了,而且還遠銷到了東非沿岸國家歐洲人很可能是通過地中海到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販運中國瓷器的,但阿拉伯商人賣給歐洲人的中國瓷器決不會很多。因此,傳到歐洲去的中國瓷器都被看做是無價之寶珍藏起來,有的還用金、銀等鑲嵌。且前,有記錄可查的早的這類瓷器是匈牙利路易大王(公元1342—1382年)珍藏過的,並於1381年鑲嵌銀子的景德鎮生產的青白瓷。
公元1517年,葡萄牙商船首次駛入廣州港,成為歐洲同中國進行直接貿易的國家。自此,從前遠只運到地中海和東非海岸的瓷器,已經繞過好望角沿著南海岸北上,到達歐洲了。不過。這時運到歐洲去的中國瓷器的數量還是不多的。
公元1610年,有一本叫做《葡萄牙王國記述》的書里就十分贊美中國瓷器說:「這種瓷瓶是人們所發明的美麗的東西,看起來比所有的金、銀或水晶都更為可愛。"可是,瓷器在當時是貴重的奢侈品,它的價值同於黃金,一般人是無法問津的。
明清時代商品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瓷器在海外的市場活動。因此,我國各瓷場製造了相當一部分的專供出口用的瓷器。從明朝中期開始還出現了歐洲人定製的瓷器,他們要求用王室紋章或王公紋章作為瓷器的裝飾。17世紀後期,法王路易十四曾派人到廣州訂制飾有法國紋章、甲胄的瓷器。中國除了接受訂貨之外,而日還燒制一些樣品送往國外,這些都充分說明,中國的瓷器貿易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唐宋以來,中國瓷器即運銷傘世界。不少國家還仿製中國的瓷器。朝鮮是早學會制瓷方法的,他們於公元918年在唐津設窯,開始燒造瓷器。日本在奈良時代(公元8~9世紀)引進我國的燒窯技術,燒出了質量很高的「奈良三彩"釉陶。埃及人大約在法特米王朝(公兀969至1171年)開始仿造中國瓷器並取得成就。15世紀,阿拉伯人把制瓷方法傳到義大利,為歐洲制瓷史開辟了一個新紀元。總之,我國從發明瓷器以後的1000多年中,瓷器已大量運銷到國外許多國家。
❹ 中國瓷器對外貿易如何
從唐代開始,中國瓷器還遠銷北非的埃及。華瓷從海路運到紅海各港口上岸,然後集中到埃及南郊的富斯塔特,再從這里轉運到亞歷山大港、摩洛哥及馬格裡布(除埃及外的北非地中海沿岸諸國)。據本世紀初有關富斯塔特考古發掘的結果,在發掘出的數十萬陶瓷殘片中,已辨明的中國陶瓷有22000片。其中年代最早的屬於唐代,有著名的唐三彩、邢州的白瓷、越州的窯瓷;從唐末到五代,有越州的窯瓷和黃褐釉瓷等,有的瓷缽內面帶有漂亮的篦雕花紋,偶爾還有少量的鏤花,上著雅緻的橄欖綠色釉;至於宋瓷,更是所在多有,大部分屬於龍泉窯出產。
❺ 中國瓷器外銷黃金時期的特點
中國古代瓷器的外銷
中國漢代朝廷曾派遣張遷出使西域,加強中原與西域的聯系,開創「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外文化間的交流。從 8世紀末開始,中國陶瓷開始向外輸出,經晚唐五代到宋初,達到了一個高潮。這一階段輸出的瓷器主要有邢窯白瓷、越窯青瓷及湖南長沙窯彩繪瓷等。其中,長沙窯的瓷器在亞非 13個國家、73個地點都有出土,其產品中的胡人、椰棗、棕櫚紋飾及書寫阿拉伯文等,說明當時可能已經出現了專門為外銷而生產的瓷器。為減少瓷器在內陸運輸中的消耗,此時的陶瓷貿易開始主要依靠海上運輸。
宋、元到明初是中國瓷輸出的第二個階段,這時中國向外國輸出的瓷器品種主要是龍泉青瓷、景德鎮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紅瓷器等。外銷瓷輸往的國家較以前也大為增加,包括東北亞、東南亞的全部國家、南亞和西亞的大部分國家、非洲東海岸各國及內陸的辛巴威等。此時期的航線,主要有東北亞、東南亞諸國的航線及通往波斯灣等地的印度洋航線。
明代前期,由於朝廷實行海禁政策,嚴禁商民私自出海,瓷器的外銷主要依靠朝貢貿易。明代中期,大量瓷器開始被民間私販出境。這一時期,歐洲商人、傳教士和外交使節開始踏上中國這片神秘的土地,葡萄牙、荷蘭、英國等國家紛紛建立東印度公司,致力於東方貿易。隨後荷蘭逐漸奪取了向歐洲出口中國外銷瓷的航運貿易優先權。由於歐洲皇室、貴族對中國瓷器的青睞,引發歐洲各國對中國瓷器的追求,由於瓷器貿易獲利豐厚,因此歐洲各國在瓷器貿易中競爭激烈,與此同時也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國外銷瓷器的生產和銷售。據著名史學家傅振倫先生統計, 1602年至1682年,僅荷蘭東印度公司運到歐洲的瓷器就達1600萬件,可見歐洲進口中國瓷器的數量驚人。