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活動策略 > 美國政治選舉營銷策略

美國政治選舉營銷策略

發布時間:2022-02-19 12:32:19

『壹』 美國應選舉兩位總統,一位如特朗普負責經濟為美國搞錢,另一位負責政治和軍事行動屬於花錢型的,來個天上

其實美國有他們自己的政治制度
怎麼搞錢講真之前的總統選舉已經決定好了,國外選舉選的是政策,而政策制定除了特朗普參與外還有所屬組織的專家等參與制定,經過層層黨內初選還有全國大選,最終選定方案,包括經濟政策文化軍事等等領域,上任以後其實特朗普也只是執行人,頂多隻能做適當的調整,但是大方向是不變的。
而具體操作其實特朗普還有國務卿等官員輔助。
但是話又說回來,其實美國有他的政治制度,總統的權力其實有限,另外美國還有州長等等不同維度的設置。。總統也有其職權不能逾越的。

『貳』 從國際營銷的角度對美國市場的地理、文化、經濟、政治、法律環境分析

美國是世界上最為開放的市場之一,每年的商品貿易進口總額超過億美元。

美國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現在每年由中國製造進入美國的產品己超過1000億美元,這些產品大多是消費品,但又大多是通過許多中間環節進入美國,中國很多工廠的生產與市場是脫節的,對國際市場很缺乏了介。

中國已進入WTO以及中國一些生產企業獲得了進出口權,這就使得中國企業今後向國際市場實現產品直銷有了可能。

工廠直銷,減少中間環節,可以使企業獲取較多的利潤,但也要求企業更多的了介國際市場,直面市場競爭的嚴峻挑戰。

美國消費品市場的五大特點:

(1)美國市場容量大。 美國市場容量世界最大,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品市場。首先是因為美國人消費能力強,美國人人均年收入超過3萬美元。其次是美國人消費意識強,美國人不但較少儲蓄,而且超前消費,許多人都擁有信用卡,甚至有好幾張。第三是美國人對消費品的更新快,很多日用品使用都不超過一年,他們往往不是因為舊的壞了而買新的,而是因為「喜新厭舊」,遇到新鮮時髦,或節假日商品打折都會引起他們的購買意願。最後是因為美國勞動力成本高,政府規定每小時工資高於5美元,有的地區與行業每小時工資高於10美元,因此,美國勞動密集型的消費品生產多已轉移到其它國家和地區。所以美國國內市場上所需要的日用消費品主要靠進口,而且進口需求量相當大。如市場上的服裝、鞋類、箱包、禮品、小家電,以及傢具、卧具、燈具、文具、工具、玩具、廚具、餐具等等,很多都是進口的。而且這一趨勢還在上升,不太可能轉變。美國經濟的景氣指標可能會影響高檔商品的銷售,但不會減少大眾百姓對中國製造,價廉實用的日用消費品的購買。

(2)美國市場接納性強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社會又是一個民族大熔爐。美國2.8億人口中,大多是來自不同國家與地區,不同民族的移民,或是他們的後裔。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美國人口結構的多元化決定了美國消費品市場的多樣化。在美國的移民,既習慣於使用本民族及傳統的商品,也對世界上其它民族的商品很有好奇性與新鮮感,因此美國大眾消費者對市場上各種商品的接納性很強,極少排斥。 其次,由於美國貧富差別較大,高中低收入階層構成了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和不同層面的特定市場,而且規模都相當可觀,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高中低檔次產品在美國均有很大的需求。第三,美國人較現實,購物消費只重視個人喜歡或方便,不太考慮別人怎麼看法,社會上也很少有人對他人消費作議論。因此一些較高收入的人也常到折扣商店買便宜貨,甚至逛逛9毛9商店或跳蚤市場。現在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美國中等收入人數的增加,美國中等收入階層如今已成為消費品市場的主體,是商界追逐的主要對象。因此,中國生產的商品要重視提高檔次,爭取這一消費群體,獲取更高的商品附加值。

