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論述感覺在消費者購物過程中的作用
(1)感覺使消費者獲得對商品的第一印象。消費者只有在感覺的基礎上,才能獲得對商品的全面認識。第一印象的良好與較差、深刻與淺薄,往往決定著消費者是否購買某種商品。 (2)對消費者發出的刺激強度要適應人的感覺閾限。消費者認識商品的心理活動從感覺開始,但每個人的感覺閾限不同,工商企業在做廣告、調整價格和介紹商品時,向消費者發出的刺激信號強度,就應當適應他們的感覺閾限。 (3)感覺是引起消費者某種情緒的通道。購物環境布置的優劣、商品陳列造型和顏色搭配、營業員的儀容儀表等,都能給消費者以下同的感受,從而引起不同的心境,對購物的可能性會產生影響。如果做得好能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
⑵ 在市場營銷中,由於知覺的錯覺,在市場營銷上的應用有哪些
(1)運用知覺的選擇性原理幫助消費者確定購買目標
消費者走進商場或超市時,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同時作用於消費者的感官,但他們並不能同時認
識並反映這些商品,而只能對其中的某些或某一商品具有相對清晰的感知。這是由於這些商品成為消費者知覺目標的對象物即符合消費者的需要、興趣、愛好和經驗
而感知清楚,其他商品則相對地成為知覺對象的背景,或者視而不見,或者感知得模糊不清。因此,在市場營銷中,一方面,營銷人員應盡其所能地突出商品特徵,
尤其是應千方百計地使主銷成為消費者知覺的對象:另一方面,應盡可能地使經營的商品具有比較大的選擇性,以滿足各類消費者的各種各樣的消費需求。
(2)運用知覺的整體性、理解性原理開展營銷活動及廣告製作
知覺的整體性、理解性原理告訴我們,當某種消費品的個別屬性作用於人的感官時,人們能夠憑藉以往的知識經驗而把它知覺為一個整體。商品的生產或銷售應充
分認識和體現整體性和理解性的基本要求,首先給消費者一個良好的感知印象。如有一家百貨商店新進了一批刻花玻璃高腳酒具,造型與質量均佳。但不知什麼原
因,擺上櫃台後一直銷路不暢,平均每天只能賣出二三套。後來,一位營業員靈機一動,在一套酒具的每個酒杯中斟滿了紅色的液體,擺在玻璃櫃內,宛如名貴的葡
萄酒,使人感到芬芳四溢、滿口生津,購買慾望油然而生,結果每天銷售量增加到三四十套。實際上,那位營業員只是把三滴紅墨水滴在了清水中。這里,消費者把
酒具與酒以及美好的口感聯想為一體,進而增強了對酒具的購買欲。
知覺的整體性特徵使具有整體形象的事物比局部的支離破碎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和
藝術性。因此,在圖畫廣告中,把著眼點放在與商品有關的整體上比單純把注意力集中在商品上,效果更為突出。例如,一幅宣傳微型錄放機的路牌圖畫廣告,畫面
是一位年輕健美的姑娘,身穿運動衫和牛仔褲,頭戴耳機,腰間挎著小型錄放機,騎在自行車上,路兩旁綠葉清風,微笑前行。說明錄放機與消費者生活密切聯系,
可減輕路途疲勞,提高情趣,高雅不俗。這則廣告運用了知覺的整體性和理解性原理,比畫上一個收錄機,配上死板的文字說明效果要好得多。
(3)運用錯覺原理制定商品促銷策略
由於消費者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感知事物時,會產生各種錯覺現象。錯覺是客觀存在的,在商品促銷中,可充分利用錯覺(尤其是視錯覺)現象制定商品銷售
策略。商業企業在店堂裝修、櫥窗設計、廣告圖案、包裝裝潢、商品陳列等方面,適當地利用消費者的錯覺,進行巧妙的藝術處理,往往能產生一定的心理效應,刺
激購買。比如,有人曾做過如下實驗:他請30多位被試者喝咖啡,每人都喝4杯,各杯濃度一樣,只是4個杯子的顏色不同,分別為咖啡色、青色、黃色和紅色。
喝完咖啡後,要求被試者對咖啡的濃淡作出各自的評判,結果,有2/3的被試者都說紅色、咖啡色杯子中的咖啡太濃,青色杯子中的太淡,只有黃色杯子中的咖啡
濃度適中。據此,銷售商便把咖啡店裡的全部杯子都改用黃色,以便更好地發揮顏色視覺的作用,結果使大多數顧客都感到滿意。
(4)知覺在營業員工作中的作用
①拓展接待服務方面:營業員對正在接待的顧客,應當作為知覺的對象,其他顧客相對地成為知覺的背景。知覺的對象和背景隨時在換位,接待甲消費者時,乙消
費者向營業員發問,乙立刻應成為知覺對象。優秀營業員的知覺在對象和背景間應能及時轉換,能夠同時接待、照應幾位顧客,有較寬的接待服務面。
②掌握向顧客推薦商品的藝術:由錯覺原理可知,明度高的色彩(如紅色、共色)有擴張感,而明度低的色彩(如灰色、藍色和綠色)則有收縮感,兩極相反的物體
放在一起會相互突出。營業員在向顧客推薦服裝類商品時,應學會運用人們知覺中產生錯誤的規律,合理、科學地推薦,提高服務藝術。
⑶ 消費者是如何形成對產品質量的知覺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有何意義
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知覺
1)認知質量 :質量無疑是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先驗產品,即購買前或購買時就能憑感官對產品品質作出大致判斷的產品,產品本身的內在質量或客觀質量構成了評價和選擇的基礎。對於後驗產品,即在購買時無法憑客觀指標對產品質量作出判斷的產品,消費者可能要更多地依據產品之外的一些其他線索對產品質量作出推斷。然而,無論是對先驗產品還是對後驗產品,消費者在評價質量時所採用的標准以及對各標准所賦予的權重與企業評價產品質量所採用的標准和權重可能並不一致,有時甚至出入很大。 所以,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知覺或認識,既和產品本身內在的特性與品質相聯系,又受到很多主觀因素的影響。我們把消費者對產品適用性和其它功能特性適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觀理解叫知覺質量或認知質量,認知質量以產品內在質量為基礎,但又不與後者相等同。兩種產品的內在質量可以完全一樣,但消費者對它們的質量認知則可能相去很遠。我國很多產品只有在使用外國著名品牌之後,才能在國際市場以數倍甚至數十倍於製造成本的價格出售,就反映了這一事實。
2)消費者如何形成對質量的認知 :一種觀點認為,消費者是根據產品的內在特性或內在線索形成對產品質量的認知, 或形成對產品質量的總體印象。產品的內在線索對不同的產品可能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產品的特徵,如外形、所用原料或材料、光潔度等都可作為形成認知質量的內在線索。但消費者在形成對產品質量認知的過程中,則可能透過那些對決定內在質量只具有較小重要性的線索來評價產品質量。決定汽車內在質量最為重要的是汽車的發動機和操作系統,但消費者可能是以坐墊所用牛皮的柔軟程度、車門把手的精細程度等較為次要的產品特徵作為質量認知的線索。鮑勒和尼爾遜的研究表明,在食品領域,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認知與產品屬性密切相關,口感和新鮮程度被認為是影響認知質量最重要的兩個因素。而且,影響力最大的商標,在主要產品屬性上也是處於強勁地位。該研究還發現,包裝亦構成影響消費者質量認知的重要變數。同樣的食品, 新鮮的被認為質量最好,冷凍和瓶裝的次之,罐裝和干貨食品質量評價最低。