明末清初的戰爭和海禁政策,使中國瓷器的生產和外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但泉州海岸線較長,天然良港頗多,官方依然不能阻止民生走洋的熱潮,大量瓷器通過走私進行外銷。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餘年是中國瓷器外銷的黃金時期,輸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鎮青花瓷、彩瓷和廣東、福建等地生產的一些瓷器。外銷的瓷器中不乏定燒瓷器精品,其造型和裝飾圖案多為西方風格,此外還有些瓷器繪有家族、公司、團體、城市等圖案標志,被稱為紋章瓷。這時期的外銷瓷數量巨大,每年都有幾十萬件,乃至上百萬件瓷器從中國銷往世界。
清代康、雍、乾時期,中國瓷器外銷發展空前繁榮。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政府重新開放海禁,民間瓷器外銷貿易數量劇增,出現外銷熱潮。據統計,雍正十二年( 1734年),一年銷往荷蘭的瓷器達40萬件;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運往英國的瓷器約40萬件;乾隆十五至四十六年(1750—1781年)運銷瑞典的瓷器達110萬件。從水下考古的成果來看,已經有很多載有中國瓷器的沉船被打撈出水,證明了中國瓷器航海外銷的繁榮。另外,歐洲各國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的大量中國明、清時期的瓷器,也足以說明中國瓷器外銷數量的眾多。明、清時期,外銷瓷器的種類十分豐富,器型多樣,除盤、碗之類,還有瓶、觚、罐、軍持、盒子、執壺、奶杯、湯盆、剔須盤等。有些器物的造型與紋飾是傳統的中國風格,有些器形如奶杯、剔須盤、湯盆等是歐洲人喜愛的造型,紋飾風格也同樣既有中國傳統紋樣,也有西洋裝飾紋樣風格。
清代中期以後,隨著歐洲瓷器的誕生與發展,歐洲各國制瓷工藝不斷進步,瓷器質量大為提高,風格不再一味模仿,中國瓷器外銷大幅度減少。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大量機制瓷器從日本和歐洲湧入中國,中國古代瓷器外銷的歷史終結。
❻ 如何看待景德鎮瓷器的發展前景
2018年景德鎮全市陶瓷產業產值破400億大關,近403.62億元,增長8.5%,比10年前增長近9倍,是1978年的285多倍。更可喜的是,國務院還批准創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這是中國第一個文化方面的國家試驗區。由此可見,景德鎮陶瓷行業的快速發展之勢,以下談一談在新的發展機遇下,如何促進景德鎮陶瓷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塑造高端陶瓷品牌
作為「官窯」出產地,景德鎮應該樹立明確的高檔品牌意識,鼓勵優秀的經營者創建自身特色品牌,陶瓷企業多申報知名商標,組建高端品牌聯盟,協作經營發展,培育鼓勵創新的文化價值觀和企業家精神。利用品牌效益,把藝術陶瓷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形成的價格優勢和品牌形象的知名度,最終促進質量和效益的兩重增值。具有向心力的「龍頭」創新企業,以品牌經濟為主要核心,整合目前的景德鎮陶瓷產業,利用金字招牌的歷史地位,發掘千年歷史文化資源,引進國際型專家,融合中國文化與理念,與國內知名陶藝人成立工作室,建立國際性的陶瓷藝術合作、創新、展示和買賣平台,形成陶瓷藝術的高端品牌。
二、加強景德鎮的陶瓷產業聚集
一方面,地方市委、市政府發揮經濟政治戰略、布置、協調作用,著力發展陶瓷產業集群,形成規模經濟。政府依據區域產業集群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結合景德鎮區域實況和產業比較優勢與產業相對優勢,遵循經濟規律著力發展陶瓷產業集群,優化發展模式。建設以功能性陶瓷為主導,日常用陶瓷、鑒賞藝術類陶瓷、建築類陶瓷和衛生類陶瓷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促進陶瓷業的多元化發展。
(一)拓寬銷售平台,建立全方位、多環節的營銷模式,積極為各地新建陶瓷市場和藝術陶瓷企業牽線搭橋,促使景德鎮藝術陶瓷加快銷售。
