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如何由「自媒體」走向「全員營銷」
小米手機在「自媒體」平台上出售三小時狂賣10萬部穩賺兩個億,前技術總監程苓峰辭職玩「自媒體」半年盈利50萬,「自媒體」的魅力讓人越來越不可小覷。既然已有人從「自媒體」上挖到了第一桶金,我們何不也來分一杯羹?網路服務商們聞風而動,紛紛推出社交平台,吸引企業做「自媒體」,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把媒體力量轉化為生產力呢?
先來談談「自媒體」。從它誕生那一刻起,就備受爭議。推崇它的人認為,它讓草根階層過了一把當媒體人的癮,吃喝拉撒、嬉笑怒罵發到網上就能娛樂大眾;鄙夷它的人則覺得,它充其量是個偽命題,文章是否原創不可知,也不用物質工具做載體來傳播,根本不能算是「媒體」。
企業鼓勵員工變成「自媒體」後,也懷有深深的顧慮:雖說員工可為企業做宣傳,但會不會泄露公司機密?員工風頭太盛,能力出眾,會不會被別的公司挖牆腳?這些擔心不無道理。可如果運用服務完善的「自媒體」網路平台「拓荒族」, 企業就會發現完全多慮了。由優府公司開發的企業社交平台「拓荒族」,領導可在後台隨時管理,審核文章,屏蔽信息,即使搜到員工的文章也看不到作者資料,優秀員工如同「隱形人」,省去了公司的後顧之憂!退一步說,如果企業「自媒體」後發展得更好,優秀員工又怎會捨得離開呢?
解決了這些問題,將「全員營銷」模式架構在員工「自媒體」平台上,就變得完全可行了。
領導或員工以文字、圖片的形式,上網寫文章發動態,無論在家休閑,還是在公司上班,可自動生成帶有公司名稱、產品、服務鏈接的文章,在社交平台發表,優秀的文章還可到門戶網站「優府網」上做重點推薦,為大眾所熟悉。企業不花廣告費,藉助員工的「手」就把公司宣傳了出去,而員工在學習分享的同時,也能「全員營銷」,工作娛樂兩不誤。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此外,根據員工的個人情況,把認識的、志趣相投的、背景相同的人「圈」進粉絲團,就可在文章下方,與公司的產品、服務一同做推薦鏈接,為公司積累人脈,拓寬業務范圍,做到「深度營銷」。企業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比實地營銷強千百倍的效果!
企業「自媒體」在其他方面的功用也顯而易見。領導與員工適時互動,加深信任,增強了凝聚力和戰鬥力;員工「粉絲團」人數多,范圍廣,企業可從中挑選適合的人才為己所用;OA系統管理公司,查看業務,省時省心;先進的雲計算能無紙無址化辦公,降低成本。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❷ 小米的定價策略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成本定價策略 :小米
時機選擇
如果你的產品切入的是一個巨大增量市場,採取成本定價策略能幫你迅速佔領市場份額,形成規模效應,再通過規模效應可以倒逼上游元件供應商進行價格讓步,從而獲得利潤空間。
以小米手機為例,雷軍當時選擇進入手機市場時,恰逢國內新一輪的換機潮,大批量的消費者有換手機的需求(功能機換智能機)。
當時雖然有大量的山寨機,他們價格雖低,但體驗太差,滿足不了用戶的預期;而另一個選擇:蘋果手機,市場價格卻太高,令很多人望而卻步,這時候小米的機會來了…….
營銷渠道變革
營銷方式的改變使得了手機成本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小米手機能做到成本定價的核心原因之一。
過去:手機成本=生產成本+渠道流通成本+廣告成本+門店利潤
現在:手機成本=生產成本
近10年來,線上電子商務渠道的迅速崛起,使得小米可以直接去掉原有的兩大塊成本中心:渠道流通成本、門店利潤。
要知道在諾基亞時代,鋪設線下直營門店或建立層層分銷的銷售網路是要分給渠道和門店很大一部分利潤空間的,而小米選擇自建商城,直接去掉了這兩大塊成本。
與此同時新媒體的迅速火爆,通過創始人雷軍等一系列的自媒體營銷,極大地壓縮了產品的市場廣告成本,使得小米手機能做到手機成本=生產成本,可以以成本價出售,低價迅速佔領市場。
利潤結構變化
利潤結構的改變是支撐小米手機可以以成本進行定價的底氣之一,眾所周知小米科技的核心創始團隊原來是從事互聯網行業的,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大多都是先提供免費服務,以此獲取海量市場,之後再通過其他的增值服務進行盈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羊毛出在豬身上」,雷軍把這個打法拷貝到了小米身上。
移動互聯網的來臨,手機不再只是一個打電話的硬體了,它變為了軟體服務的入口,MIUI、移動商店、各類預裝軟體……這里蘊含著全新的利潤空間…..
