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過去的商業模式叫羊毛出在羊身上,你在羊身上當然能找到答案,這叫什麼
這叫傳統的商業模式!現在羊毛出在牛身上,豬來買單的就是新商業模式!
②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什麼意思
比喻表面人家給了自己好處,但實際上這好處已附加在自己付出的代價里。
出處:
明·唐順之《公移·牌》:「稍稍借貸度日,有收之年送還田主。諺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凡事總要大化小,小化無。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姓賈的再出兩個,把這件事平平安安過去,不就結了嗎。」
清,李漁《比目魚·征利》:「浮雲:『好漢從來不吃眼前虧,借花獻佛討便宜。』小生雲:『羊毛出在羊身上。

(2)羊毛出在羊身上營銷模式擴展閱讀
羊毛出在羊身上例子故事:
從前,有一個商人到了一個山村,村子周圍的山上滿是山羊。商人和村子種田的農民說,我收購山羊,1000元一隻。鄉民不知是真是假,試著抓山羊,商人果然給了1000元。
所以全村的人都去抓山羊,這比種田合算得多了。很快商人買了2000多隻山羊,山上山羊很少了。商人這時又出價2000元買一隻山羊,鄉民見猴價翻番,便又紛繁去抓,商人又悉數買下,但山羊現已很難抓到了。
商人又出價3000元一隻買山羊,山羊簡直抓不到了。這個時分,商人讓自個的幫手假扮鄉民,給了幫手10隻山羊,當著鄉民的面花30000塊買回了這些山羊。回去以後,幫手又把這30000塊錢還給了商人。這樣一來,沒花一分錢,山羊的報價炒到了3000元。
人又出價到5000元一隻,可是山上已沒有山羊了,簡直一切的山羊都在商人這里,所以商人回城了,又派了自個的自個的另一個幫手跑到村裡對鄉民說:我這里有一些山羊,你們需要嗎?4000塊一隻。鄉民想著,這來回一進一出,一隻山羊就可以賺1000元差價,紛繁竭盡所有把這些山羊全買了回去。
幫手帶著錢走了,鄉民等了很久很久,他們深信商人會回來用5000元買他們的山羊,可是商人再也沒有回來。總算有人等不急了,山羊還要吃香蕉,這要費用啊,就把山羊放回了山上,山上依然到處是山羊。
③ 舉例說明什麼叫「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一句俗語。
[釋義]羊毛是從羊身上剪下來的。是說拿對方的錢,且又化在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人身上。比喻表面上給了人家好處,但實際上這好處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價里。
[語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凡事總要大化小,小化無。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姓賈的再出兩個,把這件事平平安安過去,不就結了嗎。」又《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八回:「橫豎有今天干外婆送我的五十塊錢,『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拿來應酬他。」[引證]張恨水《金粉世家》六三回:「她這一下,席捲而去,雖然沒有捲去我的錢,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有一個人吃了大虧。」[舉例]春季到了,是旅遊好季節。有些地區為了刺激旅遊事業發展,發放「旅遊消費券」,業內人士則看法不一。有關人士認為,萬變不離其宗:發放旅遊消費券,怕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④ 羊毛出在羊身上 是啥意思
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用於某人或某些人的錢物,最終還是取自某人或某些人自身。
拼音: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ang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凡事總要大化小,小化無。羊毛出在羊身上,等姓賈的再出兩個,把這件事平平安安過去,不就結了嗎。」

類似的俗語
「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的意思是:第四方買單。商業模式發展到這一階段,交易雙方都不花錢,費用由第四方承擔。
最經典的案例是川航曾以9萬元的價格購入一批客車,購入價比市場價低7萬左右(市場價15.8萬),川航把這批火車以19萬元(高於市價2萬元)的價格賣給客車司機。
⑤ 羊毛出在豬身上,是什麼意思
金山網路的傅盛在新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及,以前的商業模式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現在,則有可能是羊毛出在豬身上。正如小米的最大本事:它在看得見的部分可以不掙錢,但卻可以用別的方式掙。這個比喻,都是對「甲方賣東西乙方買東西而丙方搶著來買單」的一個有趣概括。
⑥ 羊毛出在羊身上 請問從營銷的角度如何釋義謝謝
通俗的講就是無論與客戶達成購買意向時以什麼樣的方式降價,補貼回扣什麼的.只要客戶提出之類的東西,我們就可以接受,因為做生意是以利潤為主,所以這些都是在利潤空間內所選擇的變相成交方式.返多少都是用他自己的錢來買單,只是商家的利潤多點少點而已.
⑦ 羊毛出在羊身上,什麼意思
打個比方:你去買東西買滿1000塊錢,商家就送你一件價值100塊商品。做生意的人不會平白無故做虧本生意的,實際上你買滿1000元,可以帶給他超過100元的利潤很多,相當於你已經為了人家送你的東西買過單了。而且這個價值100塊的東西對於商家來講,成本可能只有20元,標價高一些,得到東西的人會心裡覺得佔了便宜。這句俗語告訴我們,有時候面對一些看似佔便宜的事,要清醒一些,不要被表象迷惑。看似佔了便宜,其實已經被那些商人給算計了,這樣一些消費者比較容易掏錢買單。其實本身這種營銷手段無可厚非,無所謂好壞,看你怎麼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