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銀行和平台營銷案例

銀行和平台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2-03-10 02:29:08

微信營銷有哪些成功案例

微信營銷案例有很多,今天給大家說一下經典的五大案例

案例一、天貓

非主流

你以為紅包是那麼好拿的,你以為自己真的是喵星人還是未知生物,在微信開通公眾賬號指出,天貓的微信就讓人各種匪夷所思,盡管我們不是貓,也要對喵星人說一聲「高」,實在是「高」。

來到外星球,你最想要的是什麼,這惡搞版神秘之旅,你最期待看到的當然是「紅包」。但是想要得到它,你就得經歷這個星球上的層層考驗。比如看圖答出品牌名稱,這可相當有難度。天貓告訴我們,非主流有時也是營銷的法寶。

案例二、星巴克

音樂**微信

把微信做的有創意,微信就會有生命力!微信的功能已經強大到我們無法直視,除了恢復關鍵詞還有回復表情的。

這就是星巴克音樂營銷,直覺刺激你的聽覺!通過搜索星巴克微信賬號或者掃描二維碼,用戶可以發送表情圖片來表達此時的心情,星巴克微信則根據不同的表情圖片選擇《自然醒》專輯中的相關音樂給予回應。

這種用表情說話正是星巴克的賣點所在。只是筆者一直不明白表情區分是全智能的,還是人工服務呢?

案例三、1號店

游戲式營銷

1號店在微信當中推出了「你畫我猜」活動,活動方式是用戶通過關注1號店的微信賬號,每天1號店就會**一張圖片給訂閱用戶,然後,用戶可以會發答案來參與到這個游戲當中來。如果猜中圖片答案並且在所規定的名額范圍內的就可以獲得獎品。

其實「你畫我猜」的概念是來自於火爆的App游戲Draw Something,並非1號店自主研發,只是1號店首次把游戲的形式結合到微信活動推廣中來。

案例四、南航

服務式營銷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總信息師胡臣傑曾表示:「對今天的南航而言,微信的重要程度,等同於15年前南航做網站!」也正是由於對微信的重視,如今微信已經跟網站、簡訊、手機App、呼叫中心,一並成為南航五大服務平台。

對於微信的看法,胡臣傑表示「在南航看來,微信承載著溝通的使命,而非營銷」。早在2013年1月30日,南航微信發布第一個版本,就在國內首創推出微信值機服務。隨著功能的不斷開發完善,機票預訂、辦理登機牌、航班動態查詢、里程查詢與兌換、出行指南、城市天氣查詢、機票驗真,等等這些通過其他渠道能夠享受到的服務,用戶都可通過與南航微信公眾平台互動來實現。

案例五、小米

客服營銷9:100萬

新媒體營銷怎麼會少了小米的身影?「9:100萬」的粉絲管理模式,據了解,小米手機的微信帳號後台客服人員有9名,這9名員工最大的工作時每天回復100萬粉絲的留言。每天早上,當9名小米微信運營工作人員在電腦上打開小米手機的微信帳號後台,看到後天用戶的留言,他們一天的工作也就開始了。

其實小米自己開發的微信後台可以自動抓取關鍵詞回復,但小米微信的客服人員還是會進行一對一的回復,小米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的提升了用戶的品牌忠誠度。相較於在微信上開個淘寶店,對於類似小米這樣的品牌微信用戶來說,做客服顯然比賣掉一兩部手機更讓人期待。

當然,除了提升用戶的忠誠度,微信做客服也給小米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益處。黎萬強表示,微信同樣使得小米的營銷、CRM成本開始降低,過去小米做活動通常會群發簡訊,100萬條簡訊發出去,就是4萬塊錢的成本,微信做客服的作用可見一斑。

