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認籌和認購的區別是什麼
認籌和認購的區別是什麼的答案是:
② 房地產企業開盤前的認籌和收籌的具體含義
你好,認籌(誠意金、vip排號等形式)是指開發商在未拿到銷售許可證之前,確認意向客戶的一種方式,記住可退可退。開發商會通過認籌提前收一波客戶,這樣有利於後期的銷售。從認籌到當天的確認購買(解籌),無非是一種營銷方式。在簽訂認籌協議時,一定要注意是否可退和退的期限是多少
③ 購房無小事 七種營銷套路都是「高段位」!
說起賣房營銷套路,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虛假廣告,而在廣告法的約束和購房者維權意識的提升下,實戰中的套路早就「因勢升級」了。
一、宣傳「銷售返租」
「銷售返租」一般都是精裝房,包裝得高端大氣上檔次,看來很美很有誘惑力,銷售商經常會告訴顧客,已經有大手筆投資方租下整棟(或者整層)開酒店,你只需付不高的首付,就可以坐收租金,以租養供,若干年後房子就相當於白賺的了。
其實有些「銷售返租」項目一旦銷售完成,開發商便套現出局,承租商有可能就是銷售者的「影子公司」,其背著巨大的租金成本,支付能力和信譽難以保證。同時,購買這樣的房子有巨大的金融風險。
二、營造瘋搶假象
一些開發商或中介喜歡利用微信、論壇等散播所謂的「內部消息」,製造購買氛圍,鼓動購房者「迅速出手」,在行話中叫作「催單」。「內部消息,XX樓盤房價要漲了!」「明天就漲,最後的房源!」……加幾個中介微信或售房群,收不到此類消息算我輸。
此外,在一手樓盤的銷售中,還可能出現「假認購」現象,有的樓盤因為房屋抵押給銀行還未解押等各種原因,還未拿到預售許可證,樓盤銷售人員就忽悠有意向的買房者先交錢「認購」、「鎖定房源」。
如果你很早就交了不菲的「認購金」、「誠意金」,甚至已經選定了房號,但是過了很長時間,開發商都還未通知去簽正式購買合同,那麼你多半是遇到了「假認購」了;這樣的情況下,你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請及時將情況向有關監管部門進行舉報。
三、「團購」折扣
對於買房團購的現象,很多不過是和開發商聯手把本來該賣1萬的商品抬價到1萬2,然後再打折1萬1賣給你。而到底房子售價應該是多少,目前很多城市已經要求了房地產預售一戶一價備案,應以有關部門批準的備案價為准,而不是開發商或者銷售商的「喊價」。
除了一手房的「團購」套路外,一些違規的二手房中介還可能以拒絕辦理過戶或扣押房產證為要挾,過戶前惡意提高服務費。業內人士提醒,購房前到底需要哪些費用,這些都應該了解清楚,要對方白字黑字寫清楚,理性購買,減少紛爭。
四、低價假房源
很多人的買房之路都是從刷各種提供房屋信息的APP開始。突然刷到一個戶型、設計、小區環境等「性價比超高」的房源,這時是不是會很激動?你興沖沖而去,人家才會告訴你:「大哥,不好意思,這套房子剛賣掉了,我給你推薦一套更好的…」或者「賣方漲價了,現在房子要用搶的,你看要不然你加點兒錢…」
低於市場價的房源絕大多數都是假房源或者瑕疵房。個別無良中介人員,為了吸引購房者會隱瞞瑕疵,甚至故意釋放假的低價房消息,來獲得意向客戶的信息。
五、哄抬房價
掛牌價低於市場的房源多有「貓膩」,不少高價房背後也有無良中介的「套路」。
在樓市較火熱的時段,很多二手房賣家剛對房產中介表達出賣房意願,中介會勸用戶把價格標得高一些。甚至有購房者已經與賣方已經簽訂定金協議,中介銷售人員也會慫恿賣方毀約,以哄抬賺取更高利潤。
業內人士稱,類似的做法,看似在為賣房者謀利益,實際上是中介為了撈取更多的中介費。甚至還有個別中介,隱瞞真實的房屋交易信息,低價收進高價賣(租)出房屋賺取差價。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8-1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④ 樓盤認籌網路營銷方案
這屬於定製化的需求,一點獎勵都沒有,難啊
⑤ 請教房產專家一個關於認籌和銷售詞語的區別問題
你的理解基本准確。「認籌」是個模糊言辭,說明該幢樓還不具備「預售」條件。開發商這樣用詞,是想規避「未達預售條件就開賣樓盤」的違規指認。「認籌」過程中,它若收取了客戶錢財,就是明顯的違規,要受到房管局處分,若只是收集潛在的買房客戶信息、意向,不收錢,還是允許的。