另一種觀念認為,消費者主要是根據產品的外在線索,如價格、原產地、商標或企業聲譽等形成對產品質量的整體認知。皮特森的研究表明:當購買低價產品,面臨很大的質量風險時,消費者傾向用價格高低作為認知質量的線索;當購買低價產品質量風險較小,消費者不一定以價格高低作為質量好壞的指示器。研究發現,當購買風險比較高,消費者對所購買產品的商標不太熟悉時,消費者傾向於用價格作為質量判斷的線索。同樣,產品包裝和商標熟悉程度也和價格一樣,常常被消費者作為質量感知的依據。該研究還進一步發現,商標熟悉程度對購買意向具有直接影響,而包裝和價格不具有這一影響。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認知質量和價格的相對比例而不是更高的認知質量水平決定消費者的選擇意向。 拜爾登和辛普運用外部線索分析新產品的採用,結果發現,產品外部線索, 尤其是保證條款方面的信息對消費者減少質量方面的認知風險具有重大影響。總之,以往關於產品外部線索與質量認知關系的研究,大部分對消費者運用外部線索評價或判斷產品質量的論斷提供了支持。當然,對於在什麼條件下傾向於用哪種或哪幾種外部線索,哪些消費者更偏好用哪些外部線索來形成質量認知,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實際上,上述兩種觀點,是從不同側面探討認知質量的形成,本身並不必然矛盾。消費者在選擇產品和品牌時,一般都需要根據某些線索對產品質量形成整體印象。當產品本身的特徵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預示產品的內在質量時, 消費者可能主要依據內在線索而不是外在線索判斷和評價產品的質量。比如,對憑眼看手摸就能大體對質量好壞作出判斷的商品,消費者通常是根據某些產品特徵作出購買取捨。當產品特徵對產品質量的預示作用比較小,消費者對購買又缺乏信心時,消費者可能更多地依賴產品的外在線索,形成對產品質量的認知。消費者之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根據外在線索評價質量高低,除了產品內在線索有時不具有太大的指示作用外,另外兩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購買風險的存在和消費者本身知識的局限與信息的不足。象大宗耐用品以及法律服務之類產品,由於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消費知識非常有限,加上這些產品、服務的風險比較高,所以,在購買時,不得不藉助於聲譽、價格、服務人員的儀表、態度等外部線索來推斷其質量.
既然消費者一般根據某些與產品相關的線索形成對產品質量的認知。企業應針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開展調查,以了解消費者主要依據哪些線索作出質量推斷,並據此制度定營銷策略。如果某些產品特徵被消費者作為質量認知線索,那麼,它就具有雙重的重要性:一方面作為產品的一個部分具有功能效用,另一方面對消費者具有信息傳遞作用。後一作用在企業制定廣告等促銷策略時具有特別的意義。
⑷ 感覺在商業營銷中的作用
在我國,無論是理論界還是企業界,我們一般都將「消費者」與「顧客」這兩個概念互相替代使用,很少思考過它們之間的不同。企業在制定與實施市場營銷戰略時,更是沒有將二者區分開來,導致企業的營銷目標抽象、籠統,營銷策略缺乏針對性,理所當然影響營銷效果。在我國市場經濟日漸成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正確區分消費者與顧客,有利於企業整合自身的營銷資源,有利於制定正確的營銷戰略,從而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一、消費者與顧客是企業不同性質的營銷對象 在西方經典的營銷學著作中,盡管並沒有明確給消費者與顧客這兩個概念下定義,但在使用這兩個概念時卻有很明顯的區別,而且他們並不將二者互相替代使用。如在菲利普·科特勒等著的《市場營銷管理》(亞洲版)一書中,他更多的是使用「顧客」一說,而很少使用「消費者」的概念。而在j·保羅·彼德、傑里·c·奧爾森合著的《消費者行為與營銷戰略》一書中,主要使用「消費者」而少使用「顧客」一詞。這種情況在其他專著當中也常見。但是這些經典著作也沒有明確地給二者下定義以區別。 當全球經濟步入知識經濟與互聯網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快,企業要想在如此紛繁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求生存與發展,那麼企業的營銷戰略必須更具有確定性與針對性,而不是抽象的、空泛的原則與指針。這樣,區分「消費者」與「顧客」這兩個營銷對象,就顯得十分重要。 對二者的定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消費者是指企業產品、服務的最終使用者和受益者。」而「顧客則是指與企業直接進行商業交往的人或群體」。 消費者的消費活動是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也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出發點與歸縮。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人類自身生活得更好。在市場營銷學理論研究中,我們使用「消費者」一詞,一是明確企業生存的理由是能夠「滿足企業產品、服務的最終使用者與受益者的需求」;二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區分不同的消費者類型,便於制定正確的市場營銷戰略與策略。消費者的主要特徵是「最終使用產品、服務並最終受益」。在這里,我們必須撇開消費者是如何獲得產品或服務的(他可能是獲得的饋贈、補償或其他途徑、方式——如家庭成員享受主婦購買的食品等)途徑與方式。只考察消費者「使用」、「受益」於產品或服務方面。這樣我們便可很清楚地知道,消費者是否與企業直接打交道並不是確定其消費者身份的標准。 「顧客」——作為直接與企業進行商業交往的人或群體,它在很多時候是與消費者的身份重疊的,如我們購買電影票看電影,我們到快餐廳購買快餐並享用,但也有很多情況下這兩種身份是分開的。比如某先生陪太太逛商場時,他自己既不購買任何東西,太太買的東西也不是給他消費的,他陪太太的目的,或者只是為陪陪太太,或者只提出自己的參考意見,這時他只是純粹的「顧客」。又如集團購買者,他們購買設備、工業原輔村料或辦公用品,並不是自己使用和消費,而是供集團內部其他人使用或消費,購買者在這里只是購買,他也是典型的「顧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顧客」,無論他的目的如何,只要他與企業發生直接的商業交往(購買、咨詢、參觀、、談判、投訴、交流信息等),他就是企業的「顧客」。 在企業的營銷對象中,「顧客」與「消費者」是兩個外延交叉的思維范疇,它們的重疊部分,使我們在以往的研究中對二者不加區分,而它們的非重疊部分卻是我們忽視的地方。 二、「顧客」、「消費者」需求結構差異 區別顧客與消費者,主要是根據他們是否與企業直接進行商業交往。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明顯地判斷出二者在需求結構上的差異。 