(3)美國市場法規健全、行業協會左右市場 美國的市場經濟比較成熟,政府對企業的經營范圍與經營方式很少限制,但對各行各業產品進出口、以及批發、零售均有極為詳盡的法規與執照要求,而且執法十分嚴厲。尤其在商標、環保、安全、稅務、勞工方面。因此在美國從事商務不但必須學習了介,依法辦事,而且最好請專業人士來處理,千萬不可自以為是,套用在中國大陸的習慣。企業在美從事貿易要聘請律師作法律顧問、也要有會計師邦助處理公司稅務,以免誤觸法規。 此外,美國各行各業都有協會,美國的行業協會作用相當大,可以左右政府決策與市場。他們為保護本行業利益,游說政府制訂有利的政策,為行業發展舉辦各類研討會,為開拓市埸組織展覽,出版雜志,向會員提供市場資訊。美國一些行業性法規也往往都是這些協會提出與起草的,比如很多產品的反傾銷法案。因此中國企業與產品要進入美國,不但要研究對應的行業協會,還應該加入這些行業協會,參加美國行業協會很容易,交納會費就能享受相應權益。美國行業協會對會員的服務意識很強。對一些企業而言,成為行業協會會員表示是這個圈子內的人,比較容易被客戶認可,尤其是一些歷史比較悠久的著名協會。

(4)美國市場重質量,講品牌,尤其重視產品安全。 美國市場對產品質量的含意己擴展為廣義的,並不局限於一般的產品用途,技術指標與規格,他們認為這些是產品進入市場本來就應該附合的。他們還將產品的包裝質量、產品使用說明質量、尤其是售後服務質量也納入質量含意之中。而這些往往正是中國企業不太重視的。因此,中國企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應該有更深的認識。此外,按美國市場的慣例,美國大零售商都接受顧客退貨,只要有發票,既使包裝己拆開、商品已被使用,也可退換,而且不用作什麼說明。因為退貨的損失並不是由零售商承擔,所以進口批發商更要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當然,這樣作可以保證假冒偽劣產品進不了這種大商場,商場的信譽也自然可以提高。 美國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的認可度極深,因為品牌很全面的包含了他們對質量概念的理介,而且也比較准確的表示了自己的消費層次,所以他們較多購買有品牌的產品,也願意付更多的錢。但是,有品牌的產品並非一定高價,美國產品的品牌往往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一般由品牌就可知道其價位,如Macys(梅西)屬於中檔,Wal-Mart(沃爾瑪)則是較為便宜與大眾化的。 美國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經銷商還要對其商品承擔責任險,商家稍不注意就會吃巨額賠償官司。所以,美國對產品的質量要求都非常嚴格,各種產品的標簽、包裝、說明都要附合美國市埸要求,以分清責住。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安全標准,如電子產品要附合UL標准,打火機要防止兒童開啟發生火災,玩具零件不能脫落而被兒童誤吞,對各類食品進口的安全要求就更嚴格了,也不允許一些商品隨意標明有醫葯功能。

(5)美國市場銷售季節性強。 美國消費品市場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均有較強的季節性,通常分春季(1-5月)、夏季(7-9月)和節日季(11-12月)。每個季節都有商品換季的銷售高潮,如感恩節(11月底)開始便是美國人冬季節日購物的季節,特別是聖誕節,是美國商品全年銷售旺季,通常要佔全年銷售額的三分之一。美國進口商進口訂貨均是根據其國內銷售季節來組織的,因此,如錯過銷售季節,這些商品就難以銷售,意味著這一年度退出美國市場,甚至被競爭對手長時間排除在市場之外。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中國企業如果未能按合同日期交貨,不但拿不到貨款還要被罰款的原因。 此外,美國有許多節日,如情人節、母親節就是商家銷售禮品的良機。美國作為移民大國,各個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也就形成了為數眾多的消費市場,商家往往都想方設法利用這些傳統節日來促銷。 據美國零售商聯盟估計美國2004年的六大節日消費,排名第一的聖誕節消費2200億美元,第二是情人節消費130億美元,第三是復活節消費105億美元,第四是母親節消費104億美元,第五是父親節消費80億美元,第六個是萬聖節吊消費31億2000萬美元。