(二)通過品牌的效益,促銷合作,增加藝術陶瓷的知名度。延續明清時期的御窯廠的帶頭作用,發揮大企業的「明星效應」,帶動其他中小企業,充分發揮其品牌和技術優勢,形成「大企業+」的雙邊或多邊合作團體。強化整個區域的產業實力形象,實現規模經濟,增強抵抗力,提升集群競爭力。
(三) 加大保護力度,協會構建公開透明完整的商標、品牌制度體系,保障知識版權、專利制度的有效執行,使藝術陶瓷市場保持公平的競爭機制。
相信這五大措施會使得千年文化城景德鎮蓬勃發展。
❼ 瓷器在國外的銷路怎麼樣 希望真正知道的人回答
我的一點看法<br> <br>一、我國外銷瓷出口古往有之,亞洲和歐洲都有大量的中國外銷瓷的收藏和流通,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曾是外銷瓷出口三次高峰,中國外銷瓷以它的精湛的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一直受到國外包括皇室、貴族、收藏家及各界人士的認可、珍愛和廣泛收藏,這些瓷器的外流不僅使國外更好的了解了中國文化,而且給國家換回更多的收入,今天目前在各大國際拍賣市場,中國外銷瓷仍是國際藏家競相追捧的拍品。<br> <br>二、外銷瓷在歷史上一般是指民窯和實用器中的精品出口,主要是手工藝製品,每件成品都包含著傳統工藝和民族文化的內涵,具有欣賞和收藏的價值,但建國後我國瓷器出口主要是日用品、工業用品等,因批量生產使用現代工藝,傳統藝術上缺少傳承和發展,逐漸失去了以往外銷瓷的光彩。<br> <br>三、由於出口外銷瓷拍賣價格的不斷攀升及國內興起外銷瓷收藏熱,涌現出大量的古玩地攤市場,一些自稱國際友人的國際古董商,不斷光顧這里撿漏,一些人甚至出土現場批量收購,再轉輾國外高價拍賣,使國家文物繼續流失。<br> <br> 四、為了使外銷瓷繼續揚名國外,成為國家出口創匯的一項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建議採取的應對措施如下:<br> <br>1、從源頭上杜絕非法流通渠道 ,進一步整頓規范古玩市場,嚴格區分古瓷與工藝品,監管出關程序, 對私自攜帶者予以處罰。<br> <br>2、從我國外銷瓷出口的歷史可以看出,外銷瓷絕大多數是通過國對外貿易渠道流通各國的,成為當地政府重要收入來源。目前在東亞、東南亞、西亞、非洲和歐洲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都存有大量的視為珍寶中國瓷器。今天的外銷瓷出口理應得到國家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出口的渠道更應該暢通,出口的規模、范圍、品種和數量應該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使外銷瓷繼續成為國家出口創匯的重要的產業。<br> <br>3、國家和省市地縣區各級博物館專家應以及社會收藏家應共同承擔起古瓷精品回收、鑒定、拍賣的責任,將應回收的古瓷器分類定級,細分為館藏品、大拍、中拍和小拍品,繼續為國家創收,成為今天外銷瓷出口重要內容。鼓勵民間收藏家提供上拍品,國家對拍賣所得採取高收稅的辦法,使國家、公司和個人都有收益。國寶級的非拍品可應市場需求製成高仿品拍賣出口。<br> <br>4、民間私人收藏或開辦博物館對外展出,具有保護國家文物的作用。應承認民間收藏家對保護國家文物做出的貢獻,民間收藏家主動向國家捐贈拍品政府部門應給予適當的資金獎勵,保護民間收藏家自覺收藏古瓷文物的積極性。<br> <br>5、深入挖掘傳統工藝技法和藝術形式,培養出更多的工藝大師,創造出更多的傳統和現代工藝含量更高的現代陶瓷作品,進一步打開我國的外銷瓷國際市場。再度創造我國當代外銷瓷出口的輝煌。
❽ 中國的瓷器在古代遠銷海外原因意義
只因為陶瓷器是中國的國碎,有幾干年歷史,陶瓷英文的縮寫就代表中國,陶瓷是天地人,水與泥與火和人文緞治的文化藝術結晶,而且件件不同,經人的加工探索改進精雕細琢,更精彩更引人眼球和喜愛,陶瓷器也是全世界人們最喜愛收藏的大品種大項目。不論國內拍賣世界拍賣陶瓷總走在潮流價格的前例,精珍美陶瓷品總創新高。這也是中國陶瓷的媚力風彩所在吸引力的能量。
❾ 全球價值鏈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基於全球價值鏈的唐山陶瓷產業集群發展研究
一、唐山陶瓷業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唐山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交通發達,境內資源豐富,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成就了唐山陶瓷行業的迅猛發展。唐山陶瓷是傳統產業所形成的產業集群,現聚集了唐陶集團惠達陶瓷集團、隆達、海格雷等大型陶瓷企業。