② 銀行營銷業務有哪些能否列舉一些例子,謝謝。

很多。信用卡、存款、汽車貸款、理財產品、保險、電子銀行開戶、商戶交易量等。都需要營銷。

③ 如何寫銀行成功營銷案例

有些難呀 雖然身邊都是案例,但不知道如何下手

④ 銀行營銷實戰案例的作者簡介

賴丹聲:深圳市九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銀行家營銷網」總裁,《九頌銀行營銷經典叢書》主編。營銷和管理學專家,MBA,師從中國營銷學理論奠基人之一的李景泰教授和著名管理學家陳炳富教授。曾任政府秘書,並在國企、外企從事過產品質量、市場營銷和項目投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曾任金融早報營銷傳播周刊主編和記者部主任。為多家銀行和企業的營銷和管理顧問。 主編出版過《投資熱點叢書》,出版有《壽險營銷新思維》、《溫柔一刀》、《期貨投資指南》和《把梳子賣給和尚》等著作,在早報上發表過大量的財經評論文章,文筆簡練幽默,耐人尋味。 2001年底,作為中央電視台特約撰稿人,參與《商戰2001》節目製作,根據作者腳本《啤酒三國演義》拍攝的電視專題片引起社會的極大反響。

⑤ 怎麼寫銀行營銷案例

二、如何進行新產品的鋪貨 企業為了使新產品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脫穎而出,往往特別強調其產品的市場鋪貨率。在公司銷售人員受市場鋪貨、銷售指標和考核等因素的影響下,一時間以到處能看到自己的產品為榮,殊不知盲目的鋪貨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資金沉澱,壞賬和呆賬就會增加。因此,新產品的鋪貨一定要結合市場業務員、經銷商、產品、促銷和市場等情況綜合考慮。 訓練有素的銷售人員是有效鋪貨的關鍵。有效的鋪貨應該由相當了解市場零售點和直銷點狀態的「熟手(銷售人員)」來進行。「熟手」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市場運作經驗,了解客戶的信用狀況、銷售情況、資金實力及來源、相關的管理人員及習性,甚至有沒有賴帳前科記錄等都要考慮。如果所在區域的市場業務人員為新手,在鋪貨前必須向熟悉該地區的批發商、直銷商或相關領域的企業同行銷售人員請教。市場銷售人員對把握不準的經銷商,可採用「少量多次」、「讓利現款」和簽訂「供貨合約」等方式進行鋪貨,切忌不要急於求成。 細致的市場調查是進行有的放矢鋪貨的重要前提。生意較好的直銷點或零售點進貨的條件都比較苛刻,可先觀察其進貨的渠道,了解其分銷商供貨的原因。如果經銷商信譽有問題,佔用其他企業資金較大,但進貨還很重要,可以其他企業的分銷商為載體進入,降低資金風險;相反,可考慮直接進入新的產品。銷售人員特別要警惕那些從頭到尾一點不對你的產品價格討價還價,但一點都不管新鋪貨貨款回籠問題的經銷商。有時,尋找多家代理商引進競爭意識,有意識地讓他們了解一些彼此相互競爭的內幕,多舉出鋪貨銷售成功的實例,以便給經銷商形成一種壓力和動力,這也是業務人員在鋪貨時常用的一種辦法,這樣可以變被動局面為主動控制。 新產品進入市場初期,促銷將成為實現鋪貨的最直接手段。以白酒市場產品促銷和鋪貨的關系為例,可概括為以下三種情況: 三、如何消除消費者的顧慮,使其嘗試新產品 如何讓消費者嘗試企業的新產品,應在企業新產品投放市場之前加以考慮。有很多企業通常通過讓消費者免費品嘗、免費使用得方式來推廣新產品,但其工作量太大,有時企業的「免費使用或品嘗」、「包退包換」等行為,還會給企業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為達到降低成本,順利地讓消費者嘗試新產品的目的,只有從不同的角度更多地了解消費者對新產品的顧慮,並使新產品盡量得到完善,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導消費者消費。 消費者對新產品的顧慮,往往是建立在以老產品為參照物的基礎上,要麼對老產品的某些性能(或功能)不滿,不知新產品能否改進;要麼對新產品的新增性能(或功能)是否真的像推廣人員說的那麼好感到懷疑。在產品性能或功能相差不多的情況下,消費者更會從質量和實惠的角度考慮嘗試新產品。此時,企業新產品雖然不可能讓所有的消費者滿意,