『叄』 美國政治制度的選舉制度

美國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選舉的主要程序包括(1)預選;(2)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3)總統候選人競選;(4)全國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5)「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投票表決正式選舉總統;(6)總統就職典禮等幾個階段。

  1. 預選。通常從大選年的年初開始,到年中結束。預選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政黨基層會議和直接預選。前者是指兩黨在各州自下而上,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最終選出代表本黨在本州的選民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後者是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代表本黨在本州的選民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是大多數州採用的預選方式。

  2. 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

  3. 總統候選人競選。

  4. 全國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一個黨的總統候選人在一個州的選舉中獲得多數取勝,他就擁有這個州的全部總統「選舉人」票。本次投票產生的實際上是代表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538位「選舉人」。

  5. 「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投票表決正式選舉總統。「選舉人」將前往各州的首府進行投票。獲270張選票以上的候選人將當選總統。

  6. 總統就職典禮。

『肆』 在美國從事營銷活動營銷策略應注意哪些問題

看你的問題應該是來屬於國際市源場營銷的范疇了;

除了正常的要根據新的目標市場和目標消費者為導向的進行營銷活動外;

那重點就是應該注意美國的文化差異和商業規則(政治風險)了;

比如,美國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在企業形象和公關的處理上一定要仔細斟酌,美國的媒體一般都會以實際出發報導新聞,並且新聞的輿論力量甚至能左右政府行為,開展營銷活動一定要和媒體搞好關系,這里」整合營銷傳播「理念就尤為重要了;

再者根據美國消費者和其市場總氛圍,你的企業開展的市場營銷活動一定要比在國內更具創新性,足夠的調研製定出符合美國市場的營銷活動而不是直接拿在國內」營銷活動「直接來用,要更注重」營銷本土化「

還有現在的美國經濟行為處於一個比較特殊的復甦時期,企業一定不要盲目的制定戰略,在」環境分析「透徹後,在根據企業的營銷目標和經營目標制定」營銷戰略「

其實具體的事宜還有很多,進入一個新市場是需要企業做很多決策的,既要把握機會,也要慎重抉擇。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祝你好運~

『伍』 美國總統競選人的競選團隊中,總有競選總幹事,這個人是主要起到什麼作用負責什麼事物呢

這個崗位的另一種叫法就是競選經理

競選經理主要負責團隊成員的統籌管理,相
當於「總管」,「全
權掌握大局」。
「一專多能」是競選經理們必備的技能。他們既
要通曉財務知識,玩得轉廣播、電視、網路等多種宣
傳渠道,做得了民調,面對突發危機情況,還要幫助
候選人平安渡過。

競選經理必須經驗豐富,曾在
多個地區運作競選,而且要對如何
處理關鍵時刻選情很熟悉,還要熟
悉本黨關鍵議題操作,對地緣政治
了解,而且人脈要廣,知道什麼事情
找什麼人,對本黨選民喜歡的競選
套路要了如指掌。
「曾幾何時,也許競選經理還不
是操盤手,只起到錦上添花作用,但
互聯網時代到來,競選經理發揮越
來越決定性作用。」如今
選舉被網路化了,網路時代競選需
要造勢包裝等營銷策略,相比以往
的電視等傳播方式,網路更注重互
動,這種新傳播方式也讓政治人物
更需要競選經理的輔助。

