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對外貿易中品牌營銷的現狀與策略探討
國際市場競爭已經跨越了產品競爭階段,進入了品牌競爭時代。一個國家是否擁有國際馳名品牌,擁有多少國際馳名品牌,已成為該國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象徵。我國企業要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適應品牌競爭時代的要求,開展品牌營銷,創出中國的世界名牌。
一、我國對外貿易中品牌營銷的現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1978—1998年的20年間,我國對外貿易的平均增長率達到16.5%。1997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了3250億元,跨人
了世界貿易十強之列。與此不相稱的是,我國對外貿易中品牌營銷狀
況堪憂,目前世界前50名馳名商標中沒有一個是中國的。
1、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低。
我國每年出口1600多億美元的商品中,標有我國自己的品牌的商品僅佔1/3左右;有1/3的商品沒有品牌:有1/3的商品打的是外商的品牌。許多從國外回來的有識之土都感嘆:「國外市場上的中國貨的確不少,但用中國品牌的卻不多見,街頭巷尾都是沒有商標的中國
廉價商品,或者是為外商定牌生產的中國商品。」品牌是商品的組成部分之一,沒有自己的牌子的商品很難進入國際市場,即使進入國際市場,其競爭力也遠不如別人,很難登堂入室。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46.5萬個企業加上服務業,到1995年底,在國內注冊的商標僅為53.87萬個,在國外注冊商標的就更是寥寥無幾。不少企業,為了完成出口任務,不得不依附於「洋品牌」,賺下很少的原料費和加工費,為他人做嫁衣裳。
2、品牌的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近幾年來,國際市場上屢屢發生我國馳名品牌被外商搶注的事情。據統計,肋年代以來,我國出口商品商標被搶注的有20肋多起,被澳大利亞搶注150多起,日本100多起,印尼54起,造成每年約10億元的無形資產損失。商標被搶注,要麼10年8年不能進入國外市場,要麼花費幾百倍甚至幾千倍於注冊費的高價錢買回商標使用權。多年的計劃經濟使我國眾多企業商標意識談薄,缺乏品牌自我保護意識。不少企業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自己的品牌。呼和浩特橡膠廠以215萬美元的價格將「鷹」牌商標轉讓給了美國特異公司;珠江的「皇妹」啤酒被澳大利亞富士達釀酒集團無償使用後封殺;廣州「潔花」被寶潔公司打入了冷宮3新加坡的永固」吞食了無錫的「虹美」;安徽的「揚子」演變成了「博西揚」……品牌意味著市場。失去了自己的品牌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場。以我國洗滌用品市場為例,我國最大的年產8萬噸以上洗衣粉的北京「熊貓」、四J11「雙貓」、廣州「菊花」等大型洗滌用品企業與美國「寶潔」、日本「花王」、德國「漢高」、美國「利
華」等公司合資後,中國四分之三的洗滌品市場被「飄柔」、「海飛絲」、「花王」、「潘嬸」等洋名牌壟斷。國有品牌在洋名牌的圍攻中處境艱難,更談不上搶占國際市場。
3、品牌的附加價值低,品牌競爭力不強。
品牌的附加價值是指那些品牌中所包含的、中肯的、被消費者欣賞
的東西和產品的基本功能以外的東西,也就是通過品牌給消費者提供的信任感、滿足感和榮譽感,它能通過其商品形式維持一種溢價。國外的調查顯示,抽「萬寶路」香煙的人,平均每盒香煙要從口袋裡掏出來30次,其中有1/3是為了欣賞和向別人顯示這個品牌。可見「萬寶路」給消費者提供了較高的品牌附加價值。
在國際市場上,我國出口商品的品牌附加價值較低,直接表現為品牌競爭力不強,產品檔次低,價格低,市場佔有率和超額利潤率低。
1995年我國的收音機出口量佔世界產量的一半以上,但其銷售額只佔世界總銷售額的10%不到。在國際市場上,同是我國生產的掛洋品牌的收音機的售價幾倍於掛自己品牌的同類產品,其原因就是洋品牌的附加價值高於我國品牌的附加價值。1994年我國服裝出口額居全球首位,達237億美元,但平均每件賣價僅有3.2美元,與國際名牌服裝的售價有天壤之別,其原因是我國外貿服裝缺乏高附加價值的知名品
牌。
品牌附加價值低,品牌競爭力必然不強。以啤酒為例,我國品牌競爭力最強的「青島啤酒」1996年品牌價值為33.42億元,不僅119.9億美元的美國「百威啤酒」無法相比,就是與並不十分有名的「海尼根啤酒」的27億美元的品牌價值相比,也相差甚遠。1997年10月20日的英國《金融時報》批載,世界上價值最高的品牌為「可口可樂」,品牌價值為479.9億美元,排在第十位的「耐克」也有111.32億美元。97年,一項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的研究報告揭示,我國目前價值最高的品牌是「紅塔山」,品牌價值為353億元,「長虹」位居第二,品牌價值為182億元。兩相比較,差距十分明顯。
4、品牌營銷意識淡薄,營銷手段單一。
由於我國企業品牌營銷起步晚,在國際市場上,大部分廠家還未能樹立正確的品牌營銷觀念,品牌營銷的意識未能真正付之於行動,營銷手段單一。我國企業還未真正走出國門通過國際媒體大張旗鼓地開展品牌營銷。我國每年用於品牌國際營銷的費用少得可憐,全部費用甚至抵不上「可口可樂」一家企業。許多企業僅僅通過國際博覽會這一單一途徑推銷自己的品牌。綜合運用廣告、公共關系、營業推廣和
人員促銷開展品牌營銷的企業很少。
現在,許多外國品牌,如「可口可樂」、「肯德基」等,在我國已是婦孺皆知,這主要是它們在中國成功地開展了品牌營銷的結果。外國品牌不但利用廣告對中國消費者狂轟亂炸,而且開展了各種公關活動,如「飛利浦」贊助足協杯,「希爾頓」贊助籃球聯賽,「可口可樂」捐資希望工程,……而我們中國的牌子在國外能被外國人知道的卻很少。我國企業尚未樹立品牌全球營銷觀念,營銷手段不能適應國際大趨勢。
二、我國對外貿易中品牌營銷的對策
1、實施品牌化戰略,強化品牌保護意識。
商品品牌最能體現民族工業的特點,不但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而且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馳名品牌既是出口商品進入國際市場的敲門磚,也是守住國內市場的護身符。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我們應增強品牌保護意識,特別要保護國有名牌。加強品牌在境外的注冊工作,使名牌產品獲得法律保護,這是保護國產品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國內,我們自己的民族品牌,特別是市場知名度高、市場前景好的名牌決不能在與外商的合資過程中輕易放棄。進入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不僅注重商品輸出、資本輸出和技術輸出,而且注重品牌輸出,靠無形資產擠占市場,進而擠跨我國的民族品牌,達到壟斷我國市場的目的,這一點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2、實施名牌戰略,提高品牌競爭力。
面對充滿競爭的名牌發展環境,目前,我國企業在對外貿易中實施名牌戰略,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以國際標准實施嚴格的質量管理,保證商品的高質量、高效用。我國企業要創國際名牌,應從決策、設計、製造、檢測、銷售到售後服務,進行全方位的嚴格的質量管理,貫徹實施1809000系列標准,保證出口商品的高質量、高效用。
(2)開發國際市場上適銷對路的產品,特別是能夠滿足消費者偏 :
好的商品。名牌也是「民牌」,是大 眾對一個享有信譽、具有一定知名 :度和市場佔有率的產品品牌的稱 :呼,只有開發大眾歡迎的產品,適合 『更多消費者的需求,才能提高知名度,擴大市場佔有率。
(3)加強管理,以名牌為龍頭,組建現代企業集團,形成規模產業。我國企業正處於深化改革階段,以現有的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為基礎,在開展名牌商標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的基礎上,以名牌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創造條件,跨國界、跨行業、跨所有制對競爭力不強的企業進行兼並、控股、收購,組建現代企業集團,擴大名牌企業的資產規模、經營規模和競爭實力,形成規模產業,能夠提高企業資產規模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4)把握市場規律,做好市場營銷,擴大產品知名度,提高品牌競爭力。首先應對國際市場進行細分,研究國際市場營銷環境,從產品的外觀設計到商標設計,從商品的內在質量到外在功能都應適應當地市場的需要。其次是利用各種手段和渠道,特別是各種國際媒體,對產品進行全方位宣傳,擴大品牌知名度。最後要融入當地社會,開展公關活動,搞好售後服務。
(5)「以夷制夷」開展品牌營銷。在這種品牌營銷方式上,香港和台灣企業有可資借鑒之處。香港企業採用的策略是以購買西方企業的技術和專利來打人西方市場,既利用他們的名牌,又利用他們的市
場,站穩腳跟後推出自己的品牌。台灣企業則是與外國知名企業聯
手,利用其名牌的同時打出自己的品牌,一旦自己的品牌與產品被市
場接受,便獨立掛牌競爭。不少西方發達國家是通過合資購買我國品 :
牌進入我國市場,佔領市場後,立即 :封殺我國品牌,打出自己的品牌。我國企業在開展品牌營銷時,可以借鑒這些經驗。在「三來一補」和許可證貿易中,應盡量爭取使用自己的品牌,以免永遠處於被動。設備先進、技術優良、員工素質較高的企業,不應只顧眼前利益而採用「定牌」方式加工產品出口,而應通過自己的奮斗,創出自己的名牌。一些實力雄厚、規模較大的企業,可以走出國門,收購外國企業,利用別人的品牌推出自己的品牌。
3、固守國內市場,拓展國際市場。
我國市場是世界上最富活力的
市場之一。由於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國內市場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含義從爭取擴大出口,使更多的國內產品進入國外市場發展到必須在國內、國際兩個市
場同國外產品進行市場競爭,我們稱之為「國際競爭在國內」、「國內競爭國際化」。目前,我國企業的品牌營銷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守住國內市場。據有關部門調查發現,在國內市場上,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令人震驚:攝象機占據了99%的市場,傳真機98%,行動電話肋%,大中型計算機75%,電子元件70%,轎車70%,錄象機60%,洗滌化妝品50%,碳酸飲料肋%,快餐業33%,膠卷和啤酒市場大部分也讓洋品牌分。可見,國產品牌在國內市場上也舉步維艱,守住並奪回被洋品牌佔領的國內市場的任務也不輕。中國出口商品要想在世界市場上站穩腳跟,必須首先在國內市場上創出名牌,佔領覆蓋國內市場,奪回應該屬於自己的地盤。中國品牌如果不能在國內市場上憑「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打勝仗,在國外市場上創名牌將是徒勞之舉。縱觀世界名牌,無不是在先佔領國內市場的基礎上拓展國際市場,我國出口商品更不能例外。
三、充分發揮品牌營銷中的政府職能
名牌既是衡量一個國家技術水平、產業基礎和國際競爭力的主要
因素,也是一個國家在國際大舞台上物化了的重要形象。本國產品在
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關繫到國家形象的改善和知名度的提
高。因此,在企業對外貿易的品牌營銷中,政府有關部門應有明確的觀念和政策導向,為企業創建國際名牌提供政策上的優惠和支持。具體可採取以下措施:
1、把發展出口名牌產品納入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大力扶持
有市場、有前途的民族品牌產品。
2、加大實施名牌戰略的宣傳力度,提高對名牌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建立和健全有關法規和政策,阻止外商以合資等手段吞食我國品
牌,督導我國品牌境外注冊,保護國有無形資產。
3、加強對洋品牌的「反傾銷」調查的步伐,保護民族品牌。
4、協助企業在國外開展營銷工作,鼓勵名牌參與國際競爭。
5、按國際慣例,組織國內企業應訴西方國家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調查,維護國有品牌的利益。
6、加大對假冒偽劣和走私活動的打擊力度,保護真正的名牌,維護國有品牌的聲譽。
2. 談談對我國外貿行業的看法
整體來說外貿行業都不會很樂觀了。環境都惡化,對原本做貿易前50%的人 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出問題的基本都是應該被淘汰的。
至於大學生越來越多 就會使外貿行業不樂觀,更是無稽之談,環境不好容的下新人嗎? 越是環境不好越是把外貿的人員入門門檻拉高。
我不認可所謂的接單高手。外貿不是個高技術門檻的行業。
----------------------------------------------------------
不是高技術 卻需求高經驗。 你去找3個 做外貿2年 5年 10年的 比較下他們的業績 就知道結果了 有沒有高手和低手 老手和新手的區別。
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等等成本越來越高。產業朝低成本國家轉移是趨勢。
轉移了 中國什麼都不生產了? 只要中國還生產1個產品 那就有外貿的存在。 更何況轉移了 可以國際采購 原本的國際貿易在中國就是被畸形化了。
你好好的吧
3. 關於我國紡織品服裝的國際市場營銷策略研究的範文