⑥ 銀行成功營銷小故事

營銷是門技術活,創新是其不可或缺的靈魂,它讓營銷之樹長青不老,活力無窮。最近,看了三個經典營銷創意故事,很有啟發。 故事一:免費健身更賺錢 一位哈佛剛畢業的華裔年輕創業家張怡芳,創立了一個新的健身中心的獲利模式,她稱為Gym-Pact,中文翻成「健身合約」。 如果你想健身,可以免費加入Gym-Pact,免費使用健身設施。簽約的時候,不必繳一毛錢,但Gym-Pact會先留下你的信用卡號碼。按照約定,如果你今天該來健身,卻沒有來,那麼,你就要付錢了——失約一次,Gym-Pact就馬上收25美元,如果整個「不玩了」,75美元又從信用卡轉入Gym-Pact的賬戶。 換句話說,你看到在健身房運動的那些人,他們並沒有付錢,反而是「沒看到」的那些人在支付費用,讓這間健身房繼續存活下去,讓你賺的盤滿缽滿。甚至你根本不需要一分錢投資健身中心,卻可以賺健身的錢。 點評: 一、符合道義的旗幟才能迎風招展。該創意打的旗幟是「幫助大家健身」。你想:我來幫你健身,而且是免費的,出發點是否讓人挺敬佩。你不來健身我來約束你、提醒你,讓你能實現成功健身,我對你的關心超過你自己。二、看得見的好處感覺唾手可得。如果每周能健身三次,可以想見我們的身體將健康的不得了,但是要付費的話,很多人將掂量掂量。但現在規定免費讓你每周來健身三次,沒來才需付錢,你聽了肯定會「高興地不得了」。哈佛經濟學認為,人們對「立刻的好處」比未來的「夢想」(變瘦、變更健康)更有動力。免費健身無疑是最具誘惑的「立刻能得到的好處」,所以用戶幾乎是想都不必想,就直接簽約了。三、誘人地利益讓人盲目自信。對於健身愛好者來說,每周健身三次確實不難,挺容易的,但大部分人都無法實現。這不僅是「免費健身「的賺錢法寶,也是所有會員單位「月卡」、「年卡」大幅度打折的密碼所在。因此,大多數打折後的卡實際費用比零售價沒便宜多少。雖然自己到健身房辦月卡不過30美元,而違約會被罰款25美元甚至更多,可是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不會被罰,即使被罰一次,也不會有下次,還是能繼續享受這個美好的免費方式健身。 四、連健身房都不需要自己開你就可以賺錢。張怡芳只需要去和一些健身房談,讓她代替那些想運動的客戶,以優惠價大量地購買十個、二十個甚至上百位的健身房會員卡。你說,哪一家健身房會反對這筆沒風險的大生意呢?於是我們看到,一人一月罰一次的錢基本上就能抵消掉Gym-Pact向健身房購買一個健身名額的成本了。何況Gym-Pact拿到的價格會更優惠,還不用維護健身設備、沒有房租等壓力,利潤絕對比開健身房更豐厚。而失約的人總是比想像的更多。 關鍵詞:人性、貪婪。 人性——面對「免費」的誘惑,誰都會相信自己的決心。貪婪——免費健身,傻子才不要。 故事二:「鬼才」邁克 邁克是德國一家保時捷分店的銷售經理,在業界有「鬼才」之稱。每次出外營銷,他會叫上攝影師,開著新車前去拜訪有購車意向的客戶。到達後,邁克沒有急著敲門,而是將新車開到適宜位置,吩咐攝影師給房子和車子拍照。最後列印出照片:白色窗戶的房屋前,靜靜泊著一輛黑色保時捷,有樹葉落在新車的擋風玻璃前…隨後邁克把照片送給屋主。結果超30%的住戶預約看車,成交率極高。邁克用車與房屋融合的照片,激起屋主對擁有照片里那輛車的聯想和渴望。他說:「我賣的是人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夢想。」 點評: 一、營銷者首先必須明白,是推銷需求還是推銷夢想?