『陸』 我國政客時常用「總統選舉籌錢」來抨擊美式民主,不知美國政客如何回答這一問題

主席選舉籌命

『柒』 急急急 美國選舉制度對中國政治的影響 在線等

選舉制度無所謂影響,倒是選舉制度的直接表現形式,美國大選會對中國產生些影響。可以從大選中各位候選人的表現 反過來分析:以下僅供參考

原標題 [美國總統大選為何愛打「中國牌」?]
美國大選如火如荼,無論是奧巴馬連任還是羅姆尼獲勝,都將深刻影響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其結果牽動各國神經。本報從10月16日起,特邀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孫浩全程解讀美國大選,近觀「後911時代」世界第一大國的變與不變,以饗讀者。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6日晚9時,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和其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將在第二場電視辯論中交鋒。若不出意外,和兩周前首場辯論一樣,「中國」一詞難免會在90分鍾辯論中從候選人口中冒出來,甚至會略顯突兀而有「躺著中槍」之嫌當然,大抵都不是親華立場。

和他們的前輩們一樣,從競選廣告、演講集會到電視辯論,奧巴馬和羅姆尼似乎在華立場上「鬥狠」。各種論調歸根結底不過一句,美國眼下困境的肇因之一在中國。

「中國牌」成為局部熱點

顯然,身處中西部的俄亥俄州是兩位候選人互比「中國牌」的前沿陣地。在黨派分歧日益加劇的今天,本屆美國總統選舉將在最多12個「搖擺州」定勝負。其中,綜合盤點各州票倉比重,擁有18張選舉人票的俄亥俄州更是競選雙方必爭之地。對經濟成績不佳的奧巴馬來說,俄亥俄州失業率低於全國均值一個百分點,不啻為宣傳自己政策已經奏效的最佳示範場地;對羅姆尼而言,一句話,還沒有成功入主白宮的共和黨總統失掉過這塊地盤。

針對這個由汽車工業撐起當地85萬份就業崗位的「搖擺州」,兩個競選團隊在公開表態中都相信「敲打中國」的做法將特別有共鳴。於是乎,特別從9月份以來的大選沖刺時段,奧巴馬和羅姆尼在俄亥俄州可謂你方唱罷我方登場,還不斷更新投放「敲打中國」或就涉華議題互相敲打的競選廣告。

以羅姆尼團隊為例,廣告內容幾乎雷同,責難奧巴馬一直拒絕將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致使美國數以百萬的工作機會流向海外,更指責他坐視中國從電腦到戰斗機「偷竊美國人各種創意和技術」。

反觀奧巴馬陣營,抨擊羅姆尼一邊投資中國來發家一邊批評打造「對華貿易戰士」形象,還從羅姆尼公布的個人2011年收入及報稅情況中抓住「小辮子」,指責羅姆尼旗下信託基金曾投資中海油和優酷。

盡管動輒口若懸河,候選人對華「鬥狠」不過是其大選年樹立「美國硬漢」形象的策略之一,對華立場實質上並無巨大分歧。

在奧巴馬方面,矛頭主要集中在為美國人「重奪」流失給中國的製造業工作崗位、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所謂「不公平競爭」加大追查力度;在羅姆尼方面,其最出位言論是強調入住白宮首日就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在就業、軍事、人權等領域均抨擊奧巴馬現有對華政策「心太軟」。

當然,比起口頭攻訐,現任總統奧巴馬打起「中國牌」有更多行政資源可以調配。比如,9月17日,奧巴馬政府向世貿組織提起磋商請求,指責中國政府在2009年至2011年對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提供至少10億美元補貼。9月28日,奧巴馬又下令阻止一家中資公司對美國風電場項目收購。

美國至上vs中國崛起

在這些「局部熱點」之外,「中國牌」果真有市場嗎?或「是」或「否」的兩種簡單答案,本身就能體現出「美國優越主義」和美國應擁抱多極世界兩種主流觀點正在美國社會發生的真實碰撞。

羅姆尼的競選口號是「相信美國」。說的更直白些,正如他在自傳《無可致歉》中的表態,他所堅信的乃是美國優越主義。在這本著作中,他著力剖析歷史上包括昔日中國在內的其他大國如何衰敗、而美國又為何不會在「後金融危機時代」走向衰退。無論是否純系競選目的,其表態的確反映出當前美國人、尤其是中老年一代對美國「超級大國」地位根深蒂固的情結。