陶瓷產業是唐山支柱產業之一,唐山市陶瓷工業的產值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出口創匯。目前,唐山地區大中型陶瓷生產廠出口比例可達到70-80%,中小企業也接近50%,個別品牌知名度高的則能達到全部出口。唐山陶瓷產業集聚很早,但產業集群卻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其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產品設計環節
唐山市陶瓷企業眾多,但佔大多數的是資金佔有量不大的中小型陶瓷企業。由於資金和精力的限制,研發設計投入費用少,產品設計缺乏特色和個性,產品同質化、仿製嚴重。僅靠模仿而來的產品,其市場佔有率非常之低。唐山市專業設計人才缺失,2004年北京奧組委曾徵集奧運旅遊紀念品陶瓷,但是唐山市200餘家陶瓷生產企業沒拿出一個樣品,失去了分享奧運經濟的機會。
(二)生產環節
唐山陶瓷出口企業大部分實行貼牌生產,唐山出口的上億建陶製品大約有80%是貼牌生產。我國單件陶瓷產品平均換匯多年徘徊在0.20-0.25美元之間,唐山陶瓷出口也連續多年維持微利。貼牌生產雖然使唐山陶瓷製品出口量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唐山陶瓷業的短期發展,但是貼牌生產實質上就是把唐山眾多陶瓷廠變成了貼牌商的「加工廠」,企業賺的只是低廉的加工費,高額附加值都被貼牌商拿走了,而貼牌生產的商品又在國際市場上搶佔了不少市場份額。
(三)營銷與分銷環節
唐山陶瓷在外銷的營銷策略上,通過一些大型的會展來擴大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甚至完成訂單交易。唐山的大多數企業都會參加每年11月份的廣交會、10月份的外銷會和5月份的上海展會,唐山歷年舉行的陶瓷博覽會也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投資者。
國內分銷方式大多都是在全國各地建立自己的經銷店,大規模陶瓷企業還會在大城市建立營銷中心、體驗店、形象店等等,例如:惠達陶瓷在2005年用2000萬改造專賣店,100平米以下規模的全部取消,並在鄭州建立了1000平米的超大型門店。
(四)對最終用戶的支持與服務。
唐山多數陶瓷企業在國內還沒有較完善的服務體系。近年來,許多知名企業在品牌服務上不斷推出新理念和新措施,無一不是創新服務的不息演繹。鷹牌陶瓷首創「家居咨詢服務」體系,將傳統的售後服務變革為售前服務;東鵬陶瓷全面導入TCS服務體系率先在陶瓷企業吹響服務大戰的號角。唐山陶瓷若想在國內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則必須提升企業服務體系。
二、基於全球價值鏈視角的唐山陶瓷產業集群發展研究
(一)產品設計環節
基於全球價值鏈理論,產業的各項活動環節並非都能創造價值。若想提升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所在環節,則必須在創造價值的環節上進行價值提升。對陶瓷產品來說,出色的設計意味著高額的附加值。
對陶瓷企業來說,設計是企業遠離模仿,形成差異,走向創造,創立品牌的重要途徑,設計可以創造市場。唐山陶瓷企業要注重引進、培養高端專業性陶瓷設計人員,關注國際市場需求。
若想在國際市場上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已經不能僅靠原材料和製作工藝來贏得勝利,設計已經成為引領人們購買產品的主要因素以及提升產品設計環節價值的主要手段。例如:一款鷹牌智潔釉潔具,由於樣式特別售價4000元;一款普通釉面的和成潔具,因為弧形造型售價6740元,而一款同品牌超潔釉潔具售價才2200元。由此看出,款式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價位的差異。設計是企業創立品牌的重要途徑,品牌在產品價值提升上同樣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以TO-TO、科勒、箭牌、美標等為代表的幾大衛浴品牌的產品售價往往是一些不知名品牌售價的幾倍、個別款型產品甚至更高。