首先,二者的需求結構中各要素的權重不同。如「顧客」因為直接參與或實施購買行為,所以產品、服務的價格在其需求結構的「貨幣成本」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而消費者在使用、消費產品或服務時,因其貨幣成本已經支付或已由別人支付,所以在其需求結構中,價格因素的作用已下降,或已不再是主要因素。又如,因為顧客與企業直接打交道,所以企業人員的形象對顧客影響較大,而消費者不與企業直接發生關系,所以企業相關人員形象在需求結構中的權重也就較低。 其次,對環境因素的要求不同。作為顧客,其身份是在與企業直接進行商業交往時予以確認的,或者說,只有當他與企業發生直接的商業交往時,他才具有「顧客身份」,這樣,與企業打交道時的環境才是「顧客環境」,當「顧客」身份與「消費者」 身份在同一時間完全脫離時,這種「顧客環境」是一種完全的「客觀環境」或「不可控環境」,營造環境的主要責任在企業而不在顧客。而消費者的消費環境則不然,一是這種環境具有更大的隨意性與可控性,二是消費環境一般具有更大的自主性。消費環境在更多時候,並不由企業來營造,而是由社會、家庭或消費者個人來營造,只有在購買與消費同時進行的條件下,消費環境才由企業營造(如餐飲業、娛樂業、旅遊業等)。所以,顧客與消費者對各自所處的環境要求也不一樣。 第三,顧客與消費者的滿意度來源不同。自從1987年美國商務部設立鮑德里奇國家質量獎以來,「滿意度」一詞便開始在企業界和理論界流行起來。在我國現在,已有許多企業重視「顧客滿意度」,並認為顧客滿意度是顧客忠誠的基礎。顧客資產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創建顧客滿意。但是我們更多的是論述「顧客滿意」而非「消費者滿意」。顧客滿意來源於顧客與企業的直接交往。在這種商業交往中,企業提供的信息的准確性、可靠性、及時性、完整性,企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敬業精神,企業提供的環境的好壞,企業提供的服務的周到與否等直接決定顧客的滿意程度;而消費者滿意更多地來源於使用、消費產品和服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消費體驗、產品實際效用與消費者期望值的比較、社會評價等決定消費者滿意度的高低。這種滿意度來源的差別,實際上是顧客需求與消費者需求結構的差異的具體表現。 三、區分顧客與消費者的營銷意義 無疑,企業如果從利潤的角度看,顧客直接關系著企業利潤的來源。因此,企業更注重與顧客的每筆交易行為。這正是我們現在許多企業的經營重點:幾乎所有促銷活動都是針對顧客——促成交易的達成。但是對顧客的承諾——本質上是對消費者的承諾,卻有許多企業不予兌現,甚至將其視為沉重的經營負擔(這正是企業誠信缺失的基本根源)。區分顧客與消費者,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顧客資產的建立或顧客忠誠度的建立。 ◆建立與消費者的良好關系是建立顧客資產的基礎。顧客資產的建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但它卻不是從與顧客打交道開始的,更不會結束於每一筆交易,而是從與消費者的關系開始的,或者說是由與消費者的關系決定的。不論當顧客身份與消費者身份完全重疊的情況是如此,就是那些二者完全分離的情況下,也是與消費者的關系決定顧客關系。比如兒子送給父親一個按摩器,結果這個按摩器的功能並不如企業廣告所說的那樣,父親很不滿意,則兒子將會降低自己的滿意度,而且會將這次購買經歷傳播給自己的相關群體,從而影響潛在顧客的購買決策。如某單位新購進某品牌的汽車後,司乘人員(消費者)對其質量與售後服務極不滿意,那麼當下次需更新汽車時,該品牌將不會予以考慮。企業采購部門采購的原輔材料從車間或辦公室反饋的情況如果很理想,則會強化這種採行為。因此,顧客的重復購買行為決定於消費者的態度。這正是現代市場營銷理念強調「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的根本原因。 ◆區分顧客與消費者,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二級傳播,從而達到建立顧客資產的目的。消費者滿意度的來源在上文已有論述。但消費者滿意度的高低卻可以由顧客來影響。這種影響主要是顧客在在與企業進行直接的商業交往時獲得相關信息,然後再將這些信息傳播給消費者(實現二次傳播),從而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值與評價。在現代知識經濟條件下,產品的科技含量在不斷增加,功能在不斷改進,相對而言,有關產品的知識,企業無疑掌握得最多,顧客次之,而消費者最少,而最需要掌握產品知識的又恰恰是消費者。企業通過首先影響顧客,進而影響消費者,使消費者產生企業所期望的滿意度,從而強化與顧客的關系,達到建立顧客資產的目的。 ◆區分顧客與消費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企業的營銷資源, 實現企業的營銷目的。因為顧客與消費者對同一企業或同一產品與服務所關注的重點要所不同,其需求結構存在差異。則整合好企業的營銷資源、建立與顧客、與消費者的良好關系的過程中,就應有所差別。比如,作為顧客來說,其獲取信息的難易程度、購買的方便程度、購買過程的長短以及在購買過程中得到企業相關人員的尊重與理解程度等是相當重要的,企業在設計整個營銷流程時必須予以考慮;而消費者對產品科技含量與自身利益的相關度、產品功能的先進性與可靠性、使用消費過程中的安全性、經濟性、便利性、維修服務的方便性等予以更多的關注,則是企業營銷戰略的出發點。企業的營銷資源應該圍繞這兩個方面進行整合利用,才能使企業的營銷戰略更具有針對性與可操作性,最終才能實現企業的營銷目標。
⑸ 感知覺規律在市場營銷當中的應用
消費者心理
社會心理學也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並逐漸形成了一個分支。消費心理學。消費心理學是研究消費者行為的科學,用於觀察、記述、說明和預測消費者行為,致力於探索消費者特有的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變化規律。消費心理學的內容十分豐富,應著重關注以下幾點:
1.消費者購買行為根據消費者捲入程度(捲入程度是指消費者購買時的謹慎程度以及在購買過程中願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去收集信息,選擇判斷,有多少人參與購買過程。)和商品差異的組合,主要有4種消費者購買類型:
消費者心理消費者決定購買行為也是有一定的心理因素
消費者決定購買行為也是有一定的心理因素的
(1)復雜型購買。發生在消費者初次購買那些捲入程度高、品牌差異大的商品的場合。多數消費者對這類商品知之甚少,但因其價格昂貴,屬於耐用消費品,故購買前的選擇決策非常謹慎,要花費時間大量收集信息,多方位挑選比較。這種購買決策最為復雜。
(2)和諧型購買。發生在消費者購買卷人程度高,但品牌差異較小的商品時。這種購買因不同品牌的商品只要價格在同一檔次內,質量功能差別不大,故不需要收集很多的信息或進行評價,捲入程度高主要因商品價格較高或不經常購買引起。決策重點在買不買,買什麼檔次的,而不在乎買什麼品牌的,且更關心能否得到價格優惠,購買時間和地點是否方便等問題。