正因為這樣一種情結,盡管在實際操作中面對的是多極化世界格局,現任領導人奧巴馬在國內事務舞台上、特別是大選這類政治活動中,也必須旗幟鮮明地「相信美國」。

中美關系無疑是當今世界最重要、也最為復雜的雙邊關系之一。以大選為窗口更容易觀測到,尤其是在中美兩國力量對比顯現出變化的過程中,美國社會各界對中國的態度也有著復雜心態。這種心態之復雜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更為凸顯簡單來說,或許雙方此前都未曾意料到,形勢可以變化如此之快。

據皮尤研究中心9月18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目前三分之二美國人認為美中保持著較好關系,55%美國人認為美國應與中國建立強有力的關系包括政府官員、學者、商界等「專家群體」中,這一比例更高達84%。不過,大部分美國人仍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分別有56%公眾和49%專家認為應對中國在經濟和貿易領域採取較強硬立場,而且僅有26%公眾認為可以信賴中國。

也正基於此,無論奧巴馬和羅姆尼誰能問鼎白宮,從中美關系的權重而言,美國對華政策並「不敢」差到哪裡;從關系復雜性來看,美國對華的親密和放鬆程度也很難好到哪裡。

值得注意的是,皮尤民調中,43%30歲以下美國年輕一代認為中國值得信賴,這或許也反映出美國民意代際之間的變化趨勢,對於未來數十年美國外交政策走向將產生一定影響。

「中國牌」支票會否兌現?

候選人們針對涉華議題開出的支票會兌現嗎?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教授托尼·賽奇此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曾表示,「在大選政治周期內,你的確會面對更多反對中國的聲音、姿態、行動,這再正常不過。羅姆尼所針對的匯率問題本身就不能一蹴而就解決;奧巴馬提出了一系列反貿易保護制裁,但無疑他也不希望看到一場美中之間的貿易戰。等到他們其中一位真正競選成功,就會意識到還是要和中國保持一種相對正常的關系。這種選前選後的差異在小布希、柯林頓等前總統身上都曾有所體現。」

他還認為,中方如今對此類美國政治現象的理解也已更為成熟,更能理解「這是大選的影響,讓我們耐心等等看他當選後究竟如何」。

無論如何,美國外交學會亞洲研究主任伊麗莎白·伊科諾米表示,中國不斷上升的國際地位可能對下一任美國總統帶來挑戰,中國力量增強正不斷改變著世界格局,因此美中關系不能僅僅局限於貿易、台灣、人權這三大主題,下一任總統「必須與中國一起面對幾乎所有全球挑戰」,從伊朗問題、朝鮮問題、全球金融監管到氣候變化。

如果奧巴馬成功連任,前柯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勞拉·泰森認為,他還將延續現有對華政策,更傾向於以一攬子經濟相關議題與中方溝通談判,在經濟層面最關注的還是雙邊市場准入問題和兩國宏觀經濟走向,匯率問題往往被納入其中權衡使用。由於人民幣已然實際升值,加上中國經濟目前也呈現減速趨勢,奧巴馬在第二個任期內應暫時不會改變現有對人民幣立場。

『捌』 美國當前政治策略是什麼

美國政治戰略製造的經濟對手

● 杜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開始向巔峰狀態攀登,但其全球戰略和安全利益卻受到蘇聯陣營的威脅。為此,在歐洲和亞洲,美國分別培植和扶持同盟力量,以藉助它們阻止和遏制蘇聯擴張勢力的蔓延。