推銷需求是低層次的、大眾化的營銷,在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客戶選擇與否全在於單一產品功能的優劣;而推銷夢想就編制了一個繽紛的世界,有了一個迷人的嚮往,不僅營銷者自己有嚮往,客戶也有入戲成真,有了購買的激情。二、推銷夢想必須自己要有激情。做營銷的人自己都對產品沒有激情是無法打動客戶的。了解產品,抓住熱點,創造場景,講述故事,描繪未來是激發營銷激情的關鍵。學會煽情,讓客戶相信,首先自己要相信!三、執行夢想的營銷必須要有好的載體。故事中邁克的店沒有對新車進行過一次撒網式宣傳,也沒有跟競爭對手進行過價格宣傳戰,只是為有購車意向的人家拍攝了照片,就換來了極高的成功率。那些決心購買邁克的車的人,幾乎都說過類似的話:「車很漂亮,也許是最適合我們家的一款車。」四、讓自己的夢想與客戶的夢想統一起來是成功營銷的關鍵。邁克的促銷手段很聰明,他根據有購車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張張車與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們對擁有照片里那輛車的美好渴望和聯想。因為看著照片里新車與房屋完美搭配顯示出的那種和諧、豐足的意境,誰不會為之心動並說服自己買下那輛車呢?難怪,他說:「我推銷的是車,更是在推銷購車人心中那個對美好生活的夢想啊! 關鍵詞:圓夢圓夢——沒有什麼比「為客戶圓夢」好更好的營銷理念了。 故事三:熱銷的湯姆鞋 加州有一家叫湯姆的賣鞋公司,由布雷克•麥考斯基創立。老實說,鞋的外形或功能並不特別突出,但它特別的是,每賣出一雙鞋,公司就會送一雙鞋給買不起鞋子的小孩。布雷克去阿根廷度假時,發現那裡的很多小孩沒有鞋子穿,不但影響健康,也妨礙孩子正常上學。當年他就用賣掉一間公司的五十萬美元,開始「賣一捐一」的計劃。到目前為止,他們已成功送出超過一千萬雙鞋,給超過六十個國家的孩童。 點評: 一、正確的價值觀最具影響力。做一件事,如果出發點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就易有爆發力和影響力。「給予」是湯姆鞋最核心的價值。換句話說,湯姆鞋賣的是價值觀,而不是鞋子。二、營銷創意與執行力相結合才會有完美的成功。好的想法有很多,要成功,創意和執行力非常重要。湯姆鞋舉辦年度「一天不穿鞋」活動,讓大家體會沒有鞋子穿的感受,不但吸引了微軟等大企業的贊助支持,也得到二十五萬人赤腳上班、上學、上街頭的響應。當有人問參與者為何不穿鞋時,他們剛好可以介紹推廣「送鞋」慈善的理念。三、得道多助,讓客戶告訴客戶。顧客沖「慈善」、「給予」買湯姆鞋,穿「湯姆鞋」的人都會自覺詳述創辦人的故事,傳播「買一送一」的理念,一個能夠激勵人心的理念,這不但能吸引消費者,還能把顧客轉化成最有效、最熱情的推銷員。四、親身體念,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工作滿兩年的員工,就會被安排到有需要的國家,親自送鞋給孩童,親身感受到助人的快樂,回來後,工作熱情高漲。五、善做善事,慈善永續。做善事依託營利的企業實體,使的善舉能夠永續發展下去,甚至越做越大,豈不美哉? 關鍵詞:利他。 利他——給予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無形的快樂,樂善好施,延綿不絕。