過去:手機利潤=硬體銷售利潤
現在:手機利潤=硬體銷售利潤+軟體服務利潤
市場反應
果然,大部分的中國消費者對價格還是相當敏感的,通過成本定價的小米手機——橫空出世,便備受消費者喜歡,迅速地攻城掠地,出貨量在短短幾年內就迅速地攀升到數千萬級別。
即使站在今天,我們回溯歷史,也會感嘆雷軍當年獨到的眼光與魄力;他對移動互聯網大潮的精準判斷、對行業本質的洞察,是獨一無二的。
總結
1.成本定價的優缺點分析
優點:迅速佔領市場、打擊跟進的競爭對手
缺點:消費對價格敏感、品牌溢價空間弱
2.成本定價何時採用?
增量市場巨大,需要跑馬圈地時
客戶對商品價格極為敏感時
可以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時
❸ 小米手機公眾號有什麼營銷創意和亮點
小米手機從研發開始就不缺少新聞,從與魅族的創意之爭,到成本真相專再到斷貨嫌疑,屬再到小米手機出現的各種問題,各種報道和猜測都把小米機推到聚光燈下,而小米官方卻不急於對其加以澄清和辟謠,任由網路上發起一輪又一輪口水戰。
❹ 小米手機如何玩轉互聯網營銷
808街
小米手機的網路營銷模式分析
縱觀小米手機的銷售模式,使用什麼電子商務平台去操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時時刻刻都有新聞來炒作,超高的曝光率。雷軍、小米、米聊、MIUI互相炒作。
藉助知名事件或人物來吸引眼球。模仿蘋果的發布會形式,模仿喬布斯的動作,強調團隊的組成(來自摩托、微軟等大廠,知名院校教授)。
利用獨特的網路銷售方式進行持續炒作,網路預訂銷售、與粉絲互動、發布紀念產品、在小米手機獲得足夠的關注後,能夠很好的抓住用戶心裡需求。在用戶接觸到一個陌生的產品的時候,他所獲得的信息完全來自於別人對他的介紹。
這里網路營銷團隊的作用功不可沒,強大的自媒體營銷模式,自問自答式的爆料,製造輕松娛樂的話題便於在互聯網傳播。
不難想像小米在互聯網新媒體營銷裡面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不過由於銷售模式的單一,僅從網路進行銷售,因此也節省了不少其他渠道管理和維護的各種成本。
還有一點就是國人對價格的敏感度,小米素以發燒友的高端配置,以1999元低廉的價格,使得更多人覺得這是一款性價比極高的機器。
但是根據一些做手機的朋友的反饋,這樣的配置成本價大概在1200元左右,所以小米的價格也是合理的。即便一些業內人士能夠看出其中的問題和貓膩,但這並不影響大眾用戶的選擇,畢竟水軍始終占據著話語權。
808街
❺ 誰有自媒體營銷成功案例
自媒體成功的人也有不少,比如阿興,他的博客就是一個算是相對較為成功的自媒體了。有空可以了解一下。
❻ 小米是怎麼通過自媒體運作獲得營銷成功的
去知乎問吧,這種問題知乎才會有人回答你。
❼ 「小米」為什麼能成功他是怎麼做運營的
2014上半年,小米共計銷售了2611萬台手機,同比增長271%,含稅銷售額約330億,同比增長149%。這一數字超越了2013年的全年總和。另外,小米對外宣布2014年的手機出貨量目標是6000萬台。按此估算,小米2014年全年的銷售額約758億,相比2013年增長139.87%。而2013年小米出貨量又相比2012年增長了160%。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小米還處於高速成長期。
2014年第2季度,小米手機躍居中國手機市場第二,市佔率僅次於三星,差距小於2%。做到這一點,小米才用了三年。
毫無疑問,雷軍是中國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大贏家,作為全球華商名人堂科技界的傑出華商代表,雷軍與我們分享了小米創業至今的心得:
一、創業的第一步:尋找「台風口」
雷軍認為自己能夠帶領小米成功的關鍵是——順勢而為,站在了「台風口」。