(3)多變型購買。發生在品牌差別大,捲入程度低的商品上。消費者經常變換所購商品的品牌,主要是出於嘗試一下新東西的隨意性,避免單調乏味。消費者在這類商品購買前,一般並不主動收集有關信息,只是通過廣告等宣傳媒體被動接受信息,對商品的品評也是發生在購買之後,而且即便對所購買商品的感覺不錯,下次購買時仍可能更換品牌。
(4)習慣型購買。發生在消費者購買卷人程度低,品牌差異小的商品時,是一種多次購買後形成的習慣性反應行為。消費者經常購買某種固定的品牌,並非出於忠誠,而是出於習慣,當貨架上沒有這種商品時,消費者會毫不猶豫地購買另一種看上去十分相似的產品顯然對於不同的消費者購買行為類型,企業的機會不同,促銷的重點也不同。同時,企業在設計和導入CIS,尤其是VIS時,必然也要以不同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類型為基礎,使VIS起到識別企業產品、誘導購買的作用。
消費者心理品牌如何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品牌如何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2.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因素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因素可以分為幾大類:
(1)環境因素,如文化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
(2)刺激因素,如商品的價格、質量、性能、款式、服務、廣告、購買方便與否等;
(3)消費者個人及心理因素。個人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職業、經濟狀況和個性等因素。其中消費者的心理因素,因為不能直接看到,又被稱作黑箱。而刺激因素則由企業出發,然後被輸人消費者黑箱,經過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變為有關購買的決策輸出。心理因素包括:
①動機。任何購買活動總是受著一定的動機所支配,這種來自於消費者內部的動力反應了消費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感情上的需要。
②感覺與知覺。兩個具有同樣動機的消費者,會因為各自的感覺和知覺不同而作出不同的購買決策。
③學習。學習是一種由經驗引起的個人行為相對持久變化的心理過程,是消費者通過使用、練習或觀察等實踐,逐步獲得和積累經驗,並根據經驗調整購買行為的過程。企業應創造條件,幫助消費者完成學習過程。
④信念與態度。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商品的過程中形成了信念和態度,這些又反過來影響其未來的購買行為,企業最好改變自己的產品以迎合消費者已有的態度,而不是去試圖改變消費者的態度。
消費者心理-學術研究
消費者心理學是研究人們的消費需要、消費動機、消費愛好、購買決策、消費體驗、群體消費者心理、影響消費者心理的不同因素等內容,以及依據這些研究結果制定企業管理戰略與營銷策略的一門學問。除此之外,消費者心理學中還研究不同商品的消費心理、營業環境與消費者心理的關系、服務人員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廣告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等。調查和研究消費者心理的方法,以及這些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也是這門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消費者心理的基本目的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研究消費者的心理,為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提供決策信息,指導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
二是研究消費者的需要、動機與消費體驗等,促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最終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研究消費者心理的目的,還包括滿足消費者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要求,為消費者服務制定更加合適的策略,為維護消費者利益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日常生活中,除學習、工作、娛樂之外,滿足消費的願望會產生樂趣和愉悅,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和行為方式,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消費樂趣。在消費者心理學中,研究消費者的主觀感受與體驗、消費者的內心期望、消費者的滿意度等內容,是制定服務策略的必要前提。
一、國外研究消費者心理的簡況
國外對消費者心理的研究,各國家之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科學系統的消費者心理研究要早於中國,這些國家當中首推美國。
重要人物: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蓋爾·沃爾特 D.斯科特,華生(1878—1958),勒溫·庫爾特(Kurt Lewin,1890-1947)伊·傑·麥卡錫(E. J. McCarthy),阿爾·里斯和傑·特勞特等。
西方發達國家重視消費者心理的研究,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之外,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不同也是他們重視消費者心理研究的因素之一。
第一,非常重視消費者心理研究。在產品的設計、研製和開發過程,為了了解消費者對於該產品的看法、購買過程和消費心理的體會,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投入研究消費者心理的費用占產品開發費用的比例很高。
第二,研究人員所使用的研究手段相當先進。他們不僅普及使用了電子計算機技術,而且擁有先進的消費者心理分析工具,有基於消費者心理理論的模型,以及專門為研究消費者心理而開發設計的計算機軟體。
第三,研究過程的操作速度快,信息反饋速度快。由於他們具備先進的現代化研究手段,消費者心理體會的反饋速度十分迅速,這樣能及時地為企業提供有效的研究結果,便於企業迅速做出生產和經營管理方面的決策。
消費者心理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二、中國研究消費者心理的簡況
中國在商品交換出現的時候,商品出售者就開始研究購買者的心理。在商品交換的初期,商品出售者為了更快地將商品出賣並及時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常常會使用一些推銷技巧。