⑦ 銀行營銷案例

可選擇面較廣泛,證券公司客戶經理具備專業投資能力,能夠提供良好分專析建議,通過屬證券公司網上交易、電話委託可以實現基金的各種交易手續;資金存取通過銀證轉賬進行,可以將證券、基金等多種產品結合在一個賬戶管理;缺點是證券公司網點較銀行網點少,首次辦理業務需要到證券公司網點。公司的客戶資源和渠道相較於銀行明顯不足,營業部目前所能銷售的理財產品有限,對此,我們可以通過加強與銀行的合作,達到共贏的目的。其次,公司在中期票據承銷上還受到限制,短期融資券承銷方面也落後於銀行。
銀行網點代銷:優點是銀行網點眾多,投資者存取款方便;缺點是
每個銀行網點代銷的基金公司產品有限,一般以新基金為主;投資者辦理手續需要往返網點。
基金公司直銷中心:優點是可以通過網上交易實現開戶、認(申)
購、贖回等手續辦理,享受交易手續費優惠,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缺點是客戶需要購買多家基金公司產品的時候需要在多家基金公司辦理相關手續,投資管理比較復雜。另外,需要投資者有相應設備和上網條件,具備較強網路知識和運用能力。

⑧ 銀行營銷實戰案例的目錄

第1章 戰略定位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1.1】為矽谷服務的銀行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1.1】外功,內功,鐵布衫功
【經典案例集粹1.1】擁有真正的競爭力
【經典案例集粹1.2】「棄大就小」
【經典案例集粹1.3】做地域銀行中的強者
【經典案例集粹1.4】「窮人幫窮人」
【借鑒案例】《哈利?波特》的飢餓營銷模式
第2章 地區攻略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2.1】長城內外皆市場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2.2】該出手時就出手
【經典案例集粹2.1】越是艱險越向前
【經典案例集粹2.2】後來居上的背後
【經典案例集粹2.3】走出新加坡
【借鑒案例】「奶路」暢通
第3章 人才管理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3.1】以人為本
【經典案例集粹3.1】同舟共濟
【經典案例集粹3.2】擁有了人才就擁有了未來
【經典案例集粹3.3】從最基層抓起
【借鑒案例】IBM的營銷人才培訓
第4章 市場細分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4.1】另闢蹊徑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4.2】從產品主導到客戶主導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4.1】貼近市場才有競爭力
【經典案例集粹4.1】專攻住房金融
【經典案例集粹4.2】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客戶
【經典案例集粹4.3】關注消費一族
【借鑒案例】米勒啤酒的市場細分
第5章 產品開發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5.1】上流社會的通行證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5.2】概念的力量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5.1】全新的嘗試
【經典案例集粹5.1】新產品帶來新商機
【經典案例集粹5.2】「發財」鈔票
【借鑒案例】立邦演繹「夢幻千色」
第6章 營銷傳播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6.1】1億美元的「賭注」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6.2】明星代言人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6.1】世界冠軍的魅力
【經典案例集粹6.1】三星借力世界盃
【經典案例集粹6.2】明星做榜樣
【經典案例集粹6.3】藉助電影的影響力
【經典案例集粹6.4】影星助力銀行業
【經典案例集粹6.5】卡通代言人
【借鑒案例】口頭傳播的威力
第7章 市場推廣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7.1】奧運主題營銷有學問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7.2】巧借梵高生財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7.1】以創新取勝
【經典案例集粹7.1】與足球「聯姻」
【經典案例集粹7.2】放眼2008
【經典案例集粹7.3】強強聯手
【經典案例集粹7.4】少花錢多辦事
【借鑒案例】改變環境
第8章 事件營銷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8.1】危機之中有商機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8.1】巧借「非典」做文章
【經典案例集粹8.1】獨具慧眼
【經典案例集粹8.2】控制危機
【借鑒案例8.1】危機營銷經典故事三則
【借鑒案例8.2】「非典」營銷的傑作
第9章 品牌策略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9.1】信守品牌的承諾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9.1】打造「金融e通道」
【經典案例集粹9.1】最女人的信用卡
【經典案例集粹9.2】個性鮮明 穩重典雅
【經典案例集粹9.3】特色促銷贏得先機
【借鑒案例9.1】寶潔公司的品牌攻略
【借鑒案例9.2】打造「姚明」品牌
第10章 客戶關系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10.1】顧客調查手段的技術革新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10.1】我們需要CRM
【經典案例集粹10.1】溫「故」而知「新」
【經典案例集粹10.2】提供增值服務
【經典案例集粹10.3】給客戶最大的方便
【經典案例集粹10.4】更好滿足客戶需求
第11章 營銷模式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11.1】給顧客最為優質的服務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11.1】以變應變
【經典案例集粹11.1】優質服務+高額收費
【經典案例集粹11.2】完善的制度,便利的方式
【經典案例集粹11.3】規范、靈活、科學
【經典案例集粹11.4】買手機也可貸款
【經典案例集粹11.5】在競爭中獲取最大利益
【經典案例集粹11.6】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經典案例集粹11.7】個人社會信用的象徵
【經典案例集粹11.8】客戶經理制的新發展
【經典案例集粹11.9】銀行交叉銷售的成功範例
第12章 營銷聯盟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12.1】抓住商機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12.1】贏得發展機會
【經典案例集粹12.1】互助互利
【經典案例集粹12.2】強強聯手
【經典案例集粹12.3】看中市場前景
【經典案例集粹12.4】增強競爭力
【經典案例集粹12.5】50億美元服務外包
【經典案例集粹12.6】「五行存取通」
第13章 服務營銷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13.1】為殘鈔做「手術」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13.1】假日服務戰
【經典案例集粹13.1】以服務制勝
【經典案例集粹13.2】替顧客著想
【經典案例集粹13.3】特殊的禮品
【經典案例集粹13.4】重視服務效率
【經典案例集粹13.5】服務「個性化」
第14章 網路營銷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14.1】提供多元化服務
【經典案例集粹14.1】正確的關系就是一切
【經典案例集粹14.2】「種豆得瓜」
【經典案例集粹14.3】擴大客戶范圍
【經典案例集粹14.4】追擊市場
【經典案例集粹14.5】「我的美洲銀行」
第15章 營銷創新
【國際經典案例評析15.1】臨危思變
【中國經典案例評析15.1】大戶銀行
【經典案例集粹15.1】信用卡大戰
【經典案例集粹15.2】在顧客不便中找到商機
【經典案例集粹15.3】允許窮人透支
【經典案例集粹15.4】新的營銷渠道
【經典案例集粹15.5】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借鑒案例】寶潔的「教育營銷」
後記