2010年,小米一出道就趕上了微博大爆炸的黃金時期,很多年輕人都扔掉舊手機而換上智能手機,引領智能手機的大爆發;2011年,小米又趕上了智能手機更新換代的大浪潮,以及互聯網電商爆發式增長的順風車,讓其不設渠道的互聯網銷售模式大行其道。
他強調,「要想大成的話,必須要站在『台風口』,台風來了,就是一頭豬都能飛得起來。」
二、當你看到一個大的趨勢,一定要立刻去做
雷軍說,他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來的時候,「立刻去做,不懂就跟別人去學。」
在雷軍看來,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不缺少商品,但是缺少好產品,更重要的是缺少又好又便宜的產品。所以,小米的目標是做又好又便宜的產品,並且沿著三個方向走,就是電腦化,可連接,還有高品質。
所謂戰略,就是在對的時間點做對的事情。
「順勢而為,它看起來不夠情懷,不夠有英雄氣概,我不知道怎麼表達,但這是成功的真諦。」雷軍一直在強調不要太相信自己,要相信趨勢比人強的道理。
三、用互聯網哲學來做硬體
在移動互聯網爆發浪潮之上的,想要飛起來的不只是小米公司,為什麼小米可以飛得這么高,這么快?答案很簡單,因為只有小米是真正一開始就在用互聯網的方式,更確切地說,是用互聯網的哲學在發展的公司。
互聯網哲學包含很多的內容,雷軍認為其中最最重要的內容是藉助互聯網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的優勢,讓數百萬人跟你一起干。
在互聯網的哲學下,雷軍找到引領小米快速發展的5個核心點:
第一,藉助電子商務的力量。
小米用足電子商務的模式直接面向消費者營銷,與傳統手機公司相比,這大大節省了渠道成本和銷售成本。
第二,利用社交媒體的力量。
小米利用新媒體和自媒體進行營銷,並且利用人群進行口碑營銷,大大節省了營銷成本。
第三,按照電腦的思維做手機。
結合互聯網用戶對手機的功能需求進行產品研發,為用戶實現互聯網生活提供最佳硬體解決方案,基於Android深度優化、定製、開發了自己的第三方手機操作系統——MIUI。
2010年4月,小米公司的前身「小米工作室」成立,同年8月第一版的MIUI開始內測,第二年8月小米手機發布。2014年8月16日,隨著MIUI6的發布,官方數據顯示,MIUI已經成為一個擁有7000萬用戶的手機系統。
第四,注重建立自己的用戶局域,並以此發起粉絲群眾運動。
建立的各種社交和社區系統建立起強大的粉絲群和擁躉者隊伍,這在當時是完全是顛覆性的想法,也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第五,把自己的支持者變成自己的消費者,也把自己的消費者變成自己的擁躉者。
小米給自己的用戶群進行了獨特的定位,且由此衍生出獨特的用戶群建立和維護方式,並最早規模化運營,進而把很多人在惦記但沒有落地的「粉絲經濟」從夢想變成現實,贏得超出預期的效應。
四、成功哲學總結為7字:專注、極致、口碑、快
雷軍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出成功的哲學。用專注、極致、口碑、快來做硬體、做軟體、做互聯網服務,把「專注、極致、口碑、快」貫穿到整個小米作業的鏈條,使其成為小米的習慣和性格特徵。
●專注在很少但很有前途的事情之上
雷軍說,專注的好處,不但在於前端的研發力量可以為一個產品而聚集,更在於後端更敏銳地把握市場反饋、用戶體驗進而自我超越,做出更極致的產品。
小米的專注並不是通常所說的專注在一個行業,更是專注在很少但很有前途的事情之上。他們首先把自己的工作和價值鎖定在產品研發與營銷和服務之上,只做「微笑曲線」兩端的事情。