中國研究消費者心理的特點是:工商企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經營管理決策對消費者信息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把客觀的研究結果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決策依據。部分行業的研究費用支出越來越穩定,研究機構日漸成熟。一些競爭激烈的行業與競爭激烈的產品,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已經成為這些企業經營管理中至關重要的內容。
中國系統地研究消費者心理的工作起步較晚,各廠家和各研究機構的研究手段和研究質量相差十分懸殊。國內專業性的研究機構研究消費者心理的質量和水平已經拉開了距離。部分研究機構尤其是一些具有國際聲望的合資研究公司,已經接近國外的研究質量和研究水平,而大部分國內研究機構的研究質量,還難於用一整套科學系統的程序來管理消費者心理研究。在對待消費者研究這個問題上,許多工商企業還存在著模糊的、不科學的、甚至是錯誤的觀念。
消費者心理-主要內容
(1)消費者的價值心理艾爾·強森認為,消費者之所以喜歡某種產品,是因為他相信這種產品會給他帶來比同類產品更大的價值,也就是說具有更大的潛在價值。潛在價值取決於產品的潛在質量。所謂潛在質量,它不是指質量監管部門檢測出的質量,而是指消費者心中感受到的質量,是消費者主觀上對一種品牌的評價。可口可樂之所以領先百事可樂一個多世紀,就是因為它以標榜「正宗」、「原創」、「獨一無二」而使消費者相信它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這就是它的潛在價值。事實上,一種品牌之所以能夠打開銷路,常常不是因為它的真實價值,而是由於它的潛在價值。潛在價值具有獨特性、獨立性、可信性和重要性。潛在價值就是名牌效應,正如名人效應一樣,就是一種觀念,這種觀念已深深根植於消費者的心目中。
消費者心理消費者對購買行為總設有一定的底線
消費者對購買行為總設有一定的底線
(2)消費者的規范心理規范是指人們共同遵守的全部道德行為規則的總和。在現實生活中,規范有著巨大的作用,它左右著我們的思想,制約著我們的言行,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規范的面孔是多種多樣的,它包括原則、理智、義務、禮貌、友誼、忠誠、諒解等多種因素。在許多情況下,規范可以成為誘發消費行為的動機。據營銷專家的長期調查與研究,消費者之所以喜愛某種品牌常常是為了避免或消除一種與其規范和價值相矛盾的內心沖突。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或不購買某一品牌的產品時,規范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20世紀80年代初,全球掀起一股環保熱。「青蛙」作為德國第一個重視環保的大眾品牌,它不僅把屬於規范范疇的環保觀點當作價值廣告戰略的補充,而且還非常自豪地將它放在廣告宣傳的中心位置。短短3年,其產品的銷售額便提高了3倍。它的成功,正是因為它與全球性的環保意識相吻合,從而讓消費者擁有一個與之所信奉的規范相適應、相協調的良好感覺。
(3) 消費者的習慣心理習慣是長期養成而一時間難以改變的行為。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有各不相同的習慣。例如,我國北方人以麵食為主食,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北歐人喜歡喝啤酒,南歐人喜歡喝紅葡萄酒;有人愛抽煙,有人愛打扮;等等。習慣常常是無法抗拒的,它甚至比價值心理對人的決定作用還要大。消費者一般都有特定的消費習慣,這是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長期的消費行為中形成的。例如,當消費者最初使用某種名牌商品後感覺很好,形成了對該種商品質量、功效的認識,並逐漸產生了對這個品牌的喜好,就建立了對該品牌的信任,增強了使用該品牌的信心,一般情況下不會改用其他品牌的商品,而成為該品牌的忠誠顧客。又比如,有的消費者喜歡去大商場買服裝、家電,去超級市場購買日常用品、食品。消費習慣一旦形成,一般不會輕易改變。品牌定位表達了一種哲理化的情感訴求,會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慾望,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由於習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漸漸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在歷史中沉澱,使成為一種文化習俗,沉澱到一定的厚度,便是一種文化底蘊。營銷專家們經過多年的摸索和探討,早已形成了一套充分利用這種潛在的文化底蘊的經營理論——利用消費者的習慣心理來實現銷售目標。20 世紀90年代初,箭牌香口膠在德國面市。在消費者心目中,它是香口膠,防齲是它的一個獨特的附屬功能。同時上市的還有混合潔口膠。在消費者心目中,混合潔口膠的主要功能是潔齒護齒,香口則是其附屬功能。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競爭較量,混合潔口膠終於敗下陣來,箭牌香口膠則以90%的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原因其實很簡單:是消費者的習慣在作怪,大多數消費者已習慣於首先是香口膠然後才是防齲功能。
消費者心理
消費者產品心消費者心理的層次理
(4) 消費者的身份心理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身份,人們也在不知不覺中顯露著自己的身份。尤其是那些有了一定名譽、權力和地位的人,更是無時無刻不在注重自己的身份,顯示自己的身份,盡可能地使自己的言談舉止與社交活動同自己的身份相符。而最能表現人的身份的是衣食住行用,譬如某人穿的是名牌高檔服裝,乘的是勞斯萊斯轎車,住的是五星級豪華酒店。當這一信息傳遞給外界後,那麼這個人的身份就會很自然地顯露出來。於是營銷專家根據人性本身的這種心理,總結了一套相應的營銷理論——身份原理,讓品牌成為消費者表達自我身份的有效武器。對企業來說,開發比競爭對手更勝一籌的、能夠顯露消費者身份的產品,也就成了一個重要課題,因為這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進而影響到產品銷售。
(5)消費者的情感心理情感是人對外界刺激的心理反應,如喜歡、愛慕、悲傷、恐懼、憤怒、厭惡等。消費者喜歡或者厭惡某種產品,都是消費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有經驗的品牌經營者早已看重這些,他們往往不遺餘力地通過廣告、公關等手段,挖掘品牌成長的潛力,觸動消費者的情感,充分利用消費者的情感心理來提升品牌。
消費者心理-示例類型
一、 面子心理。在面子心理的驅動下,消費會超過甚至大大超過自己的購買或者支付能力。營銷人員可以利用消費者的這種面子心理,找到市場、獲取溢價、達成銷售。