⑨ 銀行營銷實戰案例的介紹

銀行營銷實戰案例是銀行營銷實戰寶典叢書之一,是一部銀行行長和業務主管有效拓展市場的制勝寶典,也是銀行客戶經理快速提高營銷能力的必備參考書。

⑩ 金融類營銷案例有哪些

汕頭大學梁敏甜、劉嘉歡、歐少明、蘇震宇
Introction:在選擇金融服務時,消費者是如何考慮有多少潛在的品牌(公司)選擇呢

在市場營銷裡面,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消費者的決策過程,這個過程是這樣的:意識到一個問題,得到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的大集合,評估每個選擇(品牌),做出選擇;這樣說有點抽象,我們舉個例子,一個小姐發現她汽車的輪胎舊了,需要更換,那麼,她已知的輪胎的牌子只有3個,她搜了一些資料,問了一下身邊的朋友對這個牌子的評價,最後選了A這個輪胎。這里我們說到的消費者考慮的牌子的數量種類和評估,這很大程度上與消費者參與購買的水平有關。
參與購買水平分兩種,低參與和高參與。舉個例子,你需要買本書,你不會多在意它是哪個出版社的書,只要內容符合就好,這就是低參與,而高參與是指,如果你想買輛汽車,哪個牌子的汽車,你就會好好考慮了。
考慮到現在這個互聯網猖獗,電子商務極大地影響了消費者的行為,所以文章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不同購買水平下,對於眾多金融服務類的競爭替代品,消費者是如何考慮進行選擇的。
為了得到結論,文章對以下5個問題進行研究:
1. 在購買金融服務時,消費者信息搜索的范圍有多大?一般考慮的品牌數量是多少?
2. 消費者在進行新的金融服務的購買時,相對於繼續進行原來的金融服務的購買,考慮的程度是不是提高了?
3. 購買高價值金融產品服務和低價值服務時,消費者對於前者的考慮是不是更為慎重?
4. 不考慮其他競爭者的替代品,就在新的公司(品牌)那裡購買金融產品服務,這樣的消費的數量有多少呢?
5. 輕買家還是重買家會更加註重對競爭替代品的考慮呢?
為了研究這5個問題,作者在澳大利亞進行了2個調查:
調查1是零售銀行:取來自2個有著不同人口數量以及不同經濟發展狀況的的城市,來做調查,調查的問題是他們購買的最近的銀行產品是哪個公司的?是第一次在那個公司買,還是以前就在那裡買過產品?在購買決策的過程中,有做過調查嗎,調查率哪家公司?在網路上做的資料搜索嗎?去了幾家公司的官網查看呢?
調查2是關於國內保險:向澳大利亞國內的一個主要的保險公司的客戶,詢問這些問題:最近是否有保險到期,是否會考慮更換保險公司?在其他保險公司獲得的同類型的保險報價是多少?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根據這兩個調查,這5個問題的研究結果:
問題1,在購買金融產品服務時,消費者會調查多少個相關的品牌呢?最常見的品牌數量是多少?
注意:考慮集的大小(數量)不僅包括消費者決定購買產品的品牌數量,也包括他們沒有進行購買前曾經進行調查的品牌的數量。根據數據,73%的受訪者只會調查一個品牌,取平均數,消費者考慮品牌數量的大小是1.4。另外在信息搜索上,79%的消費者不會對以前購買過產品的品牌(公司)再進行新的信息搜索,平均在互聯網上搜索品牌的官網的數量是0.9
這里我們看到的是,最常見的考慮品牌的數量是1,這是一個很低的考慮水平。