「我今天在賣的可能就只有兩款手機,我至少每天都可以用,有什麼問題我一定比用戶更加知道,如果我做了50款手機,我都沒用過,我怎麼放心賣呢?」雷軍說,說到專注其實就這么簡單,就是當你把所有的心思集中在一個型號、一個產品上的時候,其實這個競爭力是很強的,這是壓強能力。
●從不準備贏得所有人的喜歡
小米對自己的市場也有精準而專注的定位,從來不準備贏得所有人的喜歡,並且不會因為自己定位之外有人不喜歡就改變自己。
當小米推出手機時,他們錯開與蘋果、三星等巨頭在高端價格市場的競爭,以最廣大的中低價格市場和最具活力,也最能被互聯網傳播改變和引領的年輕消費群體作為自己的客戶群,並且集中力量在這個價格的市場區間做出最極致的產品,集中別人做幾十款產品的力量做一款或者幾款產品。
當小米進入電視領域時,雷軍更將專注發揮到極致。「當我決定做電視的時候,我一看,每個電視機廠每年都100個型號的電視,我說我做47寸,我一看,我們這些同行47寸都有四五個型號,我說這個型號都是很長的,數字加英文根本記不住,也不知道差別在哪兒。我的想法就是做一款電視,只面對年輕人。」
小米以2999元的價格推出47寸的高清電視,定位就是年輕人,「我不奢求每一個用戶都能喜歡我的產品,我只需要我最在乎的那群用戶去喜歡就行了。」
●極致,干到自己能幹到的極限
如何把產品做到極致?不要迷信大師,也不要迷信靈感。所謂大師或靈感只是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其實才剛剛開始!極致的產品背後都是極大的投入,都是千錘百煉改出來的。牛逼的背後都是苦逼。
很多用戶第一次拆開小米手機的包裝盒都很驚艷,極其簡約又有很高的品質感,他們會把包裝盒保留下來當收納盒。
實際上,但就是這么一個包裝盒。整個設計團隊歷時6個月,經過30多版結構修改,上百次打樣,做了一萬多個樣品,最終才有了小米手機包裝盒令人稱道的工藝和品質。一般廠家做一個包裝盒的成本通常是2-3元左右,而小米的包裝成本將近10元,但他們認為這個投入非常值得。
五、取勝關鍵:把最高端的產品做到最低端的價格
至今,還有人以為小米是以低價和營銷取勝。這是對小米最大的誤會,也是一些以此為出發點去模仿小米的人並不能成功的原因。事實上小米真正的核心思想是,用更低的價格作出更好的產品,或者說,把最高端的產品做到最低端的價格。
小米2013年剛剛發布的定價為799元人民幣的紅米手機可以算是其中的一個例證,90秒內就賣掉了首批推出的10萬部,而預約人數超過了745萬人,這成功的背後正是極致的作用—小米用不可能的價格做出了不可能的產品。
高性能,酷,高性價比。這款799元的紅米被人形容為像一把刀一樣插在中國智能機行業心坎兒的產品,讓整個千元價格以下的智能手機市場在性能和品質上不得不整體進步。
●節約渠道成本 讓利給消費者
小米之所以可以最高端產品做出最低價格,很大程度上得於其互聯網直銷模式。他們省掉了渠道、批發、零售的成本以及這些實體存在的利潤,而且他們把這些節約的成本很大程度上讓給了消費者,而不是變成自己的利潤。
但這並不代表小米要做商業上的活雷鋒,而是因為他們有自己對利潤的其它追求方式。雷軍的互聯網哲學,另外一個核心是,不只經營產品,更加經營用戶。
六、口碑:最好的產品就是最好的營銷
憑借專注做出極致的產品與服務,以及由此獲得的口碑,雷軍把他的群眾路線演繹到中國商界史無前例的精彩。每次小米的發布會,都是萬眾歡騰的場面,而且很多米粉都是購票入場。
雷軍經常說,最好的產品就是最好的營銷,而這其中的橋梁就是口碑。最好的產品贏得最好的口碑,用戶之間的口碑相傳進而成就最好的營銷。「現在我們開始學習投廣告,原來我們不投廣告。不投廣告的核心是,只有不投廣告你才知道你產品的口碑好不好,才更能測試你的產品的口碑。」
關於用戶,雷軍有句名言,不要把用戶當上帝,上帝是不存在的,更不要把用戶當數字,要把用戶當朋友。這是小米對用戶的基本態度,他們用這個態度,為用戶做一切。
七、小米銷售的是參與感,這才是小米秘密背後的真正秘密