以經濟援助扶持歐日
在歐洲,杜魯門政府實施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為西歐的戰後重建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援助,從而為防止蘇俄勢力向西部歐洲的擴張構築了一道防線。
在亞洲,美國原本並不願意幫助日本進行戰後重建,但由於看到蘇聯在中國和東亞其他國家的影響和存在,美國便開始大力援助日本重建,包括提供大筆資金,為日本初級工業品開放市場,以及放棄戰爭索賠要求,等等。
西歐和日本後來的復興與崛起,是美國援助他國進行戰後重建的最成功範例,更是美國最終贏得冷戰勝利所不可缺少的戰略部署。
可是,在另一方面,在美國模式里復甦起來的西歐和日本,反過來卻在經濟上對美國本身構成了嚴峻挑戰。在上世紀結束之前,美國在全球貿易中面對的主要競爭對手,正是它自己精心扶持起來的這兩大經濟體。
不僅如此,在80年代,財大氣粗的日本人出手闊綽,動輒就將美國人引以為豪的文化象徵納入自己的名下,包括好萊塢的環球電影公司和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還有洛克菲勒中心以及加州佩布爾海灘度假勝地。此時,日本人一掃戰敗國的心理陰雲,而美國這個老大哥卻嘗到了矮人一截的滋味。

以經濟融合改變中國
在歐洲和日本之後,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的成長和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伴隨著美國的政治戰略而出現。
由於美國把共產黨在中國的執政和社會主義制度視為威脅,因此,從鄧小平開創的傾向於資本主義的經濟政策,使美國的戰略家們再次看到了推廣其自身價值觀的機會和希望。「一個穩定、繁榮和強大的中國符合美國和世界的根本利益」,這是尼遜總統以來美國歷屆政府所公開表明的基本立場。
因此,中美建交之後,美國在試圖以政治手段改變中國的同時,在更多時候則把經濟領域作為突破口和重要途徑。即使1989年**********使華盛頓的戰略家們感到極度失望,美國政府也一直沒有真正放棄過以經濟接觸政策,來促使中國在政治上轉向西方的努力。
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事件,是柯林頓政府在「建設性接觸」政策之下,把困擾雙邊關系的對華最惠國待遇一勞永逸地予以解決。在此基礎上,在布希總統上台之後,中國最終加入世貿組織。
美國如此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過經濟滲透、經濟融合和市場經濟的力量,促使中國社會最終拋棄既有的政治價值觀,改而認同和擁抱美式自由和民主體制。
毫無疑問,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確實在發生影響深遠的潛移默化。盡管政治改革的速度不如美國的期盼,但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西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其實早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除了對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包括在中美交往中的某些霸權行徑感到不滿和反感之外,中國普通民眾對美國的好感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而欣賞以至於崇拜美國的心態,就像可口可樂一樣在很多年青人體內流淌。
再經過一二代人時間,美國在單純的意識形態方面,恐怕再也找不到「中國威脅」的影子,因為越是往後,中國年青人在價值判斷上就越容易與美國人趨同。假若這就是經濟現代化所導致的社會主流意識,那麼,美國就足以自豪地宣稱,在以經濟手段追求政治目標的過程中,它終於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

美國「葉公好龍」驚慌失措
然而,就像在對待戰後日本和西歐一樣,美國也必須無怨無悔地為這一政治目標付出必要的成本和代價。既然想要促使中國社會認同和接受其價值觀,它就必須首先允許中國在經濟上崛起和強大。不僅如此,它還應該容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作為一個領土和人口遠遠超過日本和西歐的龐大國家,中國在經濟和貿易上將有可能對美國構成更大的挑戰。
可是,從布希政府、國會和其他政界人士來看,美國顯然並不情願,至少還沒有做好這種心理准備。最近以來,美國政界對中國企業並購美國公司,特別是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公司所作出的驚慌反應,就表明了美國對華戰略的自相矛盾。它不禁使人懷疑,美國似乎並不清楚究竟什麼樣的中國才真正符合它的利益。
在中海油競標之前,聯想集團已經把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揣入囊中,而海爾集團也在對美泰公司躍躍欲試。美國對中國快速崛起的不安早已有之,現在看到中國企業竟然紛紛跨洋過海,大手筆收購他們的名牌企業,自然更容易使他們對中國產生餓狼撲食的幻覺。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對美國人驚呼的 「中國威脅」,中國倒不必處處較真。
然而,不論是威脅還是合作夥伴,中國正在崛起的事實,恰恰是美國人過去一直公開期盼和推動的結果。美國人必須承認,中國目前的整體發展方向,包括參與自由貿易競爭,擁抱市場經濟體制,鼓勵國有企業效法西方管理模式,甚至包括目前的跨國並購,不僅統統符合美國所竭力推銷的理想和價值觀,而且實際上也是在追隨美國的模式。
現在,「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美國這個好龍的葉公反而失其魂魄,驚惶失措,究竟是何道理?
很明顯,美國對中國的政治戰略雖然有成功之處,但同時也給自己提出了新的難題。美國對正在崛起的中國好之不得,惡之不能,既不想等閑視之,又無法有效遏制。中海油收購案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其中緣由與此大有關系。