二、 從眾心理。從眾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於受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趨向於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現象。消費者在很多購買決策上,會表現出從眾傾向。比如,購物時喜歡到人多的商店;在品牌選擇時,偏向那些市場佔有率高的品牌;在選擇旅遊點時,偏向熱點城市和熱點線路。
三、 推崇權威。消費者推崇權威的心理,在消費形態上,多表現為決策的情感成分遠遠超過理智的成分。這種對權威的推崇往往導致消費者對權威所消費產品無理由的選用,並且進而把消費對象人格化,從而達成產品的暢銷。
消費者心理對產品需求舉例-金字塔型
消費者心理對產品需求舉例-金字塔型
四、 愛佔便宜。劉春雄先生說過:「便宜」與「佔便宜」不一樣。價值50元的東西,50元買回來,那叫便宜;價值100元的東西,50元買回來,那叫佔便宜。中國人經常講「物美價廉」,其實,真正的物美價廉幾乎是不存在的,都是心理感覺的物美價廉。
五、 害怕後悔。每一個人在做決定的時候,都會有恐懼感,他生怕做錯決定,生怕他花的錢是錯誤的。按照盧泰宏先生提到的就是購後沖突,所謂購後沖突是指:消費者購買之後出現的懷疑、不安、後悔等不和諧的負面心理情緒,並引發不滿的行為。
六、 心理價位。任何一類產品都有一個「心理價格」,高於「心理價格」也就超出了大多數用戶的預算范圍,低於「心理價格」會讓用戶對產品的品質產生疑問。因此,了解消費者的心理價位,有助於市場人員為產品制定合適的價格,有助於銷售人員達成產品的銷售。
七、 炫耀心理。消費者炫耀心理,在消費商品上,多表現為產品帶給消費者的心理成分遠遠超過實用的成分。正是這種炫耀心理,在中國目前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創造了高端市場,同時利用炫耀心理,在國內企業普遍缺乏核心技術的情況下,有助於獲取市場,這一點在時尚商品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消費者心理攀比心理也是促使消費者購買的一種
攀比心理也是促使消費者購買的一種
八、 攀比心理。消費者的攀比心理是基於消費者對自己所處的階層、身份以及地位的認同,從而選擇所在的階層人群為參照而表現出來的消費行為。相比炫耀心理,消費者的攀比心理更在乎「有」——你有我也有。
品牌戰略與消費者心理企業在開發產品的時候,策劃人都會對產品進行一系列的品牌規劃。當產品進入市場與消費者面對面的時候,產品的品牌規劃成功與否,看消費者對產品接受程度和購買心理就可以得到結論。下文就來分析下消費者的購買商品的對品牌的選擇。當購物者確定要買的商品後,他就要決定買哪種牌子。有時他們同時作出這兩項決定,例如購物單上寫的是汰漬,而不是洗衣粉。但如果消費者是先確定商品再選擇品牌的話,他往往要經過幾個步驟才能作出決定:消費者首先根據相對簡單的標准考慮一系列的品牌;然後經過仔細的分析比較後選中一個。對消費者購物方式的觀察表明,他們把商品從貨架拿到購物筐里平均要用12秒,平均只能仔細考慮1.2個品牌。這種購物速度說明消費者選擇品牌的主要依據是他們平常對各種品牌的了解,而他們獲取商品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廣告。消費者對所需商品的分類能夠對他們獲取商品信息的方式產生影響。例如,他們將商品分為日用品和特殊用品。日用品又細分為水果和廚房用品;特殊用品細分為法國式餐飲食品和野餐用品等。在購買特殊用品時,如果消費者不是對這類商品特別了解,他們則要更多地受到店內促銷信息的影響,而不是憑記憶和經驗。如果是購買日用品,則情況相反。
消費者心理-店內因素影響
鑒於消費者在購買特殊用途商品時更多地依賴店內信息的影響,一些超級市場已經開始按照消費者的需求對商品進行分類。例如,有些超市裡出現了義大利食品專櫃、國慶日及其它節日商品專櫃。甚至在日用品和傳統商品方面,超市的商品擺放形式也能影響銷售情況。
消費者心理琳琅滿目的超市
琳琅滿目的超市
例如,大多數超市都將同一品牌的各類商品放在一起。在進入這樣的超市時,消費者首先要考慮買哪種品牌,然後再在這種品牌里挑選他們要買的商品。另一種方式是將同類型但不同品牌的商品放在一起。這樣做的結果是讓消費者首先決定買什麼商品,然後決定買什麼牌子。對品牌的熟悉程度和發展品牌的關系消費者對品牌的熟悉程度影響他們的購物行為。他們在貨架上一般首先注意到他們熟悉的品牌,然後考慮是否購買。如果時間緊迫,這一因素對消費者的影響尤其顯著。因此商品的牌子是影響消費者做出購物決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加深消費者對其品牌的熟悉程度,很多企業在廣告上投入巨大。一旦企業成功地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它們就可以嘗試生產冠以這種品牌的其它產品以拓展市場。
不過,企業在發展品牌時應該注意兩點。首先,新產品必須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例如,將柯達牌同在一種新冰激凌上就不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其次,新產品同同類產品相比應該具有創新性。將一個名牌放在一種仿造產品上不大可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
消費者心理-消費者心理學
消費者心理學是研究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和勞務的行為規律的商業心理學主要研究領域之一。這里涉及商品和消費者兩個方面。與前者有關的研究包括廣告、商品特點、市場營銷方法等;與後者有關的研究包括消費者的態度、情感、愛好以及決策過程等。消費心理學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與社會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有密切聯系。消費者心理學是從廣告心理學發展而來的。早期的消費研究主要是從消費者收集信息,以便製作更有效的廣告。
消費者心理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後來,重點轉向研究產品設計前後消費者的意見和態度。這樣一來,消費者心理學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1960年,美國心理學會正式組建了消費者心理學分支。中國的消費者心理學研究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近年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自從消費者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以來,研究重點有所改變,從著重研究消費者購買活動轉向於更一般更全面地研究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決策觀就是一例。這種觀點認為,購買只是購買過程的一個階段,消費者心理學還應當研究購買前後的事件。要全面研究消費者的行為,研究影響這個行為的一系列社會、個人和體制變數。不僅要研究說服消費者購買已有產品的問題,還要研究消費者需求什麼以及消費者福利等問題,進一步還要研究消費行為的兩個方面,即社會對消費者的責任和消費者對社會的責任, 前者包括衛生和文化娛樂系統的責任,後者包括消費者保護公共衛生、防止污染的責任。產品測驗是一類課題,它研究產品的特點和消費者對產品特點的反應。