蘇震宇:
金融已經廣泛地涉及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扮演著不可取代的角色。所以分析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考慮方式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因為很多金融產品都是長期性的,所以消費者會精挑細選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並有可能選中之後就很難再有更換它或者嘗新的念頭了。
問題2:消費者對進行新的購買對比重復進行原來購買的考慮程度提高了嗎?
進行新的購買比如進行貸款或者開新的信用卡等。重復原來購買比如保險過期後,再次購買完全相同的保險。經過有關人員的分析調查,得出了這么一個結果:有483名保險到期了的顧客,有431名顧客繼續購買他們原有的保險,只有52名顧客選擇更換新的保險或者更換保險公司。年度的更換率只有11%沒有更換保險的人中,只有26%的人有考慮過更換,當然他們是沒有更換的,而且他們之中43%的人沒有對其他保險公司進行任何的評價,(意思就是,只是哪天沒事做突然想起是不是要換保險,但可能吃了個飯就什麼都忘了)。相應的就是有74%的想都沒有想過要更換自己的保險。而真正換了保險的人,大多數都只是分析了一家公司,沒有對更多的公司的方案進行分析評估
所以我們得到的結論就是:消費者考慮換新的程度是非常低的,很多的消費者都沒有考慮過換新或者尋找替代品,即使是那些有所考慮或有所行動的也只是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進行考慮和更換。

消費者在金融服務消費時,對風險的評估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的他們對產品的信息有很強烈的了解慾望,從而對產品進行對比考慮。
因此第3個問題是:消費者對在購買「高價值」的服務時與購買「低價值」的服務時相比,哪一方考慮的比較慎重呢?
又是根據有關人員的分析調查,得出了這個圖表,看一看就可以了。我們得出了這么一個結論:只有10%的消費者在購買低價值服務的時候考慮過另外一家或者更多的公司產品,而又35%的消費者在購買高價值服務的時候有這一方面的考慮。因此,我們可以分析出:消費者對高價值的服務的考慮比較慎重。
在消費者群體中,很少人會廣泛考慮多家服務供應商,無論是重新購買或購買新的。此外,無論是低值服務或更高的價值服務,大部分消費者都缺少嚴密的分析對比。最普遍的考慮規模只是一個品牌。