『玖』 如何理解美國政治決策過程中的鐵三角

3月31日出版的《華盛頓郵報》在頭版發表分析文章稱,由於12天的伊拉克戰爭進展並不順利——美國地面兵力明顯不足,美英人員傷亡與日俱增,伊拉克軍隊沒有投降,伊平民也沒有歡迎「解放自己」的美英聯軍,這些導致了美國國內媒體和民眾的一場大爭執,布希政府高層和共和黨內部也因此陷入「深深的分歧」之中。

布希應遠離「鐵三角」

副總統切尼、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是美國政府中眾所周知的「鐵三角」,布希一直對其倚重有加。然而此次,許多共和黨領導人和布希政府高級官員已私下向總統進言,要他遠離「鐵三角」,因為從那裡聽取的建議被證明「是錯誤的」,並可能對美國的長期國家利益有害。這些人還勸說布希總統應該多多聽取國務卿鮑威爾的意見。

一名共和黨人士說,「鐵三角」在戰爭打響前在美國的媒體面前「拚命鼓吹」:伊拉克將是如何的不堪一擊,薩達姆的將領們將會紛紛倒戈,且伊拉克的老百姓肯定會「夾道歡迎」美英士兵,然而事實證明並非如此。這位官員說:「我們想知道(布希)總統從他們那兒聽取的這些偽劣的建議里,學到了什麼?」

共和黨內許多跟鮑威爾持相近立場的官員,開始懷疑五角大樓策劃的「閃電出擊」戰略是否是建立在「想像」基礎之上。美國務院的許多人士稱,如果戰後美國的外交工作把握不當,將會造成美國同其傳統盟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之間關系的「 巨大裂痕」。

布希的一位助手說,總統非常重視高層間的分歧,但他表現得卻很「曖昧」,目前還不能從他的表情上看出端倪。

鮑威爾應「據理力爭」

雖然鮑威爾在公開場合聲稱支持五角大樓的作戰計劃,但那些知曉內情的官員卻稱,「鐵三角」根本不聽鮑威爾的。為此,有人開始抱怨鮑威爾沒有「據理力爭」。一位官員說:「鮑威爾應該同他們斗,應該在總統面前大聲疾呼『鐵三角』的計劃行不通。」

分析稱,雖然到目前為止,布希政府的官員大都不願談及高層間的分歧,但他們都清楚,布希內閣高級官員之間的爭執從來就沒有停歇過,以「鐵三角」為代表的「鷹派」對鮑威爾一直頗有微詞。然而,布希總統的父親老布希卻是鮑威爾的堅定支持者。兩個星期前在接受《新聞周刊》采訪時,老布希說:「不管是從哪個角度對鮑威爾提出的批評,我都痛恨。」

分析說,老布希是「唯一」能對布希總統發揮影響的人。

民眾站在鮑卿一邊

《華盛頓郵報》說,鮑威爾的「對手們」一直在嫉妒鮑威爾總能得到美國民眾的熱情支持。一些人將此歸功於鮑威爾的「老奸巨猾」,因為鮑威爾「跟媒體關系密切」,並且時時刻刻關心自己的「公眾形象」。上個星期,在兩次電視采訪中,鮑威爾均說:「美國人民認為我幹得不錯,噢,好像民意測驗是83%的支持率。」