這種研究誦常採用蒙目測驗來確定產品的非視覺特點是否是該產品特有的,如飲料的味道產品的改進和新產品的開發主要依賴於通過產品測驗從消費者收集到的信息。另一類課題是消費者調查,主要是了解消費者的態度和意見。這種調查既包括消費者對現有產品和勞務的意見,也包括有助於新產品設計的一般意見。所採用的方法既有一般人格測驗法,也有為研究某一產品市場特製的測驗法,既可用客觀量表,也可用投射量表。市場區分也是研究課題之一。它的目的是把握市場需求的現狀和動態,有針對性地開發應需適銷產品。市場區分是按不同的需要內容、不同的購買能力和購買願望等標志對消費者作出的劃分。
一項心理市場區分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齡、性別、收入、地區的消費者之間存在著幾種需求上的明顯差異。家庭生活周期的觀點是市場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列出成人生活周期的不同階段,仔細研究每一階段的特點,顯然具有市場營銷的意義。從年輕單身階段到新婚階段到生兒育女階段到兒女成人離開家階段,各階段有不同的消費需求。當代消費者心理變化趨勢當今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市場正由賣方壟斷向買方壟斷演變,消費者主導的營銷時代已經來臨。在買方市場上,消費者將面對更為紛繁復雜的商品和品牌選擇,這一變化使當代消費者心理與以往相比呈現出一種新的特點和趨勢。
消費者心理-當代消費者心理
消費者心理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1.個性消費的復歸之所以稱為「復歸」,是因為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工商業都是將消費者作為單獨個體進行服務的。在這一時期內,個性消費是主流。只是到了近代,工業化和標准化的生產方式才使消費者的個性被淹沒於大量低成本、單一化的產品洪流之中。另一方面,在短缺經濟或近乎壟斷的市場中,消費者可以挑選的產品本來就很少,個性因而不得不被壓抑。但當消費晶市場發展到今天,多數產品無論在數量還是品種上都已極為豐富,現實條件已初步具備。消費者能夠以個人心理願望為基礎挑選和購買商品或服務。更進一步,他們不僅能作出選擇,而且還渴望選擇。他們的需求更多了,變化也更多了。逐漸地,消費者開始制定自己的准則,他們不懼怕向商家提出挑戰,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用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考察,消費者所選擇的已不單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且還包括其他的「延伸物」,這些「延伸物」及其組合可能各不相同。因而從理論上看,沒有一個消費者的心理是完全一樣的,每一個消費者都是一個細分市場。心理上的認同感已成為消費者作出購買的品牌和產品決策時的先決條件,個性化消費正在也必將再度成為消費的主流。
2.消費主動性增強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和專業化的趨勢下,即使在許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中,大多數消費者也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對產品進行鑒別和評估,但他們對於獲取與商品有關的信息和知識的心理需求卻並未因此消失,反而日益增強。這是因為消費者對購買的風險感隨選擇的增多而上升,而且對單向的「填鴨式」營銷溝通感到厭倦和不信任。尤其在一些大件耐用消費品(如電腦)的購買上,消費者會主動通過各種可能的途徑獲取與商品有關的信息並進行分析比較。這些分析也許不夠充分和准確,但消費者卻可從中獲得心理上的平衡,減低風險感和購後產生後悔感的可能,增加對產品的信任和爭取心理上的滿足感。消費主動性的增強來源於現代社會不確定性的增加和人類追求心理穩定和平衡的慾望,而且人天生就有很強的求知慾。
3. 消費心理穩定性減小,轉換速度加快現代社會發展和變化速度極快,新生事物不斷涌現。消費心理受這種趨勢帶動,穩定性降低,在心理轉換速度上趨向與社會同步,在消費行為上則表現為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過去一件產品流行幾十年的現象已極罕見,消費品更新換代速度極快,品種花式層出不窮。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反過來又會促使消費者心理轉換速度進一步加快。例如電視機在中國由黑白發展為彩色經歷了十幾年時間,但現在幾乎每年都有採用新技術的新功能電視機推出,消費者今年才買的電視到明年可能就過時了,以致於一些別出心裁的商家開始經營電視機出租業務,以配合某些消費者求新、求變的需求。
消費者心理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4. 對購買方便性的需求與對購物樂趣的追求並存一部分工作壓力較大,緊張度高的消費者會以購物的方便性為目標,追求時間和勞動成本的盡量節省。特別是對於需求和品牌選擇都相對穩定的日常消費品,這點尤為突出。然而另一些消費者則恰好相反,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們可供支配的時間增加。一些自由職業者或家庭主婦希望通過購物消遣時間,尋找生活樂趣,保持與社會的聯系,減少心理孤獨感。因此他們願意多花時間和體力進行購物,而前提必須是購物能為他們帶來樂趣,能滿足心理需求。這兩種相反的心理將在今後較長的時間內並存和發展。
5.價格仍然是影響消費心理的重要因素雖然營銷工作者傾向於以各種差別化來減弱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避免惡性削價競爭,但價格始終對消費心理有重要影響。例如最近的微波爐降價戰。作為市場領導者的格蘭仕擁有技術、質量和服務等多方面的優勢,到最後卻也被迫宣布重返降價競爭行列,為市場佔有率而戰。這說明即使在當代發達的營銷技術面前,價格的作用仍舊不可忽視。只要價格降幅超過消費者的心理界限,消費者也難免不抨然心動而轉投競爭對手旗下。
消費者心理-相關詞條
心理效應、心理暗示、心理定勢、心理消費、心理經濟學
消費者心理-參考資料
(1)《消費者心理與行為》【作者】唐赤華;戴克商
(2)《廣告與消費者心理》作者:[澳]馬克斯·薩瑟蘭著
(3)《生產消費者力量》作者:(美)奎恩著,賴偉雄譯
(4)《消費心理學》作者:臧良運主編
(5)《傑克·特勞特營銷定位》作者:羅伯傑著
⑹ 知覺的特徵在市場營銷中有哪些應用價值
(1)運用知覺的選擇性原理幫助消費者確定購買目標