小米已經擁有2000多萬用戶以及這些用戶在互聯網新生活上的消費潛力,一定會是雷軍跟投資人闡述小米為什麼可以值100億美元時不忘強調的原因。
緊密依靠用戶,雷軍發起「人民戰爭」幫助小米快速騰飛。「小米就是發揮了我黨的優良傳統做成的。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相信群眾,依賴群眾。」
雷軍說,他把這個問題想透了,「其實這就是動員,就是怎麼通過互聯網發動足夠多的人一起幫你出主意,幫你推廣,一起做,我覺得這是最關鍵的,就是要利用互聯網的一切,用互聯網哲學來思考你的一切。我一天到晚琢磨說,我創業沒錢,也沒多少個人,我們怎麼動員足夠多的人,幫助我們把產品做好。最後全世界的『米粉』幫我,翻譯了25個國家的語言版本,幫我在17個國家建立了辦事站,幫助我做了一千套主題,一萬種問答方案,幫助我在我的論壇里,發1.3億帖,小米論壇今年每天20萬帖,我估計在整個互聯網上,比我們規模大的應該不多了。我們在互聯網上,把人民群眾全部發動起來。」
這其實才是雷軍心目中小米成功的真正原因。「說得直白一點,小米銷售的是參與感。這才是小米秘密背後的真正秘密。」
八、至少80%時間找人,只找最好的人
在小米成立第一年,雷軍花了絕大多數時間做的事情就是找人。
在其努力下,到公司創辦2年時,小米團隊從14個人擴張到約400人。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支真正的精英隊伍,整個團隊平均年齡高達33歲,幾乎所有主要的員工都來自谷歌、微軟、金山、摩托羅拉等公司,擁有5-7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而其中的前100人,每個人雷軍都會親自見面並溝通,甚至有一個硬體工程師被「面試」了整整12個小時。
●找最好的人 並讓他做最喜歡擅長的事
員工招聘上,小米的做法是,要用最好的人。一個好的工程師不是頂10個,是頂100個。所以,在核心工程師上面,要不惜血本去找,千萬不要想偷懶只用培養大學生的方法去做。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強的驅動力,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歡的事情上,讓他自己有玩的心態,他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打動他自己,才能打動別人。所以今天小米有很多的工程師,他們自己在邊玩邊創新。所以,找最好的人,要給他做他喜歡和擅長的事情。
●往往越能幹、越有才華的人越有自己的觀點,越喜歡標新立異,越喜歡逆天
管理好這些優秀的人才也相當有挑戰性。雷軍的辦法是,盡量不管。在小米,即使到今天幾千人的隊伍,也沒有復雜的層級。
在小米團隊中,也沒有冗長無聊的會議和流程,每一位小米人都在平等、輕松的夥伴式工作氛圍中,享受與技術、產品、設計等各領域頂尖人才共同創業成長的快意。「往往越能幹、越有才華的人越有自己的觀點,越喜歡標新立異,越喜歡逆天。」雷軍說
因此,小米不但營銷成本低,而且管理成本也很低。除了每周一的例會之外,公司很少開會,成立三年多的時間里,7位合夥人也只開過三次集體大會,這樣的管理制度減少了層級之間互相匯報浪費的時間。
添加公眾號「迪臣科技」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❽ 小米手機的社會化營銷策略,我只想到微博營銷,著急寫論文,實在想不到了o(︶︿︶)o注意是社會化營銷、、
嗨!
很抱歉、我們只是小米手機(www.xiaomi.com)的客服人員、致力於解決用戶小米手回機、小米盒子答等一些小米配件使用上的問題、為用戶提供一些指導和引導。所以您問得這件事、沒辦法為您解答的。
更詳細的描述問題有助於網友理解你遇到的麻煩,幫助你更准確的解決問題。謝謝你支持小米手機!