[摘 要] ATC(Agreement on Textile and Clothes)即《紡織品與服裝協議》的簡稱, 隨著2005年1月1日ATC有效期的終止,國際紡織產業貿易進入後ATC時代。實施超過40年的全球配額制度基本終結,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向自由化邁進了實質性的一步。美國、歐盟等主要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國對除中國以外的其他WTO成員國全面開放了紡織品服裝市場。國際紡織品服裝市場份額的分配基礎開始由配額向競爭力轉變。很多一直受配額限制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的紡織產業的競爭力得到了發揮的空間,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有了較大的增長。基於這一背景,本文對後ATC時代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後ATC時代 紡織品服裝貿易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紡織品服裝生產大國。近年來,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強勁推動下,紡織行業快速發展。棉紡、絲綢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一位,化纖生產能力和化纖總產量居世界首位,毛紡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二位,棉紗、棉布、絲和絲織品產量居世界首位,昵絨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紡織工業三大最終產品服裝、裝飾用紡織品有了很大的發展,其中服裝產量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紡織品服裝出口1471億美元,進口181億美元,其中一般貿易出口1059億美元,民營企業出口同比增長達到65.0%,占紡織品服裝出口的36.0%。按出口交貨值計算,我國紡織品服裝內需仍占工業銷售產值的73.1%。2006年,行業城鎮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30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紡織業投資同比增長22.6%,增幅有所回落,服裝業投資同比增長46.7%,化纖業投資同比增長22.9。東部沿海地區投資回落,中西部地區投資有較大增長。
從我國紡織產業的出口市場來看,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是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三者合計佔2006年我國紡織品出口總額的30%,服裝出口總額的51%。非配額地區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力量。對非配額地區(包括歐盟、美國、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國家和地區)出口共計609.4億美元,占服裝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增幅達到31.1%,遠超過配額地區。隨著歐美對我國紡織品服裝產品重設配額限制,我國在市場多元化開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韓國、越南、加拿大等國加大了出口的力度。服裝貿易中,針織服裝、梭織服裝和衣著附件三大類商品出口額分別增長47.9%、25.4%和15.8%。其中棉製、化纖制和毛制服裝的出口增長都比較快,增幅分別達到46.6%、31%和20%。絲制服裝出口下降6%。出口數量增長最快的是棉製服裝和化纖制服裝,增幅分別達到22.6%和20%。服裝中的針織服裝和梭織服裝進口分別增長5.1和8.3%,其中棉毛制和化纖制服裝的進口增長較快,增幅都接近10%,棉製服裝進口增長6%,只有絲制服裝進口下降。2007年1月~6月,紡織品服裝出口總值為735.3億美元,增長17.3%。其中,紡織品出口252.2億美元,增長9.8%;服裝出口483.1億美元,增長21.7%。表1和2分別顯示了我國紡織品和服裝主要進出口市場統計情況:
下面就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在對外經貿中的地位及世界市場上的地位進行分析:
1.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在對外經貿中的地位
(1)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在我國出口貿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從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來看,我國已成為世界紡織品服裝的最大供應國,我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多年來一直呈快速增長趨勢。中國加入WTO也為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帶來了很好的機遇和發展空間。1985年紡織品出口僅為64.4億美元,而到2006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約1440億美元,同比增長22.51%,佔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14.86%。其中,紡織品出口488億美元,同比增長18.70%;服裝出口951.92億美元,同比增長28.90%。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對全國出口貿易的貢獻率已達到20%。由於出口的迅速增長,我國紡織業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已越來越高,目前對外依存系數在40%以上,是我國出口依存度最高的產業。因此,紡織品出口在我國出口貿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2)紡織品服裝貿易是我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紡織品出口一直是我國貿易順差的最大來源。盡管紡織品服裝在全國貨物貿易總額中所佔的比重近年來有所下降,但紡織品服裝貿易的大幅順差始終是支持全國貿易扭轉逆差局面和維持順差增長的中堅力量。2002年貿易順差為430億美元,佔全國比重158%,是凈創匯的行業。2005順差超過了900億美元,占同期全國貿易順差1018億美元的90%。2006年全國紡織品服裝累計貿易順差額為1259億美元,增長28.6%,在全國貨物貿易總順差中所佔的比重為70.9%,比上年減少了25.2個百分點,紡織品服裝對全國貨物貿易總順差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減弱。
(3)紡織業對我國就業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紡織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它為我國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紡織行業快速發展和提升,對大批農民轉為產業工人,農村城鎮化,促進解決二元經濟,為工業反哺農業承擔了重要的歷史責任。2004年工業普查結果,紡織行業中法人企業達14.3萬戶,從業人員達1338.8萬人,包括其他類型的單位,國內紡織業現有直接就業者1900萬人,間接就業者超過1億人。2005年全國規模以上出口企業3.5萬家,就業者約630萬人。《2006年1-12月紡織全行業經濟運行分析》顯示,2006年1月~12月,我國規模以上紡織全行業企業數量為39422家,行業整體從業人數1030.25 萬人,同比增加3.95%。ATC的終止給我國紡織業帶來的發展契機已有所顯現,面臨全球紡織品貿易自由化的背景,我國紡織業也在進行著結構調整,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2.我國紡織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
我國紡織工業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隨著出口貿易的迅速發展,對國際紡織品市場的依存度越來越高,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近25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年上升,在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排名由1980年的第十位躍居1995年的第一位,至今己是連續十一年排名第一,而且總體呈不斷增長的趨勢。 2006年7月24日,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發表《世界貿易報告》中對紡織品貿易的評述認為: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比重已佔全球24%。由於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和匯率變動影響,2005年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僅增長5%。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長了21%,略高於2004年,在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比重達到了24%的新高。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佔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的比重見圖2。
資料來源:WTO官方網站
雖然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的地位比較重要,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國內方面,雖然宏觀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仍存在許多影響紡織業發展的因素,如出口退稅率下調、原材料漲價、勞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均造成了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的減少;再者我國紡織品服裝產品結構還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創新設計能力不足,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紡織工業的外部環境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長期以來,棉花購銷實行壟斷經營,棉花流通體制改革滯後,對國際市場變化反應遲鈍,國內價格往往背離國際市場。國際方面,外貿問題政治化趨勢日益明顯,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日益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世界范圍內紡織服裝生產過剩,行業利潤空間很小,在配額限製取消和遭遇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時,過度競爭很難避免;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市場受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擠壓;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仍然受到一些特殊條款的制約。例如2005年4月,美國以「市場擾亂威脅」為由,對中國出口的棉製褲子、棉製針織襯衫、棉製及化纖內衣自主啟動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調查程序,5月美國又在一周之內先後兩次宣布對我國主要紡織品實施特殊保護措施。同年4月6日,歐盟不顧中方多次堅決反對,在其官方網站公布《對華紡織品特限措施行動指南》。4月24日,歐盟宣布對我9種紡織品依據指南予以調查,並稱其他幾類產品也將列入密切監控清單。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加拿大、韓國、印度等國相繼完成對中國出口產品實施「特保條款」的國內立法。土耳其、南非、巴西、厄瓜多、阿根廷等都以不同形式對我國紡織品採取限制策施,或發出預警信號;紡織服裝行業的國際貿易壁壘依然存在。配額取消之後,貿易壁壘尤其是非關稅壁壘將成為發達國家的主要貿易保護工具。除了質量壁壘,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反傾銷、反補貼等手段也對我國紡織業服裝貿易產生很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郝偉民顧強:紡織工業面臨的國際競爭環境與對策[J].國際經濟合作,2003年第8期P14-17
[2]戴紅梅劉煜:後配額時代中國紡織出口遭遇阻擊戰[J].紡織信息周刊,2004年第23期P8-10
[3]李娜:入世三年中美紡織品貿易變動情況淺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7月P50-53
[4]周順王立:2005年中國紡織品貿易回顧[J].國際經濟合作, 2006年第2期P25-28
4. 淺談出口信用保險推動我國外貿增長的策略參考文獻急急急
個人見解,具體公司好找,方向不好確定
下面的都是方向性的題目,你定下來用那個,在給你斟酌相關公司