消費者走進商場或超市時,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同時作用於消費者的感官,但他們並不能同時認識並反映這些商品,而只能對其中的某些或某一商品具有相對清晰的感知。這是由於這些商品成為消費者知覺目標的對象物即符合消費者的需要、興趣、愛好和經驗而感知清楚,其他商品則相對地成為知覺對象的背景,或者視而不見,或者感知得模糊不清。因此,在市場營銷中,一方面,營銷人員應盡其所能地突出商品特徵,尤其是應千方百計地使主銷成為消費者知覺的對象:另一方面,應盡可能地使經營的商品具有比較大的選擇性,以滿足各類消費者的各種各樣的消費需求。
(2)運用知覺的整體性、理解性原理開展營銷活動及廣告製作
知覺的整體性、理解性原理告訴我們,當某種消費品的個別屬性作用於人的感官時,人們能夠憑藉以往的知識經驗而把它知覺為一個整體。商品的生產或銷售應充分認識和體現整體性和理解性的基本要求,首先給消費者一個良好的感知印象。如有一家百貨商店新進了一批刻花玻璃高腳酒具,造型與質量均佳。但不知什麼原因,擺上櫃台後一直銷路不暢,平均每天只能賣出二三套。後來,一位營業員靈機一動,在一套酒具的每個酒杯中斟滿了紅色的液體,擺在玻璃櫃內,宛如名貴的葡萄酒,使人感到芬芳四溢、滿口生津,購買慾望油然而生,結果每天銷售量增加到三四十套。實際上,那位營業員只是把三滴紅墨水滴在了清水中。這里,消費者把酒具與酒以及美好的口感聯想為一體,進而增強了對酒具的購買欲。
知覺的整體性特徵使具有整體形象的事物比局部的支離破碎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和藝術性。因此,在圖畫廣告中,把著眼點放在與商品有關的整體上比單純把注意力集中在商品上,效果更為突出。例如,一幅宣傳微型錄放機的路牌圖畫廣告,畫面是一位年輕健美的姑娘,身穿運動衫和牛仔褲,頭戴耳機,腰間挎著小型錄放機,騎在自行車上,路兩旁綠葉清風,微笑前行。說明錄放機與消費者生活密切聯系,可減輕路途疲勞,提高情趣,高雅不俗。這則廣告運用了知覺的整體性和理解性原理,比畫上一個收錄機,配上死板的文字說明效果要好得多。
(3)運用錯覺原理制定商品促銷策略
由於消費者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感知事物時,會產生各種錯覺現象。錯覺是客觀存在的,在商品促銷中,可充分利用錯覺(尤其是視錯覺)現象制定商品銷售策略。商業企業在店堂裝修、櫥窗設計、廣告圖案、包裝裝潢、商品陳列等方面,適當地利用消費者的錯覺,進行巧妙的藝術處理,往往能產生一定的心理效應,刺激購買。比如,有人曾做過如下實驗:他請30多位被試者喝咖啡,每人都喝4杯,各杯濃度一樣,只是4個杯子的顏色不同,分別為咖啡色、青色、黃色和紅色。喝完咖啡後,要求被試者對咖啡的濃淡作出各自的評判,結果,有2/3的被試者都說紅色、咖啡色杯子中的咖啡太濃,青色杯子中的太淡,只有黃色杯子中的咖啡濃度適中。據此,銷售商便把咖啡店裡的全部杯子都改用黃色,以便更好地發揮顏色視覺的作用,結果使大多數顧客都感到滿意。
(4)知覺在營業員工作中的作用
①拓展接待服務方面:營業員對正在接待的顧客,應當作為知覺的對象,其他顧客相對地成為知覺的背景。知覺的對象和背景隨時在換位,接待甲消費者時,乙消費者向營業員發問,乙立刻應成為知覺對象。優秀營業員的知覺在對象和背景間應能及時轉換,能夠同時接待、照應幾位顧客,有較寬的接待服務面。
②掌握向顧客推薦商品的藝術:由錯覺原理可知,明度高的色彩(如紅色、共色)有擴張感,而明度低的色彩(如灰色、藍色和綠色)則有收縮感,兩極相反的物體放在一起會相互突出。營業員在向顧客推薦服裝類商品時,應學會運用人們知覺中產生錯誤的規律,合理、科學地推薦,提高服務藝術。
⑺ 簡述感覺在消費者購物過程中的作用
消費者通過感覺獲得的只是對商品屬性的表面、個別、孤立的認識。因此,若僅僅依靠感覺對商品作出全面評價和判斷顯然是不可靠的。但是,感覺又是認識過程乃至全部心理活動的基礎和起點。通過感覺,消費者才能取得進一步認識商品的必要材料,形成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較復雜的心理活動,從而獲得對商品屬性全面正確的認識。
也正是以感覺為基礎,消費者才能在認識商品的過程中產生各種情感變化,確認購買目標,作出購買決策,即引發和完成心理活動的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之,離開對消費對象的感覺,一切高級的心理活動都無從實現,消費者將失去與客觀環境的聯系,消費行為也無從談起。因此,一定意義上,感覺是消費者一切知識和經驗的基礎。
(7)消費者的感覺在營銷活動中有哪些作用擴展閱讀:
消費者購買的四個階段:
不足之感指的是消費者在受到刺激之後,產生了缺少什麼並由此需要此物(商品或勞務)的感覺,即消費需要。根據馬斯洛的「需要五層次」理論,消費者的某一層面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往高一層次發展,而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了驅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的動力。
2、「求足之願」階段
求足之願指的就是消費者在產生不足之感後,自然形成滿足、彌補此不足的願望,萌生購買動機,並希望通過購買產品來獲得滿足。同時,這種購買動機是可以誘導的。
3、「購買行為」階段
購買行為指消費者為滿足某種需要在購買動機的驅使下,以貨幣換取商品的行動。當然,在這之前,消費者會根據需要先去了解、搜集各種相關信息,並對可供選擇的商品進行綜合的分析比較,最後才做出是否要購買的決策。
4、「購後行為」階段
購後行為指的是消費者使用了產品、獲得了相應的消費體驗和對本次購買做出了評價之後採取的一系列行動。消費者如果消費體驗好,會採取正面的行動,出現再購買行為等;如反之,則會進行反面宣傳,甚至勸阻他人購買等。而對於本次購買的產品,會進行出租、出借、束之高閣、折價處理、轉贈他人、退貨、拋棄等處理方式。
⑻ 營銷學中怎樣利用消費者的感覺系統
感覺系統是指消費者藉助於人體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放映。其中包括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我們在評價一個產品時,往往需要要依賴它的顏色、氣味、聲音,甚至是「感覺」,進而才能夠做出合適的選擇。由於人們的感覺閾限各不相同,刺激就必須要以某種強度水平出現,這樣才能被感覺器官捕捉到,消費者才會引起注意。此外在許多營銷環境下,如改變包裝設計、改變產品大小、降低產品價格等也能夠吸引消費者。
如果你是要的具體的營銷方案:以下再稍作說明
視覺上:利用廣告宣傳、包裝設計、店面設計以及顏色的選擇進行營銷
嗅覺上:通過改變產品氣味或者營銷環境的氣味來吸引消費者。
聽覺上:通過播放聲音來影響消費者的心理,從而調動他們的情緒,進而達到營銷手段。
觸覺上:更多體現在高科技產品上,讓消費者感覺觸摸時很好玩,甚至很舒服。例如手機的觸屏性能
以上答案僅供參考.
⑼ 消費者社會知覺對營銷工作的必要性有哪些
消費者社會知覺對營銷工作的必要性有:
1 所謂「暈輪」效應是指在知覺過程中,通過獲得知覺對象某一行為的突出印象,而將其擴大成為整體行為特徵的認知活動。
2 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在人的社會知覺中有重要作用。
在感知熟悉的人或事時,近因效應更大一些;
而在感知陌生人或事時,首因效應則有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