⑥ 認籌的環節
「認籌」的具體操作大致有以下幾個環節。首先是消費者去開發商那裡填寫個人資料,在交納一筆數額不菲的「誠意金」後,將領取到一張叫VIP卡、VIP護照、VIP消費卡或認籌卡等名稱五花八門的「證書」。拿到這些「證書」之後,消費者即獲得了「認籌」資格。但往往有「認籌」資格的消費者的數量會遠遠超過樓盤實際推出的房屋數量。
第二步就是所謂的「解籌」(一般的開發商在取得預售資格後才開始「解籌」)。在「認籌」數超過實際可提供的房屋數量的情況下,開發商一般採取「抽簽」的形式,從已「認籌」的消費者中「抽」出可以選房者。之後,被抽中的選房者在統一選房號統一交首期,統一簽署認購書或預售合同,挑中房號後,將與開發商簽訂「認購合同」。之後再是簽訂《預售合同》或者《房地產買賣合同》。
據說,所謂「認籌」是深圳開發商從香港同行那裡學來的一個樓盤營銷手段,不過,淮橘成枳,「認籌」來到內地之後,卻正以另外一種形態「肆虐」開來。
⑦ 房地產銷售中的認籌,解籌和開盤什麼意思
認籌,解籌,開盤
這就是銷售三步走
認籌是指沒有正式銷售前,排摸客戶意向,不讓客戶流失,推出認籌活動,保持項目的關注度,開發商在正式銷售前回部分款項,認籌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會開盤
解籌是指在認籌客戶中,分析客戶意向度,客戶心理價位,什麼樓層,多大面積,多少把握會買
開盤就是正式銷售,簽約等辦理後續按揭手續
⑧ 認籌和認購是一樣的嗎
不是一樣的, 認籌和認購是兩種不同的銷售模式。
認籌是指預先繳納一定額度的認籌金,在開盤時通過解籌,兌現增值。通常講的繳納認籌金10000元抵20000元就是這個意思。
認購是指選定商鋪,繳納定金,簽訂認購書的一種營銷模式。認購從作用上是開盤預熱手段,從形式上是一種銷售模式。
在項目籌備期過後,就要確定銷售模式。
採用認籌的模式,從蓄水期就開始了。
採用認購的模式,通常在項目開盤之前進行。認購時間和開盤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要太長。短為1周左右,長為兩周左右。
認籌的優勢在於能夠明確客群對項目的認可度,這種認可度是能夠統計的。但通常在開盤當日起,能夠到場的客戶以認籌戶為主,如果認籌客戶數量不足,開盤當日到訪人數不多,可能開不了盤或者無法出現井噴式開盤的場面。採用認籌的開盤,到開盤現場的多是已認籌的商戶,會限制租賃客戶轉為購買自營客戶的機會。
認購是開盤的預熱手段,認購開始時將經營大戶和購買自營有實力的客戶先行落位,形成市場號召力。
認購的優勢在於可以主動選擇目標客戶,為開盤拉升熱度,對蓄水量較多的業態、認可度較強的業態提前進行大客戶落位。開盤時,熱度起來後,收主力大客戶的帶動,租賃客戶可以轉化為購買自營客戶。採用認購的開盤,到開盤現場的客戶人數較多,容易形成熱度。但不利的方面是業態商戶容易形成抱團觀望的局面。
在內部認購的執行方法上,通常採用先經營戶後投資戶的方式進行落位。這種方式的重心是在經營上,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但有時也會採用先購買戶後租賃戶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方式不利於項目度過養市期。
認籌開盤可能熱度不夠,容易形成冷場。認購開盤可能會形成抱團抗衡,集體冷場。
如何確定認購、認籌的銷售模式呢?
1、 營銷團隊執行能力強,適合認購模式。營銷團隊執行能力弱,適合認籌模式;
2、項目支撐量高,適合認籌模式。項目支撐量低,適合認購模式;
3、項目認同度高,適合認購模式,項目認同度底,適合認籌模式。
⑨ 房地產銷售中的認籌、解籌和開盤什麼意思
認籌指的是一個階段,項目面世後接受咨詢,從辦理VIP卡、會員卡開始到開盤前,主要為了摸排市場信息,客戶情況;
解籌跟認籌相對,當市場情況摸排清晰,認籌客戶數量較多,可以就可以確定何時解籌了,也就是開盤。開盤就是統一某一個具體時間,通知認籌的客戶前來選房,一般也是在開盤當天告知客戶具體價格,以前都只告訴個大概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