5.浙江省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問題研究
6.浙江省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案例分析
7.歐洲市場的開拓問題
8.中外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差異研究
9.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問題
10.地方外貿發展研究
11.我國應對反傾銷問題
12.我國外貿應對技術壁壘問題
13.我國外貿政策的未來取向問題
14.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15.我國外貿順差問題研究
16.我國外貿改革問題
17.產業內貿易問題研究
18.對自由貿易保護貿易理論政策的研究
19.歐盟的對外貿易問題
20.環保與經濟發展
21.循環經濟研究
22.技術貿易的理論與實踐
23.亞洲經濟一體化問題
24.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競爭的新態勢
25.我國面對國外"反傾銷"的策略
26.中國出口商品頻遭國外反傾銷調查的原因及對策
27.中國與印度經濟的比較分析
28.中國農業貿易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建議
29.中美經貿關系的現狀,問題與前景
30.中美貿易摩擦分析
31.中美貿易逆差分析
32.關於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思考
33,東亞的區域經濟合作
34,APEC貿易投資自由化進展研究
35,國外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36,外國對華直接投資與中國製造業產品國際競爭力
37,中國與俄羅斯貿易關系的發展與展望
38,國際直接投資與東道國人力資本開發
39,中日貿易關系的變化與特徵
40,日本公司在中國的投資策略
41,利用外資問題
42,日本對中國的投資研究
43,中小企業發展海外經營的國際經驗探討
44,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
45,跨國公司在我國市場競爭產生的壟斷問題
46,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研究
47,中國外貿區域結構的優化問題研究
48,中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
國公司與中國製造業基地
資銀行電子商務資料庫%!212%$!)7%#)%2在華競爭策略研究
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評述
外國直接投資對我國居民收入的影響
國企業走出去問題研究
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問題
浙江省中小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案例分析
中外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差異研究
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問題
地方外貿發展研究
外保障措施對出口貿易的影響
我國外貿應對技術壁壘問題
我國外貿有效競爭體系的建設問題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我國外貿順差問題研究
64.出口貿易收匯方式選擇研究
65,發展中國家對華反傾銷的動因及我國應對策略
66,論溫州產業出口結構的優化
67,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對溫州外貿的影響與政策建議
68,溫州市旅遊業利用外資現狀的分析及對策
69,歐盟對我國鞋類產品反傾銷問題及對策研究
70,淺論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
71,溫州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72,我國融資租賃業的現狀,問題及建議
73,發展溫州會展經濟的思考
74,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75,對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分析及發展思考
76,匯改後,我國外貿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如何防範匯率風險
77,信用證的欺詐與防範
78,淺析我國發展國際保理存在問題與對策
79,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工業產品貿易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80,淺析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應對綠色壁壘的發展思路
81,綠色壁壘及我國應對措施研究
82,紡織服裝技術貿易壁壘及應對研究
83,反傾銷對我國紡織品的影響及對策
84,溫州企業品牌戰略的發展對策分析
85,我國彩電遭受反傾銷的現狀及對策
86,淺析信用證風險及其防範
87,淺析專業外貿公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8,淺談出口信用保險推動我國外貿增長的策略
89,淺析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的影響及應採取的對策
90,論國際保理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
91,運用出口信用保險降低出口收匯風險
92,淺析我國企業出口農產品應對綠色壁壘的策略
93,反傾銷預警機制的構建
94,我國產品在境外遭受民間壁壘的原因及其對策分析
95,印度對華反傾銷的動因及我國的對策研究
96,非信用證支付方式的運用模式分析
97,電子商務對我國中小專業外貿公司的影響及對策
98,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的障礙分析
99,溫州市利用外資現狀及對策與對策
100,沿海地區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分析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5. 求有關我國外貿出口品牌戰略的外文論文~最好有翻譯
積極實施出口品牌戰略 努力推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關於加快實施我省出口品牌戰略的課題研究報告
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一直依賴數量增長。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創匯率的出口商品所佔比重較小;產品質量不穩定、包裝不規范,國外客商投訴率偏高;一些假冒偽劣商品湧入周邊國家市場,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提高出口商品質量檔次、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強質量管理,以降低出口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從90年代初開始,商務部在全國實施出口商品「以質取勝」戰略。90年代中期,又鮮明地提出了實施出口品牌戰略,並逐步按照世貿規則要求,把過去對出口商品的補貼政策轉向對名牌商品的保護和扶持。特別是近兩年,商務部通過對廣交會的改革,設立品牌展區,突出了品牌企業、品牌商品的地位,在各類外經貿企業中產生極大震動。
為了進一步搞好我省實施出口品牌戰略的研究,借參加97屆廣交會之際,張霖副廳長帶領我廳廣交會工作小組,分別走訪了浙江省、寧波市等交易團,學習了他們在實施出口品牌戰略方面的成功經驗;召開了兩次我省參展品牌企業座談會,聽取了品牌企業對推進品牌戰略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如下課題研究報告。
一、從「以質取勝」戰略到「出口品牌」戰略的政策調整
1991年,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品種、效益年」活動,外經貿部提出了「以質取勝」的外貿發展戰略,主要目的是提高我國出口商品質量,增強國際競爭力,維護國家利益和外貿信譽;在外經貿工作中處理好質量和數量、效益和速度的關系;推動我國外貿增長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以質取勝」戰略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普遍推行ISO9000系列國際質量體系和認證;二是採取政策措施,提高機電產品、成套設備的出口比重;三是培育在國際市場上的名牌商品和知名企業;四是增強質量意識,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打擊假冒偽劣。
90年代中後期,隨著加工貿易的異軍突起,我國對外貿易步入了一個高速增長周期,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對外貿易總額連續多年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長,到去年底,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量達到8512億美元,全球排名第四,貿易大國地位基本確立。世貿組織報告指出,中國進出口的增長速度,對一個擁有如此貿易規模的國家而言,是「史無前例的」。但在龐大的貿易總量中,擁有自主品牌、營銷網路的還不多。在全球最具影響的100個著名品牌中,中國僅有「海爾」一家進入;從我國出口商品的貿易方式看,加工貿易佔50%以上,一般貿易中也有一半以上為定牌生產。這些都成為我國貿易增長的「軟肋」。
為了加快推進從對外貿易大國向對外貿易強國的轉變,商務部從1998年開始著手在全國開展創名牌出口商品工作,加快培育和創立在國際市場上有影響和競爭力的系列化名牌出口商品。1999年4月以來,商務部確定並公布了包括家用電器、自行車、摩托車、紡織服裝、輕工消費品、信息產品、機械、食品和葯品等九大類商品的「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名單,並公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優先支持企業在海外開展帶料加工業務,設立相應的生產、經營和售後服務等項目;優先安排廣交會參展,並為其參加國際著名博覽會提供條件;優先安排企業使用中央外貿發展基金,企業廣告促銷、建立國外銷售中心也可申請使用中央外貿發展基金;對出口屬於配額管理的商品,在分配數量上給予傾斜,對實行配額招標管理的商品,放寬企業參加投標的資格;對出口列入名單中的機電產品企業,優先安排國家專項用於機電出口企業的技術改造貼息貸款;對承包工程項下帶動列入名單的商品出口的項目,優先辦理有關手續,並優先安排借用合作基金;運用出口信用保險的手段,支持這些商品出口等等。
特別是2004年春,商務部改革了第95屆廣交會攤位分配辦法,首次設立品牌展區,加大了對品牌企業的攤位扶持力度,在各類外經貿企業中引起較大震動。廣交會是我國舉辦時間最長、影響最大、客戶到會最多、成交效果最突出的出口商品洽談活動,長期以來,廣交會的攤位一直是各類外經貿企業極力爭取的焦點,從第95屆廣交會開始,商務部在各展區拿出最好位置優先安排給品牌企業,使入選的品牌企業受益匪淺。第95屆廣交會品牌企業共成交44.4億美元,占總成交額的18.1%。第96屆廣交會進一步擴大了品牌展區,320家企業分別在服裝、家用紡織品、家用電器等24個品牌展區設立品牌展位2047個。盡管品牌展區展位數量只佔展位總數的7.4%,但總共成交52.5億美元,卻占成交總額的19.3%。第97屆廣交會在前兩屆的基礎上,品牌展區規模增長了64%,占展位總數的比例達到 12%,出口成交額高達74.2億美元,占總成交額的25.4%。
名牌出口商品的多少,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經濟競爭能力和科技發展水平。創立名牌是貫徹「以質取勝」戰略的重要內容,又是提高出口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創立名牌更有利於促進企業建立質量效益機制,有利於促進出口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創立名牌的過程,也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加快企業優勝劣汰、推動企業重組、形成規模經營的過程。因此,商務部提出的實施「出口品牌」戰略,是對實施「以質取勝」戰略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更加突出了引導和促進企業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改變貼牌生產狀態、打造一批出口名牌商品的政策導向。從近幾屆廣交會情況看,出口品牌戰略的實施,對於促進企業培植自主知識產權品牌發揮出了十分顯著的效果,品牌企業因進入品牌展區而受益匪淺,進一步堅定了他們做大作強優勢品牌的信心和決心;非品牌企業在政策的導向作用下,也均開始研究制定本企業的品牌發展規劃和品牌創新措施。