以馬桶為例,一些不知名的產品僅標價幾百元錢,而知名品牌、進口品牌則往往以千元計乃至上萬元。提高陶瓷產品生產水平與檔次,開發藝術瓷,研發新瓷種,走工業陶瓷道路,品牌陶瓷之路,是唐山陶瓷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未來唐山陶瓷的發展方向。
(二)生產環節
唐山陶瓷需繼續積極地學習、引進國外的先進生產工藝。生產技術的提高、先進設備的引進和使用提高了產品質量,有助於陶瓷產品標准化生產和量的推廣。生產率的提高、技術的進步為高檔品的研發、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持。惠達陶瓷集團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還是一家僅有兩座倒煙窯的小廠,如今已經成為唐山最大的陶瓷生產企業。進入21世紀後,企業投資4.5億多元,將原有燃煤隧道改造成了國內斷面最大的天然氣窯,並建成7個精品廠,使企業高中檔陶瓷生產能力達到了800萬件,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稱號,成為建築衛生陶瓷行業首家同時擁有此3項殊榮的企業。
(三)營銷與分銷環節
唐山陶瓷業需廣泛地開辟營銷渠道
農村是個廣闊市場,惠農政策使得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低端產品已不再是主要消費產品了。開拓這個市場,需深入調查農村陶瓷製品的需求狀況,做出具體的營銷方案;企業需對銷售人員加以培訓,培養銷售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在銷售部門應分配專業設計師,對顧客給予專業的銷售建議。
需加強網路營銷的推廣和使用。互聯網的發展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交易平台,雖然唐山個別大企業有自己的網站,但網站質量並不好,產品的圖示、價格等信息過於粗糙。
(四)對最終用戶的支持與服務
對最終用戶的支持和服務很重要:它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最後防線,也是保持顧客滿意度、忠誠度的有效舉措;企業可以從這些服務中得到客戶需求的改變和改進產品的信息,有助於企業的產品設計改善和銷售量的增加。
對最終用戶的支持與服務是對產品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處理,它對其他創造價值的環節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一個企業的服務體系越完善,服務水平越高,則客戶反映情況就更好。現今是個網路時代,人們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印象都能體現在互聯網上,好的產品、好的服務自然讓客戶身心愉悅,在無形中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拓展了更廣闊的市場。
三、從全球價值鏈各個價值環節的等級體系來看,任何一個地方產業集群的發展戰略只有一個選擇,即不斷朝著全球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環節不斷攀升。唐山市政府需要加強對其的發展進行引導、規劃、支持,利用全球價值鏈理論對唐山陶瓷產業集群分析,找到提升唐山陶瓷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引導唐山陶瓷產業集群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案例二:基於全球價值鏈的溫州製鞋產業轉型與升級
一、國際製鞋業概況
全球鞋業生產國集中在東亞、歐洲和南美的部分國家和地區,現共有各種製鞋企業3-4萬家,製鞋業及鞋材、鞋機等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總計近1000萬人,亞洲每年鞋產量約120億雙,佔世界總產量的70%。目前全球鞋業出口僅有中國大陸及越南維持正向成長,其它地區均面臨衰退局面,其中中國大陸出口的鞋產量,約佔全球總出口量的53%。