劉嘉歡:
根據以上,研究問題4是:有多少消費者從一個新的服務提供商購買(即他們沒有交易過),沒有考慮其他競爭的替代品?在這里,考慮的是消費者在搜索行為中的異質性,即哪些顧客更傾向於進行搜索和比較。文獻中的一個有用的分類是區分「輕」的消費者,購買較少的,和「重」的消費者,購買更多的。因為這樣的分類將使我們能夠檢查目前使用金融產品很少的「輕」買家的評價行為,對比已經有多個金融產品的」重買家「。對於哪一類的消費者很有可能進行更多的評價和搜索,有不同的可能性。「輕」買家可以搜索更多,因為他們不太熟悉購買這樣的產品。因此,來自多個供應商的信息可以提供保證,他們的最終選擇是正確的。或者,也可以說是較重的買家會尋找更多,因為他們先前的經驗提供了信心,他們可以從尋找替代品中獲得更好的產品,或更好的條款和條件。結果,無論是哪一種方式,對營銷策略有一定的影響。如果是較輕的買家搜索越多而重的買家搜索少,那麼,一個忠誠的策略來吸引和留住高價值(重分類用戶)消費者更站得住腳的。然而,如果是較重的買家更有可能從事搜索和考慮,然後它變得更難對於任何一個供應商去保留其要求的大份額。
結果:我們發現,一個大比例的消費者,從他們以前沒有交易過的新的供應商購買,沒有考慮其他供應商。(比如甚至連一些其他供應商,他們已經交易過的)。如表4所示,94個消費者購買金融產品從一個新的供應商,其中54個(57%)沒有與任何其他供應商進行查詢。這些結果表明為消費者開始和一個新的服務供應商交易的主要機制並不是競爭考慮或供應商相對於其他供應商的評估。相反,主要機制是包含在消費者的非常小的考慮集合,一般由單一品牌組成。
為了闡明這個問題,我們第5個研究的問題是:哪種類型的消費者更可能從事在服務上下文中高度考慮替代品,輕類買家(少數購買的類別隨著時間的推移)或重型買家(很多購買的類別隨著時間的推移)?
如前所述,我們使用金融服務行業作為這項研究一個適當的背景。為了回答我們的研究問題,我們設計了2項調查,第一項調查涉及零售銀行。第二項調查是國內保險。兩個調查都採用在澳大利亞幾個主要的城市的消費者,原因是:澳大利亞是一個擁有先進零售銀行業的現代西方經濟體。它是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銀行的家,如NAB,第二十八大的,和澳新銀行,第五十大,每一個營業額的數百億美元。此外,它還擁有像匯豐銀行和花旗銀行這樣的全球巨頭經營在零售銀行市場。同樣,澳大利亞是一個龐大的、行之有效的國內保險業的家,二次調查選擇的產品市場。眾多的銀行和保險品牌在這兩個部門,因此提供了足夠的潛力,為消費者進行搜索和考慮。
每個調查的細節如下:
首先是,零售銀行。第一項調查包括與居住在不同的城市消費者的采訪,使用電話調查。作為先前的經驗表明,這種方法的高響應率和質量數據。最廣泛的可用的抽樣框,即電子電話簿,用於樣本人口。第一座城市人口約一百萬人。它的經濟是一種成熟的、緩慢的增長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混合體。第二個城市人口較少,人口80000人,在澳大利亞北部海岸,有一個充滿活力的出口型經濟。一個初步的篩選問題,確保被采訪的人是決策者或在家庭中是銀行服務的使用者。受訪者當時被詢問了他們獲得的最近的銀行產品。只使用了那些已經購買了金融產品的人們的反應,在過去2年(n=383年). 原因是,在采訪前2年以上的數據,由於不完善的召回,在本次采訪中缺乏准確度。下一步,被調查的受訪者被問及他們獲得的產品來自。調查樣本是通過隨機抽樣過程。樣本包括各行各業的性別,職業和家庭階段分類。
然後,是國內保險。二次調查包含電話訪談和514受訪者,是澳大利亞一個主要保險供應商的客戶。具體來說,在受訪天前,所有受訪者都有保單到期在未來2個月內。受訪者被問及他們如果有一個政策最近到期,當時他們的行為會是什麼,是會更新保單就同一品牌,或換另一家保險商?考慮轉換的,我們問他們在搜索過程中獲得的供應商有多少報價。從其他供應商要求報價表示在消費者這邊主動的搜索行為。
研究問題五檢查是否輕類買家和重型類買家在品牌考慮的程度是否不同。我們要求消費者說出他們目前的銀行產品名稱,作為調查一的一部分。銀行產品平均數為4。我們將那些人分類,有四個銀行產品或更少的是輕銀行消費者,並將有超過四個銀行產品的人列為重。然後,我們這兩組交叉製表,根據考慮程度結果見表5。重品類的消費者更可能從事多個品牌的考慮,具體而言,做一個人際的調查。兩者的區別有統計學意義在0.10個水平下(P= 0.08)。補充分析顯示傾向於從事網路搜索方面,輕與重買家無差異。

閱讀全文

與銀行和平台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4市場營銷學試題及答案 瀏覽:5
五一高校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69
茶葉市場營銷策劃書 瀏覽:332
學校教師培訓需求方案設計 瀏覽:449
陝西歡囍品牌營銷策劃公司 瀏覽:126
現代企業營銷管理與品牌經營 瀏覽:916
廣譽遠品牌營銷總監 瀏覽:51
網路營銷站點策劃 瀏覽:304
怎麼能查到酒店的促銷活動 瀏覽:642
教研電教培訓方案 瀏覽:871
翼支付線下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414
學市場營銷學心得體會 瀏覽:525
市場營銷研究哪些內容 瀏覽:904
市場營銷學吳健安業務戰略 瀏覽:9
學校食品安全宣傳培訓的方案 瀏覽:167
雙11購物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6
農產品網路營銷量 瀏覽:119
書店網路營銷策劃活動 瀏覽:177
2016電子商務政策法規 瀏覽:11
北京方圓品牌營銷機構概況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