二、我省實施出口品牌戰略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省出口品牌戰略的實施是從90年代末開始起步的,在商務部公布的首批59個「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中,我省有6個入選。其後,隨著我省出口規模的逐步擴大和出口商品質量的不斷提高,陸續又有多家企業入選商務部「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企業名單。但從總體上看,與南方先進省市相比,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在商務部去年公布的190家「2005-2006年度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企業名單中,浙江有51家企業入選,其中寧波市有20家企業入選;廣東有29家企業入選,江蘇有25家企業入選,而我省僅有23家企業入選。從品牌企業出口情況看,據商務部估算,全國品牌企業自有品牌出口達約占其出口總量的10%左右;浙江省企業自有品牌出口比例大約在15%左右,而我省企業自有品牌出口估計不足5%。從環境層面上看,我省雖然也在商標保護、技改貼息、廣交會攤位分配等方面對品牌企業給予了傾斜和扶持,但與國家和南方先進省市出台的政策力度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是:鼓勵品牌做大做強的社會氛圍還不濃厚,企業創新品牌的自覺性不強;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得不到位,扶持措施的集成優勢沒有發揮好;知識產權保護有待進一步加強,相關懲治措施必須更加嚴厲。
我省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實際情況大體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已經充分認識到實施品牌戰略的重大意義,努力建樹品牌,並嘗試國際化策略,如海爾、金王等。這些企業走出國門,打入國際市場,在海外建立研發、生產、營銷機構,招募國際型人才,立志於成為全球品牌。這類企業在全省數量很少,所佔比重不足出口企業的1%。第二類:有意建樹品牌, 但還力不從心。這類企業已為產品注冊了商標,有意打造品牌,但因其產品質量、品牌特點尚未出眾,加之財力限制,未作足量的宣傳,其品牌影響力還比較有限。這類企業在全省所佔比重大約在10%左右。第三類:沒有品牌意識,只有生產、銷售觀念。這類企業認為當前發展品牌是務虛,缺乏現實意義,當務之急是積累資本,把銷售搞上去,做品牌是以後的事情。因此它們滿足於來樣加工,定牌生產,在產品品質、款式和服務等各方面始終處於追隨者的水平。這類企業在我省外經貿系統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估計數量將近90%。
總的看來,我省大多數企業缺乏長遠眼光,尚未充分意識到創建品牌的戰略意義,尚未制定和實施有效的品牌戰略。少數先進企業雖實施了品牌戰略,但成效顯著的鳳毛麟角,多數效果尚不明顯, 而且目前面臨重重困難。由於品牌觀念淡薄,品牌創建投入不足,不可避免地造成我省出口商品品牌建設帶有先天不足的缺陷,集中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大量出口商品「貼牌」生產。威海新泰格玩具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玩具老虎的企業,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已小有「名氣」,許多專業采購商都知道,要買老虎玩具就去找新泰格公司,但由於沒有自有商標,多年來一直為世界大玩具商貼牌生產。事實上,經過多年為外國貼牌生產積累的經驗,我省不少產品在質量、性能、加工技術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已經很小,有的甚至領先與國際水平,但品牌差距卻使我省產品的附加值與外國產品相去甚遠。以新泰格公司的老虎玩具為例,在97屆廣交會上成交單價僅為2.9美元,而貼牌後在國外零售市場上的單價卻上漲到29美元。二是企業自我保護意識淡薄,被外國公司搶注商標的事件屢屢發生。最為典型的例子是海信公司被西門子公司搶注了「HISENSE」商標,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法律糾紛,後來雖然雙方達成了和解,但海信公司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另外,臨清銀河紙業的復印紙、書寫紙商標也被外商搶注,煙台弘昌鉛筆的「小總統」鉛筆商標被客戶在英國搶注,後來被迫花20萬元人民幣的代價(注冊費僅不足1000美元)買回商標。三是省內企業惡性競爭導致一批傳統品牌的優勢喪失殆盡。「三環鎖」、「三鞭酒」、「龍口粉絲」等曾經是我省享譽國際市場的名牌產品,但長期以來,由於不重視知識產權和名牌商標保護,甚至採取行政干預的方式指令幾家企業共享一個品牌,導致惡性競爭愈演愈烈,使傳統名牌走向衰落。四是新創品牌的附加價值低,競爭力不強。由於我省企業實施品牌戰略起步晚、投入不足,新創品牌大多在國際市場上難有大的影響,無法與國際名牌商品競爭。如孚日家紡是一家以對日出口為主的家用紡織品生產企業,其產品占日本市場的近70%,但由於自有品牌影響力太小,無人問津,目前對日出口仍然是以貼牌為主,自有品牌主要出口俄羅斯、中東等新興市場。
三、近年來浙江省實施品牌戰略的成功經驗
浙江是我國一般貿易出口比例最高的沿海外貿大省,一般貿易出口比重高達80%;同時也是品牌產品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在商務部重點扶持和發展的190個出口品牌中,浙江省有51個,佔26.8%。
浙江省創出口品牌工作開展得好,得益於近幾年浙江經濟的高速增長,得益於龐大的一般貿易出口,得益於企業對創自有品牌的主觀能動性,也得益於各級政府對創出口品牌的大力扶持。從客觀上分析,浙江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為浙江企業創出口品牌提供了許多有利條件。首先,浙江作為對外貿易大省,外貿總量很大,出口依存度達到40%,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浙江製造」整體品牌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認知度。其次,浙江已經具備了一批有實力和基礎的企業品牌,在中國362件馳名商標中,浙江佔36件,居全國第一位。第三,浙江特有的塊狀經濟形態,使一批行業和產品在國際上形成相當的比較優勢,在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浙江在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40%的產品有160個,許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已有一定佔有率,在一些細分市場中極有可能形成一批國際品牌。第四,浙江有大批企業長期以來一直為國際品牌貼牌生產,在產品生產技術、質量控制等方面充分積累了經驗,具備了創建國際品牌的能力。
在充分立足自身優勢的基礎上,近年來,浙江省進一步加大了出口品牌戰略的推進力度,他們的一些做法值得我省認真借鑒。
一是高度重視品牌戰略,列為外經貿重點工作來抓。充分認識實施品牌戰略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提升的重要意義,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推動外經貿企業創出口品牌,作為深入貫徹「以質取勝」戰略、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作為今後一項長期的重點工作來抓。
二是建立和完善實施品牌戰略的工作機制。①建立健全了全省出口商品品牌推進的組織體系,各市外經貿局、省各進出口企業、重點企業都落實了分管領導及專人負責這項工作。②建立出口商品品牌創建信息溝通機制,及時跟蹤了解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動態情況,傳遞企業再創牌過程中的新舉措和成功經驗,達到相互交流提高的目的。③建立重點出口品牌的儲備和輔導機制,開展一些摸底工作,派出一批符合商務部評選標準的企業名單進行重點輔導。同時,開展「浙江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評選工作,財政部門也明確對名牌企業給與支持,力爭與商務部的工作保持好銜接。
三是扎實做好實施品牌戰略的基礎性工作。①開展商標注冊普查。去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商標普查工作,初步摸清了浙江省境內外商標注冊情況,截至去年上半年,浙江出口商品在境內外注冊商標共5519件,其中境外注冊1308件;今後擬注冊境內外商標2517件,其中境外注冊1305件。②積極營造全社會對「品牌」的認同氛圍。去年初提出了「推動浙江企業海外品牌營銷,提升出口競爭力」的命題,列為省政協重點提案,引起了省內各方面高度關注。開展了《推進品牌國際化,構築新一輪競爭優勢》的課題調研,對浙江省品牌現狀、品牌國際化路徑選擇以及政策激勵效應等進行分析,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同時,研究出台了《浙江省名牌出口商品評比暫行辦法》,開展了省級出口品牌的評選工作,並對入選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
四是對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給予必要的財政扶持。寧波市外經貿局、財政局在2004年初聯合印發的《關於繼續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確規定:①對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並取得境外商標注冊的外經貿先進企業,給與一定數額的一次性獎勵。②對當年在國外及港澳台地區注冊的商標,每件商標補貼3000元人民幣;按照馬德里協定注冊手續辦理多國注冊,一次性在五個以上國家注冊的,補貼5000元人民幣。③對年出口達到1500萬美元的流通性外貿企業,當年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補貼2萬元;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補貼3萬元;通過其他各類管理體系認證的,補貼2萬元。
五是對品牌企業給予公益性推介支持。為促進浙江名牌出口商品的整體性推廣,浙江省還在省級外貿出口發展資金項下設立「公共項目資金」,「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和「浙江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企業自動獲得公共項目使用資格。公共項目使用每年由省外經貿廳提出公共項目內容和使用方向,主要用於:製作和發放《浙江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宣傳畫冊和光碟;在國內外知名媒體對浙江省名牌出口商品進行整體宣傳和推廣;組織出口名牌企業在重點市場進行專項推廣,包括境外展覽、在國外設立浙江名牌分銷窗口等;舉辦出口品牌建設的研討會、論壇、培訓、講座等。通過招標等形式聘請國內外知名咨詢公司為名牌出口商品企業提供品牌發展戰略咨詢報告。同時規定,每年提取公共項目總體額度的5%作為日常管理經費支出,用於「浙江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評審的組織管理、管理程序軟體的開發、招標管理等。
浙江省、寧波市成功做法的基本經驗在於,通過制定具體政策,把實施「以質取勝」的宏觀戰略,落實到扶持出口品牌發展的具體措施上,增強了可操作性,進而突出了宏觀經濟政策的導向性。
四、加快推進我省出口品牌戰略的有關建議
針對我省出口品牌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借鑒南方先進省市的成功經驗,今後一個時期,加快推進我省出口品牌戰略應重點從三個層面著力:一是加強創建出口品牌的宏觀規劃,結合「十一五」外經貿發展規劃的研究制定,搞好出口品牌戰略的規劃論證,並把實施品牌戰略作為「十一五」期間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突破口抓好;二是強化輿論宣傳、政策引導和知識產權保護,在全社會積極營造創建品牌的良好氛圍;三是進一步增強企業創建品牌的自覺性,更新觀念,完善規劃,加大投入,增強創建品牌的企業內在動力。作為對外貿易的行業主管部門,工作重點應放在營造社會氛圍、創建公平環境、搭建交流平台和加強政策扶持上。為此,我們建議:
(一)強化輿論宣傳,努力營造爭創出口品牌的良好社會環境。要進一步提高對實施出口品牌戰略重要意義的認識。首先,實施出口品牌戰略有利於開拓國際市場 , 推動我省出口增長再上新台階。長期以來, 我省出口企業大都是靠降低成本、降低售價來維持出口增長。隨著出口成本的上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原因,近年來我省許多企業出口發展後勁明顯不足,靠價格競爭來佔領市場, 增加出口,已沒有多少潛力可挖,而且極易招致國外反傾銷報復。必須徹底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從傳統的價格競爭轉向以品牌為中心的非價格競爭,靠品牌來爭奪市場。其次,大力推進出口品牌戰略有利於提高出口經濟效益,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外貿發展方式由以創匯為中心的粗放型增長轉向以效益為中心的集約型增長的過程中,出口企業往往陷入要創匯還是要效益的兩難境地。在這種經營方式的轉化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有新的經營思想。降低成本和售價,實行薄利多銷是一種思路, 而通過塑造名牌、提高售價則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通過實施名牌戰略提高商品質量和檔次,不僅可以佔領市場, 而且可以為出口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從而實現創匯與效益的雙增長。第三,推進出口品牌戰略可以為企業增加無形資產,有利於出口企業積累資本,向規模化和集團化發展。品牌本身也有價值,是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是良好聲譽的象徵。品牌出口企業可以用兼並、控股、收購、信貸等方式積累更多的資本,對於改變我省出口企業小型化分散經營的格局,實現規模化、集團化經營、提高出口競爭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品牌企業、品牌產品的宣傳,建議借鑒浙江省的做法,開展「山東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評選活動,對入選企業優先推薦 「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優先享受省制定的各項品牌扶持政策。要認真研究制定「山東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的評選辦法和評選程序,實行動態管理,確立淘汰機制,增強評選的公平度、權威性和公信力。