鮑威爾的「對手們」總是捉摸不透,為什麼當美國的外交努力在聯合國失敗(比如美國沒能說服安理會通過對伊動武決議)之後,美國民眾不去責怪鮑威爾——這個美國的首席外交官;更令他們感到困惑的是,美國民眾普遍認為,如果布希總統聽從鮑威爾的建議,戰爭進展「肯定會順利得多」。

一位五角大樓高官說:「拉姆斯菲爾德一直想將『鮑威爾主義』扔進垃圾筐。」在鮑威爾12年前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時,他在總結第一次海灣戰爭和其他國際軍事紛爭的基礎上,提出了「贏得一場戰爭的勝利,必定需要決定性的軍隊、清晰的目標和廣泛的國際國內支持」的觀點,亦即「鮑威爾主義」。

而在拉姆斯菲爾德出任國防部長後,他先是提出了「新戰爭要有新思維」的觀點,後來乾脆拋出了他的「21世紀戰爭新理念」——一支相對小型的地面部隊、配合強大的空中炮火和一流的情報系統,直插敵人的心臟。3月21日美軍發起的 「閃電出擊」就是拉姆斯菲爾德作戰思想的具體體現。目前,世界軍事專家們都認為美軍兵力明顯不足,五角大樓也下達了命令,13萬大軍正在趕往伊拉克的途中。事實證明鮑威爾提出的「決定性的軍隊」思想沒有過時。

沃爾福威茨遭到抨擊

一位五角大樓高級將領透露,在布希總統主持召開的一次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鮑威爾明確對「鐵三角」提出的作戰計劃提出質疑。鮑威爾說:「在第4機械步兵師到達之前,兵力是否有問題?」對此,拉姆斯菲爾德的回答是「沒有問題」 。

3月27日,當美軍「第5軍團」——統管美軍第3步兵師和第101空中突擊師——總指揮威廉·華萊士將軍抱怨美軍兵力不足、補給線脆弱、敵人抵抗出乎意料、戰爭不可能很快結束時,五角大樓和白宮均被激怒了。然而,鮑威爾立即發表談話說:「我對那些正在伊拉克指揮作戰的指揮官們充滿信心,因為是我培養了他們。」

而對於「鐵三角」干將、五角大樓的「小諸葛」文人沃爾福威茨,鮑威爾則不大客氣。鮑威爾說:「當戰爭到來時,我們必然要付出血的代價。然而,付出這些代價的人不是那些所謂的知識分子,而是報效這個國家的優秀的年輕人。」眾眾

『拾』 為什麼說美國選舉制度是金錢政治

美國的共和制,就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上的,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因而金錢政治非常適合他們的國情。美國百分之二十的人年收入超過百萬美元,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年收入在5萬到百萬之間,只有百分之五的人年收入低於五萬美元,可見,他們幾乎全部屬於資產階級,為什麼不可以搞金錢政治呢?

閱讀全文

與美國政治選舉營銷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學生情人節賣花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833
方案培訓會上的講話 瀏覽:710
市場營銷模擬試卷5答案 瀏覽:700
網路營銷的分為什麼不同 瀏覽:254
貧困戶電子商務實戰實操培訓班 瀏覽:445
2016湖南電子商務政策 瀏覽:622
餐飲網路營銷軟體 瀏覽:340
深圳餐飲做微信營銷 瀏覽:788
春節專題新聞報道策劃方案 瀏覽:855
市場營銷蒙牛奶片企劃書 瀏覽:16
今日頭條市場營銷干什麼 瀏覽:308
市場營銷沒好就業么 瀏覽:14
facebook電子商務問題 瀏覽:463
關於電子商務安全的最近案例 瀏覽:894
品牌營銷觸覺 瀏覽:30
南京行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02
母嬰店舉行促銷活動主持稿 瀏覽:401
未來電子商務的網路營銷方法 瀏覽:702
網路營銷是電子商務的一種產物對嗎 瀏覽:508
音樂培訓機構培訓方案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