全球鞋類產品主要消費市場集中在兩類地區:一類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另一類是人口眾多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等。根據英國SATRA(英國靴鞋業協會)預測,2010年世界鞋類消費量將達158.0億雙;預計2010年世界運動休閑鞋的消費總量將達到24億雙,市場零售額將突破100億美元。根據國際市場發展趨勢來看,隨著世界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預計到2010年世界膠鞋及鞋類的消費零售價會上浮。
全球製鞋業的基本格局為:歐洲(義大利、德國、法國等)是世界高級皮鞋的研發、製造和潮流的引領者,壟斷了許多國際知名品牌,其產品附加值高,位居全球價值鏈高端;亞洲(尤其是中國)仍然是世界製鞋業的加工製造基地,自主品牌缺乏,很多企業做貼牌生產,產品附加值低,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低端。
據調查,溫州現有4500多家製鞋企業,與製鞋業相關的鞋機、鞋材、皮革、合成革、皮革化工等企業2500多家,從業人員近40萬,每年產量10多億雙,約佔全國的25%、全球的1/8。2005年至2007年,溫州製鞋業總產值、出口值和出口量保持快速增長(圖1、圖2),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2008年溫州鞋產品出口受到一定程度影響,但以內銷為主的製鞋企業生產運行狀況良好。目前,溫州製鞋業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格局,出現了以康奈、奧康、柒度鳥、木林森、紅蜻蜓等為代表的內銷為主的企業,以東藝、帝邦、金帝等為代表的外銷為主的企業;以康奈、奧康、紅蜻蜓、東藝等為代表的男鞋,以愛美高、華峰、奧康等為代表的女鞋;瑞安的賽納集團和溫州漢森為代表的外貿勞保鞋。但從總體上看,溫州製鞋業缺乏國際知名品牌,多數企業以貼牌加工為主,在國際市場走低價格路線,在全球價值鏈中處於低附加值環節。
二、溫州製鞋業存在三大問題
溫州製鞋業在快速發展中遇到諸多問題,如土地成本高昂、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才短缺、環境污染、貿易摩擦頻繁等。本文主要探討基於全球價值鏈的溫州製鞋業在品牌、研發和營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1.自主品牌相對缺乏。品牌是企業和產品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企業提高市場佔有率、提高產品附加值的重要來源。溫州目前雖然擁有「康奈」、「奧康」、「紅蜻蜓」等一批國內知名品牌,但依然缺乏國際知名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出口鞋多以貼牌加工為主,價值鏈中的大部分增值部分被全球采購商獲取;溫州營銷的絕大部分鞋類產品也是面向中低端市場,與義大利、美國品牌相比,利潤相差十幾倍到幾十倍。
2.研發設計能力不足。在研發設計方面,溫州製鞋產業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人才相對匱乏,尤其是製鞋的設計研發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溫州中小製鞋企業制度不完善,人才培養不系統、不規范;二是溫州城市人居環境欠佳,房價奇高,綜合生活成本過高導致大部分專業人才流向寧波、杭州、上海等地;三是行業內存在嚴重的「挖人」現象,人才隊伍建設不穩定,尤其是設計師的流動非常頻繁。另一方面的問題是缺乏自主創新。由於難以有效杜絕設計的模仿甚至抄襲,絕大多數溫州鞋企都走模仿之路,本地企業很少能獨立開發和設計出有創意、高品位的鞋樣,國內模仿廣州鞋,國際模仿義大利鞋,目前這一問題已經成為溫州鞋業自主研發、創自主品牌的重要「瓶頸」。
3.產業內部競爭過度。溫州作為中國鞋業的主要生產基地,製鞋企業高度集聚和產品雷同,產業內部過度競爭的現象非常嚴重。在國內市場上,溫州的中、高檔皮鞋銷售基本集中在二、三線城市的市場,產品細分不夠,直接加劇了製鞋企業在同一層面上的過度競爭;在國際市場上,一些企業為了爭搶出口市場,不惜成本競相殺價,導致國際貿易摩擦事件頻繁發生。
❿ 我們應該如何進行中國瓷器產品的營銷與推廣
嗯,進行品牌定位跟打造,然後在Google上面推廣,Google搜索是針對於國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