(二)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當前,市場規則不健全、運作不規范,對違規、侵犯知識產權等現象監督、制裁不力,已經成為制約出口品牌戰略實施的突出問題,不僅加大了品牌企業的運營成本,而且也影響了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積極性。要認真貫徹實施《商標法》、《專利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嚴厲查處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的對外貿易經營秩序。積極會同省工商、質檢、海關、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每年開展一次執法檢查。同時,建議採取省人大代表視察的方式,加強對地方主管部門行政執法的監督,切實杜絕地方保護主義。另外,對於在廣交會等大型涉外經貿活動中涉嫌侵權的行為,要出台更加嚴厲的懲罰措施。
(三)加強對實施出口品牌戰略的資金支持。建議在省外貿發展資金中設立品牌戰略扶持資金專戶,切出100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對創建出口名牌的扶持。一是加大品牌企業獎勵,對入選「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和「山東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每年對入選「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的企業獎勵10萬元,對入選「山東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的企業獎勵5萬元,約需資金450萬元。二是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對享受國家品牌企業技改貸款貼息的,給予配套的貸款貼息扶持。該項政策實行定額貼息,資金總額100萬元。三是鼓勵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對企業海外商標注冊、境外專利申請、質量體系認證等給予資金支持。對當年在國外及港澳台地區注冊的商標,每件商標補貼3000元人民幣;按照馬德里協定注冊手續辦理多國注冊,一次性在五個以上國家注冊的,補貼5000元人民幣。約需資金100萬元。四是扶持品牌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對企業參加省里重點推薦的國際專業展會、自辦境外展會等,給予攤位費、展品運輸費用補貼。對我省統一組織的海外貿易推銷活動定額補貼攤位費150萬元;對省里重點推薦的10個國際知名博覽會,每個活動定額補貼攤位費15萬元,合計150萬元。五是積極開展品牌商品的公益性宣傳和品牌企業的信息交流,對入選的「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和「山東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每年由省里統一製作《山東省名牌出口商品》宣傳畫冊和光碟,並在國內外知名媒體上進行整體宣傳和推廣;建立「山東省出口名牌商品」動態管理和信息交流網路平台,加強對品牌企業的信息服務。該項政策定額補貼50萬元。
(四)進一步完善實施出口品牌戰略的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積極探討建立全省實施出口品牌戰略的公共信息服務平台,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政府的服務意識,為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提供信息服務,特別是行業發展方面的信息服務,以便減少企業的決策失誤。二是建立完善省外經貿廳與品牌出口企業的信息聯絡和反饋制度,及時掌握企業創建品牌過程中的動態情況。三是加強行業協會、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建設,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
6. 論文,我國外貿出口品牌的戰略實施與研究怎麼寫啊
品牌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所在。品牌戰略是現代企業競爭致勝的法寶,我國外貿企業要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有所作為,再創新的輝煌,必須推行品牌戰略,走品牌發展之路。關鍵詞:外貿企業;品牌;戰略品牌已經成為現代市場經濟的主流和企業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的寶貴財富。專業外貿公司不同於生產性企業,因此在制定品牌戰略時,必須具有明顯的行業特點。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我國外貿產品品牌戰略的實施問題。一、我國外貿出口品牌現狀目前,我國外貿企業的品牌培育建設的積極性日漸提高,自主品牌出口額和比例穩步上升,初步涌現出了一批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自主品牌。而且,現階段,國家試圖通過建立品牌培育基地,來改變我國出口品牌建設地區間、行業間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式,集中力量對品牌進行重點培育。在加大現有政策措施力度的基礎上,協調各相關部門,全面提高我國出口品牌建設的整體水平,全面實施出口品牌戰略。但是,我國外貿出口品牌的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雖然近年來國內已有不少自己的大品牌開始成長起來,但是與世界品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很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另外,我國大量出口產品「貼牌生產」。盡管我國不少產品在質量、性能、加工技術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已經很小,但品牌劣勢卻在加大。外國企業利用我國廉價勞動力的優勢使得國內加工企業在生產中僅獲得少量的附加值,導致我國外貿趨向單純的數量擴張,出口額增幅大大低於出口量增幅,出口效益下降。二、我國外貿出口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外貿企業的出口增長依靠低價競爭,雖然注冊了一些商標,形成了一些品牌,但名牌仍微乎其微,品牌建設不盡人意。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重創匯,不重創牌鑒於種種原因,外貿企業總是把出口創匯放在第一位,在品牌建設上花的功夫不足,畏縮不前,以致於出口注冊品牌與我國貿易大國身份極不相當,名牌寥寥無幾。2、品牌缺乏個性,創新緩慢國內大多數品牌的顯著問題就是個性不突出,很多企業將品牌定位於一個「賣點」,認為賣點越多吸引的顧客就越多,這樣做反而會降低品牌的附加值,以至於很難打入國際市場,甚至在市場上存在的時間很短,這恐怕是絕大多數產品總是默默無聞的真正原因。另外,在我國的外貿出口品牌中,傳統品牌仍佔主導地位,不少品牌幾十年一貫制。新品牌發展緩慢,老的品牌能維持下來的不多,有的已名存實亡,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品牌更少,非凡是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更是微乎其微。3、品牌自主開發和自主治理經營的意識淡薄依靠廠家開發品牌、外貿企業打市場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而且,我國企業在品牌的治理方面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企業缺乏完善的品牌治理模式,缺少精通品牌治理的人才,甚至一些企業的領導者都不具備全面的品牌治理方面的知識。另外,由於體制的原因,企業內部缺乏民主和溝通,外部與顧客和社會的溝通不力,導致很多好的措施難以實施,影響了品牌的創建。4、缺乏法律意識近幾年來,由於我國不少企業商標意識淡薄,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商標,屢屢發生我國馳名品牌在國際市場上被外商搶注的事情。商標被搶注,一方面是企業無形資產的損失,另一方面也阻礙了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步伐。三、我國外貿出口品牌戰略的實施策略1、宏觀上要發揮政府在品牌建設中的作用(1)制定產業政策,為名牌成長提供政策支持。我國市場經濟體系尚處於建立過程中,民族品牌還比較稚嫩,迫切需要政府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政府不僅要通過創設良好的市場環境為名牌發展鋪路架橋,而且還可以通過科技政策、稅收政策、對外貿易政策以及一定的「政治營銷」手段,支持名牌的發展。(2)構築信息平台,增強品牌競爭能力。政府應增強服務意識,為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提供信息服務,非凡是行業發展方面的信息服務,以便減少企業的決策失誤。改善市場的信息結構、減少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校正市場協調失靈的政府治理,削弱市場經濟的波動頻幅。同時,政府給企業提供與它的生產決策有關的全部信息,使企業的生產更接近社會需求,購買更適合社會的供給,從而使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趨於高效、和諧,進而與政府引導選擇的經濟發展方向相吻合。(3)完善法律法規,為名牌成長提供法律保障。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性,也是經濟繁榮的推動力量,但是市場經濟運行的結果有時會造成對自身作用的限制或否定。當前,我國的市場規則尚不健全,對違規、侵犯知識產權等現象監督、制裁不力,加大了企業運營的成本,影響了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積極性。只有建立健全各項法規制度,規范各種市場行為,品牌才能夠順利成長和發展。(4)在財政政策上給予支持。企業塑造自己的品牌需要較大的財力投入,並且是一項長期的投資活動。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企業的品牌塑造工作因此受到制約。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需要建立激勵企業塑造名牌的機制,無論是政府或是銀行,對品牌知名度較高的商品出口都應給予資金上的支持。2、微觀上要求企業加大努力(1)注重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力求創新。名牌的基礎是質量,名牌是高質量的代名詞,質量是通向名牌的第一關。企業需要建立一批有自主權、控制力和國際認證的生產實體,把重點放在開發自主知識產權上,建立自主技術創新體系,為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在技術發明和創造的基礎上,建設自己的「標准」,這是建設「品牌」的核心。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注重創新。(2)加強對品牌戰略重要性的熟悉,確立品牌定位。品牌意味著產品的高品質和優質的售後服務,使出口產品有較強的市場號召力。同時,只有鮮明有特色的定位才能給消費者留下長久、深刻的印象。企業必須首先要了解市場、了解需求、猜測需求,並利用自身的資源稟賦,挖掘那些有著特定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的產品,將它們的獨特優勢向外拓展,確定正確的、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品牌定位。其次要注重的是,從長期來看,品牌不僅代表了企業的形象,而且代表了消費者的形象,即品牌是個人價值取向的外在表現。因此,企業應專注於特定的市場,而不是滿足於所有消費者。(3)發展自有品牌,做好品牌的宣傳和策劃。針對外貿企業的特點,企業應該充分了解市場變化,適度把握好加工的規模,把貼牌加工與創造自有品牌結合起來,合理確定貼牌加工與自有品牌的比例,既通過貼牌加工學習把握世界聞名品牌的治理與技術,又通過自有品牌打響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知名度,擴大自有品牌的市場佔有率,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同時品牌應該體現商品的個性和特色,並准確傳達出商品的文化內涵和本質;清楚地傳達出品牌概念或企業理念,包裝應該通過視覺形象,喚起消費者特定的情緒或情感,從而產生品牌形象所帶來的附加值。改變以往與國外經銷商的關系,從過去的單純買賣關系變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使經銷商成為品牌經營和治理在境外的延伸,形成全球統一的宣傳模式;充分利用國外展銷會、洽談會等機會「走出去」,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覆蓋面。(4)要吸納和造就品牌發展的各項人才。必須加快品牌專業人才的培養,建立真正的科學品牌治理系統,採用有效措施重點引進品牌專業人才,並真正做到科學育人、合理擇人和用人。重視創造能力的開發,建立和完善創新機制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品牌戰略真正落到實處。總之,品牌戰略,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關繫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品牌戰略的實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決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必須要找準定位,形成自己的培育理念,才能打造出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7. 服務營銷問題研究
市場營銷是企業的一種市場經營活動,即企業從滿足消費需求出發,綜合運用各種科學的市場經營手段,把商品和服務整體地銷售給消費者。市場營銷是包括營銷戰略決策、生產、銷售等階段在內的總循環過程。企業在市場營銷中,無論從事市場調研、產品開發,還是確定價格、廣告宣傳,都強調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不僅滿足消費者已有的現實需求,還要激發、轉化各種潛在需求,進而引導和創造新的需求;不僅滿足消費者的近期、個別需要,還要顧及消費的長遠需要,維護社會公眾的整體利益。
市場營銷在我國可以說還是個新生事物,計劃經濟時代是沒有市場營銷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市場營銷引導國民消費行為、指導國企生產活動的功能日益顯現,其重要性與日俱增。了解我國市場營銷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
一、我國市場營銷的現狀
1.人們對市場營銷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20年前,如果你提到市場營銷,人們都會感到很新鮮。而今天中國企業的領導者多半對「市場營銷」、「生產面向消費」、「以消費者為中心,滿足消費者需要」不再陌生,有些甚至對市場營銷的理論及其發展十分熟悉。發展比較快、比較好的一些企業(比如青島海爾)已經建立起了完備的市場營銷體系,並因此而受益非淺。但中國改革開放的時間不長,我們對市場營銷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十分淺顯,中國企業受計劃經濟的影響也對市場營銷觀念的滲入和市場營銷理念的建立起了直接的阻礙作用。
近些年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從1994年起中國正式進入最具國際競爭力的49個國家和地區之列,2002年中國總體排名在第31位,但中國的市場營銷化指標卻排名在第49位,成為劣勢指標。可見,我國的市場營銷發展狀況不容樂觀。
2. 經營觀念滯後,營銷理念不明的情況還普遍存在
當前中國企業領導者有了一定的市場營銷概念,但在企業的經營運作過程中,他們把理論應用於實踐並取得成效的比率卻不高。企業的庫存過高、丟失市場、競爭力低下、低水平運作的情況仍較多地存在。可以說,在買方市場上,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狀態下,在消費者愈來愈成熟的過程中,中國的企業開拓市場、把握市場的能力遠遠落後於形勢的發展需要。一方面,企業在改革的攻堅階段面臨著各種深層次的矛盾,造成了企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另一方面,企業也為找不到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靈丹妙葯而苦惱,為該如何把市場營銷的理論應用於企業的經營實踐,解決企業的問題而困惑。
我國的企業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歷著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變,更將面臨著與國際上的跨國大企業的正面交鋒。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中,中國的企業從沒有競爭、沒有市場觀念到進入完全的國際競爭局面中,很多人的思想觀念都沒有跟上來。受昔日濃厚的小農經濟意識的影響,大部分企業仍然沒有把營銷工作提升到戰略的高度。雖然他們都在想方設法搞好企業的經營活動、擴大企業的市場,但是,單純追求廣告的投入、宣傳手法低劣、競爭手段單一(多次的價格大戰)、品牌意識淡漠、短期行為等問題依然普遍存在於企業中。落後的經營觀念極大地阻礙了企業的競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並使企業經營活動不適應市場競爭規律,企業缺乏參與國際市場營銷活動的能力。
受滯後的經營觀念影響,企業的經營手段、方法、措施也就較為落後。其中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是,中國企業對市場調查研究的重視程度不夠,且投入嚴重不足。企業不了解市場,談「生產面向消費」、接近市場、把握市場也就是一句空話。企業不接近市場、把握市場,對市場僅有一些模糊的認識,就會導致企業對市場需求量、需求品種的估計不足,甚至估計錯誤。有些企業在初戰告捷或初有成就後,還沒來得及進行詳細的研究分析就馬上拿出一個宏偉的發展規劃,受目前成就的影響,往往高估了企業潛量和市場潛量。這樣的規劃缺乏客觀基礎,也很容易使企業掉進盲目擴張的陷阱。這是許多企業的一個誤區。
3.企業的品牌意識不強
品牌的內涵非常廣泛,它確立的是企業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品牌除了包含有產品質量因素外,企業的服務質素、對消費者承諾的兌現情況、消費者的滿意程度等因素也包括其中。它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思想和經營觀念。因此,塑造品牌不是單純依靠形象廣告,且品牌的樹立要經歷一個也許是漫長的積累過程。企業樹品牌必須要有一個戰略的思想和計劃,要摒棄短期行為,腳踏實地地為消費者服務。形象廣告是一種輔助的手段,企業行為只有與形象廣告相符才會產生強化作用。現在企業的問題是,要麼對品牌形象不重視,要麼對品牌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實施品牌策略就是增加廣告投入」上,我們有些企業很善於利用媒體,在短時間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輿論造勢不以創業、實力、技術領先等為基礎只會是一個媒體泡沫。光會造勢,忽視了產品的結構調整,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最終只會導致失敗。我們身邊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因此,不能忽視品牌的全面內涵及品牌策略的基礎:合適的技術和產品設計,信得過的質量,能兌現的承諾,完善和方便的服務,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措施,有效的管理水平以及企業擁有的強大實力、全心全意為消費者服務的企業文化等。企業的品牌策略是開拓市場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但我們應該知道,品牌策略絕少能在一夜之間成功的。
4. 市場營銷人員素質較低
中國的市場營銷工作人員素質普遍沒有達到要求,特別是生產性企業的銷售隊伍素質偏低。他們對營銷工作的理解較多地停留在「營銷等於銷售(推銷)」的層面,營銷管理工作落後,缺乏有效的營銷網路,營銷策劃工作就算有,水平也較低,等等。由於市場營銷觀念在企業中的地位沒有真正確立,企業不能取得長足發展。
5.市場營銷前景廣闊
我國人口眾多,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我國的市場營銷剛剛起步,很多市場還沒有開發出來,尤其是農村市場。農村居民是我國最大的消費群體。目前佔全國70%的農村人口,實現的消費零售額僅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3%,這意味著農村市場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有待開發的市場。農產品市場營銷、農村消費品市場的開拓都有著廣闊的前景。
二、我國企業面臨的營銷環境
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我國企業從此必須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即使這種規則對我們並不十分公平。為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步伐加快的形勢,必須對我國企業面臨的市場營銷環境予以理性分析。
1.國內市場國際化
目前,在國內市場競爭性領域,短缺經濟已基本結束,一些行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生產能力過剩,而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又面臨著較大的實現障礙,消費斷層更凸現出內需不足的嚴竣性。為了爭得市場一席之地,各企業之間的營銷競爭愈演愈烈,尤其是在競爭較為充分的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行業,寧讓利潤,不讓市場,幾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加入世貿組織後,國外商品無疑會以其先進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大舉進入國內市場,這樣,國內企業除了相互競爭外,還得在家門口與世界各類企業爭奪市場份額,國內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殘酷。這種國內市場國際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市場競爭格局給我國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2.世界經濟規模化
9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的企業兼並步伐明顯加快,世界經濟規模化格局正在形成。數百億美元的「世紀兼並」比比皆是。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公布的資料,截止到90年代中期,全球跨國公司已有4.4萬家之眾,他們控制了世界生產總值的40%~50%、國際貿易的50%~60%、產品研究與開發的80%~90%、對外投資的90%。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實力大增,但與國際經營規模相比則難免汗顏:中國最大的500家工業企業的銷售總額小於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一家、中國電子行業百強企業銷售總額只相當於IBM公司的1/5、中國零售商品企業銷售總額不到沃爾瑪公司的1/10、中國116家煉油企業平均年生產規模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5%、中國所有汽車廠的總產量只及通用汽車公司產量的1/5。國外企業巨大的經營規模所產生的規模效益,使產品成本迅速下降,因而我國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將面臨跨國公司廉價商品的強大壓力。
3.市場競爭多極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企業被逐步推向市場,盈利成為企業追求的目標,進而使得我國經濟結構和經濟利益關系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國內市場競爭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相互交織、滲透,又使得企業競爭態勢更為錯綜復雜。中外企業既可以成為市場競爭的對手,也可以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夥伴」,甚至有的國內企業或地區還會把與外國企業的聯合作為與本國其他企業或其他地區競爭的手段。實際上,國內企業(包括生產企業和外貿公司)之間、地區之間已很難形成「一致對外」。顯然,加入世貿組織後,利益結構的多元化將使中外企業間的市場角逐關系變得「敵友難分」。
4.產品趨向高新化隨著戰後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檔次不斷提高。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相比,我國工業生產技術裝備水平仍較落後,機械、電子、石化和汽車四大支柱工業總體技術水平比工業發達國家要落後15~20年。企業科研經費支出僅占銷售收入的1.4%左右,遠低於美國5~6%的水平。面對新世紀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企業不僅在組織結構方面顯得很不適應,而且在產品技術創新能力方面也存在著明顯不足,如果這一狀況長期得不到改變,就不可能有效提高我國企業及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很顯然,企業之間的營銷競爭是建立在商品和服務質量基石之上的,而商品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又與技術創新息息相關。
5.營銷方式現代化
西方發達國家早在本世紀中葉以後就實現了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從傳統市場營銷向現代市場營銷的歷史性轉變:即從以生產者為中心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從價格競爭轉變為服務競爭、品牌競爭;從單純追求企業利潤轉變為兼顧造福於環境和社會。與此相適應,整體營銷、服務營銷、形象營銷、綠色營銷、網路營銷等現代營銷觀念和方式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更新營銷觀念,健全營銷組織機構。
三、我國市場營銷的發展趨勢
隨著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技術和信息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人類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發展,將促使人們的生產方式、思維方式、消費方式及生活方式等發生深刻的變化,也使得未來的市場營銷將發生許多重大的變革。傳統的營銷方式在一定時期內仍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一些新的營銷方式也在市場營銷過程中不斷涌現出來,越來越發揮驚人作用。
1.傳統營銷方式將得到發展與完善
傳統的推銷法——人員推銷,在現代企業市場營銷和社會經濟發展中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面臨竟爭的日趨激烈,傳統的營銷方式將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被充分利用起來。
可以說,人員推銷是市場營銷的前沿性業務,因而推銷員技術水平如何直接影響著銷售量和銷售成本,進而影響企業的整體市場營銷戰略。這就要求推銷員即要有吃苦耐勞、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時還要勤於思考、不斷總結,採用各種手段發現、搜集和利用各種信息,運用好促銷的心理戰術。總之,推銷員的素質將有很大的提高,一些新的推銷手段和方式也將出現。
2.個性化營銷將逐漸受到青睞
隨著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以消費者為中心、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過程中實現企業的利潤,這種營銷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但是,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一方面,由於企業獲取市場需求信息的成本較高,時間周期也較長,使得企業難以及時、准確地了解市場需求及其變化。另一方面,企業若為滿足少數消費者的需求而進行小批量生產,必然會大大提高產品生產成本和產品銷售價格,這樣不僅降低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從經濟效益出發必然要追求一定的生產規模,於是,只能置部分消費者的需求於一旁,生產能為多數消費者所接受而又能形成一定生產規模的產品。而消費者由於受消費水平的限制也只能從效用最大化的原則出發,去選擇大批量生產方式所提供的並非完全滿意但又能接受的產品。因此,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各種不同需求實際上是十分困難的。這時,企業之間的競爭便主要集中在價格競爭上,誰的生產規模大,生產成本低,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於是,聯合、兼並、重組等就成了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富裕化程度的提高,消費需求個性化的特徵越來越突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出現越來越大的分化,以往那種規模經營方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這種趨勢了。於是,一邊是產品大量積壓,一邊是許多消費者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如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已經成為企業面臨的迫切問題。
由於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信息產業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推廣應用,使得企業獲取市場信息的成本得以大大降低,時效也極大的提高,這就使得企業有可能迅速及時地了解消費者的各種需求信息,同時,由於自動控制、柔性加工、計算機集成加工系統等先進的生產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使得企業按照少數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而進行小批量的設計和生產即規模個性化生產不僅在技術上成為可能,而且在經濟上成為可能。這種生產方式雖然會相對提高產品的製造成本,但卻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產品積壓,降低銷售成本。
目前國外的一些企業已經利用電子計算機信息網路,建立起多功能的顧客信息管理系統,來加強企業與顧客之間的信息交流,及時了解顧客不斷變化的個性化需求,然後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虛擬的設計和製作。如美國一家著名的牛仔服裝生產廠商採用顧客訂衣方式進行生產經營,任何顧客只需在公司的英特網網頁上輸入自己所需購買的服裝尺寸、顏色、面料、樣式等信息,公司即可按照顧客要求進行生產,並在3個星期之內送貨上門。由於完全沒有庫存,大大地降低了銷售成本。
盡管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從事這種規模個性化生產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有理由相信,隨著現代生產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在新的世紀里,這種個性化營銷方式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因此,未來市場競爭的焦點,將集中在能否更好地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上。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企業規模大小將不再成為企業競爭力大小的決定性因素。
3.知識營銷將被廣泛應用
知識經濟時代,是日新月異的時代,也是標新立異的時代知識經濟正在改變著市場營銷的法則。我國在今後二、三十年間也將全面進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時代,信息與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市場營銷發生重大變化。知識營銷要求把企業的所有活動歸結到兩個方面:一是實現顧客價值,二是創造知識價值。企業不僅要根據顧客要求來生產產品,而且還要將宣傳和普及知識落實到銷售的全過程中。引導和教育大眾沿著企業產品創新之路前進,成為企業未來產品的忠誠購買者。
4.服務營銷將成為市場營銷的主流
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的一個重要特徵,便是在產業結構上表現為經濟重心由製造業向服務業的轉換。服務在美國以及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中已不再是一個次要部門了,他們正在成為經濟活動的中心。而且,由於購買活動中消費者對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即便是傳統的商品營銷,也將與服務緊密結合而無法分割,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包含有服務成分。服務同時已經成為多數製造商取得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
目前我國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雖然還只有30%左右,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服務業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必然將迅速提高,服務營銷在今後若干年內也必將成為我國市場營銷的主流。未來的服務營銷,服務消費的需求層次將變得越來越高。服務營銷的范圍也將變得越來越廣。現代服務營銷的范圍,將遠遠超出以往飲食、住宿、洗澡、理發等傳統的服務范圍,服務業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有著廣闊領域和嶄新內容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社區服務、家庭服務、物業服務、護理服務、文化服務、信息服務等新的服務項目層出不窮,即使是一些傳統的服務項目,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文化的發展,也會注入許多新的服務內容,採用許多新的服務方式。服務業將會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不少跨國企業紛紛竟相增加對服務業的投資,使得服務營銷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由於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多種服務尤其是金融、通訊等服務的成本和價格急劇下降,更進一步推動了服務業在全球范圍的一體化趨勢。
5.網路營銷佔有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大
信息傳遞歷來是市場營銷的關鍵環節。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媒體比現有的其他任何媒體都更具優勢,甚至可以說是其他媒體的集大成。
網路市場營銷的有其顯著的優點:首先,它突破了時空限制。網路可以向位於世界任何地方的用戶提供全天侯的商品信息,顧客無須離家或辦公室就可以得到大量的有關公司、產品和競爭者的信息。他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於客觀的判斷標准上,而無須面對銷售人員,可以避免各種勸說的影響以及情感的因素。這是以往任何傳媒無法做到的。其次,它突破了雙向交流與單向交流的界線。目前企業與消費者的雙向交流必須由推銷員完成,與消費者群體的單向交流則要藉助大眾傳媒,而互聯網同時具有以上兩種功能。再次,它極大地降低了溝通成本。上網企業只要從網上廣告商主頁上購買一個標題便可達到做廣告的目的,無須支付維持零售企業所需的租金、保險、水電等方面的開支,還可以製作遠比印刷和郵寄紙張目錄便宜的數字產品目錄。最後,它能夠把市場營銷全過程中的信息傳遞與其他環節有機地連成一體,使交易雙方不僅可以互通信息,還可以在網上成交。營銷人員還可以知道有多少人訪問他們的網站,在網站的具體網頁上有多少人逗留,並據此改進他們的產品、服務和廣告。
當然,網上營銷形式的出現,也勢必會帶來一系列傳統營銷中不曾遇到過的新問題,如信息服務質量問題、交易安全性問題等等,但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現代營銷觀念的進一步普及,這些問題不久就都能得到妥善的解決,網上營銷一定會以人們意料之外的速度迅速發展。
6.綠色營銷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綠色市場營銷」是企業為實現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實現自身盈利目的所進行的市場調查、產品開發、產品定價和產品促銷等一系列的經營活動。它是在企業生存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提出的一種新的營銷觀念。目前,綠色營銷在國際市場已迅速傳播開來,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的同時,健康意識也大大增強了。因此,導致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很大變化。表現為:不用化肥、農葯,不受其它化學污染的蔬菜、不用防腐劑及其它人工色素和化學品的食品、採用非氟里昂製品製冷劑的「綠色冰箱」等對消費者來說很有吸引力。這就要求企業向有利於消費者健康、有利於環境保護、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方向發展。
盡管目前我國有些企業面臨虧損嚴重的困難,部分企業仍致力於發展和環保的統一,力爭獲得綠色標志。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在未來企業激烈的競爭當中,抓綠色產品,搞綠色營銷已成為企業開創名牌效應的強有力的武器之一。
8.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
1.我國出口效益不高
我國出口效益不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出口大部分為加工貿易出口,所得只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盡管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異軍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一些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自主品牌產品所佔比重仍低於10%;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於指導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競相殺價出口,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現了一部分產品貿易量增加多,但貿易值增加少的現象。
2.外貿增長方式以數量型、粗放型擴張為主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對出口創匯的要求,使我國出口實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數量型發展模式,各種優惠政策使得外貿企業為了擴大出口,一味追求規模和速度,很少考慮考慮環境保護和資源消耗問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以及發展後勁的削弱。我國出口產品很大部分是對生態和環境影響較大的初級產品以及污染嚴重的中間產品和製成品,這類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能耗比較大,並且我國單位產出投入的自然資源高於發達國家的水平,並帶來更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業也盲目開發高污染產品的出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外貿增長方式沒有質的改變。
3.貿易方式不合理
2000年以前,一般貿易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體,2000年我國加工貿易在對外貿易總額中達到48.54%,占據半壁江山,此後基本保持穩定上升,占出口貿易總額54% 左右。由於通過加工貿易我國只能賺取增加值,雖然對我國貿易規模的擴大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我國從中所獲取的經濟利益卻較少。另一方面,我國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平均佔比75%,而國有企業僅佔10%~15%,民營企業所佔比重更小。
4.出口市場過於集中,貿易摩擦頻繁
當前中國外貿出口市場的選擇過於狹窄,過多地依賴其主要貿易夥伴。從理論上講,這種過分依賴狀況極容易引發貿易磨擦,增加市場風險,從而造成中國對外貿易的不穩定性與波動性。隨著我國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國際上尤其是美國針對我出口產品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明顯增加。2004年,對我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涉案金額合計3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2倍。涉及知識產權的爭端和技術壁壘也呈遞增之勢。與主要貿易夥伴摩擦加劇,成為制約我出口發展的重要因素。
應對策略:
1.澄清認識,把外貿發展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務來抓。
一種觀點認為,「我國出口依存度太高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或造成出口貧困化增長」。其實,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業不虧損,國家也不補貼,在這一前提下,只要國際市場上有需求,出口產品賣價又合理,我們就應當鼓勵多出口,這樣做就不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也不會造成出口貧困化增長。另一種觀點是只強調擴大內需而忽視外需的作用,這是不科學的。誠然,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擴大內需是我們長期應堅持的正確方針。但是,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任何時候都不應忽視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應始終如一地堅持投資、消費、出口需求的三輪推動作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加工貿易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價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發展。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應當強調,發展加工貿易是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的客觀需要,有利於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擴大社會就業,彌補國內短缺資源。只要搞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鼓勵國內廠商技術創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術含量,由外商委託製造向委託設計製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發展,加工貿易也會延伸鏈條,增加附加價值,加工貿易也會向高層次發展。
2.制定新時期的外貿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的不同時期,我國曾經制定了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大經貿、科技興貿等外貿發展戰略。21世紀初期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主要著力點和戰略重點應該是對國際貿易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具體來說,(1)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易。高技術產業貿易是跨國公司企業間貿易的主要形式,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2)擴展貿易空間,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我們應首先關注和重視的市場。發展中國家裡那些經濟發展較快、貿易環境相對穩定、市場潛力巨大或具有戰略前景的市場是我們今後應特別關注和加大開拓力度的市場,也是國家政策應重點支持的市場。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對這些市場已展開強大攻勢,甚至結成了區域經濟集團,如果我們不積極參與其中,將可能失去重大市場機遇。(3)創造競爭優勢,重視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實力。無論是政策的制定還是實施都應該圍繞是否能夠調動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積極性,是否能夠幫助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來進行。在未來幾年裡,對外貿易戰略應把側重點從主要依*政府財政支持和政策優惠轉向大力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上來,從根本上解決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問題。現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壟斷條件下的集團競爭,而我國外貿企業結構迄今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存在著缺乏主導產業、無長遠規劃、缺乏開拓新市場的能力等缺點。因此,要大力發展我國的外貿事業就必須向大型化、實業化方向發展。(4)增強環保意識,努力佔領國際綠色市場。政府應通過一系列法規、制度,使企業改變傳統的局限於企業內部利潤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的經營決策,將環境成本納入企業效益評價體系之中,採用社會經營決策,統籌協調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應認真研究各種重要的國際標准並加以宣傳、推廣,保證我國出口商品在技術、安全、衛生、環保各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減少貿易摩擦;應努力提高環保技術,不斷開發綠色產品,避免綠色貿易壁壘的不利影響。
3.積極應對入世的不利條款。
由於各國的政府層面沒有專門針對WTO規則的法,各自用國內法處理與中國貿易關系。我們要踏踏實實研究其是否符合WTO規則,做到知己知彼。針對不公平的歧視性待遇,我國出口生產企業或行業面對反傾銷起訴,首先是要用法律和事實來證明某一遭投訴的產品或行業的生產、供應和銷售均具市場經濟條件。如能證明而且能夠獲得進口方反傾銷主管當局的承認,中國的生產者和出口商就能直接被承認為具有市場經濟地位。如果不能獲得認定,則一旦遭遇反傾銷訴訟,要實事求是,積極應訴。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進口方成員的相關法律武器。例如,根據美國等反傾銷程序中關於「可獲得的最佳信息(BIA,Best information available)」的規定,積極選取對我出口產品有利的「替代國」價格,以爭取獲得較好的反傾銷應訴結果。我們既要積極應對入世的不利條款,最大限度消除對我國出口產生的負面影響,又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特保條款」、「非市場經濟」等不利條款,根據我國現有的經濟實力和在國際經貿關系所處的地位,從最大限度地爭取我國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以務實的態度,制定應對戰略措施和具體工作方案,注意防止某些貿易夥伴將不利條款政治化,以及濫用不利條款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應積極參與貿易政策的制定和審議,加強南南合作,繼續為爭取國際經濟新秩序而斗爭,使世界經濟早日納入平等的軌道。
總之,世貿組織有一整套完備、明確和細致的規則,從某種意義上講,對它們的熟悉程度是決定我們能否抓住機遇的關鍵。我們要想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中占據有利的地位就必須抓緊學習這些規則。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要有危機感、緊迫感,熟悉WTO的規則,規范自己的行為;要有效地利用WTO的原則解決在國際競爭中遇到的糾紛,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要密切跟蹤WTO的活動,以便應對未來的談判;要進一步利用自由化措施,將關稅減弱和自由化的承諾轉化為貿易的機遇;要最大程度地利用 WTO規則,減少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
4.穩妥解決國內出口欠退稅問題。
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快速增長,欠退稅規模和欠退稅現象不斷擴大,出口退稅機制已不利於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出口退稅結構已不能適應優化產業結構的要求,出口退稅的負擔機制不盡合理,出口退稅也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從表面看,出口欠退稅問題是由於中央財政沒有能力滿足出口迅速增長的需要而造成的,但從深層次分析,是出口退稅機制不合理與外貿經營體制改革要求不適應而至。目前,增值稅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而出口退稅由中央財政全額負擔,導致中央和地方之間權利與義務不對稱。隨著出口退稅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央財政的壓力會隨著出口退稅資金需求的擴大而不斷加大。解決出口欠退稅問題,既要有利於保持出口和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又不能影響財政預算的完成;既要堅持依法行政做到應退盡退,又要加強管理。
5.努力營造我國外貿穩定增長的外部環境。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一些國家和地區散布所謂的「中國經濟威脅論」、「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輸出通縮論」等荒謬論調。我們應以加入 WTO為契機,大力宣揚中國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的新貢獻,適時提出中國經濟機遇論,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將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引擎,將為一些國家經濟渡過難關作出應有的貢獻。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必將對我們促進外貿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